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圖共賞🎋
馬屎洲特別地區簡述🦖
馬屎洲特別地區全稱: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馬屎洲特別地區。位置在香港地質公園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
香港最古老的岩石(二疊紀沉積岩)主要在馬屎洲東南面出現。以泥岩、粉砂岩及砂岩為主。地質學家曾在此發現一些化石,包括植物及海洋動物。由此證實岩石屬於二疊紀,也說明當時的沉積環境曾受地平面升降影響。
馬屎洲特別地區地質年代: 🌋
二疊紀(約二億八千萬年前)。
馬屎洲岩石種類:💥
泥岩、粉砂岩、砂岩及石英岩。
馬屎洲地質特色: 🐎💩
連島沙洲、貝殼海灘、石英脈、香腸狀構造、褶曲及小型斷層。
香港最古老的岩石地區排名:🗿
1 馬屎洲 2 荔枝莊 3 東平洲
🌟香港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2011年入選,在中國41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中,排行第26位。中國是擁有最多世界地質公園的國家。🇨🇳
馬屎洲在園區的地理位置
交通攻略🚉
乘港鐵東鐵線至大埔墟站。🚉
大埔墟小巴站乘搭20K小巴,終點三門仔下車。🚌
亦可在大埔墟巴士總站乘搭74K迴圈線,三門仔站下車。
進入三門仔漁民新村,步行約200米到達馬屎洲特別地區鹽田仔入口。🚶♀️
大埔墟專線小巴站的行走路線牌
溫馨提示💝
鹽田仔山路兩旁有漁民山墳,切勿喧譁打鬧,以示尊重。🙏
馬屎洲不宜夜晚進入。
馬屎洲郊遊徑沿途無補給,帶備足夠飲用水,保持手機暢通。
保持環境清潔,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行程路線👣
➡️大埔墟地鐵站~三門仔小巴站~三門仔漁村~大埔地質教育中心~三門仔山~連島沙洲~馬屎洲特別地區標誌牌~貝殼海灘~馬屎洲自然教育徑~海岸岩石觀賞區~三門仔山~三門仔小巴站~大埔墟地鐵站🔚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景點路線圖
行程詳述📝
起步,大埔墟乘小巴至三門仔🐚
清晨出發到馬屎洲遠足觀景。乘地鐵觀塘線轉東鐵線,在大埔墟站下車。出站就是小巴站,站內各路小巴一字排開,大多是開往大埔各景點。如烏蛟騰、新娘潭、大美督及三門仔等處。找到去三門仔的20K路小巴,刷卡上車,長者2港元。如今乘車,已經沒有檢視票價的習慣了。無論票價多少,對我這長者來說已無關重要,一律2港元。坐港鐵還會打折,最平1.6港元搞掂。
到三門仔的20K小巴很多,數分鐘一班,無需等坐滿,上車就開車。原以為這空車有點賠本生意,哪知沒出大埔墟市集,沿途上客,小巴已經滿員。一路不停到達三門仔,車程用了不足二十分鐘。
三門仔小巴站位於三門仔漁民新村,路口有清晰的路牌及標誌。此處位於鹽田仔島入口,景色很美。一間造型獨特的教堂,成了三門仔的地標建築。路口還有幾間海鮮餐館,設有露天茶座。可想而知,到了晚上,這裡一定很熱鬧的。
東港鐵線大埔墟站
等客的20K小巴
三門仔漁村風貌
海對面的慈山寺觀音立像
村口的教堂
村路前,馬屎洲世界地質公園標誌牌
三門仔新村地標
三門仔漁民新村風情畫🏡
一條車路進入三門仔漁民新村,村口有一碼頭,上設有一白色的燈塔。站在碼頭,美麗的漁港景色一覽無遺。
慢步進村,村口是一排兩層村屋,是當地漁民的居所。漁民的民風淳樸,好像不太重視隱私。各個村屋門洞開啟,屋內環境一覽無遺。而且大多售賣自家雪櫃裡的飲料,外人可隨便進入屋內購買。這淳樸風俗,應該與他們長期生活在艇上有關。
屋門前岸邊的空地上,掛著漁網、晒著鹹魚、紫菜,盡顯漁村景色。村路的一面牆上,畫著很多漁村民俗壁畫。記錄了三門仔漁村的發展史,很有特色。🐟
據記載,三門仔的村民最早來自塔門及高流灣。一百多年前他們開始在船灣海域捕魚作業,最後在白沙頭洲東北部定居。他們主要是蜑(蛋)家人,以船為家。後來有村民上岸搭建簡樸的木屋,便組成當時的三門仔村。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政府為解決缺水問題而興建船灣淡水湖。將村民遷至鹽田仔建立新村。漁業逐漸式微,幸得村民致力保護漁村的歷史文化,使別具特色的漁村文化得以保留。
村口有一棵很奇特的樹
三門仔碼頭
碼頭上的白色燈塔
漁村景色
漁村民俗壁畫牆
大埔地質教育中心的路標
三門仔漁民新村居民協會
待領養的流浪貓
漁村小碼頭
大埔地質教育中心🏚️
沿著村路慢步進村,不遠就是大埔地質教育中心。很不巧,當日教育中心不開放,沒能入內參觀。教育中心外牆塗有不少色彩鮮豔的壁畫,記錄了昔日漁村風貌及民俗,成了遊客的拍照打卡地。
大埔地質教育中心是香港首個以地質公園為主題的遊客教育中心。位於三門仔新村內。大埔地質教育中心是由志願團體、當地村民及政府建設而成。中心內展示了三門仔一帶的地質、人文、歷史及生態等諮詢,還有一些馬屎洲的岩石標本供遊客參觀認知。
大埔地質教育中心逢週六週日及公眾假期開放,早九晚五,中午休息一小時。開放時間提供遊客導賞服務。
四處走走,觀賞了一陣,繼續趕路。進入馬屎洲的路口就在地質教育中心的旁邊,有顯眼的路標指路。進入鹽田仔石板小路,便開始上山了。
大埔地質教育中心
門前的馬屎洲地圖及免費派發的小冊子
進村請帶上口罩😷
教育中心前的小碼頭
穿越漁民福地鹽田仔山⛰️
鹽田仔其實是一個小島,因有路與陸地相連,也可稱為半島。島的一邊是三門仔,一邊經連島沙洲進入馬屎洲(島)。鹽田仔山不算高,約一百多米。該處是當地漁民的福地,整座山滿布漁民先人的墳墓。山路穿行於墓地之間,顯得有點不舒服。不過白天還好,一到夜晚,還是不要進入為妙。路上有告示牌提示,不要大聲喧譁打鬧,以示對先人的尊重。這點禮數確實應該注意,切記!🙏
其實鹽田仔山路還是很美的。路旁的野花盛放,蝴蝶翩翩飛舞。極目遠眺,一邊是馬鞍山,另一邊是八仙嶺。腳下的海水湛藍,船灣淡水湖大壩似一條巨龍橫在海中。
行至山頂,路旁有一造型別致的涼亭,供遊客歇腳觀景。見有不少人坐在亭內乘涼,便沒有停步休息,繼續前行。
清晰的路標隨處可見
上山路的路牌
對面是船灣淡水湖主壩
清幽的山間小路
對面山是八仙嶺
山頂的涼亭
遠處的山是馬鞍山
馬鞍山新市鎮依稀可見
腳下美麗的海灣
海面上的魚排,可垂釣食海鮮
下山就進入馬屎洲
跨越連島沙洲進入馬屎洲🏝️
涼亭過後都是下山路,路況不錯,一路有護欄。約行百十節石階,便來到貫通馬屎洲的連島沙洲。
連島沙洲是進入馬屎洲的唯一道路。看資料得知連島沙洲的形成,是砂石等沉積物在獨特的地理環境下(如狹窄的海峽),受到風和海浪影響,逐漸堆積形成沙咀。最後將兩個小島連線起來。沙洲原本很淺,一到漲潮就會淹沒海水中,影響通行。後來當地漁民運來海沙,將沙洲墊高,還修建了一個小碼頭。如今的連島沙洲遇到漲潮都不會浸入海中,保障了馬屎洲的暢通無阻。相對而論,卻對海島原生態造成傷害。
連島沙洲一面是海灘,臨近船灣的一面有一小碼頭。有漁民小艇在碼頭拉客,載遊客回三門仔或大美督。船費全憑船老大要價,遊客砍價。
走上連島沙洲觀景,竟然發現幾名露營的年輕人。這地方竟敢過夜,真真佩服幾位大神的膽量。幾個人正在收拾營帳,看樣子想乘船出島,正與一名船老大討價還價。
馬屎洲連島沙洲
海水清澈
觀景的遊客
收拾好行囊準備撤離的露營者
堆石塔能堆成這樣!
連島沙洲對面的馬屎洲
簡陋的小碼頭
馬屎洲的打卡地~標誌牌⛩️
走過連島沙洲,便進入馬屎洲特別地區。入口處有一涼亭,亭下海邊就是馬屎洲的打卡地~馬屎洲特別地區的標誌牌。
標誌牌很高大,呈牌樓狀。上有“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及“馬屎洲特別地區”的中英文字樣。
此處是進出馬屎洲的集散地,行山客大多在這裡聚集。這裡也是划艇渡海的上岸處,很多划艇者在此上岸休息遊玩,沙灘經常會停泊很多色彩鮮豔的獨木舟。
記得上次來馬屎洲是2017年仲夏,在此巧遇由馬鞍山划艇過來的老哥樑先生,還一起拍照留念。
這次也遇到朋友登島,卻鬼使神差的與他們擦肩而過!我出島時接到同事鵬哥簡訊,告知他們的團隊也在馬屎洲,是劃站立式水上滑板渡海過來的。還發了兩張照片給我。我這才想起,在連島沙洲時,曾見到一群站立板劃手在岸邊拍照,然後劃板過了大美督。真沒想到竟然是鵬哥一夥!早知是他們,死活叫他們用站立板載我過大美督!🏄🏻♀️
想在標誌牌前留個影,怎知涼亭前堆積了不少垃圾,真真有點大煞風景。這些垃圾都是遊客留下的,有些是海水衝上岸的,正準備裝船運出島。我一直是“自己的垃圾自己帶走”的倡導者,保持環境衛生,是每一位遊客應盡的責任。
標誌牌前逗留了一陣,便繼續沿著海岸向島深處行進。
馬屎洲特別地區的標誌牌
涼亭處,堆積了很多待運出島的垃圾
2017盛夏,與划艇登島的老哥樑先生合影留念
劃站立式滑板登島的朋友們,今年這玩意兒是水上活動的熱門玩項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位於馬屎洲東南面海岸,全程約1.5公里。沿途可觀賞各類沉積岩,海蝕平臺、褶曲等地質特色。越過鹽田仔山,經過連島沙洲,便可到達馬屎洲自然教育徑的起點。
自然教育徑一直延伸到島最東端的牛寮下。部分路段離開海岸。一路可觀賞到不少亞熱帶稀有植物。我這次登島主要是為觀賞岩石而來,所以沒有沿著自然教育徑行走。全程行走海岸石灘,一路欣賞古老的岩石及奇特的地質地貌。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來回約三公里
清幽的岸邊小路
貝殼海灘
貝殼形成的礁石
海灘上的垃圾,都是這樣擔出去的
給環保清潔工大姐點個贊!
探索馬屎洲遠古岩石與奇特地貌🌋
馬屎洲海岸的岩石,色彩斑斕形態奇異。細心觀賞,會對遠古岩石地貌增加不少認知。三門仔新村的大埔自然教育中心為遊客提供免費小冊子。為全面瞭解馬屎洲岩石地貌,很有幫助。
馬屎洲有香港最古老的岩石(二疊紀沉積岩),主要在馬屎洲東南面海灘出現。岩石以泥岩、粉砂岩、石英岩及砂岩為主。這些古老的二疊紀岩石已有二億八千萬年的歷史。一路觀賞遠古岩石,還可觀賞到奇特的地質地貌。如網狀的石英脈、香腸狀的岩石構造、褶曲及小型斷層。
一路觀賞色彩鮮豔、形態各異的岩石,確實賞心悅目,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進入色彩斑斕的遠古岩石世界
岸邊的七彩泥岩
質地鬆散的砂岩
“七彩泥岩”馬屎洲地質公園宣傳照片,就是由這個角度拍的
岩石上的石英脈
赤紅色的岩石很漂亮
每塊岩石都有自己的紋理色彩
遊客在岩石上搭的石塔
岩石縫隙中生長的海岸植物
岩石混溶及裂紋
七彩泥岩
馬屎洲與馬鞍山隔海相望
岩石上如同塗了奶油
海邊的岩石區,不太好行
海蝕平臺
遊客玩堆石塔留下的痕跡,不提倡!
龍落水~差別侵蝕
海蝕平臺
大片的貝殼海灘
很漂亮的一塊岩石
海岸石灘上的露兜樹🌴
一路觀石賞景,一公里多的自然教育徑很快就走到盡頭。這兒的地名叫牛寮下,有條山路可以回到連島沙洲。犯懶不想登山了,便原路返回。石灘上有些露兜樹,儘管缺少水源環境惡劣,卻也長勢喜人。茂盛的枝葉中有不少成熟的露兜果,如同一個個金黃色的菠蘿掛在樹上。早前以為這假菠蘿不能吃,怎知前幾日竟然見到西貢市集有賣露兜果汁的,特意走近觀看。據介紹露兜汁功能還很多。有補脾健胃、故元氣、清除毒素、解肝熱虛火及預防中暑之功效。沒想到這假菠蘿還真是果中之寶,真是叫我大跌眼鏡。
走近露兜樹近看,有些果實已經成熟跌落地上。沒敢取走,心想還是由它自然發展、繁衍後代吧。🍍
海灘上,頑強生長的露兜樹
樹上的露兜果熟了
熟透了的露兜果跌落地
還沒成熟的露兜果是青綠色
西貢市集有露兜果汁出售
有消暑解毒之功效的古法露兜水
歸程,原路翻山返回三門仔🏜️
原路返回馬屎洲標誌牌處,小碼頭前見有行山客與船老大問價,便走過去看看。到大美督單程,船老大要價150港元。這價格人多了合算,只有三人搭乘,每人均攤50港元,這價碼可就太貴了。
原路經鹽田仔返回三門仔,正值中午,漁民新村前的岸邊有不少食檔開始營業,一路飄散著炒菜的香氣。引得我肚子開始叫了。因想到疫情當前,還是少在外面飲食為好。於是買了支寶礦力解渴,走到小巴站等車。
乘小巴回到大埔墟,還是沒能忍住口。進入一間茶餐廳,叫了菠蘿海鮮炒飯與凍檸茶,坐下休息慢慢食用。
望著那金燦燦的菠蘿炒飯,忽然想到在馬屎洲牛寮下,掉在地上的露兜果。試想用露兜果炒飯,這味道應該也是不錯的。
沿著海邊回返
清幽的自然教育徑
有的路段有山石阻路
小徑上的行山客
回到貝殼海灘
禁止帶走任何岩石、化石及生物的警示牌
回到馬屎洲標誌牌
連島沙洲的小碼頭,有快艇攬客
鹽田仔海邊的一塊粉砂岩平臺
鹽田仔上山路
海里的魚排,遠方的八仙嶺
寧靜的三門仔漁民新村
回到三門仔村口
涼亭等小巴,結束行程
全文結束🔚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