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共赏

渡海船务

西贡码头的船务公司都有到盐田梓岛的渡轮服务。请选择大型船务公司,如肥婆、猫记及蓝旗等,往返船班频密。
盐光保育中心的盐田梓街渡,只有星期六日才有。

盐田梓街渡时刻表。

派发的游览图。

正文

九月六日星期日,一早动身到西贡码头,准备乘船渡海,到盐田梓岛上远足观光。盂兰节刚过,疫情也已缓和,市民的生活逐步恢复了正常。西贡海滨一路所见,都是准备乘船出海游玩的人们。盐田梓岛离西贡码头不远,尤其是最近该岛完成了保育复建工作,晒盐文化及客家围村风情很值得一探究竟,因此成为西贡离岛游的大热门。
原本准备乘搭猫记船务的中式游船渡海。却发现盐田梓街渡正在搞登岛游活动,于是过去了解查问。盐田梓街渡摊位位于洪记海鲜酒家对面的海边,位置很好找。盐田梓街渡属于慈善团体“盐光保育中心”经营,周六日往返行走盐田梓。走过去买票,双程船票60港元,长者40港元,船票包含岛上的景点门票。这票价比其他船务公司略贵,猫记、肥婆及蓝旗等船票都是50港元,不设长者优惠。而且不含岛上的景点门票,登岛后要自行购买,票价25港元,全部捐给保育基金。这样算起来,盐田梓街渡要划算很多。
街渡由早10时始发,每半小时一班。看看时间将近10点,赶紧买票登头班船。真是赶巧了,又坐的是船老大好姐的街渡船。

清晨的西贡码头。

搭“好姐街渡”渡牛尾海

登船见到好姐,互道早晨。好姐正坐在驾驶位看报,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船老大好姐,一位传统的离岛客家婆,脾气爽直,为人热情。究竟大姐是否盐田梓土著不得而知,不过经营盐田梓航线已有好多年。如今加入盐田梓盐村保育组织,负责接送登岛游客。
到点准时开船,游船缓缓的驶出西贡码头。今天是星期日,西贡海面交通十分繁忙,各式游艇、街渡,滑浪艇争相出海。最可观的是,数不清的独木舟、风帆及站立式划板倾巢出动。海面上千舟争渡,好不热闹。目的地全是近海的几个小岛,如羊洲“麻鹰岛”、白沙洲岛及盐田梓岛。这可苦了船老大好姐,连番鸣笛示警避让。好不容易穿过白沙洲海面。航行约二十多分钟,平安停靠盐田梓码头。

盐光保育中心的街渡接待摊位。

中式小艇内的游客。

船老大好姐,一位热情豪爽的女汉子。

按时发船。

驶出西贡海湾。

路过的滑水艇。

大批的独木舟渡海。

白沙洲岛的景色。

不少独木舟登岛。

枕头洲岛景色。

船边经过的独木舟及立式滑板。

前面就是盐田梓岛。

好姐操控游艇靠岸。

盐田梓岛码头景象

盐田梓是个小岛,对外交通只有街渡小轮。盐田梓码头是全岛的交通枢纽,负责岛上的客运货运。
下船登岛,好姐叮嘱大家,回程船半小时一班,游览完毕还在码头候船。望着好姐街渡缓缓驶离码头,便通过栈道来到岛上。
小岛的居住区主要集中在码头附近,因此码头一带是全岛最热闹的地区。经过码头前的凉亭,来到海旁街。街上有几间村屋,临海还有很别致的“小岛大厨”露天茶座。走进村口接待处,工作人员对我说,导赏团半小时后出发。时间长了点,就不等了,反正自己对盐田梓非常熟悉,独游一点难度没有。
码头旁有个小沙滩,景色很美。当时所见,已经有几只独木舟泊在沙滩。不难想象,中午时分,划舟者将在岛上游玩及午饭,这海滩将泊满独木舟。
岛上有四五间很有特色的食店,经营渔村海鲜及客家小食。牛尾海一带海域的几个小岛,只有此岛有食档餐馆,因此登岛进食的人很多。

游客下船。

好姐街渡小艇返回西贡。

码头上的钓鱼客。

来个合影。

码头前的凉亭。

码头前的渔村景色。

别致的木座椅。

码头前的小岛大厨。

观景雅座。

盐田梓游客接待处。

通往村里的小路。

村公所前的“岛上茶座”。

果实累累,没看出是嘛东东。

码头前的沙滩,登岛的独木舟还不算太多。

美美的小岛风光。

盐田梓村的客家村屋

登上小山坡,首先见到村口的村公所,门前有一棵大樟树,枝叶茂盛、气势不凡,听介绍,客家原住民有女儿出生,都会在门前种棵樟树,以示纪念。
再往前就是几栋村屋。村屋按客家风格建造,全是两层小楼。全都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可防范台风及庭院内晒禾。1997年前,岛上的原住民都迁回西贡居住,岛上的数十间村屋荒废。一路所见,大部分村屋已成为废墟,庭院荒草萋萋,满目沧桑令人唏嘘。

村口的盐田梓村公所。

门前的大樟树。

典型的客家村屋。

乡谊茶座。

大批的独木舟杀到。

荒废的客家村屋。

澄波学校与圣若瑟教堂

经过一家经营客家土鸡的观景餐厅,来到澄波学校与圣若瑟教堂的入口。参观要凭街渡发的贴纸标志进入,如没有贴纸标志,就要收25港元的保育费。
澄波学校是一间离岛小学,如今已经停办。澄波小学历史悠久,校舍建于1846年,开办至1997年。随着原住民迁离盐田梓,校舍荒废。近年经翻修恢复原貌。目前校舍的其中一间开设为村内文物陈列室,另一间为多用途展览室。
进入文物陈列室参观,室内展品多为原住民的生活劳作用品,也展现了早时客家村民生活起居、婚丧嫁娶的民间风俗。可深度了解离岛客家文化的起源及兴衰,受益匪浅。
澄波学校的上面就是圣若瑟小堂。圣若瑟小堂是一座天主教堂,建于1890年,是盐田梓村的地标。尽管规模不大,却是西贡离岛最大的一间天主教堂。昔日盐田梓数十户居民,绝大部分信奉天主教。教堂建筑十分简单,只有圣坛及简单的神父房舍。2005年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异奖。
走进教堂参观,教堂内无人,显得很是冷清。教堂门口有一铜钟,是教堂唯一储存的古物,年代已无从稽考。仔细观赏了一阵,便沿着石阶离开圣若瑟小堂。

路边的餐馆露天茶座。

一条石阶,通往澄波学校。

澄波学校校舍,如今是展览馆。

门口的艺术雕塑。

陈列室内的展品。

保育捐款箱。

客家风俗展品。

澄波学校上面的圣若瑟小堂。

圣若瑟小堂。

门前的古董铜钟。

教堂内景色。

圣若瑟小堂景色。

环岛登山远足

沿着小路继续前行,经过林神父旧屋及活泉井,来到行山径入口。这是一条环岛线路,山不高,山路也不算太陡,全长约1.5公里。山路上的指示牌清晰,适合老少行山观景。一路向山上走,沿途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走到观景亭小息观景,由于山上树丛过密,景观不是很好。继续前行,经过第二个观景亭,这里可望见盐田梓避风塘及滘西洲岛。避风塘十分热闹,有十几条游艇停在海面,人们正在此畅泳、浮潜,玩滑浪开摩托艇。欢声笑语不断。

圣福若瑟神父故居旧址。

基甸少年军训学校。

田野景色。

上山的景色。

山顶的休闲凉亭。

远眺盐田梓渔村景色。

山头的观景亭。

观景解说牌。

后海湾避风塘,对岸是滘西洲。

远眺滘西洲高尔夫球场。

连线滘西洲岛的玉带桥

沿山路来到后山,走到海边的玉带桥。横跨海面的玉带桥长约一百米,连线盐田梓岛与滘西洲岛。早在1956年前已经存在,2000年由政务署重修。桥没有栏杆,不算很漂亮,但环境确是非常优美。一边是海水清澈的盐田梓避风塘,另一边是鸡笼湾鱼排。这里又是观星的好地方,中秋前后,有不少人在桥上搭帐露营,观赏星河。桥上七彩营帐连成一线,场面十分壮观。
信步走过玉带桥,登上滘西洲岛。路口有禁止入内的牌子,原来这儿是滘西洲高尔夫球场范围,闲人不得进入。于是原路返回盐田梓岛

连线滘西洲岛的玉带桥。

滘西洲岛的小路。

鸡笼湾鱼排。

盐田梓避风塘。

避风塘内的游艇。

鸡笼湾鱼排。

竹林里偶遇箭猪一家子

沿着山间小路,走到一片竹林,惊喜的场面出现了。我忽然听到竹林内有很大的声音传出,当时感觉可能是野猪,立刻本能地停下脚步。声响越来越大,而且还是朝着我的方向过来。当时别说自己不紧张,赶紧停下脚步握紧手中的登山杖。
这时只见一个大家伙冲出竹林,穿过小路。我定眼一望,那是什么野猪,原来是一只成年的箭猪。这家伙全身长满长长的利刺,利刺呈白黑两色,体型漂亮,有如印第安人的头饰。可能见到我,感觉受到威胁,全身的长刺呈孔雀开屏状,还不时发出“沙沙”的声响。
我本能反应就是站立不动,并悄悄地掏出了手机。惊喜还在后头,原来这箭猪出游还不是单身,是一家子。只见第一只箭猪穿过小路,钻入对面的竹林,紧随其后又是一只成年箭猪走了出来。身后面还紧跟着小箭猪,一只两只三只,足足有三只箭猪宝宝随行。看来这是幸福的一家子,箭猪两公婆及三只箭猪宝贝。
由于事发突然,根本没时间准备拍照,只有顺手按了几下快门。还好走在最后面的小箭猪天真无邪,在小路上停顿了一下。还转过头与我对望,令我有机会拍了一张稍微清晰点的照片。
箭猪也叫豪猪,叫猪其实不是猪,应该与松鼠、刺猬及野兔等同类,可能只是长的像猪罢了。箭猪在香港是受保护动物,数量极少,郊野公园内相遇的机会很低。这次遇到箭猪,可算是旅行中的奇遇,令我兴奋不已。

沿着山路走向码头。

山路悠悠。

一大一小箭猪冲出竹林,前面的大箭猪不太友善,身上的长刺呈孔雀开屏状。

最后面的小箭猪比较友善,太远照的不清楚。

这张应该好点,小箭猪很可爱!

海湾内的红树林

走下山坡来到海边。这一片海湾生长著茂盛的红树林。树林里衍生著很多海洋生物,贝壳类尤多。像生蠔、牡蛎,花螺与寄生蟹,伸手就可以捉到。临近中午,大批的独木舟客杀到。红树林丛中,色彩鲜艳的独木舟随处可见。听说红树林探险,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划艇专案。西贡码头前的游艇会,经常组织红树林探祕活动,最旺的地点,就是盐田梓红树林。

海边茂密的红树林。

昔日晒盐场的新体验

走过一条小桥,来到岛中间的一片空地。这里就是最近完成的最新保育复建专案,盐田梓晒盐场。晒盐是盐田梓村民的传统生产活动,可惜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停止。近年经善心的村民,天主教会及善心捐款者的共同努力,在弃置的盐田废墟上,成功复建了一个实验性的盐田。让登岛游客亲身体验晒盐的乐趣。
盐田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小。上面并排有几个晒盐池,原理是靠引水渠将海水引入池子,靠太阳蒸发水分取得盐的结晶体。当时休息区有义工在讲解,不想耽误时间,没听就走了。晒盐场入口有一雕塑作品,名为“盐光之所”,以纪念盐田梓晒盐场的复修启用。

盐田梓晒盐场。

上面就是澄波学校及小堂。

参观的游客。

晒盐池。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晒盐。

晒盐场雕塑“盐光之所”。

返程,千舟争渡的牛尾海

出了晒盐场,上一小山坡,又回到了码头附近。这路线等于在岛上转了一个圈,全程大约三公里多。山坡上有一家小餐厅,提供客家风味美食。这里的土窑鸡与炭烧猪颈肉很出名,门口所见,进食的人还很多。
回到码头,回程船还有一段时间才来,就在码头附近闲转。参观了制盐陈列室,坐下看来一段短篇,主要是为了叹冷气,这天气可真是太热啦!出来后在“小岛大厨”的雅座小息,叫了一杯饮料,面对小沙滩,坐下观景候船。
中午时分,大批的独木舟杀到,整个沙滩泊满了独木舟。色彩鲜艳的独木舟,身材健美的男女划舟者,为小岛增添一副美丽的风景画。划独木舟登岛者,大多都是到这儿吃午饭,码头旁的几间小食摊档,坐满了身穿紧身泳装的食客,喧譁热闹。
两点半,船老大好姐准时来接游客。大家依次登船,船离岸向西贡码头方向驶去。这时的牛尾海海面繁忙依旧,大批的独木舟及立式板开始回程。好姐的游船在小舟中间穿梭,不时响笛警示。有两条独木舟靠近,游船掀起的波浪令独木舟上下颠簸,看着有点悬。划舟者应该是一家五口。两位小童都不大,却在风浪中无惧无畏,从容淡定。真真叫我佩服。
船行二十分钟,到达西贡码头。虽然已近下午,西贡码头依然热闹非常。依然有大批的游人登船出海,到临近的海岛观赏黄昏美景去了。

路旁的餐馆,进食游客很多。

“岛上茶座”,食客也很多。

沙滩上停泊的独木舟渐多。

晒盐陈列室内貌。

接待室有盐制艺术品出售。

小盆栽。

小岛大厨的观景雅座。

沙滩上的独木舟越来越多。

码头上闲逛的游客。

晌午,游客还在陆续登岛。

过了晌午,沙滩上的独木舟已经排满。

泊舟无位,只好转到其他海滩登岸。

下午游览结束,人们赶到码头等回程船。

大批的独木舟返航。

中间也有不少立式滑板。

上船返航,好姐街渡上的游客。

一家人两支独木舟返航。

奋力划桨,大约四十分钟回到西贡码头。

小岛沙滩还有不少独木舟。

回到西贡新公众码头。

游客上岸,好姐再见!

全文结束。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