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國是世界超級大國,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我,小時候所受的教育是:美帝國主義是腐朽沒落的。
逐漸長大的我覺得美國並沒有腐朽沒落,而是樣樣都好,是生活的天堂,一直夢想去美國旅遊,後來也特別喜歡看美國好來塢大片……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美國,是不是真的像我想的那樣。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國力越來越強大,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我去美國旅遊的念頭也就越來越淡了。
2017年春節後,一個幾十年的念頭變成了一個願景目標,我要去美國,我要實現它!於是開始辦美國簽證,查閱線路。
對於英語很差勁的我,喜歡選擇中國的航空公司,全程中文服務、行李以及回程辦票托執行李等,打交道就簡單多了。

說走就走的旅行做不到,計劃籌備了四個月的美國之行終於在2017年7月順利實現,因為跟團遊,無需仔細研究,每一步都是未知,每一步都是驚喜。
在旅行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真的讓我們感覺不虛此行,這裡的天空廣袤如洗、天清氣朗、雲淨映日,多麼廣的廣角相機到了這裡都顯得蒼白無力;
這裡的海水深邃蔚藍,變換莫測、一望無際,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這美得不像話的顏色。只要你有善於發現的雙眼,無暇美景信手拈來。
短短的十六天過得可真快,倏地一下結束了,在有限的記憶空間裡,隨著時間的流逝,細節常常被遺忘。
從美國回來的這幾天,每天就是抱著自己拍的照片超級自戀的翻看一遍,嘴巴自言自語的說兩個字:好美。該寫篇遊記整理一下心情,記錄當下的思緒,紀念美好的美國之行。

【正文】
第1天: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晴 上海→北京
宿:北京亞美國際酒店 ★★★
2017年7月7日,像小孩一樣出去玩前的興奮,翻來翻去一晚睡不著,天還沒亮,早上5:30就起床洗漱,為期十六天的美國之行即將開始。
上午9:00朋友開車接我們去機場,他根據導航走逸仙路高架轉內環高架,稍微有點小堵車,上午10:00順利達到虹橋國際機場T2航站樓。在海航值機櫃臺辦理托執行李、換登機牌,排隊安檢;10:45進入候機樓29號登機口休息。
我們將乘坐12:15海航HU 7608上海——北京的航班,原本11:45可以登機,由於飛機延誤,廣播通知在候機樓休息等待。
中午12:10憑登機牌每人領取一份午餐、一聽可樂;餐後在候機樓散步拍照。
下午1:10登機,2:00飛機開始滑行,2:15起飛,海航空姐都還蠻年輕漂亮,我們坐在緊急出口安全通道座位非常寬敞,午餐、飲料享受空姐的微笑服務,海南航空為我們提供上海至北京的往返免費聯運,優質服務從遊客家門口開始。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於1993年成立,是中國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航空公司之一。海航是中國四大航空公司之一,擁有波音787、767、737系列和空客330系列為主的年輕豪華機隊,為旅客打造獨立空間的優質頭等艙與寬敞舒適的全新商務艙。海南航空追求“熱情、誠信、業績、創新”的管理理念,秉承“東方待客之道”,倡導“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立志成為世界級航空品牌,傾力打造規模和運營能力居世界前列的航空公司。
下午4:00飛機安全降落北京國際機場T1航站樓,4:20停機、下飛機,4:40取行李,電話聯絡酒店接機師傅,5:00乘坐酒店專車,5:15入住亞美國際酒店,辦理手續放好行李後外出,在酒店附近一家“金手勺”小飯店晚餐。
酒店靠近機場T3航站樓,附近沒有可逛之處。晚上6:30回到酒店洗澡、看電視;9:00睡覺休息。

第2天: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晴 北京→夏威夷 宿:飛機
早上5:00起床洗漱、整理行李箱;6:30酒店自助早餐;7:00大堂退房,乘坐酒店專車出發前往北京國際機場T3航站樓,二樓國際到達層A區寄存行李箱(2件80元);
上午7:40購買2張機場大巴車票(30元/人),8:00乘坐機場大巴北京西站線。
今天,北京天高雲淡,陽光普照,幾朵白雲在慢慢的浮動著。我們決定遊覽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的古建築——天壇公園。上午8:55到磁器口站下車,步行1.2公里,上午9:20到達天壇公園(東門),購票(34元/人)進園參觀。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1900年八國聯軍曾在天壇齋宮內設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捲而去,建築、樹木慘遭破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對天壇的文物古蹟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過多次修繕和大規模綠化,使古老的天壇更加壯麗,四面各有一門。園內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還有百花園種植了大量的花卉。

天壇以嚴謹的佈局、奇特的構造和瑰麗的裝飾著稱於世,分為內壇和外壇。有壇牆兩重,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物在內壇,南有圜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門、祈年殿、東西配殿、皇乾殿、長廊(附七星石)、神庫與神廚、宰牲亭等,由一條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貫通南北的甬道(軸線),稱為“神道”,也叫“丹陛橋”,把這二組建築連線起來,它寓意著上天庭要經過漫長的道路。
外壇古柏蒼鬱,環繞著內壇,使主要建築群顯得更加莊嚴巨集偉。壇內還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迴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充分顯示出古代中國建築工藝的發達水平。天壇公園,是中國儲存下來的最大祭壇建築群。
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證瀏覽完整,首先,遊覽神庫與神廚、宰牲亭。
接著,長廊、神道。
隨後,我們來到了一座名為“皇穹宇”的圓殿前,這是專門用來祭祀神位和放皇帝祖宗牌位的地方,天花板上五彩斑斕,一根橫樑也沒有,只有幾根柱子頂著,殿內華麗非凡。

皇穹宇旁邊一圈就是迴音壁,有很多人在對著牆壁喊著,“某某某,你聽到了嗎?”對方傳來“聽到了”等等。為了防止遊客在牆壁上亂刻亂畫,迴音壁的牆裡牆外都加設了護欄。
那就是建於1530年的圜丘吧!這是一座露天圓壇,外有三層漸高的漢白玉圍欄。走上圓壇,俯視圜壇所處的曠地,天壇有兩層壇牆,裡圓外方。按古時的說法,這取意為“天圓地方”。
圜壇的中心處安置了一塊扁石頭圓盤,名為“天心石”,皇帝認為,天心石正好對著天的中心,所以站在天心石上能與玉帝對話。這塊天心石所發出的聲音與迴音壁的迴音、對話石的對音、疊音石的疊音,是天壇中有趣的四大聲學現象,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
更讓人感到新奇的是,這座祭壇的壇面、臺階、圍欄等的數目都採用“9”或“9”的倍數,這是因為古時人們相信天屬陽、地屬陰,而天壇又是用於祭天的,只能用奇數來建築,“九”被視為極陽數,象徵玉帝的九重天。
最後,我們要參觀的下一座殿宇,是天壇中最威嚴最瑰麗的祈年殿。路呈上坡狀,我們吃力地向前走,心想:“步步高昇”也不容易啊!走了十多分鐘,終於步入祈年門,迎面就是高大的祈年殿了。

祈年殿坐落在三層漢白玉平臺的正中,四周圍有漢白玉欄杆,給人以雄壯威武的感覺。我由臺階登上平臺,細細觀察殿堂,天花板上飛金流彩,各種圖案精美絕倫,雍容華麗。
祈年殿由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柱子環轉排列,中間4根“龍井柱”,高19.2米,直徑1.2米,支撐上層屋簷;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簷,在硃紅色底漆上以瀝粉貼金的方法繪有精緻的圖案;外圍12根簷柱支撐第三層屋簷;相應設定三層天花,中間設定龍鳳藻井;殿內樑枋施龍鳳和璽彩畫。
祈年殿中間4根“龍井柱”,象徵著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層十二根大柱比龍井柱略細,名為金柱,象徵一年的12個月;外層12根柱子叫簷柱,象徵一天的12個時辰。中外兩層柱子共24根,象徵24節氣。設計師巧妙的設計令人拍案叫絕!
祭天作為人類祈求神靈賜福攘災的一種文化行為,曾經是中國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至清末,一直舉行祭天典禮,綿延約五千餘年,可謂淵遠流長。天壇公園的美麗令人難忘,雖然也像許多京城古典建築一樣,非常地對稱和精細,精雕細琢,但天壇另有一番韻味和氣派。
上午11:15出園(南門),乘坐一輛三輪電瓶車到前門商業街,11:30在靖德軒烤鴨店午餐。

餐後12:20開始逛前門大街。前門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業街,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定名為前門大街。大街位於京城中軸線,長845米,行車道寬20米,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建外城後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
明朝中期,由於商業的發達,前門大街兩側出現了鮮魚口、豬市口、煤市口、糧食店等集市和街道,前門大街才成為一條商業街。北京最著名的“大柵欄兒”也在其中。明嘉靖以後,各省市在京做官的人為了解決進京應試舉子的住宿問題,在前門大街兩廂建立了各地會館。舉人們常到前門大街來購買生活用品或飲酒作樂,這樣也促使前門大街成為一條繁華的商業街道。
咸豐五年(1855年)這裡開設了“便宜坊烤鴨店”;同治三年(1864年)肉市開設了“全聚德掛爐烤鴨店”;“都一處”飯館傳說就是乾隆皇帝來這裡吃了燒麥說了句誇獎的話而命名的。光緒年間這裡還有“致美齋”的餛飩、“九龍齋”的酸梅湯(在大柵欄東口)、“六必居”的醬菜、“正明齋”的滿漢糕點等著名食品商店。民國以後,以賣醬羊肉著名的“月盛齋”也遷到前門大街。這時由於建立了前門火車站,每天吞吐著大量旅客,前門大街更顯擁擠。
規劃好的前門商業街將不再允許通車,改為步行街,只有老北京的叮噹車可以“招搖”過市。著名的大柵欄、八大胡同、紀曉嵐故居、琉璃廠也都在前門地區,民族風格保留的還是比較完整的。在鮮魚口、打磨廠等衚衕內,也是店鋪、飯館林立,不過這裡已沒有享有很高聲譽的老字號,而是外地人在此開設的條件簡陋的美容美髮店、小飯館。時正值中午時分,每家飯館都有一兩個夥計站在店門口招徠過往行人,吆喝聲此起彼伏。
廣和樓又名“廣和茶樓”,是前門大街不可不看的一處景觀,這裡封存著老北京對梨園文化最初的記憶。廣和樓建於明末,曾為京城最早最出名的戲樓,與華樂樓、廣德樓、第一舞臺並稱為京城四大戲園。茶樓本是私家花園裡的戲樓,它的繁華初始於康熙年間,後改稱廣和茶樓。康熙曾到此看戲,並賜臺聯,一時間風光無量。

正陽門,俗稱前門、大前門,原名麗正門,是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正南門,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最南端,毛主席紀念堂南邊。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箭樓與甕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禦性建築體系。
穿過前門,來到首都的中心——天安門廣場遊玩。天安門廣場不僅以它巨大的規模,莊嚴的建築吸引著人們,而且還以它悠久的歷史,雄偉的造型,豐富的內涵,深深地為人們所敬仰。
這是我第三次來北京,記得20多年前第一次來到北京,使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是參觀北京天安門廣場。當時,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聚集在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國旗護衛隊的戰士們穿著筆挺的警服,邁著整齊的步伐,氣宇軒昂地護衛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走出天安門城樓,跨過金水橋,穿過長安街,走向天安門廣場。在雄壯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徐徐升起。那一刻,我激動得熱淚盈眶,我相信,愛國情懷盪漾在每一個在場的中國人心中。
天安門廣場,地處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北起天安門,南至正陽門,東起中國國家博物館,西至人民大會堂,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
廣場地面全部由經過特殊工藝技術處理的淺色花崗岩條石鋪成,中央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和莊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兩邊是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與天安門渾然一體,共同構成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廣場記載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五·二〇運動都在這裡為中國現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同時還是無數重大政治、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是中國從衰落到崛起的歷史見證。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
從“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歌曲開始,天安門這座中國歷史上地位獨尊的建築,已經成為首都甚至中國的標誌之一。儘管歲月流逝景點增加了很多,但到北京一定要去看看天安門廣場走一走、看一看。我們帶著喜悅、帶著依戀、帶著幸福……在天安門廣場上拍照留念,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感到無比驕傲。
下午2:45在天安門西站乘地鐵1號線到建國門換乘地鐵2號線到東直門出站。下午3:15在東直門銀座喝下午茶休息。
下午4:20離開銀座Mall,4:40乘機場快軌(25元/人),5:00達到北京國際機場T3航站樓。

晚上8:40在T3航站樓出發大廳6號門集合,領隊兼導遊分發護照、入境卡和團隊成員名冊,由於有1個奇葩家庭遲到,浪費了很多時間。集中點名後,王導向29名團員耐心講解美國之行吃住行遊購娛等注意事項和大致行程安排,收取每人140美元服務小費。
隨後,在夏威夷航空值機櫃臺托執行李,換登機牌,一起乘地鐵,2站路到達國際出境處,排長隊辦理出關、安檢;深夜11:30到達候機樓E28登機口休息時已經累得半死,站也站不動了。
由於美國人被911恐怖分子炸怕了,凌晨12:10排隊登機,再次接受安檢,而且非常嚴格,茶水、飲料等液體全部不準帶上飛機。凌晨01:00我們搭乘夏威夷航空HA 898直飛航班前往夏威夷。
夏威夷航空公司的前身是島嶼航空公司,成立於1929年1月30號,是美國第11大商業航空公司。總部設在夏威夷,是夏威夷地區最大的航空公司。縮寫“HAL ”。2014年4月開通往返中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夏威夷火奴魯魯國際機場(又名:檀香山國際機場)的直航航班。這趟全新的直航航班為中國遊客提供最大程度上的出行方便,也為夏威夷的經濟增長作出貢獻。
我們辛苦忙碌了一天,實在是太累、太困了,頸枕、耳機伺候一路睡去美國吧!

第3天: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晴夏威夷 宿:夏威夷Ramada酒店(★★★)
終於上飛機了,迎接我們的將是10個小時的漫長飛行。在飛機上享用2次正餐、2次飲料、睡覺休息。
經過10個小時的飛行,終於,通過飛機的窗戶看到了夏威夷群島,鳥瞰夏威夷群島,感覺很美!飛機上的勞累一掃而空了!
北京時間7月9日上午11:00,當地時間7月8日下午17:00飛機安全抵達夏威夷火奴魯魯機場。(因經國際日期變更線,有18個小時的時差,抵達夏威夷時,當地時間為7月8日。)
夏威夷對一般人來說算是一個又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的是過去的那段悲壯的歷史,陌生的是她的距離卻是離我們又那麼的遙遠……夏威夷對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也一直是個神祕的地方,雖然是屬於美國領土的一部分,但離美國本土又是那麼的遙遠……在這可看到東西文化的融合,文明與傳統的交錯,當然有很深的日本元素夾雜在裡。 
夏威夷群島是由火山爆發形成的,包括8個大島和124個小島,綿延2450千米,形成新月形島鏈。雖屬熱帶地區,但夏威夷群島位于海洋中央,又有加利福尼亞洋流經過能調節溫度,因此,四季草木蒼翠,空氣清新,風景幽美,氣候溫和宜人,年均溫24℃。

火奴魯魯(Honolulu)早期為波利尼西亞人小村,19世紀初因檀香木貿易和作為捕鯨基地而興起。1850年為夏威夷王國首府,1898年夏威夷歸屬美國。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火奴魯魯是夏威夷州首府和港口城市。火奴魯魯約90萬人口中,除波利尼西亞後裔外,有日本人、中國人、美國人、菲律賓人、朝鮮人、西班牙人等,混血人種佔1/4以上,組成了一個世界上少有的多種族混居社會。
美麗的火奴魯魯為最大島,由十九個主要的島嶼及珊瑚礁所組成,島上還有2座活火山,森林覆蓋率近50%。它地處太平洋中心,是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樞紐和重要港口,被喻作“太平洋的十字路口”,穿越太平洋的海底電纜也在此經過。戰略地位重要,西郊十公里處的珍珠港是美主要海、空軍基地之一,統率亞太地區美國駐軍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就駐在這裡,是美軍在太平洋地區活動的中心。
華人為火奴魯魯的開發和繁榮建立了不朽的功績。18世紀,華人最先到這裡開發資源,種植甘蔗、香蕉、菠蘿和採伐檀香木,火奴魯魯也在中國近代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早期本地盛產檀香木,而且大量運回中國,被華人稱為檀香山。
檀香山經過100多年的開發,已從一個貧窮的漁村發展成為現代化的旅遊城市和商埠。誘人的熱帶風光、迷人的海灘、奇異的花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它成為舉世推崇的旅遊勝地,最多時一年有上千萬遊客去那裡尋幽覽勝。
我們走下飛機,填寫海關申報單和電子驗證及指紋,排隊出海關入境,取行李;機場裡第一眼:各色的人種、歡迎的招貼和電視裡、工作人員的英語告訴我到夏威夷、到美國了!

由於911的陰影,入夏威夷和入美國本土完全一樣,海關的嚴格讓人有點不耐煩,但一旦進入了大街,立刻就有一種特別的感覺迎面而來……那是含著歷史的糾結,文化的融合,現代民主的風範等,當然最重要的是藍天、大海、沙灘、美女、比基尼……
下午18:00夏威夷地陪導遊袁先生(臺灣人)接機,他一見我們就熱情大聲打招呼“Aloha”在夏威夷語裡同時有“你好、再見、我愛你”的意思。
袁導帶著我們乘車遊覽火奴魯魯市區,市區為夏威夷現在和歷史上的州政府中心,有夏威夷州政府(議會大廈)、檀香山市政府、州立圖書館、依蘭尼皇宮,以及卡美哈美哈一世國王的雕像,還有許多政府機構建築在此。
首先,穿過國會所在的貝勒塔尼亞街,外觀被濃密樹蔭包圍的白色建築物,就是夏威夷州長官邸(又名華盛頓宮)。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州和地區都有專門的官邸,供州長和第一家庭使用,這裡曾經是12位夏威夷州長的府邸。
這座殖民地風格的深宅大院由美國海軍上校約翰·道米尼斯建造於1846年,四周圍繞著挺拔整齊的大樹。他是一個富有的商人,小兒子約翰掌管歐胡島之後,迎娶了夏威夷公主,也是後來的麗莉烏歐卡拉尼女王,女王的餘生就在這裡度過。國王卡美哈美哈三世,後來以美國第一位總統的名字命名這棟建築。

依蘭尼皇宮後面是現在的夏威夷州政府(議會大廈)。
夏威夷州議會大廈建於1969年,其建築本身就是一本實實在在的夏威夷文化歷史教科書。議會大廈通過建築設計的細節和各種雕塑藝術來表現當地地理風貌及歷史文化內涵。
議會大廈的兩座錐形的立法院,代表著夏威夷的根源——火山;8個主幹柱子和132個小柱子,各自代表夏威夷8個主要島和132周邊小島;環繞著圓形大廳的水池,則象徵著環抱夏威夷的太平洋。大廈的前面樹立著一位來自比利時的牧師——達米恩神父的雕像,這座極具藝術性的雕塑是由委內瑞拉藝術家創作的。達米恩神父在1866年被迫流放到莫洛凱島以來,與那裡的漢森病人一起工作生活,一生獻身於照顧病患者。
隨後,下車參觀披著金黃色外袍的——卡美哈美哈國王銅像。卡美哈美哈國王是夏威夷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夏威夷群島的國王,他原是夏威夷島的一個酋長,經過多年征戰,於1810年統一了夏威夷群島,是夏威夷王國的開創者。在美國五十個州里,只有夏威夷州有過國王的統治,所以,卡美哈美哈國王銅像成為來夏威夷的遊客們必去的景點就很自然了。
卡美哈美哈的故鄉是夏威夷大島,他出生於十六世紀五十年代,死於1819年。1778年英國船長傑姆斯庫克首次來到夏威夷,在夏威夷人心中造成很大的反響,當時卡美哈美哈正年輕,後來他成為酋長後,熱心做世界貿易,用夏威夷的土特產向外面的世界交換洋槍洋炮,然後再用白人的洋槍洋炮統一週邊的各個島嶼,創立了卡美哈美哈王朝。
卡美哈美哈在保持土著傳統的前提下向西方學習,將其統治的夏威夷王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在幾乎整個19世紀中成功抵抗了殖民主義者的進攻,因此他也被稱為“太平洋的拿破崙”。

晚上18:50入住Ramada酒店302客房,洗漱、休息,房間設施很新,工作人員很是熱情,大廳配有諮詢員。
這家酒店距離Ala Moana (阿拉莫那)購物中心有1分鐘路程,距離檀香山國際機場16分鐘車程。酒店有室外游泳池,客房配有平面高清電視、空調、冰箱、咖啡、微波爐、保險箱、熨衣裝置、吹風機、洗浴用品等設施。
晚上19:30在酒店享用自助晚餐,非常豐盛。
餐後在酒店附近小花園吹吹太平洋海風,傳送微信朋友圈秀照片。晚上20:30回到酒店整理箱包、充電、洗衣服,洗澡,睡覺。

第4天: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晴夏威夷 宿:夏威夷Ramada酒店(★★★)
早上5:20起床洗漱,整理箱包,6:00外出逛街拍照,6:30酒店大堂領取早餐(麵包、飲料、香蕉、雞蛋)回房間享用。
上午7:00大堂集合乘車,瀏覽夏威夷歐胡島自然奇景之稱的經典小環島,觀賞壯麗自然美景,欣賞不一樣的美國海島。當地導遊袁先生很幽默,一路上給我們介紹沿途的風景以及夏威夷的一些風土人情。
首先遊覽恐龍灣和噴泉口。
因遠看像是一隻在海水中趴著熟睡的恐龍,而被稱作Hanauma Bay(恐龍灣)。恐龍灣是海底死火山,火山口的一面受海浪萬年不變的拍擊而倒塌,變成像馬蹄的形狀,所以又被稱為“馬蹄灣”。這裡水淺浪小,風景美麗,海洋生物眾多,是夏威夷最理想的游泳及浮潛地之一。戴上面罩、呼吸管和腳蹼,探索鮮活的海底世界,那裡有密密麻麻的多彩魚群和鮮豔多姿的珊瑚群等著你。

恐龍灣是海洋魚類保護區。因為遊客常常餵魚食,恐龍灣裡的魚又大又肥,膽子也大,遊客手上有魚食時,它竟然到你手上來吃,你掌心一空,它掉尾就溜。因為人們的餵食帶來海水汙染,使裡面的珊瑚礁石大面積地受到破壞。當地政府花了一千多萬美元,從1999年開始在路口建立了遊客參觀中心,以傳播海洋環境保護常識,還設立了收費站,將每天遊客人數限制在三千名左右,並規定每星期二不開放。
噴泉口與著名景點“恐龍灣”咫尺為鄰,開車只有五分鐘車程,所有觀光巴士也會在此地停留,讓遊客欣賞天然奇觀。
噴泉洞,這個由火山熔岩形成的海岸洞穴,又有“黑石噴泉”之稱,是世界奇景之一。因長期海蝕,造成岩石隙縫,每當海浪衝擊礁石時,海水就被捲入礁石的洞穴,海浪便從熔岩的氣孔衝出,形成了類似於間歇泉的水柱,向空中噴出16米高的水柱浪花,並伴隨著隆隆響聲,非常具有震撼力。另外,在觀望臺上可以遠眺到對面的拉奈島,到了每年十二月到次年三月間運氣好的話,還可在這看到夏威夷駝背鯨的身影。
這美麗的自然景觀,既無任何修飾,又沒有汙染。海風徐徐吹來,海水拍打海岸,在這裡盡情地深深地呼吸,淨化心靈,沉醉在這純淨清新的世界中。

隨後,下車遊覽夏威夷的衝浪勝地白沙灣海灘和帕裡大風口。
夏威夷可以說處處都是風景,千里迢迢飛往美國在太平洋上的珍珠,就是為了感受夏威夷的三寶“陽光、空氣、水”。白沙灣海灘(Sandy Beach)位於夏威夷歐胡島南岸,是夏威夷風景最秀美的沙灘之一。我們知道著名的威基基海灘上的沙子其實都是人工搬運過去的,而白沙灣海灘的沙子卻是自然天成的,柔軟而綿長。潔白的沙灘延綿三英里,彷彿鋪成的三英里細軟綿白糖。海水清澈碧藍,朵朵白雲悠閒地漂浮在如洗的天空中,與純淨的白沙灘融為一體。在沙灘上,不時還可以看見魚群,來到白沙灣海灘,你會發現其實大海是有生命的。
與威基基海灘不同,這裡沒有環繞四周的酒店和商鋪,也沒有喧囂的人群和遮陽傘,保留了最豐富的自然原貌,這就是白沙灣充滿魅力的地方。來到白沙灘,可以完全放鬆心情,支起一根釣魚竿,或者漫步沙灘尋找被海浪捲上來的美麗貝殼和海星,說不定還能發現帶來好運的寄居蟹。我真羨慕這裡的大海,大海是夏威夷最美的風景,所以海灘是遊人們聚集最多的地方。聽聽浪花的聲音,赤著腳踩在鬆軟的沙灘上,回頭看看身後那一串串整齊的腳印,感嘆生活的美好。  
據瞭解,這裡是趴板衝浪和人體衝浪(指不用衝浪板而以胸腹衝浪)的絕佳之地,由於岸邊天然的海岸斷痕,使這裡的海浪特別大、特別洶湧。每年發生在這裡的傷害事故比其他任何夏威夷的沙灘都要多,因此得名“斷頸”海灘。這裡海水的暗流特別多,力量也特別大,所以在這裡衝浪特別危險。

從白沙灣海灘坐車上山,來到另一處很受遊客喜愛的著名風景點——帕裡大風口。
大風口,意為“懸崖”。顧名思義,大風口以其終年強勁的大風而聞名,最高可達十幾級。這裡有一處視域開闊的懸崖觀景臺,登高而望,歐胡島東北平原翠綠色的美麗風景盡收眼底。我們站在山的縫隙處,聽著風聲從群山呼嘯而過,大風隨時會把你頭上的帽子吹走,抬起單腳站立都有被吹動的感覺,同時在強風吹拂中欣賞歐胡島蔥鬱的景色,感受自然之美。奇特的是,2米以外的地方卻是風和日麗,有天壤之別,這時您才會明白,造物主是多麼的偉大。沿著觀景臺右側的蜿蜒小路繼續往下走5分鐘左右,就可舉頭回望連綿起伏的柯勞懸崖。
帕裡大風口(Pali Lookout)位於歐胡島的東南部,坐落在大風口州立公園。貫穿整個歐胡島東岸的柯勞山脈,是歐胡島的古火山殘骸,連綿不絕的山峰在大風口一帶出現一個缺口,無論是人,還是風,都理所當然地把這裡作為穿越山脈的最佳途徑。
大風口不只是觀賞景點的地方,其本身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在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的飛機利用大風口的地形,從大風口的低處飛向珍珠港,開始太平洋戰爭。據說這裡還曾是阿努阿之戰的遺址,1795年卡美哈美哈一世國王在這裡贏得了勝利,戰勝瓦胡島酋長,最終統一了歐胡島;在這場激烈的戰役中,酋長節節敗退,逃到此處後,眼看大勢已去,就和士兵們紛紛跳下高300多米的懸崖自殺,總共有數千人在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有一些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跳下陡峭的帕裡懸崖的。

上午最精彩、最期待的景點,前往第二次世界大戰著名戰場——珍珠港參觀。
土著夏威夷人稱珍珠港為“Wai Momi”, 意指盛產珍珠的水,那裡曾經生活著很多珍珠蚌殼,因此得名“珍珠港”(Pearl Harbor)。土著人在這裡捕魚,潛水,他們相信,珍珠港是受他們的鯊魚神保護的神聖樂園。
珍珠港,美國夏威夷歐胡島上的海港,位於該州首府檀香山西方,東距火奴魯魯約10公里,面積89平方公里。由3個呈鳥足狀深入陸地的海灣組成,僅一窄口與大洋相通,灣內水深10-20米,通航水域面積32平方公里。港區掩蔽條件好,水域迴旋餘地大,為世界著名天然良港。珍珠港是美國海軍的基地和造船基地,也是北太平洋島嶼中最大最好的安全停泊港口之一,最多可以停泊500艘艦船,還可以為航空母艦、核潛艇、巡洋艦等大型軍艦提供維修、保養等服務。珍珠港中有一個島嶼,上面設有福特島海軍航空站,一般的民用船舶及外國艦船無美國海軍司令部特殊許可是不得進入的。
自 911後,珍珠港地區的紀念館,博物館等景點安保措施變得非常嚴格,遊客被禁止攜帶揹包、錢包、相機套,女士小挎包和尿布帶,嬰兒手推車也不能入內。只允許攜帶相機及行動式攝像機。遊客可以把私人的物品,存放於鮑芬潛艇博物館與公園的行李寄存處(每件3美元)。

我們通過安檢進入旅客中心,進門以後拿一張小宣傳單,一共有四個參觀專案,可以選擇性地買票參觀軍艦和潛艇。遊客中心由戶外陳列、展覽廳、書店、電影院構成,商店的禮品和書店的書籍主要展現的是二戰和夏威夷文化;展覽廳儲存有珍貴的歷史照片及戰艦模型,今天的亞利桑那號模型與1941年時的造型完全一致,由國家公園服務處與海軍共同管理。
珍珠港很漂亮的,停靠在島邊的幾艘二戰軍艦訴說著偷襲珍珠港時的慘烈。由於時間不夠,我們沒去,聽說很不錯,推薦大家前往參觀,順便了解歷史。我們就在岸邊參觀二戰美軍潛水艇鮑芬號(SS-287)和地面上與潛水艇有關的器物、收藏的遺物。
我們團隊沒有安排進入“亞利桑那紀念館”和“密蘇里號戰列艦紀念館”參觀,有點遺憾。
偷襲珍珠港事件是在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法西斯在2個小時中出動350餘架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珍珠港美軍基地,炸沉炸傷美軍艦艇40餘艘,炸燬飛機200多架,斃傷美軍4000多人,主力戰艦“亞利桑那”號被1760磅重的炸彈擊中沉沒,艦上1177名將士殉難。慘重的損失才使美國定下決心投入到反法西斯戰爭中去。1962年,沉艦上建起了一座乳白色的亞利桑那紀念館,以永遠紀念珍珠港事件中陣亡的美軍官兵。

1945 年9月2日,在密蘇里號戰列艦的甲板上,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接受了日本的無條件投降,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艘巨大的戰艦位於珍珠港內富有歷史意義,為真實生動的活博物館,展品涵蓋三次大戰和五十年的服役歷程。重達60,000噸的戰艦甲板,長度相當於3個橄欖球場,共有20層樓高。
1999 年,密蘇里號戰列艦從美國西海岸移動到珍珠港,停泊在亞利桑那號紀念館的旁邊。這兩艘戰列艦對於美國來說標誌著二戰的開始與結束,戰爭最屈辱的歲月以及最榮光的結束。密蘇里號的艦首朝向亞利桑那號,表示密蘇里號仍然“守衛”著亞利桑納那號的遺骸以及亞利桑那號中葬身的戰士遺骸。這個方案最終保持了亞利桑那號紀念館和密蘇里號戰列艦紀念館相互獨立,並且具有在珍珠港中相同地位。
珍珠港裡密蘇蘇裡號——日本簽署投降協議的軍艦,上面也有國民黨政府代表何應欽將軍簽字的原稿,代表一個動盪的年代結束。俗稱六十年一輪迴,現在過了六十多年,世界又開始動盪了,區域性引發全部,各種勢力都想重新洗牌,奪權的最高造詣“槍桿子裡出政權”。縱觀各國,民主或專制都不重要,神馬都是假的,有槍有權力就可以,說千道萬不如一拳,什麼藉口都可以打完再說,有槍是大爺啊!

結束珍珠港的參觀後,特別安排前往夏威夷珠寶店和夏威夷果特產商店購物活動。
中午12:10回到酒店享用自助午餐。有新鮮的各種海鮮,三文魚、金槍魚、大蝦,還有很多魚都叫不出名,新鮮的蔬菜和當地幾十種水果,團隊自助餐竟有這樣的美味佳餚,真是大享口福。服務員有好幾位是中國人,非常熱情好客。 

中午12:50大堂集合乘車,瀏覽歐胡島最精華、最漂亮的北海岸大環島。
乘車穿過歐胡島的中央山脈,山脈綿延不絕,到達寧靜的神廟和張學良將軍、趙一荻女士合葬的墓園。這裡是檀香山著名的墓地,埋葬著眾多世紀名人,所以流水潺潺,,綠草茵茵,我們也慕名前來看一看埋葬著美國前總銃、船王包玉剛、少帥張學良……的地方,是不是像傳說中講的,像一塊巨大的高爾夫球場。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陸軍一級上將,曾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周恩來對其評價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人稱“少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另外他風流倜儻,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 她是一個大家閨秀,民國名媛,卻愛上了一個風流少帥,為愛出走,甘願被人非議,做了36年的小三!——趙四小姐,最燦爛的年紀遇到少帥,值得窮盡一生,去追求的愛情。這是“小三”轉正的經典案例。
張學良墓是與夫人趙一荻的雙棲墓,墓地座落在檀香山北部的“神殿谷”紀念公園內。墓地背山面海,位居高坡,四周開闊,山間綠草如茵,墓前溪水潺潺,墳冢前橫立著一塊黑色花崗岩墓碑。碑石約1米高,2米長,四圍用暗紅麻花花崗岩石板鑲護,其正面左右兩側用繁體楷書刻著“張學良”、“趙一荻”等字樣,兩人的中文姓名下還分別鐫刻著各自的英文名及生卒年,張學良“1901-2001”,趙一荻“1912-2000”。墓臺後邊石牆上安放著十字架,周圍是石砌的矮牆,牆外是青翠的草地和樹木,牆內是開滿黃花的扶桑,環境樸素、寧靜。向遠可眺望太平洋無際的波光雲影,聽鳥兒的啼囀,聞花兒的芳香。張學良墓,是這個經歷人生漫漫長旅的愛國強者身後難得的安息之地。

第二站:草帽島公園。
草帽島(Chinaman’s Hat)坐落在夏威夷歐胡島卡內奧赫海灣最北處。臨近草帽島的海灘以前是夏威夷王室的聖地,現在則被開闢成一個海濱公園,由於公園緊鄰草帽島,故而被稱為“草帽島公園”。華人移民夏威夷後,這個圓錐形的宛如斗笠的小島,就被華人稱為Chinaman’s Hat,至今還保留著這個外號。其實,這座島的正式名稱應該是Mokolii島,也就是蜥蜴島。
草帽島公園一側靠山,一側臨海,綠草鋪地,遍植樹木,遠離喧囂,空氣清新,是一處休閒養性的好地方。2012年夏威夷APEC會議期間,各國首腦、政要夫人就曾經來草帽島公園賞景。
我們漫步草帽島公園,天空清澈通透,腳下綠草茵茵,矮山峰迴曲折,大海風輕水藍,一切是那樣安然,一切是那樣恬淡,頓時令人感到飄飄欲仙,不是神仙勝似神仙,把世外桃源般的園景在我們愜意悠閒的身姿旁定格。公園內的沙灘比較窄長,相對於沙灘,草地佔公園的大部分面積,當地人到這裡來除了游泳,其最大的目的是燒烤。有山、有水、有沙灘,還有遮擋豔陽的樹木,因此,這裡是當地人燒烤的熱門去處。

下一站是波利尼西亞活動中心,這裡可品嚐各種夏威夷土特產:火山豆、夏威夷果、咖啡等。
看活動中心內的夏威夷土著人表演節目。

在參觀波利尼西亞文化中心之後,我們先參觀夏威夷摩門教會。為了配合導遊,我們進去逛了一圈,外面風景漂亮、裡面環境優雅,還有志願者為您介紹,我基本沒有聽進去講的內容,一直在興奮地、不停地拍照。
摩門教是基督教的一個派別,產生於十九世紀初期的美國,與其它教會不同,摩門教將自己特有的《摩門經》奉為與《舊約全書》同等至上的經書。當《聖經》和《摩門經》相沖突時,往往以後者為準,所以《摩門經》事實上凌駕於《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之上。

接著,前往北海岸最北處的落日海灘,那是歐胡島最受歡迎的海灘,也是衝浪者的天堂,世界最棒的衝浪比賽海灘。面板黝黑、體格健壯的年輕人,不斷向海浪發起衝擊。落日海灘最美的時候自然是日落時分。那時候,海灘上有許多動人的風景:孩子們用沙堆砌城堡;小夥子們故意慢悠悠從一排女孩面前走過,吸引和捕捉青春的目光。

火奴魯魯說白了就是一個島,缺點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地方太小,車多路窄的地方就容易堵車,在去最後一站都樂菠蘿園的路上,遊客們隨意停車,去海邊看海龜,造成交通堵塞。浪費了40分鐘,堵車堵得好著急,擔心都樂菠蘿園關門。
幸運的是,在關門前10分鐘趕到著名的都樂波蘿園,這是一家有著150年曆史的種植園,也是夏威夷最大的菠蘿種植園。如今都樂幾乎壟斷了整個美國的菠蘿和菠蘿汁,它生產的菠蘿幾乎遍佈美國各個城市的超市。
參觀種植園有3種遊覽方式,觀光小火車、熱帶植物園和種植園迷宮,3種遊覽方式是分別收費的,從不同的入口進入,也可以購買聯票。進入種植園後,可以步行參觀,也可以坐著小火車遊覽,步行參觀的話會比較快,但弊端是種植園的中心會步行不到。
最後當然來到種植園中的商店,在這裡可以品嚐到聞名世界的美味冰激凌。這裡的冰激凌非常有特色,在製作過程中完全不加水,用的全部是菠蘿,可以嘗試下。
都樂菠蘿園,一隻菠蘿味冰激凌6.25美元(含稅),摺合人民幣43元,好貴!

傍晚19:00回到酒店,回房間休息15分鐘後,立刻步行遊玩夏威夷最著名的威基基海灘。不論早晚,散步在沙灘上,溼度又不那麼的高,非常舒服,確是人間一大享受!
威基基海灘(Waikīkī beach)是位於火奴魯魯市中心,它東起鑽石山下的卡皮歐尼拉公園,一直延伸到阿拉威遊艇碼頭,長度達一英里,面積還不到歐胡島的百分之一。瓦胡島上大多數的飯店、商店皆坐落於威基基,世界知名的威基基海灘每年吸引超過百萬名遊客前來,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海灘,也是多數遊人心目中最典型的夏威夷海灘。
威基基海灘區的精華部分是從麗晶飯店到希爾頓酒店之間的一段,這裡有細緻潔白的沙灘、搖曳多姿的椰子樹以及林立的高樓大廈,總長度約三四百米。這一段海水寧靜開闊,是一家老小假日休閒的理想地點。如果喜歡熱鬧的,可以到位於喜來登阿那衝浪者飯店和威基基飯店之間的沙灘區,這裡可以划船、衝浪,夕陽西下之時,還可以沿著沙灘散步,慢慢欣賞落日的壯觀景象。
我們沿著美麗的威基基海灘一直走。海面上、沙灘上有好多人在玩水上活動,包括沙灘排球、衝浪、水上自行車、划船什麼的,挺有意思的。當然啦,在沙灘上支著躺椅和遮陽傘的人是必不可少的。傍晚時分,紫藍的天空,星光璀璨;橘黃的燈光,銀白的燈光交相輝映,美美的夜晚,微風暖暖地拂過行人的臉,撥動的是心絃。

威基基的西側則是世界最大的開放式購物中心——阿拉莫納中心(Ala Moana Center),以及在卡拉卡烏阿(Kalākaua)和庫希歐(Kuhio)大道上豐富的夜生活,街道兩旁是疏密有致的椰子樹,景緻十分迷人。我們去ABC Store挑一些夏威夷禮物,給人選禮物真麻煩,但也真是沒辦法的事,只能慢慢選唄~
晚上22:00返回酒店,洗澡、洗衣服,發微信朋友圈,人一直處於興奮狀態,躺在床上,感覺這一切是不是真的!

終於,終於來到夏威夷!從兒時開始就一直憧憬的地方,2天走馬觀花下來,還是很滿意的,景色好,海灘美,夏威夷人也很熱情。在夏威夷照了許多照片,有大海、沙灘,有街景、路人,有高階酒店,也有居民區那些看似破舊的房子。一路走過去,手中的相機卡擦卡擦的沒有停過,不管鏡頭裡面的是什麼,只要覺得喜歡,就會把它輕輕保留在相簿裡,這才是真正的旅行吧。
據介紹,夏威夷各島間的交通以搭乘飛機為主,班次多,以夏威夷航空、阿羅哈航空為主要的兩家航空公司,飛行時時間約為20~40分鐘。乘坐直升機上可將整個夏威夷海盡收眼底,湛藍的海山與瑰麗的珊瑚礁,從空中看,美不勝收。在夏威夷各島都有環島直升機,45分鐘130美元起,是觀賞火山地形及威美亞峽谷的最佳選擇。遊輪是穿梭在夏威各島的交通工具之一,在船上可以看到夏威夷海的美景,也可以在茂宜島的拉海納港口上船,也有一些是往莫洛凱島與拉納島之間的船隻。
夏威夷,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太平洋的這顆珍珠上,那些曾經的滄桑讓它更加彌足珍貴!明天早晨一大早起來就出發咯,要走了,真有點捨不得。這次我們主要在檀香山遊玩歐胡島(小環島、大環島),而且也不夠深入,也沒有去鑽石山、火山島,這是一個我還想再來的地方,下一次,我要在這裡晒太陽發呆,慢慢感受太平洋的風。

第5天: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晴夏威夷→洛杉磯
宿:洛杉磯BOKAI酒店(★★★)
早上4:00起床洗漱、整理箱包;4:45大堂退房集合,5:00乘車出發,20分鐘後到達夏威夷火奴魯魯機場。位於火奴魯魯西南方的火奴魯魯國際機場(HNL)是夏威夷主要的空中交通門戶,此外,也有許多飛往亞洲的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島,南太平洋的塞班島,美國本土和夏威夷州內各城市的航班。
我們依次辦理行李託運、換登機牌,6:20安檢進入候機樓A26登機口休息,逛逛迷你免稅店,買一杯星巴克咖啡慢慢品嚐。
上午7:00排隊安檢、順利登機,8:00飛機準時滑行、起飛,喝飲料、吃點心、睡覺。
蔚藍的大海,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碧綠的大地,自由的翱翔——夏威夷再見!

經過5小時30分鐘的飛行,夏威夷時間下午13:30,洛杉磯時間下午16:30飛機安全降落洛杉磯國際機場,下飛機、取行李;17:10出機場,乘大巴前往酒店。
洛杉磯(Los Angeles),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南部,是加州第一大城市也是全美第二大城市,常被稱為“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洛杉磯是全世界重要的工商業、國際貿易、科教、娛樂和體育中心之一,擁有美國西部最大的海港,也是美國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業和電子業的最大基地之一。體育方面,洛杉磯還曾主辦了1932年、1984年夏季奧運會。
娛樂方面,好萊塢、加州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等都位於洛杉磯,南加州的奢華之城比弗利山莊也坐落在洛杉磯中心地帶,眾多國際名流、娛樂巨星居住在洛杉磯的好萊塢地區和馬里布海灘地區。被譽為“全球音樂界最高獎項”的格萊美獎,每年1月底或2月初在洛杉磯市中心的斯臺普斯中心舉行。美國電影奧斯卡金像獎每年也在洛杉磯好萊塢的比弗利山莊揭曉獲獎名單。電影業是洛杉磯另一個聞名全球的重要產業,電影業在洛杉磯能夠紮根發展,與洛杉磯的氣候及地理環境有著極大的關係。由於全年少雨又基本上不會降雪,陽光普照時間長,成為取外景的最佳地點。加上洛杉磯附近地理變化多,有山有海,取外景非常容易,因此漸漸成為電影業的重心。
洛杉磯的夜生活之豐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您既可以觀看頂級的演出節目,也可以光顧一些最為時尚的場所,它們都是城市中最有趣味的娛樂場所。在一間小酒吧裡狂歡,或是邊聽音樂邊聊天,或在高階俱樂部享受美好時光,您都能很快跟從音樂的節拍興奮起來,而且您還有機會同一些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明星面對面。

傍晚17:50入住博凱花園酒店215房間。
洛杉磯博凱花園酒店坐落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地理位置優越,周邊彙集了眾多餐飲、娛樂、購物等場所,且均可以步行到達,距離洛杉磯市中心也僅15分鐘車程。酒店內外環境整潔優雅,設施齊全,服務熱情周到,房間舒適整潔,並提供機場接送、當地旅遊線路及多國語言服務。博凱花園酒店絕對是您在美國西海岸商務、旅遊的最佳選擇。
晚上18:00導遊帶我們去附近大賣場超市採購水果、食品。超市水果新鮮又便宜——甜橙、黑布林、牛油果。
傍晚18:50返回酒店後,再次外出逛附近的綜合購物中心。晚餐自理,兩人到Subway吃熱狗。
晚上20:10回到酒店洗澡、洗衣服、整理箱包,10:30睡覺休息。

第6天: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晴洛杉磯→聖地亞哥→墨西哥蒂華納→洛杉磯
宿:洛杉磯BOKAI酒店(★★★)
早上6:50起床洗漱;7:30酒店一樓自助早餐,酒店早餐比較簡單,吃飽為主。
上午8:00集合乘車出發,行車2小時45分鐘後,到達美國西南邊境著名旅遊勝地,同時也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所在地——聖地亞哥。
聖地亞哥(San Diago)是加利福尼亞州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國第八大城市,位於該州南端聖迭戈灣畔,南距墨西哥邊境20公里,有很多墨西哥和西班牙人後裔,這裡是一個不同文化和不同生活方式的熔爐。
美國軍方在聖地亞哥市設有多處軍事基地,以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海岸防衛隊為主。目前有兩艘航空母艦,即尼米茲號(CVN-68)和雷納德·里根號(CVN-76),數艘核潛艇和一些其他軍艦以聖地亞哥為母港。海軍陸戰隊在此設有全美僅存兩處之一的新兵訓練中心。
聖地亞哥軍港是美國非常重要的軍港,坐落於陽光充沛的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地亞哥市,這是太平洋艦隊的最大軍港,很多海軍部隊都駐紮在此,是加州南部唯一天然良港,扼控太平洋東部海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部及所屬許多部隊的司令部都駐紮在此,艦隊半數以上艦艇包括航空母艦、核潛艇等以此為母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美軍西海岸司令部駐地和珍珠港的後方基地;1980年後為美國第三艦隊主要支援基地。每年都有許多軍人從這裡起航駛往全世界各地執行任務,而聖地亞哥軍港就見證了無數軍人和親人們的悲歡離合。

上午10:45遊覽聖地亞哥海軍基地,與傳遞愛與和平的勝利之吻雕塑合影,參觀中途島號航空母艦。位於downtown不遠處的海港小鎮,大兵與美女擁吻的雕塑,伴著海風,聞得到的浪漫啊!對聖迭戈的美好記憶,就從我最喜歡的這個地方開始吧。
勝利之吻也稱“世紀之吻”,是指在1945年8月14日發生在紐約時代廣場的一幕親吻。時值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紐約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慶祝勝利,一位水兵在時代廣場的歡慶活動中親吻了身旁的一位女護士,這一瞬間被《生活》 雜誌的攝影師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抓拍下來,成為傳世的經典歷史畫面。從此以後,每年8月14日都有數百對男女在時代廣場重現“勝利日之吻”,以紀念二戰結束。
二戰經典照片“勝利之吻”中的女主角——護士伊迪絲·沙恩,當時她只有27歲,因“過於害羞”,所以對這個祕密一直祕而不宣。直到1979年,她才鼓起勇氣給攝影師阿爾佛雷德寫了一封信,坦承自己就是“勝利之吻”中的女主角——那名白衣護士,當時她在紐約一所醫院工作。在紀念日本投降的慶祝日,她隨很多人來到時代廣場,與遊行的水兵激情擁吻。伊迪絲在之後的日子裡成了名人,經常被邀請參加很多遊行和紀念活動。
2005年60年後的8月11日,根據這張“勝利之吻”照片製成的彩色雕塑終於在紐約時代廣場展出,為雕塑揭幕的正是當年照片中的女主角伊迪絲。這座雕塑是由藝術家斯沃德·約翰遜創作的,他花了3年時間,才把這個表現水手和護士擁吻的雕塑完成,命名為《無條件投降》。雕塑中的士兵和護士栩栩如生,它在紐約時代廣場一直展出到8月14日,之後被送至美術館收藏。據悉,當伊迪絲首次見到這具雕塑作品時表示:“我想它傳達了愛、浪漫、和平與未來的真諦。”
勝利日之吻引起世人關注後,有20多人聲稱是男主角,但他們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對此,伊迪絲解釋說,因為那天大家都很激動,擁抱、接吻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也許那些接吻的人,都以為自己就是照片中的那位呢。她說:“我經歷過許多美好的吻,但是時代廣場上這個素昧平生的水兵給我的吻卻是意義最深、影響最廣的一吻。”1985年,伊森斯塔特在報上刊登尋人啟事,找到了《勝利之吻》的男主角麥克達菲。據他的女兒貝爾回憶道:“因為這張勝利之吻照片,父親一夜成名。過去幾年來,許多女性常常要求要和他重演這一幕,而父親總是會在她們的臉頰上輕輕地吻一下。”
“勝利之吻”男主角麥克達菲於2014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病逝,享年86歲。而伊迪絲於2016年9月8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去世,享年92歲。男女主角的逝世,讓“勝利之吻”只能成為追憶,一段傳奇歷史也就此畫上句號。

聖地亞哥軍港裡停泊著許多軍艦,其中一艘體積巨大的最為顯眼,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已經退役的中途島號(CVB-41)航空母艦,為紀念中途島海戰以“中途島”為名的軍艦,是美國海軍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首艦,曾是美國海軍的一個標誌。據資料記載,中途島號航母創造了多項第一,是美國第一艘具有飛行甲板裝甲、第一艘起降噴氣式戰艦以及第一艘發射導彈的航母。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在越戰獲美國總統集體嘉獎勳表,並獲得五枚戰鬥之星;在其服役生涯一共四次獲海軍集體嘉獎勳表及三次海軍集體功績嘉獎。
中途島號在1943年10月27日開始建造,在1945年3月20日下水,並於日本投降後一個月服役,無緣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途島號型寬44.2米 總長298.4米,自重5.1萬噸;噸位:69000噸,滿載排水量:64002噸,航速:30節(約55公里),吃水:10.9米。艦員:2826名,軍官:142名;彈射器2個、載機75架;升降機3部,其中兩部是舷內升降機,另有一部可摺疊的舷側升降機位於左舷中部,設計搭載飛機137架。在當時是唯一能夠起降和打擊飛機的航空母艦。武器:導航雷達、艦炮、電子對抗、通訊指揮系統、指揮控制雷達、對空搜尋雷達、對海搜尋雷達、海麻雀、導彈發射器等。
1991年8月10日,中途島號離開橫須賀,啟程返國,並預備退役;駐日航空母艦改由獨立號接替。8月22日中途島號抵達珍珠港;28日中途島號前往西海岸,併到西雅圖開放予公眾參觀,9月14日中途島號返抵聖迭戈,隨即開始退役程式。1992年正式退役,並在1997年除藉。2003年海軍將中途島號捐贈給民間組織,改裝為博物館艦,2004年6月於加州屋侖開放,這艘航母的最終被安排在聖地亞哥海軍棧橋附近休息,由非盈利機構接管,並開放成為博物館。
遊客可以參觀這艘龐然巨物的艦橋,飛行甲板,飛機庫,航空交通管制臺,戰略指揮中心,機房,官兵宿舍,海軍司令和艦長的寢室等各種設施。在甲板和飛機庫中,停放著25架美國海軍從二戰到沙漠風暴時期的各種軍用飛機,其中有些飛機允許遊客坐入駕駛艙。

半身軍人塑像則是美國海軍名將克利夫頓·斯普拉格將軍的塑像。二戰期間,太平洋上美日決勝萊特灣的關鍵之戰是由斯普拉格少將指揮的美軍第7艦隊所屬的3個護航航空母艦大隊,起到了扭轉戰局的重要作用。
上午11:30乘遊船,近距離檢閱美國著名的太平洋艦隊基地,美海軍航空站西岸基地,太平洋艦隊的大小50艘艦艇常年駐紮於此,坐在遊船上觀賞這些各種各樣整裝待發的鉅艦與航空母艦。如:2號、4號、8號兩棲攻擊艦、41號中途島號航母、70號卡爾文森號航母、71號羅斯福號,1000號朱姆沃爾特號……

兩棲攻擊艦 (Amphibious assault ship),或也稱為兩棲突擊艦:它的兩棲就是能夠搭載飛機和運輸坦克、登陸部隊等陸戰力量,所以它的內部設計異於航母,很多空間用於裝備登陸力量。
它是一種用來在敵方沿海地區進行兩棲作戰時,在戰線後方提供空中與水面支援的軍艦,可以提供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在海軍的地位僅次於航空母艦。
這種軍艦由直升機航空母艦發展而來,但是大部分也結合了船塢登陸艦的塢艙(Well deck)設計,可裝載登陸艇。且相較於多數航空母艦,不少兩棲攻擊艦可擁有更密集的自身防護武器,不一定需要護衛艦隊保護。由於兩棲攻擊艦是現代軍艦中大小與排水量僅次於超級航母的類別,因此對於未擁有超級航母的國家,或是在沒有配置航空母艦的艦隊中,兩棲攻擊艦往往會成為艦隊旗艦。而美國也正在研究魚鷹的預警機與加油機型號與垂直起降戰鬥機在兩棲攻擊艦上配合使用。
兩棲攻擊艦分攻擊型兩棲直升機母艦和通用兩棲攻擊艦兩大類。
攻擊型兩棲直升機母艦又稱直升機登陸運輸艦或直升機母艦,它的排水量都在萬噸以上,設有高幹舷和島式上層建築以及飛行甲板,可運載20餘架直升機或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利用直升機輸送登陸兵、車輛或物資進行快速垂直登陸,在敵縱深地帶開闢登陸場。
通用兩棲攻擊艦是一種更先進,更大的登陸艦艇,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它實際是集塢式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船於一身的大型綜合性登陸作戰艦隻,它既有飛行甲板、又有塢室,還有貨艙。以往運送一個加強陸戰營進行登陸作戰,一般需要塢式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和兩棲運輸船隻5艘,而通用兩棲攻擊艦隻需一艘就可部代替它們。
美國海軍因為擁有能起降非短場或垂直起降戰鬥機、排水量高出許多的超級航空母艦,因此在航空母艦與兩棲攻擊艦之間可以劃出明確的分類界線。
國家 名稱 舷號 滿載排水量 艦級 種類 服役時間
美國 黃蜂號 LHD-1 41150噸 黃蜂級 直升機登陸船塢艦 1989年7月29日
美國埃塞克斯號 LHD-2 41150噸 黃蜂級 直升機登陸船塢艦 1992年10月17日
美國 基薩奇號 LHD-3 41150噸 黃蜂級 直升機登陸船塢艦 1993年10月16日
美國 博克瑟號 LHD-4 41150噸 黃蜂級 直升機登陸船塢艦 1995年2月11日
美國 巴丹號 LHD-5 41150噸 黃蜂級 直升機登陸船塢艦 1997年9月20日
美國 博諾姆·理查德號 LHD-6 41150噸 黃蜂級 直升機登陸船塢艦 1998年8月15日
美國 硫磺島號 LHD-7 41150噸 黃蜂級 直升機登陸船塢艦 2001年6月30日
美國 馬金島號 LHD-8 41335噸 黃蜂級 直升機登陸船塢艦 2009年10月24日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編號:CVN70),是美國海軍的一艘核動力的航空母艦。船體長332.2米,寬40.8米;飛行甲板長335.6米,寬77.1米,吃水深度11.3米;滿載排水量為9萬多噸,最大航速:30節;造價約39億美元,1982年3月13日服役並出海進行試航。
武器裝備:3座8聯裝“海麻雀”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4座“密集陣”近戰火炮武器系統,SPS-49對空搜尋雷達。艦載飛機:F-14“雄貓”戰鬥機,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E-2C“鷹眼”預警機,S-3“海盜”反潛飛機,飛機彈射器2臺。載員:艦員3105名,航空人員2885名,海軍陸戰隊72名。
該航母於1980年以美國國會議員卡爾·文森命名,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的第3艘。從1983年3月至1998年,卡爾·文森號航母先後8次前往西太平洋蔘加軍事活動。 1999年7月,卡爾·文森號航母返回軍港進行為期11個月的大修,美國海軍花費2.3億美元對該航母進行裝備的更新換代。
卡爾·文森是美國一位很有名望的眾議員,在美國眾議院中工作了50多年,長年擔任眾議院海軍事務委員會主席,是最早洞悉核動力航空母艦對未來海權擴張的重要性進而積極推動發展核動力航母的重要議員。為了感恩文森眾議員對於美國海軍的貢獻,軍方特地將新建造的航空母艦以他為名,也使得他成為第一位非歷屆美國總統身份但卻能獲得如此殊榮的人。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編號:CVN71)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四號艦,起造於1981年10月31日開工,於1984年10月27日正式下水, 1986年10月25日服役,屬美國大西洋艦隊。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第26任總統(任期為1901年至1909年),他本身就是個海軍迷,他主張美國應該要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也因此在他任內美國完成了所謂的“白色艦隊”(此名起因於當時艦隊的船艦都是漆成白色船身)。
“羅斯福”號艦的總長332.9米,吃水線11.8米,飛行甲板長332.9米,飛行甲板寬76.8米。艦載排水量為96386噸,載員5500人。最高航速33節,續航力可達80~100萬海里,自持力為90天。艦內從機庫甲板以上分為9層,機庫甲板以下除雙層甲板外又分為8層,艦高76米,相當於20層的高樓機庫長208米,寬33米,高約8米,艦載90架固定翼飛機及直升機。將飛機從機庫運送到甲板再到起飛,可在15~20分鐘內完成。艦上配備4座飛行彈射器,如果同時使用,1分鐘內可將8架飛機送上天。飛機回收間隔是35~40秒1架。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配備有:20架戰鬥攻擊機,功能為防空、精確攻擊和控制領空;20架攻擊機,功能為戰鬥轟炸;5架鷹眼預警機;8架SH-3G,6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等,編為一個航空聯隊,緊急情況下,載機可達100架。還裝有3座(八聯裝)“海麻雀”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其電子裝置有對空、對海遠端搜尋雷達、導航雷達、火控雷達等。電子對抗為4座干擾箔條發射器和拖曳式魚雷誘餌。
此外,“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有自己的電視臺、大洗衣房、裝置先進的醫院、牙科診室、若干個大廚房、快餐店、健身房、一家銀行、自己的消防隊、警察局、禁閉室、有教室、圖書館、郵局、理髮店、超市和非常先進的核電站。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新一代多用途對地打擊宙斯盾艦。本艦從艦體設計、電機動力、指管通情、網路通訊、偵測導航、武器系統等,無一不是超越當代、全新研發的尖端科技結晶,展現了美國海軍的科技實力、財力的雄厚以及設計思想上的前瞻,是美國海軍的新世代主力水面艦艇。2016年10月15日,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正式服役,並提出“前沿存在”、“前沿部署”、“前沿作戰”等新概念。
2007年11月12日,美國海軍給BIW廠一紙1.42億美元的合約,進行首批DDG-1000的設計建造工作,而諾格集團也在13日獲得一紙9000萬美元的合約來完善建造計劃與備料。在2008年2月14日,美國海軍與BIW簽署首艦朱姆沃爾特號(DDG-1000)的建造合約,價值14億美元。在2009年2月11日,美國官方宣佈DDG-1000計劃進入全速生產,而首艦朱姆沃爾特號也正式展開建造,2011年7月26日,美國海軍與BIW達成關於DDG-1000二、三號艦(DDG-1001、1002)合約的協議,並在9月15號正式簽署兩艦的建造合約,價值18億美元,後續還有超過20億美元的合約等待簽署。
DDG-1000擁有兩個直升機庫,可配備兩架MH-60R近海作戰直升機,或者由一架MH-60R直升機搭配3架諾格公司的RQ-8A/B型垂直起降戰術空中載具的組合。MH-60R可攜帶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的空載水雷壓制系統,擔任水雷對抗任務。
除了航空器之外,DDG-1000位於直升機起降甲板下方的艦體還設有小艇收容船塢,收放艙門位於艦尾,其空間可容納2艘長度11米的硬殼膨脹快艇。
軍港遊覽結束,各位看官注意到沒有,多數的武器系統、雷達系統都用遮羞布蓋著,遊客無法見到真容。

中午12:50-1:30享用自助午餐,其貌不揚的餐廳,貨真價實。

下午遊玩墨西哥蒂華納。
蒂華納(Tijuana),墨西哥西北邊境城市,位於下加利福尼亞州的西北端,特卡特河畔,臨近太平洋,北距美國聖迭戈19公里。擁有57公里海岸線,受太平洋暖流影響,這裡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年平均氣溫20度左右。由於臨近美國,這座城市成為美國市民週末的出遊之地,旅遊業發展迅速。
1862年為一大牧場的村落,後成為邊境賭場、娛樂地。1889年設市。20世紀成為美國遊客前往墨西哥的主要口岸。蒂華納雖處邊陲,但經濟活躍,發展迅速,其綜合實力在墨西哥城、蒙特雷和瓜達拉哈拉之後,居全國第四。國民人均收入超過18000美元。
墨美之間的通關口岸24小時全天開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通道之一,每天有65000輛小轎車、5000多輛貨運車,約有13萬墨西哥人每天從蒂華納進入美國,30%的墨美遊客在此通關,墨西哥20%的出口商品由此運抵美國,墨西哥人到美國主要是採購汽車配件、建築半成品材料以及化妝品。

下午13:50過美墨邊境海關,有美簽過去墨西哥很方便,只需帶上護照和I20(F1簽證),首先,接受美國警察的抽查,翻看遊客隨身攜帶的包包,包括美金的數額,只要不超過1萬美金就OK;隨後,經過一道旋轉鐵門(美國),來到墨西哥海關,蓋章後走過一條長長的中間地帶(約100多米),再通過一道旋轉鐵門(墨西哥),這樣就從美國進入蒂華納,開始了我們的墨西哥之旅。雖然,我們是從一個國家來到了另一個國家,但感覺就像是在同一個城市中走動一樣。
出城不遠可參觀墨美3152公里邊境線的起點,號稱“墨美邊境第一界碑”。兩國邊界由美方高大結實的金屬欄杆和墨方簡陋的鐵板分開,起點處深入大海幾十米。沿著邊界,一邊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一邊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差別之大,對比之強烈,令人震撼。
駐足遠望,美國聖迭戈市高樓林立,綠樹搖曳,藍天上的絲絲白雲輕輕飄動。腳下的蒂華納,建築雜亂,缺水的土地上寸草不長,人們奔忙的腳步似乎告訴世界,這裡仍在努力發展。橫亙兩國之間的金屬邊境牆像是一條銀色的長龍,一閃一閃發出寒光,硬生生給人一種沉重的壓抑。站在這裡,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墨美關係之密切、之複雜。

墨西哥的貨幣叫墨西哥比索(MXN),表示符號同美元:$。但在蒂華納美元基本通行無阻,而且大多數商家可以直接刷卡,所以去之前不必兌換墨西哥比索。
剛出去嘈雜凌亂的馬路邊,有很多賣食物的小推車,賣各種小玩意的小地攤,和可以把你載到市中心的麵包車。很遠就可以看到一個很大的拱門(Tijuana Arch),是蒂華納的市標,也是革命大道所在的地方,於是我們就朝著那個方向前進,道路兩旁比較髒亂破敗,一會兒就到了革命大道。
導遊帶著我們開始沿著革命大道轉悠。街上人不多,馬路邊,歌舞廳和酒吧等比比皆是;街道兩旁盡是小百貨店、手工藝品店、服裝店、雜貨食品店,小商販們則站在自己的店門前,顯得非常熱情。街上的小攤小販謀生手段也很古老,光擦皮鞋的小攤就看見不少。

一路上,當地小販看到中國人面孔,就喊“馬馬虎虎”,導遊說也不知這是誰教他們的,誇商品好就是“馬馬虎虎”,更好的商品就是“稀裡糊塗”了,真是太逗了。當你走過門前,他們會用各種語言向你打招呼(“空你七哇”、“你好!”),並欲讓我們光顧他們的商店,當然也有很多直接能辨認出我們是中國人的老墨,墨西哥人的熱情好客全寫在臉上。
這裡的娛樂業很發達,很多美國人把蒂華納作為週末的好去處,但是白天的街市上幾乎門可羅雀、了無生氣。墨西哥還是一個毒品、色情、黑幫比較嚴重的國度,和很多西方國家一樣,色情業是合法的。

為了節省時間,導遊為我們包了一輛巴士車,進入市區,在寬闊的人行道上,看不到現代化的高層建築。馬路兩旁,盡是一些低矮的、具有不同色彩的建築。一眼望去,整個城市就像是一塊色彩絢麗的畫布,各種建築外牆上,大面積的色塊奪人眼球,就連寬闊整潔的人行道上,也都鋪著咖啡色和黃色的地磚。
乘車10分鐘,來到蒂華納文化中心。這個碩大無比的球其實是一個電影院,也算是地標建築之一,比較有特色,也值得一看。裡面正在舉行中國西安兵馬俑展覽。附近還有藝廊、博物館、大型購物商場、超市,相對比較熱鬧繁華。

隨後參觀革命紀念碑。紀念碑對面懸掛的最大的一面墨西哥國旗,為中國製造,重達50公斤。
墨西哥人秉承南美民族的能歌善舞特長,吉他和手風琴在他們手裡,霎時就給你擺弄出花腔很濃的南美旋律,尤其是那些顫音和琵琶音階,帶有濃厚的、典型的拉丁美洲韻味。破舊的手風琴和吉他彷佛告訴了你很多。還是別有一番北美風情的味道,頓時覺得輕鬆,不由自主想跟著他們搖擺起來。如果有興趣,你或許就可以與幾個街頭藝人小小地聯歡一下,親自體會一下墨西哥的風情。人民還是憑籍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在這個貧窮落後的國度裡一天又一天的過著自己的日子,讓生命偶爾煥發一下光彩。
在街角的一家酒吧,大家借上衛生間的時間,聽著彈唱,感受著墨西哥能歌善舞的異國風情。過去對墨西哥的印象還是從引進的電影《葉塞尼亞》和《冷酷的心》從中認知了一些。

當然,由於蒂華納地處墨西哥西北部邊境,與美國接壤,是墨西哥臭名昭著的販毒集團——蒂華納集團的所在地。走私、販毒、黑社會火併時有發生,社會治安狀況也相對較差,不過這座全世界過境客流量最大的城市,雖然混亂卻十分友好。文化紛呈的大雜燴活躍迷人,即使不參與其中,做個看客也很愜意。離境前回首蒂華納,總有一種莫名的惆悵,祝福墨西哥,祝福蒂華納……
下午16:40排隊出墨西哥海關,回美國的人們排起了長長的隊,大概排了30分鐘,終於到我們,Sir 問了很簡單的幾個問題就放我們過去了,再次回到美國本土。之前聽過墨西哥有句話:離天堂那麼遠,離美國那麼近。現在可能會有更深的感受,真的是兩個世界。

抵達後前往聖地亞哥老城遊覽。
聖迭戈老城,全名“聖迭戈老城州立歷史公園”,不僅是聖迭戈的發源地,而且是“加州的誕生地”,聖迭戈市旗紅白黃三色上就註明1542年開始歷史。聖迭戈老城是一個美麗而充滿樂趣的歷史古城,是“最受歡迎的加州州立公園”,屬國家註冊歷史地點,所有展覽都免費。
老城裡面的建築物,大部分是從1821年到1872年保留下來的建築,這個地方最早是印地安人的居住地,是墨西哥的領地。西班牙人在1542年第一次來到聖迭戈,1769年來此定居,同時也是第一批歐洲人定居所,迫使印地安人必須離開,所以,這裡充滿了文化的氣息,美國、西班牙、墨西哥文化交織在一起。
老城離市中心只有幾分鐘的步行路程,這裡有150多個被花香庭院環繞充滿特色的商店,有被噴泉點綴屢獲殊榮的餐廳,有18個博物館和歷史遺蹟,市政府,郵局,餐館,學校,教堂等都集中於此。另外,還有免費現場表演,專業劇場,工匠,畫廊和商店都在步行距離之內。最吸引我的是,37座擁有歷史性木造及泥磚造房屋,可別小看裡面的每一棟建築,可都是經歷過歷史考驗而存留下來的,不僅外觀小巧可愛,連店內的工作人員都是非常敬業的身著古代服裝,整個老鎮給人的感覺,又更有早期墨西哥移民的風味。所以,走在偌大的老城區,像回到百多年前一樣,區內不論建築物及人物,都時光倒流至當年模樣。
其實到了這裡你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發現世界各地的“古城”都差不多,有很多小門小戶在賣紀念品,就猶如咱麗江古城,這裡賣的當然就是墨西哥風格的紀念品,掛件,衣服等等。我們隨便轉悠,累了就歇會兒,餓了就有墨西哥餐廳買一塊匹薩吃吃。

讓我驚訝的是,這裡真的是多肉植物的天堂,多肉植物都無比碩大,很喜歡這朵藏身於仙人掌中有著層層花瓣的大花,在陽光中半顯透明,越發亮麗與眾不同。幾叢仙人掌在白牆紅瓦的映襯下越發的蔥翠亮綠,象一幅濃郁的墨西哥情調的水彩畫。
下午17:30乘車離開聖迭戈,真有點依依不捨。我非常喜歡這個懷舊與現代完美結合的海岸都市,這裡集聚太多不一樣的風情於一身,都市、古城、沙灘、海崖,兼具多面氣質的聖迭戈有大都市的炫目活力,有小鎮的舒適慵懶,有歷史遺留的懷舊滄桑,有極具特色的軍事基地,有異國濃濃拉美風情的浪漫情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有長達70英里的海岸線風光和充滿度假氣氛的城市風貌。來到這裡,無論你是想要追隨駐足歷史的腳印,還是度假休閒在沙灘走走,感受不同風格的太平洋,藍天、白雲、海鳥,愛得不得了。聖迭戈真的是一個眾多旅行者傾慕的度假天堂,在這裡,你可以體驗多種妙趣橫生的玩樂方式,不妨都逐個去用心體會,找尋屬於自己心中的那個別具一格的聖迭戈。
晚上20:10回到酒店,發微信朋友圈,洗澡、洗衣服、睡覺。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