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旅遊散記之十七____東途歸來話扶桑
刁學起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卻折垂楊送歸客,心隨東棹憶年華。” 這是魯迅先生1931年送別日本留學生增田涉所寫的一首詩。詩中的扶桑,指的是日本國。似乎自唐代以來,扶桑就被一些文人當成了是日本的代名詞了,可見於唐朝詩人王維和韋莊的詩句中:“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王維《送祕書晁監還日本國》)。”

以上這段贅述,是作為對題目中“扶桑”一詞的解釋吧。

    2016年10月,利用國慶節小長假隨團出遊日本,感受扶桑文化。歷時六天五夜,跨越日本的一都(東京都)兩府(大阪府、京都府)五縣(千葉、神奈川、靜岡、山梨、愛知),觀覽了富士山、忍野八海、淺草寺、金閣寺、清水寺、平和公園、奈良公園、千本鳥居、大阪城等景點風光;體驗了島國的溫泉泡澡、居酒屋、小旅館、和民俗民風;品嚐了神戶牛、富士山特色食品、昂貴的水果、富士山融化的泉水和日常飲食等。也隨導遊引導,逛了東京的銀座、箱根的奧特萊斯、奈良的心齋橋和多位國家元首夫人去過的珠寶文化館等商城商場,對這個東臨之國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回來後又查閱了一些資料,寫了十七篇遊記,意猶未盡,現將扶桑之行的總體印象、基本感受與體會再做綜述。

    一、中日曆史源緣

    日本國,古時候被稱為東瀛,論土地與人口僅相當於我國的一個省大小。就是這個曾被祖宗稱為“倭國”或彈丸之地的島國,在歷史上卻與我國有著扯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僅我所知,光是他們祖先與我國有關聯的傳說,至少也有三個版本。

   其一是徐福為秦始皇求仙藥不歸之說:史料記載,相傳東海之中有蓬萊、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山上的仙人會煉製長生不老的仙丹。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特別惜命,生怕撇下這大好江山。便召集方士、能人來為他研究煉製長生不老丹藥。齊地方士徐福為投其所好,便給秦始皇講述了仙山的傳說,始皇大喜。隨派徐福乘船出海尋訪仙藥。世上哪有什麼長生之藥,因幾次出尋都無功而返,怕秦始皇怪罪引來殺身之禍,徐福便詐稱海中有大鮫魚阻止了去仙山的路,需要派3000(有說500的)童男童女,及武士、射手,還有五穀種子、糧食、器皿、淡水等,先射殺大鮫魚打通關道,再取長生藥。秦始皇求藥心切就應允了。結果徐福等一行人一去就再未回鄉。後來徐福帶領船隊去了瀛洲,就是現在的日本。他們從九洲登陸,在此繁衍生息便有了日本的大和民族。這種傳說在日本似乎還更為現實些,據臺灣學者彭雙鬆先生研究統計,日本各地與徐福姓名有聯絡的墓、祠、碑、宮、廟、神莊等遺址有50餘處,登陸點20餘處,傳說故事30餘個。這些遺蹟與傳說好像與故事的真實性更增加些關聯。另外在日本的史籍文獻中也有不少記載,日本有個叫奧野利雄的學者考證,徐福東渡後主要活動地域在日本九州、熊野一帶。另一位日本學者鈴木貞則經對《富士古文書》的研究考證,徐福是70歲去世的。就更是活生生的了。

位於日本福岡縣八女市山內町北部童男山畔的徐福童男童女石雕像。(攝影來自網路)

    其二是楊貴妃假死偷渡日本之說:說是楊貴妃在安史之亂後雖被唐明皇賜死,但死去的不是楊貴妃,而是用她的一個侍女“頂了包”,楊貴妃從高句麗(古代朝鮮半島國家)坐船漂流逃往日本,在此繁衍了子孫後代。這一段野史傳說,在日本卻也能找到證據,日本山口縣政府觀光交流科發行的“山口縣觀光地圖”上,你會清楚地找到楊貴妃墓的位置,標為“楊貴妃故里”,在日本民間也有與我國野史相傳類似的有關楊貴妃的的傳說。而且他們演繹的更富有神話色彩,當地相傳不會生育的婦女,參拜楊貴妃墓後可以生下一個美麗健康的寶寶,單身青年可以遇上美好的緣分。楊貴妃成了美麗、濟世的女菩薩形象。不過神話與現實的距離,還有待歷史學家深入考察。

山口縣“楊貴妃之墓”的前道門,柵欄上書寫著“楊貴妃之墓”、“守護女人、安產、得子、結緣”等字樣。

  日本山口縣西部古稱長門國久津的二尊院楊貴妃雕像(新華社記者藍建中攝)

  
    其三是武大郎悲憤投河飄江過海去了日本之說:說是武大郎因潘金蓮有了外遇,見情敵西門慶太厲害,打又打不過,忍又忍不了,一氣之下跳了黃河,隨河入海飄洋到了日本島,被島上的人搭救後尊為國王。因武大郎沒文化就拿燒餅印了個國旗,拿中國字的偏旁部首做文字,還把孩子的出生地作為他們的姓氏如“田中”“ 松下”“ 山口”等,創造了日本文化。這個傳說一度被編成微信段子廣為傳播,但略一推敲,便知這只是一個段子笑話罷了。不過日本導遊為了調節氣氛,也會給中國遊客說這個笑話。三個故事有一個共同趨向,那就是中國是日本的祖宗,日本是中華民族的後生。按說這祖孫兩國從人種到文化有著血緣關係,應該和睦相處才對,可史上卻不乏履足差肩,也有白刃相接,恩恩怨怨、合合分分,吵吵鬧鬧,紛擾不斷。    
 
     秦、漢、隨、唐、宋時中國國力比較強大,雖內部權利爭鬥、階級矛盾紛擾不斷,但每個朝代都有個昌盛期,物質、文化較為豐富。那時相對日本弱小落後。他們仰慕大中華的燦爛文明,虛心學習中華文明。不斷派出遣唐使、留學生、學問僧等來中國學習,學佛教、農耕、紡織、醫療、軍事、典章制度、文化藝術等等。特別是盛唐時期,自公元630年(唐貞觀四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 )第一次遣使,到894年(唐乾寧元年,日本寬平六年)的260多年間,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19次遣唐使。譴唐使團的人數也由原來的不足200人增加到後來的550多人。使大唐文化對日本社會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至今你在日本從傳統建築、民族服飾到民俗民風都可見到大唐的影子。中日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奠定了日本的文化基礎,也促進了中國的繁榮發展,同時更加深了兩國的友誼。那時日本的吉備真備、阿倍仲麻呂、空海,中國的鑑真大使等中日友好使者的名字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矗立在西安古城牆南段文昌門至永寧門之間的吉備真備紀念塔見證著一段友好的歷史(手機攝影)

明初(洪武年間),日本南北分裂,爭戰不斷,在戰爭中失敗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開始組織一些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掠騷擾,中國史稱“倭寇”。到了嘉靖年間,倭寇還勾結一些當地海盜,更是猖獗。他們燒殺搶掠、強姦害命,使遼東、山東、廣東一帶的沿海民眾生命財產與人身安全都受到了極大威脅。當地軍民對他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擊。出現了戚繼光、俞大猷等著名的抗倭英雄。16世紀後期, 日本的豐臣秀吉統一了南北朝之後,國力逐漸加強。他們不滿足島國疆土,欲取道朝鮮侵略中國乃至印度,稱霸東亞。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他們輕鬆奪取朝鮮全部領土,遭到了宗主國大明軍隊的反擊,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被徹底趕出朝鮮。“萬曆之戰”之後雖豐臣秀吉不久就丟掉了政權人也死去,但被日本後人奉為民族英雄,也埋下了拓疆侵略的種子。

晚清時期,因列強侵略,政府腐敗,中國的國際地位直線下降,特別是鴉片戰爭後,中國基本淪為半殖民地狀態。而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提倡“文明開化”,發展近代工業,國力逐漸強大,走上強國之列,也開始了對中國的侵略之路。先是(1874年5月)出兵3600餘人入侵我國臺灣,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專條》承認琉球(現日本沖繩縣)為日本保護國,並賠償日本兵費白銀50萬兩。1894年又發動 “甲午戰爭”,在黃海海面擊沉我北洋艦隊軍艦4艘,“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及全船250人,“定遠”號管帶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全部壯烈犧牲,遼東半島生靈塗炭。逼迫清政府屈辱地簽訂了極不平等的《馬關條約》,使中國放棄朝鮮的宗主國地位 ,承認朝鮮獨立;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與遼東半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人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1900年,日軍又聯合俄、英、美、德、法、意、奧,八國聯軍攻佔北京,鎮壓義和團,肆意燒殺搶掠,燒燬圓明園,無數國寶被掠走或破壞。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的“九一八事變”( 1931年)、 “七七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這些讓中國人熟知的血淋淋的事件,使中國軍民傷亡3500 多萬人, 經濟損失達6000多億美元。給中國人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恥辱與印記。1945年秋,日本宣佈投降,才結束了這段被島國侵略的屈辱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周總理從大局出發,非常重視與日本人民的關係,把軍國主義在戰爭中的責任於日本人民區分開,70 年代初, 隨著中美關係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 中日邦交日趨向好,開始進入一個新時代。1978 年兩國簽訂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使兩國人民交流密切,友誼加深。20 世紀90 年代以來, 隨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國際政治風雲變幻, 日本右翼勢力抬頭,篡改歷史、宣揚中國威脅論、政要參拜靖國神社、挑起釣魚島爭端等,再一次觸痛了中國人民的歷史傷疤。特別是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上臺後,迎合右翼勢力,重溫軍國主義舊夢,還欲拉攏周邊國家對中國實行圍堵打壓戰略,這是中國人民絕不會答應的。

二、現場感受

公元2016年10月1日午後,乘坐的海南航班在日本東京成田機場平穩著陸,我以一個二戰時期戰勝國公民的姿態,踏進了這塊神祕而陌生的國土,開始用審慎的目光展開了幾天的“偵查”之旅。

根據旅程安排,當日下榻成田市的成田賓館。成田市應該相當於中國的一個地級市。這裡權且先介紹一下日本國的行政區劃分情況。現今日本全國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縣,其縣下再設立市、町、村。我粗淺理解為“都”就是首都,“道”相當於中國的自治區,“府”大概相當於中國的直轄市,縣相當於中國的省,市相當於中國的地市,“町”相當於中國的鄉鎮,“村”則同於中國的行政村。這樣理解不知正確與否,望行家指教。

日本東京成田機場

話題再轉回來,一出機場在乘坐機場大巴到入住賓館這段時間我就遇到了兩件不開心的事情。一件是在大巴車上,我們出關以後就由日本方導遊地接,負責今後幾天所有行程實施安排和導遊工作。導遊是一位一米六左右、身材均稱面板白皙面目清秀的華裔日本籍女性,一上車先做自我介紹之後就開始介紹日本國的許多好處,比如日本福利好、人均收入高、文明程度高、時間觀念強、重信譽、人均壽命長、平均壽命87歲世居界第一等等,當她介紹成田機場小的原因是因為當地農民反對侵佔土地,維權dou爭成功,而政府做出了讓步,改變了原設計方案,導致機場跑道少而短,整體面積大大縮小時,隨後帶了句“這要是在中國,政府會怎麼辦呢,肯定會強佔強拆吧?”也許是因為有過10幾年省wei工作經歷的緣故,讓我感到有些敏感而不快,心裡堵堵的。第二件事就是一進賓館就感到狹窄壓抑。首先是電梯小,一人帶個行李箱上兩三個人就擁擠的不行了 ;再就是房間小,小到讓你無法想象,床尾與牆壁之間的過道只容一人通行。雖然導遊在大巴上提前“打過預防針”,說日本的土地珍貴旅館房間都小,但還是一時難以適應。不過裝置齊全,設施質量都很好,掛衣櫃、寫字檯、保險櫃、小冰櫃、拖鞋、睡衣……該有的日用品都配備的很齊全,衛生間帶盆池、馬桶是可以不用手紙自動沖洗烘乾的那種,洗浴用品架上洗髮液、沐浴液還有護髮素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權且彌補了一些房間小的不快。

入住停當後,下午安排的是自由活動,晚飯自己解決,剛好是深入“偵查”的好機會。我和夫人一邊在大街上游逛,一邊留意周圍環境,尋找著晚餐的落腳之地。感覺成田市,街道不寬、樓房不高、路上跑的汽車大都造型簡樸體積也小,街上行人也顯稀少,與我們的地級城市相比沒有一點“繁華”之感。不過街巷整潔、綠化良好,道路兩旁花木成牆、流彩溢香,特別走在一段用桂花樹編織成的樹牆時,正置桂花開放季節,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整座城內聽不到一聲汽車喇叭響,也很少噪音,這使人感到像在中國的農村,幽靜而宜爽。走出賓館不遠,就看到一座植被茂密的山丘,仔細觀察就沒看到有上山的路,原始狀態極好,可感到這裡人們的環保意識和修養是不一般的。在一家招牌有“野菜”和“幸樂苑”字樣的小飯館門口,見裡面裝修別緻、情調怡雅,我們便走了進去,一種溫馨恬靜之感油然而生。服務人員禮貌熱情、笑臉相迎,雖語言不通,但他們有足夠的耐心與你交流,一直等你點上滿意的飯菜為止;餐館裡客人不多,來這裡就餐的人們也都是輕聲細語,閒適安靜,聽不到一點喧譁與嘈雜。這頓飯兩人花了1112日元(計人民幣74.13元),感覺食品做工很精細,吃的也很舒適。夫人一直到回來還記著人家那個“雞白湯”的面精細好吃,也初步感受到了一種島國文明。

成田市人行道旁的花木


桂花樹牆

成田市內的山丘

乾淨雅緻的“幸福苑”餐館

第二天開始的行程觀察,更是出乎我的意料。首先是大巴司機的敬業精神和服務精細讓我意外,因旅程跨度較大,每天都要換一個酒店,所有的行李都要隨車帶上,到下一賓館再卸下,在導遊的引導下,大家不用蜂蛹而至搶著往汽車的行李箱裡放箱包,只要把自己的箱包排放在車行李廂旁即可上車,由司機負責給你拿進車廂擺放整齊,到下一賓館時再由司機給你把箱包取出,大家先把所有箱包推到賓館大廳擺放整齊,然後再有個人認領自己的箱包領取鑰匙帶進房間,這樣一點也不用慌亂。我注意觀察了司機在擺放箱包時,快拿輕放非常熟練專業;每次上下車時司機都會給車踏板上墊上白色毛巾,以保持車廂裡更加清潔;每到停車點,司機都是等顧客上下車完畢後才離開駕駛室或發動車起步,而且每過一位顧客經過時,他都要熱情一一點頭打招呼,雖聽不懂他說的啥,但能感覺到他的禮貌、熱情與友好。還有他的守時,說幾點到,絕對不差一兩分鐘。

司機在車踏板上墊的踏布

導遊小潘的表現也讓我印象大有轉變,她熱情耐勞,認真履行合同中規定的時間和景點,只要車一開動就一直站在車前,面對大家不停地講解,講景點的歷史、人文和地理等知識,講日本對環保、交通文明要求的法律規章;講當地的風俗習慣;講保健養生知識,而且很專業。自始至終注意與大家的互動交流。特別是我們這個旅遊團裡還有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她時不時提醒大家要照顧老人,體現了尊老的美德。還有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深,就是她在車上反覆提醒大家要帶好護照和貴重物品,一旦護照丟失了,就沒法回國,並帶來一系列的麻煩。不過她說如果東西丟在日本,一般會找得到的,因為日本人從不隨便撿別人丟的東西,這個習慣是從小就養成的,只是找到後給你郵遞運輸等所產生的所有費用要由你自己承擔罷了。不想第二天還真有一對母女在名古屋吃午飯時把錢包落到一家飯店裡了,到晚上才發現,在翌日去富士山的路上母女倆急得簡直要哭了。可小潘不慌不忙,一邊安慰她們錢包一定能找到,一邊讓她們回憶是在哪個飯店吃的飯,經過一番複雜的電話聯絡真的在那家飯店找到了,一天後寄到了我們下一站住的賓館。母女倆錢包失而復得,非常感激日本導遊小潘。

導遊和大巴司機的敬業愛崗,不正是我們要提倡的工匠精神嗎?他(她)們的敬業與精細讓我不僅闇然起敬。

日本籍華人東北姑娘導遊小潘

人說服務行業是一個國家的重要對外視窗,通過這個視窗可看到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民族素質。在幾天的旅行觀察中,我感受到了這個島國的整體公民素質之高和內在民族精神力量的強大。感覺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盤點一下粗略總結幾點:

一是整體文明素質

一個國家的整體素質表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如社會秩序、民風習慣、互信程度、道德水平等等,具體體現在社會行為的細微之處。

我們先從一個小細節來管窺一下日本人的整體社會素質。比如住旅館,在客人離店辦結賬手續前他們從來不查房,這讓我感到意外,問導遊,導遊說在日本都是這樣啊,根本沒有人去想到客人會帶走他們的東西,反過來假如旅客走後把東西落到了酒店,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再貴重的東西也不會有人拿的。不僅如此,在日本從小孩起就知道不能拿別人丟的東西、不要給人添麻煩等,租住人家的房子在離開之前要把原來的東西擺放整齊,把衛生打掃乾淨才肯離開;是木地板原來打蠟的,還要給人把臘打好才離開。從這件小事上,就我們可窺見他們的社會秩序、互信程度與整體素質之一斑。

非常遺憾的是,就在我回國不久就看到了一則訊息說,我們80後的一對小夫妻在日本住旅館,走時把人家放在床下備用的馬桶蓋給帶走了,後來他們辯解說,不知道是賓館的,以為是前面住店的客人落下的,就拿走了。別人落下的就可以拿走嗎?這可能在我們有些人看來是件小事,但是按照人家的文明水準可就很嚴重了。所以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出了國門代表的是一個國家,千萬別把人丟到國外去啊!

深入瞭解你會發現,這是一個“道不拾遺”的社會,我們有一個成語叫做“道不拾遺,夜不閉戶”,這在50年代以前的人可能還有點體會,恐怕在現在的年輕人看來就是天方夜譚了。到了日本你會發現他們的房子一般不裝防盜門,很多門是非常薄的木板門和玻璃門;自行車放在外面很多不上鎖,晚上連摩托車都放在外面;東西丟了基本都可以找回來,即使丟在外地也可以通過郵寄物歸原主。他們的自動賣販機(自動售貨機)到處都是,比街上的垃圾桶多,不會擔心有假幣;還有不少的無人售貨點,也不會因為沒人守攤就少給錢。

街巷狹窄,但很乾淨,臨馬路的住戶自行車、摩托車隨意的放在樓道外面,他們根本不用擔心會丟。

這是忍野八海拍攝的農村無人售貨亭,可以隨心選購,沒人會少給錢。

他們的公共秩序良好,自覺排隊已成為深入骨髓的習慣,沒有人會插隊的;汽車在路上再堵,也沒有人變道插隊,也沒有人按喇叭。我半開玩笑的問導遊,是不是日本汽車沒裝喇叭?導遊說,從他們學開車時起,教練就會給他們講,除非是有緊急情況才能按喇叭,平時不準按。馬路兩旁沒有亂停車的,斑馬線上,或右拐彎的車輛從來都是車讓人,避讓校車也成為司機的習慣,所以小學生上學根本就不需要家長接送。行人過馬路闖紅燈的幾乎沒有。還有扶老攜幼,與陌生人交流的禮節禮貌等風俗習慣以及誠信無假貨、公共場所少喧譁等都能體現出整體的文明和素質。良好的協作與團隊精神和全民的節約習慣也是他們整體素質的集中體現。

學生的隨意走路都以一種秩序感

二是全民大環保意識

走進這個國度,讓你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社會的整體環保意識很強。乘坐大巴行走在高速公路上,道路兩側的山川河流綠化生態相當好,山丘植被茂密,被原始森林覆蓋,除了整齊的農田,幾乎沒有見到一塊裸露的土地。原始森林大都是古木參天幽森翁鬱、很少人類痕跡、自然生態的那種狀態。很多農田旁邊就是原始森林,僅此即可感受到一種全民自律的大環保意識效果。據瞭解日本的全國森林覆蓋率為67%(我國約16%),這樣的生態環境,空氣質量是自不用說的。

城市的乾淨、整潔、環保是這個國家的一大亮點。住在大阪的早晨起床後,我隨意從賓館的窗戶向下看時,發現有兩輛垃圾清運車正在收集居民樓外擺放整齊的分袋垃圾,在垃圾車旁邊就有一條寬不足一米的小水溝,小水溝裡流淌的水遠看似乎很清澈,我早飯後特地走到這個小水溝跟前看了個究竟,果然如同一條小溪,清澈見底。在居民密集的小巷子裡,這條小水溝能保持這樣清澈,這絕對需要居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高速公路旁用手機拍下的山川植被景色,一路上幾乎全是這樣。

時間稍長你就會發現,他們的城市都非常的乾淨、整潔,無論是繁華大街還是僻靜小巷,皆看不到果皮紙屑等垃圾。路上也沒有泥濘坑窪和泥土灰塵。街道兩旁的垃圾桶並不多,也見不到環衛工人和城管,環衛工人的主業不是打掃衛生,而是回收垃圾。平時全靠公民的良好衛生習慣來保持環境的清潔。比如我們坐大巴時,在車上所產生的垃圾,導遊都要求裝在給你準備好的垃圾袋裡,走時不能落在車上,也不能隨便扔到外面的垃圾桶裡,每個人都要把垃圾帶到你住的賓館裡統一處理。因為他們的垃圾桶分類很嚴格,我們不知道該往哪個垃圾桶裡扔。不隨手扔垃圾,保持個人的整潔衛生,是他們從小就養成的自覺習慣。

在這個國家的任何地方和場所的自來水都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導遊半開玩笑說,連沖廁所的水都是一樣的。其實這也並非開玩笑。

幾家私人住宅外面的綠化

三是精細理念與工匠精神

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提升消費品品質”,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一詞很快成了我國媒體熱詞,和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什麼是工匠精神?我理解為,認真做好自己所從事的本職工作,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精雕細刻,使自己的事業盡善盡美。毛主席早就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到就最講認真”。其實就包含著這層意思。 延安時期的張思德精神、解放初期的鐵人王進喜,就飽含著濃郁的工匠精神。前不久我看到網傳的一篇題為《當中國人還在搶房子的時候,日本人已經連拿17個諾貝爾獎》的文章,大意說:這兩天,當中國人的注意力被各地此起彼伏的“樓市新政”所吸引時,大隅良典獲得了日本自2000年後所得的第17個諾爾貝爾獎,至此日本已拿到了25個諾貝爾獎,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諾獎大戶”。文章分析,除政府大力支援以外,他們的“工匠精神”,一輩子只做一件事,而且“精雕細刻”將這件事做到極致的理念是其重要原因。與其相反的是,中國人崇尚的是善變的“網際網路思維”。總是希望走捷徑、抄近道,而不屑於“扎硬寨、打硬仗”。缺少的正是這種“工匠精神”。當然這種說法不夠全面,比如中國的兩彈一星、航天航空技術等領域,不少的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大國工匠”的精神也是可歌可泣的,但就從“獲獎”的事實對比來看確實是有太大差距的。時下確實也有許多企業家不思產品的精細與完美,僅以賺錢為目的,好高騖遠、好大喜功,有一點資本就盲目轉產,“多元戰略”,轉房地產、轉證券。這與倡導的“工匠精神”相差甚遠。所以偌大的一個國家“諾獎”卻寥若星辰就不足為奇了。
有一項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全球企業壽命超過200年的,日本就有3146家,全球排第一(後三位是: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這與他們的“工匠精神”,講究質量、講究信譽、講究精細、追求完美的理念是分不開的。他們的普遍工作理念是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執著不懈,精雕細琢,做到極致,一生以追求一種事業的成功為自豪。許多企業家一輩子只做一項產品,甚至一個家庭幾代人做一項產品。視品牌為生命,以消費質量些微的差錯為恥,以畢生的精力追求求品牌的完美、久盛。

這是酒店一根柱子上面的一個小小空間,也忘不了加以裝飾。

凡去過日本的國人似乎都有這樣的體會,他們追求精細和完美體現在方方面面,從大的建築設計到汽車家電,到日常生活的每個空間、細節,總會讓你感覺到他們的“精”與“細”。僅以住酒店為例,日本的普通酒店普遍房間小,但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電視機、小冰櫃、保險箱、掛衣架、生活日用品、文具用品等的擺放位置甚至角度總是在最佳狀態,真是令人叫絕。衛生間很小,但是該有的都有,浴液、洗髮水、護髮素等用完感覺質量都很好,洗澡之後你會發現,鏡子上有一小片區域沒有霧氣,原來背後有一個微電熱裝置,這樣這片區域的鏡面一直保持明亮狀態,就不會影響浴後照鏡子。洗手池是和馬桶連在一起的,既節省空間又可以使洗手的水得到二次利用。廁所門把手和插銷都有上下兩個,連兒童和個子有殘疾的人都想到了。
還有他們的飲食精細的營養搭配,建築空間的美化等,連馬路上的下水道井蓋都美化的如藝術品。感覺他們不會放過生活中每一個不方便 、不科學、不完美的地方和每一個可能造成浪費的機會。這種理念充斥在工作、生活、社交、養生乃至軍事等社會的各個角落,你看可怕不?

下水道井蓋美化藝術

四是嚴格健全的法規制度

良好的社會秩序與社會風尚絕對要靠完善健全的法規制度做保障的。我從日本回來後,給一位政治學院退休多年的老教授說起在日本丟東西基本都能找回來的事,他怎麼也不相信。他說“我去過許多西方國家,在法國剛到凱旋門就被人偷了,西方國家文明程度高但小偷也不少的。東西丟了能找回來,那只是偶然的吧,難道日本沒小偷,丟的東西被小偷撿到怎麼辦,會還嗎?當時我一時有些語塞。但當你對日本法律稍作了解,就不難理解了。

在日本,當小偷的法律成本是相當高的。舉一案例:2012年2月22日,新華社一則報道說,66歲的鶴年正文(音譯)在西部城市和歌山一座寺廟偷取一枚10日元的硬幣時被捉,一家法庭最初判處他20個月監禁,他上訴到大阪高等法院,說自己是出於“好玩”,最後獲刑1年。根據日本法律,盜竊數額較小的,處3年以下徒刑,或者罰款,盜竊罪最重可判10年監禁或處罰款最多可到50萬日元(人民幣約3.3萬元)。盜竊10日元,約合還不到一塊錢人民幣,就得坐一年的牢房,有多少人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呢?

  關於丟掉的東西基本都能找回來的問題,在法律上也有規定。日本人把撿到他人遺失的財物據為己有視為盜竊行為,據說日本民法早在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就專門制定了《遺失物法》,規定撿到東西據為己有算“遺失物橫領罪”,可處一年以下徒刑及10萬日元以下罰款。他們認為,無論主人的財物是放在家中,還是遺失在外面,其所有權並沒有發生改變,撿到明明知道不屬於自己的財物據為己有,和有意偷盜沒有什麼兩樣。所以,從幼兒園開始,家長、老師就對孩子進行法律教育,告誡他們,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絕不能碰,即便撿到東西也要主動交到警察署,否則,視為偷盜,是違法行為。由法律的約束慢慢變成一種社會風尚和民族風俗習慣,這個 “道不拾遺”的社會環境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日本,對自行車的管理也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要求在買自行車時首先要花500日元買個防盜鋼印,萬一丟了就可以憑這個防盜鋼印去警察局報案。警察會隨時很有禮貌地檢查可疑的自行車,檢查時他們會麻利地找到你自行車的防盜鋼印,再迅速用無線電報告總部,通過資料庫查詢是否被盜自行車,若發現無問題,就會立馬禮貌地放行;若發現有問題即依法嚴肅處理,如若是被盜自行車即使購買者也要負法律責任。依據《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偷來的車子賣不出去,自己用又隨時怕被查坐牢,偷車的自然就少了,甚至被杜絕。總之,感覺日本的法律健全、務實、嚴格,近乎苛刻。有些甚至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如:排隊插隊,處100萬日元以下罰款,還要拘留24小時;在計程車內嘔吐,違犯民法,將被判處罰款和賠償計程車的清掃費用;在公園吐痰,處以1000到10000日元罰款並將犯罪前科記錄在案;買賣中昧下多找的零錢,犯“欺詐罪” 判處罰款甚至監禁;不安規定的時間投放垃圾,處以5年以下監禁,外加1000萬日元以下罰款;爬電線杆,處賠償停電造成的經濟損失還要加1年以下監禁;酒駕,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外加100萬日元以下罰款,並在3年以上10年以內不能再取得駕照;勸酒,處以48小時以下監禁 1萬日元以內罰款……這些法律條款在我們看來匪夷所思,但對規範社會秩序和公民道德卻起著重要作用。

日本法律制度基本是“拿來主義”的,主要是承襲中國隋唐明代法制為傳統基礎,明治維新後又吸收了德英美等法律的一些精華,是東西方法律文化的有機結合體。因各國的國情不同,不一定適應所有國家,但卻被稱為法律移植的成功範例。其有益之處還是值得借鑑的。除了以上四個方面之外,他們的城鄉均衡、社會公平、收入差別小、廉潔廉政、人均長壽等方面,都佔世界領先水平,有很多值得我們參考借鑑之處。

那麼,說了日本社會這麼多好的方面,難道他們的社會就沒問題嗎?因我的資料依據大都來自於旅遊的走馬觀花式體驗、導遊的講解和網路,去的景點也大都是比較好的風景點,所以認識並不深刻全面,按唯物辯證法的原則,也不可能十全十美的。粗略的感覺他們的嚴重的社會問題也有幾個方面:

一是自殺率高

日本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而且久治不愈,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據瞭解,日本警察廳1978年開始對自殺人數進行統計。1998年起自殺人數連續14年高於3萬人,2003年達到峰值的34427人每天有近100人自殺身亡。近年來經多渠道治理,連續6年走低,去年(2015年)全國自殺人數降至23971人,18年來首次低於2.5萬人,即便如此,每天也有超過65人自殺。 他們的自殺方式五花八門,甚至還有些別出心裁。簡單一點的,用一條毛巾就可以上吊;刺激一點的,臥軌跳樓自焚的都有;一個人嫌寂寞,網約幾位志同道合的一去自殺的也有;覺得家裡無聊,就去風光秀麗的風景區……還有專門教人自殺的“自殺祕笈”之類的書傳播於網路。年齡從耄耋老人到小學生,人群範圍廣泛,階層也不一。在去富士山觀光的路上,導遊一般會給你講個恐布的“自殺森林”的故事,說的是在日本有一個有名的自殺“聖”地,就是富士山風景區的青木原森林。在這個風景秀麗的景區,每年都有一些人或單獨、或相約來這裡自殺,每年都會發現很多無名屍體,多時上百甚至超百。其慘狀令人發瘮,還被演繹出許多恐怖的故事,日本人稱這塊地域為“自殺森林”。為了防止自殺事件,他們專門成立了個“自殺防止聯絡會”,富士吉田警察署自殺防止聯絡會還在森林門口立了塊牌子,上面寫的文字大意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想不開的時候千萬再想想父母兄弟老婆孩子,您要是心裡彆扭,別一個人憋著,真要想死,先找人商量商量吧”,而且往森林裡每進入一段就有類似於這樣的牌子,提醒自殺者要三思。即使這樣也阻止不了有些自殺者的腳步。造成問題的原因很複雜,有的專家歸結為經濟泡沫,有的認為是來自於失業、破產、債務、家庭關係等壓力,也有的認為是日本人不同的宗教信仰與死亡觀,還有人認為是日本的社會風俗和價值觀過於限制個人的一些自由行為造成的。無論如何,肯定是與社會制度的缺陷有關的。

二是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嚴重

日本是全球最長壽國之一,去年平均年齡是87歲,全球第一。但這也造成了另一個方面的問題,老齡化加劇和人口不斷減少,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使日本面臨的極為嚴峻的問題。日本目前65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達到24%,差不多每4個人中就有1位老人。在日本,可以看到一個常見的現象,計程車司機大部分是老年人,公路收費站的收費員是老年人,賓館服務員也大多是老年人;另一方面,日本的生育率呈下降趨勢,許多青年結婚都到30歲之後,平均每個婦女僅生育1.37名孩子。這使老齡化嚴重加劇,必然造成經濟發展後繼乏力而導致國力衰減。

三是黑幫合法化

提起黑社會組織,人們第一反映會聯想到恐怖與犯罪,是被大多數國家政府和人民深惡痛絕的。但在日本黑幫是合法的,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黑幫合法化的國家。日本憲法允許國民有自由結社的權利,而且規定任何公權力不得介入干涉,只要黑幫在法律的框架下活動,就發給其合法準證。警視廳每年會發布白皮書,詳細列出黑幫集團的數量和具體成員人數。資料顯示2010年,日本有22個黑幫組織,共有78600名成員。自2005年開始因經濟滑坡、內部分化等原因連續10年呈下滑態勢。即便如此,至2015年他們的總人數也還有46900人。其中來自於我國東北地區的“東北幫”和福建地區的“福清幫”還佔其一席之地。最大的一個叫“山口組”是最有影響力的一個黑幫組織,他們的總部坐落在神戶一個十分安靜的高檔社群,離警察署只有100米。他們有獨立的領導組織機構和嚴格的幫規,且有自己的官方網站和自己主辦的機關報紙及企業。據《財富》雜誌2014年報道,日本的山口組年創收8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00億,相當於整個泰國的年度預算。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日本還是世界犯罪率最低的一個國家。一邊是黑社會組織合法,一邊是犯罪率最低,這兩種現象在一個國家長期特立並存,真可謂奇葩啦。不過稍作探究你會發現,其實日本現在的黑幫與傳統意義上的黑幫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導遊小潘介紹說,日本的黑社會在民眾印象中的形象還不是很壞,甚至還有些稱道。他們通常是西裝革裡,拿著公文包,還佩戴有顯示身份的胸卡,看上去還很禮貌。隨著黑幫的活動的國際化和專業化,他們也十分看重對成員的素質培訓,“優秀成員”甚至會被派往海外留學。過節時會給孩子們發糖果等小禮品,在多次自然災害中,他們甚至充當了救災先鋒的角色,福島核電站事故後山口組維護穩定,扶助民眾,甚至籤生死協議去核危險區的行為,都在日本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她給我們講了三個小故事:一個是說,有一個女人想請山口組幫她殺掉一個仇人,被山口組拒絕了,此女就不厭其煩三番五次來騷擾,甚至無理取鬧,結果山口組不忍其煩,報了警;另一個是,兩派黑幫約好火併,走到路口紅燈亮了,兩幫人馬手持砍刀面對面站在馬路對面等紅燈;第三個是,2011年大地震後,第一時間抵達災區現場的竟然是黑幫山口組,比自衛隊還領先一步,而且他們先於日本政府之前將50萬美元物資運送到災區。這三個故事風趣而形象地闡釋了日本黑幫的特徵。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曾有一句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這句話用在此處還真找到了一定的針對性。黑社會能在日本合法存在,是有其存在理由的。

首先他們是在法律的制約下存在的,並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他們也在逐漸的接受文明,自覺“洗白”。通過他們的綱領我們就可見一斑。山口組所奉行的綱領主要內容是:“內部團結、和諧;對外有愛念,重信義;遵從長幼的禮儀;有節操,重人格。”有愛心、尊長幼、講禮儀、有節操、重人格,這些倡導對社會文明是很有積極意義的。山口組總部的大門口有一個醒目的標誌牌,上面寫著:我們不允許使用童工,不賣毒品,也不亂扔菸頭!2014年4月2日,山口組釋出了他們的“官方”網站,其內容不少是傳遞各種“正能量”的資訊, 如“禁用毒品”、“鋤強扶弱”和“淨化國家”等;還有一些照片反映了該組織成員在1995年神戶地震、2011年日本海嘯時,趕赴現場救災的場景。甚至還在官網上批安倍政府右傾。有趣的是他們很謙卑地在網站上還寫著“我們的網站製作人員全是外行,網頁多少有些難看,還請大家包容…”他們的表現特徵逐漸在改變著人們“非白即黑”的觀念,而且對社會有積極的一面,這應該是其合法存在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是日本社會歷史發展的特殊性,給他們造成了不可或缺的生存機會。日本黑社會的歷史可追溯到江戶時代的武士和浪人,在幕府末期的變革大潮中武士階層被廢除,一些失去主人的野武士,因其失去了生活重心,便開在社會遊蕩,逐漸轉向結團成為暴力團伙。

  山口組成立於1915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無條件投降,日本成了二戰的戰敗國。當時社會秩序異常混亂,政府無力治理,而這時的山口組已運作30年,處於較成熟期,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扮起了“民間警察”的角色。他們通過收取保護費,為一些百姓提供生命財產安全保護,同時也維持了自身的生存發展。對於政府而言,當時也需要有這種組織去幫助維護秩序,因此只好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加之黑幫講究江湖規矩,大都聲稱自己是繼承“武士道精神”的俠義之幫。紀律嚴明、注重道義,符合日本社會所推崇的一些品質,甚至滲透到政府的一些事務,在社會變革和總統大選活動中平衡社會勢力等,都起著一定的作用。正像旅中日籍作家加藤嘉一說的:日本黑社會的謀生方式是在法制和人制間找到了第三條路,他們在整個社會中扮演一種協調人的角色,雖然其存在方式相當敏感,但卻必不可少。儘管如此,黑社會組織,總是文明社會的一個毒瘤。歸根到底他們是一群遊離於規範社會之外以流民為基本組成的人群。通常是不被社會所接受的。比喻他們都紋身,在日本一直被視為禁忌。在日本的許多溫泉門口都有個“紋身者不得入內”的牌子。《環球》雜誌記者在採訪一位叫八百穀的日本人時,他說,“的確,像山口組這樣的黑社會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規則,只要不與其敵對或者是不侵犯他們的收入來源,他們一般不會對普通老百姓實施暴力。但如果你不幸被他們盯上了,那可就完蛋了,所以還是很可怕的。”據知情人士透露,雖然山口組參與了救災及災後重建工作,但其主要目的是從政府的重建款項中分得一杯羹。黑社會組織之所以稱為黑社會組織,是因為其相當一部分組織成員學歷不高,職業素養不足,從事正經工作必然是市場競爭的失意者。亦有資料說,當黑幫大佬們不是在監獄裡,就是利用資本洗白自己後,下面的底層門徒,還是無法改變混江湖的路數。向海外市場拓展,將部分暴力團員的過剩精力投入海外,擴充套件天地。比如山口組,之所以遭到美國的嚴厲打擊,就是因為他們在美國擴張時,利用金融網路洗錢等行為擾亂金融市場,所以遭遇美國嫉恨。在海外,山口組的形象就沒有日本那麼“純潔”。販賣人口、組織賣淫、販毒、搶地盤鬥爭一樣不少。人民網2月24日訊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美國奧巴馬政府23日以參與走私毒品和販賣人口等有組織的國際犯罪為由,將日本黑社會組織“山口組”及其頭目篠田建市等2名幹部劃定為經濟制裁的物件。美國將會凍結其資產並禁止其商業交易活動。據美國財政部介紹,這是遵照去年7月奧巴馬總統作出打擊跨國犯罪組織指示的首次行動。

四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意識

在參觀大阪城公園時,一走近大阪古城的大門,導遊就開始講解“民族英雄”豐臣秀吉的故事,說他如何由一個貧苦子弟進入豪門大宅;如何忍辱負重、卑躬屈膝忠誠主子,而得到信任,取上了老闆的公主;如何由一個矮子“瘦猴”變成一位叱吒風雲、統一日本南北朝、開疆擴土的“巨人”領袖。而且日本有不少的動漫和文學作品都是把豐臣秀吉當作一位“大和民族”英雄來崇拜的。這就不由得使人把思維轉向另一面,那就是大和民族的武士道和好鬥特性。

也許是因四面環海、國土面積小、有限的資源佔有量的疆域特徵和地震、颱風、海嘯頻發等自然環境,孕育了日本民族更強烈的危機感和競爭意識,同時在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過程中,大家深諳同在一條船上,“覆巢之下無完卵”之理。使之自然產生樸素的同舟共濟觀念,協作精神、團隊意識比較強。大和民族的“和”文化,奉行“和”的精神。這個“和”字包含有和諧、調和、和睦等義。無疑“和”對社會穩定和諧乃至人類和平是有積極意義的,但這種“和”文化似乎僅限於日本集團內部,是相對於外部而言的。就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意識。而狹隘的民族主義加上強烈的競爭意識,又會催生不易自滿和向外擴張的慾望,當這種慾望達到極致時,就會進而成為掠奪與侵略的行為。這種行為從日本幕府時期的豐臣秀吉時代即展露出來,日本實施大規模的對外侵略就是從豐臣秀吉開始的。這位“民族英雄”在用自己的智慧與軍事才幹統一南北朝後,便謀劃“開疆擴土”。先是以“摧枯拉朽”之勢,一個月內佔領了朝鮮,並計劃以朝鮮為通道,佔領中國與印度。只不過遭到了大明軍隊的迎頭痛擊,被大明軍隊又趕出了朝鮮,才使其擴土計劃成了泡影。由此便可窺見他們奉行的這種“和”的另一面。

從幕府時期日本就十分推崇武士文化,其文化核心是服從強者,鄙視弱者,對待弱者可以拔刀相向,毫無同情之心。在幕府時期武士佩刀甚至斬殺平民都是合法的。就是對自己,他們也毫不手軟,武士可以剖腹,可以自焚,甚至把決鬥死亡看做榮耀與歸宿。這也更加助漲了其黷武的性格。這種性格在明治維新國力得到增強之後,到二戰時期達到了極致。二戰時期他們推行軍國主義和皇國思想,對中國和東南亞許多國家進行大肆侵略,並偷襲美國珍珠港等。使數千萬計的生靈塗炭,而他們自己也遭到了極大的損失,僅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就給他們留下了巨大的戰爭傷疤。戰爭是殘酷的,是兩敗俱傷的,二戰時期給各國留下的傷疤,至今還隨著季節變換在隱隱作痛,甚至時常會滲出殷紅的血絲。

綜合上述,似乎讓人難免有些矛盾之感,一個秩序良好、環保素質很高、“道不拾遺”,充滿和諧的社會,卻又黑幫合法、右翼黷武勢力擴張。日本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但是事物的二重性,有時就是這樣並列存在的。也許有一本專門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民族特性的書《菊與刀》把代表日本皇室精神的菊花與刀相揉比作日本民族的品質更確切些。書中認為,日本人尚禮而又好鬥,愛美而又黷武,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忠貞而易於叛變,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恰如菊與刀。《菊與刀》1946年正式出版,是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於1944年6月奉美國政府之命,經一年多的分析、研究為美國軍方提供對日策略的調查報告,據說為美國以後的對日政策起到了準確的參考價值。出版後,在美國、日本等國引起了強烈反響,被譽為現代“日本學開山之作”,想必更有說服力。

三、幾點啟示

一是關於中日關係與民間交流

近些年裡,因日本右翼勢力當權,安倍集團不能正確對待歷史遺留問題,多次參拜靖國神社,有意模糊其二戰侵略歷史,甚至挑起釣魚島事端,拉攏周邊國家對中國施加打壓政策,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抵制日貨、阻止赴日旅遊等浪潮迭起。甚至部分社會人員 (俗稱“憤青”)搞遊行,堵塞城市交通,打砸日貨商店、砸死開日車司機等現象亦有發生。但是衝動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甚至會傷內氣,結果往往會事與願違。筆者認為,不忘歷史仇恨,牢記屈辱教訓,激勵奮鬥精神是很有必要的,但必須冷靜處之,從大局出發、從國家長遠利益出發,理智的愛國行為才是真正的愛國。

1、合作比對抗好

戰爭,最倒黴的是老百姓。縱觀幾次世界戰爭史,每一次戰爭都會使無數無辜百姓死於非命、無數家庭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每一次戰爭都會導致歷史倒退、災難疊重。愛好和平,這應該是全世界正常思維的人們(包括日本人民)的共同願望。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其關係是亞洲乃至世界十分重要的一組國際關係。郭沫若老先生是曾長期遊走於中日之間的詩人和史學家,他用十個字來概括了兩國關係史,那就是“兩千年玉帛、一百載干戈”。歷史告訴我們,和則共榮,戰則兩敗俱傷。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周總理從世界和平大局出發,十分重視中日關係。把軍國主義在戰爭中的責任與日本人民區分開,積極促成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 中日邦交日開始進入一個新時代。聶榮臻元帥在抗戰時期收養日本孤兒的義舉顯示了博大的胸懷,為世界所稱頌。老一輩革命家的民族大義與寬博胸懷應該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的標誌。

2、交流比閉關好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閉關鎖國必然落後,落後就要捱打。清朝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國家的衰敗與落後,這個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落後就容易受別國欺負,這也是小小的日本膽敢在晚清後發動大規模對華侵略的原因之一。兩國交流,貿易往來,民間互動,其實是互惠互利的。一方面是友誼的紐帶,為爭取和平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公平往來各得其所對促進經濟發展是雙贏的。我們還是應該把軍國主義與日本人民區別對待。試想當年毛主席、周總理“以小球推大球”的戰略外交,是多麼的高屋建瓴啊!

有些人說,去了日本就是給日本自衛隊送子彈,穿了和服照張像就是漢奸賣國賊,雖然我對侵華的日本鬼子也充滿仇恨,(我的家鄉海陽就是當年日本侵略的重災區,地雷戰的故事就發生在山東海陽,我爺爺還曾被日本鬼子打過),但這種邏輯我不贊成。二十世紀上半葉是日本侵略中國造成災難最深重的時期,就在這個時期還有許多中國革命先驅赴日本留學,學習日本的先進技術和軍事,如孫中山、周恩來、魯迅、李大釗、陳獨秀、張聞天、鄧子恢、秋瑾等。郭沫若還取過日本夫人,周總理在日本至今還有不少的佳話傳頌。能說他們是漢奸賣國賊嗎?反過來他們後來成了革命的先驅、民族英雄和抗日領袖。

二是關於健康的民族主義心態

什麼是中華民族精神?其基本內涵是: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是需要健康的民族主義心態的。一個健康的民族決不能天天守著歷史的傷疤哀怨不斷。作為二戰的戰勝國,中華民族是凝聚著不屈不撓,敢於面對一切艱難困苦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精神的。如果歷史記憶只是不斷舔舐自己被侵略的屈辱與痛苦,沒有支點來彰揚戰勝國的自豪與榮光,只能是一種不健全的弱者民族心理狀態。狹隘的挑起民族仇恨的愛國方式也絕不是真正的愛國。不忘國仇不等於有意挑起國仇或加深仇恨,甚至幸災樂禍希望戰爭爆發。更不能把國仇強加於自己同胞頭上,那樣可真是親者痛仇者快,是非常愚蠢的呢!

在新形勢下,我非常贊成習近平主席積極防禦,練好內功的大戰略思想。“打鐵還得自身硬”。我們反對戰爭,但是也不怕戰爭,就像《我的祖國》歌詞裡唱的:“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豺狼來了,迎接他的有獵槍”。唐太宗曾雲:“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知明得失。”在眼下這個風雲變幻的世界裡,我們不僅要牢記歷史,也要面向未來;不僅需要了解我們的朋友,也需要了解我們的對手。通過銘記歷史教訓,才能知恥而後勇;通過了解別人,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也才能掌握主動性,立足於不敗之地。  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陷,虛心學習他國的長處,取長補短,保持國家的長久穩定和發展,這才是健康的民族主義精神。日本確實有不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們的公民整體素質、他們的大環保意識、他們的文明秩序、他們敬業精細的工匠精神、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升社會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大的工程。需要健全、公平、嚴格的法規制度;需要廉潔、敬業、規範的政府作風;需要公民守法、誠信、文明的自覺行為。要從我做起,從細節做起。執政者多謀福祉,軍人練好兵,公民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保持健康的民族心態,維護良好的民族形象,創造和平祥和的社會環境,美好的中國夢並不遙遠。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