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間隔遊

對於旅行的滿足感,從景點打卡;到了解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歷史變遷;如果還能和這裡的人有交流、產生關係、甚至融入他們、成為朋友,這應該是每個旅行者最嚮往和喜悅的吧?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認識了「x++間隔遊」,並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視訊。

於是,懷著曾經本對“間隔年”的嚮往,以及被這個視訊中所描述的感受所吸引,我參加了x++間隔遊公益行。之前有過幾次去日本的經歷,這次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津和野」。

Everything you see belongs to you!

大阪落地後,認識了這次行程的組織者bobo,及幾位同行的團員,簡單的打過招呼,我便用以往的旅行方式搜尋著附近的咖啡館、古書店以及街道的風景。晚上去逛了大阪站附近的蔦屋書店,在一本攝影集裡遇到了這樣的兩句話。

走進津和野

第二天,先大阪坐新幹線到新山口,之後換成電車,人越來越少,磚牆開始稀疏,就彷彿電影《小森林》裡開頭所表達的狀態那樣:隨著車輪的轉動,我們的眼前慢慢充斥了層層的綠色,深入茂密的山林,穿過成片的田野,就到達了電車的終點站「津和野」。

這一刻,我們就開啟了一段與眾不同的旅程:從“心”出發,目的地去向——“每個人”。
以往的旅行,無論是跟團還是自由行,都是一種身體感官的體驗,目的地是景點或者事物,於是就形成了我們樂此不疲的打卡或者“買買買”,回到家後最直觀的第一感受:就是累!
而在x++間隔遊中,我們能夠面對面隨時進行交流,組織者好像會在前期小心的挑選合適相處的人,大家雖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當下共處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相互善意分享,把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娓娓道來,環境讓整個時間節奏都慢下來,像是給自己的內心更多緩衝空間,時常突然能夠體會到以往不經意或者匆匆略過的微小情緒和感受。

「真正的發現之旅,並不是發現新的風景,而是尋得新的眼睛。」——馬塞爾·普魯斯特
以下是我在間隔遊行程中見過的一些人和故事,感謝他們給了我新的眼睛:

1. 探討匠人的執念和初心

· 堅持著日本傳統工藝,並與環境相互為伴的木匠人角先生
這些匠人的初心源自於對傳統的敬畏,有種“我不做的話它就無法傳承下去”的使命感。隨著社會的發展,勞動力的廉價,雖然給人帶來了方便和快捷,但是這也會失去某種東西,比如:愛惜。匠人們的執念,是希望還原與大自然迴圈利用的狀態,儘量利用有限的資源,做自己自足且有永續性的生活必需品。所以,角先生選擇一輩子只做這一件事——木製食器。他用為了保山必須砍掉的樹木為原料,花數週用心地打磨反覆塗漆,並謹慎地選擇愛惜它們的買家,希望他們也能夠使用它一輩子。


· 通過撿書救活了一座廢棄學校的老爺爺
老爺爺平時的“副業”是撿廢品,有一次他發現垃圾裡有幾本舊書。由於他自己是一個愛書的人,覺得以前的書都是經驗之談,字字珠璣,扔掉很浪費,於是就撿回來收在家裡。後來他找到了一座廢棄的小學校,決定把書都放到這裡面做一個圖書館,名字叫【阿東文庫】。這件事情,他固執的堅持了13年!這裡的每間教室、每條走廊都整整齊齊的擺滿了書架和書。後來外界從發現它到逐漸關注,加上年輕人的推動,讓這個地方又有了活力,並且未來還有可能重新聽到孩子們的笑聲在學校裡迴盪~ 這本身已經是一個奇蹟!


· 專心精益茶道的奶奶們。
到茶莊體驗茶道禮儀,那裡的老奶奶謙虛的說自己雖然已經學了8年,但還會在泡茶過程中搞錯步驟、犯些小小的錯誤,還是需要再繼續磨練和學習,更深入的理解茶道及茶道禮儀。

2. 發現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

· 從東京來到津和野居住的日本年輕人宮武
他向我們介紹了日本文化禮儀的本源——“對神的敬畏之心”,日本人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有靈性的,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有神明在看,犯錯是會受到上天的懲罰,所以他們凡事都會為別人著想,這是日本人骨子裡的信仰,也由此形成了日本禮儀。


· 每天都要細心的挑選一身新衣服來裝扮田中阿姨
雖然已經60多歲了,但田中阿姨依然神采奕奕。第一天在環境優雅精緻的茶莊,她會想為女生拍照主動送來了漂亮的和服;溫泉館偶遇後熱絡地和大家聊起自己的生活方式;最後一天臨別時的晚餐,她還會招呼給每個人畫一幅漫畫肖像,雖然已經深夜,還是要堅持去便利店把漫畫列印所有人份;偶遇後又突然來了興致般邀請我們去街邊的酒吧喝酒聊天。


· 對日本的教育方式不認可,於是決定自己培養孩子的插畫師白石醬。
白石醬想要孩子能夠自由快樂的成長,於是每天會用大量的時間陪伴女兒一起讀書、畫畫、玩耍;會帶她去市內書店、公園草坪和其他的孩子游戲;還會將山林中撿來的樹根認真打磨成玩具,起好名字,給孩子玩。在她看來,她是在孩子後面追趕的狀態,她會很樂意幫助孩子通過自己的興趣和個性來認識這個世界。當然她的女兒也非常的獨特,4歲的年紀特別的開朗活潑,她會拿出大人哲學藝術類書籍來讓爸爸媽媽讀,爸爸媽媽工作時她會在旁邊安靜的傾聽,有一次看宮崎駿電影《起風了》最開始有一段讀白,她很喜歡,於是就問媽媽,當媽媽告訴她那個韻律叫做詩歌,從那以後她就開始了自己的詩歌創作,在她的詩裡有很巨集大的世界觀和可愛的情節,有些她創造的詞雖然媽媽也不知道意思,但能夠聽出韻律特別優美。她現在的新的愛好是學習中文~

3. 感受鄉下里的創意無限

· 住在大山裡做羊毛氈的中國人,kaku桑。
兩次騎車環行全日本,旅途中的經歷讓kaku桑對大自然和動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他覺得自己的生命是這個地球給予於他的,所以他想要報恩回饋。一次偶然的機會將他和羊毛氈聯絡在了一起,從此便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創作過程。他做作品會像對待生命一樣,先從研究動物的構造及生活習性開始,之後才開始啟動,從骨骼慢慢到肌肉再到面板,除了羊毛沒有多餘的東西,取之於自然,希望最後它們回到自然也能無形。另外他的作品很有畫面感,他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人,無論形態還是表情都能夠讓人一下子產生共鳴。


· 只用當天的原材料作出的創意料理
從東京搬到鄉村的Aya醬一家,因為要融入鄰里,於是開了一間餐廳,她喜歡從田地、山裡、朋友家找來新鮮的食材,然後再開始想如何料理他們。所以她做的菜,每頓都是不一樣的。最後一晚的聚會,她就給我們展示了她獨特的創意,有道菜有一種姜的根莖,根部稍微沾點甜醬,我們就像一群大熊貓吃竹子一樣“啃”起來,味道新鮮甘甜~

4.意外收穫到的小確幸


· 茶莊的大叔傍晚臨時起意,叫我們去看當地人才知道的螢火蟲出沒地。大片大片的螢火蟲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閃爍飛舞,有種沉浸在漫畫裡的感覺。

· 愛好廣泛的飯店老闆,在我們點餐時就一直神神祕祕,飯後竟然擺開桌椅,給我們演出了一段日本傳統的舞蹈《抓泥鰍》。表演完還害羞的表示自己還在學習,這是最簡單的一段,後面還要好好努力。

· 家庭旅館中,每天把我們送到門口的老奶奶,90多歲的高齡,但是身體很健康,每天都笑著在門外跟我們招手道別,直到車開去很遠。

· 獨自經營著酒吧的阿姨,老公去年剛剛去世,酒吧吧檯旁有一個位置是專門留給老公的,放著他當年常穿的皮衣和柺杖。老公曾是樂隊主唱,還創辦過「無所事事的人」教,他是教主,成員已經20多人。阿姨一直慰藉般的沉浸在這個滿是搖滾音樂氛圍的酒吧中,哼起Queen的歌曲神采奕奕,依然樂觀充滿能量。

5. and so on……

社交化的旅行

在日本的鄉下,遇到了這麼多有意思的人生可能。讓自己對於自己的未來的生活也得到很多啟發。
我想要把這樣的出行叫做:人文社交化的定製旅行。同行的人、受訪者、組織者、還有你自己,各種角色通過在路途中、在受訪人家或受訪地、在每日例會的分享討論中,所有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你都可以第一時間相互交流,尋得新的眼睛,認識新的生活方式,也加深了彼此的瞭解。你的內心在不斷的吸收、消化、歸納、輸出。這樣的旅行過後的內心是充盈的,身體也能量滿滿。

最後的一天,在回北京的高鐵上,我見到了這樣的一幕,心裡充滿了希望。

最後的最後,分享這段旅途中一直構思,終於製作完成的視訊。有點“意識流”。

更多「間隔遊」相關資料

微信掃碼瞭解更多成員的遊記,或微信搜尋:x-plus-plus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