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牛舌之名,向北出發

日本本州東北部,簡稱東北,還是鄉下。
以牛舌之名兩次北上東北,在滿足口舌之餘,順道冬日觀雪,春日賞櫻。(寫到一半,又第三次北上角館秋日賞楓,簡直想要一年四季打卡)。

日本的東北地區 Tohoku,是由日本主島本州最北部的六個縣組成,青森、巖手、秋田、山形、宮城、福島。《National Geographic》推薦的2020 年最佳旅行地中,東北地區排名第三。國家地理推薦的理由是,不僅地廣人稀,擁有原始森林,峽谷和火山口湖,還有千年歷史的日式建築以及古老的特色節日,但只有不到 2% 的國際旅行者到訪。我覺得還要加上一條就是,因為農牧漁業發達,東北地區好吃的東西太多了,至少我的口袋名單,去十次都吃不過來。



說來我應該是懶癌末期。當我4月再一次踏上向北進發的旅行,才驚覺一年前冬季東北旅行照片還在硬碟裡蒙塵,是該拿出來拍拍灰。冬之旅行,和旅行伉儷為伴,春日快閃,則和能吃小夥伴。同樣閒適慢步,懶懶洋洋,一邊收集初次相遇的美好,一邊把歡樂記憶二次重溫。所以流水賬中部分地點算是二次打卡,照片也會出現冬春兩季的更迭亂入,請將就看。

在島國窩居的這幾年,舉凡友人說要來訪,最怕是冬季。第一因為冷,根本不想出門,二是大家好像總愛相約北海道,於我居住的關東,距離較遠,交通也較為不便。第三,北海道的名聲在外(聽到這幾個字有點膩的感覺,本能性後退


),冬季哪哪都是人,根本不想湊這個熱鬧,加上冬天大雪經常飛機晚點,不利於我這種掐點回來上班的。
所以當旅行伉儷邀約春節去相對冷門的日本東北看雪的時候,欣然接受,畢竟新幹線和巴士可達,交通便利。而且山形、巖手、青森,是島國人很愛的滑雪地,還有日本三大樹冰,加之好吃的牛舌和鄉土料理,且因知名度低,春節時期也不會爆滿訂不到房,怎麼想都是上佳之選。

關於大交通:


如果從東京出發,持短期旅行簽證的人,推薦利用「JR東日本鐵路周遊券」,票價20360日元,可任意選擇五日乘坐新幹線等JR列車,最北可以抵達青森、宮城,最南可以抵達熱海,實在太划算。單是往返仙台的新幹線就已值回票價,在JR遊客服務中心就可以買。
伉儷夫婦持旅遊短期護照,在成田下了機,直接櫃檯買周遊券,然後劃位指定席新幹線到仙台。而無法享受JR PASS的我


,則提前一晚夜巴去仙台,趁他們來之前,先行開始玩樂。


春季快閃依舊選擇了夜行巴士,三排獨立座椅,對於我這種即使在車上睡眠質量也很好的人來說,還是OK的,加上從東京往返,只需要5000日元左右,是口袋沒有那麼深,且目的地單一的旅行者的好選擇。巴士一般我選WILLER EXPRESS,可以訂女性專用席會相對安心。網站有中文,非常方便,上車前報名字就OK。

關於小交通:

東北的鄉下因為人少,交通並不算太發達,很多地方需要搭乘公車,可事前查查有沒有周遊巴士券,一定要先看好時刻表,通常錯過一班車需要等待一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


如果人數在三人以上,有些地方可以考慮打車,費用沒有想象中驚人。通常車程在半小時之內的,往往不會比巴士貴太多。

關於路線:


春假有限,冬日北上的旅行只進行了七天
鹽釜漁市場——仙台一日——藏王狐狸村——日本三景鬆島一日——蕆王樹冰——銀山溫泉——返回東京

春日賞櫻則是二天一夜的快閃,只為了去白石川堤,看一目千本櫻。

關於酒店:
除了非常熱門且酒店少之又少的銀山溫泉是親自打電話進行預約的之外,其他在主流那幾個預訂網上預約完全沒有問題。在日本訂房比較推薦jalan這個網站,溫泉酒店的選擇更多,有一些沒有登陸booking/agoda的酒店它家會有,而且如果對酒店有特殊的要求,比如付費私湯,在jalan上就可以直接有選項快速查詢。
如果是比較小眾的溫泉鄉,可以搜尋一下當地溫泉合作組的官網,上面的酒店是最全的,所以當你在各大網都搜不到房的時候,可以去上面碰碰運氣。

鹽釜,手握壽司和鹽釜神社

夜巴雖然可能不太舒適,卻往往為旅行搶到了更多的玩樂時間。
從東京出發的巴士早早到達仙台站後,去酒店寄存了行李,接下來吃個早飯,打算在仙台附近逛逛打發時間,等下午與成田直接殺過來的伉儷匯合。

宮城仙台(Sendai)雖說是東北最大的城市,可即使在仙台站這樣的集散地,也能明顯感覺出與東京的不同,城市裡瀰漫著舒適的慢調,連陽光都是0.75倍慢速舒服地晒在臉上。因為太早,車站附近的商店和商場都沒有開門,於是躲進麥當勞吃早餐。
到底是在青葉通商業街裡逛吃逛吃,買張觀光巴士券快速周遊仙台,還是去魯迅先生的母校沾染點文學氣息的選題,在麥當勞裡咽下最後一口漢堡都沒有做出決定。

一邊糾結一邊在手機上檢視地圖,想起仙台附近有一個日本三景之一的鬆島,離仙台車程不過40分鐘,雖然之前攻略過感覺一般,但是想了想天氣那麼好,海邊應該挺美的,於是當即決定去看看,反正是臨時加碼,就算很無聊,也可以馬上殺回仙台繼續玩樂。

從仙台站搭電車經仙石線去鬆島,非週末大清早的車上,除了幾名觀光客,就是通勤的當地人。大概是冬天太冷的關係,這裡電車進站不會自動開門,你需要手動按開門鍵,無知於我,差點錯過了上車。

在電車上搜尋鬆島有什麼玩樂的時候,突然劃到附近有一個叫「鹽釜(鹽灶)」(Shiogama)的小漁村,貌似有一個當地人很愛的「鹽釜魚市場」,我這種魚市場愛好者,瞬間倒戈,中途下車要去打卡。
我,本,人,善,變,人,士,實,錘。
結果沒想到這個連日本人都不常來的小城市,完全是我的菜,春天賞櫻時還拉著友人來二刷。

「鹽釜魚市場」離車站不是很遠,輕鬆步行就能抵達。

一路上看到各種和海產相關的食堂和市場,感覺這個小城漁村有故事。激動的小jiojio越走越快。

如果說仙台的生活速度是東京的-0.75倍,那這個連人都幾乎看不到的鹽釜,生活速度應該接近於0。

「鹽釜水產物仲卸市場」其實就是水產批發市場。位於鹽釜港附近,每天都有大量新鮮捕撈的漁獲被運到這裡。市場內約120家店鋪鱗次櫛比,可以感受到充滿活力的吆喝聲,一大早就有仙台專業廚師前來採購,有新鮮度超群的食材供應。

「鹽釜水產物仲卸市場」
地址:宮城縣鹽釜市新濱町一丁目20-74
營業時間:平日:3:00-13:00  週六:3:00-14:00 週日、節假日:6:00-14:00
定休日:週三
交通:從JR仙石線東鹽釜站步行15分鐘

和我之前去過的沼津、三崎、那珂湊不同,大概是因為真的沒有遊客,這個魚市場真的超級樸實,攤前都是前來採購的當地居民,拿著相機的就我一個,真的有點不好意思。厚著臉皮在各個攤前張望,卻收到了各個攤主的微笑迴應,這也許就是地方市場所特有的人情味吧。

鹽釜港是日本活金槍魚捕撈量第一的漁港,市場裡僅金槍魚專賣店就有20多家,不僅可以現場購買新鮮的金槍魚,如果運氣好,還可親眼目睹解體巨大金槍魚頗具震撼力的畫面。然而我這種臨時跳針來的人,自然是不可能碰到。

雖然這裡金槍魚商品和三浦半島的三崎比,品相貌似差了一丟丟,不過價格卻相當便宜,刺身拼盤要價30人民幣左右,付款之後即可到旁邊的食檔進食。

一路走走看看,和賣魚的爺爺奶奶微笑點頭,逛到一個攤攤前的時候發現了這些黑麻麻的魚肉。仔細看了一眼發現,居然是鹽漬鯨魚肉。

對於捕鯨,日本沒少受到國際譴責,聽說政府早在80年代就禁止商業捕鯨,我在日本的魚市幾乎也沒有見過鯨的身影。後來查了一下才發現,日本一些沿海地區的人確實世代捕鯨,比如關西的和歌山(Wakayama)、關東千葉(Chiba)和宮城石卷(Ishinomaki)都有近海捕鯨。鹽釜所在的三陸海域從江戶時代末期開始就是捕鯨漁場。
日本歷史上數次由於宗教原因禁止“食肉”,像金槍魚、鯨魚這類富含蛋白質的魚類就取代紅肉端上了餐桌。雖然吃鯨是傳統,但好在現在很多日本人對食鯨並不感興趣,但願沒有需求就不會有更多的傷害。

位於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處的三陸海域被譽為世界三大漁場之一。

三陸是哪裡,以前日本舊制的令制國國名之中有“陸”字在內的陸前、陸中與陸奧三國,被合稱為“三陸”。也就是今天青森、巖手到宮城北部的區域,三陸海岸也是日本出名的旅遊地,以看礁石海岸奇景而聞名。

三陸海域擁有大片起伏的岩石區,所以盛產貝類、生蠔、鮑魚、海膽、秋刀魚。這裡同時也是日本本島捕獲秋鮭魚量排名第一的地方,怪不得市場裡的貝類們都個大肥美的亞子。

市場有一個小角落有浜燒海鮮和手拼海鮮丼的小食檔,9月到12月可以吃到期間限定「三陸東衝鹽釜極品金槍魚(三陸塩灶ひがしもの)」製成的「自制海鮮丼」,我也華麗地殘念了。於是決定回到車站附近去吃點東西暖暖身子。
沒想到剛出市場就下起大雪,又冷又餓的我太難了。

JR仙石線在整個鹽釜有三個車站,「本塩釜」、「東塩釜」和「西塩釜」,一般的旅行者的路線就是「本塩釜」(Hon-Shiogama)站出發,在車站周邊二公里內的區域活動。每個車站間的步行距離大約是20分鐘左右。
東北本線也經過鹽釜,但是車站距離吃飯和景點都比較遠,搭車的時候不要坐錯。而JR仙石線也是連結鹽釜和鬆島的鐵道,日本人的玩法也通常是鹽釜半日,鬆島半日。
在車站看到關於311大地震時的海嘯的水位牌,三陸這一帶,當年真的受到了影響,好在經過這麼多年的再度振興,這些影響已淡化為了記憶。

鹽釜,有一個非常吸引吃貨的名頭。這裡是日本一公里內壽司店最密集的城市,有「日本第一的壽司街」、「日本壽司之都」的稱號,聽上去非常石鍋魚,小手都要抖!
隨手滑了一下地圖,壽司店真的是星星點點地散佈在車站周邊,這裡果然是真正的壽司激戰區。

臨海又有大型漁港的地方,吃海鮮是可以盲選的。在鹽釜,挑壽司店也不需要太費心。冬天去的時候選的是離車站步行10分鐘的手握壽司老鋪「龜喜壽司」。

「龜喜壽司」(かめきずし)
地址:宮城縣鹽釜市新富町6-12
營業時間:11:00-21:00
定休日:週二
交通:從JR仙石線本鹽釜站步行15分鐘

店裡的壽司是以壽司套餐的形式販售,按旬來分出不同組合,比較人氣的組合是「壽」、「龜」、「鶴」,價格是3500日元以下。心想著跑了那麼遠,又下雪又是過節的,點了一個貴鬆鬆的5000日元的套餐,結果發現日本人都是點便宜的。

壽司上桌,看著份量不多,其實吃完真的很飽,如果是食量大的男生,可以追加手卷,最近看到官網上還推出了海鮮丼和刺身拼盤,比當年豐富了一丟丟。一邊吃一邊感嘆,蝦好甜、竹莢魚鮮、海膽好甜、大トロ好肥美、白子竟然一點也不膩……
這一餐吃下來的感受,整體不錯,應該是鹽釜的平均水平,但是於我的期待,還是有一點小落差。春季二度來的時候,吃到的另一間,才讓鹽釜坐實了「壽司之城」的實力。

鹽釜,據說過去是以大水壺加熱海水的方式來取得食用鹽的,因此才被稱為鹽釜。從奈良時代開始這裡就是繁榮漁港,同時也是一座非常有歷史感的小城。小城主街上的建築保留著古樸的樣子,而城中最著名的景點要屬「鹽釜神社」。
「鹽釜神社」因為種植了多種櫻花,也是宮城有名的賞櫻地,可是我春天來的時候,完全沒有人潮。

四月初來到鹽釜,從車站去神社的主路兩旁,冬天光禿禿的枝頭粉櫻綻放,雖然沒有達到全開,也有點美好。

路上古樸大正風格的建築中,有以紅豆銅鑼燒出名的百年點心名店「菓匠 榮太樓」,可以開心試飲的地酒廠「浦霞酒鋪」,還有收藏西洋畫的「山村惇美術館」,可以慢慢逛逛。走過這條不到一公里的主街,就可抵達「鹽釜神社」。

擁有1200年曆史的「鹽釜神社」是陸奧國社格最高的神社,也是日本全國鹽釜神社的總本社。是鎮守東北地區的守護神社。

「鹽釜神社」
地址:宮城縣鹽釜市一森山1-1
參拜時間:5:00-20:00
交通:從JR仙石線的「本鹽釜站」到表參道的石鳥居步行需要15分鐘,到東參道的石鳥居步行7分鐘。

這裡不僅深受天皇朝廷的崇敬,還得到了平泉藤原氏(又稱奧州藤原氏,以東北地區的平泉為中心的豪族,活躍於1087年~1189年間)與仙台藩主伊達氏的信奉。
伊達政宗之後,歷代仙台藩藩主皆為該神社的“大神主”,親自主持祭祀。現在的神社建築為第四代藩主伊達綱村於1695年興建,並於1704年第五代藩主伊達吉村任內竣工。2002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家重要文化遺產。

神社的表參道,看著有點讓人卻步,被稱為「男人的階梯」,共有202個階梯。爬上去剛吃的壽司就消耗了一半。卯足了勁登著登著就超越前面的大叔,感覺自己有點厲害。

神社本身被指定為日本國定重要文化財產,神社境內所種植的「鹽釜櫻」同時被指定為國定天然紀念物。

春天二度來的時候,正好遇上櫻花季,這也太美了吧。爬完臺階看到這樣的美景,也算值得了。

「鹽釜神社」以鹽土老翁神為主祭神,並在左宮和右宮分別供奉武甕槌神和經津主神,但江戶時代之前的祭神情況並不明確,目前尚無定論。
現在的神殿於1704年竣工,包括正殿、拜殿等在內共14棟建築和1座石造鳥居已被列入國家重要文化遺產。可以祈求海上安全、漁業豐收、順產守護、交通安全、辟邪除厄等各種心願。當地信奉者眾多,人們無論心願大小都會前往參拜「鹽釜神」。

這座與鹽結緣的神社,從主祭神就可以看出來。鹽土老者神是製鹽和掌管漁業的神。由此成為淨化、和諧之神,同時在掌管航海,掃除厄運,帶來新機遇,通向成功方向也得到了日本人的信奉。
我在東京拜訪過只賣鹽的專門店solo裡,就供著一個從鹽釜神社求來的御守。
神社裡還可以買到古老方法制作的鹽罐,好特別呀。

神社裡的櫻花據說有四十多種,不同於染井吉野櫻的粉白,更粉豔的「鹽釜櫻」在四月初盛開,與紅牆青瓦的古老神社結合出一幅帶有濃郁日本風景的畫面。

從鳥居附近的神馬舍・神龍社開始參拜是正確的路線。此後,穿過鳥居,在手水舍洗手後,再去正殿參拜。基本的參拜方法是二禮二拍手。

同一院內供奉的志波彥神社作為所有事業和工業、農業的神被廣為人知,可以一同參拜。

神社的庭院裡有一個可愛的小食鋪,提供糰子和小食。

冷冷的冬天,在神社就要來一杯暖暖的甘酒,甜甜的也沒有酒味,喝完身體就暖起來了。

這個庭院位於面向鬆島灣的高地上,所以從庭院就能將鹽釜港的風景一覽無餘。春天來的時候,正好有粉櫻盛開,最大的一株八重櫻下,還有當地人鋪了墊子在休息。在神社裡閒逛是非常放鬆的一件事,即使對參拜沒有興趣,倒也可以為了賞櫻前來。

春季賞櫻後,自然也是要吃了壽司再走。這次選擇的是另一間人氣的手握壽司店「すし哲」,從本店的門臉很低調,沒有醒目的招牌,但午市開市30分鐘內,就可能需要排隊。

「すし哲」
地址:宮城縣鹽釜市海岸通2-22
營業時間:11:00-15:00 16:30-22:00
週日:11:00-22:00
交通:從JR仙石線本鹽釜站步行5分鐘


「すし哲」是那種一進來就讓人非常舒服的店,一樓是適合單人或雙人的吧檯和兩張小桌,多人用餐的客人會被帶到二樓的大桌席用餐。當然還是坐吧檯比較有感,畢竟可以看到廚師做什麼,馬上追單。

日文看不懂的話,店裡的壽司套餐有簡單的英文和圖片說明,看圖點單就好,如果想要追加一些單品,那直接用手指,或者在google或食べログ上搜它家的名字,就會出來一堆照片,想吃哪個就給大叔看,他就會給你做。

這些食材看著就鮮度滿分,一定超好吃的。

桌上還擺了這個巨大的貝,好美味的樣子。

廚師大叔人非常nice,見我們幾個中國人千里迢迢來光顧,一直非常客氣地詢問我們吃得如何,連飯後的甜點都要上雙份。

讓人感受到手握壽司的心意,那就開動吧!
強調手握,是因為手握壽司傳遞出的是日本飲食文化的精髓——不需要任何模具,全靠壽司師傅手工握制而成,不僅可以保證米的顆粒圓潤,同時保持米的醇香。追求原料的極致新鮮和簡約,多餘的調味統統捨棄,搭配甜美的醋飯和新鮮魚生,達到完美的境界。握壽司的生命如同春日的櫻花般短暫,最佳的味道只在轉瞬之間,因此對於壽司師傅的手握技術尤其講究。

一般大家來都會點這個招牌壽司物語拼盤,差不多是4000日元。但是如果是兩個人來,建議是先點一個,再追加單品。裝壽司的是一個大圓盤,好可愛哦,瞬間提升了想吃它的好奇心。

擺盤超用心,雖然份量看著小小的,但是調味我覺得它家真的做得很出彩,比之前吃的龜喜壽司要對味要精緻。而且它家單點的種類也比龜喜要多一些。

彈牙的魚和味道恰好的醋飯,真的會讓人感受到不一樣的美味,和回轉壽司高下立見。當天套餐裡的每一種,都是廚師根據當天採購的漁獲來進行調整的,保證你吃到最美味的手握壽司。

毛蟹湯也是追加的,好喝。

強推店裡的玉子燒,上面還燙印上店名,好吃到不得了,我雞蛋愛好者追加了三次,吃到我小夥伴都覺得我不務正食,吃歪樓。

竹莢魚搭配生薑末,刷上醬油怎麼可以那麼好吃。

白燒饅魚這一貫也非常美味,吃完開心到臉上掛著滿足笑容。
除了我們來的這一間,車站附近步行三到五分鐘還有其他幾間不錯的壽司店,我感覺「すしXX」這樣招牌的店,都幾乎和我們去的「すし哲」風格相似,味道應該也不差。

笑眯眯地走到車站,去鬆島消食。

鬆島,日本三景

鬆島(Matsushima),與天橋立、宮島並稱「日本三景」。

鹽釜前往鬆島不過兩站電車,從仙台出發也不過40分鐘路程。本可以從鹽釜搭乘海上游船,這樣不走回頭路,但班次較少,加上冬天超淡季,人數不夠會停航,所以想來想去還是選擇電車。
電車的班次雖然比船多,但是大概也要二十分鐘一班,和東京山手線的密集程度無法比,所以最好查檢視時刻表。

經過鬆島海岸站的電車,會穿過一個小小的山洞後停靠月臺,月臺一角則是可以拍到電車與軌道的最佳角度,對電車,鐵軌著迷的日本人也會專門來收集打卡。

一般人下了電車就迫不及待地衝向海邊,正好空出這個小小站臺供我們拍照。車站感覺是日本最能拍出日系風情的地點之一。旅行伉儷也不免俗要來留影。

摸著良心說,一般來仙台旅行,必定會到訪的鬆島(畢竟旅行書上都一定會推薦),至少在我一個南方人看來,景色不算很特別,這裡的風景和家鄉相差不大。
可鬆島在日本人心中名氣很大,但相比起祖國的大好河山,差得還是有點多。如果和鹽釜組CP,倒是推薦來玩玩。

要說鬆島的景點,其實也不少。有瑞嚴寺、圓通院、五大堂、觀瀾亭等以戰國時代戰將伊達政宗相關的寺社佛閣,還有4個絕景觀景臺,可以遠眺鬆島灣。而幾乎人人必參與的專案還有乘坐灣內遊輪「鬆島灣周遊コース」環遊島嶼。
但玩海看景的大前提,是天氣要好。

像我第一次自己來,遇上又冷又下大雪的天氣,實在是欣賞不出好的景色。後來看了一下旅行路書,發現鬆島的最佳季節是春夏,春天再來的時候,景色果然好了一丟丟。

第二次和第三次來,都遇上了好天氣,果然這白藍白藍的天氣有加分。

鬆島之所以有「日本三景之一」的美稱,是因為它是由一個小海灣內二百六十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的群島,其形成也是與火山有關,是由古地層第三期第四期的火山及砂石彙集而成的鬆軟岩石,經過海水不懈的衝擊及風吹日晒的侵蝕,便形成了今日形態各異生動多端的小群島。
據說秋夜的滿月時分,月光投射在小島間的海面上,與天空中的皓月會形成一幅絕讚的畫面,這才是鬆島最迷人的高光時刻,腦補了一下,應該蠻有意境的。

乍一聽,感覺就是日本版的越南下龍灣。實際走到海邊一看,確實是非常相似的風景。海灣內漂浮著眾多小島,這樣的景緻即使是在島國日本,也不常見。好了,勉強給你個「日本獨特風景」的認證。

關於鬆島有一個傳說,當年日本「俳諧之聖」松尾芭蕉大師行走各地之後來到鬆島,由於景色太美,竟然吟詠不出一句形容鬆島的俳諧。熱烈歡迎芭蕉大師遊歷中國。

「日本三景」,聽上去感覺日本只有三個景,其實指的是日本景色最美麗的三個地方。三景的說法源自於日本江戶時期,當時知名的日本儒學家林春齋的《日本國事蹟考》中,提到「丹後天橋立,陸奧鬆島,安藝嚴島,為三處奇觀」而這三個地方分別是現在的京都府天橋立、宮城鬆島海岸及廣島縣宮島,都是以海岸之景,為人所知。
在鬆島遇到的日本人,嘴裡也一直髮出感嘆,畢竟在地質地貌不是很多樣的島國,這樣的風景足以擁有姓名。

五大堂,是一座鬆島臨濟宗妙心寺派的佛堂,位於鬆島海岸邊的最近的小島之上。最初的建築建於807年,現存的建築是1604年仙台藩初代藩主伊達政宗為復興佛教在瑞巖寺重建。據說是東北地區最古老的桃山建築,被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

五大堂所在的五大堂島與陸地之間由一條紅色的橋相連,在橋上樑木之間都有15cm的間隙,可以看到腳底下的大海,卻非常安全。據說橋樑的設計是為使您在過橋時候注意自己的腳步,在抵達佛堂前能夠集中注意力。

你以為五大堂是五個大堂,不,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堂。走一圈不用三分鐘。

五大堂旁邊的另一個小島上佇立著「觀瀾亭」。
從古時起,鬆島就以日本的賞月名所而聞名於世,經常被作為和歌的題材和故事發生的舞臺,也被畫入畫作中,深受人們的喜愛。自1601年起的200多年中統治鬆島的大名——伊達家建造了專為賞月的茶室「觀瀾亭」,此後歷代的統治者都在這裡賞月。
「觀瀾」是「觀賞微瀾」的意思。站在被稱為「賞月御殿」的觀瀾亭上,鬆島灣就在眼前,是觀賞從海上升起的明月的最佳位置。“觀瀾亭”現在也對遊客開放,只需要交納200日元的門票就可以入內。

因為覺得和下龍灣的遊覽太過於相似,所以在鬆島沒有選擇坐遊船,如果是想坐船體驗,乘船的位置就在離五大堂步行不到十分鐘的海岸邊,整個航程大約50分鐘。

「鬆島灣周遊コース」
票價:1500日元
時間:9:00-16:00 每小時一班
乘船地點:鬆島町內98-1 鬆島海岸レストハウス 1F

鬆島海岸雖然島嶼眾多,但並不是每個小島都開放登島。從鬆島海岸站步行約十五分鐘,大約走到海岸最東邊,還有一個面積稍大一點的福浦島,是向遊客開放的。

福浦島由一條長252米的硃紅色福浦橋和大陸相連。將鬆島海岸和福浦島連結的福浦橋還有一個別名,叫做「相會橋」。聽這個名字,十有八九是要和結緣有關。

渡橋需要先買200日元的門票。
這個島實際上是一個充滿松樹和各類花卉、植物的縣立公園,不看面積不大,整個玩下來大概要一個小時。話說在島上還遇見海女在淺灘挖貝殼和牡蠣,超有生活氣息的。

福浦島上被樹木包圍,偶爾遇到一處觀景臺,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鬆島海岸。島上有一個「弁天堂」,規模比五大堂還要小,但是請不要PASS它,這可是小島上最可愛的地方。

走近一看才發現,窗上,屋樑上,都是可愛達摩。
日本很多寺院可以看到達摩,從江戶時代開始,以達摩打坐為造型的不倒翁便成為家家戶戶都會購買吉祥物,祈求生意興隆、五穀豐收、消災除厄,並以達摩祖師的名字將達摩不倒翁起名為「だるま」,後來「だるま」也變成了不倒翁的代名詞。

排排站,超乖。

有沒有超萌,每個達摩都在自己的小格子裡,乖乖呆好,也太可愛了吧,拍到停不下來。

鬆島嘴上說景色一般,但硬要來三次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好吃的東西是有的。
鬆島標配的自然風光加人文底蘊的旅行路線,被我換成了定番逛吃逛吃的都市休閒風。
宮城縣盛產海鮮,自400多年前即風行養殖有海中牛奶之稱的牡蠣,牡蠣產量位居日本全國第二。鬆島附近海域擁有漁獲豐富的漁場,各種新鮮海產直送到港口,每年10月到3月隆冬時節,鬆島灣捕獲的牡蠣更是肉質飽滿、海味鮮甜。

整個鬆島到處可見吃牡蠣的店鋪,還有2間可以吃牡蠣放題的店鋪,2000日元在40分鐘內隨意吃。如果是牡蠣愛好者加上大胃王可以去挑戰一下。
像我們剛吃飽來消食的人,更推薦類似居酒屋一樣的小酒館。

距離車站步行一分鐘的牡蠣專門店,是第一次來突遇大雪時躲進的小店。店前擺滿食用過的牡蠣殼當裝飾,有點意思。下午3點,店裡剛送走一波吃高興的大叔,我一個人獨享無人的小店。

店裡的牆上掛著很多名人的簽名,看上去好像是間有名的店。

連店名都叫牡蠣三吃,所以一定要試試看。牡蠣三吃,分別是生食、炭烤和炙燒各一枚,1100日元。配冰啤酒是最好,但是天氣實在太冷,只能做罷。

不得不說,牡蠣的新鮮度滿分,完全不腥,想到在福浦島上看到海女撈牡蠣的畫面,瞬間覺得我口中最那隻肥美的牡蠣就是海女今天的收穫。
日本的燒海鮮真的重在保留食物的原味,所以不管哪一種都沒有進行調味。桌上有特質的醬油和鹽可以自行使用。生牡蠣感覺最棒,接著是炭烤,最後是炙燒。

沿著鬆島海岸,幾乎每走幾步就會遇到各種吃牡蠣的小食檔和餐廳 。隔幾日夥同旅行伉儷再次到鬆島的時候,選了幾間不知名的小店嘗試,味道也完全不差。

路過這個老奶奶經營的炭燒海鮮小店,被比手掌還大的牡蠣吸引,生好的火爐上燒著熱水,擺在攤前的海鮮都很肥美的樣子。

越看越流口水,顧不上剛吃完飯,決定入座點單。

鹽烤魷魚完全靠彈牙的鮮度支撐住整個場面,感覺並沒有放鹽,但是魷魚中帶著淡淡的海水味道,不加調味也可以接受。

炭烤牡蠣的個頭比我手掌還大,完全沒有腥味,一口滑入,用牙齒咬開帶著炭水香氣的牡蠣,感覺自己吃下了一片海。

在五大堂對面的南部屋嘗試了燒牡蠣蓋飯,味道一般,煮過的牡蠣肉比鮮的紮實許多,不過也流失了自然的鮮甜。店裡的名物還有蒲燒鰻魚。

相比之下炸牡蠣的口感就好得多,酥脆的外皮下是鮮嫩的牡蠣肉,好太好吃了。

正餐吃飽,開始吃零食。

靠海吃海的道理,放之世界而皆準。除了牡蠣,用魚肉做成的魚板也是仙台一帶的特產。
「鬆かま 鬆島蒲鉾本鋪總本店」是來鬆島每次都要光臨的地方。位置非常好找,就在鬆島海岸的商業街上。店外放著一個超大的魚板,可以拿著合照喲。

「鬆かま 鬆島蒲鉾本鋪」
營業時間:9:00-16:00
烤魚板:200日元

魚板(笹かま)在仙台可是著名的三大名產之一,其他兩個是牛舌和枝豆。
不要以為魚板只是味道單一的魚肉製品,在「鬆かま 鬆島蒲鉾本鋪總本店」光是魚板就有好多種,店裡的櫃檯上,商家也大方的附上每一種的試吃,而且都超大塊。
不過魚板是需要冷藏的,不太方便旅行人士購買,但是又不好意思一直試吃怎麼辦?

店裡還提供超級特別的現烤魚板。只需要200日元就可以得到一枚魚板。一群陌生人圍在爐邊烤魚板,其實還蠻有趣的。

白色的魚板放在炭火上烤,烤的過程魚板會變大,到雙面發黃就可以吃了。感覺大家在烤的時候除了觀察自己手中的魚板,還會對比其他人烤的,暗暗比拼誰烤得比較好,哈哈哈,莫名的勝負欲。

十分鐘過後,大概就會烤成這樣的金黃模樣,如果烤太久又不及時翻面可能會烤焦或者烤到外皮炸裂。魚板本身甜甜的,不錯吃,這個烤魚板的小體驗非常推薦大家來玩。

仙台的另一個特產是枝豆(ずんだ),也就是毛豆。
在仙台可以見到非常多毛豆泥做成的點心。「ずんだ茶寮」在仙台地區很常見,在鬆島也有一間。它家的特色就是各類毛豆泥點心,不過最人氣的應該是毛豆泥奶昔,本來以為豆青味會超級重,沒想到入口相當順滑而且也沒有豆皮的澀味,沙沙的口感帶著豆的清甜,好評。
店裡還有一款「ずんだ餅」是在糯米糰子上放上毛豆泥,和紅豆糰子一樣,味道卻很特色。

這間超大仙貝店也是鬆島的人氣店鋪,500日元一枚的現烤仙貝比手掌大大,吃完一整片感覺半飽。烤仙貝的操作間就在店前,隔著玻璃窗都可以聞到香味。

點單後需要等仙貝在爐上烤五分鐘左右 ,烤出焦㾗後師傅會包上一片海苔再遞給客人,冬天吃一枚溫熱的仙貝有點幸福。
只不過日本的烤仙貝和過年吃的旺旺仙貝不是一個感覺。偏硬且味道沒有很豐富,單純是讓人吃到米香。所以喜歡鬆脆口感的人,可能就會失望。

在店裡的一個小角落發現一排小瓶子,原來是鹽。這些都是不同味道的鹽,第一次見到黑色的海藻鹽,聽說用來料理海鮮非常不錯。

除了各式魚板、毛豆點心,萩之月也是仙台的茗果,非常有名的伴手禮,在仙台車站也有銷售。吃起來就是鬆軟的海綿蛋糕包住蛋奶夾心。本來以為和蛋黃派差不多,但是實際口感和味道還是差不少,萩之月沒有那麼甜,而且口感也細膩太多了吧。

冬天的海邊還是太冷,如果在溫暖的季節來,鬆島或許是仙台附近一個不錯的選擇,切記要空著胃。

仙台,牛舌激戰區的戰役

電車慢慢回到仙台站,大廳裡竟然在舉辦音樂會,仔細一看,原來是在為出身仙台的花滑小王子羽生結弦參加冬奧會應援。
不得不說,仙台站做為一個車站,雖然沒有東京站那麼大,但是好吃的也很多,光是站內,我可以吃兩天,除了各式日本人愛的甜點,站臺有兩間超大的特產店「おみやげ処せんだい」,牛舌、枝豆、魚板、菓子都超全。地下一層和三樓都是餐廳,外帶小食也超多,每次路過都忍不住試試新的。

在鬆島喝過的「ずんだ茶寮」車站的毛豆小路也可以買到。

這間開在車站二樓的「ひょうたん揚げ」,看上去像炸葫蘆。葫蘆裡賣的其實是魚板!
仙台市人氣老店「阿部蒲鉾店」1935年在仙台市創業,以販售「笹かまぼこ」聞名,就是在鬆島吃的那種烤魚板,後來店家開發這道新產品——將魚漿用厚厚的面衣裹起後做成葫蘆形狀,經油炸就成了仙台市民喜愛的小吃。

相比炭烤魚板,炸葫蘆的味道更適合年輕人。吃完炸葫蘆別急著把竹籤丟掉,如果籤子上印有「當たり」字樣,可以拿去店家,免費再吃一支!

我們訂的酒店就在離仙台站西口只隔一個路口的里士滿酒店,仙台站周邊就是城市最主要的商業區,青葉一番街、仙台朝市也在附近,所以住在車站邊超方便的。

接近四點折騰回酒店,與旅行伉儷順利會師,馬上要進行來仙台的主要任務:牛舌大戰。明明不是美食博主,勢要吃遍仙台牛舌到底是怎麼回事。

牛舌,是仙台的三大名物之一。雖然日本的燒肉店都可以吃到牛舌,但只要提到「牛舌」二字,日本人腦海裡還是會最先浮現出仙台,可見是多有名。而仙台的大街小巷到處可見吃牛舌的店,整個仙台據說有100多間牛舌專門店。

仙台最有名的四大老牌牛舌店之一,喜助在仙台有好多間分店,商業街和仙台站都有。我們住的酒店旁邊正好有一間,直接和旅行伉儷過來開戰。
仙台牛舌創始店是「味之助」,將仙台牛舌碳烤打出名號,後面開枝散葉的「喜助」,「真助」都是味之助的子孫或兄弟分家後創立的品牌。

仙台食牛舌,多為定食。佐餐的漬菜、麥飯、山藥泥和牛尾湯,也不可小覷。 光是那碗看似平凡,放蔥不手軟的牛尾湯,喝第一口就撲面而來的蔥絲清甜,就能鮮掉你的舌頭。
熱乎乎的麥飯淋上加入高湯的山藥泥拌著吃,本身就是美味,甜滑平衡了炭燒牛舌的鹹鮮,讓口中的食滋味加分。

這間連鎖都開到關西去的老牌牛舌店,並沒有驚豔到我們。特切厚燒牛舌定食,份量很足。但牛舌那天烤得過幹,完全沒有肉汁的幸福感,口感脆到有點難嚼,只能說出品不穩定。
定食裡不配山藥泥,需要另點。不過有別於其他牛舌店,喜助除了鹽燒口味還可選擇味噌口味。

這一頓吃完,我們決定去試試那些名氣沒有那麼大,連鎖店沒有開很多的當地牛舌店。連夜翻Tabelog日本網友的點評後,鎖定2間,明天去拔草。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拉來窗簾的瞬間被陽光嚇到,再往街上一看,下雪了。雪白的城市,好美。

穿好厚衣服出門,第一站先去仙台站前的「ハピナ名掛け町」商業街。
日本好像很流行這樣不露天的商業街,商業街裡吃喝玩樂一應俱全,也不會擔心下雪下雨太陽晒。
仙台站附近有四條主要商業街,名店都集中在這裡,距離車站最近的ハビナ名掛丁、CLIS ROAD(水晶之路)、VLAN DOME一番町、SUN MALL一番町。

ハビナ名掛丁走到底過條馬路就是CLIS ROAD,在入口附近有一間人氣鯛魚燒小店「鯛きち」,走過路過可以試試看,除了傳統紅豆品還有卡仕達口味的。商店街本身真的非常好逛,完全不想走出去。

在CLIS ROAD商店中段就是我們午飯要去吃的「牛タン燒專門店 司」,到樓下的時候看到有好多人在排隊,心裡一驚,結果走近才發現,大家都在排一樓的牛排。
店裡非常現代裝修店裡的燈光暗暗的,有點居酒屋的感覺,並且在晚間時段不禁菸。

「牛タン燒專門店 司」
地址:仙台市青葉區中央1丁目8−25 マジェスティビル 2F
營業時間:11:00~14:0017:00~23:00(LО 22:30)

仙台吃牛舌的歷史至今大概有70年。
據說,二戰結束後,混亂時期的仙台出現了大批失業者,許多人為了生存開起了餐飲店。由於烤雞肉串最為簡單,因此仙台市內出現了許多烤串店。烤牛舌的創始人佐野啟四郎當初出經營著一間烤串店,但因戰後食材緊缺,於是佐野啟四郎開始將食材範圍從雞肉擴大到了牛肉、豬肉,引得周圍的烤串店也紛紛效仿。佐野啟四郎與友人商議後,決定選擇一種不容易被模仿的食材——牛舌。佐野啟四郎研究多次,終於找到了最佳烤制方法,不易料理的牛舌變身好吃的料理,於是整個仙台開始流行起來。
另一種說法則是,二戰後,美國駐軍在日本各地,仙台也是其中之一,熱愛吃牛又不吃內藏的美國人天天消耗大量牛肉,不愛浪費食物的仙台人就動起腦筋,將這些不能端上美軍餐桌的牛內藏加以變化,居然演變成仙台當地的代表特色。

仙台牛舌,出名不是靠產地,而是料理方法。「厚切」加「炭燒」成就了仙台牛舌最令人大快朵頤的吃法。使用牛舌中段油脂均勻的部分,醃製後切成0.8~1.5 cm厚度炭烤。切開焦黃色的外皮,切面卻泛著迷人少女粉的牛舌,既保留了足夠肉汁且脂肪中帶有醇厚香氣的滋味,軟中帶脆的口感比牛肉更勝一籌。

另一個好吃的關鍵,在於熟成。普遍的做法是用粗鹽將牛舌碼上入味,密封后在低溫環境下冷藏2-3天。當然也有追求完美的店家,會使用各具特色的風味鹽或在醃製的過程中加入香辛料或酒,祕製出有別於其他店的獨特風味。

「牛タン燒專門店 司」選單也比較簡單,除了定食外,好像就是單點的牛舌和各種酒,牛舌的口味也只有傳統的鹽燒。
雖然擺盤沒有很講究,但是卻是我們吃到的厚切定食裡,牛舌厚度最厚,且肉汁最飽滿,口感最軟嫩的一家。除了麥飯有一點點硬之外,其他真是無可挑剔,大推薦。
牛尾湯里加入了超級多的蔥,甜滑的蔥絲帶出了湯的鮮甜,真是好喝到可以追加一碗的程度。
司算是仙台牛舌界的後起之秀,但是超級推薦。

春天賞櫻的時候也帶小夥伴來了一次,水準一點沒有變,而且人氣好像更高。除了牛舌定食,選單上也多出了一些適合下酒的單點菜品,連牛舌「Tataki」也有了,除了烤T骨一般般,其他菜的味道都不錯。

其實牛舌除了烤制還有咖哩,燉煮等其他口味,但是烤制最考驗師傅的技術,畢竟烤不熟,牛舌裡的筋無法咬掉,烤太熟牛舌又失去了鮮美的肉汁,但厚切牛舌,師傅只能通過經驗來判斷牛舌中心有沒有達到火候,也不是一般學徒能輕易掌握的。

CLIS ROAD走到頭是首尾相連的VLAN DOME一番町和SUN MALL一番町,所以整個仙台站附近的商業街,組成了一個大大的「T」字。高檔的名店都集中在VLAN DOME一番町。

長長的商業街連線著一條條富有生活氣息的小街,裡面也藏著有趣的小店。

仙台的冬天還是蠻冷的,背光的地方,風也很大,感覺瞬間就要冰塊了,玩手機什麼的,都需要勇氣。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冷,或者不是週末的關係,即使是在市中心這樣繁華的路段,人也不多,很難想象這裡是東北最大的城市。不過在日本人看來,離開了東京,哪裡都是鄉下,人少冷清也很正常。

路過無人的街心公園,有太陽晒的地方太舒服了。

室外冷到流鼻涕的氣溫把我們逼到了室內。在一排不起眼的公寓中,有條窄窄的樓梯格外具有文藝氣息,二樓手工店和古著店,三樓則是這間名叫「Northfields」的小小咖啡館。

「Northfields」
地址:宮城仙台市青葉區國分町1-3-13 遠藤ビル3F
營業時間:11:00~18:00

這間北歐風的小咖啡,老闆James是英國人,做為交換生來日本留學後,與仙台出身在英國工作的太太相識,後來戀愛結婚,二人就開了這間小小的咖啡廳。而咖啡館的名字,就是他們初次相遇的車站「Northfields」。

整個咖啡廳只容得下五桌客人,桌面上佈置的小細節也太讓人喜愛了。靠窗的桌子可以晒到陽光,隔壁的穿著文藝的小哥哥,捧著一本小說在咖啡香中閱讀。

遠離窗戶的座位,老闆就設定了烤爐,位置上放著蓋毯。整個房間就是英式鄉村的溫暖調調,治癒了在寒風中一路走來的我們。

顏值超高的老闆和板娘,隔日我們在商業街亂逛的時候又一次遇到,大家還微笑著打招呼。

比起好喝的咖啡,店裡的甜點才是讓我們拍手的美味。不管是司康還是蛋糕、布朗尼,都不是華麗的味道,而是來自手工細做帶來的最質樸的香甜。我們一直追加,老闆都要被我們嚇到。

因為甜點太好吃,室內又陽光溫暖,我們在Northfields呆了超久,直到發現門口等位的小妹妹排到了二樓,才趕緊起身離開。

離晚飯還有一段時間,我們決定步行去仙台城遺蹟。其實仙台的景點不少,有魯迅先生留學的東北大學、日本屈指可數的宮殿木匠營造的「國寶·大崎八藩宮」、祭典伊達政宗靈廟的「瑞鳳殿」等等,不過我們逛吃之旅就打算依自己的腳程隨意看看。
如果是一天玩轉市內這些景點,可以購買「Loople 仙台」觀光巴士票,乘坐復古巴士巡遊這些代表性的伊達政宗古蹟。

沒有買票的人,打算步行上山。山上的雪地,分分鐘拍出韓劇即視感。

越冷越開心。

說起仙台,不得不提起「伊達政宗」。伊達政宗日本戰國時代著名大名,仙台藩始祖。知名度相當高,僅次於日本戰國前、後三傑。由於小說和遊戲的吹捧,尤其遊戲形象英俊瀟灑,並且是個獨一無二的獨眼龍,出生還有個美麗的傳說,所以深受很多人喜愛。一頓吹捧後又有人發現他身上有很多糟點,隨後又開始黑的一無是處。

伊達政宗滿懷雄心壯志建造屬於自己的都城仙台,欲將其打造成為不遜於政治中心京都的氣魄非凡的城市,希望能夠復興、再造自古傳承於東北地方的傳統文化。
伊達文化以伊達家族的傳統文化為基礎,融合京都桃山文化的璀璨精華、伊達政宗出人意表的嶄新創意、相容幷蓄海外文化的國際性,廣納時代潮流文化,使華麗而莊重的伊達文化在仙台開花結果。伊達文化並未止於政宗一代,而是薰陶仙台藩歷代藩主,並進一步傳播至日本各地,上至武士、下至民眾,甚至滲透到各個領域。

仙台城古時又稱[青葉城」,也稱「杜之都」。現在的仙台可以說是全憑400年前戰國時代的伊達政宗戰將的奮戰所開闢的城鎮。
仙台城遺址是伊達政宗家族的根據地。在主要的遺蹟天守臺之前,豎立著伊達政宗全副武裝騎馬的銅像。

仙台城遺蹟也是一個遠眺仙台的至高點。

接近傍晚風漸起,吹動著地上的殘雪飛舞到空間,有一瞬間,像夢境。

冷到飛起的時候,打道回府,下山吃飯。

「閣」牛舌本店隱藏是在一番町上的鈴喜陶器店大樓地下一層的最角落,我google地圖到附近也是找了半天。

這間米其林推薦的餐廳,吃到會不自覺微笑的牛舌料理,也是我們心中的Top1。店裡的牛舌僅有鹽烤風味,水準偏上。
但人家拿到輪胎人推薦必然有殺手鐗,就是店裡竟然提供首創牛舌刺身,由於數量限定,基本晚上去就吃不到了,比如我們。

「閣」雖然是餐廳 ,可是卻有一般居酒屋的「お通し」小菜文化,只要是用餐的客人,都會上一道550日元小菜燉牛尾。
大塊的牛尾燉得十分軟爛進味,吃起來相當過癮,而且調味也太好吃了,配上黃芥末簡直是點晴一筆。
第二次來的時候,還專門加點了一份燉牛尾,可見我有多愛它了吧。

因為連結吃了2餐定食,這一次要來點不一樣的。

厚燒牛舌的水準不差,不過比起「司」,口感再幹一點。烤牛舌並不是今晚的重頭戲。

店裡這道用「Tataki」手法料理的牛舌非常厲害。
「Tataki」就是僅用火把食材表面炙烤熟的料理方式,相當於刺身的一種。幾乎全生的牛舌並沒有任何腥羶味,口感像啫喱一樣鮮嫩美味,吃到嘴裡瞬間就想拍手轉圈。用日式橙醋和薑末來調味完全脫離了鹽烤的厚重風味,帶出一股牛舌料理的小清新。這道味吃得我們三個露出了笑容。
只可惜第二次賞櫻來的時候,這道「Tataki」在份量上有點縮水,而且餐飲業的殘酷競爭就是,仙台很多間也開始提供「Tataki」這樣的牛舌料理方法。

順便推薦一下店裡的番茄沙拉,這個極考驗刀工的菜,在吃了油脂感滿格的牛舌之後來一口,簡直是絕配。

這一頓吃出了我們對於牛舌的新食界,果然是不一樣的牛舌料理。

牛タン料理「閣」本店
地址:仙台市青葉區1番町3丁目8-14鈴喜陶器店地下1層
營業時間:11:30~14:30(L.O.14:00) 17:00~22:30(L.O.21:30)

春季賞櫻時,因為回到仙台站的時間有點早,為了打發時間,發現了一個免費的展望臺,看日落和看夜景超美的。
雖然是東北第一大城市,但仙台的城市風光遠沒有東京精彩,但仙台站旁邊的免費觀景臺「展望Terrace」還是值得來。

「展望Terrace」
地址:宮城縣仙台市青葉區中央1-3-1 31層
開放時間:10:00~20:00

從仙台站中央口出來後往右走,會看到最高的一棟大樓「AER 展望テラス」,大樓底部幾層是百貨公司,樓上的空間則是辦公室。
要找到觀景臺,可以先找到二樓的星爸爸,旁邊的入口會有乘坐電梯的指引 。進電梯後按「31」,即可抵達頂層的觀景臺。因為樓裡還有辦公的地方,所以電梯裡遇到上班族也不要覺得奇怪。

觀景臺在通道的兩側各有一個。一邊面山,一邊面海。

黃昏的仙台,色調迷人。

做為一個免費景點,「展望Terrace」可以做為休息的地點,還是很推薦的。

在接連進行了三頓的牛舌比賽後,我們決定換一換口味,酒店不遠有一間號稱是法式風味的新派拉麵,店鋪裝修有點小清新。後廚做面的廚師也很年輕。

點了醬油、味噌和鹽三種不同口味的拉麵,上桌的時候除了醬油拉麵是我平時吃的樣子,天,另兩碗拉上直接擺上生的菠菜是想怎樣,就算是裝飾也要切短一點嘛,吃的時候感覺自己在吃草原。面的味道也一般般,根本感受不到法式改良的特點。

後面追加的一份替玉,味道比較好吃,就像奶油意麵的拉麵,我想這樣的出品才對起法式創新拉麵的名頭吧。
按你胃,這次踩雷後,大家一致決定,下一餐老實吃回牛舌。

仙台最後一日出發前往山形之前,我們決定還是用牛舌來做告別。
不愧是以牛舌出名的城市,仙台站3樓開設了一條「牛舌通」的食街,方便遊客一下車不出站就可以大啖牛舌,也太貼心了吧,感覺以後去東北,在仙台轉車的話,都可以來吃牛舌。
「牛舌通」裡聚集了4間牛舌名店:喜助、善治郎、伊達、利久,不管哪一間,用餐時間都滿席。除掉之前吃過的喜助,我們這次選擇了人氣比「利久」和「伊達」略高的「善治郎」。

「善治郎」仙台站店
地址:JR仙台站3F牛舌通內
營業時間:10:00-22:30

善治郎的店鋪小小的,師傅隔著吧檯在煙火氣中烤著牛舌,香氣飄在整個空間裡。它家還可以在日本國內派送冷藏好的醃製牛舌,直接和店員下訂單,填寫郵單,還可以指定派送的時間。我下單之後預約了回到家的隔日,收到後當天就約上小夥伴到家裡來吃烤牛舌,不得不說,雖然是一樣的牛舌,自己烤很難把握厚牛舌的火候,師傅們果然還是有真功夫。

據島國網友點評說,善治郎之所以排名比利久高,是因為它家定食裡的牛尾湯更鮮甜,牛尾肉更大塊。
果然,在它家喝到的牛尾湯,裡面的肉是吃過那麼多間最多的。同樣只有鹽燒味的厚切牛舌口感就是標準的軟中帶脆,飽含肉汁。相比其他老牌店,善治郎稍稍沒有那麼鹹,店裡還有薄切牛舌拼牛肉和香腸的套餐可選。

白石,大山裡的藏王孤狸村

冬季賞雪旅行有一個旅行伉儷指名要去的地方,就是「藏王狐狸村」,沒錯,就是去看超多呆萌狐狸的村子。
從仙台出發去狐狸村,可以先搭乘新幹線(10分鐘)至白石藏王站,再步行20分鐘到JR白石站,或者直接坐JR東北本線到JR白石站,所需時間為50分鐘。
雖然新幹線用時比較少,但是大冬天步行真的還是算了,於是和旅行伉儷決定坐東北本線慢慢搖去。電車的路風景都不錯,還會經過一個都是天鵝的湖,停靠的時間太短,所以沒有來及拍照。

到了白石站,還需要搭車進到狐狸村所在的山裡。
從白石車站去藏王狐狸村理論上可以搭乘巴士,但是這個冷門的鄉下巴士的班次實在是少,巴士僅限每週二、五服務,對於一般旅行者來說,建議打車前往。
從車站到狐狸村的車費大概是4000日元出頭,平攤到三個人頭上,還可以接受,重點是所需要時間不到半小時。不會影響玩樂的時間,所以當你的人數超過兩個人,就可以考慮直接打車。
幾乎所有非獨行觀光客都是選擇直接搭計程車前往。如果是獨行的人,其實也不要太擔心,因為抵達車站的外國人,十有八九是去狐狸村的遊客,大可以自行組隊拼車進村。

比較省錢的方法是在有巴士服務的日子前往,不過還是建議打車去,再坐巴士回車站。這樣玩的時間比較充裕。

附一下巴士的資訊
週二、週五限定巴士車身會貼有「For FOX Village」的布條,表示前往藏王狐狸村。看到字樣就可以上車。
票價及時間:班車所需車程1小時 車費200日元
①07:58分白石站發車(往川原子方向)→約08:55分抵達藏王狐狸村
②13:35分白石車站發車→約14:32分抵達藏王狐狸村
※年末12/29~1/3休息

從狐狸村回白石車站的時間為:
①08:55分狐狸村發車→約09:39分抵達白石車站
②14:20分狐狸村發車→約15:24分抵達白石車站
※年末12/29~1/3休息

回程候車的人也不少,建議早一點在入口等車





重點重點重點,由於回程還是有非常多的人選擇打車,但是白石這邊的計程車有限,大家會拜託服務檯的小姐姐約車,人多的時候大概要等半小時,所以如果要趕著電車的時間,最好玩到一半,先到服務檯預約之後,按點來。我們就是結束之後才預約的車,結果踩點趕到車站,差一點就錯過回程電車。

七拐八彎的在盤山路上開了20分鐘,終於抵達藏王狐狸村。

「藏王狐狸村」
地址:宮城縣白石市福岡八宮字川原子11-3
開放時間:9:00-17:00(冬季到16:00)
門票:1000日元

進入村子需要先上一堂課,在購票入園時,工作人員會有詳細的安全說明。
聽不懂也不用擔心,可以索要中文的說明
三大重點:一是不要隨意摸狐狸也不要隨意蹲下,二是要投食需要去專門的地方,三是注意包包和衣服上的小掛件不要被狐狸咬走。

其實村裡的狐狸都相當溫順,不會輕易襲擊遊客。帶小孩的家長稍微注意一下不要讓狐狸太接近小盆友就好。

園區內一共有六種狐狸,數量差不多100只,有北海道狐狸、銀狐、藍狐、白金狐、影狐和十字狐,天,我根本分不出來。

最先進入的區域,一些未成年的小福泥被圈養保護著,也可能是為了保護我們吧,哈哈哈哈,來自打不贏動物人士的內心OS。

即使隔著籠子,也覺得它們好萌啊,完全不是什麼凶猛的小動物的感覺。

可憐的小眼神。不過以為在狐狸村就是這樣看小福泥,那真的是太小看這個村子裡。狐狸村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村裡有一片巨大的散養區,一百隻小福泥就在園內自由行走。

進出散養區,雙手都要進行消毒,消毒完之後,就可以揭簾進入超治癒的小福泥世界。

下雪天和毛蓬蓬的狐狸才是絕配。果然冬天來是最好的選擇,夏天看到的景色應該差蠻多。

室外零下的氣溫,也阻擋不了我們在雪地裡尋找小福泥的決心。實在要是冷的話,可以回到服務檯的小木屋裡取暖,不但可以吃點東西暖身子,還可以買到超多狐狸相關的特產。
另外村子裡還有抱小福泥的體驗,一天兩次,分鐘是11:00和14:00,不過我們沒有趕上。



在藏王狐狸村內若看到有「この附近撮影禁止」的告示牌,就是不可以靠近的區域。請按照指示的通道散步 ,不要跑到這些禁止區域,以免進入狐狸領地被襲擊。

小福泥看似懶洋洋自玩自的,不是晒太陽就是在雪地裡打滾。可是當天在村子裡還是有看到不少在打架的,也可以聽到它們為了示威發出的叫喊場,不用害怕。
不過還要說明的是,因為小福泥就散養在村子裡,它們就會隨地大小便,一些狐狸聚集的區域會有明顯 的尿騷味,如果對味道特別敏感的人,要慎重考量再決定要不要來。

像這樣乖乖的就很好

村裡如果要餵食小福泥一定要在規定的地方、不能拿自己的食物投喂,喂小狐狸的小零食是100日元一包的小肉乾。
餵食的區域是雪地裡的一個高臺小木屋,進出速度要快,且要隨手關門,不然頑皮的小福泥進去之後就很難趕它出來,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反正眾人齊力一邊保護手中的食物,一邊請小福泥出去的困難程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投食的過程和在普通動物園裡投食差不多,但是這些小狐狸為了吃到小肉乾都蠻拼的。一些年紀小的狐狸根本搶不到小肉乾。

渴望的小眼神啊

提到這種狐狸,可能有人會擔心病菌的問題,去之前稍稍做了功課,但藏王狐狸村自開園以來就一直採取各種預防病菌的措施,村子裡狐狸都是人工繁殖,每年還要做蟲卵檢查、每年二回預防性投藥,到目前為止並未有感染的案例。
為了避免遊客遭傳染其他的動物寄生蟲,村子內也做了各種驅蟲、殺菌消毒的日常措施,所以只要不亂摸,正常遊玩都是安全的。

這些在雪地裡自顧自玩樂的小福泥真的超治癒的,乖乖地躺在雪地裡晒太陽睡懶覺。

最治癒的還是這隻我一個人在村裡拍照時遇見的可愛的小白狐,不知道為什麼,它就一直跟在我身邊,當我的小跟班,乖乖的,笑眯眯的,一點也不覺得嚇人。就好像家裡養的大狗狗一樣,非常聽話可愛。

我舉相機拍它,它就立在那裡看裡,即使我身上完全沒有食物要餵它,它還是跟著我走過了大半個村子。可惜它

竟然讓我們在光天化日之下,碰上了限制級的畫面。

藏王狐狸村一般玩一個小時到二個小時就會離開,因為室外的氣溫真的很低。加上路上的時間,從仙台往返需要大半天的時間,可能有人會覺得不划算。但是這裡是除了北海道狐狸牧場之外,能看到最多小福泥的地方。旅行伉儷和我在這裡都玩得很開心,雖然最後也是因為太冷不得不躲進屋子裡,還是很推薦在冬天來。

山形,暴雪中的藏王樹冰

從狐狸村回來的隔日下午,從仙台出發,去山形的藏王樹冰和銀山溫泉,做為中轉站,選擇在兩地中間的山形市落腳。
電車在傍晚跨過宮城和山形分界的藏王連峰後,車廂外下起了大雪。一時間,進入了雪國,夜裡的氣溫驟降,開始擔心起明天的天氣。

第二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確認天氣,竟然是大太陽天,從車站邊的酒店裡看出去,山上天氣也超好的,感覺自己人品終於要爆發了一次。

從山形站前搭乘巴士,車程40分鐘,費用單程1000日元就可抵達觀賞樹冰所在的藏王溫泉巴士站。巴士不能提前預約座位,滿員只能等下一班,所以建議是早一些去車站排隊。

冬天前往,推薦使用只有冬季限定發售的「樹冰觀賞乘車券」,包含「山形車站到藏王溫泉的巴士乘車券+登上藏王山頂的來回纜車券」的一張SET券,2018年的價格是4300日元。比單獨購票便宜300日元,而且並非當日使用券,即使你在藏王溫泉過一夜,也是可以買這個套票的。

2019「樹冰觀賞乘車券」
販售時間:2019/12/1-2020/3/8
套票價格:4500日元
購買地點:山形站前東口左側巴士案內所(全日 7:00 ~ 19:00)巴士上無法購買
乘車地點:1號站臺
車次:從山形站發車,6:50首班,之後基本每一小時一班 末班車20:00
從藏王溫泉站發車,7:00首班,之後基本每一小時一班 末班車19:45



如果因為天氣原因纜車停運,會退會纜車的費用,好有人性。

去看樹冰的地方,其實是藏王溫泉附近滑雪場所在的山上,如果想要體驗滑雪,可以選擇來藏王溫泉過一夜。
藏王是日本知名的滑雪地,冬天更是人氣爆柵,日本人都是組隊來滑雪的,這裡的酒店非常容易客滿,需要提前預定。
如果只是為了看樹冰,完全可以像我們一樣來個山形車站出發的快閃一日遊。

從藏王巴士站出來,步行到纜車乘車處,大約需要20分鐘。藏王樹冰的山腳下的這個小鎮,其實是非常有名的「藏王溫泉鄉」。

整個小鎮在冬天變成了冰雪世界,一點也不輸北海道的感覺。而且街道上有各種餐廳和商店,也非常方便來旅行的人。

馬路兩旁出現了為家鄉選手應援的小旗子,就跟在仙台車站看到大家為花滑小王子羽生結弦應援一樣。

在藏王溫泉的路上會有兩種人,一種是趕著去滑雪的人,另一種就是像我們去看樹冰的觀光客。

即使在山下,也感受到了寒冷,經過路邊的溫泉旅館,看著裡面冒出的溫暖氤氳,大家一致決定,看完樹冰,我們也要去泡湯。

從巴士站大約走5分後先看到纜車站「蔵王中央ロープウェイ」,這個是滑雪人士去雪場的纜車站,如果要看樹冰的纜車站,還需要再往前走。

看到這個「蔵王ロープウェイ」,就是坐纜車上山看樹冰的地方。

要到達觀賞樹冰的山頂,需要在藏王溫泉山麓站乘坐藏王纜車至樹冰高原站,然後換乘山頂線到藏王地藏山頂站。山麓站到樹冰高原站、樹冰高原站到地藏山頂站各需7分鐘左右,纜車上也可以觀賞到樹冰。


買套票的人要在此兌換專門的纜車乘車券,才可以搭乘纜車上山頂。

講了半天「藏王樹冰」,雖然我覺得大家現在對於「一生必去」這樣的滅欲標題有點不感冒,但是幾乎來看過樹冰的人,都是用這四個字來形容看到「藏王樹冰」時全身起雞皮的感覺。

到底是不是「一生必看」,要親自上山才有發言權。

東北出名的「藏王連峰」,指的就是山形到宮城一帶綿延不絕的頂級山色, 藏王地區分成「山形藏王」跟「宮城藏王」兩地。樹冰其他山形和宮城都可以看,但山形藏王連峰這一側的規模更大,加上有雪質極好的雪場,讓大多數人都選擇來山形的藏王看樹冰。

纜車不斷攀高,在山間的藏王溫泉越來越遠,山坡上光禿禿的樹,竟然還蠻有意境的。

日系風撲面。

風和日麗的景象在到達樹冰高原站後,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所有人在這裡要換乘另一段纜車。

纜車站旁邊就是一條超大的雪道,天下著小雪,但是還有不少人在這裡換乘滑雪專用纜車去林間體驗速度與激情。

繼續向上,準備到山頂了,不知道為什麼,雖然下著雪,但纜車外的樹上掛雪不是很多,完全不是樹怪的樣子。剛說完,眼前的世界就變了,白色雪國。

樹冰是日本東北地區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國內的霧淞差不多,但是主要是積雪覆蓋在樹木上形成的美景。溼度、溫度、樹種、風向、雪量都是樹冰形成的要素。
在東北的藏王、青森八甲田山、巖手八幡平的冬天都可以看到樹冰的奇景,其中以藏王的規模最大。

並不是整個冬天都可以在藏王看到樹冰,必須要有一定的雪量累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剛上纜車的時候只能看到光禿禿的樹幹。
嚴峻寒冷的季風從西伯利亞捎來,碰到東北地區藏王高原上連峰的峭壁上升,附著在常綠針葉林針葉上瞬間結為冰晶,而後又經歷無數次反覆結冰、積雪,最後成為塊狀雪柱。因為天氣晴朗時,放眼望去整片樹冰如巨人般依山勢羅列,像是一群士兵一樣的陣仗,人送外號「ICE MONSTER」。

一般來說12月底就開始生成,12月底來到藏王或許可以看到一些,但還不到「樹怪」的程度。大約在1月中過後,「樹怪」就開始成形,1月中、1月底就會有不錯的景色可看到,而2月是最保險也是最推薦前往觀賞藏王樹冰的時間,抱著2月去藏王一定有樹冰可以看的我們,二月初如約前來,竟在山頂遇上了暴雪,只能說不愧是旅行狀況王附身


從樹冰高原站出發大概 10 分鐘就會到達藏王山頂站。
山頂的極冰氣候可真不是蓋的,連纜車都結冰了。一下纜車瞬間就能感受到酷寒的空氣,真的讓人很想馬上躲進室內取暖,好在纜車站旁就是可以遮風避雪的山頂餐廳 。

不死心,在門邊試探了幾次之後,我們決定強行走出去看暴風雪中的樹冰。
果然是山不可測,大雪無情,出了纜車站,全白的世界三米外的景色根本看不見,因為雪太大,連路都看不清楚,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試探前行。
走了五分鐘終於爬到這個藏王地藏尊的旁邊,目測晴天只用走一分鐘。大雪把菩薩埋到只見個頭,據說平時可見半身。這附近還有一個「開運の鍾」,但是在雪中根本找不到方向。

在能見度只有不到半米的山頂,即使身邊各種樹冰,拍出來的照片也只是你跟雪。

藏王在冬天可以看到藍天白雲的機會不到1/5,所以看不到旅行宣傳上面的美景,好像也不那麼殘念了,只好祭出網友歐皇們遇到的「藏王樹冰」讓大家感受一下。

晴天時的「ICE MONSTER」真的美哭,帶了暴雪濾鏡的樹冰,則是真正感覺上的「MONSTER」,只可惜我根本無力在暴雪中拍給你們看。再一次羨慕歐皇。

二月份藏王山上的平均溫度差不多零下10-15 度左右,所以在室外無法久待。暴風雪的天氣,十分鐘已經是極限,馬上衝回餐廳來一杯熱可可,凍僵的靈魂才安然地回到體內。

追加一串山形名物煮魔芋,這裡的魔芋是沾著黃芥末吃的,做成小球狀的Q軟的魔芋散發著淡淡的醬香,是好吃的。

眼看雪停無望,我們決定下山。
當天的暴雪大到什麼程度,我們在從山頂回到樹冰高原站的纜車裡都幾乎看不清外面的世界。下山的途中,因為暴風雪太強,纜車一度中止執行,停在半空。車廂裡的廣播不斷重複讓大家耐心等待。
此時我心裡盤算著的,是萬一纜車失控,下面的厚厚的積雪能不能讓我撿回一條小命。就在我擔心自己小命不保的時候,竟然看到纜車腳下有人在林間飛速滑雪,也太厲害了。

好在幾分鐘後,纜車以龜速慢慢重新啟動,有驚無險地回到了樹冰高原站外的大雪道上。

因為雪太大,這個初級滑雪者體驗的雪道上也沒有幾個人在滑雪。趁著雪稍停,來玩玩雪。

雖然和山頂的樹冰不能比,但是樹冰高原站旁邊的樹冰也有點樣子。看上去真的有點像大型的雪寶。

這樣的樹冰也太乖了,完全是夢幻的聖誕樹嘛。自己腦補一下天晴時震撼眼球的景色。

對於長在南方的孩子們來說,這樣的雪景已經完全可以燃起心中的熱情,所以大家高高興興地開始瘋狂拍照,也是很開心的嘛。

所以雖然沒有遇到最完美的天氣,但是樹冰帶來的震撼還是有感受到,藏王樹冰,下次再來。

下到山腳,就在纜車不遠處有一間日歸的溫泉「湯之花茶屋新左衛門之湯」,趕緊去泡個湯,暖暖僵硬的身子。
入浴費一個人才750日元,環境非常好,毛巾之類的也可以購買,洗浴用品也很全,完全適合我們這些沒有準備臨時起意去泡湯的人。

「湯之花茶屋新左衛門之湯」
地址:山形縣山形市蔵王溫泉川前905
營業時間:平日10:00-18:30週末:10:00~21:30
入浴料:750日元

在山上凍到僵硬的身體在溫泉水中得到了甦醒。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去的時間正好人少,新左衛門的室內溫泉區空無一人,在可以看到雪景的院子裡泡湯,簡直是旅行完美的ending。

回到山形車站,在附近找了間居酒屋,店裡只有一個老奶奶在顧店,這個居酒屋的生意應該超好的,因為牆上都是寫滿客人名字的存酒的瓶子。

牆上的小黑板上寫滿了各種下酒菜的名字,這種風格的小店讓人一下想起了深夜食堂。

一直以為米澤牛很厲害,原來米澤豬的味道也那麼好。

吃完不過癮,又跑到車站的便當屋,買了三盒米澤牛便當。
米澤牛是和鬆阪牛、神戶牛齊名的日本三大和牛,以霜降油花分佈均勻,肉質極為纖細入口即化而聞名。至於米澤牛為何會如此美味,則跟米澤地形有很大的關係。溫差極大的米澤地區,促成了米澤牛特有的綿密霜降脂質和低融點的特性。另外在飼料和飼養上,大多數米澤牛都是花上32個月以上的時間一頭一頭精心飼養。牛的飼料是在山形縣礦物質豐富的土地上栽培的麥稈。另外,幾乎所有的米澤牛都是沒生過牛仔的雌牛,因此肉質細膩。
到山形一定要吃米澤牛,先來一盒便當體驗一下。

天啊,不愧是鐵道便當第一名同類的米澤牛便當,也太好吃了。雖然是冷的肉,但是真的可以吃到油脂的香氣,帶著汁的米飯,彈牙綿糯,完全擺盤就是能上桌的餐廳定食。
鐵道便當其實蠻好吃的,要問為什麼是冷的,之前看過採訪好像是因為如果是熱的便當,放時間長了容易變質,索性一開始就做了冷藏保鮮處理。聽上去好像蠻有道理的樣子。
睡一覺,明天去湯婆婆的由屋。

銀山,湯婆婆的由屋

伉儷北上行程中,除了小福泥村,就指名要來銀山溫泉,這個日本山形縣尾花澤市的小溫泉,路不好走,在國內的名氣遠不如北海道、箱根,所以我們打算趁它大熱前,先來拔草。
山形西臨日本海,三面被群山包圍,與鄰居秋田、新瀉都被視為地廣人稀的農業大縣,在日本算是“貧窮落後”的偏僻之地。山形縣比較著名的溫泉鄉不算很多,除了昨天去的藏王,還有銀山,天童,上山和赤湯等幾個溫泉鄉。

從山形市出發去位於尾花澤的銀山溫泉,雖然可以從仙台去也可以,但是單程需要3個小時。如果從山形出發,到大石田站再轉搭巴士,最多一個半小時就能抵達。
所以在決定去銀山之後,我們就將中轉的落腳點定在了山形市,既方便去藏王樹冰,又方便去銀山。而且山形車站附近的酒店選擇較多,房費也不高,我們就住在車站邊的酒店裡,下樓旁邊就是車站,超級方便。

電車兩邊的白色世界,寧靜而美好。

從山形搭乘JR到大石田站,出站的地方無法刷Suica卡,出站時必須讓站務人員補車費,大石田車站視窗服務有開放時段,因此建議大家一開始就先買好車票,出站時就不用那麼麻煩。如果是從大石田回東京或仙台,用JR PASS也需要在視窗換票,現金購票則可以直接用站內的售票機。

大石站的視窗開放有限定時間,分別為八個時段:①05:40-06:10 ②06:30-08:20 ③09:00-10:45 ④11:05-12:25 ⑤13:10-13:35 ⑥14:00-14:40 ⑦15:10-17:30 ⑧18:15-20:30

從大石田站有巴士可以抵達銀山溫泉,但是如果是入住的旅客,旅館都會有接客人的接駁車,通常都在下午一點來車站接客人,上午十點從銀山送客人到車站。

如果趕不上旅館的接駁車,可以搭乘巴士,30分鐘車程,單程車費是720日元,車上沒有換零錢的機子,大家要自備好零錢。另外雪天行車很難準點,可能會的延遲,如果踩點要趕電車,還是提前一班車比較穩妥。車程遠加上車上的座位有限,末班車可能因為客滿而安排不了所有的乘客,到時擠不上車的人就要打車去車站,車費不菲,所以還是早一點到站牌前排隊,雖然真的很冷。

大石田車站往銀山溫泉的巴士,最早班次為09:50,最晚的班次為17:45(17:45這班車在12/31-1/3停運),發車時間:9:50/12:35/14:10/15:55/17:45
銀山溫泉回大石田車站的的巴士,最早為08:25分,最晚班次為18:21(18:21這班車同樣12/31-1/3停運)。發車時間:7:05/8:25/10:35/13:25/14:55/16:35/18:21

先說說銀山的住宿,銀山本來就不大,溫泉旅館不到20間。冬季是銀山的旺季,就算不是公眾假日,也很有可能遇上客滿。這裡不光是日本人愛的溫泉地,也是臺灣客鍾情的旅行地,走在銀山聽到說中文的人,十有八九是臺灣人。
銀山的住宿真的很難訂,那些登陸在知名酒店平臺上的房間早早就被預約,臺灣遊客有些是組團前來,一來就是訂滿一整間,所以訂酒店要趕早。
像我們決定去銀山後,其實提前三個月開始找旅館,在booking/jalan上都沒有房,瞬間傻眼。已經考慮到當往返的plan B,但又心有不甘。
最後抱著可能酒店還有一些沒有登陸在合作平臺上的自留房間的僥倖心理,google了一下銀山當地的網站,發現一個類似銀山溫泉合作組的網站,上面有好多當時還沒有登陸合作平臺的旅館,一間間點開官網確認房間,終於找到一間貌似還有客房的旅館,網頁上顯示需要直接電話去確認是否有空房,急急忙忙電話過去,對方說還有一間,沒有一秒遲疑火速預定,完全沒有管那是間怎樣的旅館,反正能訂到就是萬幸。訂房簡直是頗為波折,因為事前不會收取押金,所以旅館會在出行前一週電話確認。對於外國遊客來說,確實有點不方便,所以提早預約才是王道。

實在訂不到房的可以在上面碰碰運氣 //www.ginzanonsen.jp/index.html

銀山溫泉比我想象中的樣子還要小,沿著銀山川而建的溫泉鄉,全長不過200米的樣子。據說這裡最開始只有20戶人家,家家都經營著溫泉旅館。
銀山溫泉鄉小到村子裡無法停放車輛,抵達的私家車都只能停在村外。冬季河岸邊的路面結冰,客人只能從村外小心慢行至酒店。
在主路邊的河岸上有「和樂足湯」,不少非住宿的旅行者會在這裡體驗銀山的溫湯,記得要自帶毛巾。

一踏上銀山溫泉街,感覺時間都靜止了。這裡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的木質結構建築,再加上川流不息的潺潺水聲、騰空繚繞的霧氣,就像身處《千與千尋》的世界,夢幻而神奇。

「銀山溫泉」名為銀山,是因為1456年時在此發現了銀礦,17世紀時作為白銀的採掘地而繁榮一時。而當時沿著這條會冒著熱氣的銀山川蓋起了多棟日式建築旅館作為礦工的休息場所,慢慢發展為今天的溫泉街。

短短的溫泉街上,成排的 3、4 層樓木結構,大正時期至昭和時期所建造的日式木造建築物,共有12間,基本上都是溫泉旅館。

我們入住的「永澤平八」是一間家族經營的溫泉旅館,木製結構的客房非常古樸。訂的時候因為沒有管它是怎樣一間旅館,只見空房就訂了,結果發現它家也太棒了。
旅館一共9間日式客房,全館有2個露天私湯供客人使用,一泊二食的價格是一人15000日元,晚餐的懷石料理可以吃到米澤牛,價效比還是很高的。
使用私湯時不需要預約,把門邊的牌子翻到「使用中」就可以入內泡湯,泡完結束後再把牌子翻回「未使用」的一面,超級方便。即使全館滿房的情況下,客人們也不會長時間地佔用私湯區,大家都自覺地在一小時內結束每次泡湯,方便其他客人使用。如果正好遇上私湯被使用,可以先到一樓的男湯/女湯泡一會。

突然發現每一間酒店的門前,都會有一個牌子,把入住客人的名字寫在上面,不知道是不是怕客人找錯酒店。不得不說銀山溫泉真的很火爆,因為每一間溫泉旅館前的牌子都是客滿的狀態,再一次感恩能訂到酒店。

在車上就一直工作,入住之後還趕著要交方案的蘿蔔同學,太難了。為了不影響蘿蔔同學工作,又不想早早去泡溫泉的我和技術,決定在銀山溫泉的小街上瞎遛達,打發時間。

來銀山最好的季節無疑是大雪天,山形縣也是日本著名的雪國,通常每年11月中旬開始下雪直到次年的三月份。2月來的時候,溫泉街邊的山上全是厚厚的積雪,一度很擔心雪崩,不過也因為這積雪,讓銀山罩上了童話般的濾鏡。

三四點的銀山頗為安靜,一日觀光的旅行者,要不已結束行程返程,要不還在來的路上等待黃昏亮燈時的美景。而入住酒店的客人,此時多已拍完照,回到酒店裡休息享受溫泉。河岸邊空無一人,隨意拍照。

給相機換了一塊電池的功夫,橋上竟然出現了無臉男,竟然是《千與千尋》的無臉男,還在向我比YEAH!天,我一定在做夢。

這幾個cosplayer,在進行銀山溫泉的宣傳拍攝。隨行跟著當地旅遊局的工作人員和攝影師,所以我掙扎了半天沒有好意思打斷他們的工作,但是真的好想和他們合影啊。
所以。銀山溫泉是《千與千尋》油屋的原型這個噱頭,連官方都在用耶!

銀山溫泉鄉雖然規模太小,在全日本溫泉鄉排名中只位於39名。但是這裡曾是日本NHK電視劇《阿信》電視劇的取景地,在《阿信》熱播日本和亞洲各國後,銀山開始聲名大噪。這部劇在國內應該也上映過,講的是日本明治年間山形縣一個佃農谷村家的女兒阿信從7歲到84歲,為了生存掙扎,奮鬥,創業一生的故事,是當時超級火的一部女性勵志劇。
加上「能登屋 溫泉旅館」外觀與 《千與千尋》裡的湯婆婆旅館外觀相似,讓銀山溫泉不僅是歷史悠久的文化財,更成為日本東北地區的代表性景點。

看上去厚厚軟軟像鬆餅一樣的積雪落在河道中間的石頭上,好可愛哦,有一種想要飛身躺上去的衝動。

如果說藏王的雪景是震撼龐博的,那銀山的雪景,就是溫柔細膩的美。

位於村尾有一間「しろがね湯」的大眾湯屋,不分男女,但不混浴,先到先得。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個女生進去泡,那之後就只允許女性客人進入泡湯,只有全部女性離開,想入內泡湯的男性客人才可以進入,當男性客人泡湯時,女性客人也是不能進入的。

溫泉街真的短到,快速走完一圈不用半小時。想要打發時間,只能自己找樂子。

「野川豆腐屋」,這間經營了130年的老字號,製作的豆腐供應給當地各大溫泉旅館,名氣響噹噹,而且就在「和樂足湯」附近,品嚐了一下非常有人氣的「生揚」,就是豆香味很足的炸豆腐,作為零食的話,還是差一點。

位於溫泉街深處的咖啡屋,招牌菜是咖哩麵包,表面烤得脆脆的,裡面卻很柔軟,咬一口,甘甜之後是咖哩的獨特香味。

經過咖啡屋後,前方有一條紅橋通向溫泉酒店,彷彿就是斷頭路。不過其實在這間旅館的旁邊,有一條通往山上的小路。

繼續往上走,就是空無一人的山林雪景。

四點剛過,天色漸暗。溫泉街上亮起了燈, 人也多了起來。我們回到主街,靜候銀山最美的時刻。

銀山溫泉建築基本興建於大正末期,距今約100年,基本相當於清末和民國時代。日本大正年代雖然只有短暫的15年,經過了明治時代的繁榮,日本已經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甚至打敗了大清和沙皇帝國。銀山溫泉鄉就是在日本國力大增,浪漫主義色彩盛行的時代興建,因此整個溫泉鄉的宣傳口號就是「大正浪漫主義的追憶」。

這裡的酒店外牆上有色彩鮮豔的「鏝繪」,是日本獨有的浮雕工藝,色彩鮮豔且具有立體感,常描繪旅館的名稱和花鳥風月、好兆頭等主題,作為主人非富即貴的標誌。如此集中地出現,在日本並不多見。可見,銀山果然就是名副其實「家裡有礦」。

夜幕下的銀山,才是它最常出現在旅行路書中的樣子。

傍晚銀山亮燈之後真的對得起它「大正浪漫」的風格,隨手拍個人像都非常夢幻的感覺。

不得不說,亮燈後,天沒有完全黑的銀山,才是它的高光時刻,銀裝素裹的美景,讓人窒息,也太太太太太夢幻了。就這條小小的街,我大概拍了幾百張照片,手凍到不行,但還是停不下來。

五點半天完全黑下來,街上的人也開始少了。


如果訂不到住宿只能一日往返的人,可以在四點到達,街上完全亮燈是在五點左右 ,拍完夜景之後,趕最後一班巴士回大石田站。我在銀山就遇上不少人是這樣操作的,不過由於大家都趕末班車,所以會有坐不上末班車的風險。

銀山雖然沒有便利店,但是有兩間可以買到地酒和特產的小商店。酒鬼技術自然是要去淘貨的。
山形素有「吟釀王國山形」的說法,日本酒中的八成是水,水質直接決定了酒的好壞,而山形的水好,出產了很多高階酒,尤其是吟醸酒,故而得名。
溫泉街上的「八木橋商店」據說是直接從酒廠訂購酒,範圍涵蓋了山形的21家酒廠。我不僅買了兩瓶酒,還買了一小袋500克的山形新米揹回家。

如果不會挑酒,可以先試試「山形正宗」,它用偏硬的水質釀造,入口比較濃烈,適合喝慣了日本酒的人。
「楯野川」是酒鋪老闆的推薦,出自楯之川酒廠(這家酒廠是「吟釀王國山形」的象徵,只生產最高階的純米大吟釀),號稱不管喝多少次都會覺得很好喝。
我自己買的是當地一家老酒廠「和田酒造」的純米吟釀酒,因為包裝上有銀山溫泉的圖案,且僅限「八木橋商店」銷售,非常適合帶回去送人。

「八木橋商店」對面的特產商店裡可以買到溫泉饅頭和當地特色的小點心。

溫泉酒店的晚餐時間一般在五點到七點之間,入住時會問客人具體的用餐時間,記得要按時回來吃飯。

餐前開胃菜是買回來的銀山特產糯米做的小點心們,味道都合格,最好吃的應該是白色的稻花餅。

銀山因餐廳較少,所以旅館都提供一泊二食。我們的晚飯是在房間裡吃的,菜式很豐富,還有一碗「蕎麥麵」,在溫泉街上那間老牌蕎麥麵屋「伊豆の華」,可以吃到當地特色的炸茄子蕎麥麵。
別看份量小,吃完也挺飽的,就連大胃王技術也沒有覺得吃不飽。後面還上了米澤牛的牛排,光顧著吃,忘記拍照了。

吃完飯又去外面晃了一圈,夜色中的銀山溫泉,少了黃昏時的夢幻感,但是復古懷舊的感覺更明顯了一些。

宮崎駿大師的經典作品《千與千尋》風靡世界後,八百神明都會去泡湯放鬆身心的湯婆婆油屋,就成為了聖地巡禮的熱門地。
熱鬧非凡的渡橋、層次豐富的閣樓、熱氣騰騰的藥湯水。這些其實就是非常傳統的日式溫泉湯屋的模樣。雖然官方並沒有公佈過真正的原型,但是日本各溫泉鄉也常常會借用《千與千尋》取景地這一名頭,PO出外型接近動畫中油屋的建築,以吸引遊客。
相似度較高的溫泉湯屋,一個在道後溫泉,另一個就在銀山。

銀山溫泉鄉的二十幾家溫泉旅館中最出名的是這家叫做「能登屋」的溫泉旅館,一棟只有15個客房的三層木造結構,是日本「有形文化財產」,相當於國內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能登屋」因為門臉很像《千與千尋》裡的油屋,仔細一看,還真的蠻像的。所以好多人到這個門口來拍照。

其實「能登屋」就在我們入住的「永澤平八」隔壁,對比一看,我們入住的酒店在夜色中也超夢幻的嘛。

夜裡下了雪,早上起床去泡了湯之後,開啟早晨散步模式。話說木質的房子雖然很有情調,但是隔音卻不太好,所以每次入住老式的溫泉旅館,都很容易被走道上的動靜叫醒。

清晨的銀山,卸下了夢幻的面紗。

地上的雪比昨天厚多了,踩上去發出吱吱的響聲。

上山的路快要被雪吞噬,感覺隨時都會掉到河裡。

昨天天色太暗沒看清,原來這個小水潭是「白銀瀑布」,看了一下銀山溫泉的地圖,這裡應該有路可以一直進山,但冬天積雪太厚,無法前行。

吃完早飯,大家陸續退房,不曉得不是這裡實在是鄉下,旅館只收取現金,不能刷信用卡,所以在日本鄉下旅行,還是多帶些現金比較穩妥。
酒店統一送客人去車站,隨著一波波客人離開,銀山又再一次迴歸到隱世的寧靜中。

帶著心滿意足離開銀山的時間,心裡有一種小確幸。雖然來銀山費了不少周折,但還是很慶幸遇見它冬日是最夢幻的樣子。不知道下次來是什麼時候,但銀山夜景已經成功登上我人生見過最美夜景的TOP3。

回東京的新幹線窗外是一片純白的雪國。這些不是景點的路邊風景也美得讓人捨不得眨眼。

日本東北,我一定會再來的雪國。沒想到與它的再次相遇,竟然是不久之後的春天。

白石川堤,一目千本櫻

把關東的賞櫻地去得七七八八之後,不安分的追櫻小jio開始向外試探,四月初友人訪日,東京周邊早已落櫻繽紛,為了抓住櫻花的尾巴,只能北上。
心裡突然想起那個詩意滿格的詞「一目千本櫻」,而一目千本櫻的鼻祖,可以算是宮城白石川堤,這也是唯一將「一目千本櫻」寫入名字的正牌賞櫻地。

從仙台出發,只需要35分鐘即可抵達「大河原」站,從車站步行至河邊的櫻堤只需要3分鐘。

「白石川堤一目千本櫻」
地址:宮城縣柴田郡大河原町
花季:四月中
交通:仙台站搭乘JR至「大河原站」或「船岡站」下車
停車資訊:可停放在船岡城址公園的免費停車場
櫻花季列車上比較擁擠,建議直接從仙台站出發,半路上車難度極高,並提早一些到月臺候車,以免擠不上車。

日語裡的「本」表示數量的量詞,就如同「千本鳥居」一樣,「一目千本櫻」,顧名思義,就是一眼能看到上千棵櫻花樹的意思,由此可見櫻花之繁密。

90年前,當地人在白石川堤沿岸種下了8公里的櫻花樹。今天,這些櫻花樹背靠雪山,伴著白石川清澈的水流,形成了一條異常壯觀的櫻花大道,這裡不僅是東北地區著名的賞櫻聖地,也是宮城縣唯一入選「櫻花名所100選」的景點。
據說整個櫻堤上共有1000多株櫻花樹,且櫻花的品種也在不斷增加,甚至包括被譽為「幻之品種」的仙台吉野櫻花。

白石川是流經大河原町及柴田町市區的河流,以前經常氾濫周邊居民的房屋及農田,當地在1917年開始整治河川並建立河堤及防汛工程。在工程完工後,大河原町出身的東京商機新聞社社長高山開治郎為了感謝家鄉的栽培,從1923到1927年間,共捐贈了千株櫻花樹栽種在白石川河畔。這些樹齡在80年以上的櫻花樹,一直在當地居民的呵護下茁壯成長,在春天以最浪漫的美回饋居民們,也讓這座小城,成為了日本著名的櫻花名所。

8公里櫻花大道從大河原町一直延伸至柴田町,一般人賞櫻的路線包括「大河原站」與「船岡站」之間近4公里的河道和位於二者中間的「船岡公園」。多數人選擇從「船岡站」下車,乘坐復古小火車上山,再步行至白石川堤邊,此條線路步行的距離最短。
而腳程好的人可以從一站下車走到另一站,中途繞經公園。我們原本計劃的計劃也是如此,但賞櫻季的電車實在太擠,我們提前在「大河原站」下車,走到一半折返經過「船岡公園」,再從「大河原站」返程。

從車站出發,沿著河岸,只要一抬頭,就是美麗的櫻花,青空下的櫻堤,是不用多言,只看照片都能感受到的震撼。

18世紀,日本學者本居宣長在《紫文要領》著作提出“物哀(事物的悽美)”一詞,易逝的櫻花為大和民族性中的危機意識提供了天然的註解,為這種惺惺相惜之感,大和民族把櫻花視為他們的象徵物。

白石川堤櫻花多是「染井吉野」, 日本百分之八十的櫻花品種就是帶著淡粉色彩單花瓣的「染井吉野」。每年日本氣象局公佈的“櫻花前線”就是以染井吉野的花期為指標。「染井吉野」在剛綻放時是淡粉色,而在完全盛開時就漸漸轉白。

2015年建成的「しばた千櫻橋」將船岡公園和白石川堤連成了一片粉櫻的海洋。這裡也是整個河岸最熱鬧的地方,橋下設定有幾個小食檔,為前來賞櫻的人提供餐食。

「しばた千櫻橋」附近有一個親水公園,這個人工痕跡明顯的公園除了種滿櫻花,還種植了黃色的連翹花和水仙,一高一低互相輝映,緩解了一大波粉櫻的審美疲勞。

要說為「一目千本櫻」加分的,一定是白石川背後的「藏王連峰」。沒錯,就是看樹冰所在的那條山脈。
花季時的藏王連峰,殘雪未消,與千本櫻形成絕美的畫面,看再久都依然被震撼。

韮神堰這個小小的水利設施,為平緩的河面帶來動感,不少攝影大神就找準機位在此創作慢門藝術。出來郊遊的我們一行人,自然是不會身負腳架,那,看看就好。

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考慮搭乘花見屋形船,慢慢駛被櫻花包圍的白石川,用另一個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由於花見屋形船非常有人氣,且不能提前預約,常常要大排長龍。

「花見屋形船」
乘船地點:韮神堰前
執行時間:10:00~16:00
執行距離:往返2.3公里
費用:1500日元

白石川堤的河岸邊沒有餐廳,まつり的食檔只在「しばた千櫻橋」附近有一些,餐點排隊的人非常多,種類選擇也少。
解決午餐的最好方法就是下車時在車站邊的便利店採購一些食物,帶到河岸上,鋪開墊子野餐。野餐墊記得要帶大一些的,河岸上的土比較潮溼,為了大家都整整齊齊滴,還是要買大一點的野餐布。
我們因為帶的食物不足,中途還步行了20分鐘去便利店補貨,所以大家一定要帶夠食物,走的時候也要記得把垃圾拿回車站附近的垃圾筒處理。

花下吃酒不僅限於白天,晚點河岸邊還會點燈賞夜櫻,我們回程時,看到不少人才剛剛提著食物開始在樹下鋪開陣仗,夜櫻的點燈時間是18:00-22:00,也許遊客悉數離場後的白石川堤,才是當地人賞櫻的獨家時刻。

如果是鐵道迷,或許可以在這裡捕捉到火車開過櫻花叢的美好瞬間。最佳拍攝點當然是「しばた千櫻橋」,不過比起千篇一律的構圖,就有一些攝影師另闢蹊徑,在親水公園前看到一個拿著大炮筒,死守鐵道的大叔,這個角度的可以拍到列車穿過千櫻橋的瞬間。

如果要拍攝到櫻花、雪山和電車一次性同框,「しばた千櫻橋」是不二選擇,所以橋上總是擠滿了人。即使手持手機,也完全不用擔心,盡情搶位拍攝。

往左看,車不來。

往右看,車不來。其實路過的電車班次相當多,差不多5到10分鐘就有一班經過,大家也完全不用擔心抓拍不到。NG了很快就可以重來。

「しばた千櫻橋」再往上爬就是「船岡公園」。「船岡公園」也是賞櫻名所,據說櫻花樹也有上千棵。完全是和櫻堤不一樣的全方位包圍四周的櫻之世界。
如果從「船岡站」進入公園,可以在停車場乘坐復古的小纜車至山頂,4分鐘的小纜車穿梭於滿開的櫻花隧道之中,是有多夢幻。

從地勢較高的觀景臺往下看,向遠處眺望,一目千本櫻以另一種震撼眼球的方式強勢鎖定你的記憶空間。這是不同於雪山映襯下的花見,而是一種日本特有的花見,融合進小城閒適之感的日常美景。

原來你的詩和遠方,真的是別人生活的日常。

東北給了我太多的驚喜,從冬到春,一層層揭開不知名地點的面紗,沉浸在季節更迭的迷人日子裡,最後小心收藏進回憶。

坐上開往春天的列車,暫別東北,我知道不久之後,還會回來。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