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過年,一般上海人都要包圓子、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在北方過年年三十都要包餃子、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有“招財進寶”和“吉祥如意”的意思。越南人過年既不包圓子,也不吃餃子,卻是家家戶戶的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只是這“粽子”並非我們上海人常見的什麼“小腳粽”、“三角粽”、“枕頭粽”之類的,相對這越南粽子的個頭中國人的粽子真是算“小兒科”了。我們的粽子大的有個半斤多就算是大到“南天門”了,你看這越南的粽子首先這外形就“厲害”,方方正正地一大包,外形象個炸藥包。一、二斤還是個小弟弟,大的就有個二、三公斤。在峴港凡達酒店吃早餐,老夫就喜歡坐在大螢幕前,邊吃邊觀賞酒店裡放的越南美食宣傳片,其中就有反覆播放的有關粽子的片段,三天看下來,我都學會怎麼做了。那糯米是白的,不象我們包肉粽糯米里頭還要放醬油。放上豬肉、豬大油、還有綠豆沙之類的做餡,那外邊的粽葉用的是芭蕉葉,利用一隻類似我們以前戰備時家家戶戶做磚的模具—-木板框成的一隻盒子,在盒子裡先鋪上芭蕉葉,爾後下米下餡,夯實拉平,裹好芭蕉葉,包紮起來這粽子就算是包好了(真沒一點技術含量)。老夫喜歡吃粽子,但不會包,每每包粽子,一定是“漏餡”,或者就是“開口笑”的。這不用做標記,那一定是老夫的“傑作”。不過包越南這種粽子,老夫決計不會漏餡。不過人家這粽子的外形不只是為了容易包裹,而是有其寓意的,外形之方取中國道教文化的“天圓地方”(越南居民還有一種用芭蕉葉裹成圓柱型的棕子,不過方形的居多罷了),這方形的年粽象徵著大地,綠色表示生機勃發,而那中間包裹著的豬肉與綠豆沙則代表著五畜興旺、草木繁茂,真夠吉祥的。因為個頭大,所以燒熟它還真不容易,放在鍋裡煮少說也要五、六個,七、八個小時。酒店裡早餐就有切成小塊的年粽,咬在嘴裡,清香可口,別具風味。
越南人其實也迷信,傳說以前除夕之夜,人們會折下一些樹枝帶回家,叫作“采綠”。“采綠”同“採祿”諧音,因此“采綠”便象徵在新的一年官運亨通、萬事如意。這樣每年除夕都會有許多樹木遭到摧殘,為此胡志明生前曾呼籲人們移風易俗,不“采綠”多植樹。如今這“采綠”的現象已大大減少,確實反映出了越南人民的環保意識。
說到環保意識,咱還真不如人家。去年老夫年三十是在洛陽過的,年夜飯還沒開吃,鞭炮聲已經震耳欲聾、響徹雲霄。早晨起來,遍地是鞭炮碎屑,如大紅地毯鋪地,空氣中瀰漫著熗人的火藥硫磺味。上海禁放煙花爆竹也只是這兩年的事,前些年在上海,從年三十、大年初一、初五接財神、十五元宵,那鞭炮聲是一浪高過一浪,讓人根本就無法入睡,空氣質量是可想而知。到越南過年,想想越南漢化程度那麼高,大過年的這鞭炮一定是大放特放的。出乎意料的從大年夜到初一,居然一點聲音都沒有。初四在胡市才瞭解到,禁止燃放鞭炮,人家越南早在二十年前就做到了。越南革新開放三十年了,全然不象我們開放得沉渣泛起,1996年政府決定春節期間禁止燃放鞭炮,老百姓就很“聽話”、很配合,真能做到令行禁止,這倒讓老夫心裡頭是暗暗地佩服。
越南市場裡頭充滿年味的小商品真可謂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不過大多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從河內到峴港,從峴港到胡市,老夫見識過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燈火輝煌,也見過郊區農村大片的荒蕪與敗落。總的看作為社會主義的越南,三十年的革新開放,發展得真的是很不夠,基礎設施真的還很落後。但是有一點老夫感覺還是很不錯,那就是越南人總體上講還是很純樸,全不象我們這兒到處都長了銅綠,改開後人都一個個地變了,變得都鑽進錢眼裡頭了。
這次越南過年,無論是在峴港的凡達酒店還是胡市的西貢大酒店,無論是在峴港用車還是在胡市用車,人家是明碼標價,決無坐地起價、乘機斬客的情形;無論是酒店的大堂工作人員、餐廳服務人員,也不論是航班上的空姐,還是汽車駕駛員,個個都是那麼地主動熱情、彬彬有禮。進出酒店大門自有酒店工作人員為你拉門;上車下車那駕駛員會主動給你拉開車門、關上車門;見你手中有重物他就會主動上前來幫你。說實話,老夫真有點不適應,好象自個是個什麼大大的貴賓似的。雖然語言不通,但看那情形,人家表現得都很自然,彷彿提供這樣的服務就是天經地義一般,讓老夫好生感動。
這次越南過年,大年初一下午遊覽了峴港的五行山、拜訪了會安古鎮;初二去順化的途中盤山公路上上過海雲關、順化參觀大皇宮、天姥寺,順便也造訪了兩個皇陵;初三下午在胡志明市參觀市容市貌,標誌性建築歌劇院、紅教堂、郵政局、統一宮、市政廳、市政廣場等都轉了轉,初四的頭頓一日遊,在頭頓海灘、保大皇行宮、耶穌山等景點逛了一圈。
最初女兒制訂的遊覽計劃中還有個美山聖地,其實美山並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塔寺,是佔婆人(Champapeople)供奉國王和神祇的聖地。據史料記載,美山的年代比柬埔寨的吳哥窟還要古老、歷史也要久遠得多,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紀。而在7至13世紀,美山達到鼎盛時期,輝煌的磚塔建築達近百座,美山也因此成了佔婆王國最重要的印度教聖地。她的地位曾同柬埔寨的吳哥、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佛塔等齊名。在東亞、東南亞甚至亞洲和世界的文化、經濟史上,佔婆王國都曾經佔有過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上世紀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美山塔寺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越南,相對那些至多隻有百八十年的,所謂的有名的景點,美山塔林是最為古老的遺蹟。這對於喜好歷史、偏愛老古董的老夫來說,這地方一定是要到訪憑弔一番的。然而老夫臨行前做功課發現,特別是檢視了驢友上傳的遊記與照片,其實地情況與歷史記載大相徑庭,那可惡的越戰使美山聖地飽受塗炭與摧殘。那些古老的磚塔怎禁得住美軍雨點般炮彈、航空炸彈的狂轟濫炸,現在的美山遺址,只剩下區區數座的塔座得以倖存。雖說也在修舊如舊,但無論是她的規模還是精美程度,都是與吳哥遺址無法相提並論的。
戰爭真是個魔鬼,這可惡的美國人,這該詛咒的越南戰爭!
吳哥窟剛都見過,這差得遠的劫後的美山不去也罷。
計劃中的美山沒去,初四那天,在前往頭頓的半路上,導遊小哥帶我們去了個原計劃沒有的景點——陳家大屋。
據導遊小哥介紹,這陳家大屋已有百多年曆史,地處半島的海邊,導遊帶我們進去時,只見偌大的建築冷冷清清,基本都看不見幾個人,顯得清靜無比,與胡市的街景比,儼然就是個世外桃園。
深入宅內卻別有洞天。
大屋上上下下、裡裡外外地好大,參觀者全都是華人。遊客們按要求脫鞋參觀,重要的場屋還被告知謝絕攝影。依老夫看來,這百年老宅,裡頭的裝璜設施、供奉擺設,無不承載記錄著當年閩、粵兩省的先人迫於生計不得已下南洋的辛酸經歷,顯現出先人們艱苦奮鬥、生生不息的歷史沉澱。裡面的展品都很精緻唯美,那些精美的銀器、瓷器與玻璃器皿,也體現出先人們的聰明才智、成功的業績。當年先人們不怕路途危險漂洋過海,歷經磨難來到越南這塊荒蕪之地,依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打拼,徹底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這讓我們這些參觀者深感震動。
參觀了個把小時,這裡頭倒是蠻有看頭的。
可巧的是,陪同我們遊覽的導遊小哥祖籍就是福建人。祖先下南洋,祖祖輩輩都在越南生活。在越南的華人很多,大多生活得都很艱辛,成功者畢竟是少數。在越南,華人是很難溶入上層社會的,即便進入政府機關工作大多也是基層工作人員,重要的職務是不會讓華人擔任的。這位導遊小哥的上幾輩老家都沒回過,倒是這位小哥還到過上海,外灘、陸家嘴都去過,親眼目睹祖國的繁榮昌盛,感嘆這祖國日益強大,作為海外華人的他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