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正文之前」
如題,對於日本的旅行,其實於我個人而言在一年前就已經開始準備了;本是計劃去年出行,一是想避開國人的旅遊旺季,二是正好年年寒暑假會約上桌遊的朋友在大阪交換留學一年,但是到頭來還是因為各種原因而被擱置;而又恰巧今年七月初的時候,算計著月底閒而無事,所以這個旅行計劃又被重新提了起來,在天氣炎熱以及國內旅遊旺季的顧慮和如若不去今年很難再有空閒時間,而如此計劃將被再一步擱置的威脅下,我選擇克服烈日和高溫,果斷買下了機票;於是乎這次的旅行雖然早已準備,攻略也早已有雛形,但是從決定到真正出行,也不過十幾天的時間,連簽證的時間都卡的正正好(淘寶上已經來不及辦理,找了朋友認識的旅行社,在出行前最後一個工作日拿到了簽證),但是這次烈日下的行程,終究還是開始了。
說起日本這個鄰國,可謂是譭譽參半;他給國人的印象和影響實在太過於複雜多元,既有近代歷史上不可磨滅的惡行,也有戰後經濟的輝煌;既是舶中華文化而去,又自成一體而對現代中國持續文化輸出;有著眼花繚亂的電子天堂,也有大隱隱於市的神社鳥居;有人說日本人性格壓抑、處世冷漠、行為教條,但是夏日祭典上的遊行隊伍和煙火大會又是如此熱烈奔放…總之而言,這個和我們文化同源,地域相鄰的國家與民族,擁有著和我們風格相異的生活環境與處世法則,在鋼筋混凝土下,更多的古蹟與習俗被保留並延續;我們置身其中,些許可以找到些熟悉的影子,但是更多的是古老的東方文化與近代明治維新後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我於2019首次來到日本,這一年也是令和元年。
入境與抵達之交通
自由行初到日本,其實最頭疼的不是語言,而是交通。
與國內不一樣的是,日本經濟繁榮的時期較早,在公路交通尚未發達之際,日本就開始了大量的鐵路交通建設;而早期的國營鐵路因為歷史原因和體制弊端,也早都變為了私營;所以日本鐵道的分類不是以城市地鐵和城際鐵路來區分,而是以不同的鐵道公司來區分,以JR在大阪而言,既有JR大阪環狀線溝通大阪單座城市,也有JR奈良線以及一些其他線路來溝通大阪與其他多座城市;而不同的鐵道公司,不同的鐵道線往往錯綜複雜,例如大阪梅田地區就有數座鐵道站臺,這些站臺不是叫梅田就是叫大阪,諸如大阪站,梅田站,阪急梅田站,西梅田站,西梅田站等等,總之以我一介凡人,初來乍到怎麼都得走錯幾次路,至於我那在大阪的朋友,我一直認為他對日本鐵道交通的瞭解程度彷彿有神仙加持。
如上是日本鐵道交通的大致情況,在日本,絕多數的出行方式都可以選擇鐵道交通,只有在京都這座城市的時候,可以通過市營巴士也就是公交車來完成各個景點之間的溝通;對於交通的查詢,建議下載兩個app,一個是大名鼎鼎卻被封殺的谷歌地圖,還有一個就是換乘案內;前者可以查詢到各種出行方式以及路線,既可以查詢到公交和鐵路路線,也可以查詢到步行路線;後者相當於是鐵道交通專用,區別在於後者可以查詢到更精確的時間以及票價等資訊,因為日本的電車遵守時間相當嚴格,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誤差,所以如果預估時間和計劃能力非常強,在做攻略的時候理論上是完全可以精確到分鐘的,當然了,旅行而言更大的是不確定性,誰會知道自己會不會淪陷在寶可夢中心或者玩具反斗城,或者是路邊的扭蛋機跟前呢。
既然是關西地區的行程,那麼我們著陸的地方毫無疑問是關西空港;在整體的行程上,我們計劃了京都·大阪·奈良·姬路四個主要城市,其中在京都和大阪停留,奈良和姬路均是當天往返;到達關西空港之後,我們選擇首先直接抵達京都,使用的交通工具是JR京都線的特急列車,也就是HARUKA;通過這個特急列車,我們可以在80分鐘內直抵京都,票價是2250日元,但是如果在視窗辦理一張叫做icoca的儲值卡,那麼這個特急列車票就能以1600購得,雖然是捆綁消費優惠,但是這張icoca儲值卡的用處非常大,這是由JR公司發售的儲值卡,辦理的時候需繳納2000日元,其中500日元是押金,在離境時或者不需要時可以退卡,退卡需要220日元的手續費,如果卡內儲值不足220日元,則將卡內儲值扣光,無需額外費用,卡會被收回,500日元的押金退得;因為退押金時卡片會被收回,所以我選擇的是將卡留下作為紀念,因為卡片全日本通用,下次赴日也就可以繼續使用;icoca卡片的使用和國內的公交ic卡類似,但是不一樣的是,首先這張卡沒有城市限制,即剛剛所述:全日本通用,其次這張卡的儲值既可以消費鐵道交通和公交車,也可以在便利店作為付款消費,也可以在一些連鎖的定食屋(例如 鬆屋)進行付款消費,但是使用這張卡進行交通消費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優惠,能算得上是優惠的僅僅是捆綁購買HARUKA特急票;至於交通優惠,例如一日通票等,其實對於我這種性質行程,除了京都市營公交的一日通票,其他沒有太大的優惠和實際意義,故在此不多做贅述,京都市營公交一日通票,則會在後文提到。
對於每天的乘坐交通的感受而已,我的個人建議是如果初次自由行且一點日語基礎都沒有,還是有必要學習一些相關的日語知識,倒不用學到足以日常正常交流的地步,只需要瞭解一下最基礎的五十音圖以及最基礎的日常寒暄語以及單詞即可;起碼在公交車和電車上,知道廣播裡哪一句話是報站,哪一句話是寒暄,哪一句又是提醒,如果一點基礎都沒有或者這些都分不出來,聽報站和站名實在是痛苦;在谷歌地圖的京都公交車導航上,所有的站名都是寫作日語發音的羅馬字組合,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日語基礎,再來看這一串串不是英語的英文字元,對比著站牌上漢字的書寫方式,掌握和比對起來還是很快的。
「京都站及周邊」拉麵小路·京都塔
抵達行程的第一站京都之後,我落腳於與東寺相隔一條馬路的民宿,雖說是民宿,但是其實是一個實行自助入住的小公寓,公寓雖小,冰箱洗衣機以及獨立衛生間等一應俱全,最讓我滿意的是浴室部分可以單獨隔開,通過牆面控制通風變為烘乾,將洗完的衣服掛在裡面,形成一個烘乾衣服的單獨小空間。
落腳之處與京都站這個大型交通樞紐僅有十分鐘左右的步行時間,雖然是個交通樞紐,但是站樓建築本身也是一個值得一去的景點,站樓建築本身是一個開放式建築,在站樓較高層的位置可以俯覽京都最高的建築即京都塔全貌,而京都塔作為京都地區的地標建築以及最高的建築,花費一定的門票價格也可以登頂俯覽京都城市,票價並非特別昂貴,但是其景色卻是絕對值得登頂的。
在京都站建築之內,包含了商場等設施,在南北通路的10樓,有一層樓的拉麵店,喚做拉麵小路,據說在這層的所有拉麵店都是日本有著一定名氣的老店,每家店門口都有熱情的店員在招攬顧客,其中有一家店門前排隊的顧客永遠都是多於其他店鋪,由於不想排隊加上出來乍到,哪個都是嚐嚐的心理,雖然多次光顧拉麵小路,但是一次也不曾進入那家人氣最旺的;每家店門口都有自助點餐機,點餐付款後拿著機器裡吐出的餐券一類的憑證交由店員,這裡的付款方式除了現金還可以使用上文提到的icoca卡,支付寶和微信卻是不能使用。
如果和國內的消費相比,日本的飲食消費絕對是算不上便宜的,結合整個行程的飲食水平來看,京都的吃要比大阪吃的貴,像我這種胃口大一些的,每一餐的消費都在100人民幣左右,一個面的套餐或者一個定食套餐加上個把小菜,都差不多要這個價格左右,除此之外就是礦泉水的消費了,無論是路邊自動販賣機還是全家、7-11等便利店,價格都在110-130日元的區間,換算下來即是大約6-7人民幣,差距還是有的。
除此之外,由於住在京都站周邊,所以在閒逛的途中,發現了一些大隱隱於市的寺廟與神社;由於古城的格局在京都有著相當完好的保留,所以京都的民居普遍都是風格比較古樸素雅的一戶建,中間穿梭著很多和古城街道寬度相一致的道路;有一種說法裡提到,如果在京都旅遊,可以抽出半天或者一天的時間出來,不去打卡景點,而是漫步在京都的小街巷之間,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感觸和發現;雖然我沒有如是留足單獨的半天或者一天的時間,但是不管是晚間出去覓食也好,徒步去京都站也好,抑或是單純散步也好,多多少少京都站以南一片小範圍的居民區道路我還是摸熟了的,其中就不乏一個後文將要提到的,也是京都極為著名的千本鳥居所在地—稻荷大社的一個分社,這裡面也樹立著兩個紅色的鳥居,只不過相比遊人如織的稻荷山,這裡的鳥居與其說是冷清,不消說是一種藏在煙火氣之間的寧靜與內斂,樹立在每天居民往來之間的鳥居以及每天往來於鳥居之下的居民,這才是煙火氣中京都的樣子。
「鴨川以東」平安神宮·八阪神社·清水寺
正式進入京都景點打卡部分;作為在國際上都有一定名氣的旅遊城市,京都大大小小的景點實在太多了,我的朋友和我說:沒有五天,京都是玩不盡興的;而我感受下來,如果僅僅是景點打卡,沒有一週往上的時間,還是不能夠盡興;誠然,此中多多少少有著很多的主觀見解,但是,如果僅僅是對京都匆匆一瞥,實在是未免可惜了。
平安神宮、八阪神社以及清水寺都位於京都的東邊,即在古京都護城河鴨川之外,三個景點大致呈南北狀分佈,從京都站附近可以使用市營公交抵達附近,之前有提到京都的市營公交一日通券值得購買,一日通券的價格為600日元,而單程公交的票價為220日元,所以稍微計算一下,如果當天需要搭乘3次或者3次以上的市營公交,那麼就可以就近找一家便利店,直接向店員購買此券,不會日語或者英語不好的情況下,直接告知Kyoto bus one day pass即可,因為就我實際體驗而言,在大型車站和空港以及國人經常掃蕩的藥妝店之外,平時很難有中文翻譯可以依靠,普通的日本人英語水平和我這個初中水平也是半斤八兩,即便是會一些英語,日式英語的特有發音也足以讓你思慮好久,所以更多的時候我是依靠初中英語加上一些簡單的日語單詞和佔很大比例的肢體語言完成溝通的,僅有一次店員告知我飲料中含有酒精,我們雙方持續了好久的溝通依然沒有明白對方的意思,無奈之中我掏出了手機翻譯軟體,切換成了日語輸入法才完成了溝通。回到三個景點的所在地,八阪神社是我第一個到達的景點,神社本身是個開放式的景點,裡面有著日本神社典型的建築和結構;神社主體部分有著相當的人流量,但是繞開神社繼續往深處走還有一些零散的、稱不上是獨立景點卻處於這個景區大範圍內的小公園,離開八阪神社往平安神宮步行一些距離也有一座規模相當的寺廟,在這些地方的人流相對來說少很多,而且在這些地方也能看到規模相當,風格地道的日式建築。
平安神宮位於八阪神社北部一公里多的地方,雖然烈日當空,還是選擇了步行;途中不僅經過且進去參觀了一個規模相當的佛教寺廟,還遇到了一個門頭很小,卻是古色古香的地方,走近發現門牌上寫著【花園天皇墓】,出於好奇心,走進門內,起初兩邊樹蔭遮天蔽日,透出一絲涼爽的氣息,但是越往內部走越來越陰森,步道不寬且幽長無盡,直到我發現我走的路上佈滿了綠色苔蘚,蜥蜴成群爬過腳底才意識到這條路已經不知道多久沒人走過了,出於敬意(其實就是膽小),於是作罷返回,沒有留下一代天皇墳冢的照片,更沒有親眼目睹,對於沒有親眼目睹,略覺可惜。
回到道路上之後繼續順路北行,可以看到一座很大的紅色鳥居,根據規模和新舊程度而言,應該是後建成的;平安神宮雖然作為京都數一數二的大神社,其修建於明治時期,歷史並不能談得上悠長;在川端康成的「こと」中描寫了舊京都的很多風物,其中描寫京都三大祭之一的時代祭的時候就有提到,時代祭的隊伍從京都御所出發,抵達平安神宮作為終點,雖然紀念的是桓武天皇平安遷都1100年,但是平安神宮卻只有100多年的歷史。
平安神宮的規模較之其他神社可以說是相當的大,進門之後是一片寬闊的廣場,廣場由三面建築包圍環繞,正殿裡遊客僅能遊覽很小一部分的內容且殿內禁止攝影,透過隔離圍欄,可以看到神社內部依然在進行著神道教的相關儀式,故隔離遊客應該是防止遊客影響儀式的正常進行。在京都所有的景點裡,平安神宮是我第一個決定相當不錯的景點,可能是天氣炎熱的原因,八阪神社的人流貌似並沒有走到平安神宮來,所以廣場雖然不是特別特別的大,但是因為人少卻顯得相當開闊;紅色的宮殿建築配上藍天白雲,是值得一來的景點。
從平安神宮出來之後,我們搭乘公交車往清水寺方向走,上文提到,三個景點呈南北狀分佈,八阪神社位於中間,平安神宮位於北部,而清水寺則位於二者南邊。
清水寺的格局在一個小山坡上,抵達清水寺需要爬一個坡,與其說是坡,不如說是兩邊開著商店的小商店街;在清水寺的周邊,還分佈著諸如二年阪之類的街道類小景點,建議可以一併遊覽,至於有著相當名氣的三十三間堂則和清水寺附近的南禪寺一樣被錯過,兩個景點據說都不錯也都是我事後得知。
平安神宮是我第一個覺得不錯的景點,而清水寺則是我第一個覺得遺憾的景點。倒不是說清水寺本身差勁,是因為首先清水寺的主體部分清水舞臺正在整修,這個最重要的部分不能目睹實在是遺憾;其次在清水寺裡遍地操著漢語的遊客,實在讓我恍惚間回到了國內假期的景點,超越八阪神社的擁擠度應該是源自於清水寺開運櫻鈴在國人心目中神聖的地位,當然了,我也抱著買鈴鐺的心思而來,卻被身邊漢語導遊告知鈴鐺得每天早晨來搶,現在早已賣光,於是作罷。由於清水寺位於小山丘上的地理位置,其實從清水寺眺望京都城區的視角非常不錯,於是在遊人遍佈,主體整修且買不到鈴鐺的清水寺,我拍完一些照片後便返回,算是打完了卡。
「幕府將軍與天皇的行轅」二條城·京都御所
京都作為古時的平城京,雖然城市主體向東有所平移,但是總的來說,今日京都所在即平城京所在;來京都旅遊,二條城與京都御所也是避不開的兩個景點,雖同為統治者曾經的行轅或者宮殿,兩者如今卻成為了兩個性質截然不同的景點。首先來到二條城,同樣通過京都市營公交可以抵達景點門口,作為幕府將軍的行轅,如今的二條城需要購買門票進去遊覽,門票的價格也並不便宜,但是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也許是運氣實在不佳,二條城的一個主殿也在裝修,但是除了裝修的建築之外,其他的部分並不影響;主殿旁邊是一座日式的山水庭院被較為完好的保留,庭院內部無法進入僅能在圍欄之外一覽;再往內部走有一座石頭築成的基座遺址,遺址上面是曾經的京都天守閣,說到天守閣,本次行程還將會看到姬路城天守閣以及大阪城天守閣,三者性質其實差不多,都是或為軍事目的,或為城市管理目的而築城建閣,只不過姬路城的天守閣是完好儲存下來的,大阪城的天守閣曾經毀於戰火,而後用鋼筋混凝土重建,其中還有電梯可以使用,而京都的天守閣則只剩下一個基座遺址而不復見閣樓本身。
總的來說,二條城除了高大的城牆,日式風格的小花園以及天守閣基座遺址以及在大修的主殿之外,沒有其他太多的內容;有人將二條城比作南京的總統府,我覺得這個比方不無道理,但是光是一覽城垣遺址以及築城的格局和氣勢,也是值這個門票價格的。
二條城作為幕府行轅被開放作為景點,而京都御所如今仍然是作為天皇行轅而不被輕易開放,如若是向進入京都御所進行參觀也不是不可以,需要根據京都御所的開放時間來提前預約進入,而且據說是不需要門票的,當然作為初次來到日本,整體的行程總的來說還是走馬觀花的,所以我們並沒有能夠進入御所參觀,僅僅是繞御所外圍步行了一圈。
京都御所位於京都市中心的一片公園之內,公園裡非常的清靜,除了一些在樹蔭下椅子上乘涼以及騎著自行車穿過的本地人,遊客是少有的;據說京都御所雖然位於京都市中心,但是這片土地依然歸日本皇室所有,而日本皇室以及天皇作為當今日本國家形象的象徵,不消比喻為吉祥物而言,如今依然持有著一些地產,京都御所便是其中之一。同樣是川端康成「こと」中描寫京都時代祭的部分,寫到祭典隊伍便是由御所出發,穿過御所前寬闊的大路;這條大路實際步行起來的確非常寬闊,路面鋪滿了石子,長度也足有五六百米長,四周樹木環繞,盡頭是御所正門;我走在京都御所門前的大道上,頭頂上的團雲飄過,太陽被遮住而後又再出現,光是步行這條路的時間,這個過程就重複了兩次。圍著御所外圍走了一圈,御所的牆算不上高大,配上宮內透出來的一些樹木和天空的白雲,倒也是一番風景;宮牆牆根處有一條水溝環繞,炎炎夏日之下依然有年輕的工作人員在疏通和管理著,附近有一輛警車會不定時的持續巡邏,想必是天皇下榻之處,怎麼都不能懈怠。
「於澱川岸的花火大會·京都番外」天神祭
7月25日,是日本三大祭之一的大阪天神祭的祭典日期,作為日本三大祭之一,大阪天神祭分為三部分,即陸渡御,船渡御和晚上的奉納花火;當然了,祭典在大阪,而我們在京都,還好兩者相距不遠,新快速電車僅30分鐘的車程就能抵達大阪,所以制定了當天於京都往返大阪湊一下天神祭的熱鬧,故作「京都番外」。
祭典的第一部分從大阪天滿宮神社開始,下午兩點半時,神社已經擠滿了祭典參與者和當地和非當地的遊客;據說日本的祭典大多是因為古時候瘟疫肆行,人們認為是妖靈作祟,於是組織祭典來達到自我保護的作用,其實這個說法或者說這個做法,與其說是完全迷信,不如說他還有略帶科學的一個層次在其中,從科學一點的角度來講便是通過祭典來組織大家活動筋骨來達到增強抵抗力的目的,像同樣三大祭之一的京都衹園祭,祭典持續整個七月份,而且祭典時人們熱情之高漲,活力之四射是非常壯觀的,故我認為,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增強抵抗力的目的並非不能實現。
因為祭典規模之大遊行範圍之廣,周邊的道路都實行了交通管制以配合祭典有序的進行;祭典隊伍首先在天滿宮裡進行一系列的儀式,作為外國遊客,既不精通日本文化,也非對神道教儀式哪怕是略知一二,所以這些儀式固然是看不懂的,只能覺得祭典活動非常熱鬧,祭典參與者非常的賣力,現場的觀眾非常多,既有當地居民,也有像我一樣的外國遊客,總之神社內部水洩不通,異常擁擠;祭典的隊伍非常長,參與人數眾多,看起來像是分了很多個板塊和方陣,每個板塊和方陣均是先於神社內部進行儀式,而後由天滿宮正門走出,根據祭典規劃路線一路走去,從谷歌地圖上來看,路線相當之長但是幾乎都是在澱川岸邊,終點即是船渡御的起點,於中之島附近。作為遊客我肯定是無力在烈日下跟隨隊伍繞澱川而行的,我和絕大對數遊客一樣,擠在了天滿宮正門口的一條小路上看著隊伍方陣一個個的走過去,我隨手拍了一些視訊剪輯成了上面這個15秒的小視訊,裡面也包含了小部分的船渡御鏡頭和一些煙花鏡頭,由於小路兩邊也是遊客成群,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檔的我自然無力變換多樣的角度拍攝,只能在同一個角度拍著一個個不同的方陣。祭典隊伍規模相當之大,絡繹不絕的祭典參與者著不同風格型別的日本傳統服裝,既有尚懵懂的小朋友一臉懵的行走在隊伍中,也有不少花甲之年,或騎馬,或步行的長者,男女老少皆在隊伍中可循,一個個隊伍走出天滿宮就持續了數個小時,可見人數規模之大。
上文所述,祭典隊伍由天滿宮出發,終點是船渡御的起點,即澱川中之島附近的岸邊,由於我到達中之島比較早,發覺中之島的遊客少的出奇,沿岸的草坪盡是可以落足及坐下的地方,於是我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下後開始面對澱川發呆,不知多久之後回頭發現此時的中之島已經擠滿了人;雖然在我提前到達了中之島,但我原本的想法是提前找地方看晚上是煙火大會,由於我沒有事前把情報看徹底,直到後來我和我原本準備在煙火大會碰頭的大阪朋友溝通之後才發現,花火大會的觀賞點並非在中之島附近,由於人數眾多,公共交通已經依賴不上,於是乎開始往澱川南北向河段開始步行,途中遇到幾條沿岸道路已經由警察封鎖,只得無奈繞道,當然這是船渡御之後話了。
船渡御大約六點左右開始,一知半解的我看完覺得應該是由幾艘大型的遊覽船組成的船隊,船上坐滿了不知道是預約購票還是其他途徑獲得上船資格的遊客,在船上祭典成員的帶領下和岸上以及橋上的遊客們歡呼致意,岸上和橋上的遊客也一起迴應,場面相當壯觀;船隊的船身上,都貼滿了橫幅和標語,由於今年恰好是令和元年,德仁天皇新即位,於是出現最多的標語即是「恭祝天皇陛下御即位」;此幕其實一直持續到天黑之後到花火大會,船隊依然在澱川河中游行穿梭,為了在天黑前趕到花火大會的觀賞地點,看了一會之後我便開始動身,殊不知更大的噩夢正在前面。
澱川河的流向在西邊時呈東西向,到東邊之後有了個90度的轉彎便呈南北向,我們所在中之島在東西向段,而花火大會的觀賞地則在南北向段;及至我趕到南北向段,那裡早已人山人海,人多到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煙花還沒放之前,大家都緩步往前方挪動,煙花只要一升空,大家都駐足下來,耳邊便充滿了尖叫聲和「すごい」的吶喊聲,煙花著實是壯觀的,主要分為南北相隔不遠的兩個集中燃放點,頗有相互相應的感覺,或是你方放罷此方登場,也有兩邊同時絢爛的時候;煙花著實絢爛,人流也著實的多,本想著和朋友碰頭自然無法實現,而且在人群中時,由於巨大的人流量,手機一直處於一個無訊號的狀態;煙花持續兩小時不到之久,我一邊緩步向前挪動,一邊跟隨人流駐足欣賞夜空綻放的煙花,不覺間走到了管轄區的邊緣地帶便想著走出這個擁擠的地帶,等我走到鐵絲網前才發現,我所在的整個管轄區內已經被完全封鎖了,外面是更加人山人海的人群想要進來,以警察控制不住的速度在翻越鐵絲網入內,而裡面的我當然也想出去,但是看到外面喪屍般的場面,還是作罷了。
花火大會於晚上8:50分準時綻放出了壓軸的一組而結束,壓軸的最後一發煙花絢爛無比,以足以照亮大地的星空來比喻絲毫不誇張,結束之後我們開始向外圍走出;本是計劃搭乘JR到大阪站坐電車回到京都,卻發現不僅一路上充滿了疏散的警察,就連電車也晚點了七十多分鐘且站臺口已經被堵的不行,終於有手機訊號的我開始向本想著碰頭卻沒碰上的朋友聯絡,詢問他此處還能怎麼到大阪站,他在得知我所在之處電車已經癱瘓的時候毅然建議我們步行至大阪站,大約三公里;同時由於他也本準備在我們的下一站搭乘電車,看到上游電車無望,他也只能步行,而我們雙方的終點均是大阪站,就這樣,時隔一年不見的我們,沒有在花火大會上遇上,卻在花火大會結束之後迫不得已步行離開的路上碰頭了,路程雖是不遠,但是我經歷了一天步行洗禮的雙腿已然感覺將近極限了,回到京都之後開啟微信步數,三萬七千步。
縱觀天神祭及其奉納花火,人擁擠是首先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是除了祭典之熱鬧,花火之絢爛,擁擠之間的井然有序也是不可忽視的;在非政治性質的重大活動中封鎖諸多交通幹道以及人群中無處不在的警察和通譯人員,訓練有素且熟練的確保著祭典的順利進行。
「於京都大阪的夏日偶遇」衹園祭·盂蘭盆節
其實除了特地趕去大阪參加了大阪天神祭之外,在某一天回住處的路上,還偶遇了同為日本三大祭之一,即京都衹園祭的後祭遊行隊伍以及大阪池田,我朋友住處附近的小型盂蘭盆節舞,一行能遇到三個大大小小的夏日祭典,也算是幸運了。
京都衹園祭貫穿了整個七月份,我所遇到的並非衹園祭最重要的前祭部分;雖然僅是整個七月間的次要祭典之一,所經過的主幹道依然實行了交通管制,我本想搭乘市營公交回去,道路卻被封鎖了,略有懊惱及十分好奇之時,道路那頭開始了敲鑼打鼓,祭典隊伍隨之出現,緩緩而來。
祭典隊伍皆是素衣,也混雜了從小朋友到老人,但是好像都是男性;隊伍的規模雖然沒有天神祭那麼誇張,但是也絕非能說不大;隊伍前後都有警察開道和疏散,可能是後祭加上下班高峰期,道路並沒有嚴格封鎖,而是僅僅跟在祭典隊伍後面緩行,場面井然有序;沿路過去,能看到很多為祭典隊伍設定的臨時補給攤位,有免費供應食物和水分,祭典人員可以隨意拿取;我在沿路看了一會後搭上了緊跟著隊伍的市營公交,也算是在隊伍後頭跟著隊伍一同前進,直到一個旁邊有個小廣場的十字路口,隊伍轉進廣場開始跳舞,公交才得以向前暢行。
大阪石橋地區的盂蘭盆節舞是我朋友在住處附近發現,問我第二天有沒有興趣過去看看,我欣然說當然去看看。
盂蘭盆節同為日本傳統節日,在很多日本的文學和影視作品中都有出現;我所去的這個是一個地區舉辦的小型活動,來參加的大多都是附近居民而言,還有一些附近大阪大學的外籍留學生,所以怎麼也談不上擁擠。活動的形式是中間高臺上擂鼓且播放歌曲,下面的人們跟著歌曲隨意跳舞,雖然說沒有特定的舞蹈規矩,參與的也有很多並不是精通此舞蹈的人,但是在大氛圍的帶動下,大家怎麼都能跳出動作相對一致的盂蘭盆節舞;由於我的朋友是上外和阪大的交換生,專攻日本文化領域,所以他向我一一講述播放歌曲的來源,基本上都是一些描述石橋地區古貌生活的歌曲,正當聊著,歌曲畫風一變,開始播放動畫一休哥的主題曲,現場的氣氛也達到了高潮;因為是地方性的小規模活動,所以傳統歌曲播放的同時也會播放一些通俗歌曲,一休哥主題曲憑藉著廣泛的知名度以及適合的節奏出現,自然不足為奇。在跳舞人群的周圍,也有很多當地居民開設的小攤,或娛樂,或美食,三五成群的調皮年紀的小男孩奔來奔去,這樣的生活氣息還是很美好的。
「小千代之紅與禪意之綠」稻荷大社·醍醐寺
說起京都,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想必在很多人的心中足可以成為京都的象徵;就算是不知道千本鳥居的大名,電影「藝伎回憶錄」中小千代清澈的雙眼和她奔跑著穿越的紅色長廊也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伏見稻荷看一下小千代當年穿越的紅色便是我對於千本鳥居最初的期待。
搭乘電車到達稻荷站,出了站臺對面便是稻荷大社;尚未進入神社,就有一座巨大的鳥居樹立在門口,據介紹所說,這座巨大的鳥居是由豐臣秀吉捐贈的。走入神社,作為擁有著基本上來了京都必來打卡的千本鳥居的稻荷大社,人流並非天神祭時澱川邊的摩肩接踵,但也絕非談不上少;從神社大門行至神社主體部分,人流雖然往來絡繹,但是真正的參拜的人實在不多,大多的遊客都和我一樣,大致遊覽過後直奔後山而去,都迫不及待的去尋找千本鳥居,而後打卡,拍照。
不出所料,剛進入千本鳥居區域的時候,基本上沒有拍照的地方,在神社廣場上看起來不是很多的人流量,一旦擠在更小一些的區域內,就不是那麼稀稀散散的了;由於鳥居全部建在稻荷山之上,抑或說是滿座山上但凡能遊客不醒之處皆有鳥居,於是為了能看到人稍少些的鳥居,我選擇了在三十多度的晴天之下向山上爬去;爬山的痛苦,特別是大熱天爬山的痛苦一直是我出去玩兒的時候無法避免的痛苦,爬了相當一段距離之後遊客並沒有一定的減少,但是能夠在山腰俯瞰到京都城市景觀了,這是自清水寺之後我又一次再京都附近的山上俯瞰京都城,作為古城,他沒有CBD和天際線,放眼望去盡是一片兩三層的樓房錯落優質,色彩淡雅而不黯淡,也是可以稱得上一番風景的。繼續向山頂指示牌的方向往上爬,此時身邊的遊客都已經是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的了,就算是西方棕發碧眼的小姐姐,也是汗流不止,顧不得風度了;登山的道路都是從鳥居之下穿過,陽光斑駁於樹葉鳥居之間,紅綠相襯而成一番景色,直至又爬了相當一段距離之後,遊客開始減少,路邊被放置著小鳥居的石碑和護理雕像開始逐漸增多;據說稻荷神護佑著農業和商業的欣欣向榮,而狐狸作為稻荷神的使者,在這山野之間倒是隨處可以見。大型的鳥居或密集,或疏散,也有的獨自立於那兒,上面都用黑色的漢字書寫著某某某株式會社及某某某人,又及昭和多少多少年,平成多少多少年,彷彿是每一個鳥居都訴說著一段故事。旁邊樹蔭下,山野間,被放置於石碑,被供奉於稻荷神雕像前的小鳥居也是隨處可見,他們看起來被隨意的放置,卻也被一絲不苟的寫上某某年及某某人的名字,堆壘排布間也是一份份的虔誠。
如果說伏見稻荷山上那小千代奔跑著穿越過的、遊人如織、漫山遍野的紅是足以代表京都這座城市的色彩,那麼醍醐寺裡日式庭院中透出絲絲禪意的綠則可是足以與之紅相映成的東方禪意之綠。
作為一個不是那麼知名的景點,醍醐寺所信奉真言宗在國人所熟知的佛教中也不是那麼的知名,真言宗認為佛是保佑不了任何事物任何人的中心思想可能與很多人心中的佛祖大相徑庭;其實我本對醍醐寺沒有太大的興趣,相比於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實在是不值得一提的景點,但是實際上,醍醐寺的庭院是我這輩子至今唯一震撼到我的園林;我擁有蘇州園林的年卡,大大小小的蘇州園林我都曾逛過待過,但是從未有過這種震撼。
醍醐寺出售著並不便宜但也談不上十分昂貴的門票,且分為三部分進行遊覽;我首先進入的北邊的一部分即是震撼到我的日式庭院。剪票之後首先來到一座建築物門口,喚做本堂,進入本堂需要脫鞋,首先參觀的是日式建築的內部,這個建築的內部被較為完好的儲存,雖然有些部分限制進入,但是足以一覽建築內部的風格;在建築內部兜兜轉轉之後,通過走廊來到一個小門口,剛跨過小門在抬頭的那一剎那,如前文所述,我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住了。
恕我不能用相機記錄下這份震撼,這張照片我認為僅能表達一二;剛入庭院部分就有工作人員示意,只允許拍攝庭院部分,不允許進入建築內部拍攝,哪怕是在建築內部拍攝庭院也不允許;這個規定使我略覺惋惜但也只能遵守;其實透過和室的幾何結構作為前景,以庭院鬱鬱蔥蔥的綠色和藍天白雲作為背景,是作為攝影師的我一直有看到且夢寐以求的畫面,雖然不能拍攝,但是我還是進入了和室,尋找到了堪稱完美的角度,只能用肉眼飽覽了。
庭院內沒有太多的遊客,好一段時間才會出現一組,面對如此景色,我也放下相機和揹包,在走廊上坐了下來,院內清風吹來,外面的酷暑倒是沒有侵入這裡,不用空調和電風扇,這裡也倒是非常涼快。
出了北邊這一部分,我向東邊這一部分走去;東邊這一部分是作為寺廟的主體,裡面有一座歷史悠久的五重塔,五重塔可以說是日本代表性的佛教建築了,其實在我住處一牆之隔的地方就是京都東寺,東寺裡面也有一座規模相當的五重塔,當時把落腳之處選定為東寺旁邊也是因為想方便好好逛著逛這個景點,但是誰曾想東寺和二條城還有清水寺一樣,五重塔正在修繕,實在是無緣東寺了。
東部景區內將寺廟的性質完好的儲存了下來,裡面依然有拿著掃把剛打掃完哪一間佛堂的僧人,僧人行走於路上,遊客若是迎面而來都會點頭致意,這是區別於國內寺廟景區的和尚的。五重塔再往前走是一個小湖和一座小閣樓,據說此地在秋天之際,是賞紅葉的好地方,也因為此,此地在秋季人氣爆棚,但是面對如今隱藏在綠葉藍天之下的硃紅色閣樓,與其說是冷清,倒不如說是一片清靜。
景區的最後一部分即南邊的一部分是一個展覽館,館內有個老奶奶,當有遊客進來時會熱情相迎,而後安靜的坐在那邊;由於遊客實在稀少,館內可以用絕對安靜來形容,但凡發出那麼一點點的聲音都會覺得唐突。
「やまはやま」嵯峨嵐山·觀光小火車
「やま」在日語中漢字寫作「山」,意思即如漢字。在電影「海角七號」寄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的書信中,筆者也曾如是也到「やまはやま、うみはうみ」,大致意思應該是山是如此,海也依然如此,裡面透著因為戰敗和戀人分離的無盡傷感。
作為十天行程裡唯一一個雨天,被嵯峨嵐山正好趕上了;說到觀光小火車,其實嵐山值得搭乘的電車類交通工具有兩種,一種是眾所周知的嵯峨野觀光小火車,在JR站出口就能看到觀光小火車的入口,買票,等車,上車,觀光,一般中途無人下車;在我搭上觀光小火車僅穿過一個山洞之後,天氣就飄下了毛毛細雨,雖然在觀光小火車內不是很受影響,但是隨著雨勢逐漸變大,還是影響到了我後面的行程。小火車的終點站是龜岡站,正如售票員所說,龜岡站並沒有特定的景點值得遊覽,周邊是山,不遠處是一片類似於山中小鎮的居民區;由於購買了一個小時之後的回程小火車,除了拍攝一些不遠處雨中小鎮的照片之外,也只是在站內逛了逛紀念品商店和扭了幾個蛋以打發時間。
除了嵯峨野觀光小火車,嵐山地區的嵐山電車即嵐電是我朋友建議我搭乘的,購買了一日通票後可以逐站下車抑或是在感興趣的站下車,沿線附近有很多的小寺廟和小景點,通常沒有遊客,值得一去。但是這個計劃被逐漸變大的雨勢所勸退,留下了十足的遺憾。
除了嵯峨野觀光小火車,嵐山地區的天龍寺值得一去。作為和醍醐寺類似的庭院,我遊覽天龍寺當天首先是遊客太多,其次是天氣不是很理想,所以倒是覺得效果和體驗實在不佳;由於要急著去趕觀光小火車,天龍寺我也僅是走馬觀花,匆匆一瞥。
總的來說,嵐山地區的一天是整個行程中比較遺憾的一天,雖不如「やまはやま、うみはうみ」背後的傷感那麼深刻強烈,雨中山間霧靄氤氳的景象倒也是徒增憂傷,留下遺憾;但是話又說回來,盡善盡美的旅程實在少之又少,此次的遺憾且留給下次彌補。
「林深見鹿」奈良公園·奈良小鹿🦌
自嵐山地區的行程結束,所有京都的行程也告一段落了,住處也由京都移動至了大阪,奈良的行程便是由大阪至奈良當天往返完成,因為將太多的時間耗費在了奈良公園這個較大的範圍內來看小鹿,所以又錯過了唐招提寺,也算是接踵而至的第二樁遺憾。
傳說日本的始祖天照大神騎鹿而來,而日本最早的政治中心也建立在奈良境內,奈良城更是古時的平城京,所以論歷史的悠久程度,奈良足以與京都媲美,但是論景點的豐富程度卻要比京都遜色一些,可是奈良有我心心念念想去看的小鹿,這個是京都在我心目中怎麼也無法企及的。
從奈良站出來向前走不遠,就能逐漸看到那些傲嬌的小鹿了,因為我擁有著去過很多次動物園的經歷,所以傳說中可愛的奈良小鹿在馬路上信步,排洩,搶食,咬衣服(我因為買了鹿餅也被咬了衣服)這些行為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果不其然小鹿在視線裡出現之後,就連我這個鼻炎患者也能聞到一股動物特有的,怎麼也談不上香的味道,畫面自行想象;一路向奈良公園中心走去,路上盡是些被小鹿嚇哭的小朋友們,我邊走邊拍,小鹿因為散養也並不怕人,所以我邊走邊拍,邊拍邊摸,一路走到了東大寺下;東大寺的門票相當昂貴,遊客也不少,於是我捨棄了買票進入的想法,雖然事後聽說東大寺內部還有些看頭,但是我倒不是特別懊惱,因為空出來的這段時間我不僅拍了小鹿也買了鹿餅餵了小鹿;喂小鹿絕非談的上是有趣美好的體驗,當鹿餅到我手的那一刻,無數的小鹿便已圍了上來,背後的小鹿更是開始頂我,面前的小鹿開始嘗試咬我的衣服,在這種情況下我很快選擇了妥協,以最快的速度將鹿餅分發之後突出重圍,那些小鹿倒是像沒事人一樣頭也不回的走開了。
離開東大寺附近,為了拍小鹿和摸小鹿我一路閒逛,途中走到了若草山登山口附近,雖說是登山口,但是大多數的遊客僅停留於半山腰的的遊覽處,由於山坡坡度傾斜較大,爬上山腰需要費些力氣,山腰亦可以俯覽奈良城,特有的傾斜角度也因為透視原理而具有一定的觀賞性。
除了東大寺外,奈良公園裡還有個春日大社在我的打卡之列;春日大社作為神社,有著和其他神社一樣風格的建築,神社之外有很多小的石頭燈籠,排列整齊而密集,其間有很多小鹿或探頭探腦,或休憩不動,在這個環境裡的小鹿倒有一些神祕之感,彷彿正是眼前的這些鹿當年馱來了天照大神,使得大和民族在此繁衍生息。
「天守築城記」姬路城·大阪城
上文所述,此次行程其實我到達了三個曾經的天守閣,其一是異毀不復重建的遺址,位於京都二條城內,故不再贅述;剩下的兩者便是姬路城與大阪城了。
顧名思義,姬路城位於姬路市,大阪城位於大阪市,兩者相距一小時以上的電車車程,當然也是分為兩天的行程,因兩個相同又相異,故歸於一章敘述。由於姬路城是完整儲存下來的建築,大阪城是毀於戰爭重修的建築,故先行敘述姬路城。
話不多說先上圖系列,姬路城位於姬路市的中心區域,由於姬路城正對姬路站,所以從姬路站出來之後可以一眼看到道路鏡頭的姬路城。第一眼見到姬路城,我覺得建築的顏色也好,風格也好,還是十分符合我的審美的,無論是天守閣也好,還是城池格局也好,十分具有欣賞價值;進入姬路城範圍之內,我選擇直達目的:登頂天守閣。由於上文提到,姬路城的天守閣從豐臣秀吉的家臣修築以抵禦德川勢力開始,一直保留至今,所以閣內結構佈局仍然是木結構的,進入也需要脫鞋,然後一層層的通過狹窄陡峭的樓梯往上爬,夏日的閣樓內部並沒有空調,但是站在視窗吹進來的自然風非常的涼爽;因為築城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軍事需要,儘管其後並沒有用來真正抵禦德川軍,但是和傳統軍事城堡的結構一樣,閣樓的視窗並不大,而後期可能是為了保護或者其他目的,視窗也有一些繩子鐵絲之類的東西,所以想透過視窗拍攝外面的景色並非易事,我也只能通過長焦,儘量避開遮擋物勉強拍攝。
站在姬路城天守閣上無疑也是可以俯瞰姬路市的,傳聞豐臣秀吉死後其子繼位,德川家康出兵攻打位於大阪城的豐臣政權,於是豐臣秀吉之前的家臣來到了大阪西邊的姬路市築城以準備抗敵,故而有了現今的姬路城;姬路城和一些傳統的日本城堡一樣,天守閣位於高地的一個角落,其下城牆蜿蜒,牆下有鴻溝作為護城河;與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城不同,日本的城,僅是代表城堡,而城堡之外,輻射著一大片的居民區,於是中心城堡既作為軍事中心,也作為政權的政治中心統治和管理著其下區域。
姬路城的遊覽也分為兩部分,除了天守閣之外,旁邊還有個小庭院,買票時如果買通票,僅比單個天守閣的門票貴40日元,換做人民幣足以忽略不計;天守閣另一半的庭院本身並沒有什麼引人矚目的,但是從這個角度拍攝和觀賞天守閣則是一個不錯的角度,庭院之內還有一個室內長廊,廊內有一些展覽和介紹,也不妨進去走一圈。
至於大阪城天守閣,由於是重修,所以閣內不僅有空調還有電梯;聽說,大阪城天守閣的重修已經無法達到復原天守閣建築本身的地步了,重修的意義僅在於景觀的重現與保護。如今重修的大阪天守閣內,是一個具有一定博物館性質的建築,有許多史料的展覽,大部分的展覽是不允許拍攝的,比起姬路城天守閣,大阪城天守閣的史料和文物的豐富程度足以對的起和姬路城相當的門票,因為由前文所提到的那位在大阪大學做日本文化專業交流生的朋友陪同,所以也有幸能聽到滔滔不絕的介紹;在他的陪同下,我完整的遊覽了所展示的文物及史料,也聽到了一些日本歷史上的小故事,比如豐臣秀吉與「茶茶」的故事,更是在回程飛機上川端康成「こと」讀完時在書內讀到。大阪城內所展示的文物中有很多戰陣圖,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發生在德川家康圍攻大阪的「冬之陣」和「夏之陣」了;據說德川家康在攻打大阪的時候,於冬天將大阪城團團圍住,開始逐步蠶食,直到那天夏天才發起總攻將之攻克;此時豐臣政權由豐臣秀吉的兒子掌握,豐臣政權從此也告別了歷史的舞臺。
「捂住錢包」寶可夢中心與扭蛋機
理論上,十日行程的景點至上文業已完結,但是我想了想,在終章之前還是得為我錢包淪陷的幾處地方單獨提起一章。
眾所周知,日本不僅是旅遊的天堂,更是購物的天堂,很多的藥妝店和奢侈品店都配備中文嚮導以應付國人超強的購買力,由於我是個男性單身狗,對於藥妝沒有一絲絲的需求,於是在藥妝店我草草結束了幫沒有代購的任務後猛扎進電子城,與此同時的還有寶可夢中心和街邊隨處可見的扭蛋機跟前。
其實遇到扭蛋機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我有被扭蛋機打敗的軟肋;在我大阪住處附近,我的朋友帶我逛了一家電子城的負一樓,負一樓裡充斥著ps4,switch,扭蛋機等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東西,在京都嵐山地區路邊的扭蛋機裡也有很多非常具有當地特色的小玩偶(如上圖1所示),這些扭蛋機200日元到500日元一次,於是我不僅藉著消化硬幣的藉口,還在破幣機上破了好幾張1000日元的紙幣,統統投進了一臺臺各異的扭蛋機裡;至於switch的遊戲卡帶,比電子城全新卡帶更有吸引力的是中古商店裡的一排排中古卡帶,其實全新的遊戲卡帶價格和國內淘寶相比並沒有優勢,但是中古卡帶的價格優勢是顯然存在的,例如上圖「哆啦A夢·牧場物語」卡帶為例,足足比國內的價格便宜了60人民幣。
至於寶可夢中心,在京都和大阪都有開設,由於我童年的暑假不是哆啦A夢就是神奇寶貝,所以進入了寶可夢中心之後無數童年回憶浮現了上來;寶可夢中心裡有賣很多很多關於寶可夢的任何東西,玩偶,文具,扭蛋(又是扭蛋),揹包,衣服甚至是內褲和襪子,但是衣服的尺碼和玩偶的種類有限,很多時候難以找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卻又很適合的東西,但是這種地方,置身其中已經足以幸福。
其實說到在日本的購買,除了藥妝和奢侈品還有很多的選擇,比如相機中古店裡有成排的膠捲相機和膠捲出售,在日本的優衣庫我也買到了很多特價處理,只要30人民幣的UT,更是搶在國內上市前就已經把新海誠「天氣之子」和「你的名字」聯名UT穿上身,再包括國內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上映的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日本也早已在電影院可以看到,但是這些東西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了,同樣的是,只要不花點心思捂住錢包,總有你可以消費的地方。
「終章」下一次是放眼關東還是繼續關西?
其實,我想說不僅是關東和關西,北海道也是我想去的。
總的來說,十天日本關西之旅還是倉促且走馬觀花的,在我制定攻略資訊我的朋友都時候,我朋友和我講,京都這座城市沒有五天玩不盡興,而我認為沒有起碼十天以上的時間,都是走馬觀花;無論是京都還是奈良抑或是除了購物和淪陷,只去了一個大阪城的大阪,多多少少都保留著遺憾;此次日本之行的範圍僅僅是關西地區的四座城市,日本最大的城市東京也還未涉足,但是日本井然的秩序,清澈的天空,影響了不止我們這一代的娛樂文化以及和我們同根源的文化親切感依然持續吸引著我,所以最後一天到達機場即將離開日本的我,也默默思考了這個問題:下一次會什麼時候再來日本?是放眼關東還是繼續關西?當然了,北海道也是我想去的。
本文僅以流水賬式記錄了此次關西十天的一些見聞和感受,片面之處及言語不周之處還望多多諒解;旅行的體驗是無論文字還是語言或是畫面都不足以概全的,若是能以此片面文字及影象湊巧幫助到想要體驗或者將要體驗箇中體會以及讀完此文的朋友,我就非常滿足了;當然了,如有高見,不吝賜教。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