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門迴歸十年有餘,我卻止於隔海相望,實在心有不甘;這次去珠海,離澳門更是一步之遙,所以無論如何,我都要完成在“曾經的殖民地”走一圈的願望。
還好這個願望不太難實現,畢竟澳門已經屬於中國,辦個通行證便能通行無阻。
出發之前,娜和她老公給我做了詳細的輔導,把每一站的行程都安排妥當,應該去看什麼景點,應該吃哪家好吃的都做了細緻的交代,甚至連去澳門的港幣都幫我換好,真是貼心的朋友。

我之前不知道珠海離澳門那麼近,我以為得坐個小船才能奔向澳門,結果他們開車就直接送我到了拱北口岸。進入口岸內,一字排開有十幾條安檢通道,每條通道都排著長長的隊伍,也有專門為外交人員、老幼病殘和澳門居民開闢的單獨通道。馬上能踏上澳門的土地,我有些興奮,所以就算是排隊,也忍了。就跟出國的手續一樣,海關人員給我的通行證蓋上章,我就算出了中國大陸;跟著人流走向澳門的安檢站,帥帥的澳門海關人員給我蓋上入關的章,我正式進入了澳門。

威尼斯人

聽從娜的指導,我直奔位於口岸處的大巴停靠站,每個賭場都設有免費大巴在這裡接送遊客。賭業是澳門的經濟支柱,服務自然一流。我選擇了去“威尼斯人”的大巴車,因為這個酒店在離珠海更遠一點的氹仔島上,我得由遠及近地參觀澳門。

早就聽說“威尼斯人”的豪華,甚至比拉斯維加斯的同名酒店的規模更大,沒有機會見識美國的威尼斯酒店,能在澳門看看也不錯。進入酒店,我馬上就被那種極致的奢華所震撼。穿過金壁輝煌的走廊,大廳的天花板上畫上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幅繪畫,據說是仿造的一幅名畫,花了2000萬港幣。放眼望去是密密麻麻的老虎機和賭桌,可能是早晨的緣故,有些臺子並沒有客人澳門的賭注額度真高,一般都得至少200港幣玩一把,最少的賭注也得50港幣。
二層是“威尼斯人”的購物區,是一個包括食街和各種名牌店在內的購物好去處。我對逛街興趣不大,但是我很想看看酒店內的仿威尼斯景觀。穿越了很多名店走廊,我終於看到了人造威尼斯水城。公匠們在“城內”開鑿瞭如威尼斯的運河水系,運河上停著幾艘貢多拉,兩岸是視窗放滿鮮花的威尼斯人住宅,建築風格完全威尼斯化,不少人在特色拱橋上駐足拍照;現場還有穿著義大利貴族服裝的演員唱著激昂歡快的義大利歌劇,這一切的一切讓人感覺置身於真正的水城威尼斯。最讓人稱讚叫絕的是人工的天空,不知道是用什麼方式做出來的天空,抬頭便能看到朵朵白雲飄來飄去,有的地方還能看到漫天的玫瑰色晚霞,美得眩目,感覺就像真正變幻的天空。“威尼斯人”是絕對的不夜天,在這裡,時間都停止了。

我不能在賭場繼續蹉跎歲月,我要節約時間向同在氹仔島上的“澳門建築博物館”進發。雖然問了澳門人,都說這處景點離“威尼斯人”酒店很近,走路就能到達,但是分不清方向的我還是打算藉助TAXI的力量。坐上計程車,當我說出我的目的地的時候,只聽見司機師傅發出一聲“唉”的聲音,一種不太高興和不耐煩的情緒開始瀰漫整個車廂,就像在北京打車,當師傅知道要去的地方特別近而發出的感慨一樣。果不其然,車子駛出威尼斯人酒店,轉了個彎,前進了幾步就停下來,一共才十幾元澳幣。新奇的是,司機按了什麼開關,後座的門就自動開啟了。

龍環葡韻

不管司機是不是高興,我總算是到了目的地。這處景點又被稱作“龍環葡韻”,“龍環”是氹仔的舊稱,“葡韻”是指這裡葡萄牙的建築風格;整個景點包括五幢葡式住宅、嘉模教堂、圖書館和兩個小公園。

我只對海邊馬路的葡式建築群有興趣,這五幢翠綠的小型別墅外型優雅,曾是澳門官員的府第,其中的其中三幢被改建為博物館,由西到東分別建成“土生葡人之家”,“海島之家”及“葡萄牙地區之家”,另外兩間分別是“展覽館”和“迎賓館”。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土生葡人之家”,實際上就是當初葡國政府高官的宅第,通過宅子裡的一桌一椅,我可以重溫二十世紀初澳門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一些中西合璧的傢俱擺設風格,還有掛在牆上的老照片,都能見證土生葡人在澳門生活狀態。在這些博物館裡,我也第一次看到有關“土生葡人”這個名詞的解釋。土生葡人其實是經常很長時間的不同種族之間通婚所形成的特殊群體,主要是指在澳門出生、具有葡萄牙血統的澳門葡籍居民,包括葡萄牙人與中國人或者其他種族人士結合所生的混血兒,雖然長期生活在被中國人包圍的環境裡,但他們卻保持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處事方法,有自己的飲食、婚俗、宗教特點。我在澳門的街道也看到過土生葡人,從外表上來看,他們膚色比中國人還更深一些,頭髮較黑,眼鼻則與葡人接近。

嘉模教堂

走過建築博物館,從它的後方往上走,就會看到明黃色的嘉模教堂,在嘉模教堂對面,是澳門民事登記局,也就是澳門人登記結婚的地方,真神聖!裡頭的工作人員很熱情地邀請我進去,說可以隨便參觀,只可惜,當時沒有人登記結婚,沒能看到那一刻幸福的場面。

但當我走出登記局的時候,一隊婚車向這邊開來,新郎新娘的頭車後邊還拖著長長的由很有小球連線而成的尾巴,真讓人奇怪。我聽說過綁易拉罐的,還真沒見過這樣的拖尾,不管怎樣,應該都是為了討個好彩頭。

這隊婚車在嘉模教堂停下來,漂亮的新娘穿著婚紗和新郎在教堂前照相,旁邊站著新娘子的好多女性朋友,各個都打扮得很隆重。後來我才知道,幾乎每對澳門的夫婦在結婚當天,都會穿著婚紗到這裡拍照留念,還有一大堆的兄弟姐妹陪同。最容易出現這種場面的時間大約是上午11點~下午3點左右,而我正好這段時間出現在嘉模教堂,所以我有幸看到這樣幸福的一幕,也有機會領略澳門的婚俗文化。

旅行不能光看景點,我打算在氹仔島上隨便走走。澳門人住的房子都是比較矮小的,看起來也挺破,當時剛坐上去威尼斯人的大巴,行駛在澳門的街頭,抬頭便看見灰暗的很髒的樓房,遠遠比不上珠海那些漂亮的海景樓,跟我最初的預想相差太遠。澳門的街道都很狹小,眾多的小路蜿蜒曲折,基本上都是單行車道,往往一條路上只能行駛一輛車;而且山地很多,在澳門開車就得經常爬山下坡,真需要一定的技術,所以城市中的汽車都是小型號小排量,摩托車也挺多。

道路名稱都很拗口,有不少都是長串的不相干的中文字元組合成街名,估計是葡萄牙語翻譯過來的。

走著走著,我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地名:官也街,北京有一家名叫官也街的澳門火鍋店,原來發源於此。在窄巷間放眼望去,櫛比鱗次的招牌讓人眼花繚亂,據說這兒已經是澳門著名的食街,我很很想嚐嚐這兒的澳門美食,可惜接下來的路還很長,我必須儘早回到澳門半島,遊歷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

於是踏上33路公交車,我來到了下午行程的起點――新馬路。

民政總署

新馬路附近基本上囊括了澳門的主要景點,從這兒開始,我就要進入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
民政總署是我參觀的第一站,這是一棟典型的葡式風格建築,白色呈長條形。進入內部,裡邊有一個不怎麼起眼的小花園,牆壁上鑲嵌的花形圖案與綠色窗稜的顏色相呼應,整體上透著莊重與簡樸的氣息。

議事亭前地

民政總署的正門方向,就是著名的議事亭前地。這兒是澳門的時尚中心,就像北京有王府井,上海有南京路一樣,雖然沒有北京上海那種熱鬧和張揚,卻別有一番歐陸風情。整個廣場的地面鋪設著海洋般線條的地板修飾,是議事廳前地最獨立的一道風景線。波浪的紋路一直延伸到聖母玫瑰堂和更遠處的大三巴牌坊,正好指示著舊城區旅遊的方向。

玫瑰聖母堂

我想,澳門最美的教堂應該就是聖母玫瑰堂,當我看到通體米黃,牆體點綴著細小精緻花紋的教堂時,心想,這個一定就是玫瑰堂了,教堂真是如同名字一樣漂亮。墨綠色的門窗、白色的腳線更讓教堂的精美展現得無以復加。玫瑰堂位於繁華的商業區,外面人潮湧動,熱鬧非凡,一進教堂,這種聒噪的情緒立刻被輕輕拂走。

教堂內仍然是溫暖的淺黃,裡邊的陳設,從神像到擺設的鮮花都那麼精緻,有一些人在靜靜地禱告,我也安靜地坐著,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

大三巴牌坊

信步遊走,所到之處人聲鼎沸,比肩接踵,各種賣衣服鞋襪的專賣店,比如G2000,hangten等,還有知名的化妝品小店SASA,卓悅等都佔領著一席之地。走到大三巴街,大部分的店鋪變成了賣“手信”的,澳門人將這些既是零食也是禮物的東西,統稱為“手信”。每個店鋪前都會有一兩個夥計,拿著自家的“手信”向過路的遊客兜售,讓遊客免費品嚐。像杏仁餅、牛肉乾、豬油糕、光酥餅、薑糖、花生糖等等,遊客都可以先嚐後買。我自然也不客氣,從頭吃到尾,什麼都嘗試一下。在澳門上百個“手信”品牌中,鉅記與咀香園是最大的兩個。我不知道這兩家有什麼區別,但是在大三巴街上,幾乎每走十步路,就能看到一家鉅記,咀香園則散步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不知道這兩家究竟誰更大,誰的東西最好吃?隨便走進一家店鋪,或大或小的鋪面上,“擠”滿了特色食品,盒裝的杏仁餅,散裝的牛肉乾,還有不粘牙的花生糖似乎是遊客最常挑選的,通常入店的遊客都大包小包,滿載而歸。我也買了咀香園好幾盒杏仁餅和花生糖,吃起來味道真是很不錯。

走出大三巴街,映入眼簾的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大三巴牌坊”。到過澳門的人,無論是跟團還是自助遊,都一定會選擇到這裡參觀。還記得澳門迴歸時,孩子們就是站在大牌坊前唱《七子之歌》。之前我一直以為,這就是一個牌樓,直到查了行程攻略,我才大致瞭解了大三巴的歷史,它只是百年前聖保祿教堂遭火焚後殘餘的前壁,“三巴”是“聖保祿”的粵語讀音,其形狀又似中式牌坊,“大三巴牌坊”由此得名。不過我先前以為牌坊之前應該是開闊之地,沒想到這樣一座看似巨集偉的建築完全就置身在鬧市之中。階梯上站立著密密麻麻的遊客,我拾級而上,向著澳門的歷史靠近,感受著大三巴給澳門人帶來的永恆記憶。

在大三巴後面的一個平臺,儲存著聖保祿教堂當年的遺蹟,從這些遺蹟中大概可以看出它當初的規模。

大炮臺

從大三巴牌坊旁邊的小道上山,就來到了“大炮臺”,十幾尊大炮一字排開。眾多大炮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正對新葡京酒店的這尊,很多人都拍下“炮轟葡京大酒店”的照片,十分有趣。

登高望遠,澳門的民宅可真有些破,所見的比較漂亮的房子都是賭場。

澳門博物館

這裡同時還坐落著澳門的市立博物館,外表看起來方方正正有些呆板,博物館內展示了澳門從遠古至近代,文化.宗教.民生.習俗.軍事.工農業等的演變歷程,但是見慣了大故宮博物院的我,提不起太大興趣,匆匆逛完就下山而去。

出發之前,我是很有行程計劃的,在澳門逛了兩圈之後,我已經迷失了最初的行程預想。但,我也不願意拘泥於一定要看到所有景點,就在澳門城內走走看看,吃好吃的,是另一種無法言語的愜意。相對於香港的快節奏,澳門人的生活步調要緩慢得多,我要適應澳門的“慢”,體會澳門的生活。
就當我隨意閒逛時,一處景點就自動蹦到我眼前。看到它的時候,我並不知道是我行程中安排的“盧家大屋”,只是覺得古色古香的宅子位於鬧市中有些另類。“盧家大屋” 是澳門著名商人盧華紹家族的舊居,是一座儲存最為完好的澳門傳統富家大宅,此時屋裡雖是人去樓空,主人的起居擺設也都不復存在,但是遊客還是能從精巧的雕稜和飛簷,木刻的花眉和屏風,花花綠綠的滿洲窗,看出初時的毫宅風貌。富貴人家總對建築的細節藝術的有著無限的偏愛和追求。

主教座堂

一整天,澳門都是晴空萬里,我還暗自慶幸,用不著雨中觀澳門,可是澳門的天氣卻也似孩子的臉,說變就變,突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我看見旁邊有一座教堂就趕緊往裡衝,不曾想,我又跨入了澳門最重要的教堂主教座堂,也稱大堂。沒有玫瑰堂的華美,沒有嘉模教堂的色彩亮麗,只有最厚重的通透祥和,莊嚴自在。據說教堂入口處的木質葡萄牙屏風,教堂內部的彩繪玻璃和聖母聖像都是很有價值的文物,我當時卻沒完全感受這座教堂的魅力,大概因為陳舊,所以低調。

新葡京娛樂場

我也不知道我的方向究竟是向哪邊,但是賭城的氣息還是牽動著我,邁向了澳門最著名的賭場――葡京大酒店。舊葡京跟新葡京酒店隔著一條馬路,舊葡京由三幢桔黃與白色相間相連建築物組成,其主建築是圓筒型,遠看很像一個鳥籠;入夜後,由霓虹燈組成的皇冠形門也非常華貴眩目。新葡京則是茶色玻璃幕牆的建築,看起來很像一隻展翅的蝴蝶,或者說是一朵盛開的花朵,造型優美,直衝雲霄。就算從珠海,也能清晰地一眼就看到新葡京酒店。

新葡京內的建築風格也是走極盡奢華的風格,光亮照人的地板,長長的水晶吊燈,還有各種價值連城的藝術珍品,讓我的眼睛都用不過來了。圓明園的馬首放在進入大廳的正中間,旁邊擺放的是碩大的寶石,大廳的其餘角落散落著巨大的象牙雕刻藝術品和巨大的金山雕刻藝術品,金燦燦明晃晃,在這裡,隨便一樣擺設都是價值連城,處處彰顯著何式家族的雄厚財力和權勢。

但當我要進入賭場內部時,我被看門的人攔住了,他說穿著拖鞋不能進入,當初時為了走路舒服才穿的拖鞋,沒想到成了進入賭場的障礙。但是沒想到的是,當我後來想去乘坐新葡京酒店的免費大巴返回關口時,又沒有人攔著我了。我就這樣穿著拖鞋大搖大擺地走進了葡京賭場。賭場內部跟“威尼斯人”也差不多,人氣更旺一點,也更豪華一些。一層二層都是給平明老百姓賭博的地方,三層就是VIP的套房了,安靜地讓人不敢進。雖然我沒有給新葡京酒店貢獻什麼,但是我還是厚著臉皮要了張大巴票,從新葡京酒店免費回到關口。
在澳門走的路多了,就會發現澳門的地圖不可信。看似遙遠的距離,其實只是咫尺。於是我再接再厲,奔赴澳門行程的最後一站――崗頂前地 。崗頂前地的地面設計延續了議事亭前地的波浪圖案,很明豔。崗頂劇院、聖奧斯丁教堂、聖若瑟修道院和何東圖書館是這個區域內的古老西式建築。在澳門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只要是澳門文化遺產的建築,基本上就是粉紅,粉黃和粉綠,古老的澳門原來是三色的!何東圖書館和聖奧斯丁教堂以粉黃為主、崗頂劇院和聖若瑟修道院以粉綠為主調,在墨綠色門窗和紅色坡屋頂的襯托下,顯得雄偉、高聳。崗頂前地 兩側的高層建築,大多數是老民居,掩映在蒼天的植被和濃綠的枝葉中,狹長的斜巷很幽靜,行人無幾,巷子中吐露著芬芳的亞熱帶植物楚楚人,有一種濃重的生活的氣息。

夜幕漸漸降臨,我還是捨不得離開澳門,返回到繁華的新馬路和議事亭前地,感受澳門的燈紅酒綠。

吃在澳門,實在美味

到最後了,我得著重說說“吃”這個主題,因為澳門好吃的東西太多,隨便一家店,隨意一點小吃,都讓人回味無窮。我走了一路吃了一路,每一樣都讓我讚不絕口,吃了還想吃。
新馬路下車之後,我在就近的咀香園餅家品嚐了澳門地道的葡式蛋撻。外層酥軟的襯底有近千層,一口咬下去,鬆脆無比;中間的蛋撻烤的嫩軟恰到好處,入口即溶,也不會甜得發膩。後來我才知道澳門最著名的葡撻店是安德魯餅店,不過位於路環島上,位置比較偏遠,而名列第二的是馬嘉烈餅店,據說KFC的蛋撻就是買的這家的配方。

走到議事亭前地,看到一家生意火熱的“義順牛奶公司”,幾十碗的雙皮奶都放在面對街口的櫥窗裡,叫了一碗原味雙皮奶和一碗姜撞奶,奶味很重,吃在嘴裡滑滑的,姜撞奶的姜味卻不太習慣,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十分美味。

出發之前,娜就讓我務必嚐嚐澳門的豬扒包,她說就是漢堡夾肉,味道一般,但是我不嚐嚐怎麼能有發言權呢。我就在義順店點了一份,送上來一看,的確有點漢堡夾肉的意思,兩片塗上牛油的麵包,中間夾著一塊豬扒,經過油炸的豬扒卻能保持嫩滑多汁,聞著有股蒜香味,吃上一口,麵包軟中帶韌,豬扒的醃汁連同早已被熱麵包所融化的牛油一起滲進麵包裡,味道很不錯。我真沒想到看著特別簡單的豬扒包味道卻這樣非同反響。我吃的大概還不是最有名的,網上說,氹仔島上的大利來豬扒包是最好的,每天下午3點以後限量供應,一天才500個,慕名而至的人每天都排長隊,不過我暫時也滿足了,留著遺憾下次再吃。

渴了,順手買了杯奶茶,沒想到澳門的奶茶真的不一樣,非常濃、香、滑,我想起德芙的廣告詞:如絲般順滑的巧克力,我想用於形容澳門的奶茶也一樣貼切。濃郁的奶香混著清香茶味,又釅又滑、香濃無比。澳門真是處處美食,就連一杯奶茶,也絲毫不遜色於其它地方。

出發之前,娜就再三叮囑我,一定要去嘗一下“恆友”魚蛋,還給我一個詳細的路線圖,而且說,務必吃帶餡的魚蛋,且加辣。我一直帶著這樣的理想逛澳門,下午時分,我終於按照娜的地圖找到了位於板樟堂小巷中的恆友,大老遠就可以嗅到店裡飄出的咖哩香氣,小小的店面擺滿了串好的各種食物,除了魚蛋,還有蟹子丸、芝士腸、大白菜、西蘭花等等,烹調方法類似內地的麻辣燙。我按照娜的介紹,點了兩串帶餡的魚蛋,又點了芝士丸,大白菜等等,滿滿一碗。我先吃一顆魚蛋,外皮非常彈牙,咬開之後,裡邊包著紅色的魚子,咬著脆脆的,很有嚼頭;芝士丸則用料很足,cheese的味道很重。最主要的是,老闆加上了自己祕製的咖哩膏,她把所有的食物都浸在黃色的咖哩湯中,香氣撲鼻,濃的咖哩香味慢慢地滲入味蕾,又滑又香又辣,感覺十分特別。價格方面呢,不算貴也不能說便宜,滿滿的一碗大概50澳幣,最虧就是點了白菜,幾片葉子也要好幾塊澳幣,還不如多吃一串魚丸。

離開澳門之前,我覺得好像還有什麼好吃的沒吃到,想起來娜還跟我說過澳門的雲吞麵也值得品嚐一下。天色已經漸晚,暴走一天之後又累又餓,看見一家名叫“珠記麵食專家”的小店,我覺得應該不錯,就沒有絲毫猶豫地鑽了進去。小店很小,也就10平米左右,擺了七八張桌子,可見桌子有多小,桌子之間的距離有多窄,腿放進去就基本動彈不得,很像港片裡那些茶餐廳的格局。他們家除了雲吞,還有水餃,魚皮餃,所謂雲吞麵,其實就是一碗裡頭有云吞有面,也可以單點一碗雲吞或者水餃,港式的面是鹼水面,面不是傳統的白色而是黃色,因為加了鹼水的緣故。麵條倒是很細,吃起來沒什麼味道。雲吞還是不錯的,皮簿餡大,而且餡裡的肉新鮮彈牙。喝一口湯,很鮮甜。

暴走一天,對小小的澳門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從前,總是以為,這裡應該是包裹著骰子撞擊聲和博紅了眼的賭徒們的世界,這裡只是紙醉金迷的誘惑都市,但是一天的旅行,讓我看到了繁華背後那個寂靜、悠閒、古色古香、異域風情的澳門,還有澳門讓人永遠無法忘卻的美食。澳門很小,卻韻味十足,這,其實與賭無關。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