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嗟乎!今之日本,教化之功也。人法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教相隨,禮樂相合,處無為之事,顯不言之教,點不醒之人,積一界之德。
【目錄】
第一部分 行程篇
第二部分 吃喝玩樂篇
第三部分 日本人的教養篇

第三部分 日本人的教養篇
日本呆了兩天,自然遊玩不了什麼美景,但最為震撼的是日本的教養。對,是教養。雖然,說自己家教養不好有點像罵人,但是一家之教、一國之教,也許在相鄰省市中感覺不出來,也許正因為走的遠了,出了國。從遠處望之,才能深切體會。
也許還在拼搏的青春,旅遊於我,並不需要寄情山水的怡然自得,也不需要尋找自我的徜徉。如今的我,知道自己是誰,在大地上在屬於自己的路上努力奔跑。行走於我,也許是為等待直擊心靈的一道霹靂;旅遊於我,也許是為求得顛倒世界觀的一次海嘯。日本之行,就像一道霹靂劈開樹木,讓真誠飛翔的心在烈火灼痛中昇華重生;就像一次海嘯湮滅世界,讓千瘡百孔的靈魂在洗滌中發芽🌱新生。這就是我的行走之意。幸然,日本之行帶給我的是這樣的霹靂,是這樣的顛覆。於是我寫下此文,此文於我,是不能忘卻的迴響,是催人進步的號角。
2017年9月12日,終於躺上異國他鄉的土地——日本。聞得日本鬱鬱蔥蔥的植被清香,看到街道乾淨整潔,卻被告知日本沒有環衛工人,只有高昂的垃圾處理費。法律規定義務讓人為垃圾由人帶走,自然垃圾交給自然自身淨化,沒有環衛工人,卻成就了日本歎為觀止的街道乾淨。在感懷日本山水之綠、街道之淨之時,我想到了日本的教化。
當瞭解到,日本從小教育孩子不給別人添麻煩、要學會獨立、要懂得分享。這裡的公交上是不能吃東西,只能喝水,怕影響別人。日本的拾金要昧、不然坐牢的法律規定催生日本一年189億元的拾金額。在感懷日本國民之禮、國人之序之時,我想到了日本的教化。

當看到,日本只把思想家、科學家、作家、教育家印在鈔票上,鈔票上的磁石不僅讓鈔票不宜髒還放在胸前有益健康,識得解凍菜板、速水杯等千千萬萬生活小科技時,在感懷日本產品之精、國粹之雅時,我想到了日本的教化。

當得知,日本在2020年奧運會前讓全國40%的汽車用水做燃料,並做好相關基礎建設,感懷日本氣魄之雄、人心之齊之時,我想到了日本的教化。
嗟乎!今之日本,教化之功也。日本環保,日本重教,日本重視下一代……人法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教相隨,禮樂相合,處無為之事,顯不言之教,點不醒之人,積一界之德。不談日本篡改教科書,不談其國際之無恥,單談國民素質之培養、民俗之傳承、先進理念之落實,尤可借鑑。
嗟乎!日本對外軍國主義之風萌矣,日本國內少年強則保國之恆強。嗟乎!日本民族真是一個可怕可敬的民族。
今日之中國,非昨日病夫也;明日之中國,是他日土豪否?今暴富之中國,血脈須延續,財富需傳承,家族需久遠,最基在財富,最深在精神,更重在教養。如,魯迅棄醫從文,是因為深深認識到,“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孫中山棄醫從政,是因為深刻體會到醫術救人,所救有限,世上最大的權力是政治,政治既可以為“大善”,也可以為“大惡”,中國人的苦難均源於“不良之政治”。日本所聞,頓然所感。遙看當下,文藝運動多空談誤國,大政方針常務虛偏激,應試教育重試輕質,政之大善、文藝之風應落地於教化。今日之責任,不在於他人,而全在教化。未來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國民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教化進步則國進步,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教化勝於歐美日則國勝於歐美日,少年雄於地球則未來雄於地球。
教化成,在教化重視,不能坐等靠。日本重視孩子的獨立成長。政府要求小學孩子回家必須自己回家。要統一校服,帶小黃帽子,背統一的書包。大人空著手,所有的包都孩子自己拿。書包都有GPRS,一旦丟失,家長可以根據GPRS尋找到孩子。國家通過規定和科技去貫徹觀念,夯實行動,成為生活理念。

教化成,在榜樣力量,重言傳身教。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在他很小的時候開始通過我們的言傳身教與耐心教導中開始的。而不是從孩子成長的某一刻,忽然之間立規矩,讓他的生活模式開始改變。日本從小不僅就教導孩子養成飯吃乾淨的好習慣,還會在開始吃飯的時候和孩子一起進行感恩儀式,讓孩子學會感恩,在潛移默化中的形成優秀的生活習慣、虔誠的生命意識。

教化成,在教化進步,有觀念有規定。日本充分認識少年強則國強。不到一歲的孩子入托,也要參加運動會。運動會,只有團體賽沒有個人單項比賽。幼兒園首先教育的是孩子“笑”和“感謝”。無論冬天有多冷,日本要求孩子在高中前都穿裙子或短褲,每天早上洗冷水澡後再圍著操場跑步。進步的理念,在規定、要求、標準、禮儀、習慣的推動下,有了高度的執行力。
教化成,在教化普及,善用細節洗腦。日本和韓國,非常重視文化的傳承。如今中國古風斷層的今天,日本還儲存著成人禮(冠禮)等中國當年傳入日本的國粹,通過儀式等方式進行潛意識的、深層次進行民族認同感教育、生命實踐教育,以使國民對生命、世界、國家的理解、擔當外化於行、內化於心。

教化成,更在教化化於經濟社會政治血肉中,在觀念理念之細化、標準化、法制化、習慣化,迴圈推動、周而發展。日本非常看重母親在家教中的地位。日本形成女性工作未恥的觀念,政府通過福利保障女性生活,並規定男人必須在女性結婚後把工資卡交由妻子保管(當然,老公加班費是歸自己所有的,不用上交)。讓母親在結婚後不上班,充分時間照顧好孩子和家庭。日本這種從觀念,到規定,到國家投入的為教育、家庭保障,讓人歎為觀止。
有一種文明叫積累,有一種距離叫差距,就是一出生所學所識和跟從的習慣就是最優秀的,有一種思想叫實踐,有一種深度叫理念,就是屬於自己的要獨立思考和踐行中去建立;有一種感悟叫真誠,有一種高度叫擔當,就是告白世界的存粹要勇敢、認真、依然地從靈魂最深處發射。
誠然,日本的教育並非完美,中國的明天會更好。人類生存無國界,知識道理無國界,文化政治有國界。我們走過文明的繁華與殘骸。我們感嘆進步,往往感嘆的是行動的細節。我們慚愧落後,常常自卑的是意識和精神。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父母不能把教育扔給學校,學校不能把教育怪罪體制,社會不能坐等靠未來掉下餡餅。教育和傳承在今之中國更加顯得尤為重要。日本之行,讓我更確信了這一點。

最後,由於這次是一個人獨自出行。感謝路上認識一起同行熱情、真誠的朋友。多虧你們,讓我收穫了很多美美的照片。
也非常感謝送給我船票的那位朋友,否則我也不會一個人獨自來場說走就走的出國輪渡遊。

(朱立 作於2017.9.17紹興)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