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遊東瀛話倭國

自從1996年公務出訪日本後,二十三年後第二次踏上日本國土。傍晚降落在東京成田機場,第二天來到日本天皇宮苑前廣場。二重橋下依然流水清清,廣場上綠蔭草地,當年麥克阿瑟駐日本佔領軍司令部大樓仍然聳立在那裡,只是沒有能夠像當年那樣步入天皇宮苑內參觀。走到東京淺草寺,印著“雷門”的大紅燈籠,還是高高掛在寺院門前。正值週末,人頭攢動,兩旁的美食節甬道上,身著和服的遊客如織。與當年不同的是,許多是來自中國的遊人。“銀座”是東京繁華的商業區,週末變成了步行街,街道兩旁都是高樓大廈的品牌店。沒有機會再去“新宿”,看歌舞伎町一番街,乘車在東京市內轉轉,一切還是老樣子,20多年來變化不大。印證了那句“山還是那座山,水也還是那條水”。

從東京驅車到日本中部的靜岡,遊覽“平和公園”,遠眺日本的標誌“富士山”。綠蔭之中襯托著白雪皚皚的火山口,美麗景色一覽無遺。車沿盤山公路,直達半山腰的海拔2300餘米的富士山“五合目”。山上涼風習習,陣陣寒意。仰望3776米的富士山主峰,風起雲湧、大霧瀰漫,火山口淹沒在雲霧之中。乘車下山,到附近的著名景點“忍野八海”。這裡有富士山融化的雪山水流下又湧出,形成8個大小不一的清泉水池。池水如同玻璃鏡一樣,清澈見底波光粼粼。一群群錦鯉在清泉中游嬉,倒映著藍天白雲,如詩如畫。這一醉人的美景,徹底顛覆了“水至清則無魚”的邏輯。

在名古屋停留一晚,來到仿中國唐代長安城建築的京都古城。在京都“袛園古街”上閒逛,體會百餘年前,日本關西古都城的文化底蘊。巷子深深、小橋流水人家、石板路、木板房,彷彿置身於姑蘇城平江路一樣。再次走進世界文化遺產“金閣寺”,一池碧波水,烘托著金碧輝煌的樓閣,和諧優雅、精妙絕倫。而這一切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完整的儲存下來,完全得益於我國著名建築大師樑思成。正是他在地圖上勾畫出京都等古城位置,告誡美軍在對日本進行大轟炸時,注意保護、避開這些文化古蹟,才有了今天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延續。至今日本京都人還對樑思成心存感激。在“稻荷大社”這個京都香火最盛的神社入口,有日本戰國名人豐臣秀吉捐建的“大鳥居”,類似國內的牌坊一樣。神社內建有成百上千個紅色鳥居,幾十個石雕狐狸塑像,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震撼,前來祈福遊覽的日本人不少。由於對日本的神社瞭解甚少,我們只能是走馬觀花、看看熱鬧而已。

從京都到大阪,下榻在“四天王寺”附近。天王寺內,供奉著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四大天王。在大阪,主要是去大阪城公園遊覽。建於16世紀的大阪城,其主體建築為“天守閣”,為豐臣秀吉所建。這個窮苦出身統一日本,後來入侵朝鮮敗在明朝軍隊手下的狂人,在日本歷史上是個叱吒風雲的人物。購物是在大阪行程的主要安排,在大阪海港免稅店和心齋橋、道頓崛一帶的商業區,到處都是手提大箱子,進出電器店、藥妝店、免稅店購物的中國人。這些國人蜂擁而至買買買,化妝品、手錶、藥品、家用電器等等,似乎如買白菜。如今的中國人真是出手闊鋽,出國都腰纏萬貫、大包小裹往回帶。也難怪,國內許多產品的質量、口碑的確讓人不放心,加上層層關稅。因此才有了國人,出國搶購國外品牌貨、代購化妝品、藥品、奢飾品的風潮。由於中國人的購買力,許多日本商店都僱用中國留學生和移民,當導購以方便吸引中國遊客。


位於大阪附近的奈良,也是日本的古都。作為公元七世紀仿中國唐代長安、洛陽城建設的古都城,有興福寺、元興寺等眾多的古寺廟、神社和歷史建築。奈良公園內綠樹成蔭、青草遍地,成群的梅花鹿在公園內散步,向遊人索要吃的。在“春日大社”神社內,成群結隊的小鹿圍繞著遊客乞食,舉止親暱,惹人愛憐,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的一幕。在百年“奈良町”小鎮上,古街、小巷古香古色,街邊售賣的各種手工藝品,充滿了詩情畫意。


這一行6天,走馬觀花遊覽了東京、富士山、名古屋、京都、大阪、奈良。總體上感覺平平淡淡,完全沒有23年前,1996年因公初去日本時的興奮、好奇、探索的心氣。當年用10天的時間,走了東京、橫濱、箱根、名古屋、京都、大阪和沖繩。當時對日本的高科技、新幹線、私家車、衛生間文明、街道清潔等印象深刻。對這個曾經給中華民族帶來近百年苦難的民族既萬分痛恨,又十分欽佩。整潔乾淨的城市、高素質的人民,一絲不苟的工作、科技發達的工業的都是值得我們借鑑、效仿的。而如今,看到這些已經沒有當年的興致和羨慕了。說到底,是因為這些年我們的快速發展,與發達國家差距在縮小,有些方面甚至領先。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自己的住房、私家車,可以隨時隨地去國內、外旅行,對現代文明世界的富裕的生活,司空見慣,沒有原來對日本等發達國家那樣高不可攀的感覺。不知不覺我們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些巨大的變化,是改革開放40年來兩代人艱苦奮鬥的結果。以史為鑑,學習先進,迎頭趕上,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的前列。

2019.6.8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