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去日本看望正在京都大学读博的儿子,顺带旅游。
正巧我的朋友老刘也闲著没事想跟我去传说中的东瀛看看。老刘也牛,直接跟我说“我只带一张信用卡以便自己购物时使用。至于路上的一切安排和花销我都不管,只管跟着你走就行了。你也别记账了,你一共花了多少钱最后一人一半,回家我直接付你人民币”。有如此豁达和信任我的朋友真心难得,但如此一来我肩负的责任也似乎更大了。我只有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出行前的准备工作,以免辜负朋友的厚爱。

带了一张成都银行的储蓄卡(成都银行的储蓄金卡在全球任何地方的ATM机上取款都不收取手续费,是国内最牛的银行卡)


蚂蜂窝网上办理了去日本的网签,携程网购买了3月10日14:30成都~大阪的机票,租赁了移动wifi。下载了Google地图和翻译软件。按儿子交待的事项去超市买了灯影牛肉罐头,红烧猪肉罐头,广味香肠,火锅底料等等。光是吃的东西我就给他装了28寸的旅行箱整整一箱。

临行前去银行用605元RMB兑换了1万円(日元)。
主要是害怕出机场前遇突发事件时急用。一切就绪,两个50多岁的大叔怀揣1万円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成都——大阪——京都


飞机上领到入境卡时本来是准备自己填写的,因为填写的格式我已在网上下载了。正巧我旁边坐的是去日本旅游的一对新人没带笔,我说,“那我把笔借你们先填,你们填完了我在照着抄”。没想到那个女孩子更爽快,她说她直接帮我俩填了就OK。呵呵,我出去多次还从没自己填过入境卡,每次都遇上热心人,一次实习的机会都没给我留。下午6点我们到达了大阪关西机场。出关前,经过严格的卫生检疫,我们顺利地走出了机场。


日本时间比北京时间快一个小时,走出机场时天已黑尽。
和从京都赶过来接我们的儿子会合后,儿子带我们从大阪乘电铁返回京都。


日本的轨道交通很发达,电铁换乘地铁也都是在同一站台内无缝对接,非常方便。乘地铁从京都出町柳站出来步行七,八分钟就来到京都大学和儿子租住的公寓附近:京都百万遍。

正巧路边有家“北海道拉面馆”,原本儿子说今天他给我们接风洗尘的。可我们此时已饥肠辘辘,而且还拖着三只拉杆箱,“就不用接风了,今晚就在这里吃碗面吧,也不想折腾了”,我对儿子说。每人一份的大份拉面份量很足,内容也很丰富,一碗热面连汤带水地下肚后,顿时精神起来。


回到儿子租住的公寓楼,最里面正对走廊的就是儿子的住房。29平米带阳台,每月租金7万円,由于日元兑人民币汇率上涨。从儿子前年租房时的3千多人民币就可以兑换到7万円,现在则需要4千多人民币。房租虽然没有涨,可是由于人民币贬值,实际每月房租支出人民币还是多了1千元。

由于是楼的尽头,所以一居室的房间很狭长。淋浴间,盥洗间和卫生间为适应房型都是独立的。厨具,吸油烟机和空调,冰箱,洗衣机都有(电视机儿子不要)。阳台很大,12平米,阳台下就是百万遍和飞鸟井町两条街道路口的交叉的转角处。不过三月京都的气温相对较低,阳台门只能随时紧闭。


晚上我睡床,老刘睡沙发床,儿子在地板上铺的床垫和榻榻米。去的时候给儿子带了一箱吃的,为了固定这些食品,老婆顺带往箱子塞了两套旧的被套,床单和枕套。她说,“这样,既把那些瓶瓶罐罐的缝隙填紧了,被套这些你们还能用,回来的时候也不用再带回来了,反正都是旧东西”。老婆果然英明,呵呵,被套床单枕套现在都派上用场了。


儿子准备的早餐,手工桂花藕粉,日式饭团,焦糖饼干。


早餐后儿子说带我们出去玩,因为今天是周六,明天周日就有两天时间,周一耽搁一天就有三天时间了。原本我想去冲绳,儿子在征求了他日本同学的意见后说别去冲绳了,因为现在季节不对,他的日本同学建议我们去广岛,儿子正好也没去过,我们就定了今天去广岛。

儿子给我们安排的行程是广岛玩两天,返回时在神户玩一天,刚好两座城市三天时间。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出门在外最离不开的东西就是钱。今天出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取钱。我们首先来到京都百万遍药局旁银行的ATM机前,儿子教我在日本的ATM机上操作取款:
1,点开最右下角的银联标志。


2,选择语言时点开最右角的中文标志。


3.选择取款,然后点开。


4.选择储蓄帐户,然后点开。


5.按提示输入银行卡密码。


6,输入你要取出的日元金额,每次取款上限为100万日元。


7.取完钱后取出银行卡,可选择打印取款凭条或不选,呵呵,跟国内取款基本一样,就这么简单。
以上操作对年轻人来说不难,主要是介绍给如同我们一样在日本旅游的中老年朋友。以上操作,日本通用,希望对他们能有所帮助。


这就是我们经常取款的京都百万遍药局旁的ATM机。


上午10点过我们来到了JR京都站,车站的建筑宏伟高大,极具现代感。
买了车票后才感到日本新干线高铁的票价奇贵,从京都到广岛比成都至重庆高铁的距离略远些,
360公里。行驶时间95分钟。票价为10570円,约合人民币640元。已经是国内高铁票价的3-4倍了。


JR新干线高铁的时速似乎要高于国内,我查了资料:成都东至重庆北高铁是319公里,执行时间108分,而京都至广岛360公里,执行时间95分。看来日本高铁在行驶速度上要大大高于国内。

废墟上浴火重生的城市——广岛


中午1点35到达广岛。
我在Hotels网订的广岛东方酒店,Google地图显示从车站走路到酒店仅需20分钟。正好可以沿路找家餐馆把午饭解决了,顺便也可浏览一番广岛市区的容貌。


广岛市区街道宽阔,高楼林立。在日本其它城市里普遍存在的古老日式建筑在这里已荡然无存。这缘于72年前的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美军为减少士兵伤亡,尽早结束战争而选择了在这里投下了人类历史上首颗被做为实战的原子弹。核爆炸在瞬间摧毁了整座城市,仅留下一片废墟。 72年过去了,如今被摧毁的城市已经在战后的废墟上重建,今天的广岛已丝毫看不出战争留下的痕迹。


中午还是日本拉面,
只是今天每人多了份炸鸡块。
老刘颇有微词地说,“又吃拉面”。
我只能略加安抚,“晚上咱们吃大餐”。同时安排儿子晚上给我找个好点的,有特色的餐馆好好搓一顿。


我在Hotels网订的是标间+床,不含早。
含日本酒店普遍要收的城市税后是110美金。


办理好酒店入住手续,去房间放下行李。略微休息了一下,下午3点走出酒店。
Google地图示明我们的位置距广岛原子弹爆炸遗址广岛和平公园,步行仅要10分钟。


走近原爆遗址时,天空突然阴霾密布,陡然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


和平公园里为纪念在原子弹爆炸中死难的14余万亡灵所建的长明灯。


虽然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是对日本侵略行径的报应。但在爆炸中仍有数以十万计的平民百姓丧生,强烈的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6千多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这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对全世界人民犯下了不可估量的罪行,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灾难。真诚希望日本人民和后代,牢记历史教训,远离战争,珍惜和平!


广岛原子弹爆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核武器,也是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之一。1996年,广岛原子弹爆炸遗址被联合国列入新世界遗产。


1945年8月6日,美军以原子弹轰炸广岛,爆炸中心附近的建筑物几乎全数被夷为平地,仅此圆顶屋勉强屹立没有倾倒。原爆圆顶被作为原爆遗蹟而获得储存,199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个小小的和平公园内竟有两处新世界遗产,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蹟。


离开原爆遗址,我们前往广岛另一历史名胜地——广岛城。


被护城河环绕着的广岛城,又名鲤城,由名将毛利辉元于1589年开始修建,历经10年建成。


城堡内的天守阁于1931年被列为日本国宝。
这座美丽的城堡在 1945 年的原子弹爆炸中被完全摧毁。城堡是1958年仿照原样重建而成的。


护城河水碧波荡漾。身躯硕大,色彩斑斓的日本锦鲤在水波荡漾的护城河中悠然自得地浮游著,更有成群的野鸭嬉戏其间,两不相扰。


明治维新时,日本全国兴起废藩毁城运动,大部分城池都被拆除,广岛城作为全国六镇之一被保留下来,城里设为军事学院。甲午战争爆发,明治天皇由东京来到广岛城大本营指挥战争。


广岛城也是广岛观赏樱花的绝佳之地。可惜我们去的是间早了点,樱花树梢才冒出米粒般大的花蕾骨朵,就连这还是品种早熟的早樱,遗憾是必然的。


儿子给我们买的冰激凌。
我吃的是蜜桃味,一口咬下,顿时有一股浓郁的蜜桃味在舌尖和齿缝间弥漫开。日本冰激凌真心不错,好吃,还有往昔的滋味在其中。


广岛城铜版地图。


1931年被列入为日本国宝的天守阁。
重建后的天守阁内部现在辟为了一处史料馆,进去参观要购票,成人票价370円。


天守阁内是以广岛的发展及武士家族文化为主题的史料馆。简述了广岛城的兴建,以至明治时代的历史。并有武士及商人房舍模型展。三楼、四楼是刀剑类展览室及主题展室,五楼是瞭望台。

史料馆里有一处提供古代的各种服装供游客拍照的地方,图中是一个日本妹妹著古代盔甲在拍照。

儿子著日本古代盔甲拍出来的照片。

不愿步年轻人后尘,我只有另辟蹊径,找了一套日本明治时代的民间武士服穿上。

天守阁五楼瞭望台上远眺广岛市城景。

东方酒店在广岛也是地标性建筑。远远就能看见,根本不用导航,循着高高的楼顶就找回来了。

回到酒店,今天一下午都在走路,大家都比较疲惫,偏偏此时肚子也不争气的“咕咕”叫。儿子很快的在电话里征得日本同学的建议后,在网上找到了今晚我们的晚餐地~博多屋日式火锅料理。所幸离我们酒店不远,大概两三个街区,稍事休息后我们走路过去。

这就是在儿子广岛籍同学中口碑相传的——博多屋日式火锅料理。
万一,或者我们的口味和广岛籍同学不一样也说不定,带着疑虑我们走进了这家火锅料理屋。

虽然时间已过饭点,饭馆里还是人声嘈杂,高朋满坐,显得生意很好。
这是间纯粹的日式饭馆,没有椅子板櫈,靠墙一溜榻榻米式的坐位,中间一方桌,桌间以纱帘相隔。

特别推荐的是上图中的这道菜,应该是以醃制或是风干后的海鱼现烤出来的。没有新增任何作料,入口嚼之却有种异样的鲜香,烤鱼外焦里嫩,非常好吃

博多屋主打的招牌菜式是日式火锅。
反而我们倒不觉得怎么样,也许是我们来自火锅的发源地四川。早已适应了一锅沸腾的红汤以及红汤中涮起的毛肚,鸭肠。而且在四川,火锅的食材丰富,取之不尽,无辣不欢。有句话形容四川人烫火锅,“长腿的除了桌子椅子不敢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什么都可以拿过来烫”。所以我眼中的日式火锅口味过于清淡,内容过于干瘪。用我们四川话来说,“点都不巴适”。

酒后露真容的土豪刘大叔。

最后的主食,火锅乌冬面,基本没动。
酒喝了10多瓶,已经喝高兴了,日本老板郁闷了。其它客人都走了,就我们这一桌,还在不停的要酒,好在老板也以营利为主,一个人傻傻的等着我们不醉不归,结账时花了18900円。回房间时儿子才想起来今晚点的还有一道菜以及甜点都没上。是日本老板忘了还是见我们己经吃不下了,害怕浪费没给上,不得而知?

昨晚喝了17瓶啤酒,清晨起床时还是酒意微薰。拉开窗帘外面已是阳光明媚,一扫昨日阴霾。

去宫岛有两条线,可以乘公交车转地铁前往宫岛口,然后乘渡轮去宫岛。
另一条线是从和平公园码头搭乘高速快船去宫岛,乘快船虽然票价贵,但距我们的酒店很近。而且快船航路要穿过濑户内海的海峡,海上风景优美,时间快,仅需30分钟。更何况这条线还被冠名为“世界遗产航路”,所以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乘快船登岛。

当天上午,天海碧蓝,春风和煦。
到日本的第一刻,儿子就给我们进行了普法宣讲,“在日本不仅公共场所,连在街道户外也是不能随便抽菸的”。只有看到设定有菸灰缸的垃圾桶的地方才可以吸菸。所以出门就找设定有菸灰缸的地方,成了我们两个菸民的常态。阳光高照,风景宜人之地抽上一口,心旷神怡。

宫岛,旧名严岛。是日本广岛县西南部、广岛湾西部的岛屿。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3.5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宫岛景色宜人,风光旖旎,历史久远。是日本著名的三景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

在日本的名胜古蹟中,首屈一指的要数“日本三景”中广岛的宫岛。其次是仙台的松岛、宫津的天桥立。而古朴并充满大自然情调的宫岛则是日本民族传统的象征。

岛上的野鹿,性情温顺,不惧游人。
难怪儿子的日本同学说,你们去了宫岛就不用再去奈良看鹿了。

宫岛的象征—大鸟居(意为进入神社之门),它建于1875 年,朱漆的大鸟居选用未经加工的楠木制成,高约16 米,上梁24 米。它靠自重矗立于濑户内海的万顷碧波之上,显出其特有的巍容。

严岛神社是宫岛具有代表性的胜景,它建于公元6 世纪末,古时被尊奉为海上守护神。严岛神社为古安芸国的一座宫殿,由推古天皇从弥山顶迁来。建筑为1241 年再建的,为平安末期式样。199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神杜由长273 米的红色回廊连线。回廊尽处有宝物馆,展出国宝“平家纳经”等文物。以严岛神社为中心,布满各种殿堂,坐落着大大小小的神社、舞台和乐房。严岛神社每年都举行不少盛会。

神社前200米的海中,矗立著16米高的红色大牌坊——大鸟居。
这里也是游人们争相留影的必到之处。当然,在这里拍照留影是要排队等候的。

涨潮时,可以看到严岛神社宛如浮在海上一样,是在日本唯一运用潮水的涨潮退潮原理来设计的海上木造建筑物,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时,其建筑物和自然浑为一体的美观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这张照片是我在网上下载的,主要的目的是让大家参照对比涨潮和退潮时的不同景象。我们由于去的晚了,只看到涨潮时的景色。相比之下,我宁愿看到的是潮水上涨时,碧波万顷中大鸟居和神社在海水中漂浮的景色。如果只看到退潮时的景象,那我一定会再等上一天,反之感到没有必要了。当然,潮起潮落你都在,那是最好不过的。

严岛神社附近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神社。

离开严岛神社后,我们沿着一条山里流下的溪流向岛上的最高峰弥山进发。弥山上清泉淙淙,树木茂密,青葱悦目。

弥山优美的自然景色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红叶谷公园内茂林修竹,遮天蔽日。青松翠柏,树木参天。只是我们来的季节是樱花未开,秋叶未红,还是少了几分情趣。

山中一处供游人憩息的平缓之地,由于山中的野鹿会从林间窜出,聚集在此向过往的游人乞食,我把称这里称为饲鹿苑。贪食的鹿群总是萦绕在游人的身边,直到眼见你两手空空,它们才会在须臾间四散而去,直到新的游人到来,它们又会重新齐聚于此。

我身后的五重塔,为唐朝式样和日本式样相结合的建筑。
相传由丰臣秀吉营造,是桃山时代(公元1568~1598 年)的遗物。

海的对面是宫岛口,属于广岛县廿日市市,宫岛直接隶属于该市。这个名字怪怪的廿日市市和从我们来的广岛市原来是平行的城市,同属于广岛县管辖。去日本几天后才弄明白,日本的县相当于国内的省。这样说来我们是从广岛市来到了廿日市市的宫岛,又被实地普及了一堂地理课。

中午来到弥山下的宫岛小镇里,寻找儿子的日本同学口中的美食,杜蛎陶箱饭和鳗鱼陶箱饭。

这个小镇多半以制作这种木质饭勺而闻名。
一进小镇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陈列在街边的一把大木勺。
果然,后来查阅资料得知:宫岛木饭勺和木制品为当地土特产,闻名遐迩。

正是饭点,小镇上各家餐馆的生意都好。
一时没有找到我们要找的餐馆,饥肠辘辘的我建议儿子随便找一家先填饱肚子算了。儿子却执著的拽着我们继续四处找寻,完全就是个吃不到不罢休的饕餮之徒。

终于找到这家名叫Mametanuki的餐馆。
据儿子的小日本同学介绍,这里最拿手的招牌菜就是陶箱鳗鱼饭和杜蛎饭。果然,抬头一看,招牌菜饭的靓照已赫然在目。

我和老刘都点的杜蛎陶箱饭,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生蠔。
我没点鳗鱼饭是因为油腻。老刘和我一样的感受,儿子则点的是鳗鱼陶箱饭。

盛饭的器皿是陶瓷做的饭盒状陶器,皆因陶器太烫,故托盘和盒盖为木制。
盒里为米饭垫底,以杜蛎或鳗鱼浇盖,并佐以开胃菜,酥银鱼,泡菜和一小碗蛤蜊汤。

儿子显然不满足于只吃这一种,
于是他建议都把自己的分一部分给别人,
这是个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大家都同意采纳。
在每样都尝试的建议之下我们把鳗鱼和杜蛎分别综合了一番,果然,就每人都有杜蛎和鳗鱼了。

陶箱饭每份1950円,约合120元rmb,价格适中 味道不错,必须推荐。
这家餐馆名叫Mametanuki。位置就在宫岛小镇的中心。

宫岛很大,整个岛的面积有30多平方公里,景点也很多。饭后已经午后两点过了,我们都觉得累。索性就在小镇上逛逛,看看。然后返回码头,乘坐下午4:30的快船返回广岛平和公园码头。

两天玩下来还是很累。
晚饭后回到酒店早早休息,明天一早还要赶往神户,晚安。

清晨,退房,登车,我们离开广岛。

探美神户

JR新干线高铁一小时后到达神户。
儿子的一个日本女同学是神户本地人,赶来神户车站接我们。女同学名叫西尾,曾做为交换生在广州呆过两年,能说简单的中文。接到我们后由她带着我们一起在神户游玩,我们先去新港临海乐园。

临海乐园是建在神户新港临海的海滨,由多栋2~3层红白相间的小楼组合而形成的市场。楼下为售卖各种神户特产和手工艺品的临街商铺,楼上多为餐馆。旁边有高大的摩天轮和神户塔,靠近海滨有大片的广场和儿童游乐设施。

逛了一会儿,三个男人显然对购物没有兴趣。
但我们对美食偏爱和喜好的天性却是与生俱来的。
时近中午,我让儿子问女同学,附近有没有正宗的神户牛肉馆。
我让儿子跟她说,“我们既然到了神户,大名鼎鼎的神户牛肉不可不尝”。
西尾小姐便微笑着地带着我们来到了位于临海乐园的这家广田挥八郎开的三田屋牛肉馆。

我们进去还不到12点,餐馆里已座无虚席了。
门里和门外的的大厅里都坐着排队等候的人,可见这家餐馆的生意还是相当的好。

半个多小时的等待,终于轮到我们。
三田屋的就餐环境还是很优雅的,有钢琴伴奏,有点西餐厅的氛围和感觉。

国内如果有人请你吃神户牛肉。
是件很奢侈的事,神户牛肉尽管不一定是真的。就连神户牛肉的产地日本神户,牛肉的价格也是很昂贵的。这里的牛肉等级分1A~5A,按等级定价,5A最好,重量精细到以克计算。由于不明就里,不知该如何点菜,所以我们委托西尾小姐代劳。牛肉等级是西尾确定的5A,份量她给自己点了100克,征求意见时我说,“三个200克”。“确定吗”。西尾小姐问我。“确定”,我回答。得到我的确定后西尾才将手中的点选单交给服务生,当然还点了其它的几个菜。

传说中的神户牛肉终于上桌,我感觉至多五成熟。
西尾示意可以用刀将切开的牛肉贴在烧红滚烫的容器边沿略微一煨,
这样入口时的口感会好一些。同样,生切出来的洋葱丝等也可如法炮制。
至于口味,我不是美食家,不敢妄加评论。但其肉质的香嫩不腻、入口化渣的体会却特别真实。试想,家里牛肉炖上几个小时尚且做不到入口即化,这就是神户牛肉与其它牛肉在肉质上的本质区别。

餐后去海滨,登神户塔。路上西尾小姐给我鞠躬说,“谢谢叔叔请我吃这么好吃的牛肉”。
由于不习惯日本的礼仪,,有点受不了,心想你是儿子同学,一起吃个饭也是应该的呀。儿子说,“老爸,没事的,日本人的礼仪就这样”。听了儿子说后心里略微好受了些。西尾小姐鞠躬后将她带来的一瓶清酒和一些休闲类食品送给了我。儿子似乎早已准备好了,从揹包里也拿出了我带给他的两大袋四川特产花生糖回赠给了西尾。“这是我爸给你的”,儿子刚说完,西尾小姐又向我鞠躬,我彻底服了。

神户塔是世界上第一座以管状结构建造的观光塔。
其独特的建筑结构不仅在日本,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树一帜的,曾荣获多项建筑大奖。塔上有360度大展望台,非常适合登高俯瞰神户。

登神户塔的门票价格是700円,塔项视野开阔。可以绕塔1周,360度无死角的观赏神户地海港,码头和城景。西尾说神户塔非常适合夜晚登顶,俯瞰神户的夜景会是非常漂亮的。

神户是日本最早开放对外国通商的五个港口之一,也是全日本最西方化的城市。神户也是一座宜居都市,曾入选福布斯杂志评出的“世界最清洁的25座城市”,并于2012年在瑞士的咨询公司ECA国际评选出的世界宜居都市中排名第五位,是唯一入选前10位的日本都市。今天的神户正迅速发展成为日本最重要的港湾都市。

离开神户港,西尾带我们去当年欧洲人在神户经商时的生活聚集区。
北野异人馆街。顾名思义,一定是当年欧洲人的金发碧眼和高鼻。在他们眼中属于相貌怪异,举止怪异之人,因此而得名。现在这是已做为神户的景区之一,供游人参观。

短短3公里多路,打车花了1790円,相当于一百多元人民币,日本打车真贵。
而驾驶出租车的司机已年满72岁了,却依然精神矍铄,一路上和西尾谈笑风生。
今天的日本,有许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都是老年人,看来日本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北野异人馆街位于神户市的最高处,是当年欧洲人在神户通商时修建的商务办公和集中居住区。
这里位置很好,居高临下,背靠青山,面向大海。现在这里也是神户地价最昂贵的区域和富人区。

看到很多日本游客在这里拍照时都用手指著这个“鸡”字,有点纳闷,以为其中必有典故。后来听西尾说,“日本的历法和生肖与你们中国是一样的,今年也是日本旧历的鸡年”。西尾的中文很蹩脚,经过儿子的翻译,我终于听明白了。哦,原来如此。

儿子和西尾的交流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可能和一个想学日语,另一个想学中文有关。通常是儿子用日语,西尾讲中文。一会儿两个人都陷入了“鸡同鸭讲”却又讲不明白的纳闷中。最终还是只能用英语才能讲清楚问题。关键是事情整明白后他们又开始了“鸡同鸭讲”。哈哈,特别好玩。

下午西尾带我们去一家有近70年历史的咖啡馆。这家名叫西村的咖啡馆座落于北野异人馆街的僻静之处。临街处的屋脊几乎被茂盛的青藤覆蓋,不注意根本看不出来,很有点闹中取静的感觉。

这是家在这里开设了近70年的老店。
西尾说,“这家咖啡馆在神户的名气很大”。
当地人特别是年青人几乎都知道,称得上是家喻户晓。

咖啡馆的环境和氛围都不错,西式的装修和日式风格的陈设相搭配,显得古朴典雅。
现煮的咖啡味道我不懂也不妄加评论,精致的银质咖啡壶具和陶瓷的杯子我还是蛮喜欢的,哈哈。

坐在咖啡馆里唯一不适的是里面不能吸菸,好在咖啡馆外面还专门搭建了一座木质的吸菸亭。

从咖啡馆出来已是日暮时分。
西尾带我们去吃一家在神户当地很有名的居酒屋。

西尾带着我们穿大街走小巷。
约莫20分钟后我们来到这家外表看来毫不起眼的名叫“柊草”的居酒屋。

从狭小的店门进去又是一条幽暗的左弯右拐的过道。
仅有的灯还被摆放在了转角处的地下。如此设计,是房屋结构的侷限性还是店家故意营造的氛围,不得而知。

进去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其实居酒屋的面积还不小,而且是楼上楼下两层。此时,屋内已聚起了三三两两的食客。

入座后,还是西尾负责点菜,只是让西尾给我们要了正宗的日本清酒。

日本菜精致秀气得吓人,一人一小碟。
里面装的经品尝后才知道就是一小段茄子,半口就没了。

日本清酒真的不好喝,度数低,色,香,味一样不占。
感觉就是兑了酒精的水而已,两杯下肚后,我和老刘断然改喝啤酒。

居酒屋准确的说应该不算饭馆,其实就是酒馆。
三五成群的日本人下班后会约著来此地喝酒放松,店里人声鼎沸,烟雾弥漫。
日本人平时彬彬有礼的样子在这里就荡然无存了,说穿了这里就是日本人藉以渲泄和放松的场所。

儿子说,“日本人到居酒屋就好比去酒馆喝酒”。
在日本如无人有值得庆贺之由请客,基本都是AA制。所以他们一般都只点很少的菜,吃不饱是肯定的。以至于出去后自己还得去吃碗面条或是盖浇饭才会回家。

我倒觉得这里还不错。平心而论,菜的份量虽少倒也精致可口。
起码在这里人是放松的,说话不用顾忌音量过大。想抽菸就抽菸,不用去关注菸灰缸。
最难得的是在这里既直观的了解日本的文化,又近距离地见到了日本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晚上我们告别了热情洋溢的西尾小姐,乘电铁离开了美丽的神户。

神户回京都的夜行电铁上几乎是空寂无人,深夜,我们回到了京都百万遍。

走进京都

在广岛和神户玩了三天,昨晚也回来得很晚。一夜酣睡。
上午儿子去学校,这么远地过来了,怎么著也要跟着儿子去看看他学习和深造的地方。
京都大学的校区很零散,学校的校园外沿街摆放著许多学校里各类社团的广告和招聘启事。

京都大学,全球综合排名36位。亚洲第五,日本第二的高等学府。
校门却不怎样‘气派”,即使和我们的许多中学比起来似乎都有些“寒酸“。
但是这“寒酸”的学校大门并不影响她成为在全世界排名最靠前的亚洲大学之一。

京都大学,被誉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前后共有九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该校。其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有五位,化学奖的两位,生理学,医学奖的各一位。出自京都大学所有得主的得奖专案无一是诺贝尔和平奖或是文学奖之类的奖项。所获奖项全部是代表各类学科最高水准的诺贝尔科技奖,由此可见京都大学的综合实力确实非同一般。

校园本部里的这栋楼房就是儿子就读于京大环境工程学院的所在地。
有着百年历史的京都大学别看校门矮小,其实所占地域还是非常之大。今出川,百万遍附近遍布著京大的校舍和各个校区。还有着著名的京大医院,京大博物馆和体育馆以及马场。

参观完京都大学,儿子回去上课,让我们俩自己去吃午饭,
或许是因为人工昂贵的缘故,日本的很多小餐馆没人点单收钱,点菜都是通过店内的自动贩壳机投币完成的,所以我俩今天自己研究了好一会。

看似简单,其实还是有点复杂。
机器接受的最大纸币面额为一千,不过还设有两替功能,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动换钞。
终于在服务人员的协助下完成了点餐。老刘对我说,“我们这顿饭的科技含量还是很高哦”。

选择的午餐为日式铁板套餐。
价格不贵(780円),方便快捷,味道还行。

Google地图真的好用,你选择出行方式为公交,她就会提供几条线路供你选用,而且连车费都帮你计算出来了。真的是一机在手,说走就走。下午我和老刘手拿Google,在导航的引导下前往京都的名胜之地——清水寺。

即使选择步行,Google也会给你几个选项。
一般我都选择最近,所以我们这一路都穿行在京都的僻静小巷中。

三月中旬的日本,樱花尚未绽放。
不过还是有几株早熟品种的樱花争相怒放了。粉色的花朵衬映着蓝天,景色美不胜收。

京都清水寺。寺庙位于京都音羽山的山腰,始建于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
历史上曾数次被烧毁并重建,后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沿着石阶向前,抬头仰望,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用巨型榉木柱并排支撑的“悬造式”建筑,非常壮观。

行走在京都著名的花见小路上,这里有很多高阶茶屋和料理亭。
沿着花见小路漫步是欣赏两旁古建筑体验传统祇园的好方式,傍晚时分,兴许能看见艺伎或是舞伎。

路上看见两位日本警察正在沿街挨户叩门,不知什么情况,偷拍一张。

京都八阪神社。是日本全国约三千座八阪神社之总社。
神社的例行祭祀活动叫袛园祭,与东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并称为日本的三大祭。

八阪神社不大,走马观花的看了看后我们来到神社后面山腰上的一处类似广场的地方。
这里有座两人石雕的塑像,碑刻上皆称之为“先灵”,可能与史有关吧。应该都是日本历史上著名人士。

广场向上有一小路,沿溪流拾阶而上是山的高处。
其实驱动我们向上爬的原动力是想找一处僻静之地休息一番,晒晒太阳抽支菸。

山高处居然还有一处庙宇,掩映在绿荫之中,路侧石柱碑刻上刻有大谷御庙的字样。

御庙内绿荫环抱,古柏参天。却又不见游人踪迹,显得格外安静。

御庙正殿的殿堂前摆放著各式鞋子,门扉开启处有人出入,走近听见有喃喃的诵经声。
由于我们不明就里,未敢贸然闯入,只是在外面欣赏了一番建筑格式和景色后便悄然退出。

御庙内有一处竹簷遮盖的水池,一条栩栩如生的铜龙趴在石台之上,从龙口中流出一道清泉,泻入池中。望着这一池碧水,正巧口渴难耐,于是不管不顾的喝了个饱。

下山时路遇一对日本新人正在摆拍。
发现我们在偷怕,男的落落大方地跟我们叽咕的说著什么。
似乎是邀请我们过去,由于不懂日语,我们微笑摆手落荒而去。

返回八阪神社途中突遇一阵急风骤雨,片刻风停雨住。
远处山颠上方突然显现出一道彩虹,难得一见的美景啊。

从八阪神社出来已是风消云散,又是一片艳阳天。
时间尚早,回去儿子也不在家,索性由著神社前的街道随处走走,看看。

这是日本京都的公交站的指标牌。
来到日本一周时间已能大致弄清方向和乘车路线了。回去时我们乘坐206路即可回到百万遍。

儿子很晚都没回来,我和老刘闲暇无事,干脆喝酒聊天吧。日本清酒真心不好喝,似乎就是兑了酒精的水,入口满口钻,丝毫喝不出酒香来。说是不好喝,不过不多一会儿,一瓶酒也见底了。


今天的目的地是京都银阁寺。
路程不远,2.5公里。儿子去了学校,我俩自已走路过去。

银阁寺为15世纪末,日本当时的统治者足利义政效仿其祖父曾建造的金阁寺而下令兴建。足利义政死后,这里被改建成寺院。由于寺院内有一被称作“银阁”的建筑物,所以这座寺院也被称作“银阁寺”。

银阁寺主建筑观音阁前空地上铺了一层白砂以及白砂堆砌的圆锥形,
以抽象形态取名银沙滩和向月台,用意在于月明之夜,月光把银沙滩和银阁寺互相辉映成一片银白。

银阁寺垣庭园,以锦镜池为中心的池泉回游式庭园。
但在江户时代,庭院被大规模改修,失去了原来的面貌。
“银沙滩”和“向月台”这两处沙砾造型,是在江户时代后期成型的。

再次感慨一下日本人对历史保护建筑极为用心的呵护。
庭院内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是经过精心修剪来衬托主体建筑的,展现了山水与自然间的和谐搭配。

银阁寺院内还有着美丽的苔藓花园,苔藓象征著大千世界,与沙石园相呼应。

山间石径,最独具匠心的是在污水汇入的窨井口上在铺设上一层竹筒,美观实用,自然天成。

银阁寺最特别的一个景致是,参观完庭院建筑后,还能爬上寺院后方的小山道。
在半山腰眺望银阁寺院落以及远处京都市区的风景,完美体现了人造建筑和自然空间的融合与辉映。

银阁寺门外的“树垣”走道。
这条走道两侧是以植物修剪的高高的围墙,既起到了隔绝效果又美化了视觉效果。

出银阁寺不远左转就是京都著名的赏樱之地~哲学之道。
路旁的沟渠边长满了樱花树。不过现还是春寒料峭的早春,满树的枝桠尚未发芽。

还好的是今天也看见了几株早熟绽放的樱花。

路边书店。日本的文化氛围很浓。经常会在车站,地铁和火车上看到手捧书籍的各种年龄段的人在潜心阅读。不象国内地铁上几乎是人手一机,两者对比真的会觉得有很大的反差。

距我们住处不远的百万遍知恩寺。

晚上去市区陪老刘购物,顺便儿子陪我们夜游京都。

高岛屋百货公司里等待办理退税的几乎全部都是中国人。

买完东西,儿子带我们去吃京都最火的寿司,还在街对面就看见寿司店门前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虽然等待的时间有些长。
总的来说这里的各种寿司和小吃味道不错。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瑶柱蒸蛋,我们每人都要了双份。
最后每人还来了碗乌冬面,今天吃得不少,大家肚子都撑得鼓鼓的。

清晨,听见外面传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口号声。
站在阳台上看见是示威游行的日本民众,示威的内容大概是反对战争。
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游行队伍秩序井然,而且队伍前后居然都有警车开道和护送。

儿子上午没事,他带我们去买京都最著名的小吃“豆饼大福”。
一路上走大街穿小巷,为走近路,中间我们顺便也走进了京都的市场。

一大早,“名代豆饼”店铺前就排起了长队,看来人们对于美食追捧的热度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的。

买好豆饼大福后,我们去鸭川神社。
鸭川是一条长约30公里的河川。这条河流的水质十分清澈,缓缓流过京都中央,鸭川现在也是京都人最重要的休闲地之一,人们会在闲暇时来到这里看书,遛狗,慢跑,野餐。邻近河川的河滩之上的大片绿荫现已被辟为供市民休闲,娱乐的鸭川公园,鸭川神社就坐落在公园内茂密的绿荫之中。

京都著名的鸭川神社。
这里既是公园也是神社的所在地,同时还是世界文化遗产。

进入公园的左边就有一个叫”河合”的小神社。
儿子说这个神社很有趣,是专门护佑女性美丽的。如此说来,那咱们非得进去去看看不可。

儿子的日本同学曾给儿子说到过,日本有很多各司其责的有趣神社。
从求长寿、求学识、求姻缘到求美貌和求护发,更有奇葩的“求羸足球”神社。
所以在日本各种各样的神社都有,五花八门,各司其职。在日本,只有想不到,没有求不到!

求美貌的女子在这里塞入钱币后,再去领得一块人脸状的圆木牍。一侧还有一间专供女性作画的侧室。女性可将自已想要的容貌画在木牍之上。然后虔诚地供在神社内,许愿祈祷,据说这样就可以在神的庇护下根据她的意愿而改变容颜。

旁边小屋的画室里仍有潜心绘画的女子,本想拍照。由于不懂此地的规矩,未敢造次,有点遗憾。

这些挂在神社木箱匣里供奉的小圆木牍,就是众多爱美女子们的心愿和杰作。

鸭川公园占地宽阔,我们上午去时游人稀少,园内青草萋萋,古树参天,十分幽静。

公园正中的大道中央,摆设著这样一个奇特的黑色玉石平台。
一个金属的框架被丝幔笼罩,一侧还有一个小小的门框洞开,里面还有盆,坛和花瓶状的东西。由于没有任文字说明,连去日本已经两年多的儿子也不知缘由,我们猜了很久也没有猜出个所以然来。

公园的尽头是大名鼎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鸭川神社。

日本鸡年,由信徒奉献给神社的雄鸡图。

在日本看的神社太多,明显已经感到视觉疲劳。
一圈逛下来肚子有些饿了,我们找了个僻静处开始分享手中的美食。

名代豆饼店的豆大福是京都最有代表性的和式点心。软乎乎的白色糯米团子上凸著饱满的豆子, 咬下去柔软中又不缺饱满的果实感,实实在在的有“内涵”。日本大多糕点偏甜,不过豆饼甜味不浓,豆子本身带盐味,有别于普通甜点。该店铺名称:京都出町ふたば (でまちふたば)。

老刘说,“出来这么久了还没有吃过中餐”。
儿子马上说“那今天中午就带你们去吃吃川菜”。
一行人走了不久,跨过铁路不远,就看到了位于街头十字口处这家名为方圆美味的四川菜馆。

女老板是北方人,应该和儿子很熟,也很活络。我点的水煮牛肉,老刘点的白斩鸡,儿子点的麻婆豆腐。尽管在日本的川菜为适应当地口味有所改良,但在异国他乡能吃到家乡菜,已经心满意足了。

午餐后,在京大医院前和儿子分手。
他回学校,我们俩借助Google地图自己去平安神宫游玩。

去平安神宫游玩的人应该很多,停车场里有不少等待游客的大巴车。

平安神宫主祭的神是第50代桓武天皇和第121代孝明天皇。
整座神宫包括大鸟居、神宫道、应天门、大极殿及神苑等部分,有着明显的唐代中国建筑的风格。

绿色和红色相映的主殿。

树下的许愿牌架上,是来到这里祈福的日本人悬挂的祈福牌,和中国的寺庙相仿,他们将心愿和家人朋友的名字写在牌子上,还可以将自己不吉之事挂在这里,请神灵保佑消灾。

主殿的背后是拥有三个池塘和四座庭园的“神苑”。
神苑景色不错,进入需要参拜费600円(RMB36元),这个算是神宫内比较著名的看点.。

神苑内停放著日本历史上最古老的电车,供游人参观。

神苑是一座“池泉环游式的庭园”,面积大约三万平方米。是以四个池塘居中串连,再将各个时代的庭院样式溶于一体的明治时代建筑风格的宫廷庭园。琵琶湖水被从外面引到池里。所谓环游式就是环绕池子转欣赏花园的造型和四季应时的花朵。神苑内有优雅的宫殿式建筑和和高大的乔木以及四季应景绽放的各种花卉。

苑内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是一处不多见的集庭院,山水和园林为一体的人工景观。

苑内芳草萋萋,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长廊水榭。更有花鸟虫鱼,鸳鸯戏水。实乃人间好去处。

神苑大门的右侧架酒的木槽上摆满信仰者贡奉的酒坛,应该全日本的名酒品牌全在上面了。

平安神宫的街对面就是京都美术馆。

回家时我在Google输入目的地“飞鸟井町”时,随手写成了我们惯用的简体字“飞鸟井町”。呵呵,这下我们可就走远了。

一路上景色如画,平缓的河川,喧闹的野鸭和太阳下分享著彼此祕密的少女。
只是感觉越走越远了,有点走出城市了的感觉,更何况我们来的路也没有这么远。
赶紧给儿子打电话经过问询后才知道是输入错误。重新输入Ggoole后方折回重新择路。

按Ggoole重新规划的路线,我们误打误撞地走到了京都御苑。
这本不在我们今天的行程里,既然误打误撞地来了也就顺路进去看看。

京都御苑是位于京都的旧皇宫,随明治维新后皇室东迁江户,这里变为历史故地,明治10年(1878)年作为国家公园对外开放。

京都御苑虽然现在修建成了公园。
但曾经做为皇宫所在地,夕阳下旧日皇家磅礴的气势今天依然存在。

御苑深处是天皇的居所京都御所,也是现任天皇来京都时的行宫。平时这里是可购票入内参观,由于此时已是黄昏时分,御所停止开放。御苑内碎石铺路,处处芳草成茵,绿树葱茏,花团锦簇,充满历史与自然的气息。

京都御苑作为京都市内最大的自然空间和历史公园,是京都市民们日常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御苑出来向西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走的今出川大街。往东就是京都大学所在地百万遍。
辨明方向后,路过超市门口随拍的一个正在等待妈妈,还要负责照看小狗的可爱的日本小女孩。

一路上碰见不少身着和服的日本少女,我们想前面肯定有什么活动或是仪式。

走近一看原来是京都同志社女子大学正在举行毕业典礼,这些手捧学位证书留影的和服少女都是参加仪式的应届毕业生。

同志社女子大学,是于1876年建立,1949年开设大学教育的日本私立大学。
据儿子说,“能进入该校学习的,都是生活较为优裕的富家女孩”,该校在日本排名59。
是日本较为著名的私立大学之一,同时由于收费很高,属于日本颇有知名度的女子贵族学校。

好容易走回百万遍和从学校里出来的儿子会合。
儿子说“今晚带你们去吃一家叫吉田的餐馆的咖哩鸡饭’。
谁知这家店从京大往银角寺方向还要走1.5公里,累得就差点走不动了。

吉田的咖哩鸡饭看起来很有食欲。
入口感觉和我在印度吃的咖哩鸡饭相比,味道肯定还是有所改良。
不过或许是饿了的缘故,感觉今夜的咖哩鸡饭似乎比印度正宗的咖哩饭还要好吃一些。

清晨,百万遍街头举行反战活动宣传的日本民众早早地做起了开始演出前的准备。
由此可见,除了极少数右翼势力极端分子,绝大多的日本人民是厌恶战争,呼吁和平的。

来了这些天了,今天去京大学生,教职工食堂就餐。
也是想近距离的切身感受一次平时儿子就餐的环境和菜饭的品质。

京都大学有许多个食堂,其中还有专门的伊斯兰清真食堂和以西餐为主的欧洲食堂。
名气最大,在网上广泛流传最人性化的餐桌上带隔板,对面相坐却看不见对方的食堂是中央食堂。可惜儿子说由于今天是周末,中央食堂不开放。他带我们去了他常去的也是离百万遍最近的南部食堂。

食堂内干净整洁,窗明几亮,光线充沛。
食堂内设有生食区和熟食区,可供学生和教职工自行选择。

老刘和儿子都点的炸猪排配生菜的套饭。

我点的是炸鸡块配生菜的套饭,另外单独要了份烧豆腐。

京都大学食堂的饭菜虽谈不上美味可口,但菜肴的新鲜程度和卫生条件是有目共睹的。再说了,在学校食堂吃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价效比看也比外面便宜不少。现在我不仅放心。而且鼓励儿子今后要多在学校食堂吃,少去外面吃。

下午,各忙各的。我和老刘去游金阁寺。
我们先乘203路车到北野白梅町,然后走路1,7公里来到京都另一著名景点——金阁寺。

金阁寺,正式名称为鹿苑寺。
是一座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日本室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园。
1994年12月,金阁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建筑。

因为寺内主要核心建筑舍利殿的外墙全是以金箔装饰,因此得到金阁寺的暱称。

很多人都挤在这里投掷硬币,老刘出手就掷入了佛像前的小黑罐内,居然赢得一片掌声。
也不知是何缘故,我连掷三枚,无一中的。呵呵,有点懊恼。

中国古典戏剧《白蛇传〉中的白蛇据日本人说就葬身于此,你信吗?

从金阁寺出来时的时间还早,反正没事,我俩索性慢慢逛著回去。

Google继续带着我们走捷径,一路穿行在京都的小巷中。

途经一座白峰神社,进去看看。

这里供奉著的是蹴鞠大神。古时称足球为“蹴鞠”。
看来这里应该就是儿子同学小日本口中的足球迷们出入的求赢足球的奇葩神社。

真的还猜对了,果然是敬神求胜的“足球俱乐部”神社。这些应该都是球星签名的足球和球迷们写下心愿的祈愿牌。所以说日本的神社各司其职,无奇不有,今天总算是长见识了。

回到学校后,和儿子一起去了一家很普通的面馆,面馆就位于百万遍药局和京都大学南部食堂间的小巷里。之所以记住了这家面馆,是因为这家面馆对份量的称呼很奇特,100克的为一郎,150克叫二郎,200克为次郎。最大份250克的称三郎。这家面馆还有一个特点,份量超足,蒜泥超多,味道还不错。面条上还覆蓋著几片一指厚的大肉,我叫了个二郎很努力地居然也没有吃完。

今天还是我俩自己去岚山风景区游玩,一早我们就出门了。
乘203路车到北野白梅町,在北野白梅町买好去岚山的通票乘北野线电铁到(帷子丿迁)车站下车。
再从这里换乘岚山本线的电铁去岚山。今天的线路很复杂,还没出门就有不太顺的预感。

果然,我们在(帷子丿迁)车站换乘时上错了车。车一开动手机上Google地图上的光标开始反向执行,急忙叫老刘下一站下车。车是下了,可我们买的通票也被一并收缴,只得重新购票搭反向执行的电铁往回走,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和我们一起在(帷子丿迁)车站下车的人们此时依然还等在站台上。

进入岚山景区后,我们去的第一个景点是天龙寺。

天龙寺是以岚山为背景在1255年盖造的离宫,1339年被改成为禅寺。寺内的庭园借龟山和岚山之景,将贵族文化的优雅和禅宗的玄妙融为一体。是日本的历史遗蹟。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天龙寺是一年四季都很有逛头的寺院,寺内的建筑繁多,有法堂殿,大方丈殿及曹源池庭园和友云庵、龙门亭,和轴线以北的祥云阁、多宝殿、百花苑等。

日本人做事态度认真得使人赞叹。连保洁工人也可以做到如此的细致。


著名的岚山竹林位于寺院的北面,出天龙寺后可以从渡月桥进入岚山。
接着便走进了竹林小径,观赏这漫山遍野。满目清翠,随风摇曳的浩瀚竹海。

山下的御发神社,顾名思义,应该供奉的是保护头发的大神了。

悬挂的祈愿牌上是每位祈祷者各不相同的诉求和愿望。

小苍山二尊院所供奉的本尊为释迦、弥陀二尊,因此而得名。
据说这里葬著土御门天皇的遗骨,也是现任天皇和皇后出行的离宫。门票500円。


进得门来就是一宽阔缓步向上的石阶,看来这个寺院的等级不算低,应该是皇家寺院。

寺内有盛装的贵妇,只是不知其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二尊院,建于大永元年,院内植有四季常青的松树,充满宁静清幽的气氛。
这里为了祭祀鼓励现世之生的释迦如来和引导死后之魂的阿弥陀如来,合称为二尊院。
同时,这里也是驰名的红叶观赏名胜地。

古老的神社祭祀台,经历了千年以上的悠远岁月。木质的梁柱上已满是岁月留下的斑驳划痕和虫眼。

奇怪的是距古老苍桑的神社祭祀台不到十米远处,却有一个非常现代的不锈钢的钢环造型,其表达的含意的确不懂。

路上又见到了孜孜不倦,工作精益求精的清洁工人,看来这在日本还真不是个别现象了。

吃完晚饭回到家时,外面已是灯火斓珊。

很早儿子就起来了,梳洗打扮,上午要去参加应聘。
送走儿子后我们也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午离开京都前往大阪。

中午等儿子回来后,我们一起去吃日式料理的盖饭。

饭后乘京阪线电铁前往大阪。

印象中的大阪

我在hotels网订的大阪广场酒店,标间+床不含早,99美金。
广场酒店距离大阪名为“十三站”的电铁站不远,走路约七,八分钟。

酒店和新市区梅田相距不是太远,隔河相望。
我们沿着河堤走路过去,也正好欣赏一下大阪的城市风貌。

进入市区梅田的繁华街道时,已是傍晚时分。路边的商场,店铺纷纷亮起灯来。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走过架设在在市区的跑着列车的高架桥。
儿子带着我们来到著名的“大阪眼”,乘坐旋转升空的摩天轮观赏大阪城的夜景。

从高空观看大阪的傍晚,又是另外一种景色。

坐过摩天轮后,儿子带我们去吃日式烤肉。

这家名为“白云台”的烤肉店设在一座商场七楼的餐饮一条街。

这家白云台餐馆的烤牛舌据称最为出名。
餐馆里坐无虚席,人满为患,只能排队耐心等待。

小盘里盛着的就是这家餐馆的当家菜,也是每桌必点的牛舌。

结账时这顿饭花了13230约合860RMB,感觉还能接受,味道也不错。

饭后散步回酒店。
路过大阪著名的观光天台,也被称为天空建筑,是大阪城市的象征。
原想上去参观,无奈大厅里挤满了等待电梯的团队观光客。只得打道回府。

远处拍的天空建筑全景,高楼拔地而起,直刺夜空,气势宏伟,确实漂亮和壮观。

今天的天气不给力,早上起来变天了,阴雨不断。
早餐后退房去“十三站”乘电铁前往大阪的老城中心——难波。

天气预报大阪今天全天有雨。
不过老城难波的商业中心依然人头攒动,风雨中依然是一派繁荣景象。


儿子说我身后的这幅运动员冲刺的画像就是大阪的标志。
几乎所有的游客都要在这里拍照留影,以证明来过大阪难波,我们当然也不能例外。

本来想吃这家最为著名的“章鱼小丸子”,没料到生意会如此火爆。
排队的人实在太多。雨中的街头都站着打着伞排队等候的人流,而且我们根本没有雨伞。风雨中居然连电视台也在此架起了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了排队的人群。我们只得选择离开,还是换家餐馆吃吧。

我们在道顿堀美食一条街的街口,也是章鱼小丸子斜对面看到的这家餐馆,进去一看还感觉不错,中午就在这里吃吧。

“矶丸水产”。这家餐馆的名字有些怪怪的,应该是主营海产一类的吧。

儿子点的,有对虾,海鱼,刺身等等,尤其是锡箔纸包的鲜尤鱼须用火烤熟后一折开便是香味扑鼻,入口更爽。蟹肉炒饭也是味道好极了。价格却比昨晚吃的烤肉便宜,这顿饭大家都说吃舒服了。

由于雨下个不停,除了逛街似乎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
可是我们都不喜欢逛街,只好在路边随便找了家咖啡馆坐下打发时间。

下午五点我们来到电铁站,从车站的寄存箱里取出行李后登车前往机场。
今天我们乘坐的返程航班是中国东方航空19:55分从大阪经停南京后再回成都。

机场进安检前我和儿子及老刘合影留念。

告别日本,准备登机。13天的日子似乎过得很快,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再见日本!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