Day 3 金澤

金澤,日本石川縣首府,北陸地區最大的城市,有著“小京都”的美譽,這是一座風景秀麗的歷史古城,由於未曾遭到戰火的洗禮,許多優秀的古建築和傳統手工藝得到了完整的保護和傳承。

金澤位於日本本州中北部日本海沿岸,在山麓丘陵和金澤平原相接處,人口約四十多萬。良好的地理位置、適度多雨的天氣以及冬季豐富的降雪,使得金澤成為日本水質最好的地區之一,同時與水相關的農副產品如大米、米酒、甜食等也在日本名列前茅。由於較少受到戰爭的困擾,當地的軍費開支較低,歷代藩主把財務主要用於發展文化事業,培育出了加賀有禪、九穀燒瓷器、金澤漆器、加賀灑金畫、加賀鑲嵌、金箔加工等美術工藝,以及能樂、茶道、料理等生活文化藝術,形成了今天多姿多彩的金澤傳統工藝。

儘管這次來到日本中部北陸地區遊覽,除了能登半島之外,其餘均下榻金澤,但遊覽金澤的時間只有一天,故時間安排也非常緊。第三天天氣有些陰沉,間或有些小雨,於是安排在金澤遊覽。金澤主要在市中心從金箔店、21世紀美術館、兼六園、金澤城和四高紀念館一帶遊覽,雖然地方不大,但正值深秋,濃濃的秋意讓金澤呈現出繽紛的色彩。

一、在金箔店,欣賞金澤的特色工藝品

一早來到金箔店參觀,瞭解製作工藝,欣賞用金箔製作的各種工藝品。金箔製作是金澤的一大特色,在金澤從冰淇淋、蛋糕和工藝品,處處可以見到金箔閃動耀眼光澤的身影。

二、參觀21世紀美術館,欣賞超現代感的設計

離開金箔店,又來到了21世紀美術館。該館位於金澤市中心,外形呈圓形,以玻璃作為建築的外牆,形成一個透明的圓形美術館。該館於2004年10月揭幕,由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設計。在完工前,該設計已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設計師根據當時金澤市長的希望,將美術館設計成一個兼具交流與藝術體驗的公園式美術館,通過建築將普通觀眾與現代美術館連線了起來,從而不僅創新了美術館建築的新模式,更為金澤市民提供了一個十分方便的交流場所。

到達美術館前,我一下子被眼前的美術館驚呆了,低矮的建築外形,屋頂潔白的矩形結構,透明而輕盈的弧形玻璃外牆,美術館前大面積的綠色草坪,讓整座美術館顯得明亮而整潔,同時又十分的輕巧,完全擺脫了昔日美術館的厚重壓力。我十分驚詫,在一個古意盎然、被稱為“小京都”的金澤市,竟然有這樣一座十分現代化的美術館。

在美術館前的草坪上,放置了一些圓形的雕塑,種植著零落的幾棵並不高大的樹木,讓整個美術館呈現空曠而寧靜的視覺效果。站在草坪上,可以透過玻璃外牆,看到美術館內人來人往。

由於美術館兼具了展覽與交流功能,因此在美術館入口的側面,還設定了咖啡館,人們可以邊交流,邊透過玻璃外牆欣賞館外的風景。

在草坪的另一側,還有一個由不同顏色組成的三塊弧形透明板包圍起來的一個圓形小空間,設計室在此將圓形發揮到了極致。

如果說透過美術館透明的玻璃外牆能看到館內外沒有被濾色過的風景的話,那麼在這個小的圓形空間裡,透過不同顏色的弧形板的組合,我卻能看到不同色彩的風景。真的非常有意思,在這個美術館的門外,通過不同的弧形外牆,我們既可以領略一個真實的世界,又可以感受一個多彩的世界。不知當年設計師在設計時想傳達何種思想,但我卻透過這些簡單的外牆,得到了不同的感悟。或許建築並不在於豪華,而在於能否傳達一些富有哲理的思想。

進入美術館是免費的,想要參觀展覽,那是要另外付費的,同時由於這個美術館兼具了讓市民交流的目的,因此館內還有一些針對市民的藝術培訓課程。進入館內,由於360度透明的玻璃幕牆,使得室外的風景自然融入室內,建築體的存在感不知不覺消失了,人們如同在一個公園內欣賞藝術作品,或進行交流。館內人氣很足,市民們穿稜往來,這也讓我深深體會到,美術館確實成為了市民欣賞和交流的一個好去處。

館內除了有咖啡館外,還隨處擺放著一些桌椅,供市民短暫休息,但就是這樣一些簡單的坐椅,卻也設計得極具藝術的品質。

在貫徹“空間就是藝術的一部分”概念時,設計師不僅強調了美術館的外觀超級扁平和超薄的視覺效果,還在內部設計中將建築與藝術完美融合。這個作品《泳池》,從外觀來看彷彿就是一個清涼的小泳池,但實際卻是建築結構的一個有機組合。

實際上這個泳池是設計師開的一個天窗,加上一層淺薄的水,館內牆壁漆成水藍色,再加上假的泳池扶梯,將現實世界與水底世界分離,如同真泳池一般。當陽光透過水麵折射下來,人有些變形,而上下游客對望,彼此揣測對方的感受,這確實是一個十分有趣的作品。

由於時間關係,我並沒有進入展廳欣賞內部的建築結構和展示的藝術作品,但僅僅在美術館公共區域的觀賞已讓我對這座現代化的美術館留下深刻印象。

而當夜幕降臨,美術館內華燈齊放,光線穿越透明的玻璃向外傾洩時,彷彿有如一臺外星球UFO降臨金澤市。21世紀美術館讓我瞭解到了金澤不僅古韻悠悠,還極具現代的創意意識,更有千方百計為市民服務的優越傳統。21世紀美術館讓古城體現出了新的時尚。

三、漫步金澤,感受濃得化不開的秋意

走出21世紀美術館,對面就是縣立圖書館。金澤是一座小巧的城市,人口並不多,因此房屋大都建得比較低矮,高樓大廈不多。這幢縣立圖書館大樓也建造得質樸、簡單,面積也不大。

金澤也是最適合散步的城市,一些主要的景點都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內。再加上金澤保留了許多的古代建築,邊走邊看,是一個瞭解金澤的最好途徑。

正值深秋,銀杏葉飄落滿地。或許是空氣質量好,也或許是街道整潔乾淨,這些銀杏葉的葉面上也都十分的乾淨。黃黃的銀杏葉,灑落在瓦礫上,飄落在街道上,便讓古城金澤深秋的韻味變得異常的濃烈而獨特。

在金澤的街上,隨處都有一些小花園,雖然面積並不大,但卻建造得雅趣十足。樹木均生長得十分高大,紅紅的楓葉將深秋的氣息染得鮮紅。

花壇的外牆上長滿了苔蘚,地上落滿了秋葉,一片庭園深深、秋意正濃的感受。

小花園內生長著不同的樹種,一片銀杏葉飄落在厚厚的苔蘚之上,色彩對比強烈,帶來深秋的一絲孤寂。

在街道上隨意漫走,細雨時斷時續,樹葉上也掛滿了細細的雨珠,在日式傳統建築背景的映襯下,畫圖十分的沉靜,將深秋的意境表現得十分完滿。

在21世紀美術館的西邊,就是古老的金澤城。城牆上綠意蔥蘢,綠地上秋葉滿地,幾棵紅楓閃著一團嫣紅,二輛白色的小車正好駛過,這幅美景讓我深深沉醉。

走過迎賓館,迎賓館見證了金澤保護並利用好古建築的具體舉措。在面向街道一側是古老的迎賓館,而向內一側,則是後來擴建的建築。一幢樓有兩種不同風格的外立面,顯示了金澤在保護好老建築的同時,注重繼續發揮好建築本身的功效,在不破壞老建築的同時,通過適當的擴建,使老建築的功能重新得以發揮。

街上被細雨打溼,秋葉灑滿大地,但由於街道上很整潔,因此並不覺得滿地的秋葉汙染了路面,反而更增添了一絲濃重的秋意。

與迎賓館一街之隔的是四高紀念文化交流館,路旁一棵銀杏十分耀眼,滿樹的金黃,打破了周圍深沉的色調。

與迎賓館一街之隔的是四高紀念文化交流館,路旁一棵銀杏十分耀眼,滿樹的金黃,打破了周圍深沉的色調。四高紀念文化交流館周邊是一片的綠地,被稱為四高紀念公園。或許是金澤市的人口不多,也或許金澤可以供休閒的地方很多,交流館周邊幾乎見不到遊人。

四高紀念公園是一塊開放式的綠地,整體的環境與紀念館建築的風格十分契合,為市民提供了一塊休閒的場所。

四高紀念公園面積並不大,但植物種類繁多,景觀也十分豐富,很適合拍照。

深秋的印跡在紀念公園內隨處可見。

各式樹種在這個深秋各自顯露出不同的色彩,讓金澤的這個金秋名符其實。

僅僅在金澤的一小片區域內逛了一圈,便讓我感受了金澤深秋濃重的秋意,也不枉我特意選擇這一時刻來到金澤,讓我見識了金澤濃得化不開的秋意。

四、在近江町市場品嚐最新鮮的海產

感受了濃濃的秋意之後,已過了中午時分,於是便來到近江町市場,品嚐特色的海鮮。

金澤近江町市場是北陸地區最大的海鮮市場,也是一個擁有三百多年曆史的古老市場,各地的山珍海味在此彙集一堂,深受當地市民和遊客的喜愛,也被稱為當地市民的廚房。

北陸地區面向日本海,背依中央山脈,絕佳的地理位置讓這一帶盛產各類海鮮。近江町市場有著近二百家各式店鋪,從海鮮、蔬菜、水果、熟菜、調味品到鮮花、服飾、衣料,佔據了幾條街,商品品種齊全,質量高,再加上合理的價格,成為當地市民喜愛的購物場所。特別是有大量剛剛捕撈上市的新鮮海產以及提供特色海鮮的壽司店和海鮮飯店,成為了市民和遊客品嚐美食的首選。

店家門口擺滿了種類繁多的各式海鮮,並且各家售賣的海產有一定的重複,也有一定的分工,可以邊逛邊看。

市場內商品明碼標價,按件/盆/箱計價,不稱份量,每一件上還標有產地,讓顧客一目瞭然。此地商家大多誠信可靠,大可放心直接購買,不必討價還價。

市場內有些店鋪還論個出售新鮮的海產品,供顧客當地品嚐,並在鋪位前備了筷子和各式醬料以及一次性的盤子。我也經不住誘惑,在這家店鋪前排起了隊。輪到我後,我向店家指明瞭要買的每樣海鮮的品種和個數並當場付款後,店家會為我加工去殼等並放入盤子交給我,我再澆上店家提供的醬料,然後站在一旁當場品嚐。品嚐完後將殼、盤子、筷子等放入店家指定的回收箱內,確保垃圾不隨地亂扔。

這是我購買的海膽和甜蝦,店家都為我作了初步的加工,以方便我的食用。

禁不住美味的誘惑,我買了一些海產當場品嚐。幾樣海鮮入肚,真的是又新鮮,又美味,把還要吃海鮮飯的計劃也丟到了腦後。

近江町市場海鮮的品種很多,有些店家還會加工成熟食後當場出售。我經過一家烤鰻魚店鋪,禁不住烤鰻魚香味的誘惑,也想品味一下,但一看一條鰻魚價格很高,量又太大,我有些猶豫。

但一看旁邊,有店家加工好的小串,一串500,店家考慮真是周到,方便了像我這樣的遊客,於是買了一串解解饞。

零食吃好了,才想起還沒有吃正餐呢,於是便在市場裡尋找專門提供海鮮丼的飯店。這是一家在近江町市場內頗有名氣專門吃海鮮丼的飯店。門口排著長隊,要先在門口的薄子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和人數,排著隊,等店家來叫號。

店家的海鮮丼有很多的品種,可以根據各人的喜好加以選擇。

我選擇了最經典的一款,海鮮品種很豐富,魚片也很厚道,這碗海鮮飯下去,湧上來的是無法言語的滿足感。但這些海鮮下肚,確實也把我給吃撐了。

市場內也有出售各類醬料和小食品的商店,品種也很豐富呢。逛近江町市場,對於我這類遊客而言,最具吸引力的是海鮮,但如此豐盛的海鮮,還是讓我感到有些遺憾,因為我不是一個大胃王。

五、遊兼六園,欣賞日本園林的代表之作

走出近江町市場,來到了兼六園。來到金澤,最不可錯過是便是兼六園。這是一座與岡山的後樂園、水戶的偕樂園齊名,並稱為日本三大名園的一座經典的日式園林。兼六園的名字取自中國宋代詩人李格非所著的《洛陽名園記》,它被認為兼備了李格非所提出的”巨集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的名園條件,所以命名為兼六園。

兼六園位於金澤市的中心位置,面積達11萬平方米。園內設定了池塘、噴泉、瀑布、溪流等景觀,種植了鬆、楓、梅、櫻等樹木,加上遍植的四季花卉以及亭、臺、樓、閣、草坪等構成了一座迴游式的園林。它被日本政府指定為特別名勝。兼六園的始建是加賀藩第五代藩主前田綱紀在位的1673-1681年,直到第九代藩主前田齊太,經四代人,歷時170年左右的時間才建成如今的模樣。

步入園內,首先見到的便是霞池。霞池是園內最大的水池,面積有5800平方米。加賀藩的歷代藩主修建兼六園的設計理念是貫徹道家的思想,即以池為海,以島配之。

加賀藩的歷代藩主將他們祈求長壽與永世繁榮的思想寄託在園林之中,將池塘視為大海,在霞池中,特別佈置有蓬萊、方丈和瀛洲三個傳說神仙居住的小島。

這個被稱為蓬萊的小島,真的實在太小了,雖稱之為小島,實則是一個水中的盆景,但就在這個如龜形的方寸之地,不但有蓬萊八仙,還有萬年烏龜,宮中蟾蜍等等,象徵著秦始皇一直夢寐以求的不老仙境-蓬萊仙境,寄託了歷代藩主對永世繁榮的嚮往。

霞池的周圍還特別佈置著徽軫燈籠和唐崎鬆。徽軫燈籠也稱為琴柱燈籠,是兼六園的代表景觀,它的腳分成兩條,就好似支撐著古琴的琴柱一般,故被稱為琴柱燈籠。這種由花崗岩打造而成的石燈籠,在飛鳥時代與佛教一起傳入日本,現常見於日本各地的庭園神社,據說表達了某種禪意,能指引逝去的生靈尋得並照亮通往天堂的路。

兼六園及徽軫燈籠在日本很出名,日本郵票上就印有兼六園的徽軫燈籠。

在琴柱燈籠一側的小石橋名為彩虹橋,這是兼六園最具代表性的景觀,來到兼六園的遊人,都要從彩虹橋上走一走。彩虹橋旁的楓葉紅豔似火,古鬆蒼勁挺拔。站在此處,可觀春花夏草秋月冬雪,感嘆世事變幻蒼海桑田。

漫步霞池,目之所及,小橋、亭榭、古鬆、紅楓等等,既有悅目的景觀,又能讓人品味其中的美學韻味。

霞池邊遍植形似仙鶴的唐崎鬆,這些蒼勁的唐崎鬆是第13代藩主從日本琵琶湖畔引進種子後栽培的,經過200多年的歲月,長得枝繁葉茂,也是兼六園的一個著名景觀。

金澤冬季寒冷多雪,厚重的積雪容易壓斷樹枝,所以金澤很久以前就有用木杆和繩索將村枝吊起來加以保護的習慣。從中央樹頂到下面樹枝之間放射狀懸垂出很多條繩索,形成只有筋骨的“圓椎體”,彷彿一把張開的傘,把樹冠罩了起來。這種傳統的作法被稱為”雪吊“。金澤一般從11月上旬開始雪吊作業,雪吊保護的主要是這些珍貴的唐崎鬆。金澤的雪吊作業被認為是日本進入冬季的一個標誌。而金澤一般從12月上旬或中旬開始下雪,正是由於金澤的雪量充沛,故金澤也是日本水質最好的地區之一。

在霞池的西南角有一個浮於水面之上、被石柱撐起的亭子,名為內橋亭。在霞池周圍各類植物的襯托下,內橋亭顯得優雅而矜持,為霞池增添了一絲人文氣息。坐於亭內,既可觀景賞池,又能品茶休憩。

兼六園內,水流曲折,小橋不絕。每一座小橋既有優美別緻的造型,又有雅緻趣味的橋名, 這座橋名為雁行橋。正是這樣的曲水迴環,才韻味十足,賞心悅目。

兼六園內還有一些特別的塑像,這是明治紀念碑。碑上的銅像高5.5米,建於1880年,是為了紀念明治時代西南戰爭中犧牲的石川縣的戰士們。紀念碑兩側高大的紅松,也是從京都的東西本願寺的門口移植過來的。

兼六園可謂處處是風景,季季好風光。一片霞池,便將以小見大做到極致。

古樹蒼柏、奇花異草讓兼六園彰顯悠遠的歷史、盡顯四季的美景。

庭臺樓閣、小橋流水,匠心獨運、充滿禪意的園林藝術,讓我心緒安寧,念念不忘。

一條曲水小溪,雖沒有繁花似錦,卻也趣味橫生。

高大奇異的名貴樹木,讓兼六園位列三大名園之首的美譽名符其實。

兼六園的四季美景,又以冬季的“雪吊”這一獨特的風景成為了它的代言。

兼六園並不很大,逛個一個多小時也就逛遍了,但歷經百年的修建,幾代藩主將此園建造得如此清新脫俗,就是為了在亂世之中,求得一方修身養性之處。而我來到金澤,遊覽了兼六園,驚歎於它園林藝術的精緻和視覺效果的豐富,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讓我念念不忘。

六、遊金澤城和丸庭園,感受日本的獨特文化

走出兼六園,來到了金澤城。金澤城作為日本代表性的近代城郭文化遺產,與兼六園一併成為了金澤市乃至石川縣的旅遊地標。
日本曾評選過100名城,金澤城是其中之一。天正11年(1583),豐臣秀吉的重臣前田利家移居於此,在之前修造城防的基礎上,築成金澤城,成為加賀藩的中心。在後來的三百年中,前田家一直是金澤城的主人,傳十四藩主。
前田利家築金澤城時,以“龜甲積”法築成城牆,拐角則以條石錯疊累積加固,城外深掘城壕,謂之“百間崛”。又在城中造天守閣,作為最堅固的堡壘。後來金澤城的天守閣因雷擊燒燬,為表示臣服之心,前田家也並未重修。其時已江戶時代,天守閣在火器面前逐漸失去防禦能力,僅僅是權力象徵而已。前田家不修天守閣,也是明智之舉。

金澤城後來多次遭祝融之災,又屢次修復。到明治之後,一度被日本陸軍作為軍團司令部,二戰後又成為金澤大學的本部,到本世紀初大學遷出,金澤城改為公園。雪中的金澤城與春季櫻花環繞的百間崛都是盛景。

金澤城公園是金澤城遺址公園,與兼六園毗鄰,面積很大。1583年前田利家將居城從七尾移至此城,模仿豐臣秀吉所建的大阪城,修建了金澤城。鼎盛期有本丸、二丸、三丸,周圍設有外郭,屬於多角樓的結構,後來由於數次天災幾乎燒燬了大部分城池,之後二丸成為了中心。而二丸也在1881年被燒燬。現在建有1788年重建的石川門和2001年復原的菱櫓、五十間長屋、橋爪門續櫓,再現了當時的景觀。

金澤城公園與兼六園隔街相望,有橋相連。走出兼六園,便見到金澤城一片白色的裝扮,頗有氣勢,也十分美觀。

走過連線金澤城和兼六園的石川橋,便來到石川門。

金澤城公園佔地面積很大,我走入城內已是傍晚時分,遊人很少。進入金澤城公園是免費的,但參觀五十長屋是要收費的,長屋內有陳列展覽著金澤城的復元模型以及房屋結構等。由於時間已晚,我便沒有入內參觀。

這裡是五十間房至橋爪門續櫓的聯接處,有一小段護城河。整個建築極具日本的特色,色調明亮、沉靜。

站在橋爪門前,回望剛才來時走過的路,日本的園林和建築總給人一種整潔、寧靜的感覺。

走入橋爪門。

走入橋爪門後,便來到了本丸的園林。

儘管金澤城是後來修復的,但舉目所見,古樹參天蔽日,城牆堆砌密實,園內整潔大氣,處處顯示著日本人特有的沉穩、細膩、嚴謹的作風。

此時天色已暗了下來,金澤城內的燈光也點亮了,幾棵古楓的枝葉被燈光照射得熠熠生輝。

滿地的落葉濃墨重彩地渲染著金澤城的秋色。

金澤一般從12月上中旬開始進入降雪期,這滿地的落葉或許是降雪期前最絢爛的色彩。

道路兩旁的燈也點亮了。

樹葉也被點亮了。

建築也被投射燈照亮了。

走下金澤城,來到玉泉院丸庭園,一下子便被這如夢如幻的庭園美景驚呆了。伴著舒緩輕柔如催眠曲般的日本音樂,燈光梯次亮起,間隙變換著色澤,彷彿向遊人述說著一段悽美動人的故事。

前田利家的嫡子利長後去世後, 他的妻子永方便在這裡出家隱居。這個庭園描繪了一個小洲浮於湖面,小洲之上,山石林立,古木參天,瀑布飛泉遍佈,彷彿一個避世的桃花源。這座小洲建於安土桃山時代,現在的庭園是根據發掘出的古繪圖的原貌進行復原的。在這座小巧的庭院西側有一座玉泉庵,這就是這位深愛丈夫的女子度過餘生的“隱居書院”。

望著眼前緩慢變幻的燈光,聽著如泣如訴的日本音樂,彷彿歷史的場面在眼前重現。
如果說遊覽金澤城只是如同走馬觀花,但在丸庭園內,我卻受到了一絲的觸動。
參觀了兼六園和金澤城之後,面對著金澤在復原傳統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感到十分欽佩,這種復原並不僅僅是結構、外形的復原,而是復原了一段歷史。通過金澤城和丸庭園的參觀,看到了金澤人在復原工作中的孜孜以求和精密細緻,以及通過免費參觀,讓市民和遊客分享金澤豐富的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中的深刻內涵,這才是我獲得的最大啟示。

七、夜遊兼六園,如夢似幻

日本人常說:“沒去過兼六園,就沒有評論日本庭園的資格”。下午我遊覽了兼六園,一面湖,一座橋,一個燈籠,幾片紅葉,幾許花瓣,便讓我體會了日本庭園的寫意之美。逛了大半圈之後,發現時間已不早了,按計劃還要去遊覽金澤城,擔心金澤城晚了要關門,正猶豫著兼六園還沒有完全逛完呢,看來只能捨棄兼六園,趕緊去參觀金澤城。正準備離開,偶然碰到一個工作人員,他說晚上還會亮燈,太好了,立刻衝向金澤城。參觀完金澤城後,又再回到兼六園。

如果說白天遊覽兼六園,體會的是禪意,帶來的視覺感受是平靜和美好,那麼夜晚步入兼六園,你會感受到震憾和夢幻。

走進兼六園,突然發現兼六園已不是我下午遊覽的模樣了,彷彿施了魔法,讓我頓生一種驚豔的感受。燈光打在這個小小的噴泉、楓葉和雪吊之上,伴著耳畔噴泉水流的嘩嘩聲,便讓動與靜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別看噴泉並不起眼,但這卻是日本最古老的噴泉,建於1861年。由於兼六園建於金澤市內的一個小山坡上,因此兼六園內地勢起伏。這個噴水池的水源來自於園內的霞池,而噴水池的地勢低於霞池,因此霞池的來水水壓正好讓噴泉水的高度與霞池持平。這個噴泉可是利用了自然的力量達到噴水的目的,在那個年代可是很不容易的。

在夜晚的兼六園內行走,人流如織,很多市民也趕來欣賞兼六園的燈光秀。一棵棵古鬆或紅楓在燈光的照射下,呈現出令人驚豔的效果。

楓葉在燈光下的效果要比白天更為出彩。

燈光將白天不容易察覺的一些細節完整地展示了出來,效果不止驚豔,甚至令人驚歎。

整個兼六園的燈光是經過精心的設計與佈局的,將兼六園內最具代表性的景點或最出彩的細節展示了出來。如果說白天欣賞兼六園,還需要你有捕捉精彩的慧眼和一定的審美情趣,那麼夜晚的兼六園,你只需要跟隨燈光的照射,便能欣賞到兼六園的完美細節。

兼六園內最具特色的雪吊,在燈光的照射下,細節畢現,彷彿不是一件保護樹木的裝置,而變成了一件藝術品。

兼六園內地勢高低起伏,既有水,也有山。爬上霞池邊的榮螺山頂的觀景臺,只見霞池對岸的雪吊高低錯落,再配合著榮螺山上被燈光照亮的紅葉,真的是美不勝收。只可惜,人流過大,不能用三角架,照片質量不高,但那種視覺上的驚豔,真的是讓兼六園在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霞池邊的內橋亭和寄託著歷代藩主長生不老希望的蓬萊島都在燈光的照射下,如夢如幻。

霞池邊的紅楓和唐崎鬆也被燈光點亮了,在水面上映出美麗的倒影。兼六園的燈光並沒有將全園的景觀都照亮,而只是將每一處的精華用燈光完美地展示了出來。

站在霞池邊,望著眼前美麗的夜色,我真心感嘆,那些歷代藩主孜孜以求的人間仙境,就這麼完美地展現在我的眼前。幸虧金澤市在歷次戰爭特別是二次大戰中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和破壞,因而保留下了許多的的歷史古蹟,否則,這些美景或許只能儲存在了歷史資料中。

漫步夜色中的兼六園,美景處處,一棵棵古老的松樹,都在夜色中煥發出新的光彩。

一盞盞庭園燈簡單而素潔,但與夜色中的紅葉相配合,便將兼六園的秋色渲染到極致。

一個轉彎,又來到了瓢池。瓢池是兼六園的第二大水池,瓢池的名字來源於池子的形狀很像葫蘆,而葫蘆在日文中稱為瓢簞。瓢池也是兼六園初建時的蓮池亭部分。池畔幽深處有一個園中最古老的庭園瀑布–翠瀑布,很小巧,高只有6.6米,在白天可以說貌不驚人,但晚上燈光一打,效果完全不同。

在瓢池中突出的中之島上,有一個豐臣秀吉贈送給前田利家的海石塔,是豐臣秀吉出征朝鮮時帶回日本,後來贈送給前田利家。

在瓢池的另一側有一個古色古香的日本傳統木質建築三芳庵,這是一個建於明治八年(1896)的茶室。

三芳庵與海石塔隔池相對。坐於三芳庵的窗邊,凝視著窗外波光粼粼的水面,看光線在池中投下變幻不定的光影以及海石塔在水中的倒影,品一杯香茗,體會著兼六園帶給我的那份難忘的美好。
夜色已深,與兼六園的相見也只能告一段落,起身走出園外。
與兼六園的相見一直是我美好的期待,今天來到金澤,二次漫步於園內,欣賞了兼六園白天和夜晚不同的美景,兼六園讓我震憾,讓我難忘。

夜已深了,步出金澤城丸庭園,回到下榻的金澤日航酒店。該酒店位於金澤站旁,地理位置絕好,設施與服務也享有良好的口碑。

站在客房的窗前俯瞰,窗下便是金澤站璀璨的夜景。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