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香港,我又來了。

這次,我要去慈山寺。說到慈山寺,之前並不知道香港有這麼一座寺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還記得嗎?今年六月的麥理浩徑三段之旅,在山上拍攝時,無意中拍到遠處一座白色的觀音像(也似佛像,下圖中間靠右的小白柱)。

還特意ZOOM近,看清楚了,是觀音像。

當時大家都不知道這觀音像在哪裡,旅行回來後特意上網,根據大概的地理位置查詢。

這一查,不得了,原來它是由李嘉誠名下基金會捐資逾15億港元興建,位於新界大埔區洞梓、建有全球第二高青銅觀音像的慈山寺。

於是就計劃慕名而去,參觀這座神祕的寺廟。要知道參觀需要提前預約,每天限額400人,接受網上(//www.tszshan.org/home/new/zh-hk/index.php#page_footer)和電話預約,預約入寺要選定時段,分八個時段,每個預約人最多可以預約5人一同參觀,預約成功的資訊會發到預約人提供的香港電話號碼裡(也就是說必須提供香港電話號碼)。

經過這些前期的準備及瞭解,再查了查香港的天氣預報,選擇了陽光燦爛的日子,成功預約到7月27日下午2:15參觀慈山寺。

出發這天,天氣還不錯,儘管之前臺風,但颱風已過,經過深圳灣大橋時,景色有點特別。

順利過關,這次不準備跟車去旺角,直接從關口坐B2大巴去元朗(8.5港幣)。

途徑屯門的妙法寺。

沿途與輕軌並行(洪水橋鐵路站)。

大道村站

終於見到輕軌了。

在元朗墟換乘紅頂專線小巴去大埔(12港幣)。

時間尚早,先去香港鐵路博物館,免費參觀。

注意開放時間噢!

香港鐵路博物館位於大埔墟崇德街13號,是專門介紹九廣鐵路歷史的博物館,這座博物館雖規模較小,卻別具特色。

今天居然讓我們遇到香港警察來博物館例行巡查,幸好我們是一等良民,嘻嘻。

始建於1913年的舊大埔墟火車站。1984年火車站被列為法定古蹟,免費向公眾開放。

館內陳列有關鐵路史料的圖片資料以及鐵路器材裝置實物和火車模型等。

不同時期的車票展示。

館外還保留了一段舊時鐵路及道岔、古老的臂扳訊號機、古老的機車和車輛等。

這輛 “51” 號火車頭被命名為 “葛量洪爵士號” 。

這輛窄軌蒸汽火車頭於1924年9月投入使用,用作更換粉嶺沙頭角支線的部分退役機車,由於香港政府落實建造通往沙頭角的公路,準備取締當時的鐵路支線,窄軌火車在1928年4月1日停止運作,並被運抵菲律賓,售予經營蔗園一家公司,並一直使用至九十年代初期。

經過九廣鐵路公司及博物館員工的多番努力,這輛闊別香港近七十年的蒸汽火車頭,於1995年運返香港,修復原貌,在香港鐵路博物館內展出。不容易啊!

瞧!這個小孩看的多入神。

這就是臂扳訊號機?

博物館紀念品商店,小匙牌、明信片、畫冊、書籍,應有盡有。

不同時期的車廂也有展示。

頭等車廂,軟座,這在當時已經是相當豪華的了。

三等車廂,木板座椅。

在二等車廂遇到香港的幼稚園老師帶小盆友來參觀,看他們都很開心的樣子。

工程車旁,又見到剛才看窄軌火車的小孩在玩耍。

九廣鐵路的LOGO。

機件有英國生產的。

也有日本生產的。

參觀完香港鐵路博物館,回到大埔墟街市覓食。

這幅壁畫是不是很漂亮,充滿生活氣色。

街市有三層,三樓是熟食中心(也就是美食街)

*************
小結一下
*************
如果你不想遊玩香港鐵路博物館,或者行李較多,可以在過關後跟車去旺角或其他地方,將行李寄存,安排好時間乘坐東鐵到大埔站下車,換乘20B小巴(或打車)去慈山寺。
*************

午餐後,乘坐20B小巴去慈山寺(6.9港幣),當然了,也可以打的去(大概五公里左右),貴不了多少錢。

在一個丁字路口,司機說慈山寺到了,這是通往慈山寺的專用道——普門路。

大約要行走好幾百米的盤山路,建議長者、婦孺打車來,可以直接到大門。

核實預約確認簡訊後,領取參學卡,就可以進寺了。

先看看慈山寺的平面圖。我們就是從①(虎門)進入的。

為更好的瞭解慈山寺,先看看:香港慈山寺記。

慈山寺建築依自然環境佈局,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均座落於主中軸線上,具傳統寺廟均衡對稱之美。東區以戶外觀音立像為核心,兩側栽十八棵古羅漢松,至觀音殿形成自然轉軸線,體現因地制宜之智慧,殿堂間以開放式迴廊相連,既保持內庭園之寧靜,亦令四方美景收於眼底。

在A(四大部洲)處,來張山門全景圖。

回身眺望遠方,風景如畫。

拾級而上,踏入山門,寓意放下貪、瞋、痴諸煩惱,以清靜平和之心,進入解脫之門。

穿過山門回望,簷下匾額上書「不二法門」,遠處水光山色,鑲嵌于山門的框景中,天然營造出寧靜致遠的境界。

進入山門,眼前開闊的庭院名「歡喜地」。以此命名是提醒參學者來到此地,當清淨身、語、意,升起信敬、喜悅與調柔之心,向初證真如平等法性的初地菩薩學習,心多生歡喜,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歡喜地另一端有半月形蓮花池,位於石階之下,亦示現出淨土世界的清淨無染。

彌勒殿

彌勒殿亦稱天王殿,單簷歇山頂,面闊五間。殿正中供奉的主尊為天冠彌勒,面向山門, 是隋唐時期流行的造像風格。與彌勒菩薩背向而立的是手持金剛寶杵的護法韋馱菩薩,面向大雄寶殿,護持佛法。四大天王沿山墻分列兩側,神態威猛。彌勒殿內六尊塑像均為樟木雕刻,貼以金粉金箔、彩繪衣飾、眼珠以琉璃鑲嵌,各具特色。

一生補處
原為「最後之輪迴者」之義。即來生定可在世間成佛。略稱補處。指菩薩之最高位——等覺菩薩。彌勒菩薩一般被稱為一生補處之菩薩。根據彌勒上生經等記載,彌勒菩薩現居於兜率天,待此生盡,則下生於人間,以補釋迦之佛位。

大庭院

大雄寶殿前的大庭院是慈山寺最重要的庭院。步出彌勒殿,參學者再次置身於於一個開放空間,寬敞的中庭亦將注意力引向位於視線盡頭的主殿。庭院四周有迴廊,既界定了空間也為通達大殿提供了便利。區別於供奉諸佛菩薩的殿堂,這裡是屬於信眾的空間。因此,穿行於大庭院,參學者得以在趨進佛殿前調整自我的心性。

站在大庭院回望韋馱殿,左邊鐘樓,右邊鼓樓。

站在大雄寶殿前俯視大庭院,四周迴廊盡收眼底。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面闊七間,脊高十八米。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及西方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左右立有脅侍弟子迦葉尊者及阿難尊者。塑像以樟木雕刻,貼以金粉金箔。大雄寶殿內的塑像皆遵循唐代及遼代塑造之傳統。殿堂東西兩側列有以青銅鑄造之十八羅漢。

三世佛
在寺院中供奉的三世佛有以空間計算的「橫三世佛」及以時間計算的「縱三世佛」。慈山寺大雄寶殿供奉的為橫三世佛,即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及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駐錫中央娑婆世界、東方藥師佛駐錫東方淨琉璃世界,西方阿彌陀佛駐錫西方極樂世界。縱三世佛指的是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及未來佛彌勒佛。

大庭院西邊是藏經閣(平面圖的E處)。

普門

普門即觀音殿,為慈山寺第二大殿,位於大雄寶殿東側,面闊五間,脊高十四米。殿內正中供奉如意輪觀音。殿堂兩側墻壁上分別刻有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及觀音菩薩的十願六向,表述兩位大菩薩為救拔眾生所發的巨集深大願。

經中記載,觀音菩薩居於補怛洛伽山,普門殿前的圓形池便依此命名為洛伽池。洛伽池直徑八米,圓型,池壁高約半米。池中分內外兩池,作同心圓狀,池水由內池湧出,向外池流動。經外池溝槽匯入地下,再經內池中心湧出,如此迴圈不已,池內活水生生不息。內外池獨具匠心之設計令水與池邊相平,遠望如鏡,象徵智慧之觀照 。

洛伽池四周地面,以石材鋪裝為同心圓,共十一圈,池水流動之時,地面的同心圓化為漣漪,充滿禪意之美。

沿普門旁邊的過道可以去參拜觀音像,與其他多數寺廟不同的是,慈山寺內參拜觀音時不準燒香,以“供水”取代。

這個青銅製水盂, 名「千處應」,為參學者供水之用。

素白觀音聖像由青銅合金鑄造,高七十米(包括三層青銅蓮臺),下設六米高麻石基座,總高七十六米,聖像外噴塗白色氟碳自淨漆。

其造型追模宋式,法相慈悲莊嚴,頭頂髮髻中現阿彌陀佛像,寓意無量法力庇佑眾生。其右手持智慧寶珠——摩尼珠,左手持淨瓶, 施灑淨水,清涼世界。法身佩戴瓔珞,衣帶當風,典雅飄逸。觀音頭部微微低垂,俯瞰眾生,以慈悲與智慧廣度一切有情。

站在觀音像下回望慈悲道,正中是普門(觀音殿),兩旁種植十八棵古羅漢松。

至此,基本上參觀完了,回到鐘樓下面的講堂、齋堂、地藏殿(自在地一帶),稍作休息,稍作感悟。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有一間供參學者休息的咖啡廳,參學者在隨緣箱放些錢(純屬自願、隨心),即可品嚐到造工精緻的拉花咖啡以及點心。

咖啡廳的對面就是地藏殿,此時正是晚課進行時間,無法進入。

有點遺憾,不過旁邊的3D電影廳語音播報,五分鐘後有慈山寺3D電影播放,於是馬上進場,領取3D眼鏡後坐好,短短六、七分鐘的影片很精彩、很震撼,讓你看到不一樣的慈山寺(當然了,場內是禁止拍攝和錄影的)。

結束慈山寺的參學之行,下午四點半慈山寺有一趟回大埔地鐵站的小巴,只有14個座位,很幸運,被我們一行趕上了(不用走那幾百米盤山路下山)。如果趕不上這趟車,還可以等下午五點的那班。真心點贊,寺方考慮得挺周到的。

**************
小結一下
**************

慈山寺真的值得來一趟,以水代香,這是一種文明,顛覆了傳統的感知,效果顯而易見。同時,通國參學,瞭解一些佛法的知識,不失為一次很好的體驗。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