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天:10.10,週四(北京—京都)

略。(文字摘抄:《袁騰飛講日本史》、《吉田茂:日本史》、《史詩:自遊日本》、《葉渭渠:日本繪畫》)

第2天:10.11,週五(京都)

去:①稻荷神社 ②鐵路博物館 ③吃麵

①. 伏見稻荷神社

日本的宗教主要是神道教和佛教,神道教是泛神多靈的宗教,所有事物都有對應的神靈掌管。伏見稻荷神社是掌管商業繁榮和家庭平安的保護神,使者是一隻白狐,並非是那種慣於出沒山野的狐狸,而是一隻神仙白狐,這裡的“白”不是指顏色而是指透明及無常。日本有眾多稻荷神社,這裡是總社。

在京都伏見區的稻荷山上,供奉鳥居的風俗從250前的江戶時代一直延續至今,都是商社和個人祈願還願所建。從山下到山上穿越上萬座橘紅色鳥居長廊,不由地感嘆信徒的虔誠和陣勢的壯觀,每個鳥居背後都有商社或個人的名字,以便提醒神明避免混淆和差池,這種“上山向神,下山歸人”的心態誠實而世俗,顯得稚氣可愛。

聖母瑪利亞與觀音菩薩合體,這樣的塑像還是第一次見到,佛像一手持念珠,一手懷抱耶穌,神態威嚴慈和。

臨走請了好運荷包和狐仙手工繪馬,祈求白狐大神庇護:“五穀豐登、好運連連、想啥來啥、悶聲發財!”請完吉祥物後暗自揣摩祈求大仙的事應不過分猶豫跨洋過海後能否靈驗,美女售貨員似乎猜透了我們的心思,立馬變出火石火鐮,相互撞擊摩擦開光驗證。一時星光璀璨,無遠弗屆,不論在遠古在天邊,不論在忙碌在休閒,放心好啦,神靈肯定都知曉的啦!嗯,既然知曉,哪有不幫忙的道理!

景點流行和服秀。

日本面臨著經濟停滯及人口萎縮的巨大威脅,維持其經濟地位和龐大的養老開支會是一個很大的負擔。老年社會的到來,使得很多老年人仍然還在參加工作。

🙄

②. 京都鐵道博物館

說起蒸汽火車,一定能勾起許多人的鄉愁和記憶,隨著時代的變遷,它們已經逐漸消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京都鐵道博物館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區,它與其他交通博物館最大的區別,是以儲存蒸汽機車為主,通過火車和鐵路為媒體,可以瞭解和感受日本近代科技現代化的歷程。

在這裡可能會遇到資深的火車迷,到處尋覓、追憶往昔與火車有關的逝水流年。

還會遇到很多小盆友,就像小黃螞蟻似的到處流動。博物館以鐵路為基軸與教育相合作,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親身體驗一番,建成了一個大眾喜聞樂見的“學習場所”和一個鐵路文化基地。

③. 真的不吃碗麵就走嗎?

日本是個單一民族,單一文化的國家,飲食種類單調乏味,常年的匠人心態養成了對每種麵食的要求都非常苛刻,子目錄劃分非常細緻。例如在吃麵這檔事上常常會說:“吃碗烏冬面去”、“吃碗蕎麥麵去”、“吃碗拉麵去”、“吃碗寬面去,”他們特別注重細微的體驗,力求做面及吃麵的整個流程精緻完美。在日本吃碗麵不算便宜,“一千塊錢一碗麵”在日本屬於低價位,不過,面裡面所蘊藏著的美味卻並不低微寒酸。

烏冬面是指那種粗如筷子的麵條,好吃的烏冬面順口爽滑,吃起來絲毫不覺得麵條的粗糲,而稍差些兒的麵食就會有種黏黏的滯澀感,嚼起來費勁。一份烏冬面的量通常不會太大,大多數地方以清湯為主。

拉麵是日本人最鍾情的料理之一,各地都有自己的口味代表,一般店面都不大,就像《深夜食堂》裡那樣只有吧檯式座位,廚師就在眼前操作,食客有欣賞和檢驗整個麵食製作工藝流程的快感。拉麵是否好吃,一看湯頭,二看口感,細節很重要。

而蕎麥麵是日本人在遇到除夕、喬遷等重大節日時用來祝賀的麵食,常見有兩種吃法,一種把湯和麵放在大碗裡食用;一種是把煮熟的蕎麥麵放在竹屜餐具上蘸調味汁食用,有芥末、山藥泥的調味汁,也有肉類及蔬菜做成的醬汁。

素面柔軟細膩,是一種蘸醬汁食用的麵食,夏天通常加入冰塊。還有一種“流水素面”的食法,設定一個細長水槽容器,從高處將素面投下,麵條順水而下,食客在低處將麵條夾起蘸醬汁食用,彷彿流觴曲水,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亦有成為文人雅客的風險。

第3天:10.12,週六(京都)

去:①本能寺 ②方廣寺 ③33堂 ④浮世繪

安土桃山時代是1568年至1600年間的日本歷史,又稱織豐時代,是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伏見城(桃山城)為名。

①. 敵在本能寺

織田信長志得意滿,功名事業達到了一生之中的頂峰。但是沒有想到,在他入住本能寺之後,明智光秀率領一萬三千大軍假裝去增援豐臣秀吉,攻打毛利軍,實際上卻悄悄地包圍了京都本能寺。入夜,明智光秀髮出了命令:“敵在本能寺!”並親自督促一萬三千人馬向織田信長的百餘侍從發動進攻。

織田信長當時喝了點兒小酒,剛剛下完圍棋,心滿意足地穿著睡衣躺下了,正在做著“統一日本指日可待”的好夢。突然間聽到外面的騷亂和鐵炮聲不斷,織田信長一下從夢中驚醒,問:怎麼回事兒?有人要謀反嗎?他的侍從小姓森蘭丸報告織田信長:好像是明智光秀的軍隊,軍徽是明智光秀的家紋桔梗紋。

織田信長一聽,神色黯然:如果是他,那就沒轍了!信長太瞭解自己的這位部下了,以前反覆欺負和羞辱他,深知明智光秀這次出手,必然要置自己於死地。織田信長明知於事無補,仍然不願坐以待斃,先拿弓箭反擊,弓弦斷了之後,再用長槍應戰。直到手腕被擊傷之後,退到內殿,剖腹自盡,臨死前放了一把火,把自己燒得屍骨無存。

人世五十年,
乃如夢與幻。
有生斯有死,
壯士何所憾!

一代梟雄織田信長沒有能夠笑到最後,在即將統一日本的時刻命喪本能寺。剛愎暴戾,崇尚“武運長久”的織田信長倒在了即將一統日本大業的前夜。

如今本能寺被現代建築包圍,只剩下不起眼的本堂和織田信長墓。這裡並不是當年織田信長自殺第一現場,原址位於油小路通和蛸藥師通交叉路口的東南,現只有一塊“本能寺遺蹟”標牌豎立在牆角一隅。

🙄

②. 方廣寺

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後,一心想滅掉自己從前的故主豐臣家,家康一面誘使豐臣秀吉的遺孀澱姬花錢營造寺廟神社,耗盡豐臣秀吉留下來的財富;另一面讓自己的御用文人尋找替代豐臣家的理論依據。

日本慶長十九年(公元1614年),豐臣家耗費巨資,歷時十二年,重新建造京都方廣寺,在大佛殿落成之日重新鑄了一口大鐘,並請高僧用漢文撰寫銘文鑄在鐘上,銘文起首:“國家安康,四海施化,萬歲傳芳,君臣豐樂,子孫殷昌。”(國家安康,君臣豐樂,在大鐘白方框內標出)字句朗朗上口,神聖莊嚴,預示著豐臣秀吉的豐功偉業將代代相傳,永遠豐樂殷昌。

不幸的是,豐臣家的滅亡指日可待,只差一個藉口,這回機會來了。家康的御用文人探聽到大鐘上的銘文趕緊跟家康呈報:這個豐臣家的娘們兒,實在是太壞啦!大鐘上面那個“國家安康”的意思,就是故意把您大御所的名諱“家康”二字拆開,有惡毒詛咒之嫌,其人可惡,其心可誅。還有那個“君臣豐樂,”意思就是“豐臣君樂,子孫繁昌,”都是她們豐臣家的,沒咱什麼事!

德川家康忍了很久,熬沒了織田信長,耗死了豐臣秀吉,關原合戰又戰勝了豐臣秀賴的家臣石田三成,現在就剩下孤兒寡母,要不比劃比劃?於是德川家康不再忍耐,遂以莫須有罪名向豐臣家動武。

離開方廣寺,往前就是豐國神社,日本有很多豐國神社,這裡的好像有點兒不同,似乎雨中的緣故,顯得愈加蕭瑟肅穆。這裡很有可能是豐臣秀吉遺孀澱姬花費巨資與方廣寺同時而建的神社,應該有四百餘年了。

秀吉幼年喪父,因與繼父不和而離家出走,後來投靠了織田信長,他為人極其精明,特別善於鑽營,而且長相如猿猴,所以被稱為“猴子”。

一開始他只不過是給織田信長提鞋的,在冬天寒冷的時候,他把草鞋先放進懷裡,用自己的身體將草鞋焐暖和了,再給織田信長穿,以此討得織田信長的歡心。

隨著秀吉的不斷鑽營,再加上人極其聰明,他深得織田信長的信任,一步步從織田家一名普通武士做到了家老。每次作戰的時候,秀吉都是身先士卒,特別是織田信長被包圍時,他都主動申請斷後,漸漸成為織田信長手下著名的大將。

他以大阪城為大本營,花費了大約八年的時間統一了日本,平定了長達百年的戰亂,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大業。

豐臣秀吉很能打,也是一個頭一個頭砍過來的悍將。一個泥腿子終於成為最高統治者,這無不讓當時世人為之驚歎,他的身份雖然微賤,但依靠自身才華與努力開闢出成功之路。豐臣秀吉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也為後人帶來了無盡的夢想與期待。

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失敗後,面對困境窮愁無計,於 1598 年病逝,享年62 歲。臨終他寫下一首辭世詩:

身隨朝露而生,
隨朝露而去。
人生短暫,
如巍巍大阪,
氣勢盛,
也只是繁華夢一場。

神社未見凋零荒敗,估計後期的修葺和重建下了不少功夫。原準備進去看看,可當地人正在拍婚紗全家福,擋在門口,每個人神色莊嚴凝重,大馬金刀一字排開,未見喜悅只見缺錢。領教了日本攝影師拍照的功夫,處處摳細節,敬業精神頗為感人。

雨一直下,不可能穿過陣列去神社,實在耗不起啦,澱姬,要不下回?

🙄

③. 三十三間堂

日本是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地方,來沒幾天,上面千葉地震,下面鹿兒島海嘯,中間的伊豆半島又受到“海貝思”衝擊,以至於國內都盛傳日本超市的搶購潮。天上哭地上鬧,捎帶著京都陰雨漣漣狂風肆虐,天堂傘吹成降落傘,人們踩著鼓點兒半仙似的,瑟瑟秋風舒廣袖。

回返時路過三十三間堂,看外表正在整修,處處圍著幕布,不過心想下一次還不知猴年馬月,已到門口,還是拜一拜。果然,進門圍著三十三間堂轉了一圈兒,雖然看到寫有“國寶”的牌牌兒,還是缺少拿起相機的勇氣。臨出門時見眾人忙著換鞋,未敢高聲語,唯恐驚天人,神祕兮兮,什麼情況?

原來這裡外部整修,而內部是開放的。也是,不可能收完門票就看什麼“國寶”牌牌兒和幕布,出家人不打誑語。於是左拐右拐進入本堂,點點遺蹟,處處滄桑,儘管來了靈感和慾望,神仙卻是不願上像的。

三十三間堂稱呼來源於本堂的建築形制,整個本堂全長約120米,正面被柱子分割成33間,最震撼的是立有1000尊銅質站立觀音像,以中間的“中尊”佛像為軸,左右各供奉500尊觀音,神態相似,佩飾各異,整齊莊嚴,氣勢襲人。打敗視覺想象的絕對是那驀然一撇,震驚得說不出話來的應是那瞬間際會。這裡應是京都最隱祕的神仙聖地,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日本國寶。

🙄

④. 浮世繪

葛飾北齋,是170年前日本江戶時代有名的浮世繪畫家,所謂“浮世”是指瞬息即逝的塵世;“浮世繪”是以反映町人生活和風俗為主要內容的日本版畫,又稱“風俗畫”。


美國《生活雜誌》出了一本縱論古今的歷史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本書只列出了100位名人,葛飾北齋是唯一獲此殊榮的日本人。

葛飾北齋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高、高更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浮世繪與西方繪畫的影響是雙向的,葛飾北齋在風景描繪中,創新地運用了來自荷蘭的透視方法,在《神奈川衝浪裡》中,近景翻滾的海浪與遠景恬靜的富士山形成了鮮明的遠近對比和動靜對比。(為什麼是荷蘭的透視方法?因為在黑船事件前,荷蘭反對葡萄牙天主教對日本的滲透,曾支助過日本武器彈藥,所以荷蘭在日本很早就得煙抽)。

後來浮世繪作品流入西方,浮世繪又讓印象派的畫家知道:“原來繪畫時可以不必為透視擔心!”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在其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正是藉助散點透視的方法來呈現。

馬奈在其作品《吹笛少年》中,著重描繪輪廓線、強烈的平塗色彩以及人物在畫面上懸浮的無空間感都明顯受到浮世繪的影響。這一切都與現實主義的印象派重光影、重色彩的追求相契合。

浮世繪的空間切割方法,給人不完整但強烈的視覺張力衝擊。梵高在臨摹浮世繪作品後也自己創作過一幅神韻相似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對浮世繪的喜愛。

浮世繪的類別大致分為美人畫、役者繪和武者繪,還有風景山水畫、戲畫、鳥羽繪、諷刺畫、漫畫、鬼怪畫、春宮畫、怪物擬人畫等,葛飾北齋大多有所涉及並陶醉於其中的惡趣味。

《神奈川衝浪裡》是葛飾北齋最著名的作品,驚濤巨浪掀卷著漁船,船工們正與大自然進行著驚險激烈地搏鬥,遠望巨浪下是白雪皚皚的富士山。緊張的氛圍、誇張的構圖、想像的翅膀、瞬間即逝的畫面,令人目眩擊賞。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圖》描繪了一片片浮雲下,血紅色的富士山與山麓下的綠林交相輝映,色彩鮮明誇張,俗稱“紅富士山” 。葛飾北齋無窮的想象力,再現了日本繪畫歷程中的輝煌成就,成為了浮世繪中不朽的鉅作。

葛飾北齋70歲時繪製《富嶽三十六景》,他從不同時空、不同角度捕捉富士山巍峨的雄姿,令其青史留名的是他的風景畫,尤其是《富嶽三十六景》的存在。

《富嶽三十六景》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葛飾北齋

上面的圖畫做舊做得太很,如果能去看到真品,感受可能會又不一樣。不光是筆觸和肌理,還有畫中人物眉眼傳情的靈光乍現,小圖是很難辨識的。京都和大阪都有浮世繪美術館,不大,是日本很體面的一份名片。

第4天:10.13,週日(京都)

去:①金閣寺 ②龍安寺 ③二條城

①. 金閣寺

金閣寺的正式名稱是鹿苑寺,屬於臨濟宗相國寺派。建立於1224年,後由足利義滿於1397年改造,一度成為日本的政治中樞。


日本經歷過三個幕府時代,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

1950年,一個年輕僧人“為儲存金閣寺極致之美”放火燒燬了金閣寺,後來三島由紀夫以此為題寫下了著名小說《金閣寺》。金閣共3層,其中第2層和第3層貼著金箔,頂端有鍍金的銅質鳳凰。

鳳鳴岐山:指中國周朝將興之前,在陝西寶雞岐山有鳳凰棲息鳴叫,人們認為這是文王德政的緣故。鳳凰:祥鳥,雄鳳,雌凰,天下有德乃現。
🙄

②. 龍安寺

龍安寺是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原為別墅,1450年由細川藤原繼承。在應仁之亂中曾一度被燒燬,後於1499年得以重建。之後豐臣秀吉及德川氏族增其寺院領地,鼎盛之時曾擁有小寺 23處之多,繁榮一時。

以“方丈庭園”的枯山水石庭聞名。枯山水是日本室町時代興起的庭園樣式,在長方形的場地裡鋪有白沙,拼配有15塊石頭,不用一草一木,象徵性的突出了自然風光,其影響深遠而直至今日,1994年龍安寺被登入為世界文化遺產。

枯山水仿若母虎攜子過溪,也有人認為石頭象徵了中國的五嶽或是禪宗的五山。想象的不同帶來了觀賞的不同及思維的樂趣,對於日本人所崇尚的“禪”或許有了新的認知。

15塊石頭大致分為5組,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你都會發現有一塊石頭被另一塊石頭遮擋,這樣的佈局似乎有些玄妙,有些哲學的意味,似乎在說:諸事看開,所有事都未必會盡善盡美,不要貪大求全,盡人事聽天命;很多事感覺似乎看清楚了,其實未必,不知的事藏得很深,得從另外的角度才能發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書法大致能認得出來:“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寺院的意境與陶淵明的詩很貼合。

龍安寺內似乎藏匿著某種魔力,使看家陷入整體無意識,各種語言、各種口音發出低頻振動,人們掰著手指頭孜孜不倦地念叨著:12、13、14……

🙄

③. 二條城

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時代)的將軍住所,由德川家康下令建造。

二支丸御殿、唐門和二支丸庭院建成有400年了,是日本建築設計黃金時代保留下來的珍貴遺址,也是精華所在。

1867年,二條城見證了日本歷史的重要轉折——大正奉還。江戶幕府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在倒幕運動不斷出現之時,將政權交還給了明治天皇,親手終結了260餘年德川家康建立的幕府時代,從此奏響了明治維新的序幕。

德川家一頭一尾兩位人物決定了日本歷史的走向。德川慶喜將公家朝廷和武家幕府合二為一,家天下變成國天下,慶喜此舉還是令人震驚的,不過他頂住阻力,滅府讓權,看到了一個人在歷史抉擇面前的氣魄。


1750年,二條城天守閣遭雷擊化為灰燼,從此這裡就成為了遺址,再也沒有修建。

第5天:10.14,週一 京都_大阪

去:①清水寺 ②二年阪三年阪

①. 清水寺

清水寺是京都最動人的景點之一,也是遠眺京都的好地方。最著名的清水大舞臺,由數根柱子支撐於崖邊,柱子高15米,粗達2.3米,正在修葺。日語:“從清水大舞臺飛身跳下”代表奮不顧身、孤注一擲的意思。本堂和清水大舞臺是江戶時期重建的,1631年,對應中國的朝代是明崇禎年間。

清水寺起源於奈良時代末期,(公元778年)最初為祭祀觀音的草菴,後由徵夷大將軍阪上田村麻呂建立佛堂,並將一尊十一面千手觀音像奉為本尊。

清水寺源於寺內音羽瀑布清冽的泉水。

②. 二年阪、三年阪

登完清水寺,再按三年阪、二年阪的順序而下,最後拐去看一眼八阪塔,應是標配的清水寺散步道。沿路美食及商店眼花繚亂,間映著滿山滿谷的和服秀,濃郁的傳統風情滿足了每個人對於京都古風的想象。

第6天:10.15,週二(大阪)

去:①心齋橋 ②天守閣

①. 心齋橋

心齋橋,大阪最熱鬧最具有人氣的商業天堂。假日期間這裡會人山人海,密集程度讓人絕望。但無論是否對購物感興趣,都應該來看一看,很多標誌性畫面,比如道樂大螃蟹、赤鬼章魚燒和格力高,都是大阪文化的象徵,也是體驗大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②. 天守閣

如果在大阪只去一個地方,毫無疑問是大阪城的天守閣,其外觀五層,內部八到十層,建造動員的人數超過了六萬,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1614年,德川家康集結二十萬大軍向豐臣家的大阪城發動猛烈進攻。一個多月後,幕府突破了大阪城外圍防線,豐臣撤回大阪城。

德川家康在穩操勝券的情況下,同意和解,結束了大阪冬之陣,但他內心並沒有打算讓豐臣家繼續存活下去,又找藉口對豐臣家發動了決定性的戰役,大阪夏之陣爆發。

這是豐臣秀吉建立大阪城的五層大望樓,最上層的黑漆牆壁上,有一對用日本泥金畫畫就的鷺,迴廊的下面還有老虎的浮雕。

家康的前主君、豐臣秀吉的孤兒豐臣秀賴,指揮金黃色旗子的隊伍向前衝擊,帶有金黃色團扇的紅飄帶迎風招展。曾經見證過豐臣秀吉一生戰績的“金葫蘆馬印”豁然可見。

真田幸村的部隊極其勇猛,數次突破德川家康的本陣,砍斷家康的金扇馬印,一時逼得家康走投無路。

根據史料載,當時大阪城內還有城主豐臣秀賴的母親澱殿及侍女等一萬多人。大望樓的視窗畫有觀望的婦女和啜泣婦女的身影。

敗軍之寇,哪一個慘字了得?

最後,大阪夏之陣以德川家康的勝利而告終,戰國時代結束,日本近代史上最波瀾壯闊的一段歷史劃上了句號,開始進入了長達265年的德川幕府時代。

豐臣秀吉不可能住在天守閣裡,模型滿足了人們對當時豐臣家中佈區域性署的想象。


後來,大阪城屢建屢毀,幾乎不剩任何“古蹟”,天守閣1931年重建,雖是新建,也可以遙想當年城池的巨集偉。

第7天:10.16,週三(大阪)

去:①心齋橋買鞋(略)

第8天:10.17,週四(大阪)

去:日本環球影城(略)

第9天:10.18,週五(去機場)

去:大阪海遊館(略)

好啦,謝謝關照,就到這裡吧。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