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街(Temple Street)位于中国香港九龙油麻地,是香港一条富有特色的街道,同时也是香港最负盛名的夜市。很多电影都曾以该条街道取景。清朝时期,庙街的中段建有一座天后庙,即油麻地天后庙,庙街因而得名。另一方面,由于庙街的性质与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到访的人则以男性为主,故亦有“男人街”的称号。 香港年轻一辈,多以“老庙”作为庙街的俗称。

庙街早于1887年的九龙地图上已有纪录。当时庙街分为两段,以油麻地天后庙为界,以北一段被称为“庙北街”,以南一段则称为“庙南街”。由1920年代开始,天后庙对出的广场(俗称“榕树头”),开始发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场地,带动了庙街附近不少贩卖杂物及小食摊档的存在。广场对出一带的街道众坊街(英文为 PUBLIC SQUARE 以前曾译为“公众四方街”),也是由这个广场得名的。

每日的傍晚时份开始,庙街路边的摊档便会开始营业。那些摊档售卖的物品相当多元化,包括男性服装、手工艺品、茶具、玉器、古董,甚至廉价电子产品都有。而在天后庙附近亦有不少算命和睇相的摊档,更会有粤剧表演。早年又有一些武师在此表演卖艺及卖药。
除此之外,庙街也有很多售卖特色小食的摊档,例如海鲜、煲仔饭及各类面食等等。价钱不贵之余,水准也相当不错,亦深受当地居民甚至外地游客的欢迎。
庙街不算长,不过假日时人挤人的,也够你走上好一阵。走累了,不妨进一家甜品店,喝上一碗绿豆沙,驱一驱暑气。在庙街的尽头,有数家大排档,可以坐下来吃海鲜,也可以尝尝印度风味,或者干脆站在路边,嚼上几串牛丸、鱼蛋什么的。
庙街亦开设有一些麻雀馆,部分已有数十年历史,甚有传统文化特色,光顾多属老一辈人士。
天后庙坐落于油麻地的榕树头,把一条庙街生生地一分为二。靠着庙的南墙,比较寂静,一溜儿都是看相、算命的摊子。摊主们一个个摆出一副半仙的模样,还真有人坐下来问前程,也有青年男女来问姻缘。倘若来得早,你不妨向东边走走,那儿有一帮粤曲迷,又弹又唱,为你奉上一首首原汁原味的粤曲。

庙北街:很短,只有一百米左右。主要是一些餐厅。

油麻地天后庙。
油麻地天后庙于1865年由当地的水上居民所建,原为油麻地海边的一座小庙宇,当时位置约于今日的北海街一带。1870年,油麻地居民组成油麻地五约,重修该天后庙,成为当地的宗教中心及最繁盛的地方。当时天后庙前的土地是渔民晒船上麻缆的地方,而不少经营补渔船的桐油及麻缆商店在那里开设,成为“油麻地”这个地名的起源。惟1874年甲戌风灾,原庙被摧毁。当地居民遂于翌年筹募经费重建,1876年选取现址开始动工,1890年始告全面落成。
油麻地天后庙以天后庙正殿为中,两侧则建有油麻地观音楼、油麻地城隍庙、油麻地观音楼社坛及油麻地书院,各座建筑主祀不同的神灵。

庙南街

走到尽到,可以乘搭佐敦站港铁返回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