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有那麼個地方,來了便流連忘返;有那麼個地方,來了卻似曾相識;
有那麼個地方,來了只願靜佇凝望;
有那麼個地方,來了便心生敬畏;
有那麼個地方,來了便在難割捨!

徜徉本州之南(串本、新宮)

孔雀東南飛,我往西南走,時隔兩年再次來到日本,初來乍到關西國際機場,深知這座機場本身就是藝術品,但我們此行的目的並未在此,所以未在大阪多做停留,抵達關西空港已是下午四點,馬不停蹄前往中轉站—和歌山市,出於南下的目的,和歌山市成為了我們第一晚的短暫停留點,本身打算第二天白天走走山城看看城跡,重溫豐臣秀長的人生。

然而旅行的魅力往往就在無數次的意料之外,臨時的計劃改變也給旅行增添了諸多驚喜,這不,清晨選擇南下,來過卻未曾討擾,略顯遺憾的也正是如此……

清晨的JR和歌山站並沒有如此的明亮色彩,更多的是微弱霓虹燈烘托下的暗淡和堅守,我們趕著第一班JR列車趕往今日的重頭戲—和歌山縣東牟婁郡的串本町,而前往這裡,我們經歷了5個多小時的輾轉,沿途的JR站個個精緻,有田郡廣川町開始便再也無法打盹,形形色色的行人,來來往往的乘客,窗外更是大片的山坡,綠坡掩映下稍縱即逝的田園風光以及日式民居,質樸自然,動靜皆宜。
急馳的列車,輾轉多站,JR周參見站的精巧細緻是這一段行程的縮影,坐在這樣的列車上,根本不會夾雜半點的旅途勞頓……

車過切目町,窗外便是大片的海天一線,滿目青山碧水,藍天白雲,精美絕倫的海岸線絲毫不遜色斯里蘭卡有名的海邊小火車,談不上世間絕無僅有,但一定會讓你終生難忘!

目不暇接,窗外已經大亮,車內逐漸熱鬧起來,哈欠聲越來越少,乘客也越來越多,一群靚麗的身影出現在車廂內,隨意掃射下車廂的周遭,擠滿了朝氣蓬勃的學生,陸陸續續、熙熙攘攘,JR南部町的學生潮徹底喚醒了沉睡的車廂,開啟谷歌地圖看了下現在的位置,剩餘的行程基本全是連綿的海岸線,且山更幽,谷更深,景色更加引人注目,我知道我們已進入本州南的腹地,此時,已經模糊了目的地,無所謂下一站到哪兒,心裡明白這裡就是自己心儀的本州南……

說起串本町,她是紀伊半島最南端的小市鎮,而地處最南端的潮岬由於受到黑潮暖流的長期影響,所以本地的漁貨資源非常豐富,而其海水透明度清澈碧藍, 故海岸線大部份地區已被列入吉野熊野國立 公園範圍,沿海風景奇特, 有懸崖峭壁, 奇巖怪石等都各倶怪異與絕妙!

串本鎮南面的潮岬是本州的最南端,更有著日本好望角之稱,這裡有著湛藍的海水,面朝太平洋的開闊以及懸崖峭壁的壯闊,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編織著我們的海洋夢!
這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似與海結緣,似與夢相連,望著這片海,我只想發呆,似若有所思,似展望過去……

JR串本町出站後便可見到土耳其和日本締結友好關係的紀念碑,不自覺讓人想起了1890年在大島附近沉沒的土耳其輪船 Ertugrul 號,當時由島民救出船上倖存者, 並安置照顧,使這些不幸者康復後返回土耳其.,自此這兒便與土耳其結下了不解之緣,這裡充盈著溫情與自在,目力所及的地方坐著的,走動著的都是大爺大媽,可見這兒的靜謐和安詳,來了、走走、安靜而又放鬆……

距離JR串本町站步行15分鐘左右,便可抵達橋杭巖,沿途街道靜謐,生活狀態安詳,只想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用腳步去體會,沿途風光秀麗,山色波光交相輝映!

地處吉野熊野國立公園的串本町可謂風光秀麗,奇石峻嶺自不必多言,橋杭巖便靜靜地詮釋著此處的精彩故事,身臨其境,更是隻有屈指可數的當地人,安靜徜徉著的橋杭巖用開闊的視野守望著這片土地!

開闊的視野

去往橋杭巖的小路,不自覺的按下了快門

看似相似的路延伸開來

橋杭巖即到未到,但近在咫尺的山水是看不透的詩情畫意

橋杭巖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日積月累,從串本往大島方向,佇立著大大小小40多個巖柱,形成約850米的佇列,如此方式排列宛如橋樁(橋杭),故而得名橋杭巖,由於海水的不斷侵蝕,只留下了岩石堅硬的部分,看似只有橋樁矗立的這種奇巖,流傳著一段神奇的傳說:很久以前,弘法大師和天邪鬼打賭在一夜之間建好一這座橋,最後果然一夜之間完成了這座橋。
說起弘法大師,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本次旅行的後半程讓我們真正接近了大師的靈魂棲息之地,讓我們慢慢聊!

佇立片刻,來往的稀少人群已經換了幾撥,此刻的我們倒顯得矯情了許多,左顧右盼,望向大島方向,我們的旅行還在繼續,豔陽下的海面色彩斑瀾,多了幾分層次感!
回到JR串本站,右側的公交車站多了幾個當地的大爺大媽,大家只是靜坐著等待著下一班車的到來,平靜而又從容,不見了焦慮,不見了忐忑,不見了不安,我默默地走進他們當中,檢視了一眼巴士的時刻表,計劃著自己接下來的行程安排。
車輛行進在串本的民居間,深入得感受著這裡的生活,靜謐安詳一如之前的老人給我的感覺,我們倒真顯得是另類的存在了!
轉眼來到了本州最南端,下車的那一刻,我欣喜萬分,眼前的海豐富多彩,寥寥無幾的行人,炙熱無比的期待,編織著眼前這片蔚藍的海,眼前的峭壁,海天一線的寬廣,形單影隻的航船,不遠處指路的明燈(潮岬燈船),一切的一切,都告訴我這就是本州南!

這兒面向開闊的太平洋毫無遮擋

駐足良久,看藍天大海,等待內心的春暖花開

要想看的更真切,可以登上觀光燈塔或者不遠處的潮岬燈臺,個人更建議去看下祕境般的潮岬燈臺,因為去往燈臺的路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潮岬觀光臺

去往潮岬燈船的路

潮岬燈臺前的三岔口

說起潮岬燈臺,自1873年點燈以來,一直為海上的船隻保駕護航至今,而燈塔下設有資料館,展示有關燈塔歷史、作用的重要資料,來了便不妨一探究竟!
如果你不急著趕往下一站,那麼此處的大島也值得你去順便走走,看看那兒的日美建交紀念館,看看那兒的另一番海天一線!
既定的行程被間隔較長的東行列車打了個措手不及,眼看著去往今日最終下榻地的列車還早,便臨時決定趕就近一班列車先去往新宮,穿梭於本州南部,彷彿經歷了四季輪迴,經歷了山川河流,谷地民居,而海天一色的盛況空前是這段火車旅行的精華,不經意間望向窗外,眼神便不可抽離,沿途又是一段人間仙境……

列車穿行於人間詩話,新宮的短暫停留讓此行多出了意外驚喜,飢腸轆轆的我們一出新宮車站便看到了不遠處的便利店,走在去往新宮城跡的街頭,正準備慰籍一下肚子,包裝還未完全開啟,便被一隻老鷹打翻在地,哭笑不得的我們,只得藏好剛剛走出便利店的喜悅,好吧,那就一會兒回便利店再解決一下吧!
走近新宮城跡,瞭解新宮城的前世今生後便多了些許唏噓和蒼涼:新宮城城跡公園位於熊野川河口南岸的小丘陵丹鶴山。過去是源為義(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的女兒,丹鶴公主所居住的地方,所以也被稱為“丹鶴城“。1619年,德川家康的第十個兒子賴宣取代淺野氏成為紀州藩主,此時則由身為賴宣重要家臣的水野氏入主為新宮城城主,新宮城歷經了水野家十代的長年統治而興盛,現在的新宮市也因為環繞其發展而十分繁榮。從工法堅固的石垣遺蹟能推測當時國力之強大,沿著城牆邊緣可以眺望到遠方港口的優美風景。元和元年(1615年)因一國一城令(閏6月13日江戶幕府命令各大名除居城外,拆除領地內的所有城堡。)而廢城,元和4年(1618年)又再次重建。之後德川賴宣作為紀州藩主入國,付家老(也稱御附家老是分家從本家分離後,本家派往分家監視,指導的家老。幕府對御三家和御三卿也派駐付家老。)水野重仲成為城主,作為水野的居城直至明治維新。如今本丸遺址附近被修整為丹鶴城公園,面對眼前的熊野川掩映下的良辰美景,此刻,不禁感嘆物是人非,但精緻細膩,溫婉動人,一如丹鶴姬之名,頭頂盤旋的雄鷹俯視著此地的前世今生……

城跡腳下穿梭著少數遊子,不難猜測,他們的主要目標是距離城跡十分鐘左右步行即至的熊野速玉大舍,這裡作為熊野三山最容易到達的地方,自然吸引著不少人的目光!
而我們從丹鶴城公園久久不捨離開,雖不捨,但必離,回到山腳,便沒時間在考慮熊野速玉大舍了。

而聊起速玉大舍,其實和丹鶴姬公主還有著些許聯絡,丹鶴姬公主的夫君便曾是速玉大舍的掌舵人,而速玉大舍作為熊野三山之一,有著其特殊的意義,2004年申遺成功的熊野古道以“紀伊山地的靈場和參拜道”聞名遐邇,熊野古道主要指以下的5條道路。
紀伊路(渡邊津-田邊)
小邊路(高野山-熊野三山、約70km)
中邊路(田邊-熊野三山)
大邊路(田邊-串本-熊野三山、約120km)
伊勢路(伊勢神宮-熊野三山、約160km)
以上線路不難看出本州南部絕對是一片卓越山水,離開靜謐的小城,匆忙趕往了下一塊寶地!

憩鳥羽,感伊勢

從和歌山方向去往三重縣鳥羽市的列車班次甚少,上午的車錯過了,下午便間隔較長了,動輒兩三個小時,而所幸新宮作為中轉站,車次較多且較快,也就有了前面與新宮的短暫邂逅,抵達鳥羽也是晚上七點半,酒店的接駁司機已然等在這裡,酒店在已經結束一天免費接駁車的情況下,依然等候在此,一路奔波後,見到如此貼心的舉動,有了回家的感覺,這是一種久別重逢後的感動!抵達酒店後便受到了旅行至今最熱情的接待,初來乍到,印象深刻!稍息片刻後的精緻日料給了今日奔波的完美慰籍,窗外鳥羽港池靜謐,微光粼粼,安詳寧靜的夜色下,鳥羽安然入睡,在一場冬季限定的珍珠溫泉撫慰後,酣然入夢……

夢醒時分,已現初陽。諾大的落地窗前仍是昨晚睡去的模樣,多了光亮,便可一覽港池俏麗的全貌!

鳥羽灣

看著如此美景,即使躺在床上也可凝望很久,也的確像這樣躺了很久……
跟著酒店的shuttle bus來到了昨晚抵達的toba station,百來米有個遊客中心,關於鳥羽以致整個伊勢志摩地區的人文和自然景觀都一覽無遺,本打算去往答志島,鳥羽灣眾多小島中最大的一個,戰國時代活躍的水軍將軍九鬼嘉隆便長眠於此,島上靜謐的小道,空曠無人的海景更是讓人有獨享大海的美好,可是陰差陽錯的我們沿著鳥羽水族館方向愣是走到了去往伊良湖町的碼頭,看到CAN BUS 的終點站牌,索性直接去感受下日本人的聖地—伊勢神宮吧,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伊勢神宮堪稱日本人的精神支柱,自建造起沒有外國人能夠進入,直到1957年後才對外國人開放。與日本其他神社不同,神宮保安都是日本自衛隊的警察,這本身就說明這座神宮有政治意義,神宮分內外宮,內宮(皇大神宮)的主祭神是皇室始祖神:天照大御神,神體是象徵皇權的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鏡,相傳當年在天照大神詔諭下,垂仁天皇皇女倭姬將其移至五十鈴川畔的伊勢;而外宮主祭神是衣食住和產業的守護神:豐受大御神,這在信仰萬物有靈的日本也算是現實意義了,因為伊勢神宮為皇室氏神,所以一直以來除天皇以外不得奉幣了!明治政府時期,將其地位定於國家神道頂點之神社,第2次世界大戰以後,為宗教法人神社本廳、定為全國神社之本宗,這一切的一切足見伊勢神宮在日本民眾間的地位了,既有皇權象徵又有群眾基礎。
CAN BUS行走的是一條旅行線路,沿途經過鳥羽水族館,鳥羽港,二見浦夫婦巖,安土桃山文化村,內宮,外宮等旅行景點,是一條縱穿鳥羽伊勢的旅行巴士,乘客可自行選擇下車地點。

位於去往伊良湖碼頭處的CAN BUS終點站開始了今日的重頭戲

安土桃山文化村外景是人工打造的體驗地,主要還原的是安土桃山時代(即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時代的生活狀態和社會形態)

安土桃山文化村外一瞥,覺之實在刻意,頓失興趣,也便無心討擾,敬而遠之……

抵達內宮,便被入口的鳥居著實打動了,絡繹不絕的人們進進出出,由於神宮內實行的是右行原則,故進出的兩股人流像佇列般有序,出入的人都在進入和走出前後分別虔誠的彎腰祭拜,帶著敬意和虔誠輕聲舍離。

內宮入口處的鳥居讓人心生敬畏

關於內宮的介紹,訴說著神宮的前世今生!

入口處右手邊的手水舍,洗淨雜念和沉浮,只剩虔誠和謙卑

站在入口處的宇治橋上感受五十鈴川流不息的古往今來

一灣清水洗凡塵

內宮中又一處五十鈴川的模樣

因為不能拍照,缺少了正宮照片的內宮,處處充盈著燈火闌珊的意境

依樣畫葫蘆,但虔誠不減,此刻愛湧上心頭

出口處湯去最後一絲顧慮和疑惑,目光聚焦於眼前的一切!

宮內的神樂殿,展示別樣的的精緻

山水靈場,人間仙境般存在

離開前的一灣清泉,看盡世間繁華,滌盡人世嘈雜,來了便敬之!

宇治橋上回望來時的路,短暫卻難忘

依山傍水,人間詩話,此情此景敬佩的是倭姬的慧眼

大山深處現仙蹤的暢想

離開內宮,虔誠拜別,一出鳥居被右手邊熱鬧的街區一下拉回了嘈雜但真實的世界,那種感覺特別的奇妙,絕不是興奮,但不否認驚喜!
如今回憶起來也記不清街道的具體名稱,但細想起來或許從最開始也未曾記得過,暫且不說其他,跟著我看看五十鈴川畔這繁鬧的街吧!
這條街區,有太多的特色店鋪和美食不可辜負,一路走下來忘卻了時間也忘卻了身處何方,一眨眼三個小時也就浸泡在這片生氣裡,這種忘卻並非景緻那般流連,但卻是身心的真實愉悅,事實說明最簡單的愉悅還是來自於最直接的身體感受,無關乎境界,更無關乎目的,街區內歡聲笑語不絕於耳、對美食的稱讚也是此起彼伏。

現烤抹茶紅豆餅,不起眼的攤位卻讓人垂涎三尺,忍不住走上前去買了兩個,咬下去抹茶和紅豆配比恰當,不甜不膩,香氣瀰漫,如今想來依然令人回味

忙碌的街區,人頭竄動,從各具特色的小店裡走出後,迫切的覓食反應提醒我們關注起了各個美食點,搜尋心儀的美食以解此刻的飢腸轆轆。至今回想,仍口齒留香,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位於主幹道上,僅此一家並強烈推薦的豆腐冰激淋,豆腐的綿柔和豆乳的的醇香按比例混合,入口即化且並不是那麼冰冷

來了三重縣肯定知道這裡的特色美食是什麼?冬季的伊勢海龍,鬆阪的牛肉當屬前二,品嚐過伊勢海龍當然也想嚐嚐這鬆阪牛,早就聽聞這鬆阪牛脂肪含量較之神戶牛肉脂肪含量更高,更適合進行燒烤,且肉質鮮嫩爽口,值得一試,於是距離豆腐冰激凌不遠便看到了這家鬆阪牛,那必須不能錯過,排隊拿了兩串,真是名不虛傳,肉質鮮美,不油不膩,可口美味,肉質醇香。

蝦肉棒和魷魚棒,這是一家專門經營各種口味新鮮小食的自營店,口味繁多且味道極佳,肉質鮮美,軟糯可口,鮮嫩多汁,值得一試

這是一家糰子店,經過這家店的時候門口坐著個老外,手裡拿著兩個糰子,就是廣告牌上寫明的冬至限定款,我們被這畫面給吸引了,走進店內,我們同樣要了兩個冬季限定的橘子餡的糰子,拿著糰子滿足地走出店門,外國友人已經走了,我們便坐在他坐過得位子,享受著這軟糯的糰子,享受著來往行人友善的目光,一口咬下,一整個橘子完好的被包裹在內,香甜多汁不帶一絲苦澀的三重縣橘子正如伊勢這兒的風土人情般迷人,山水相連,清靜自在!

喧囂盡頭,也便回到了出發的路口,再次回到內宮入口,今日的另一重頭戲伊勢神宮的外宮似充滿魔力般吸引著我們,簡單卻有力得說明了一切繁華盡頭終將歸於平靜……
當外宮那標誌性的鳥居出現在眼前,敬畏感即刻湧上心頭,虔誠的行禮後,帶著此刻的平靜走入外宮,享受著寧靜和安詳,路遇虔誠的人們依序排隊著表達自己的祝福和敬意,頓覺內心的平靜真的簡單至極。

外宮內也一樣有供奉著相關衣食住行的神仙,這是其中的一處別宮,門前的人們安靜得排著隊等候著祭拜

人們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投擲硬幣並雙手合十進行連續三次行禮後行三次彎腰祭拜禮,禮畢後安靜得走開,下一位接著重複,周而復始,耐心而虔誠,沒有喧囂,沒有爭吵,只有敬畏和信仰!

站在一處山腳再次見到了行禮的人們,安靜得看著這一切,記錄下此地簡單卻難忘的寧靜,也享受著此刻的心無旁騖……

躊躇片刻,心情極度複雜,說不清緣由,帶著這份複雜我們慢慢走下了山坡,再次走過表餐道火除橋,已經可以自然得做拜別,自然到不需要任何模仿和停頓,動作不假思索一氣呵成,連我自己都驚歎於這種順理成章,也好喜歡這種感覺,溫暖卻陌生。望著眼前的勾玉池,坐在外宮遊客休憩所的長椅上,那種複雜幻化為了此刻的疲憊,甚至坐在這兒動也不想動,只想好好看看這眼前的池水。

池邊的外宮博物館,設計簡潔,典型的日式建築,隨著心情的逐漸平復似乎疲勞也煙消雲散了,面對眼前的博物館,我們當然不能錯過,果然這裡完美的給我們的給我們的伊勢神宮之行畫上了完美句號,館內成列著歷年遷宮的資料,外宮正殿的模型以及各類祭祀活動的展示和相關歷史文物的展覽,還有至今為祭祀活動依然存在的工匠們,而我珍惜這種依然為這一部分歷史文化而遺存下來的所有美好事物,走出展館門口看著祭拜活動的一整套流程在迴圈播放著,坐在木椅上看著這滾動的螢幕,回憶著一天走過來的神宮的每一個角落,串聯出的是對生活和生命的敬畏!

一進展館看到這束暖光,感受到的是敬畏和感動,這是對文化對歷史的尊重和保護

這是有關伊勢神宮的歷史傳說和實際發展,這裡展示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寄託,展示著敬畏自然的人民意識。
同時也對伊勢神宮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除正宮2所外,還包括別宮14所、攝社43所、末社24所、所管社42所等一連社宮,共計125社,分佈於伊勢市、鬆阪市、鳥羽市、志摩市、度會郡、多氣郡等4市2郡之間。伊勢神宮式年造替制度,內宮、外宮都保有兩塊相同大小的社殿用地,每隔20年依古法在另一塊用地重建社殿並遷祭,稱為“式年遷宮”。式年遷宮始於持統天皇4年(690年),平成25年(2013年)舉行了第62回式年遷宮,至此,這一切都混合進了剛才稍作平息的複雜心情裡……

館內通透的落地窗前一位阿姨正在一絲不苟地擦拭著,左顧右盼不放過任何一絲汙垢,即將走出館外的我們看到這一幕,不自覺地望向窗外,視線毫無遮擋,彷彿走著走著便能穿過玻璃坐在勾玉池畔,一路隨著視線的漂移,慢慢來到了出口處。

外宮表參道前的大街上三三兩兩的行人,暮色漸濃的街上安靜祥和,我們成為了這條街上僅有的異鄉人,拐進臨近街頭的伴手禮商店感受下更加豐富的伊勢,精緻的各色包裝光彩奪目,來到店鋪一角的豆類區,品嚐到了建立於明治二年伊勢豆德的各種口味的豆子,尤喜酸奶味,酸酸甜甜的味蕾在舌尖反覆,伊勢的味道也豐富了起來,商鋪斜對面的木村牛乳是伊勢地區主要的牛乳供應商,有幸品嚐過,醇香的牛乳,奶味十足且齒口留香,絲毫不遜色明治森永等知名品牌,整個伊勢僅此一家,如果來了,值得一試。

返程的CAN BUS四點多已經停運了,JR伊勢站前等著去往鳥羽方向的下一班列車。

回到鳥羽,還是那麼匆匆,總覺得辜負了這裡的山水,伊勢灣口群山環抱,珍珠排筏依次排開,而我們還未曾好好看看這裡,而我們的旅途還在繼續,尋思著只能乘著清晨,登上日和山頂仔細看看鳥羽的全貌,好好記住來時的路。
一覺睡醒,街上還看不到人,我們沿著位於酒店前的山路,慢慢走了下來,想著日和山頂的觀景臺,卻走入了鳥羽的漁村,誤打誤撞走到了另一座小山坡腳下,爬了一段見是死路便也只能下山了,好吧,我們離日和山越走越遠了,那索性原路返回看看這腳下安靜的漁村和漁港吧,靜謐的漁村房門緊閉,門頭上還掛著祈福的物件,加上在伊勢神宮的見聞,加深了我對伊勢地區人民的精神寄託有了簡單的認識。海港前的公路上依稀開過幾輛公車和小車,偶爾看到一輛車停下來,有人從車內走出,來到防波堤邊,盯著遠處的海灣發呆,我們也被吸引著看過去,眼前的開闊和早晨的清新空氣使此刻的我們身心愉悅,也無所謂錯過的日和山觀景臺了。

回到酒店,站在用餐的落地窗前,再次認真的看了這一片港灣……

跨越千年的相遇,道一聲別來無恙(高野山)

想想來時的路,已經記不清是海見得多還是山看得多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我深愛著看到的一切,因為他們簡單而又真實,一路或高山或峽谷或平原或大海,歷歷在目,可真正開始深入這片山林,那種感受卻又無法言喻了,從鳥羽一路穿山越林,時而向上伸展,時而穿越隧道,火車行駛在只有一條車道的路段,車道兩旁感覺再也沒有任何空間容下多餘的樹枝了,正恰如其分的用她那特有的懷抱迎接著川流不息的列車,而身在列車的我,緊緊抓著身邊人的手,忽明忽暗的車廂內,似穿梭的時光機正帶領著我們找尋過去的時光。

從三重縣輾轉經過奈良縣,途徑JR高田站前往最終的穿梭地點,以上的沿途的風光只是這一段行程裡極其普通的一部分,而杉林高地又怎是這幾張圖片所能感受的,所以還是留待大家自己親身去感受吧,而自高田站開始的後半段行程更是本次穿越之旅的精華所在。

和歌山縣的橋本町內碰到了許多陌生的不同膚色面孔,這裡似有魔力般將大家彙集於此,而為什麼大家都在這裡,相視一笑,心知肚明……

橋本站緩緩駛來的列車

搭上前往高野山的列車,心情異常的激動,之前所有的瞭解都是未知,而究竟是個什麼樣子,至少初來乍到的我們仍然滿心期待,隨著山腳的臨近,海拔高度也在不斷上升,每一塊列車站牌上都列明瞭此地的海拔,一塊塊色彩鮮豔的站牌過後,我們來到了高野山腳下的極樂橋。

高野山下的極樂橋

纜車扶搖直上後,站在高野山上,先來說說高野山以及開山祖師的淵源:高野山是位於日本和歌山縣裡標高約1,000公尺前後的山群總稱。在平安時代的弘仁7年(816年)弘法大師空海在此修行,開創了高野山真言宗,進而建立了同時是日本佛教聖地的總本山金剛峰寺。整個山中的寺院總數約有117間,於平成16年(2004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紀伊山地的聖地與參拜道’列為世界遺產之一。高野山同時也是金剛峰寺的山號。
談及空海法師於774年出生於日本贊岐國多度郡,十五歲入京都業儒學,後信奉佛教。公元804年隨日遣唐使入中國求法。自來中國後,遍訪各地高僧,後在長安青龍寺拜阿闍黎惠果和尚為師,受密宗嫡傳,接受了“遍照金剛”的密號,成為正統密教第八代傳人,並在高野山發揚光大,遺憾的是國內卻再難尋正統密教蹤跡,空海大師苦苦尋找的“五臺山道場”在高野山實現了!

行走在五步一寺十步一廟的全由宗教組成的小城街頭,邁著輕盈的腳步,低聲呢喃,深怕一絲高分貝都會侵擾了這方寧靜,悠揚飄落的雪花增添了此刻的凜冽,這份凜冽或許來自內心的雜念或者喧囂什麼的,那感覺從未如此般不知所措!
走到今夜借宿的總持院門前諾大的街,沒看到除我倆之外的任何行人,卻意外的愛上了街旁的參天杉樹,雪花片片,白了樹尖,白了屋簷,白了腳下,呆若木雞般置身其中,彷彿所有的一切都如此不真實。

輕聲踱進院落,雪花還在安靜的飄著,接待的小和尚熱情的招待我們先進屋,更換拖鞋時哆嗦了幾下,寒意刺骨,高野山下與山頂確實溫差極大,在遇初雪,高野山巔的謐靜也便增添了幾分寒冽。
進屋後走進裝飾精美的大廳,兩位法國友人已經坐在那裡,我們相視一笑,在小和尚招待我們坐下後,開始了簡單的寒暄,一杯爽口的伊勢茶伴著幾口點心,倍感溫存後帶著滿滿感激來到了今晚的房間,去往房間的路是一條長廊,轉角處是上早課的地方,兩道扉門後,便到了處於盡頭的房間,小和尚一直不厭其煩的給我們一路介紹著,到了房間更是裡裡外外的介紹房間設施以及寺廟的作息,並告知有需要隨時叫他……
而我們像迷粉一樣不斷欣賞著屋內的精緻以及屋外的日式庭院,本已庭院悽悽,可所幸雪還在下……

腳下踩著地暖,很快身上也暖和了許多,我們走出院門,雪花越發靈動起來,總持院前的街道依然寂靜而安詳,我們向左走了200米左右也便來到了金剛峰寺,大體位於高野山中央的金剛峰寺是高野山真言宗的總本山,相傳由空海大師選址建造後焚燬了,後由豐臣秀吉為了弔喪母親的菩提於1863年興建的青巖寺和木食応其建造的興山寺合併而來,是高野山內最大的寺院,來到高野山自然不能錯過這裡,沿著山門而上,滿目肅靜和莊嚴,門口掛著帶有家印的燈籠,左邊便是豐成秀吉的家印的“五三桐”,進入山門,雪已經覆蓋了院內的古塔,蒼茫但卻莊嚴,拿著手裡的南海電鐵兩日券附贈的折扣券購買了門票進入了金剛峰寺(全價500日元/人),雙腳冰冷的踢踏著拖鞋,看完了弘法大師遊學長安帶回密宗佛法來此弘揚的故事後,走進遊客休息室喝了一杯茶後待身體稍暖後繼續參觀,除了字畫瑰寶,更有法器、高野山千年杉木等,後院是日本最大的庭院枯山水“蟠龍庭”,據說是在1984年弘法大師入定1150年“御遠忌大法會”時創造的,又說山水雲海間盤臥著雌雄一對的龍,是高野山的守護者,如果想要體會枯山水間的禪意,這裡是個安靜合適的地方。

看得見的大雪紛飛

蟠龍庭內已經銀裝素裹

蟠龍庭內似吾鄉

蟠龍庭前的長廊燈光溫柔

大雪紛飛,天地間轉眼已是銀裝素裹,本打算在天黑前走一遭奧之院,去感受心靈的碰撞和跨越千年的別來無恙,怎奈大雪肆意蔓延下的大地已顯蒼茫且華燈初上,我們臨時改變了主意,回宿坊欣賞雪景,感受這突如其來的饋贈,出了金剛峰寺的山門,站在寂寥的街道,也便看到了眼前的驚喜。

踩著腳下的雪,留下了一個個水印,地面行人與車輛往復,仍然無法積起來千堆雪,來到總持院門前,跺了跺腳,拂去了鞋面的雪,留下了一片片水漬,回到房間,眼前的院落已是另一番模樣,似水流年般變化著姿態,甚是意外!
要了一壺熱茶,小和尚還給送來了橘子讓我們泡澡,並告知今夜是冬至,用橘子泡澡可除去一年糟粕和風寒,我們連聲道謝後,盤腿對坐,飲一壺清茶,享受著此時的寧靜,除了嗦水聲,再也聽不見其他任何聲響,全無戒備的欣賞著雪落庭院下不斷變換的景。

盤腿飲茶

寺廟送過來的茶,清香醇厚

轉眼到了預約的晚飯時間,夜色也已經悄然佈局,迷糊了庭院,迷糊了大地,迷糊了天空,我們在溫暖的燈光下來到了用餐的地方,寺院早已按照宿客預定的時間排好了座位並附好了名牌,我們依名牌就座後後,一位稍長的和尚給我們端來了前菜,一道道菜色精美堪比藝術品,味道也不錯,席間和尚師傅還不時問我們好吃嗎?來自哪裡?我們回答好吃極了,他開心壞了,那種簡單讓我也十分滿足,得知我們來自中國還跟我們套起了近乎,笑著告訴我們“幾千年前是一家”,我們也笑了,他說的千年讓我想起了遠去長安求學的弘法大師,帶回的文化瑰寶在這高野山上生根發芽,形成了如今的高野山,想起這些也越發確定自己來對了地方,夢迴大唐盛世,與空海大師相逢,道一聲別來無恙!

愉悅的享受完這頓素齋,絕對不遜色至今吃到的任何一頓晚餐,味蕾充分滿足後回到房間已經準備好的床鋪,令人倍感溫暖,冬至的夜靜謐卻美妙,突發奇想褪去燈光,欣賞雪光下庭院。

用餐回來後早已備好的床鋪

白雪覆蓋的庭院褪去了冬夜的枯槁,伴隨著雪花飄落,蔓延開來的思緒迴盪在冬至的總持院內

毗鄰的屋舍暖和的燈光襯托著雪白的夜,屋內的人不知是信徒還是遊子,空無一物的內心,容不下任何伴隨我而來的噪雜

是夜,在這樣的安寧中睡去,如此深沉的睡,如此溫潤的被,如此放鬆的感覺,直到白天再次來臨,一切順利過渡,如此自然,如此不留痕跡。
凌晨六點的高野山上依舊黑的深邃,過起了僧家的生活,到了早課的時間,我們靜悄悄的爬起,走到早課的地方,日本信徒們早已就座,三三兩兩陸續而來的是五湖四海的遊子,人數不多,但誠意滿滿!
日本朋友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早課流程,嫻熟的在廳前左右的香爐前各扔了三枚錢幣並伴隨著虔誠的俯身祈禱分別上了三炷香,由於並未強制,我們在並不是特別清楚的情況下沒有參照著去做,繼續著接下來的流程,在大家坐定,和尚們準備好自己的經書和銅鑼等所需物品後,隨著方丈大師在菩薩像前擺好經書和法器後,正式的開始了今日的早課,隨著昨日接待我們的小和尚敲起銅鑼吟誦一段開頭經文後,大家輪流相繼開始了自己負責的經文誦讀,整個過程我們會跟著僧人們行禮並挨個上香參拜,由於只是穿著襪子,所以反抗最強烈的便是一雙冰冷的腳,每當坐了段時間便開始輕輕的摩擦起雙腳以緩解僵硬,經文禮過後方丈來到大家中間給我們講經佈道,由於全程日文我們只得拿著手中的英文大意自己閱讀了起來,全程共歷時兩小時左右,最後一部分參觀已故日本人寄放在此的靈位,我們一行外國人並沒有被邀請參加,而是在和尚的帶領下前去用早餐,不過有幸參觀了寄放的靈堂,真是金碧輝煌甚是壯觀,出於尊重,整個早課並未拍照記錄!
踏出早課廳堂後才發現天已大亮,屋外銀裝素裹,應該是下了一夜,但此刻雪已經停止,眼前的一切,自然使我情不自禁的拿出來手機,記錄了此刻又一處銀白世界!

一頓滿意的早餐後跟總持院來了一次告別

走在總持院的每個角落,尋找著最後的牽掛

還是熟悉的庭院,卻又是另一番模樣

面朝庭院,願經輪旁安平祥和永伴

初雪眷顧,精美絕倫;幸賞之,高野仙境

離開了深情款款的總持院,漫步在沒了道路的白川,昨夜的大雪如何安置,我想今日已經有了答案!

沿著總持院門前的這條路東行,不久便來到了高野山的核心區域,檀上迦藍所在的密宗真言宗道場。

大塔可以進入參觀,需脫鞋,進門後放著募集箱,可以根據價目自行往裡投錢

近看遠看,太多關於檀上迦藍的美妙瞬間,加之白雪茫茫,那種美妙已經深深烙在了心裡。

檀上迦藍又叫根本大塔,大塔的興建是經過大師和其弟子二代的大事業,松林密佈中的大塔道場,寧靜、無人叨擾、一進入這個區域便彷彿走進了另一個世界,而密林恰是這種彷彿穿越時間的隧道。

六角經藏
回頭看看留下的一道道雪地裡的腳印,踏雪而來的我們也算幸中更幸了!

東塔

西塔

位於根本大塔對面的大塔之鐘,高野山最古老的鐘,每日敲響兩次,一次傍晚五點,一次凌晨五點,當鐘鳴時,高野山上似有穿越千年的魔力

檀上迦藍是作為一個道場自然是一個區域,以根本大塔為核心、東塔、西塔,金堂、大塔之鐘、六角經藏以及御影堂等都屬於該區域

三鈷鬆,相傳當年是由弘法大師在五臺山道場朝著日本的方向在五臺山投擲出自己的法器,而當他來到高野山看到了這棵由三鈷法器幻化而成的松樹便更加確定在此建立道場

逗留之時不捨離,來到南門,才發現原來我們一直在大塔區域溜達,沿著南部的道路向前走,亦是驚喜不斷,內心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在高野山你會看到很多這種披著紅圍巾的小菩薩,看著可愛的他們不斷出現在高野山的照片裡,可實際上他們的傳說並不是那麼美妙甚至飽含辛酸,據說這些繫著紅色圍巾的菩薩是用來守護早夭的孩子,媽媽們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守護而親手製作了這些圍巾

受初雪眷顧,這裡精美絕倫,一路漫步從大塔道場前往奧之院不足五公里,幾乎所有的寺廟都處在這個區間內,五步一寺十步一院的感覺十分迷人,每家宿坊前的精緻白雪,看一眼皆是滿目山河,至今回想起這些古杉通幽的祕徑和豁然明朗的寺院,依然心存感激,如那日般處處陽光!

這是走在南部主路上拍攝的第一家寺院,增福院

多寶館過來後的主路盡頭

沿著南部主路走到盡頭,十字路口看到了高野山的精靈—高野君

沿此經高野中學去往金剛三昧院

此般曲徑通幽,不禁感嘆金剛三昧院的柳暗花明之境

遠望金剛三昧院內的多寶塔

金剛三昧院正門

多寶塔,目前高野山上現存最古老的木建築,1223年由北條政子建造供奉亡夫源賴朝的靈位,1952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寶

金剛三昧院由於其內國寶多寶塔而聞名,而本身她便是一座重要古蹟,其為鎌倉幕府建立者源賴朝的妻子北條政子在丈夫死後所建,一為紀念亡夫,二為自身修行,相傳丈夫死後她便削髮為尼,人送外號“尼將軍”,院內參天古杉遮天蔽日,更有精雕細琢的多寶塔鎮守這方淨土,此外,該處建有不動明王的道場,熊野古道小邊路的入口便在道場附近!

金剛三昧院的古杉,進院需要支付參觀費用,南海電鐵高野山兩日券同樣有折扣券可供使用

高野山上1200年間發生的有關寺院的故事數不勝數,各家寺院的鼎盛香火中夾雜著多少人間冷暖,走過每一間寺廟都想進去看看,可真正記住的或者想記錄下來的往往就是在此時此刻某一個瞬間的有感而發,或機緣巧合或精美絕倫,亦或只是喜歡當時的感覺,但終究也只記得這些了……

離開金剛三昧院的依依不捨

喜歡持明院前盤旋而上的石階

三寶院前的松林密佈

如此般雪杉鑄就的山路,總是最讓我留連

無意間瞥到的鳥居卻極富層次

兜兜轉轉,目不暇接之餘走到了奧之院的入口,一夜大雪已經掩埋了出入的一之橋,而作為天然靈場,這裡自帶靈氣、兩側參天古杉遮頂,經常霧氣縈繞,回頭張望也是遍受遮擋,目力有限,越往深處走越是驚奇,密林內時不時傳出生靈的叫聲,滿布青苔的墳墓,越靠近入口越新,都是追隨弘法大師的入定而來,從近出口的素人百姓、達官貴人、到深處散佈各處的戰國梟雄:武田信玄、織田信長、豐成秀吉等皆安葬於此,各類古墓、菩薩、古樹組成了高野山第一聖地—奧之院,穿過號稱陰陽兩隔的玉川,便是奧之院深處坐落的燈籠堂內有著萬盞不滅的燈籠,甚是壯觀,其後便是大師恭候彌勒佛轉世的御廟,大師選擇入定不入滅便是等候彌勒佛將其弘化,而近20萬座墳墓的主人也在守候著這一神蹟,終究形成了這一曠世鉅作,而因此高野山奧之院成為了日本炙手可熱的靈場,百年後長伴大師左右成為了很多人的希冀……

奧之院參拜道

霧氣瀰漫下的奧之院

有些宿坊會安排夜遊奧之院,我相信會是另一番更奇特的感覺,但雪後晴空萬里過來更是一種光線充足下的靈幻夢境!

心安之處是吾鄉

來到高野山,經過宿坊的修身養性,經過寺院的靜心參拜,走過奧之院的生死輪迴,似乎內心平靜了許多,不在會去思考壓力,思考生活,思考累我所累者,現代社會生活中的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地方,心安而自得,我相信後會有期,有期的是那種安放心靈的異鄉。
歸途已至,似夢如幻,我來過,並深深的記住了這裡,纜車下山,再也沒有了來時的愉悅,我們又朝著紛紛擾擾的世界走來,那是似光似影的現代化都市,可那卻也是我歸家路中的中轉地,輾轉一個半小時,似精彩回放般略過眼前的山川,較之來時,越發的迷人。

當列車抵達大阪難波站,轟隆的人聲似噴發式而來,站在身處的世界竟有些手足無措,還好,我來自這種世界,適應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只是不自覺地有些傷感,而我似乎調整得出奇的快,晨昏蒙影之際,穿梭在街頭巷尾維繫著所謂的人情世故。

大阪orange street

次日,投入歸途,隨著一躍而起的飛機騰空翱翔,當漸漸的喧囂淡去,若有所思般不自覺望向窗外,俯瞰眼底的世界,依然怦然心動,看著山海相連,一橋貫通南北的開闊,思緒不經意間飄渺於滄海桑田、高山流水之間……

實用資訊,若對您有幫助,樂意效勞

關於交通:

一:城際穿梭

從關西國際機場直到回到關西機場,一路走來經歷上千裡,自然城際間的列車費用是個大頭,不管在哪個區域,日本在這點上還是給了遊客很大便利,各種區域票、日乘車券等,我這一路走來主要選擇的是JR的5日區域券,以下針對這個做個簡單介紹:

圖一

圖二

1: 可以提前網上購買或者抵達關西機場後購買圖一的乘車券,區別在於價格不同,網上購買基本便宜1000日元/人,現場購買就是票面價格11210日元/人,約合人民幣720元左右,然後可以憑藉圖一的乘車兌換券到機場兌換圖二的實名乘車券,可以自己選擇開通時間,現場工作人員會將你的開通時間和結束時間標註在內頁以供查驗,另外出入時無需刷卡,直接走人工通道給工作人員檢視就好,附上機場JR票務中心的照片!

2: 使用範圍:

此次整個行程基本都使用了該五日券(僅限個人使用),除去從三重縣抵達橋本後去往高野山以及高野山去往大阪都只有南海電鐵,故無法使用該券以外,其他區域皆可用,尤其留意在三重縣的CAN BUS和伊勢神宮之間的巴士可用。
附:之前提到高野山的兩日券不包括,那簡單補充介紹下高野山段的兩日券

高野山兩日券,我們從三重縣到的橋本換乘,所以買的是橋本往返的,如從大阪過來可以直接買大阪往返的兩日券,包含兩日內到高野山的南海電鐵以及高野山的上下山纜車和高野山內的bus以及諸多參觀場所的門票折扣券,諸如根本大塔、金剛峰寺、金剛三昧院、多寶館等都在內,還是十分划算的,可現場購買,據說網上購買也會便宜點,但由於準備不足,我們就在現場買了,然後憑票刷卡進出就好!

二:部分不易查詢的市內交通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基本上我們現在用的導航App不論谷歌地圖還是日本專用的案內換乘等在我的此次行程中都有詳細出行方式和時刻可供參考,唯獨在本州最南端的串本町內前往潮岬燈臺方向無可供參考的bus時刻表,JR串本町出站後向左走150米就有BUS站,當然肯定有計程車,乘計程車前往的話到本州最南端的潮岬遊客觀光臺大概2000日元,現在主要說下巴士,以下是旅行bus時刻表,可供參考,注意的是出發前規劃好行程,注意車次間隔,車次較少,錯過一班的話需要等很久,當然不趕時間最好,也就無所謂了,可以的話在小鎮住一晚,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顏色代表不同線路

普通BUS,照片不是很清晰,見諒

遊客迴圈Bus,大島和潮岬間穿梭的旅行線路

關於高野山宿坊:

為什麼單獨介紹高野山宿坊而不是整個行程的住宿,主要考慮其他酒店種類和渠道都是很多的,五花八門,且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所以有需要的可以私聊,個人本次行程最滿意的酒店在三重縣鳥羽,最滿意的住宿自然是高野山上的宿坊,我不具體推薦哪家,可是告訴大家大致選擇資訊:高野山上宿坊眾多,大同小異,價效比都不錯,基本都採用一泊二食,精緻素食料理,含有早課,可通過百度搜尋高野山宿坊協會進入官方渠道://eng.shukubo.net/reservation.html自行預定,由於外網,如較卡,建議開啟VPN,需注意的是儘量提前5-7天預定,防止不接受預定,優點是上百家宿坊一目瞭然,價格清晰且可直接與宿坊聯絡提出你的需求,比如到達時間、預留餐食等;國內遊客也可通過國內常用的第三方酒店預定App預定,好處是無需提前那麼久且可清晰看到人民幣價格以及評價,想碰到同胞的話,機率會大點,價格較宿坊協會官網預定可能偏高,當然建議比較後預定,具體的不做宣傳,需要推薦的話可私信!

關於攻略

由於本次行程中涉及的本州最南端以及三重縣伊勢志摩和鳥羽等的旅行資訊遊記攻略較少,我記錄的內容可供參考,需要具體瞭解這幾處區域詳細旅行資訊的話可以參考日本相應區域旅行協會官網可百度手動輸入關鍵字搜尋,也可參考如下網站,注意:外網連VPN開啟可能快點,國外可直接開啟。

//www.kanko-shima.com/cn/list1.html 伊勢志摩旅行指南

//cn.visitwakayama.jp/wonderfully-wakayama/wakayamas-most-exciting-adventures/和歌山官方旅遊指南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877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