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前準備
1.簽證
中國旅行者辦理日本簽證,無論是團隊簽證還是自由行簽證都只能通過旅行社代辦,淘寶上有很多代理,大家可自行選擇。我們是通過攜程代辦的,單次、三年多次往返、五年多次往返,不同選項、不同價格、不同資料要求,要根據自身條件和要求合理選擇。
2.航班預訂
我之前通過“天巡”一直沒查到出發當天長沙直飛大阪的航班,老公卻在攜程上搜尋到了。原來這是2019年7月才開通的週五出發的新航班,我們運氣不錯,正好趕上。提前1個月,3555元的往返機票、2小時55分鐘的飛行里程還是大概能夠接受的。不同的出發地價格差異挺大,據說貴陽飛日本的航班只要幾百塊錢。
3.交通卡
說實話,日本交通很發達,但名目繁多的線路和運營商對我來說有些複雜,排列組合後很難在經濟性、便利性和機動性等各方面做到盡善盡美。我們就只預先在網上購買了ICOCA交通卡(相當於電子錢包,500日元押金、1500日元可用金額,用時扣款,可充值)。另外考慮到我們行程了有到高野山、姬路的遠途安排,所以又提前買了3日的關西周遊卡,事實證明,這張關西周遊卡太超值了。其餘的交通到現場臨時購買。
4.住宿預訂
按慣例,我們通過booking預訂了全程住宿,交便利通是需要優先考慮的因素。日本住宿空間普遍較小,行李較多的朋友們需要額外注意一下。
5.網路
我們是在淘寶上租用的日本境外wifi移動熱點,實測訊號不是太好,充滿電也很難使用一整天。
二、行程安排
D1(7月19日,週五):長沙-關西國際機場-大阪南波(夜遊道頓堀、心齋橋),入住大阪HiyoriHotelOsakaNambaStation酒店。
D2(7月20日,週六):大阪-高野山(伽藍、奧之院),入住高野山別格本山總持院。
D3(7月21日,週日):高野山(金剛峰寺)-京都(夜遊八阪神社),入住京都站附近的櫻花臺畫廊酒店,特別推薦。
D4(7月22日,週一):京都遊(清水寺、三十三間堂、錦市場、河原町),住櫻花臺畫廊酒店。
D5(7月23日,週二):京都遊(伏見稻荷大社、銀閣寺、哲學之道、南禪寺、蹴上鐵軌),住櫻花臺畫廊酒店。
D6(7月24日,週三):京都(祗園祭活動、河原町逛街、金閣寺、八阪神社還幸祭),住櫻花臺畫廊酒店。
D7(7月25日,週四):京都(永觀堂、南禪寺)-大阪(大阪天滿宮天神祭),入住大阪BestWesternPlusHotelFinoOsakaKitahama酒店。
D8(7月26日,週五):大阪(上方浮世繪館、法善寺、國立文樂劇場),住大阪BestWesternPlusHotelFinoOsakaKitahama酒店。
D9(7月27日,週六):大阪-姬路-大阪,住大阪BestWesternPlusHotelFinoOsakaKitahama酒店。
D10(7月28日,週日):大阪-奈良-大阪-京都購物-大阪,住大阪BestWesternPlusHotelFinoOsakaKitahama酒店。
D11(7月29日,週一):大阪逛街,住大阪BestWesternPlusHotelFinoOsakaKitahama酒店。
D12(7月30日,週二):大阪飛返長沙,結束行程。
三、具體行程
D1:
從長沙出發時忽然下起了陣雨,聽說有5號颱風來襲,大阪也是雷雨天氣,原本有些擔心,沒想到起飛和降落都很順利,甚至沒有晚點,晚八點抵達大阪關西國際機場。幸運地開始。
到達大阪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飛機抵達-錄指紋-填寫入境卡(一般在飛機上填好)、出關-領取托執行李-填寫行李申報單、過檢(其實也只檢視了下證件)-進入到達大廳,電動扶梯上二樓-對照“日本換乘”APP找對應線路,刷ICOCA卡(只下車出站時刷卡目測也是可以的)上車-抵達目的地。
我們乘坐的是南海電車空港急行線(銀色外車廂),刷ICOCA卡就可以了,如果乘坐特急線(深藍色外車廂),乘務員會主動來找你補繳差價。到最後一站南波站下車,耗時52分鐘。電車上也會有中文廣播,難度係數較低。
我們預定的大阪HiyoriHotelOsakaNambaStation酒店就在出站口對面,出站就可以看見高樓上他家的燈牌,很近很好找。雖然酒店房間是典型的日本酒店特色—小,但是貴在方便,夜間格外安靜。
酒店離道頓堀、心齋橋也就七、八百米的距離,我們慢慢散著步就溜達過去了。大阪章魚丸時一定要吃的,再逛逛藥妝店,大多數店都有會中文的店員,即使語言不通也會有很明確的指示牌,圖片+日本文字大概也能理解,基本交流沒問題。我們逛到凌晨時分才回酒店,這時也是很多夜班日本人下班返家的小高峰。
D2:
初來乍到,還是有些睡眠障礙,很早醒來就再也沒能睡著。日本大多數店鋪都要10點以後才開門。我們是附近天地人拉麵館的第一撥客人,他家的豚骨溏心拉麵和鰻魚飯還不錯,另付150日元可以加米飯。
吃完早飯,回酒店拿行李退房。外面正好遇見拉政治選票的場景。
再次到南海南波站,找了臺機器給我們的ICOCA卡充值(有中文介面)。然後選擇南海高野線乘坐特急電車去高野山,11:14準時出發,1個半小時後到達極樂橋站,轉乘5分鐘的高山纜車。這短短的5分鐘還是很值得體驗的,纜車以近30度的坡度攀爬了340米的垂直高度,中間還有兩車相會的場景。
下纜車後需要拎著箱子爬二十多米的臺階,出門還需要搭乘高野山公交車。後門上車,前門下車時投幣付費或者上車前在車站買好車票向司機出示,到我們入住的高野山別格本山總持院附近車費是290日元/人。
宿坊傳統上是寺院提供給朝聖者和官方訪客的住宿場所,如今也面向普通旅行者開放。宿坊幾乎都是傳統日式風格,榻榻米房間白天是客廳、茶室和活動空間,晚上鋪上床墊就成了臥室。在日本全國的寺院均可找到宿坊,高野山寺院建築群是佛教密宗真言宗的本寺,也是住宿坊、體驗日本歷史悠久的宗教生活的最佳所在。這正是我們選擇拜訪高野山的主要目的之一。
總持院感覺還是很棒的,原本是下午3點才能辦理入住,我們提前到達也順利入住了。接待人員還幫我們升級了房間,超大的房間可以通過玻璃推拉門直接望見精緻的庭院,介紹很詳盡,服務也很周到。
弘法大師是日本最有名的宗教人物之一,被公認為宗教家、書法家、學者和語言學家(日語中假名音節的發明者),是日本真言宗創始人。空海(圓寂後被稱為弘法大師)年輕時曾到中國遊學,兩年後歸國,於816年在高野山立教開宗,創立了真言宗。高野山作為修行佛教的大道場得到發展,以伽藍和奧之院為中心,從總本山金剛峰寺起,共有117座寺院,構成了充滿神祕色彩的靈地。
在宿坊休息了大半個小時才出門。參觀的首站是總持院附近的壇上伽藍,這是弘法大師開闢高野山時最先建造的修行場所,包括根本大塔、金堂等,因為當時沒有避雷針等裝置,許多建築物都因為落雷引起火災而被燒燬又重建,唯一倖存下來的當時的建築物只有不動堂,被指定為國寶。
慢慢轉出伽藍,我們決定先前往距離最遠的奧之院。奧之院佇立著包括織田長信、豐臣秀吉等日本赫赫有名的諸多大名的墓碑,超過20萬座的墓碑和供養塔排列在長達2公里的參道兩側,與數百年樹齡的大杉木一起靜默駐守,很是震撼。如此莊嚴肅穆的地方,奧之院裡隨處可見帶著圍兜和線帽的地藏菩薩,有的還化了妝,地藏菩薩被視為“守護兒童的神佛”,這些都是為孩子們祈福的心意。
弘法大師御廟在奧之院最盡頭,莊嚴深幽。弘法大師是各宗派祖師中唯一擁有入定信仰的法師,以肉身成佛。真言宗的信徒們認為,弘法大師並沒有圓寂,而是在高野山奧之院的墳墓裡冥想,等待著彌勒佛(未來佛)的到來,只有弘法大師能夠為人類傳達彌勒佛的真言。信徒們每天都會在墳墓前供奉食物,供弘法大師冥想時食用。
從奧之院返回步行里程大約也有8公里,竟有些累了,我們直接返回總持院。宿坊一般是帶有早、晚兩頓精進料理,我們預約了6點的晚餐。高野山精進料理是在禁止肉食的嚴厲戒律中慢慢衍生出來的,充分而細緻地發揮了自然的原汁原味,代表了高野山飲食生活的歷史,其中的高野豆腐和芝麻豆腐最富特色、深受喜愛。芝麻豆腐是將炒過的芝麻搗碎,與鹿藿一起燉煮而成,芝麻香氣烘托出食材本身的美味,充滿層次感的調味和彈牙滑嫩的口感為一大特色。份量雖然不大,但我們吃得很滿足,享受當下和知足常樂應該也是禪宗修行的一部分吧。
因為第二天還要聽早課,再加上前兩天都沒休息好,所以我們早早休息了。
D3:
佛前誦經是宿坊例行的修行。每天早上6點,總持院的主持和事務僧會在主堂誦經。住客除了安靜聆聽以外,也可以參與誦經,中間還會有拈香敬佛的小儀式,院裡的僧侶也會給客人做一些講解介紹。聞著佛前沉香靜心聆聽梵音在佛堂裡迴響,感覺自己離佛境更近了一步。
早餐是7:20開始。在你前一晚晚餐和次日早餐的時間,院裡的事務僧會到房間鋪好或收起晚間睡覺的日式床墊和被褥,所以住宿坊想睡懶覺還是有點兒不方便的。
早餐依舊是精細清淡的素食,感覺自己這兩天都瘦了些。
飯後在總持院的庭院裡四處逛逛,然後回房間寫明信片、收拾行李,臨走時還沒忘記給我們洗手間垃圾桶裡的一隻長鬚大爬蟲拍了張照片,從昨天入住起就看見它待在裡面,被老公戲稱為院裡飼養的寵物。差不多上午10點鐘退房、寄存行李。
出門到隔壁金剛峰寺參觀。豐臣秀吉為供奉亡母的菩提,於1593年建造了青嚴寺,1869年更名為金剛峰寺,成為日本真言宗的總本山。金剛峰寺在全國約有3600所連鎖寺院,是高野山真言宗的總本山。
金剛峰寺中有大量的隔扇畫和日本最大的枯山水園林–“蟠龍庭”,寺內還有塊巨大的“奧之院靈木”,取之於奧之院高57米、直徑2.87米的大杉樹,看著樹盤上標誌年齡的深刻樹紋,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這次在高野山最大的遺憾就是沒來得及跑一次步,前一晚確實有些累了,一早晨課也沒抽出時間,這樣靜寂且空氣良好的山間太適合跑步了,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吧。
高野山豆腐確實很有特色。
高野山沒有直達京都的交通方式,中間需要到大阪週轉,所以今天會使用3日關西周遊卡。需要提醒的是高野山極樂橋站到南波站的南海電車高野線以特急線為主,憑關西周遊卡搭乘需要補差價,而從高野山出發需要先在車站購買差價車票然後憑票刷關西周遊卡進站,而不是像來程時上車補票即可。為此我們還錯過了前一趟車,等了近1小時才坐13:10那趟車出發的。
日本的交通線路確實有些複雜,雖然關西周遊卡覆蓋面很廣,但是通過谷歌地圖和“日本換乘”APP查詢到的高野山到京都的乘車指引很多都包含了JR線和新幹線,這是不包含在關西周遊卡內的乘車方式,所以需要我們自己對照線路進行合理組合。日本交通線路和經營的公司很多,有些相同的站點出發的車次、到達地點的遠近不同、停靠站有差異、快慢有區別,換乘點可能還需要步行轉換線路,所以很費腦筋,我們就因為上錯了一趟車多耽誤了1個小時時間,從高野山到京都住宿地差不多用了4個多小時時間,原計劃去伏見稻荷大社的行程也被耽誤了,後來才知道當天有伏見稻荷大社的本宮祭表演,遺憾錯過了。當然,從經濟角度來說高野山到京都至少需要2100日元的費用,再加上我們當天在京都還搭乘了2次Bus,人民幣160元的3日關西周遊卡差不多一天就用回了本,還是很划算的,而且直接刷卡乘車也很方便。如果不考慮經濟實惠的因素,每次現場購票或者使用ICOCA卡是最直接方便的。
我們入住的酒店就在京都站附近,交通、購物、餐飲都很方便,這也導致待在京都的幾天逛完景點回酒店就忍不住又跑出去吃東西或者買吃的,每天都吃得好飽。京都站真的好大,我們當晚選擇了網紅店MUSASHI的回轉壽司,正趕上飯點,排了很長的隊伍,為了美食只好認了。40分鐘後終於進店,他家壽司按盤子顏色分為146和346日元兩個價位,藍鰭金槍魚入口即化,大紅蝦不錯,還有一種346日元叫“銀嫩握”(翻譯軟體查到的名字)的魚也是細嫩綿軟,值得一試。總的來說,這家店價效比還是很高的。我們兩個人吃到撐也才不到350元人民幣,比國內便宜很多,關鍵是新鮮。
聽說八阪神社夜景不錯,我們飯後坐Bus出門消食。八阪神社是祗園區域的鎮守神社,傳說中求姻緣很靈,與圓山公園相鄰,是休閒的好去處。我們到達時神社中心舞殿上掛滿的提燈已經點亮,昏黃的燈光與白色燈罩相得益彰,提燈上黑色的字跡又多了一層變化,構成八阪神社一道浪漫溫馨的風景。可惜還是稍稍去晚了些,日落後半小時內澄明的微藍天空應該會更迷人。
夜色已深,我們簡單逛一逛又乘坐206次BUS返回東京站,奔波的一天結束了。
夜色中的京都塔
D4:
因為擔心熱門景點人多,早上7點多就出門,在206路車上買了京都BUS一日券(600日元/人)。
爬過一段長長的坡路來到清水寺門前時8點不到,果然遊人寥寥,清淨異常,就是雨霧濛濛的天氣有些影響觀感。山坡上硃紅色的高大本堂格外醒目,沿著道路上行就是大殿,我們去時還被腳手架遮擋起來正在修葺(據說最早2020年才能完工),不過遊客還是可以進入參觀。大殿旁邊就是清水寺最有名的舞臺,從這處近乎懸空的舞臺可以看到遠處的京都城。這個十幾米高的舞臺曾是著名的自殺基地,在江戶時代,有200多人曾在此跳下,有85%的人竟然奇蹟般的存活了,還有人跳了兩次都活著,直到後來政府命令禁止在此跳樓,這一現象才得以控制。在這裡有句俗語:“抱著從清水寺舞臺跳下去的決心”,形容下了莫大決心時,怎麼樣都要勇敢一試。
繞著山道來到對面遠觀清水寺舞臺,秋天紅楓掩映下的這座深褐色的木質建築應該別有韻味。山路把我們帶到硃紅色本堂的山下,這裡有處分為數格的涼亭,我們放下雨傘,脫掉溼漉漉的鞋子坐在木臺上,靜靜地在綠樹環繞中聽雨,很享受。旁邊的音羽瀑布可以用竹柄水瓢接水喝,據說可以帶來健康長壽。
京都的雨一直淅淅瀝瀝地下著,9點多離開清水寺時遊人仍然很少,門前茶碗阪(日本的阪是“斜坡”的意思)兩旁的店鋪大多還沒有開門,往下走段路就到了二年阪、三年阪,這是一段仿古街區,兩側都是一字排開的古老木屋和日式的傳統店鋪。雨後遊人稀少,非常適合拍照。
想著後天還要參加祗園祭,就沒有繼續前往祗園,而是搭乘Bus前往“三十三間堂”。三十三間堂的正式名字叫做“蓮花王院”,至今已儲存了700多年,狹長型的佛堂長約120米,因正殿被柱子隔成33間(1間約為1.8米)而得名。佛堂內供奉著1001座木質千手觀音,最大的中尊是佛像製作大師湛慶82歲時雕刻的,被譽為鎌倉時代(建長6年)的名作。以中尊為中心,左右各供奉著500座佛像。這些佛像是以絲柏為原料採用“木塊鑲嵌工藝”製成,主要表現在佛像頭上的11張臉和40隻手上,所以又叫“十一面千手千眼觀世音”。位於觀音像前排和中尊四周各具特色的28尊佛像,是保護千手觀音及其信徒的神,大多起源於印度神話,據說為了使眼睛顯得更為逼真,採用了鑲嵌水晶的製作工藝。這1001尊塗滿金漆的等身觀音像擠擠挨挨地站立在佛堂內還是蠻震撼的,值得一看。
三十三間堂內不允許拍照,借用網圖一張
我在三十三間堂買了一本納經貼,可以在遊歷寺廟神社時請那裡的人寫字、留印、蓋章以作紀念,這叫御朱印。
大殿西側巨大的長廊則是每年1月15日舉行弓箭競技的地方,這一天會有大批的高階弓道習練者和即將滿20歲的年輕人趕來參加(在日本週歲滿20歲才算成年人,這也算是成人紀念),箭靶直徑1米,射距60米,按24小時內的命中率來比試高低。宣傳圖片上有很多身穿和服、束緊寬袖的女孩子們排成一行引弓開箭的場景,颯爽英姿相當帥氣。
三十三間堂對面就是京都國立博物館,有時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逛一逛。
我們下一站是河原町的錦市場,路過一蘭拉麵,大概不是飯點兒的緣故,排隊人很少,還沒吃午飯的我們當然不能錯過。一蘭拉麵是自助點單,拉麵、雞蛋、叉燒、豚肉、木耳絲、海苔、抹茶豆腐等可選,然後憑票排隊候座,排到了就會被安排到有小隔板的一對一餐檯,再次填單選擇口味、面的硬度、油度、辣度等等,服務人員隔著一道小小布簾收單、奉上餐食,完全看不全面貌,有需求隨時可按鈴呼叫,很特別的服務方式。日本的拉麵太多,豚骨濃湯的湯頭一般不會踩雷,很滿足了。
錦市場位於四條河原町商圈,高高拱廊下不足500米的道路兩旁佈滿了製作京都料理的各種食材和小吃,各種醃製的小菜、壽司、豆製品、燒烤、甜品、京果子、天婦羅、海產、乾果、伴手禮等等,不勝列舉,總之空腹進就對了,很後悔剛剛吃了一蘭拉麵。
錦市場里美食誘惑很難抵擋,渡半的海膽、鱧秀的燒蟹棒、近喜的豆腐……都是不容錯過的精彩和驚喜,還有有次的道具號稱是世界上最好的廚房刀具。
吃完東西出來還可以逛逛附近的新京極和藥妝店,權當消食。感覺晚上回到酒店還是飽的。
D5:
當天出門有點晚,從JR線的稻荷站出來就是伏見稻荷大社,8:30就發現一起從站臺裡出的人很多了,心裡暗暗有些擔心人太多沒法拍照,所以進入稻荷大社以後沒有在本殿前停留,直接奔著千本鳥居的方向上山。所幸山上的人並不算多,前兩天本宮祭懸掛燈籠的木架還沒來得及拆除,一路上重重疊疊、連綿不斷的硃紅色鳥居沿著茂密的山林向上伸展,柱體上一面寫著“奉”、“納”二字,一面寫著供奉者的姓名、地址和供奉時間,整齊劃一的排列組合給人帶來的視覺效果確實很壯觀,也很上相,非常適合凹造型拍照。就是山上的蚊子太多,吸血很凶猛,真有點受不了。雨後的山林裡不時飄來陣陣濃郁的植物香氣,卻一直沒找到花香來源。我們走走停停爬上山頂轉了一圈,差不多用了兩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山上有兩處可以看京都全景的地方,坐下來休息一下,吹吹風還是蠻愜意的。
10點半返回稻荷大社本殿時,周邊已經是人流如織,擁堵的拍照場景和嘈雜的人聲讓人遊興頓失,很慶幸我們早到一步。
神道教和佛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沒有核心經文典籍,但有一條最重要的教義,那就是純潔。神道教神靈涉及面廣泛,數量成千上萬,他們被供奉在神社裡。不同的神社也有不同的主題,求子、姻緣、身體健康、學業有成等等。在日本,神道教往往照看此生的事宜,嬰兒出生的慶祝和結婚儀式都在神社進行;而佛教一般與往生有關,葬禮和紀念儀式都在寺廟舉辦。
關於神社也有一些特有名詞。如鳥居,是類似牌坊的日本神社附屬建築,代表神域的入口,用於區分神界與世俗界,踏入鳥居即意味著進入神域,行為舉止應特別注意。玉垣是指環繞在本殿或神域四周、等間距設定的柱狀物柵欄,也是用於區分神域和世俗界。參道指位於神社附近,通向神社的道路,當同一神社附近有多條參道時,通常把最有影響力的參道稱為表參道。石燈籠則是設定在神社境內的石質燈籠,用於照明和驅邪,通常由信徒奉納,在柱或底座上刻有供奉者的名字等資訊。
手水舍是設在神社入口處,用於清淨雙手和口的地方,通常由4柱支撐的有頂無壁建築,建築中央設有水池,水池壁上一般刻有“洗心”或“淨心”的文字。
繪馬是用於書寫願望的木板,把寫有願望的繪馬懸掛於神社的集中場所,意味著向神祈願。神籤是算命的小紙籤,不同的紙簽上記錄著從大吉到大凶的預言,閱讀預言後,通常將神籤系在神社指定的樹枝上,意味著期待願望的實現,因為日語中“系”和“實現”是同音詞。
本來想通過京都站週轉到下一個參觀點的,一想到大中午的天太熱,自己酒店又在附近,乾脆返回酒店睡了個午覺。圖了住在京都站附近的便利,我們待在京都的這幾天基本上都是上午游完後中午返回酒店午休一下,下午再次從京都站出發,遊覽安排還是很寬鬆的。不過京都很多景點都是下午5點左右就關門了,大家要注意掌握時間。
下午先去了銀閣寺,這裡以豪華的花園和優雅地建築而著稱,原為足利義政將軍1482年建造的寓所,後改為寺廟。
修剪合宜的植物和枯山水景觀是日本庭院的特色。我看到很多京都人家,那怕門前只有一兩平米的空間,也會擺上一些植物、種上一棵樹,而且會給樹木修剪造型,點滴之中也見精緻。枯山水又稱假山水,是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深受禪宗美學的影響。枯山水顧名思義並沒有水,有些枯山水甚至排除了草木,主要是用山石和白砂為主體,用以象徵自然界的各種景觀。比如白砂可以代表海洋、雲霧,石頭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銀閣寺高大的松樹經過精心修剪,與深色的木質屋簷相得益彰,庭院裡別具匠心的白沙堆成半圓錐形的臺地,是淨心冥想的好去處。沿著指引的道路拾階而上,可以登高望見京都市的風景。這時,一場猛烈的大暴雨不期而至,我們只好躲進銀閣寺的小賣店躲雨。等候中,我在小店裡買了張明信片寫好準備郵寄。
半小時後雨勢漸小,打著傘出門,左拐就是哲學之道,我們乾脆冒雨步行。哲學之道是一條被櫻花樹遮掩的小路,旁邊有河渠伴流,因一位哲學家西田幾多郎常在這條小路上漫步沉思而得名。即使沒有繽紛的春季櫻花加持,這裡也是散步的好去處。
我們慢慢走了大約四十多分鐘,雨已停,赫然發現一座規模巨集大的禪寺,原來這就是南禪寺。高大的寺門雖然簡樸卻不失莊嚴,寺內高樹蔽日,日本小葉楓妝點其間,格外舒適愜意,可惜下午5點之後這裡的庭院和山門就關門了,我們沒能進入。
離開南禪寺繼續向南找地鐵口,我們誤打誤撞地發現了一段已停用的傾斜鐵軌,這就是櫻花季赫赫有名的蹴上鐵軌。沒有櫻花,綠樹成蔭下的鐵軌也是拍照的極好背景,我拉著先生過了一下無人打擾的拍照癮。
天色漸暗,依依不捨地離開蹴上鐵軌坐地下鐵回到京都站,就近在地下Porta廣場的一風堂吃了頓拉麵。回酒店休息。
D6:
今天是京都衹園祭“後祭”的日子。祇園祭是京都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慶,整個祭典從7.1至7.31,長達一個月之久,被認為是最大規模的日本傳統祭典之一,與大阪的“天神祭”、東京的“神田祭”合稱為“日本三大祭”。
平安時代西元869年,作為日本首都的京都內爆發瘟疫,疫情嚴重,在當時的醫學知識不足的狀況下,人們只好向神祇祈求。便在祇園社(現在的京都八阪神社)立起了66根大鉾,以此祭拜祇園之神,來求疫病退散、除去厄災,後稱為“祇園御靈會”,是祇園祭的原點。平安時代中期開始,此御靈會的規模慢慢變大,加入了傳統音樂、神轎等。原是瘟疫發生時才舉辦的不定期的法事,天祿元年西元970年後才固定於每年的6月14日舉行、到了近代才改至7月。祇園祭至今已有1100年以上的傳統,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祭典,也是京都人的驕傲。
巡行的路線會從神社搬出載神祇的轎子、經過“氏子”(某地區內信奉某神社的神祇的當地信徒)區域、在“旅所”(神祇的休息、住宿場所)停留一段時間,以上這段過程所舉辦的儀式稱為“神幸祭”(迎神),從“旅所”再回到原先神社的過程中的儀式則稱為“還幸祭”(送神)。京都的祇園祭也是如此,在每年的7月17日進行“神幸祭”(前祭),24日進行“還幸祭”(後祭)。而來回程都會進行“山鉾巡行”,造型絢爛的山鉾是京都八阪神社氏子地區的人們,誠心製作用來祭拜神祇的祭禮,“山鉾”裝飾品極為絢爛豪華,甚至有“移動的美術館”之稱,更在2009年登入為UNESCO(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而神轎則是以神社為主進行祭拜,略有不同。
前祭的“山鉾巡行”意義在於,在接下來的“神轎巡行(神輿渡御)”之前先“鎮住町內疫神”,後祭的“山鉾巡行”則是為隨後神轎上的神祇回八阪神社而開路。
9:30左右後祭的10座山鉾從烏丸御池出發。花傘巡行是以女生及小孩為主的華麗列隊,藝術色彩豐富,多達1000人的隊伍於10點從八阪神社出發,按照既定路線巡迴後回到八阪神社。
我們是8:30從酒店出發,乘坐地鐵約9點左右到達烏丸御池等待山鉾出發。上午九點半,10輛造型各異的木質山鉾車被推著或拉著陸續出發,這些山鉾車代表不同區域信徒的心意,不同的造型代表了不同的故事和寓意,比如鯉魚躍龍門、修橋的故事,兩隻鴿子對立意味著夫妻和睦等等,山鉾車還裝飾了松樹、柳樹、櫻花。參加巡遊的人們穿著傳統服飾,吹打出清脆悅耳的笛聲和太鼓聲,隆重而不失歡樂,頗具日本特色。我們跟隨著隊伍緩慢前行,到京都市役所前站是個轉折點,這裡還有稍後經過的花傘巡行,這是以穿和服的女人和兒童為主的巡遊隊伍,還有坐在花車上的盛裝藝妓。天氣很熱,某些路段會有工作人員殷勤地送上冰水慰問巡行隊伍。後祭的場面雖然比不上前祭盛大,但是足以讓我們管中窺豹,京都人對傳統真的很尊重,也很認真。
巡遊結束已經是中午時分,我們在河原町松本清買了些東西,然後就近吃了大起水產的回轉壽司,感覺沒有Musashi家的新鮮,不過他家的鯨魚瘦肉倒是比冰島的鮮美軟嫩。
帶著買到的東西逛街不方便,又返回京都站酒店卸貨兼“補充能量”。下午三點多出發去三島由紀夫筆下的金閣寺。
這一天在交通途中遇見兩件讓人很感動的事。一件是乘坐公交車到某站時,遇到了父女倆推著輪椅上的媽媽準備上公交(聽說話聲音還是中國人家庭),五十多歲的司機大叔停穩車很迅速地跑到後車門,很抱歉地請車廂中部的兩位乘客讓出座位,快速地拆除出一個寬敞的位置,然後取出車廂裡的摺疊板鋪在車門口以方便輪椅推上公交車,安頓好輪椅上車並固定好,又把摺疊板收好歸原,再次小跑著返回駕駛座坐好繫好安全帶,並通過話筒向乘客道歉久等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極其迅速安靜,前後不到5分鐘時間。這樣專業的職業精神和服務意識確實讓人歎服。
在去金閣寺的路上還發生了一件事,找不到地鐵和公交車的換乘點讓我們頭痛,就問了一下旁邊的一位中年女士,因為地方有些複雜而我們之間口語交流有些障礙,於是女士示意我們“followme”,她竟親自帶我們去找車站。更想不到的是,從地下鐵站上到地面才發現外面正在下大暴雨,得知我們傘具不夠,女士立即表示沒關係,她又帶著我們輾轉從地下通道來到一個地下乘坐公交BUS的站臺,一路上還竭盡所能地與我們交流,直到把我們送到地下BUS站,無縫對接地直接上車,完美避免了淋雨的厄運。看著微笑著彎腰告別離開的那位女士,真心感受到日本人良好的教養和不露聲色的熱情。
到達金閣寺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半,接近五點鐘的關門時間。金閣寺原名鹿苑寺,名字源於幕府時代足利義滿將軍的法號。金閣寺的門票更像手書的祈福信箋,讓人不捨丟棄。我們匆匆入場,在圍建的通道內拐過幾道彎進入一片山邊庭院,閃閃發亮的金閣隔著鏡湖池赫然出現在我們眼前,此刻因為雷雨將至天空陰沉,恰恰反襯出水邊的金閣和它在池中的倒影格外靜美,給人一種只可遠觀不可近褻的距離感。這幢三層樓閣的舍利殿也稱金閣,一層法水院是木質外觀,由幾根木柱支撐,裡面供奉著如來和足利義滿的坐像;二層潮音洞和三層究竟頂外壁包括圍欄全部貼滿了金箔。寶塔形狀的屋頂覆蓋著黑色柏樹皮葺,最頂端站立著一隻“怒目而視,高展雙翅,翻動羽尾”的銅製“金鳳凰”。
我久久凝視著一水之隔的金閣,這樣不遠不近的距離讓我想起它在三島由紀夫筆下“像是一膄渡過時間大海駛來的美麗的船”,“度過了不計其數的茫茫黑夜”,依舊在“永無止境的航行”,是永恆澄明的、美的象徵。即將閉園的時候,我們繞到了金閣的背面,此刻有隻烏鴉飛立到了金鳳凰的頭頂,久久不曾離去,不知這種在日本象徵吉祥的鳥是否還在為當年放火燒燬金閣的年輕僧人超度亡靈?
離開金閣寺,我們轉車特意去了趟北野天滿宮。這座神社裡供奉的是日本的文曲星–菅原道真,這位平安時代的賢臣以學富五車聞名,卻因為政敵的排擠被放逐至九州,病死途中。他死後,京都發生了多次自然災害,天皇認為是他的怨靈所致,於是興建了這座北野天滿宮。菅原道真逐漸成為了日本人心目中的學問之神,北野天滿宮也就成了深受學生喜愛的神社之一,許多應屆考生都會來到北野天滿宮求一個保佑學業成就的御守,希望學問之神能保佑自己考上理想的學校,神社裡掛滿了各種祈福學業進步的繪馬。
北野天滿宮很大,門前還有一大片空地,每月25號會是這裡的天神祭市場開市的日子,販賣古董、植物、布製品和各種美食的攤販聚集於此,異常熱鬧。可惜第二天我們要趕去大阪,沒時間再來了。
夜幕降臨時分,我們來到祗園,通過大眾點評選了家“京都熟成細面祗園店”就餐。日本的麵店一般不會踩雷,都還不錯。飯後再次來到八阪神社,這裡還有個“還幸祭”迴歸的儀式。
可能是等待的時間太久,人又多,迴歸的隊伍也是稀稀拉拉的,考慮到散場時交通不便,我們便沒有堅持到最後,提前回酒店了。
非常充實熱鬧的一天!
D7:
留在京都的最後一天,我在鴨川留下自己晨跑的足跡。鴨川是京都最重要的河流,這條31公里的河流兩岸種滿了櫻花和楓樹,河水清澈,不時有水鳥在河中覓食,是京都人最愛的散步和騎行的地方,一路上我也遇到不少跑友,還看到站在河中釣魚的人。據說出町柳及再往北的鴨川遊人稀少,景色優美,日落時分過去更是超值體驗,可惜我的時間有限,沒能進一步探索。
跑完步回到酒店洗頭洗澡,然後收拾行李、退房、寄存行李。輕裝出門對不捨離去的京都查漏補缺。
日本的懷石料理是一定要嘗試的,沒有提前預約的我們徑直去了孤獨星球上推薦的京都站伊勢丹百貨11樓號稱物美價廉的和久傳,幸運的是沒等多久就輪到了我們。我們選擇了蘇芳套餐和中午特價的刈安套餐。餐廳裡有面向京都市區風景的臨窗餐位,也有面對製作臺的餐位。入座後首先會為你奉上清涼的抹茶、大麥茶和1小杯清酒。我的蘇芳套餐第一道菜是焯水海鰻,清透的醬汁澆在幾塊海鰻肉上,被放在拙樸的清水燒瓷器上,清淡而有禪意;第二道菜是腐竹和魚丸子做成的“海葉真大碗”,味道不錯;第三道菜是用紙包裹著的燒烤河鱸,魚香濃郁;第四道是醋芝麻拌無花果,新鮮的無花果澆上芝香撲鼻的芝麻醋醬,養眼又爽口;第五道菜是用芡汁勾調的羹湯,包括茄子、芋頭莖、扇貝肉、葛藤的湯汁濃而不膩;接下來我選了豆海鰻茶泡飯,算是一個嘗試吧,還有鯛魚壽司飯或香魚冷麵可供選擇;最後上了一份果子和京都粗茶。日本料理份量不算大,卻是恰到好處的飽腹,最大的特點就是精緻,一份份地擺盤、撤盤,變化著內容和外在,把簡單的食物做出了藝術品的感覺,無論是食物的處理還是餐具的配置、擺盤都彰顯出製作人的用心和情感,頗具代入感,值得品味。
伊勢丹百貨也值得好好逛逛,我們在樓上給女兒買了些可愛又實用的文具。
京都站層層遞進式的電梯
上一次路過南禪寺的滿目蒼翠和安靜讓我對那片區域意猶未盡,利用此行待在京都的最後半天時間再向東山北部行。首先來到的是永觀堂,這座看上去不大的禪院帶給我們曲徑通幽的意外,上樓下樓、彎彎曲曲地引領我們體驗日本的建築和庭院之美,登上小山坡還可以眺望京都全貌。院子裡迂迴的小道兩旁種滿了楓樹,配上亭臺池水,一定是賞秋的好去處。
離開永觀堂,向南會經過一所“東山中學”,幾分鐘後就到了南禪寺,這所古樸靜謐的寺院是我在京都的最愛之一。南禪寺是1291年由天皇中首位皈依禪宗的龜山上皇離宮改建而來的,他規定“日本最優秀的禪僧”為南禪寺主持,所以“南禪寺主持”成為超越法系、流派的最高禪僧的代名詞。後南禪寺經歷文安大火及應仁之亂等幾近荒廢,後來因為與德川幕府關係密切得以重建和興隆。南禪寺最有名的就是表示佛法修行大徹大悟的三門: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又稱三解脫門。山門上還有樓閣,名“五鳳樓”,據說從樓上可以望見京都御所的結構,似乎蘊含著德川幕府的某種意圖,可惜我們兩次到達時樓上都未開放,不能一窺究竟。三門通往主殿的寬大石板路兩旁種滿了高大的楓樹,這裡沒有國內寺廟的煙火氣,卻讓人自覺感受到一種法相莊嚴,內心都沉靜下來。
繼續向上就來到方丈庭院,參觀這裡的“虎子渡庭”需要購買門票。這是一處經典的禪宗庭院,進門的茶室就正對著綠意盎然的庭院,庭院裡還有潺潺流水,意蘊雋永,讓人只想放空一切,默默沉陷在這份自在之中。
南禪寺內的水路閣是從滋賀縣大津市琵琶湖(日本最大的淡水湖)引水來京都市內的線路的一部分。紅色的牆磚砌成拱門橋樑形狀,雖已被水漬浸潤脫色,依然厚重矚目,作為重要史蹟吸引著不少遊人留影。
離開南禪寺,再次來到蹴上鐵軌過了把拍照的癮。
返回酒店,拿上行李依依不捨地離開京都前往大阪。雖然要轉兩次車,但因為我們在大阪的酒店也在地鐵站附近,還算方便順利地到達大阪預定的酒店。
匆匆由京都趕往大阪的目的就是為了兼顧7月24日的京都祗園祭之還幸祭和25日的大阪天神祭。
天神祭也是日本三大節日之一。25日,身穿日本傳統服飾的遊行隊伍會抬著或推著神輿(移動的神龕)從大阪天滿宮出發一路遊行至大川,夜幕降臨時還會有一場大型的煙花表演。
我們是傍晚時分趕到天滿宮。總體來說,大阪的神社在規模和周邊氛圍方面還是比京都神社略微遜色。大阪天滿宮算是比較大的神社了。參觀的人比較多,大多自覺站在錦繩圍欄起來的警戒線以內,秩序比較好。
等候過程中就聽見外圍的煙花燃放的聲音,旁邊有日本人分享了手機朋友圈裡傳來的視訊,這對於來自煙花之鄉並且在橘子洲經常有煙花表演的湖南人來說並沒有什麼驚喜。大約等了大半個小時,遊行的隊伍開始陸續回到天滿宮,表演仍在繼續。大阪天神祭比京都祗園祭更熱鬧、瘋狂,參與人數更多,有分工明確的儀仗隊、有抬神龕的隊伍、有鬥鼓的隊伍、有男女老少群舞的隊伍,氣氛熱烈,群眾參與度極高,關鍵始終沒見到什麼警察之類的維持者,基本上是一些年長的保安和表演結束的活動參與者自發站在內圈防止人流衝擊。整個過程目測至少有有三、四千人的表演參與者,還有數千人的圍觀群眾,還有各種神輿、轎子、提燈等裝備,在長寬不足500米的天滿宮進進出出,還要表演,卻雜而不亂,熱鬧而有序。我和老公都驚歎於日本民間社團的組織能力和應對水平。
大阪天神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做得很好,日本人同時也把這樣的活動當作一場大型聚會,到處都是互相打招呼和熱聊的人們,這裡可以看到日本人瘋狂投入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他們自覺自律的一面。對於我們而言,能參與這樣群體性的狂歡是非常難得的體驗。
D8:
如果京都是宮廷貴族們的城市,而東京是武士之城,那麼大阪就是商人階級的城市。大阪給人的主要印象還是發達的商業,我在攻略裡看到的大多也是買買買,對我這種購買慾不是特別強的人吸引力大減,如果不是趕25日的大阪天神祭,仍然想在京都多滯留兩天。
上午睡了懶覺,整理了下其他事務,吃了些昨晚在超市買的食物和水果,下午2點多才出門。先去道頓堀的上方浮世繪館參觀。
浮世繪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道頓堀是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的“百老匯”,當時歌舞伎、淨琉璃等的劇場戲院鱗次櫛比,名家薈萃,也孕育出了井原西鶴、近鬆門左衛門等著名劇作家。為一睹名家名角風采,眾多戲迷聚集於此繁華鬧市,從而出現了以描繪戲劇人物為代表題材的風俗版畫“上方浮世繪”,活靈活現地勾勒出名角的形象個性。上方浮世繪館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長期展出上方浮世繪的美術館,展廳不大,有四層樓,2-3樓是博物館,有對整個大阪、道頓崛區域的介紹,分別展示著不同劇目的人物角色、戲劇場景,還包括戲迷狂熱的生活場景。4樓還有額外收費的浮世繪版畫刷版體驗活動。最後回到1樓,紀念品商店裡的書籤、手帕等一系列紀念品都非常精美,也許能找到你感興趣的東西。
上方浮世繪館出門對面就是法善寺,藏於窄巷中的一座袖珍小廟。寺內一尊覆滿厚厚青苔的不動明王像引人矚目。
我們繼續步行前往日本橋附近的國立文樂劇場,想要體驗一下日本的傳統木偶戲。文樂是將說唱、彈三味線(起源於中國三絃)、操縱木偶的三種技藝融為一體的舞臺藝術,雖然並不是起源於大阪,但其普及卻始於這座城市,如今文樂木偶戲已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立文樂劇場致力於復興文樂木偶劇。
我們到達時只有晚6:30開始的劇目《國言詢音頭》,時長1個半小時。買好票就去心齋橋的一蘭拉麵吃晚餐,時間剛剛好。
文樂木偶戲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戲劇藝術之一,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木偶、太夫、三絃琴三者合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表演中木偶的操縱技能、誦唱人的誦唱技能(淨琉璃)和三味線演奏技能相輔相成。文樂木偶戲的開始要追溯到江戶時代初期,最早叫木偶戲,後來被稱為木偶淨琉璃。由於竹本義太夫的義太夫節和近鬆門左衛門的作品,使木偶淨琉璃大受歡迎,進入全盛期。幾經盛衰,19世紀中期隨著植村文樂軒在大阪創辦的劇院聲名日盛,“文樂”日漸成為木偶淨琉璃的代名詞相傳至今。
文樂中的木偶有真人一半大小,他們的眼睛會滴溜溜地轉動,眉毛會上挑表示驚訝,小嘴會一張一合,手和胳膊可以靈活地擺出各種姿勢,擔當主角的木偶一般由三位傀儡師共同操縱,傀儡師們在前臺操控木偶表演;太夫以誦唱的形式描述舞臺上的場景、故事背景和所有人物的臺詞,最大的看點就是太夫聲情並茂地模仿舞臺上不管男女老少所有人的聲音,高歌、低喚、悲鳴、狂笑,不斷地切換,聲音、眉眼、表情間全是戲;三絃琴演奏師不僅僅是伴奏,也會模仿風聲、雨聲和其他音效,用音符表達劇中的情感和情緒,通過音調和音質的變化烘托故事情節的氛圍,賦予戲劇以生命力。太夫和三絃琴演奏者穿著華麗的傳統禮服跪坐在舞臺側面的旁白平臺上誦唱演奏。
我們當天欣賞的《國言詢音頭》主要內容是:初右衛門喜歡上一個叫菊野的女子,在菊野身上花錢如流水,甚至不惜挪用公款,但菊野卻暗中與初右衛門的朋友仁三郎郎情妾意,還背地裡說初右衛門的壞話。初右衛門辦了一場離別宴表示寬恕了菊野和仁三郎,然後踏上歸鄉旅途,卻又出其不意地殺了個回馬槍,夜深人靜的時候返回殺死了菊野和其他人,唯獨找不到仁三郎。初右衛門殺人後從容拭去長劍上的血跡,最後揚長而去。
文樂木偶劇是我們從未見過的一種表演形式,特別是太夫彷彿用生命投入誦唱的部分讓人印象深刻。推薦給有時間有興趣的朋友們去體驗一下,最好提前預約喜歡的劇目。
D9:
今天是姬路一日遊。起床後吃了些前一晚在超市買的食物作為早餐。出門用關西周遊卡搭乘地鐵到梅田,轉特級電車直達姬路,路上耗時近2小時。上車就看見旁邊一個女孩子正在刷題,瞟了一眼內容和女兒學的內容近似,原來日本的高中生也很辛苦。
被稱為“日本第一名城”的姬路城是日本最好的城堡,這座巨集偉的城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也是日本國寶以及僅存為數不多的早期建造的城堡之一,代表著日本最高水平的木結構建築。姬路城呈三重螺旋形排布,由中心部分的大天守閣(高91.9米)、三座小天守閣(東小天守閣、西小天守閣、乾小天守閣)等共83座建築群連線而成,其防禦工事包括外部、中部和內部壕溝,設定有幾座大門和瞭望塔的石城廓高大麴折,城牆和瞭望塔上有射箭、打槍的小孔,城堡內庭的道路也是百轉迂迴,但在大天守上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整個城堡氣勢恢巨集、雄偉壯觀,極具美學價值,更是一個充滿戰略智慧的建築群,擁有高度發達的防禦系統和精巧的防護裝置,以難攻和善守名聞天下。
白色灰漿外壁的天守閣是姬路城美的象徵,其聳立的身姿和翹簷層疊的造型猶如白鷺飛舞,這也是姬路城被稱為“白鷺城”的來由。這種白灰外牆是一種以熟石灰、貝灰、麻刀、海藻等為原材料的傳統工藝,通過多層重複塗刷,厚達達到3釐米,這也使城堡免受火災和風雪侵蝕。大天守從外部看是5重屋頂的建築,但從內部來看卻是地上6層與地下1層的7層建築。內部設計有排煙窗、武士暗室(可配置伏兵)、武器架、射箭口、雙重門、洗水池、廁所等各種裝置,外部的瓦片、狹縫、格子窗、油牆、懸魚的裝飾板等集美觀和實用於一體,處處都體現出這座400多年曆史城堡的機巧和功能性。西之丸、本丸和菱之門入口處都有遠觀主樓天守閣的最佳視角,拍照是非常上鏡的。從天守閣內展示的模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完美的構造和複雜的工藝。
說到姬路城就離不開千姬的故事。千姬是德川家康的孫女,7歲時就嫁給了豐臣秀吉的兒子豐臣秀賴。在豐臣秀吉死後的大阪夏之戰中,秀賴自殺,豐臣家退出歷史舞臺,德川家康掌權。而千姬在熊熊大火中被救出來後,20歲的她改嫁給了21歲的本多忠刻(他父親是德川四大天王的本多忠勝),自此居住在姬路城十年。千姬說“與丈夫忠刻在姬路城的生活是一生中最為幸福的時刻”,可惜的是丈夫在31歲時英年早逝,千姬離開姬路城回到江戶後剃髮出家,直到70歲死去。姬路城也因為有了千姬的愛情故事多了一份浪漫的氣息,化妝櫓就曾經是千姬休息的地方,裝飾相對繽紛許多。
姬路城和好古園通票價格成人1040日元,兒童票360日元。5-8月入城時間9:00-17:00,其餘時間9:00-16:00,一日遊的朋友需要匡算好時間。建議入城前在門口拿上一本講解的圖冊(有中文版的)或者下載導覽APP,這樣參觀會更有趣味性。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姬路城禁止使用無人機。我們在姬路城遊覽近3小時。
出城門,繞著護城河向西行走不到十分鐘,就到了好古園。好古園是由以前武士的住處改建而成,有9座單獨的江戶時期風格的庭院。進門沒多久就有一處小瀑布和錦鯉池,樹木蔥蘢、流水潺潺、遊廊迴轉,池中錦鯉肥厚炫彩,是一處難得少有雕琢痕跡的日本庭院。不同的庭院風格不同,據說不少日本歷史劇都在這裡拍攝過。
我們看到年長的日本園丁在園子裡坐在小凳子上細細地整理花木,不急不躁、從容細緻,和國內俯下身一陣狂風暴雨式地扯拉拽拔的修整截然不同,即使是園丁,也有工作和享受的區別。日本很多老人都從事底層的服務工作,大多和善敬業,樂享其中。
姬路城記錄了封建時期的一段歷史,也是日本城堡建築的典型代表,值得專程遊覽,也因為到過姬路,我們放棄了遊覽大阪城。
時間有限,我們返程途中沒有在神戶停留,而是選擇了在大阪梅田商圈的牛太本陣晚餐。這家友都八喜樓上的餐廳因神戶牛肉而聞名,以烤肉套餐為主,提供中文選單。因為是自助燒烤,還要注意火候,神戶黑毛和牛肉、豬頸肉、牛舌、芝士烤紅薯都還不錯,海鮮一般。
吃完飯又去超市購買了明天的早餐和水果,愉快的一天結束了。
D10:
比前一天提前半小時出門,依舊使用關西周遊卡。先坐地鐵到難波,然後搭乘近鐵奈良線到奈良。暑假的電車上也很容易遇見學生,看見三個中學生模樣的女孩子,開心地玩卡片遊戲,忽然就想女兒了,快回家了~
難波到奈良近鐵站耗時45分鐘。奈良近鐵站距奈良公園只需步行幾分鐘,但JR奈良站則離得比較遠,一般需坐公交車到達奈良公園或春日大社。
行走奈良比較省時省力的路線是:從奈良近鐵站下車後先坐公交車到春日大社,然後依次走若草山(太陽太大,我們沒上山)、二月堂、東大寺、奈良公園,最後步行返回車站。注意關西周遊卡不可以用於奈良市內交通,需另行購票。遊奈良一般會買些鹿餅餵給小鹿,150日元一份。
春日大社也有小鹿,且沒有奈良公園的小鹿那樣凶悍,最主要的是人少,再有青苔覆蓋的石燈籠和茂密樹林的加持,出片更顯清幽。
二月堂、三月堂是東大寺的分院,地勢較高,也很安靜。拾階而上,就到了建於1669年的日本國寶二月堂,其內部不對外開放,但在露臺上可以看到奈良全貌,是處凝神放空的好去處。
東大寺人流量大。寺中的大佛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像之一,最初鑄成於746年,現在的佛像是江戶時期重鑄額,高度超過16米,用了重達437噸的青銅和130公斤黃金。大佛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建築。人太多,天太熱,我們就沒有進入參觀了。
奈良公園的小鹿一群一群的,見慣了遊客,討要鹿餅也任性刁鑽起來。很多關於奈良的視訊中都有小鹿對著遊人手中的鹿餅點頭作揖的場景,於是不少人認定鹿是一種通人脾性的生靈,鞠躬這個技能得把狗子們的“恭喜發財”甩好幾條街呢。但科普的結果卻與印象大相徑庭:鹿看到人手中的鹿餅,受到事物的誘惑想要搶奪,而人類視角的“鞠躬”其實是鹿在發起攻擊之前的示威動作,這個說法已被日本學者證實。
看完小鹿,步行返回奈良近鐵站會路過一片商業街區,可以吃點東西、採買一些伴手禮。我們進入了一家叫“奈良動物保護園”的小店小憩,小店不過二十幾平的地方,擺著大約十幾只貓頭鷹和鳥類,有些帶著腳鏈,極少數看上去凶猛的被關在了籠子裡。進入小店每人收費1000日元,可自助選擇一杯飲料,可以撫摸那些沒有閉眼睡覺的貓頭鷹併合影。店裡有小手冊可供客人取閱,裡面一些關於貓頭鷹的小知識還蠻有意思:貓頭鷹的壽命有25-30年,兩隻眼睛可以同時看向不同的方向,並且頭可以轉270度,所以視野非常廣;兩隻耳朵由於高度不同,可以非常立體的判斷聲源位置,有利於捕獵;有三層眼皮,最面的一層可以清潔眼睛;眼睛會變色,早上和下午是橘色,中午是黃色,晚上瞳孔開啟變成黑色。更神奇的是,貓頭鷹可以只閉一隻眼睛睡覺,休息半個身體,放鬆的時候可以抬起一隻腳,只用一隻腳站著,這種睡法叫做hemispheresleeping。與中國不同,在日本人心目中,貓頭鷹是福鳥,也是有學問的代表,我們在大阪也見過類似的貓頭鷹主題店,這也是一次與眾不同的體驗。
乘坐奈良近鐵線返回大阪還不到下午5點鐘,我們去梅田的匡威專櫃給女兒買她喜歡的一款藍色印花帆布鞋,沒想到專櫃居然沒有。匡威板鞋在日本很流行,款式也很多,有日本產、日本專供、越南產、馬來西亞產等各種版本,女兒喜歡的花色款式在國內沒見過,貌似只在京都新京極ABC-MART店看到過。沒帶女兒一起去日本已經心存內疚,難得她有喜歡的東西,我們一看時間還來得及,當天又是使用關西周遊卡不必計較交通費用,乾脆折轉到京都河原町為女兒買鞋。
我們在梅田乘坐堺筋線地鐵到淡路,再轉阪急京都本線到河原町,也不過1小時的時間。在新京極買好鞋子,又在河原町的一蘭拉麵館吃了拉麵權當晚飯,然後返回大阪的酒店。又是超值使用關西周遊卡的一天。
D11:
外出旅行很少有專門的購物安排,我們這一次的行程還算寬鬆,而且日本確實有些品牌和小東西品質好,價格也有優勢,這次專門留了一天時間逛街購物。
梅田商圈是個不錯的選擇,商場比較集中,我們想要買的東西基本在這邊都有大的專店,阪急百貨負一樓的零食也很誘人。在ASICS測試腳型、配鞋、試穿花費了不少時間,好在兩個人都賣到了自己心儀的跑鞋,友都八喜的攝影器材店和電子產品樓層也是我們逛得比較久的地方。專櫃化妝品可以在梅田購買,但貌似排隊的人很多,一般的藥妝還是建議去心齋橋附近購買,店鋪多,品類全。我們還買了個日本品牌ORBITER旅行箱裝“戰利品”。
逛吃逛吃的一天也不輕鬆。
D12:
每次旅行都有結束的一天,第一次不帶女兒的出國遊還是想家了,打包回家。
未知的旅途讓每一次出行變得新鮮,歸途卻讓家成為最心安的所在,有去有回才讓家和遠方都充滿了吸引力。
其實之前內心對日本還是有些下意識的牴觸,2個多小時的飛行里程卻遲遲沒有進入我們的旅行計劃,禁不住周邊朋友們的再三推薦,這次倉促隨性的關西行不期而遇。以我的親身體驗,想說人生只有一次,不要被偏見和主觀臆斷矇蔽,不看不聽不說代替不了心有所思,自然風物和建築歷史,包括人都有多面性,真正的自信無懼於坦然面對和虛心學習,黑白是非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異中求同,折中衝突,乃萬事萬物生存之道。日本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家,小山小水小地方卻經得起大風大浪大地震;日本是一個很有個性的民族,壓抑自律和瘋狂宣洩集於一身,他們的服務意識和細節規範讓人驚歎,但誰都無法忽視他們的危機意識和野心。布衣棉服也能穿出素淨典雅的民族風,粗茶淡飯也能吃出鄭重其事的儀式感,方寸之地也能彰顯精雕細琢的工匠心,在日本,精緻是一種視覺效果,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尤其喜歡京都這座城市,短短几天卻深深感受到了它從容豐盛的意蘊,也許很快會再次體驗這樣的日本。
不一樣讓生活有了嚮往,旅行讓嚮往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2019.9.28
—-End—–
吃完早飯,回酒店拿行李退房。外面正好遇見拉政治選票的場景。再次到南海南波站,找了臺機器給我們的ICOCA卡充值(有中文介面)。然後選擇南海高野線乘坐特急電車去高野山,11:14準時出發,1個半小時後到達極樂橋站,轉乘5分鐘的高山纜車。這短短的5分鐘還是很值得體驗的,纜車以近30度的坡度攀爬了340米的垂直高度,中間還有兩車相會的場景。
下纜車後需要拎著箱子爬二十多米的臺階,出門還需要搭乘高野山公交車。後門上車,前門下車時投幣付費或者上車前在車站買好車票向司機出示,到我們入住的高野山別格本山總持院附近車費是290日元/人。
宿坊傳統上是寺院提供給朝聖者和官方訪客的住宿場所,如今也面向普通旅行者開放。宿坊幾乎都是傳統日式風格,榻榻米房間白天是客廳、茶室和活動空間,晚上鋪上床墊就成了臥室。在日本全國的寺院均可找到宿坊,高野山寺院建築群是佛教密宗真言宗的本寺,也是住宿坊、體驗日本歷史悠久的宗教生活的最佳所在。這正是我們選擇拜訪高野山的主要目的之一。
總持院感覺還是很棒的,原本是下午3點才能辦理入住,我們提前到達也順利入住了。接待人員還幫我們升級了房間,超大的房間可以通過玻璃推拉門直接望見精緻的庭院,介紹很詳盡,服務也很周到。
弘法大師是日本最有名的宗教人物之一,被公認為宗教家、書法家、學者和語言學家(日語中假名音節的發明者),是日本真言宗創始人。空海(圓寂後被稱為弘法大師)年輕時曾到中國遊學,兩年後歸國,於816年在高野山立教開宗,創立了真言宗。高野山作為修行佛教的大道場得到發展,以伽藍和奧之院為中心,從總本山金剛峰寺起,共有117座寺院,構成了充滿神祕色彩的靈地。
在宿坊休息了大半個小時才出門。參觀的首站是總持院附近的壇上伽藍,這是弘法大師開闢高野山時最先建造的修行場所,包括根本大塔、金堂等,因為當時沒有避雷針等裝置,許多建築物都因為落雷引起火災而被燒燬又重建,唯一倖存下來的當時的建築物只有不動堂,被指定為國寶。
慢慢轉出伽藍,我們決定先前往距離最遠的奧之院。奧之院佇立著包括織田長信、豐臣秀吉等日本赫赫有名的諸多大名的墓碑,超過20萬座的墓碑和供養塔排列在長達2公里的參道兩側,與數百年樹齡的大杉木一起靜默駐守,很是震撼。那是奧之院裡隨處可見帶著圍兜和線帽的地藏菩薩,有的還化了妝,地藏菩薩被視為“守護兒童的神佛”,這些都是為孩子們祈福的心意。
弘法大師御廟在奧之院最盡頭,莊嚴深幽。弘法大師是各宗派祖師中唯一擁有入定信仰的法師,以肉身成佛。真言宗的信徒們認為,弘法大師並沒有圓寂,而是在高野山奧之院的墳墓裡冥想,等待著彌勒佛(未來佛)的到來,只有弘法大師能夠為人類傳達彌勒佛的真言。信徒們每天都會在墳墓前供奉食物,供弘法大師冥想時食用。
從奧之院返回步行里程大約也有8公里,竟有些累了,我們直接返回總持院。宿坊一般是帶有早、晚兩頓精進料理,我們預約了6點的晚餐。高野山精進料理是在禁止肉食的嚴厲戒律中慢慢衍生出來的,充分而細緻地發揮了自然的原汁原味,代表了高野山飲食生活的歷史,其中的高野豆腐和芝麻豆腐最富特色、深受喜愛。芝麻豆腐是將炒過的芝麻搗碎,與鹿藿一起燉煮而成,芝麻香氣烘托出食材本身的美味,充滿層次感的調味和彈牙滑嫩的口感為一大特色。份量雖然不大,但我們吃得很滿足,享受當下和知足常樂應該也是禪宗修行的一部分吧。
因為第二天還要早起聽早課,再加上前兩天都沒休息好,所以我們早早休息了。
D3:
佛前誦經是宿坊例行的修行。每天早上6點,總持院的主持和事務僧會在主堂誦經。住客除了安靜聆聽以外,也可以參與誦經,中間還會有拈香敬佛的小儀式,院裡的僧侶也會給客人做一些講解介紹。聞著佛前沉香靜心聆聽梵音在佛堂裡迴響,感覺自己離佛境更近了一步。
早餐是7:20開始。在你前一晚晚餐和次日早餐的時間,院裡的事務僧會到房間鋪好或收起晚間睡覺的日式床墊和被褥,所以住宿坊想睡懶覺還是有點兒不方便的。
早餐依舊是精細清淡的素食,感覺自己這兩天都瘦了些。
飯後在總持院的庭院裡四處逛逛,然後回房間寫明信片、收拾行李,臨走時還沒忘記給我們洗手間垃圾桶裡的一隻長鬚大爬蟲拍了張照片,從昨天入住起就看見它待在裡面,被老公戲稱為院裡飼養的寵物。差不多上午10點鐘退房、寄存行李。
出門到隔壁金剛峰寺參觀。豐臣秀吉為供奉亡母的菩提,於1593年建造了青嚴寺,1869年更名為金剛峰寺,成為日本真言宗的總本山。金剛峰寺在全國約有3600所連鎖寺院,是高野山真言宗的總本山。金剛峰寺中有大量的隔扇畫和日本最大的枯山水園林–“蟠龍庭”,寺內還有塊巨大的“奧之院靈木”,取之於奧之院高57米、直徑2.87米的大杉樹,看著樹盤上標誌年齡的深刻樹紋,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這次在高野山最大的遺憾就是沒來得及跑一次步,前一晚確實有些累了,今早晨課也沒抽出時間,這樣靜寂且空氣良好的山間太適合跑步了,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吧。
高野山沒有直達京都的交通方式,中間需要到大阪週轉,所以今天會使用3日關西周遊卡。需要提醒的是高野山極樂橋站到南波站的南海電車高野線以特急線為主,憑關西周遊卡搭乘需要補差價,而從高野山出發需要先在車站購買差價車票然後憑票刷關西周遊卡進站,而不是像來程時上車補票即可。為此我們還錯過了前一趟車,等了近1小時才坐13:10那趟車出發的。
日本的交通線路確實有些複雜,雖然關西周遊卡覆蓋面很廣,但是通過谷歌地圖和“日本換乘”APP查詢到的高野山到京都的乘車指引很多都包含了R線和新幹線,這是不包含在關西周遊卡內的乘車方式,所以需要我們自己對照線路進行合理組合。日本交通線路和經營的公司很多,有些相同的站點出發的車次、到達地點的遠近不同、停靠站有差異、快慢有區別,換乘點可能還需要步行轉換線路,所以很費腦筋,我們就因為上錯了一趟車多耽誤了1個小時時間,從高野山到京都住宿地差不多用了4個多小時時間,原計劃去伏見稻荷大社的行程也被耽誤了,後來才知道當天有伏見稻荷大社的本宮祭表演,遺憾錯過了。當然,從經濟角度來說高野山到京都至少需要2100日元的費用,再加上我們當天在京都還搭乘了2次Bus,人民幣160元的3日關西周遊卡差不多一天就用回了本,還是很划算的,而且直接刷卡乘車也很方便。如果不考慮經濟實惠的因素,每次現場購票或者使用ICOCA卡是最直接方便的。
我們入住的酒店就在京都站附近,交通、購物、餐飲都很方便,這也導致待在京都的幾天逛完景點回酒店就忍不住又跑出去吃東西或者買吃的,每天都吃得好飽。京都站真的好大,我們當晚選擇了網紅店MUSASHI的回轉壽司,正趕上飯點,排了很長的隊伍,為了美食只好認了。40分鐘後終於進店,他家壽司按盤子顏色分為146和346日元兩個價位,藍鰭金槍魚入口即化,大紅蝦不錯,還有一種346日元叫“銀嫩握”(翻譯軟體查到的名字)的魚也是細嫩綿軟,值得一試。總的來說,這家店價效比還是很高的。我們兩個人吃到撐也才不到350元人民幣,比國內便宜很多,關鍵是新鮮。
聽說八阪神社夜景不錯,我們飯後坐Bus出門消食。八阪神社是祗園區域的鎮守神社,傳說中求姻緣很靈,與圓山公園相鄰,是休閒的好去處。我們到達時神社中心舞殿上掛滿的提燈已經點亮,昏黃的燈光與白色燈罩相得益彰,提燈上黑色的字跡又多了一層變化,構成八阪神社一道浪漫溫馨的風景。可惜還是稍稍去晚了些,日落後半小時內澄明的微藍天空應該會更迷人。
夜色已深,我們簡單逛一逛又乘坐206次BUS返回東京站,奔波的一天結束了。
D4:
因為擔心熱門景點人多,早上7點多就出門,在206路車上買了京都BUS一日券(600日元/人),爬過一段長長的坡路來到清水寺門前時8點不到,果然遊人寥寥,清淨異常,就是雨霧濛濛的天氣有些影響觀感。山坡上硃紅色的高大本堂格外醒目,沿著道路上行就是大殿,我們去時還被腳手架遮擋起來正在修葺(據說最早2020年才能完工),不過遊客還是可以進入參觀。大殿旁邊就是清水寺最有名的舞臺,從這處近乎懸空的舞臺可以看到遠處的京都城。這個十幾米高的舞臺曾是著名的自殺基地,在江戶時代,有200多人曾在此跳下,有85%的人竟然奇蹟般的存活了,還有人跳了兩次都活著,直到後來政府命令禁止在此跳樓,這一現象才得以控制。在這裡有句俗語,"抱著從清水寺舞臺跳下去的決心",形容下了莫大決心時,怎麼樣都要勇敢一試。
繞著山道來到對面遠觀清水寺舞臺,秋天紅楓掩映下的這座深褐色的木質建築應該別有韻味。山路把我們帶到硃紅色本堂的山下,這裡有處分為數格的涼亭,我們放下雨傘,脫掉溼漉漉的鞋子坐在木臺上,靜靜地在綠樹環繞中聽雨,很享受。旁邊的音羽瀑布可以用竹柄水瓢接水喝,據說可以帶來健康長壽。
京都的雨一直淅淅瀝瀝地下著,9點多離開清水寺時遊人仍然很少,門前茶碗阪(日本的阪是“斜坡”的意思)兩旁的店鋪大多還沒有開門,往下走段路就到了二年阪、三年阪,這是一段仿古街區,兩側都是一字排開的古老木屋和日式的傳統店鋪。雨後遊人稀少,非常適合拍照。
想著後天還要參加祗園祭,就沒有繼續前往祗園,而是搭乘Bus前往“三十三間堂”。三十三間堂的正式名字叫做“蓮花王院”,至今已儲存了700多年,狹長型的佛堂長約120米,因正殿被柱子隔成33間(1間約為1.8米)而得名。佛堂內供奉著1001座木質千手觀音,最大的中尊是佛像製作大師湛慶82歲時雕刻的,被譽為鎌倉時代(建長6年)的名作。以中尊為中心,左右各供奉著500座佛像。這些佛像是以絲柏為原料採用“木塊鑲嵌工藝”製成,主要表現在佛像頭上的11張臉和40隻手上,所以又叫“十一面千手千眼觀世音”。位於觀音像前排和中尊四周各具特色的28尊佛像,是保護千手觀音及其信徒的神,大多起源於印度神話,據說為了使眼睛顯得更為逼真,採用了鑲嵌水晶的製作工藝。這1001尊塗滿金漆的等身觀音像擠擠挨挨地站立在佛堂內還是蠻震撼的,值得一看。
我在三十三間堂買了一本納經貼,可以在遊歷寺廟神社時請那裡的人寫字、留印、蓋章以作紀念,這叫御朱印。
大殿西側巨大的長廊則是每年1月15日舉行弓箭競技的地方,這一天會有大批的高階弓道習練者和即將滿20歲的年輕人趕來參加(在日本週歲滿20歲才算成年人,這也算是成人紀念),箭靶直徑1米,射距60米,按24小時內的命中率來比試高低。宣傳圖片上有很多身穿和服、束緊寬袖的女孩子們排成一行引弓開箭的場景,颯爽英姿相當帥氣。
三十三間堂對面就是京都國立博物館,有時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逛一逛。
我們下一站是河原町的錦市場,路過一蘭拉麵,大概不是飯點兒的緣故,排隊人很少,還沒吃午飯的我們當然不能錯過。一蘭拉麵是自助點單,拉麵、雞蛋、叉燒、豚肉、木耳絲、海苔、抹茶豆腐等可選,然後憑票排隊候座,排到了就會被安排到有小隔板的一對一餐檯,再次填單選擇口味、面的硬度、油度、辣度等等,服務人員隔著一道小小布簾收單、奉上餐食,完全看不全面貌,有需求隨時可按鈴呼叫,很特別的服務方式。日本的拉麵太多,豚骨濃湯的湯頭一般不會踩雷,很滿足了。
錦市場位於四條河原町商圈,高高拱廊下不足500米的道路兩旁佈滿了製作京都料理的各種食材和小吃,各種醃製的小菜、壽司、豆製品、燒烤、甜品、京果子、天婦羅、海產、乾果、伴手禮等等,不勝列舉,總之空腹進就對了,很後悔剛剛吃了一蘭拉麵。
錦市場里美食誘惑很難抵擋,渡半的海膽、鱧秀的燒蟹棒、近喜的豆腐……都是不容錯過的精彩和驚喜,還有有次的道具號稱是世界上最好的廚房刀具。
吃完東西出來還可以逛逛附近的新京極和藥妝店,權當消食。感覺晚上回到酒店還是飽的。
D5:
今天出門有點晚,從JR線的稻荷站出來就是伏見稻荷大社,8:30就發現一起從站臺裡出的人很多了,心裡暗暗有些擔心人太多沒法拍照,所以進入稻荷大社以後沒有在本殿前停留,直接奔著千本鳥居的方向上山。所幸山上的人並不算多,前兩天本宮祭懸掛燈籠的木架還沒來得及拆除,一路上重重疊疊、連綿不斷的硃紅色鳥居沿著茂密的山林向上伸展,柱體上一面寫著“奉”、“納”二字,一面寫著供奉者的姓名、地址和供奉時間,整齊劃一的排列組合給人帶來的視覺效果確實很壯觀,也很上相,非常適合凹造型拍照。就是山上的蚊子太多,吸血很凶猛,真有點受不了。雨後的山林裡不時飄來陣陣濃郁的植物香氣,卻一直沒找到花香來源。我們走走停停爬上山頂轉了一圈,差不多用了兩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山上有兩處可以看京都全景的地方,坐下來休息一下,吹吹風還是蠻愜意的。
10點半返回稻荷大社本殿時,周邊已經是人流如織,擁堵的拍照場景和嘈雜的人聲讓人遊興頓失,很慶幸我們早到一步。
神道教和佛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沒有核心經文典籍,但有一條最重要的教義,那就是純潔。神道教神靈涉及面廣泛,數量成千上萬,他們被供奉在神社裡。不同的神社也有不同的主題,求子、姻緣、身體健康、學業有成等等。在日本,神道教往往照看此生的事宜,嬰兒出生的慶祝和結婚儀式都在神社進行;而佛教一般與往生有關,葬禮和紀念儀式都在寺廟舉辦。
關於神社也有一些特有名詞。如鳥居,是類似牌坊的日本神社附屬建築,代表神域的入口,用於區分神界與世俗界,踏入鳥居即意味著進入神域,行為舉止應特別注意。玉垣是指環繞在本殿或神域四周、等間距設定的柱狀物柵欄,也是用於區分神域和世俗界。參道指位於神社附近,通向神社的道路,當同一神社附近有多條參道時,通常把最有影響力的參道稱為表參道。石燈籠則是設定在神社境內的石質燈籠,用於照明和驅邪,通常由信徒奉納,在柱或底座上刻有供奉者的名字等資訊。手水舍是設在神社入口處,用於清淨雙手和口的地方,通常由4柱支撐的有頂無壁建築,建築中央設有水池,水池壁上一般刻有“洗心”或“淨心”的文字。繪馬是用於書寫願望的木板,把寫有願望的繪馬懸掛於神社的集中場所,意味著向神祈願。神籤是算命的小紙籤,不同的紙簽上記錄著從大吉到大凶的預言,閱讀預言後,通常將神籤系在神社指定的樹枝上,意味著期待願望的實現,因為日語中“系”和“實現”是同音詞。
本來想通過京都站週轉到下一個參觀點的,一想到大中午的天太熱,自己酒店又在附近,乾脆返回酒店睡了個午覺。圖了住在京都站附近的便利,我們待在京都的這幾天基本上都是上午游完後中午返回酒店午休一下,下午再次從京都站出發,遊覽安排還是很寬鬆的。不過京都很多景點都是下午5點左右就關門了,大家要注意掌握時間。
下午先去了銀閣寺,這裡以豪華的花園和優雅地建築而著稱,原為足利義政將軍1482年建造的寓所,後改為寺廟。
修剪合宜的植物和枯山水景觀是日本庭院的特色。我看到很多京都人家,那怕門前只有一兩平米的空間,也會擺上一些植物、種上一棵樹,而且會給樹木修剪造型,點滴之中也見精緻。枯山水又稱假山水,是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深受禪宗美學的影響。枯山水顧名思義並沒有水,有些枯山水甚至排除了草木,主要是用山石和白砂為主體,用以象徵自然界的各種景觀。比如白砂可以代表海洋、雲霧,石頭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銀閣寺高大的松樹經過精心修剪,與深色的木質屋簷相得益彰,庭院裡別具匠心的白沙堆成半圓錐形的臺地,是淨心冥想的好去處。沿著指引的道路拾階而上,可以登高望見京都市的風景。這時,一場猛烈的大暴雨不期而至,我們只好躲進銀閣寺的小賣店躲雨。等候中,我在小店裡買了張明信片寫好準備郵寄。
半小時後雨勢漸小,打著傘出門,左拐就是哲學之道,我們乾脆冒雨步行。哲學之道是一條被櫻花樹遮掩的小路,旁邊有河渠伴流,因一位哲學家西田幾多郎常在這條小路上漫步沉思而得名。即使沒有繽紛的春季櫻花加持,這裡也是散步的好去處。我們慢慢走了大約四十多分鐘,雨已停,赫然發現一座規模巨集大的禪寺,原來這就是南禪寺。高大的寺門雖然簡樸卻不失莊嚴,寺內高樹蔽日,日本小葉楓妝點其間,格外舒適愜意,可惜下午5點之後這裡的庭院和山門就關門了,我們沒能進入。
離開南禪寺繼續向南找地鐵口,我們誤打誤撞地發現了一段已停用的傾斜鐵軌,這就是櫻花季赫赫有名的蹴上鐵軌。沒有櫻花,綠樹成蔭下的鐵軌也是拍照的極好背景,我拉著先生過了一下無人打擾的拍照癮。
天色漸暗,依依不捨地離開蹴上鐵軌坐地下鐵回到京都站,就近在地下Porta廣場的一風堂吃了頓拉麵。回酒店休息。
D6:
今天是京都衹園祭“後祭”的日子。祇園祭是京都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慶,整個祭典從7.1至7.31,長達一個月之久,被認為是最大規模的日本傳統祭典之一,與大阪的“天神祭”、東京的“神田祭”合稱為“日本三大祭”。
平安時代西元869年,作為日本首都的京都內爆發瘟疫,疫情嚴重,在當時的醫學知識不足的狀況下,人們只好向神祇祈求。便在祇園社(現在的京都八阪神社)立起了66根大鉾,以此祭拜祇園之神,來求疫病退散、除去厄災,後稱為“祇園御靈會”,是祇園祭的原點。平安時代中期開始,此御靈會的規模慢慢變大,加入了傳統音樂、神轎等。原是瘟疫發生時才舉辦的不定期的法事,天祿元年西元970年後才固定於每年的6月14日舉行、到了近代才改至7月。祇園祭至今已有1100年以上的傳統,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祭典,也是京都人的驕傲。
巡行的路線會從神社搬出載神祇的轎子、經過“氏子”(某地區內信奉某神社的神祇的當地信徒)區域、在“旅所”(神祇的休息、住宿場所)停留一段時間,以上這段過程所舉辦的儀式稱為“神幸祭”(迎神),從“旅所”再回到原先神社的過程中的儀式則稱為“還幸祭”(送神)。京都的祇園祭也是如此,在每年的7月17日進行“神幸祭”(前祭),24日進行“還幸祭”(後祭)。而來回程都會進行“山鉾巡行”,造型絢爛的山鉾是京都八阪神社氏子地區的人們,誠心製作用來祭拜神祇的祭禮,“山鉾”裝飾品極為絢爛豪華,甚至有“移動的美術館”之稱,更在2009年登入為UNESCO(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而神轎則是以神社為主進行祭拜,略有不同。
前祭的“山鉾巡行”意義在於,在接下來的“神轎巡行(神輿渡御)”之前先“鎮住町內疫神”,後祭的“山鉾巡行”則是為隨後神轎上的神祇回八阪神社而開路。
9:30左右後祭的10座山鉾從烏丸御池出發。花傘巡行是以女生及小孩為主的華麗列隊,藝術色彩豐富,多達1000人的隊伍於10點從八阪神社出發,按照既定路線巡迴後回到八阪神社。
我們是8:30從酒店出發,乘坐地鐵約9點左右到達烏丸御池等待山鉾出發。上午九點半,10輛造型各異的木質山鉾車被推著或拉著陸續出發,這些山鉾車代表不同區域信徒的心意,不同的造型代表了不同的故事和寓意,比如鯉魚躍龍門、修橋的故事,兩隻鴿子對立意味著夫妻和睦等等,山鉾車還裝飾了松樹、柳樹、櫻花。參加巡遊的人們穿著傳統服飾,吹打出清脆悅耳的笛聲和太鼓聲,隆重而不失歡樂,頗具日本特色。我們跟隨著隊伍緩慢前行,到京都市役所前站是個轉折點,這裡還有稍後經過的花傘巡行,這是以穿和服的女人和兒童為主的巡遊隊伍,還有坐在花車上的盛裝藝妓。天氣很熱,某些路段會有工作人員殷勤地送上冰水慰問巡行隊伍。後祭的場面雖然比不上前祭盛大,但是足以讓我們管中窺豹,京都人對傳統真的很尊重,也很認真。
巡遊結束已經是中午時分,我們在河原町松本清買了些東西,然後就近吃了大起水產的回轉壽司,感覺沒有Musashi家的新鮮,不過他家的鯨魚瘦肉倒是比冰島的鮮美軟嫩。
帶著買到的東西逛街不方便,又返回京都站酒店卸貨兼“補充能量”。下午三點多出發去三島由紀夫筆下的金閣寺。
這一天在交通途中遇見兩件讓人很感動的事。一件是乘坐公交車到某站時,遇到了父女倆推著輪椅上的媽媽準備上公交(聽說話聲音還是中國人家庭),五十多歲的司機大叔停穩車很迅速地跑到後車門,很抱歉地請車廂中部的兩位乘客讓出座位,快速地拆除出一個寬敞的位置,然後取出車廂裡的摺疊板鋪在車門口以方便輪椅推上公交車,安頓好輪椅上車並固定好,又把摺疊板收好歸原,再次小跑著返回駕駛座坐好繫好安全帶,並通過話筒向乘客道歉久等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極其迅速安靜,前後不到5分鐘時間。這樣專業的職業精神和服務意識確實讓人歎服。在去金閣寺的路上還發生了一件事,找不到地鐵和公交車的換乘點讓我們頭痛,就問了一下旁邊的一位中年女士,因為地方有些複雜而我們之間口語交流有些障礙,於是女士示意我們“followme”,她竟親自帶我們去找車站。更想不到的是,從地下鐵站上到地面才發現外面正在下大暴雨,得知我們傘具不夠,女士立即表示沒關係,她又帶著我們輾轉從地下通道來到一個地下乘坐公交BUS的站臺,一路上還竭盡所能地與我們交流,直到把我們送到地下BUS站,無縫對接地直接上車,完美避免了淋雨的厄運。看著微笑著彎腰告別離開的那位女士,真心感受到日本人良好的教養和不露聲色的熱情。
到達金閣寺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半,接近五點鐘的關門時間。金閣寺原名鹿苑寺,名字源於幕府時代足利義滿將軍的法號。金閣寺的門票更像手書的祈福信箋,讓人不捨丟棄。我們匆匆入場,在圍建的通道內拐過幾道彎進入一片山邊庭院,閃閃發亮的金閣隔著鏡湖池赫然出現在我們眼前,此刻因為雷雨將至天空陰沉,恰恰反襯出水邊的金閣和它在池中的倒影格外靜美,給人一種只可遠觀不可近褻的距離感。這幢三層樓閣的舍利殿也稱金閣,一層法水院是木質外觀,由幾根木柱支撐,裡面供奉著如來和足利義滿的坐像;二層潮音洞和三層究竟頂外壁包括圍欄全部貼滿了金箔。寶塔形狀的屋頂覆蓋著黑色柏樹皮葺,最頂端站立著一隻“怒目而視,高展雙翅,翻動羽尾”的銅製“金鳳凰”。
我久久凝視著一水之隔的金閣,這樣不遠不近的距離讓我想起它在三島由紀夫筆下“像是一膄渡過時間大海駛來的美麗的船”,“度過了不計其數的茫茫黑夜”,依舊在“永無止境的航行”,是永恆澄明的,美的象徵。即將閉園的時候,我們繞到了金閣的背面,此刻有隻烏鴉飛立到了金鳳凰的頭頂,久久不曾離去,不知這種在日本象徵吉祥的鳥是否還在為當年放火燒燬金閣的年輕僧人超度亡靈?
離開金閣寺,我們轉車特意去了趟北野天滿宮。這座神社裡供奉的是日本的文曲星–菅原道真,這位平安時代的賢臣以學富五車聞名,卻因為政敵的排擠被放逐至九州,病死途中。他死後,京都發生了多次自然災害,天皇認為是他的怨靈所致,於是興建了這座北野天滿宮。菅原道真逐漸成為了日本人心目中的學問之神,北野天滿宮也就成了深受學生喜愛的神社之一,許多應屆考生都會來到北野天滿宮求一個保佑學業成就的御守,希望學問之神能保佑自己考上理想的學校,神社裡掛滿了各種祈福學業進步的繪馬。
北野天滿宮很大,門前還有一大片空地,每月25號會是這裡的天神祭市場開市的日子,販賣古董、植物、布製品和各種美食的攤販聚集於此,異常熱鬧。可惜第二天我們要趕去大阪,沒時間再來了。
夜幕降臨時分,我們來到祗園,通過大眾點評選了家“京都熟成細面祗園店”就餐。日本的麵店一般不會踩雷,都還不錯。飯後再次來到八阪神社,這裡還有個“還幸祭”迴歸的儀式。
可能是等待的時間太久,人又多,迴歸的隊伍也是稀稀拉拉的,考慮到散場時交通不便,我們便沒有堅持到最後,提前回酒店了。
非常充實熱鬧的一天!
D7:
留在京都的最後一天,我在鴨川留下自己晨跑的足跡。鴨川是京都最重要的河流,這條31公里的河流兩岸種滿了櫻花和楓樹,河水清澈,不時有水鳥在河中覓食,是京都人最愛的散步和騎行的地方,一路上我也遇到不少跑友,還看到站在河中釣魚的人。據說出町柳及再往北的鴨川遊人稀少,景色優美,日落時分過去更是超值體驗,可惜我的時間有限,沒能進一步探索。
跑完步回到酒店洗頭洗澡,然後收拾行李、退房、寄存行李。輕裝出門對不捨離去的京都查漏補缺。
日本的懷石料理是一定要嘗試的,沒有提前預約的我們徑直去了孤獨星球上推薦的京都站伊勢丹百貨11樓號稱物美價廉的和久傳,幸運的是沒等多久就輪到了我們。我們選擇了蘇芳套餐和中午特價的刈安套餐。餐廳裡有面向京都市區風景的臨窗餐位,也有面對製作臺的餐位。入座後首先會為你奉上清涼的抹茶、大麥茶和1小杯清酒。我的蘇芳套餐第一道菜是焯水海鰻,清透的醬汁澆在幾塊海鰻肉上,被放在拙樸的清水燒瓷器上,清淡而有禪意;第二道菜是腐竹和魚丸子做成的“海葉真大碗”,味道不錯;第三道菜是用紙包裹著的燒烤河鱸,魚香濃郁;第四道是醋芝麻拌無花果,新鮮的無花果澆上芝香撲鼻的芝麻醋醬,養眼又爽口;第五道菜是用芡汁勾調的羹湯,包括茄子、芋頭莖、扇貝肉、葛藤的湯汁濃而不膩;接下來我選了豆海鰻茶泡飯,算是一個嘗試吧,還有鯛魚壽司飯或香魚冷麵可供選擇;最後上了一份果子和京都粗茶。日本料理份量不算大,卻是恰到好處的飽腹,最大的特點就是精緻,一份份地擺盤、撤盤,變化著內容和外在,把簡單的食物做出了藝術品的感覺,無論是食物的處理還是餐具的配置、擺盤都彰顯出製作人的用心和情感,頗具代入感,值得品味。
伊勢丹百貨也值得好好逛逛,我們在樓上給女兒買了些可愛又實用的文具。
上一次路過南禪寺的滿目蒼翠和安靜讓我對那片區域意猶未盡,利用此行待在京都的最後半天時間再向東山北部行。首先來到的是永觀堂,這座看上去不大的禪院帶給我們曲徑通幽的意外,上樓下樓、彎彎曲曲地引領我們體驗日本的建築和庭院之美,登上小山坡還可以眺望京都全貌。院子裡迂迴的小道兩旁種滿了楓樹,配上亭臺池水,一定是賞秋的好去處。
離開永觀堂,向南會經過一所“東山中學”,幾分鐘後就到了南禪寺,這所古樸靜謐的寺院是我在京都的最愛之一。南禪寺是1291年由天皇中首位皈依禪宗的龜山上皇離宮改建而來的,他規定“日本最優秀的禪僧”為南禪寺主持,所以“南禪寺主持”成為超越法系、流派的最高禪僧的代名詞。後南禪寺經歷文安大火及應仁之亂等幾近荒廢,後來因為與德川幕府關係密切得以重建和興隆。南禪寺最有名的就是表示佛法修行大徹大悟的三門;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又稱三解脫門。山門上還有樓閣,名“五鳳樓”,據說從樓上可以望見京都御所的結構,似乎蘊含著德川幕府的某種意圖,可惜我們兩次到達時樓上都未開放,不能一窺究竟。三門通往主殿的寬大石板路兩旁種滿了高大的楓樹,這裡沒有國內寺廟的煙火氣,卻讓人自覺感受到一種法相莊嚴,內心都沉靜下來。
繼續向上就來到方丈庭院,參觀這裡的“虎子渡庭”需要購買門票。這是一處經典的禪宗庭院,進門的茶室就正對著綠意盎然的庭院,庭院裡還有潺潺流水,意蘊雋永,讓人只想放空一切,默默沉陷在這份自在之中。
南禪寺內的水路閣是從滋賀縣大津市琵琶湖(日本最大的淡水湖)引水來京都市內的線路的一部分。紅色的牆磚砌成拱門橋樑形狀,雖已被水漬浸潤脫色,依然厚重矚目,作為重要史蹟吸引著不少遊人留影。
離開南禪寺,再次來到蹴上鐵軌過了把拍照的癮。
返回酒店,拿上行李依依不捨地離開京都前往大阪。雖然要轉兩次車,但因為我們在大阪的酒店也在地鐵站附近,還算方便順利地到達大阪預定的酒店。
匆匆由京都趕往大阪的目的就是為了兼顧7月24日的京都祗園祭之還幸祭和25日的大阪天神祭。
天神祭也是日本三大節日之一。25日,身穿日本傳統服飾的遊行隊伍會抬著或推著神輿(移動的神龕)從大阪天滿宮出發一路遊行至大川,夜幕降臨時還會有一場大型的煙花表演。
我們是傍晚時分趕到天滿宮。總體來說,大阪的神社在規模和周邊氛圍方面還是比京都神社略微遜色。大阪天滿宮算是比較大的神社了。參觀的人比較多,大多自覺站在錦繩圍欄起來的警戒線以內,秩序比較好。
等候過程中就聽見外圍的煙花燃放的聲音,旁邊有日本人分享了手機朋友圈裡傳來的視訊,這對於來自煙花之鄉並且在橘子洲經常有煙花表演的湖南人來說並沒有什麼驚喜。大約等了大半個小時,遊行的隊伍開始陸續回到天滿宮,表演仍在繼續。大阪天神祭比京都祗園祭更熱鬧、瘋狂,參與人數更多,有分工明確的儀仗隊、有抬神龕的隊伍、有鬥鼓的隊伍、有男女老少群舞的隊伍,氣氛熱烈,群眾參與度極高,關鍵始終沒見到什麼警察之類的持續維持者,基本上是一些年長的保安和表演結束的活動參與者自發站在內圈防止人流衝擊。整個過程目測至少有有三、四千人的表演參與者,還有數千人的圍觀群眾,還有各種神輿、轎子、提燈等裝備,在長寬不足500米的天滿宮進進出出,還要表演,卻雜而不亂,熱鬧而有序。我和老公都驚歎於日本民間社團的組織能力和應對水平。
大阪天神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做得很好,日本人同時也把這樣的活動當作一場大型聚會,到處都是互相打招呼和熱聊的人們,這裡可以看到日本人瘋狂投入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他們自覺自律的一面。對於我們而言,能參與這樣群體性的狂歡是非常難得的體驗。
D8:
如果京都是宮廷貴族們的城市而東京是武士之城,那麼大阪就是商人階級的城市。大阪給人的主要印象還是發達的商業,我在攻略裡看到的大多也是買買買,對我這種購買慾不是特別強的人吸引力大減,如果不是趕25日的大阪天神祭,仍然想在京都多滯留兩天。
上午睡了懶覺,整理了下其他事務,吃了些昨晚在超市買的食物和水果,下午2點多才出門。先去道頓堀的上方浮世繪館參觀。
浮世繪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道頓堀是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的“百老匯”,當時歌舞伎、淨琉璃等的劇場戲院鱗次櫛比,名家薈萃,也孕育出了井原西鶴、近鬆門左衛門等著名劇作家。為一睹名家名角風采,眾多戲迷聚集於此繁華鬧市,從而出現了以描繪戲劇人物為代表題材的風俗版畫“上方浮世繪”,活靈活現地勾勒出名角的形象個性。上方浮世繪館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長期展出上方浮世繪的美術館,展廳不大,有四層樓,2-3樓是博物館,有對整個大阪、道頓崛區域的介紹,分別展示著不同劇目的人物角色、戲劇場景,還包括戲迷狂熱的生活場景。4樓還有額外收費的浮世繪版畫刷版體驗活動。最後回到1樓,紀念品商店裡的書籤、手帕等一系列紀念品都非常精美,也許能找到你感興趣的東西。
上方浮世繪館出門對面就是法善寺,藏於窄巷中的一座袖珍小廟。寺內一尊覆滿厚厚青苔的不動明王像引人矚目。
我們繼續步行前往日本橋附近的國立文樂劇場,想要體驗一下日本的傳統木偶戲。文樂是將說唱、彈三味線(起源於中國三絃)、操縱木偶的三種技藝融為一體的舞臺藝術,雖然並不是起源於大阪,但其普及卻始於這座城市,如今文樂木偶戲已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立文樂劇場致力於復興文樂木偶劇。
我們到達時只有晚6:30開始的劇目《國言詢音頭》,時長1個半小時。買好票就去心齋橋的一蘭拉麵吃晚餐,時間剛剛好。
文樂木偶戲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戲劇藝術之一,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木偶、太夫、三絃琴三者合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表演中木偶的操縱技能、誦唱人的誦唱技能(淨琉璃)和三味線演奏技能相輔相成。文樂木偶戲的開始要追溯到江戶時代初期,最早叫木偶戲,後來被稱為木偶淨琉璃。由於竹本義太夫的義太夫節和近鬆門左衛門的作品,使木偶淨琉璃大受歡迎,進入全盛期。幾經盛衰,19世紀中期隨著植村文樂軒在大阪創辦的劇院聲名日盛,“文樂”日漸成為木偶淨琉璃的代名詞相傳至今。
文樂中的木偶有真人一半大小,他們的眼睛會滴溜溜地轉動,眉毛會上挑表示驚訝,小嘴會一張一合,手和胳膊可以靈活地擺出各種姿勢,擔當主角的木偶一般由三位傀儡師共同操縱,傀儡師們在前臺操控木偶表演;太夫以誦唱的形式描述舞臺上的場景、故事背景和所有人物的臺詞,最大的看點就是太夫聲情並茂地模仿舞臺上所有人不管男女老少的聲音,高歌、低喚、悲鳴、狂笑,不斷地切換,聲音、眉眼、表情間全是戲;三絃琴演奏師不僅僅是伴奏,也會模仿風聲、雨聲和其他音效,用音符表達劇中的情感和情緒,通過音調和音質的變化烘托故事情節的氛圍,賦予戲劇以生命力。太夫和三絃琴演奏者穿著華麗的傳統禮服跪坐在舞臺側面的旁白平臺上誦唱演奏。
我們當天欣賞的《國言詢音頭》主要內容是:初右衛門喜歡上一個叫菊野的女子,在菊野身上花錢如流水,甚至不惜挪用公款,但菊野卻暗中與初右衛門的朋友仁三郎郎情妾意,還背地裡說初右衛門的壞話。初右衛門辦了一場離別宴表示寬恕了菊野和仁三郎,然後踏上歸鄉旅途,卻又出其不意地殺了個回馬槍,夜深人靜地時候返回殺死了菊野和其他人,唯獨找不到仁三郎。初右衛門殺人後從容拭去長劍上的血跡,最後揚長而去。
文樂木偶劇是我們從未見過的一種表演形式,特別是太夫彷彿用生命投入誦唱的部分讓人印象深刻。推薦給有時間有興趣的朋友們去體驗一下,最好提前預約喜歡的劇目。
D9:
今天是姬路一日遊。起床後吃了些前一晚在超市買的食物作為早餐。出門用關西周遊卡搭乘地鐵到梅田,轉特級電車直達姬路,路上耗時近2小時。上車就看見旁邊一個女孩子正在刷題,瞟了一眼內容和女兒學的內容近似,原來日本的高中生也很辛苦。
被稱為“日本第一名城”的姬路城是日本最好的城堡,這座巨集偉的城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也是日本國寶以及僅存為數不多的早期建造的城堡之一,代表著日本最高水平的木結構建築。姬路城呈三重螺旋形排布,由中心部分的大天守閣(高91.9米)、三座小天守閣(東小天守閣、西小天守閣、乾小天守閣)等共83座建築群連線而成,其防禦工事包括外部、中部和內部壕溝,設定有幾座大門和瞭望塔的石城廓高大麴折,城牆和瞭望塔上有射箭、打槍的小孔,城堡內庭的道路也是百轉迂迴,但在大天守上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整個城堡氣勢恢巨集、雄偉壯觀,極具美學價值,更是一個充滿戰略智慧的建築群,擁有高度發達的防禦系統和精巧的防護裝置,以難攻和善守名聞天下。
白色灰漿外壁的天守閣是姬路城美的象徵,其聳立的身姿和翹簷層疊的造型猶如白鷺飛舞,這也是姬路城被稱為“白鷺城”的來由。這種白灰外牆是一種以熟石灰、貝灰、麻刀、海藻等為原材料的傳統工藝,通過多層重複塗刷,厚達達到3釐米,這也使城堡免受火災和風雪侵蝕。大天守從外部看是5重屋頂的建築,但從內部來看卻是地上6層與地下1層的7層建築。內部設計有排煙窗、武士暗室(可配置伏兵)、武器架、射箭口、雙重門、洗水池、廁所等各種裝置,外部的瓦片、狹縫、格子窗、油牆、懸魚的裝飾板等集美觀和實用於一體,處處都體現出這座400多年曆史城堡的機巧和功能性。西之丸、本丸和菱之門入口處都有遠觀主樓天守閣的最佳視角,拍照是非常上鏡的。從天守閣內展示的模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完美的構造和複雜的工藝。
說到姬路城就離不開千姬的故事。千姬是德川家康的孫女,7歲時就嫁給了豐臣秀吉的兒子豐臣秀賴了。在豐臣秀吉死後的大阪夏之戰中,秀賴自殺,豐臣家退出歷史舞臺,德川家康掌權。而千姬在熊熊大火中被就出來後,20歲的她改嫁給了21歲的本多忠刻(他父親是德川四大天王的本多忠勝),自此居住在姬路城十年。千姬說“與丈夫忠刻在姬路城的生活是一生中最為幸福的時刻”,可惜的是丈夫在31歲時英年早逝,千姬離開姬路城回到江戶後剃髮出家,直到70歲死去。姬路城也因為有了千姬的愛情故事多了一份浪漫的氣息,化妝櫓就曾經是千姬休息的地方,裝飾就相對繽紛許多。
姬路城和好古園通票價格成人1040日元,兒童票360日元。5-8月入城時間9:00-17:00,其餘時間9:00-16:00,一日遊的朋友需要匡算好時間。建議入城前在門口拿上一本講解的圖冊(有中文版的)或者下載導覽APP,這樣參觀會更有趣味性。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姬路城禁止使用無人機。我們在姬路城遊覽近3小時。
出城門,繞著護城河向西行走不到十分鐘,就到了好古園。好古園是由以前武士的住處改建而成,有9座單獨的江戶時期風格的庭院。進門沒多久就有一處小瀑布和錦鯉池,樹木蔥蘢、流水潺潺、遊廊迴轉,池中錦鯉肥厚炫彩,是一處難得少有雕琢痕跡的日本庭院。不同的庭院風格不同,據說不少日本歷史劇都在這裡拍攝過。
我們看到年長的日本園丁在園子裡坐在小凳子上細細地整理花木,不急不躁、從容細緻,和國內俯下身一陣狂風暴雨式地扯拉拽拔的修整截然不同,即使是園丁,也有工作和享受的區別。日本很多老人都從事底層的服務工作,大多和善敬業,樂享其中。
姬路城記錄了封建時期的一段歷史,也是日本城堡建築的典型代表,值得專程遊覽,也因為到過姬路,我們放棄了遊覽大阪城。
時間有限,我們返程途中沒有在神戶停留,而是選擇了在大阪梅田商圈的牛太本陣晚餐。這家友都八喜樓上的餐廳因神戶牛肉而聞名,以烤肉套餐為主,提供中文選單。因為是自助燒烤,還要注意火候,神戶黑毛和牛肉、豬頸肉、牛舌、芝士烤紅薯都還不錯,海鮮一般。
吃完飯又去超市購買了明天的早餐和水果,愉快的一天結束了。
D10:
比前一天提前半小時出門,依舊使用關西周遊卡。先坐地鐵到難波,然後搭乘近鐵奈良線到奈良。暑假的電車上也很容易遇見學生,看見三個中學生模樣的女孩子,開心地玩卡片遊戲,忽然就想女兒了,快回家了~
難波到奈良近鐵站耗時45分鐘。奈良近鐵站距奈良公園只需步行幾分鐘,但JR奈良站則離得比較遠,一般需坐公交車到達奈良公園或春日大社。
行走奈良比較省時省力的路線是:從奈良近鐵站下車後先坐公交車到春日大社,然後依次走若草山(太陽太大,我們沒上山)、二月堂、東大寺、奈良公園,最後步行返回車站。注意關西周遊卡不可以用於奈良市內交通,需另行購票。遊奈良一般會買些鹿餅餵給小鹿,150日元一份。
春日大社也有小鹿,且沒有奈良公園的小鹿那樣凶悍,最主要的是人少,再有青苔覆蓋的石燈籠和茂密樹林的加持,出片更顯清幽。
二月堂、三月堂是東大寺的分院,地勢較高,也很安靜。拾階而上,就到了建於1669年的日本國寶二月堂,其內部不對外開放,但在露臺上可以看到奈良全貌,是處凝神放空的好去處。
東大寺人流量大。寺中的大佛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像之一,最初鑄成於746年,現在的佛像是江戶時期重鑄額,高度超過16米,用了重達437噸的青銅和130公斤黃金。大佛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建築。人太多,天太熱,我們就沒有進入參觀了。
奈良公園的小鹿一群一群的,見慣了遊客,討要鹿餅也任性刁鑽起來。很多關於奈良的視訊中都有小鹿對著遊人手中的鹿餅點頭作揖的場景,於是不少人認定鹿是一種通人脾性的生靈,鞠躬這個技能得把狗子們的“恭喜發財”甩好幾條街呢。但科普的結果卻與印象大相徑庭:鹿看到人手中的鹿餅,受到事物的誘惑想要搶奪,而人類視角的“鞠躬”其實是鹿在發起攻擊之前的示威動作,這個說法已被日本學者證實。
看完小鹿,步行返回奈良近鐵站會路過一片商業街區,可以吃點東西、採買一些伴手禮。我們進入了一家叫“奈良動物保護園”的小店小憩,小店不過二十幾平的地方,擺著大約十幾只貓頭鷹和鳥類,有些帶著腳鏈,極少數看上去凶猛的被關在了籠子裡。進入小店每人收費1000日元,可自助選擇一杯飲料,可以撫摸那些沒有閉眼睡覺的貓頭鷹併合影。店裡有小手冊可供客人取閱,裡面一些關於貓頭鷹的小知識還蠻有意思:貓頭鷹的壽命有25-30年,兩隻眼睛可以同時看向不同的方向,並且頭可以轉270度,所以視野非常廣;兩隻耳朵由於高度不同,可以非常立體的判斷聲源位置,有利於捕獵;有三層眼皮,最面的一層可以清潔眼睛;眼睛會變色,早上和下午是橘色,中午是黃色,晚上瞳孔開啟變成黑色。更神奇的是,貓頭鷹可以只閉一隻眼睛睡覺,休息半個身體,放鬆的時候可以抬起一隻腳,只用一隻腳站著,這種睡法叫做hemispheresleeping。與中國不同,在日本人心目中,貓頭鷹是福鳥,也是有學問的代表,我們在大阪也見過類似的貓頭鷹主題店,這也是一次與眾不同的體驗。
乘坐奈良近鐵線返回大阪還不到下午5點鐘,我們去梅田的匡威專櫃給女兒買她喜歡的一款藍色印花帆布鞋,沒想到專櫃居然沒有。匡威板鞋在日本很流行,款式也很多,有日本產、日本專供、越南產、馬來西亞產等各種版本,女兒喜歡的花色款式在國內沒見過,貌似只在京都新京極ABC-MART店看到過。沒帶女兒一起去日本已經心存內疚,難得她有喜歡的東西,我們一看時間還來得及,當天又是使用關西周遊卡不必計較交通費用,乾脆折轉到京都河原町為女兒買鞋。
我們在梅田乘坐堺筋線地鐵到淡路,再轉阪急京都本線到河原町,也不過1小時的時間。在新京極買好鞋子,又在河原町的一蘭拉麵館吃了拉麵權當晚飯,然後返回大阪的酒店。又是超值使用關西周遊卡的一天。
D11:
外出旅行很少有專門的購物安排,我們這一次的行程還算寬鬆,而且日本確實有些品牌和小東西品質好,價格也有優勢,這次專門留了一天時間逛街購物。
梅田商圈是個不錯的選擇,商場比較集中,我們想要買的東西基本在這邊都有大的專店,阪急百貨負一樓的零食也很誘人。在ASICS測試腳型、配鞋、試穿花費了不少時間,好在兩個人都賣到了自己心儀的跑鞋,友都八喜的攝影器材店和電子產品樓層也是我們逛得比較久的地方。專櫃化妝品可以在梅田購買,但貌似排隊的人很多,一般的藥妝還是建議去心齋橋附近購買,店鋪多,品類全。我們還買了個日本品牌ORBITER旅行箱裝“戰利品”。
逛吃逛吃的一天也不輕鬆。
D12:
每次旅行都有結束的一天,第一次不帶女兒的出國遊還是想家了,打包回家。
未知的旅途讓每一次出行變得新鮮,歸途卻讓家成為最是心安的所在,有去有回才讓家和遠方都充滿了吸引力。
其實之前內心對日本還是有些下意識的牴觸,2個多小時的飛行里程卻遲遲沒有進入我們的旅行計劃,禁不住周邊朋友們的再三推薦,這次倉促隨性的關西行不期而遇。以我的親身體驗,想說人生只有一次,不要被偏見和主觀臆斷矇蔽,不看不聽不說代替不了心有所思,自然風物和建築歷史,包括人都有多面性,真正的自信無懼於坦然面對和虛心學習,黑白是非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異中求同,折中衝突,乃萬事萬物生存之道。日本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家,小山小水小地方卻經得起大風大浪大地震;日本是一個很有個性的民族,壓抑自律和瘋狂宣洩集於一身,他們的服務意識和細節規範讓人驚歎,但誰都無法忽視他們的危機意識和野心。很喜歡京都這座城市,短短几天卻也感受到了它從容靜雅的氣質,精緻是一種視覺效果,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也許很快會再次體驗這樣的日本。
不一樣讓生活有了嚮往,旅行讓嚮往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