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出行—你不知道的美國南方
看完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我決定去一趟美國南方。這次deep south之旅,終於在無邊落木蕭蕭下的秋天成行。與電影裡一樣,我走遍了南方的七個州—路易斯安那,阿肯色,田納西,密西西比,阿拉巴馬,佐治亞,北卡。這些州名可能讓人覺得陌生。沒錯,對於遊客,這裡面鮮有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對於當地人,提起這些州也可能嗤之以鼻。畢竟美國最窮的三個州,這裡面就佔了兩。可是,總有一些不為人所知的故事,屬於美國南方。
~種植園的故事
走進密西西比河畔的種植園,就彷彿走進了老電影,遮天蔽日的橡樹大道盡頭,便是豪宅的柱廊。《亂世佳人》裡那個金髮女孩斯嘉麗,是在橡樹那粗獷結實的臂彎下談笑風生?還是在白色豪宅的扶梯旁,彎著腰試著她的蓬蓬裙和水晶鞋?
南方的莊園,就跟我們老上海的小洋樓一樣,藏著無數的故事。不過,無論是商賈鉅富,還是社會名流,這些莊園的主人,以及他們的大批奴隸的命運,也隨著時代的變遷浮浮沉沉,最終沉默在了歲月長河之中。 如今,雖然豪宅尚在,奴隸小屋也如曾經一樣佇立兩邊,房前還有稀疏的甘蔗田,可是那斑駁的屋頂,寂寞的庭院,三兩的牛羊,都在述說著一件事:曾經轟轟烈烈,愛恨交織的美國南方種植園的故事,已經落下了帷幕。
左:《亂世佳人》海報,右:我相機裡的南方橡樹莊園。
~黑人司機的綠皮書
黑人的命運,從最早的被奴隸主像牲口一樣販賣,隨意的處以私刑,到後來的公交車上被迫讓座,不能和白人在同一家餐廳吃飯,如果說18年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描繪的筆觸還算詼諧輕鬆的話,那實際上黑人所受遭遇,比電影裡沉重黑暗百倍。儘管林肯總統在1865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隸獲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但百年之後,在20世紀5、 60年代,美國南方城市的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依然無處不在,這在當今社會實在難以想象。。。
有這樣一個人,自己並非底層階級,卻用盡一生力氣反對壓迫和歧視,為窮人和弱者發聲,直至生命的盡頭,他就是馬丁·路德·金。我們去他工作過的教堂坐了坐,一對黑人夫婦正在祈禱。他的故居旁邊,一眾遊客等待著參觀。在他的陵墓邊,無論黑人或者白人經過,都會駐足瞻仰。一個黑人女孩掏出手機與他的墓碑合影。他激昂的聲音《我有一個夢想》,仍在風中飄揚,不知她的心中,此刻作何感想?
上:《綠皮書》海報,下:我相機裡馬丁·路德·金墓碑旁的黑人女孩。
~藍調配烤肉,爵士配卡津
它是貓王的故鄉,它是黴黴的故鄉,它是約翰尼·卡什的故鄉。它們是藍調、黑人靈魂樂、美國鄉村樂、爵士樂的發源地。就著音樂,你可以用雙手抓起美味的南方特色烤肉,也可以優雅的吃起法式Cajun海鮮。
酒吧閃爍的霓虹招牌頗具復古韻味,彷彿在看一部老電影。路上往來的行人,個個興致高昂,他們在自己中意的酒吧前駐足,似乎隨時都能跟著節拍起舞。屋子裡面樂手們手舞足蹈,醉心於演奏,臺下的觀眾則情緒激昂,喝彩連連。音樂跨越了種族,語言,階級的鴻溝,流浪漢也好,CEO也好,此時此刻,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是無差別的。熱愛音樂的城市,品格都不會太差。
上:“搖滾樂之王”—貓王照片,下:我相機裡法國角的街頭爵士樂手。
~鬼魂,占卜與巫毒
新奧爾良叫做cities of the death。吸血鬼,巫毒,謀殺,鬼魂,海盜,巫術,都是它的代名詞。哦對了,這裡的墓地埋葬了最受尊崇的巫毒女王—Marie Laveau。巫毒術起源於西非,原意是“精神”,一種可以影響人生活的神祕力量。而熱鬧的傑克遜廣場,則是通靈大師們讀心、看手相、塔羅牌算命的寶地。
上:巫毒女王—Marie Laveau照片,下:我相機裡拉法葉一號墓的遊客。
~南方好萊塢
亞特蘭大某種程度上說是一個新興的城市。這個城市與一場戰爭脫不開干係,那就是南北戰爭。《亂世佳人》的開頭,字幕已經點出了關鍵地點—Atlanta,而劇中屍橫遍野的嚇人場面,也是在這個城市。事實上亞特蘭大已經在南北戰爭中被毀,如今的樣貌,是在1865-1877年美國的重建時期重塑的。出生於此的瑪格麗特·米切爾,由此寫出了享譽世界的作品—《飄》。因為稅收政策十分優惠,亞特蘭大繼加州和紐約州之後,成為了美國第三大的電影產地,被稱作“南方好萊塢”,一共拍過700+電影和30+電視劇,《蟻人》,《飢餓遊戲》,《蜘蛛俠》電影等均在此拍攝。如果你是電影狂人的話,可以參加這裡的取景地打卡tour。
《行屍走肉》取景地打卡。上:電影海報,下:我的實拍圖。
《六人行》的沙發再現,上:劇照,下:我的實拍圖。
美圖精選
大煙山國家公園
新奧爾良
聖路易斯大教堂—以法王之名
蜜島沼澤保護區—野生浣熊,鱷魚與野豬
橡樹莊園—致《亂世佳人》
法國角—最不美國的美國
傑克遜廣場—占卜大師的樂園,藝術家的天堂
孟菲斯
搖滾、藍調與黑人靈魂樂的發源地
納什維爾
熠熠生輝的蝙蝠俠大樓
美國鄉村音樂發源地
黴黴的家鄉
亞特蘭大
《行屍走肉》取景地
南北戰爭重鎮
可口可樂發源地
自駕行程
具體行程如下圖所示,全程自駕,全長2500公里,耗時13天。
因為機票等因素,本次行程起始於休斯頓。在休斯頓IAH機場租車,玩了幾天,拜訪親戚,然後自駕新奧爾良。租車很多網站都可以,我們這次是在租租車www.zuzuche.com訂的車,因為經過多平臺查詢,發現租租車的價格比起美國的租車平臺要優惠,果斷預訂。用租租車app主要是方便,介面很人性,搜地點,直接各種公司各種車型都會跳出來。選你要的車型就好,最後一步是選預付費還是當場付費,一般預付費會有折扣跳出來。
這次定的是Alamo的車子,從機場坐專用租車大巴到租車中心,到Alamo櫃檯把租租車訂單給工作人員看,他拿著我的駕照,敲敲敲,敲出來,告訴我車沒了,問我要不要加十塊錢換個大點兒的車。這種時候一定要堅持,跟服務員說,不要,就要定的車,不管啥車給我一輛就行,結果給了一輛大SUV。
然後問你要不要保險,所有的保險統統選no,其實租租車自帶的保險就夠了,不用再買。當然,有的時候出門買的旅遊險會自帶車險,這個時候就不用管租租車和租車公司給的保險了。
關於作者
活豬子,博士旅美博主,美洲小眾奇景獵犬式搜尋達人。
美國 Top15名校理科博士,卻在旅行碼字的路上越走越遠。美洲旅行小達人,旅居 美國 10年走遍45個州, 牙買加 潛過水, 墨西哥 爬過金字塔,亞馬遜雨林抓過食人魚, 馬丘比丘 上餵過羊駝。大家如果有美洲旅行相關問題,歡迎提問。
Day1 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
~假日快捷酒店新奧爾良東
第一天晚上,我們入住新奧爾良的Holiday Inn Express New Orleans East。這裡離法國角二十分鐘車程,並不算特別近,但是好在設施嶄新,早餐免費,服務優質。前臺看到我們總是笑眯眯的打招呼,大廳裡也24小時有熱水和茶包供應。房間面積很大,佈局也很合理。
Day2 新奧爾良
~南方橡樹種植園
第二天的重點任務,是探索新奧爾良的法國種植園。新奧爾良的種植園很多,我們的開胃菜是離酒店最近的這座Southern Oaks Plantation,南方橡樹種植園。
它並不是一個歷史建築,而是在二十多年前用老房子翻新的一個新興莊園,現在是婚禮場所。然而,巨大橡樹上那髮絲一般柔順,總是隨風起舞的西班牙苔蘚,庭院中心的雕花噴泉,還是讓我們為之傾倒。
為什麼新奧爾良會有法國種植園?這要從它的歷史開始說起。在哥倫布時代來臨之前,這裡主要是北美原住民。1528年,最早的歐洲探險家訪問路易斯安那州。1682年,法國探險家羅伯特·卡維爾將它命名為路易斯安那,為的是紀念法國國王路易十四。1769年至1800年間,路易斯安那由西班牙佔領。
後來,這塊土地幾經易主,1800年,法國的拿破崙從西班牙手中重新獲得了路易斯安那。從1719年開始,商人開始大量進口奴隸。隨著新定居者的到來,新奧爾良的種植園迅速發展,這裡成為了主要的蔗糖產地。到1840年,新奧爾良擁有美國最大的奴隸市場。
時至今日,新奧爾良的黑人比例依舊很大,超過50%。當年的種植園今夕何在?這是我們今日探索的焦點。
~拉法葉一號墓
新奧爾良有獨特的墓地文化,它的城市景觀之一就是墓地。
如果說上次參觀新奧爾良的墓地,心裡還有點小小的害怕,那這次完全就是以欣賞藝術的角度來看了。新奧爾良有許多19世紀的古墓,位於法國角的聖路易斯一號墓已經不能自行參觀,必須得買票跟著嚮導進入,而花園區的這個拉法葉一號墓又在整修,所以我在門外用長焦拍了幾張。
~拉法葉二號墓
我們主要看的是同屬花園區的拉法葉二號墓。可能因為這個墓地沒有那麼壯觀華麗,所以是免費的。墓地給人的印象,總是一排排低矮而毫無生氣的墓碑,但是新奧爾良的不同。這裡的每一個墓都像一間房子,色調是純潔的白,房頂站著天使和修女,墓前擺放著鮮花,整個氣氛肅穆卻一點不恐怖。
新奧爾良的墓地都是地上墓,原因很簡單,這個城市建在沼澤地上,所以墓地必須得用堅固的石頭修建在地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個雕塑精美,富有藝術感的墓地群形成了,cities of the death就這麼出現了。
值得一提的,還有這個花園區,在天氣晴好的日子,真該在這裡好好的走一走。這裡的房子總是色彩鮮豔,裝飾的優雅又小資,高大的橡樹遮天蔽日,留下一片陰涼。街角還有新奧爾良最棒的法國餐廳Commander’s Palace。
~Popeye’s香辣雞堡
因為中午想抓緊時間趕到南邊的Jean Lafitte保護區看鱷魚,我們中飯選擇了Popeye的香辣雞腿堡外帶。
Popeye的全稱是Popeye Louisiana Chicken路易斯安那炸雞,因為它就發源於新奧爾良。如今來到大本營吃它,似乎別有一番意義。
吃了Popeye新推出的辣味雞堡。它家就是憑藉這款雞堡,讓19年最後一個季度的營業額飆升了42%,股市大漲4%。許多城市賣到脫銷,在北美的華人留學生,情願開車一個小時,也要尋得一家店,一嘗究竟。這個神奇的漢堡,到底是什麼味道呢?在我咬下去的一剎那,我找到了久違的美味。為什麼說是久違呢,因為它跟國內肯德基的雞腿堡味道幾乎一模一樣。然而,就是這種口味,美國人民一直等到了今年,才終於等到。
漢堡店隔壁的豪宅,作為曾經的歐洲殖民地,新奧爾良有太多好看的房子了。
~拉斐特溼地公園看鱷魚
Jean Lafitt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and Preserve是一塊非常大的溼地公園,離市區開車約四十分鐘。如果你想看野生鱷魚,就到這來來吧。我們走的是Bayou Coquille Trail。
Bayou是河口的意思,這個詞在路易斯安那很常見,路名或者地名都有它,在《Jambalaya》這首歌的歌詞裡也有:He gotta go-pole the pirogue down the bayou。
先去遊客中心問問鱷魚的現狀,老爺爺非常肯定的說,今天氣溫太低,所以沒有一個遊客彙報看到了鱷魚。我聽了倍感失望,小夥伴卻表示不信。於是乎我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叢林裡前進。
這裡和佛羅里達的大沼澤公園,或是六邁松柏保護區有點像,我們穿越了窪地、硬木森林、沼澤和溼地。這裡有香楓Sweet Gum、紅楓Red Maple、毒葛Poison Ivy,還有水生野花鬼針草Bur Marigold,至於飄逸的西班牙苔蘚Spanish Moss,當然也掛的滿樹都是。
我們看到了水鳥,卻並未見鱷魚。直到迎面走來的夫婦給了我們信心—他們說,就在小道盡頭的木橋邊,有一隻在晒太陽,一隻在水裡遊。
果不其然,水裡遊的那隻已經遊走了,晒太陽的那隻,依然在淡定的晒太陽。鱷魚是冷血動物,它們需要陽光維持體溫。
在這裡,還發現了一個好玩的東西。水邊的葉子上,趴著不少粉嫩嫩的東西,粗看像毛毛蟲,細看卻是一粒粒的,並不會動。這些鮮豔的物種究竟是什麼?回來用識圖軟體一頓好找,終於知道這是蘋果螺的卵。
蘋果螺屬於入侵物種,從南美洲進入全世界,會吃掉水生植物,臭名昭著,它的卵是有毒的,但是真的很美豔就是了。
~橡樹巷莊園
新奧爾良真正的種植園大多都分佈在城市西側,密集的點綴著蜿蜒的密西西比河畔。最有名的,當屬Oak Alley Plantation,橡樹莊園,離市區約一小時車程。這條大河之路Old River Road上的莊園很多,時間充裕的話可以買套票,逐個參觀。法國角里也有不少旅行社,可以預定莊園一日遊。
我們到達的時候,正是日暮時分,宅子已經亮起了燈。
Oak Alley的原名是Bon Sejour,法國人Creole Valcour Aime在1830年購買了這片土地,用來種植甘蔗。他被稱為“糖王”,是南方最富有的人之一。
走進種植園,就彷彿走進了老電影,遮天蔽日的橡樹大道盡頭,便是豪宅的柱廊。那個金髮女孩斯嘉麗,是在橡樹那粗獷結實的臂彎下談笑風生?還是在白色豪宅的扶梯旁,彎著腰試著她的蓬蓬裙和水晶鞋?
莊園裡的這棟豪宅建於1839年,完全由奴隸建造。種植園裡最有名的奴隸叫做安託萬,他培育成功了紙皮核桃,後來這種核桃樹在路易斯安娜的南部隨處可見,極具經濟價值。在美國內戰期間,種植園並沒有受到實質上的破壞,但是戰爭造成的經濟混亂、以及奴隸制的結束使它難以維持運營。幾經週轉,最後的主人把房子留給橡樹莊園基金會,向公眾開放。
豪宅的設計為希臘復興風格,房間有高高的天花板和大窗戶。豪宅的四面都有28根圓柱,與庭院中的28棵橡樹相呼應。擁有巨大的橡樹,是南北戰爭前密西西比河流域豪宅的共同特徵。
除了進入內部,拍攝的最佳角度是在主馬路上,可是旁邊豎了告示,禁止停車,所以還是乖乖買票入內為好。
除了最美的橡樹莊園外,比較有名的,還有Evergreen長青莊園,以及Whitney,惠特尼莊園。
Laura勞拉莊園,這是唯一一個以奴隸的故事為tour主線的莊園。
最後一個叫做St. Joseph,聖約瑟夫莊園,它的面積達到1000英畝,是H.H. Richardson—19世紀全美最重要的建築師的出生地。
總而言之,新奧爾良的莊園,就跟我們老上海的小洋樓一樣,藏著無數的故事。不過,無論是商賈鉅富,還是社會名流,這些莊園的主人,以及他們的大批奴隸的命運,也隨著時代的變遷浮浮沉沉,最終沉默在了歲月長河之中。 如今,雖然豪宅尚在,奴隸小屋也如曾經一樣佇立兩邊,房前還有稀疏的甘蔗田,可是那斑駁的屋頂,寂寞的庭院,三兩的牛羊,都在述說著一件事:曾經轟轟烈烈,愛恨交織的美國南方種植園的故事,已經落下了帷幕。
~Acme Oyster House網紅生蠔
晚上去法國角最著名的餐廳Acme Oyster House吃生蠔。新奧爾良對海鮮無比熱愛,生蠔更是看家名菜。Acme家門口從來都是大排長龍,沒想到因為今天天冷,隊伍並不是很長,看的我們喜出望外。我裹著羽絨服排隊,順便嗅著空氣中那熟悉的中式小炒味。看來,世界的香氣都有相通之處。
小夥伴把車停在十分鐘路程的外部停車場裡,再步行過來,停車場只要4刀,比停在大街上或法國角里的停車場便宜太多。它家燈紅酒綠,人聲鼎沸,一個小哥當場現烤,生蠔在火上滋滋作響。
喝了一杯oysters shooters,這是一種很新奇的烈酒,是把生蠔肉與番茄醬和伏特加混在一起,放在透明的小酒杯裡。
我們點了半打原味,半打焗黃油,一隻軟殼蟹,黃油炭烤生蠔雖香,生蠔卻個頭很小,只只有沙,吃起來並不爽口,配的吐司麵包沒有經過任何烘烤,綿軟寡淡。
倒是原味生蠔還算大隻新鮮,就是價效比實在很低,人均30刀,也只落得半飽。這再一次證明,網紅店也未必名副其實,處於鬧市的餐廳,價效比高的可能性幾乎為0。
軟殼蟹一般般。
~法國角之夜
今晚並非週末,所以法國角算不上特別熱鬧,酒吧裡的客人倒是不少。
發現有人在窗戶上盪鞦韆,定睛一看,這也太嚇人了吧。
如果說波旁街是熱鬧的酒吧街,那麼隔壁的皇家街不僅餐館林立,它的古董店,畫廊,珠寶店更加吸引我的眼球。
這家專門畫寵物的Kezic Gallery畫廊裡,作品價格不菲,小幅畫作價格在600美金,大幅畫作很多都在三千美金以上。
古董傢俱店。
~巫毒小店
路易斯安娜也位於美國南部,雖與隔壁的得克薩斯州接壤,歷史卻不盡相同。如果說德州受西班牙和墨西哥文化影響甚深,路易斯安那州所受文化影響則比較多元,除了主要的法國文化影響,某些地區還受了海地,西班牙,美洲原住民和非洲文化的強烈影響。
而voodoo,也就是巫毒術,起源於西非,是一個很大的宗教。它由西非當年的達荷美共和國,傳至加勒比島國海地,隨著上文所說的奴隸貿易以及移民,傳至美國的新奧爾良和密西西比州。也有各種巫術,法術,扎小人之類。
當年看《還珠格格》,對扎小人這些情節印象頗深,還以為巫蠱之術是咱們古代獨有。沒想到在美國的南方,特別是路易斯安那州,巫毒也頗為盛行。巫蠱和巫毒既有區別,也有相通。巫蠱就不用說了,中國從古代開始就很流行,毒蟲,人偶均屬此類。
~傑克遜廣場之夜
晃著晃著就晃到了傑克遜廣場,夜晚的聖路易大教堂聳立在淡粉色的天空下,顯得格外高大。
這個教堂建成於1794年,以獻給法王聖路易斯(路易九世),也是美國連續使用的最古老的大教堂。
跟美洲所有的前殖民城市一樣,傑克遜廣場的原名叫做“武器廣場”。
廣場四周的小店已經關門,只能window shopping,倒是也看到不少有趣的小物,精緻的面具,美豔的娃娃,都是新奧爾良的特色。
我們想去找那個著名的耶穌影子,可耶穌像在主教堂的北面,必須要穿過教堂邊的過道,那裡睡著兩個正在爭執不休的流浪漢。猶豫再三,我們還是鼓足勇氣走了過去。
果然,白天聖潔的耶穌在晚上就變成了牆上的黑影,頗有些詭譎的味道。
Cafe Du Monde是當地較有名的法國咖啡館,還有類似於炸油條的甜品beignet,它家的冰咖啡,味道不錯。在路邊小店裡也能買到罐裝咖啡。
波旁街上有一個音樂廳叫做Preservation Hall,說是音樂大廳,其實就是一間沒有窗戶的破屋子,裡面有一支資深的爵士樂隊在駐唱,一天許多場,全年無休。看到網上的推薦,我們晚上閒來無事,也買了20刀門票去聽。五個男人合奏了幾曲,又各自solo了幾段,無甚驚喜,對我來說還不如那支街頭的樂隊。唯一好笑的是他們的開場白。一進場,看見幾個老男人一潭死水般坐在臺上,忽然,一個人開了腔:“think we are dead?”,接著樂聲大作,震驚四座。
Day3 新奧爾良
~Cajun Seafood海鮮大排檔
昨晚沒有吃爽,次日中午我們便去遊記裡推薦的海鮮大排檔Cajun Seafood,繼續探尋美味。作者mm表示吃了好幾頓知名餐廳都大失所望,反而是這家平民餐廳讓她相當滿意。大排檔坐落在窮人區,四周的房屋破舊,店門口還有流浪漢走來走去。一進門,我就聞到了海鮮的腐敗氣息,頓時心裡一沉,這裡的味道怕是不會好了。這裡除了各式海鮮,還賣火雞脖,火雞翅,香腸等等別處不常有的東西。來都來了,看著菜品還算新鮮,我便和小夥伴商量著,少買一些試試吧。
我們點了一磅雪蟹腿,一磅蝦,兩磅小龍蝦,一共二十多刀。服務員mm把海鮮各自裝好,然後全部裝在一個大塑料袋裡遞給我們。
沒有叉子也沒有盤子,我們顧不了許多,洗了個手就開始大快朵頤。嚐了一隻蝦,哇!鮮香入味。雪蟹腿也很好,並非一般餐廳的純水煮,而是放了醬料,所以略帶一點鹹,更襯得肉質鮮甜。至於小龍蝦,在美國價格不菲,很難吃到,而這裡五刀一磅的價格讓我可以大快朵頤。風捲殘雲般吃完,並不過癮,每樣又來了一磅。人均30刀,海鮮吃的飽飽的,我終於相信,最正宗的美味,是藏在大街小巷裡了。
我們吃的時候,一個衣衫襤褸的伯伯一直在看我們,起初我以為他是乞丐,沒想到我們吃完了,他走過來認真的擦桌子、收盤子,原來,他是清潔工。我有些感動,無論是對好心的店家,還是對這個伯伯,這些窮苦的人,應該就是靠這種勞動,換取食物果腹的。
~日光下的法國角
法國角是最能窺探新奧爾良風情的地方,我用了三天時間泡在這裡。
看到一個豆腐渣工程。
在這裡徜徉,我總是看見一黑一白兩個世界。這裡是最美國的地方,喝酒、狂歡、大聲呼喊,都是美國人自由奔放的天性使然,這裡又是最不美國的地方,晦澀難懂的南方口音,與正統風貌格格不入的大街小巷,都讓我經常恍神,不知身在何方。
富足的遊客,站在四百刀一晚的酒店陽臺上,愉悅的俯瞰法國角精彩紛呈的街頭表演,而陽臺下走過的,卻是衣衫襤褸的乞討者,揹著全部家當的流浪漢。
我看到大街上尋歡作樂的人群,我又聽到街角的教堂裡窮人的哭泣。
連法國角自己都是一分為二的,波旁街是大俗,酒吧餐廳狂飲爛醉,街邊小店光怪陸離,廳霓虹閃爍,而僅僅一牆之隔的皇家街又是大雅,古董店裡達人雅志,畫廊之內西裝革履,珠寶鋪中一擲千金。陰陽魔界,不過如此。
我們走著走著,突然發現街道兩側的房屋掛起了綵帶,花車也進了場,莫不是,今天有狂歡大遊行?
直到看見了地上的軌道,價值不菲的攝像機,還有監視器旁一絲不苟的導演,我們才明白,原來是在拍戲呀。今天拍攝的是競選州長的大戲,演員道具一籮筐。第一次看見現場拍戲,真是漲了見識。
~日光下的傑克遜廣場
法國角走到盡頭,便是傑克遜廣場,它與一個詞緊密相連,那就是“Louisiana Purchase”,路易斯安那購地。路易斯安那州曾經是法國殖民地,後來被美國以1500萬美金從拿破崙手裡購入,而這個廣場就是購地案的發生地。
傑克遜廣場是根據17世紀法國巴黎著名的孚日廣場設計的,在法國殖民時期,這個廣場被稱為Place d’Armes(武器廣場),現在廣場的瓷磚上,還印著這個名字。
而廣場上那個騎著戰馬的勇士,則是戰役英雄、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on)。這裡的鐵柵欄、人行道、長椅,以及整個花園景觀,都是經典的巴黎風格,這就是新奧爾良有別於典型美國城市的原因。
其實,路易斯安那購地所購入的並不只是這一個州,還包括阿肯色州、奧克拉荷馬州、德克薩斯州北部邊界地帶、新墨西哥州東北角、密蘇里州、堪薩斯州、科羅拉多州洛基山脈以東、愛荷華州、內布拉斯加州、懷俄明州大部分(落基山脈以東)、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河以西、南達科他州、北達科他州大部、蒙大拿州大部(除西端),甚至加拿大的部分土地,使得當時的美國國土翻倍。
此後,美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西進運動,通俗點說就是西部大開發,一方面,對美國經濟和軍事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另一方面,對北美原住民的生活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
傑克遜廣場邊有太多露天畫展。20世紀20年代到80年代,廣場就以聚集各種各樣的天才畫家而聞名,其中包括專業畫家、藝術生、業餘畫家和漫畫家,現在其實仍然如此。
~占卜師樂園
傑克遜廣場上坐著一群人,他們支起方桌,戴上禮帽,個個表情神祕。他們,便是專用塔羅牌算命的占卜師。我很少在別的城市看到占卜,即使有,也只是街邊的一兩家。可是新奧爾良卻是占卜師的樂土。
這個場景由來已久—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傑克遜廣場就作為新奧爾良的通靈大師們讀心、看手相、塔羅牌算命的主要場所。我想,這跟新奧爾良的文化混融有關。隨著加勒比島國獨立戰爭的進行,從1790年代開始的十年中,成千上萬的移民從加勒比海島來到路易斯安那,包括歐洲人,自由的有色人種和非洲奴隸,大量到來的奴隸也帶來了非洲文化,例如“voodoo”巫毒術。
傑克遜廣場走到盡頭,便是密西西比河了。河水並不清澈,河畔卻十分寧靜,喜歡獨處的小情侶們三三兩兩的坐著,享受著片刻的歡愉。
~聖路易斯一號墓
聖路易斯一號公墓,這裡埋葬了最受尊崇的巫毒女王—Marie Laveau。這塊墓地需要跟團進行遊覽,票價約10-20刀。有一種6 in 1的tour,包括吸血鬼,巫毒,謀殺,鬼魂,海盜,巫術。巫毒是海地的民間宗教,它既包含非洲神祕的信仰和儀式,又有天主教的元素。“voodoo”這個詞原意是“精神”,一種可以影響人生活的神祕力量。
~蜂蜜島沼澤尋浣熊
新奧爾良周邊的溼地公園還可以乘船看野生浣熊和野豬。我們沒有抵擋住誘惑,在貓途鷹上報了一個團,叫做Cajun Encounters,29刀一個人,下午兩點集合,遊覽的是除了與第一天不同的另一塊溼地Honey Island Swamp,出發地點離市區半小時。
此外還推薦另一家公司,Dr. Wagner’s Honey Island Swamp Tours,價格便宜,25刀/人(不含接送),49刀/人(含接送)。
大家坐上快艇,穿梭在河道之中。
起初還能看到人家,不過住在路易斯安那的水邊是很危險的。05年的颶風卡崔娜把他們的房屋摧毀殆盡,居民們不斷修整,直到這兩年才重建完畢。那麼,現在依舊住在這裡的人,應該是特別熱愛大自然的吧,否則怎會願意冒這麼大的風險?
幽默又博學的嚮導指著一戶人家說,它家的房子左邊是樓梯,供老奶奶爬,右邊是電梯,供老爺爺坐,他已經爬不了樓梯了。
這裡的河水並不清澈,也難怪,畢竟是沼澤,陽光透過樹林傾瀉在河面上,格外好看。
密林之中突然有響動,哈,是小浣熊出動了。它們體型不大,行動敏捷,正在窸窸窣窣找吃的。浣熊看到了,野豬在哪裡?
疑惑之中,看到一艘船停靠在一個大木樁旁,一動不動,該不會是擱淺了吧?不一會,它離開了,我們也停靠過去。哈!可愛的野豬在這裡。它們不僅有粉嫩的大鼻子,連兩個小爪子也是粉撲撲的,算是豬中美少女無疑了。
這裡一共有三隻野豬,每隻的表情都不一樣,黑白的這只看到我們來了,知道又有人給它送飯後甜點了,於是表情溫順,還帶著一絲討好。果然,它很快就得到了我們投放的棉花糖。
全黑的這隻則比較搞笑了,它對兩腳獸的出現表示驚訝,不僅表情疑惑,連眼睛都變成了鬥雞眼。
不過有些遺憾的是,因為氣溫不高,鱷魚不太活躍,只把半個腦袋露出水面呼吸,很快又沉下去睡覺了。於是我期待的鱷魚騰空而起,露出白肚皮搶食的場景並沒有出現。
~Jacques-imo’s網紅餐廳
今天晚上我又不長記性的去了新奧爾良的一家網紅餐廳Jacques-imo’s,它家的招牌已經足夠有個性了—warm food,lousy food,poor service。
新奧爾良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這裡有許許多多的世界級餐館,因為它曾經是法國殖民地,所以它的美食錯綜複雜,有交融的美味。怪不得它是高曉鬆的最愛。新奧爾良的菜系叫做“Canjun Food”,算是因地制宜版法國美食,亦或是融會貫通版的印第安美食,更準確的是,兩者的結合。高曉鬆一提起新奧爾良,必定口水直流。
不出所料,大廳里人頭攢動,凳子上坐了一排食客,正在乖乖等位。它家的佈置文化感十足,房頂和牆壁上掛滿了油畫,全部是新奧爾良風情。
好容易落座,首先贈送蛋撻和菠菜沙拉一份,把人餵飽,這樣客人們就不會心急火燎的催菜了。
旁邊的一桌年輕人吃的正歡,看我們初來乍到的樣子,熱情的給我們推薦菜餚,說了半天,大致意思就是每樣都好吃,盲點即可。我和小夥伴同時看上了海鮮燴飯,這樣有點無趣,於是我改成了小龍蝦燴飯,一盤28刀,我隱隱約約的覺得有些坑爹。
盤子端上來,隱約變成了現實。國內28塊的小龍蝦飯,這裡變成了美刀,味道還並不驚豔。我相信這盤蓋飯,不會採用新鮮小龍蝦尾,八成也是超市裡買的相對便宜的凍蝦,就這樣,它家也不捨得給許多。
海鮮燴飯更貴,30刀,但是裡面東西看著豐富些,有扇貝,青口,大蝦,於是跟寡淡的小龍蝦飯比起來,瞬間變的價效比很高。嚐了一口,味道也是一般般。這頓飯吃的我很不開心,新奧爾良有美食我並不懷疑,但是,絕不在這些網紅餐廳裡。
一頓正宗的Canjun大餐通常是三鍋飯。一鍋專門用於主菜,一鍋專門用於蒸米飯,或者是特製香腸,或者是海鮮。第三鍋中就是當季的各種蔬菜。小龍蝦,蝦和香腸是各種菜餚中最常用的材料。具有香氣的蔬菜—青椒(poivron),洋蔥和芹菜在Canjun大廚口中被稱為神聖三位一體。把這些菜大致切丁,就可以在烹飪中隨機應變的使用,有點類似於傳統法國美食的某種烹飪方法。其他香料還包括香菜,月桂葉,蔥,幹辣椒和黑胡椒。
~坎德爾伍德套房酒店
Candlewood Suites Avondale-New Orleans
這家酒店條件算中等,不足之處在於浴室的下水不太流暢。
Day4 新奧爾良
~三刷法國角
法國角的房屋實在是美豔,豐富的色彩,精美的雕花和路燈,陽臺上蔥鬱的綠植,像法國,又不完全像法國。路邊還有拴馬樁,多麼復古啊。
法國角有個免費的博物館,可以一窺路易斯安那歷史。
~爵士樂發源地
週末的法國角,相比於其他時間更加熱鬧。最資深的街頭藝人,會選擇最黃金的時間大顯身手。
四年前的法國角,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組爵士樂隊,兩男一女,分別吹蘇薩風、小號和黑管,看起來平平無奇,可音樂一響,宛如天籟。那是我第一次領略爵士樂的美好。四年過去了,他們是否還在這裡?是的。他們依然坐在街角,掛著爽朗的笑容,聽眾圍了裡三層外三層,一曲終了,小費滿滿,這便是對藝術家最好的報答。
除了資深的老藝人,這裡還有初出茅廬的打鼓少年。他敲打著激情洋溢的古典,略帶期待的注視著來來往往的人群。
走的渴了?在法國角這種地方,解渴的方式不是買水,而是買酒。各種口味的雞尾酒已經裝瓶,整整齊齊的碼在了櫃檯上,付錢就可以隨時帶走。所以法國角隨處可見捧著顏色鮮豔,造型各異的酒缸的人。我去買了一款叫做“手榴彈”grenade的雞尾酒,那是因為它裝酒的杯子造型是手榴彈。價格並不便宜,十美金一瓶,你可以選擇是要沙冰或是純液體。果汁和烈酒相兌,酸酸甜甜,倒也確實可口,不過喝多了真的是有點暈。當然出了法國角,就不敢大張旗鼓的捧著了,只能拿衣服遮遮掩掩,帶回車上。
~聖查爾斯大道
晚上我們去了聖查爾斯大道,如果你想拍出鮮豔的有軌電車在橡樹大道上穿行的場景,就到這來吧。這個地區的豪宅很多,花園也是精心打理過的,不少人家的門廊都爬滿了密密麻麻的植物。
Day5 密西西比州—傑克遜
晚上離開新奧爾良,驅車三小時來到密西西比州的傑克遜,入住假日快捷酒店。
~議會大廈
一早起床,直奔議會大廈。傑克遜是美國密西西比州的首府和人口最多的城市。這座城市於1821年建立,以安德魯·傑克遜將軍的名字命名。傑克遜將軍在1812年的新奧爾良戰爭中表現上佳,受到表彰,後來成為美國總統。1863年美國內戰期間,在附近的維克斯堡戰役之後,由威廉·特庫姆塞·謝爾曼將軍指揮的聯邦軍隊開始圍攻傑克遜,這座城市隨後被燒燬。
它的口號是“有靈魂的城市,擁有許多傑出的音樂家,藍調,福音,民謠和爵士樂都大放異彩。
~破舊的市容市貌
出了市中心,密西西比這個美國最窮州之一的模樣逐漸顯露。道路無比顛簸,就連最後的大商場門口也遍地垃圾。
Day6 田納西州—孟菲斯
~孟菲斯假日快捷酒店雅園
傑克遜住的酒店是Holiday Inn Express & Suites Memphis Arpt Elvis Presley Blvd,就在貓王故居旁邊,內部設施非常好,冰箱、微波爐齊全,房間面積也特別大。
~tom lee河濱公園
孟菲斯的市容市貌給人一種大勢已去的破敗感,淒涼又悲哀。一路下來,除了在市中心最繁華的街道,從古老而精美的建築和街邊的餐館能看到一點點昔日的繁榮,其他地方都破敗不堪,人跡稀少,讓人覺得進了鬼城。一路下來,並沒看到什麼高檔住宅,直到開到湖濱公園附近,突然發現小山上有一座又一座造型別致的小別墅和公寓,不偏不倚正對著湖景,讓人眼前一亮。
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每個城市都有河濱公園,大家對這條母親河的感情還是很深的。
孟菲斯市中心有一個特色建築,就是這個雄偉的金字塔,現在作為戶外用品商店Bass Pro Shop。
~藍調、黑人靈魂樂發源地
孟菲斯是藍調音樂和黑人靈魂音樂的發源地,又是貓王的故鄉。所以,連最著名的酒吧一條街Beale St.都跟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街上有一家叫作Rum Boogie Café的酒吧,天花板上掛了大大小小款式各異的上百把吉他,以及音箱,號稱是孟菲斯最大的電吉他收藏所,它家牆壁上也掛著名人當年演奏的海報,連吊燈都很懷舊,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啊。
途中路過阿肯色州。
Day7 田納西州—納什維爾
~meet noodles米線
一路風馳電掣,我們來到了美國的鄉村音樂之都納什維爾。路上早已找好了餐廳,是一家中式米線,叫做meet noodles,就在範德比爾大學旁邊。小店佈置的很精緻,每張桌上都放了一隻hello Kitty。
我們點了兩碗米線。我的肥腸米線口味中規中矩,但是小夥伴的番茄牛肉米線卻十分災難。不僅碗裡的牛肉極其難嚼,更誇張的是,加了一刀的青菜,統共只給了兩根。小夥伴吃的氣憤不已,後悔連連。她對食物的底線本來就很低,可這次,算是突破底線了。
四年前雖然來過一次納什維爾,卻只匆匆停留了一日,所以並沒有覺得它是了不得的大城市。這次,卻對它有了不一樣的看法。整個城市交通繁忙,建築現代,街邊排布著零星小店,有點國內商業街的味道。而且人口密度之大,遠勝聖路易斯。原來,同一個地方,在不同時候,不同閱歷,不同心境下前往,感知便會迥異。
~議會大廈
吃完飯,我們趕到市中心去參觀議會大廈。大城市的市區有個通病,就是異常的難停車。好容易在街邊找了個四十分鐘的車位,趕緊奔向議會大廈。裡面的工作人員盡職的向我們做了基本介紹,並給了一本導覽小冊,我們就抓著手冊自行遊覽了。
大廳裡的畫像有:
1. 議會大廈設計者—William Strickland的畫像。它的墓碑就在室外,也是他自己設計的。
2. 納什維爾商人Samuel Morgan的畫像,也是當時建造委員會的一員。
3. 第七屆美國總統—Andrew Jackson安德魯·傑克遜的畫像。
4. 第十一屆美國總統—James K. Polk的畫像。
5. 第十七屆美國總統—Andrew Johnson的畫像。
6. 田納西八位州長的畫像。而三個壯觀的煤氣吊燈則是當年的複製品。
西進運動的壁畫,反映了當年人們遷徙到田納西州的過程。四周環繞著繆斯女神,分別代表文學,建築,音樂和繪畫。州徽,描述了田納西的立州之本:農業和商業。白頭鷹的壁畫,環繞著31顆星,代表當時美國的31個州。田納西在1796年作為第16個州加入聯邦。“公平”的壁畫,“自由”的壁畫。
這個走廊是1988年重建的,但是天花板的這個角落顯示它在初建時原始的顏色和圖案。
州長接待室,裡面掛了一幅巨大的畫像,繪製於1930s,展示了田納西州的發展史,包括最初的北美原住民切諾基人,最初的歐洲移民等。壁畫掛在州長辦公室裡,我們在門口探頭探腦,還惹得工作人員出來問詢,態度卻十分溫和。
這座議會大廈的形狀十分特殊,屬於經典的希臘復興風格,樓梯盡頭是潔白的柱廊。它沒有聖彼得大教堂式的穹頂,卻有個狹窄的高塔。所以站在二樓仰望,只覺得空間向上無限延伸,氣勢並不亞於圓形穹頂。
有設計者的銘文。兩個原始的煤氣燈,費城製造。1895年改成電燈。眾議院,有99個議員。參議院,有33個議員。納什維爾石灰岩的軸承支柱,兩個鐵欄杆和燈柱是原始的,造於費城。有座雕塑表現了非裔美國人獲得公民權。
田納西州議會大廈於1859年完工。它的大理石內飾就地取材,來自於本州城市Rogersville和Knoxville,而生鐵器具和煤氣燈則是從費城運來的。
議會大廈周邊還有不少政府機構,例如州圖書館和最高法院,皆採用了統一的建築風格,恢弘而古典。
~田納西州立博物館
納什維爾一個不錯的免費景點是Tennessee State Museum—田納西州立博物館。裡面講述了自有人類活動以來本州發生的大事記。剛來美國的時候最不愛看歷史博物館,現在卻頗有興趣。隨著閱歷的增長,越能理解各個歷史事件的關聯,就越愛逛歷史博物館了。
在博物館裡,你能通過電子屏的動態影像,清晰的看到白人是如何通過威逼利誘,一步步蠶食印第安人賴以生存的土地,最終把它們驅趕到大西北的不毛之地。他們坐在白色的大篷車上,灑下的淚水築起了那條著名的trail of tears。在現在的奧克拉荷馬州,印第安人重新聚集起來,修建它們的社群,其中包括了Cherokee, Chickasaw, Choctaw, Muscogee和Seminole這五個部落。然而,在它們的西遷之路上,已經有千百族人死於困頓之中。所以,美國的西部大開發史,既是美國白人的發家史,卻亦是印第安人的血淚史。
南方城市的歷史,基調都是悲情而沉重的:是《與狼共舞》中原住民的西遷史,是《湯姆叔叔的小屋》中黑奴的奮鬥史,是《亂世佳人》中南北陣營的鬥爭史。
~John Seigenthaler步行橋
夜幕將至,我們去John Seigenthaler步行橋上看夜色。大橋邊有免費停車場,我們停車之後邊迅速放飛了無人機。天上閃爍的小東西很多,起初我以為是星星,仔細觀察,星星們居然在快速移動,原來,大家都在這裡玩航模呀。
納什維爾的天際線很美,坎伯蘭河上倒影著五光十色的霓虹,而河對面,蝙蝠俠大樓赫然在目。我們在這座巨集偉的白色桁架橋上悠閒漫步,從幽靜的河畔走向喧鬧的市區,大橋連通的,彷彿並不只是一條河流,更是動與靜的兩個世界。
~Bartaco最美味塔可
看完夜景,也就到了晚飯時間。納什維爾的這頓晚飯,讓我至今念念不忘。吃的是什麼呢?是墨西哥塔可。它家在yelp上好評如潮,即使在週二的晚上八點多,店裡依舊熱鬧非凡。室外燃燒著熊熊火焰,可以邊吃邊欣賞納什維爾的夜色,內部裝修簡潔又摩登,很符合年輕人的審美。
拉美的飲食比北美豐富很多,這家塔可店更是匯聚了中餐的精華,餡料的調配恰到好處。選單薄薄一頁,塔可的種類卻應有盡有。六款是2.5刀,六款是3.5刀。除了塔可,我們還點了前菜裡的墨西哥脆玉米餅,配guac(鱷梨),roja,verde三款蘸醬,以及芝士烤玉米,味道都不錯,不過還是塔可裡的肉肉給人的滿足感最強。
作為兩枚肉食愛好者,首先排除掉素塔可,剩下的,每種都來一個!baja fish巴哈魚,crispy rock shrimp脆炸岩石蝦,glazed pork belly五花肉,甚至還有roasted duck烤鴨,每一款都美味至極,而且分量給的十分大方。
第一次見到老外把五花肉做的那麼好,外脆裡嫩,甜甜蜜蜜,吃的我們手舞足蹈。我最喜歡的是seared swordfish烤劍魚,簡直脣齒留香。哦對了,他家的服務員小哥個個都很帥。美國南部城市確實是欣賞帥哥的好地方,納什維爾見到的還是純正的白小夥,再往南,西裔帥哥就越來越多了。
~鄉村音樂發源地
納什維爾既然是鄉村音樂之都,那麼夜晚的百老匯大道,是絕對不能錯過的。百老匯大道車水馬龍,停車也成了老大難問題。我們只好把車暫時停靠在路邊,派一個人掛著相機去拍拍拍。
四年前我見過白天的百老匯大道,人並不很多,而百老匯的夜,則完全換了一副景象。酒吧閃爍的霓虹招牌頗具復古韻味,彷彿在看一部老電影。
路上往來的行人,個個興致高昂,他們在自己中意的酒吧前駐足,似乎隨時都能跟著節拍起舞。雖然隔著大玻璃,我依然看到屋子裡面樂手們手舞足蹈,醉心於演奏的樣子,而臺下的觀眾則情緒激昂,喝彩連連。即使作為一個旁觀者,我的內心也激動起來。
在那一剎那,我深切的感受到,音樂充滿了巨大魔力的。在某種程度上,它跨越了種族,語言,階級的鴻溝,流浪漢也好,CEO也好,此時此刻,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是無差別的。熱愛音樂的城市,品格都不會太差。
~雷迪森酒店納什維爾機場
晚上入住納什維爾的雷迪森酒店,停車免費,但是需要在前臺領取停車牌。房間的設施非常嶄新,冰箱和微波爐齊全,洗澡水也非常大,不足之處是沒有免費早餐。所以我們先去一家早餐店吃了一份牛油果吐司。
早上去一家小資咖啡館吃牛油果吐司。
再次來到昨晚的John Seigenthaler步行橋,航拍白天的市區。
Day7 納什維爾
~鄉村音樂名人堂
第二天早上,downtown趴趴走模式開啟。
AT&T Building是一棟非常吸引眼球的建築,在納什維爾市中心的一眾摩天大樓中,它天藍色的表面,深黃的點綴,兩個惡魔耳朵一樣的尖塔,讓你一下喜歡上它。這棟大樓是田納西州的最高建築,建於二十四年前,容納了AT&T兩千名員工。
納什維爾市中心建築高大密集,我們還經過了它巨集偉的體育場。值得一提的是,這裡貼罰單的警察很多,因為我們只交了一小時街趴的停車費,所以最後一路狂奔回到車旁,發現周圍的車都被貼上了罰單,而我們的沒有,萬幸。
納什維爾市中心有不少景觀,比較著名的有鄉村音樂名人堂。泰勒斯威夫特就出生於這座城市,所以必定在名人堂裡佔據一席之地。除了黴黴,納什維爾還有一個殿堂級的歌手Johnny Cash約翰尼·卡什,五十年的音樂生涯之中一共售出了5000萬張唱片。
在街上匆匆行走,不斷的有酒吧的音樂傳出,這裡的酒吧都會放一個音箱在門外,裡面在現場演奏,街上就能聽見,也是一種廣告。歌聲很動聽,喜歡音樂的真應該長久的泡在這裡。
~萊曼禮堂
萊曼禮堂則是音樂迷心中的另一個聖地。它是一個頗具歷史的大劇院,包括貓王在內的許多名人都在此登臺演出。納什維爾有一個著名的鄉村音樂樂團叫做Grand Ole Opry,每週演出一次,也是美國歷史上播出時間最長的廣播節目。萊曼禮堂就曾是Grand Ole Opry的大本營。
Day7 北卡羅萊納州—大煙山國家公園
~Popeye’s香辣雞堡
從納什維爾出來,我們便驅車直奔大煙山。午飯找了公路邊的休息站解決,又吃了Popeye新推出的辣味雞堡。
~Foothills Parkway航拍
一路上似乎秋意闌珊,讓我們不禁擔心大煙山的秋天是否大勢已去,一息尚存?事實證明,我們的煩惱是多餘的,大煙山的秋色正是峰值,滿山似乎被潑了油彩一般,濃烈至極。
我們在五彩斑斕的密林中穿梭,被眼前的美景震驚到呼叫連連。停下來,把無人機放上天空,讓它幫我們俯瞰全景。不過,一旦進入國家公園內部,就不要飛行了。
~Sakura Japanese Buffet中餐自助
安頓下來,我們去鎮上的中餐自助吃晚飯。八刀一個人,幾十道菜式,價效比真是沒得說。這裡的西班牙裔很多,老闆娘除了說中文外,西語居然也很流利。
~Tru by Hilton酒店
我們今晚住在大霧山旁的小鎮Pigeon Forge鴿子谷,它和旁邊的Gatlinburg一樣,都是典型的旅遊小鎮,專門接待大煙山的遊客。酒店是Tru by Hilton。住慣了美國的商務酒店,這個活力四射的年輕態酒店讓我十分喜歡。大廳顏色明快,配備了各種娛樂設施,桌上足球,桌遊,兒童休閒室,應有盡有。
房間設施嶄新,洗浴用品都是嵌在牆上的大瓶裝,十分環保。
早上的免費早餐更是亮點十足,光是燕麥粥和餐包的配料就有許多種可選,害的我天天狂吃Nutella巧克力醬配吐司,體重猛增。熱水和咖啡隨時提供。不足之處在於wifi不穩定。
Day8 大煙山國家公園
~Sugarlands Visitor Center
這個遊客中心就在大煙山北門附近,建議遊玩之前先去了解一下公園的基本情況。遊客中心裡有一個大螢幕,直播大煙山最重要的景點—Clingmans Dome克凌曼觀景點的天氣狀況。非常遺憾,今天天氣陰沉,霧氣很大,Clingmans的可見度為零。志願者爺爺告訴我們,霧氣至少要明天中午才能散去,讓我們倍感失望,畢竟,我們當天晚上就準備離開大煙山,去往下一站了。當然還有個好訊息,就是公園的熊,時至今日還沒有冬眠。
大煙山裡面的加油站少又貴,於是我們早晨先去Gatlinburg把油加滿。深秋季節,小鎮裡一派豐收景象。稻草人坐在柵欄上,秋菊開在地上,纜車在頭頂來來去去,哦,原來節日季快來了。
天氣不好,行程也得照舊。我們今天打算著重玩大煙山的西線,然後從南門離開。
~Cades Cove
西線有一個重要的景觀,也是大煙霧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之一,叫做Cades Cove。我們把車開進這個群山環繞的山谷,發現這裡秋意滿滿。
開闊的原野上,馬兒在悠閒的吃草,一派歲月靜好的模樣。
因為這裡是單行,今天遊客又很多,所以前行速度非常之慢。我們也不急,既然前方有攔路虎,那就邊開邊看風景吧。所以開Cades Cove的這段環路,至少要預備2到4個小時。
沿著環路一共有三座教堂、一座正在使用的磨坊,還有穀倉、木屋,不少建築是按照18、19世紀風格復原的。在這一片秋色之中,教堂的窗戶便成了這棟屋子最美的眼睛。
這個山谷有著悠久的歷史。數百年來,切羅基印第安人一直在Cades Cove狩獵,但考古學家並沒有發現他們的定居之所。第一批歐洲人在1818年到1821年之間來這裡定居,到1830年,這個地區的人口已經增長到了271人,所以Cades Cove是國家裡歷史建築種類最多的地方。
啃了那麼多香噴噴的火雞腿,原來野生火雞的樣子,還沒有雞好看。
Cades Cove環路的盡頭,是一個古村莊。這裡簡陋的木屋,便是當年山區居民的住所了。
見過遛狗,沒見過遛羊的。
這裡有打鐵鋪,有水車磨坊,當然還有穀倉。
一個志願者老爺爺正坐在房前,專心的彈奏他的曲子。這是一種古老的四絃琴,來自當地的原住民。 天上飄起雨來,一隊外出遊玩的阿米什人,便佇立在門廊前躲雨,也順便聽他彈彈琴。
美國的阿米什人很好認,男人蓄鬚,女人則包著頭巾。雨勢減小,他們便離開了。只聽老爺爺那高亢的歌聲,在風中迴盪。
老爺爺看到我們,高興的和我們攀談起來,他教我們彈琴,同時唱起了那首古老的歌謠。他是白人,他的妻子,是這裡的印第安人。
這裡野生動物眾多,我們看到了白尾鹿和火雞,別的時候還會有黑熊、土狼、土撥鼠、浣熊和臭鼬出沒。
~Chimney Tops
從Cades Dove出來,天氣越發惡劣,路過Chimney Tops煙囪山,山頂已被雲層覆蓋,倒是應了它的名字。這座山本就是煙囪形狀,因為常年煙霧繚繞,就彷彿煙囪裡冒出炊煙,所以山民叫它“煙囪頂”,這座山已經五億年曆史了。
雖然已經被遊客中心的老爺爺判了死刑,我們依然開到了克凌曼圓頂去碰碰運氣。霧氣忽濃忽淡,卻絲毫沒有要散去的樣子。心有不甘,我們決定在Pigeon Forge再住一晚上。這真是個英明的決定,第二天的大煙山豔陽高照,美若仙境,給了我們的堅持最好的回報。雖然說煙霧迷濛中的秋色頗有些水墨畫的味道,但是我還是更喜歡陽光灑下大地的感覺。
~Bennett’s Pit BBQ美味烤肉
晚上去Bennett’s Pit BBQ吃烤肉。一直以為美國除了牛排漢堡之外再無美食,來到南方之後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路途中的每一餐都有驚喜。Pigeon Forge不過小鎮一枚,這家燒烤卻是我吃過的最好的沒有之一。
當然美式的燒烤跟中國的燒烤不少一個概念。他們常烤的是豬肋排和豬肉絲,配菜有烤玉米和烤麵包。當然它家的品種更加的豐富,加入了別處從未見過的烤豬腿。
我們戰戰兢兢的點了兩根,提心吊膽的咬下去,卻在烤肉接觸牙齒的剎那,飄飄欲仙。豬腿不大,肉質鮮嫩至極,有微微的煙燻味,配上甜甜的醬汁,簡直完美。它家的桌上有四款自制蘸醬,款款美味。但是烤肉本身的已經滋味十足,單吃就很棒。除了味美,這家店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量大,我們兩人點了24.99刀的Big Daddy’ Ultimate Combo套餐,包括四根排骨,兩個豬腿,以及一份豬肉絲,配了烤玉米和烤山芋。胡吃海塞之後依然剩了一堆,只能打包帶走當做明天中飯。服務員小哥笑眯眯的問我們口味如何,我的評價是:“That’s the best BBQ I have ever had.”
雞翅的味道也是一級棒。它家的雞翅個頭非常小,這肯定是店家專門選的,烤的又嫩又入味。當然對於吃慣了大肉的老美來說,可能不習慣,居然在yelp上看到了一個批評,說太小了,就幾個啤酒蓋那麼大,笑死我也。
Day9 大煙山國家公園
~Gatlinburg Scenic Overlook
次日早晨,再次出發,穿越大煙山。經過一夜風雨,葉子似乎比昨天更鮮豔了一些。入口處不遠有一個不錯的觀景點Gatlinburg Scenic Overlook,可以俯瞰整個小鎮的全景,而秋天的美麗是任何季節不能比的。
早上的天氣依然陰沉,但是能見度倒是很高。大煙山比北美甚至北歐任何地方的樹種都要多,這才造就了它秋天特有的美。
從入口到Campbell Overlook這段葉子以明黃為主,再往下走,顏色就越來越豐富。
光是站在Campbell觀景點遠眺,就能看見十餘個品種,橡樹、冷杉,各種硬木。
隨意的找一個野營地停下,讓我好好的拍一拍這裡的秋。抬頭是一片繽紛,低下頭也毫不遜色。每一片葉子都像被技藝高超的妙手暈染過,紅黃相間,過渡均勻,真該把它帶回家,做成書籤。
水邊有野炊的餐桌,有人升起火來,清冷之中便猛然襲來一陣溫暖。潺潺的溪水本就禪意十足,有了落葉的點綴,更是錦上添花了。
從小樹林拍完照出來,突然間氣溫驟降,霧氣蒸騰,樹上結了一層絕美的冰晶。霧凇雖美,我們卻不禁有些懊惱,剛才拍照實在不該耽擱那麼長時間。這樣的大霧,豈不是克凌曼圓頂的美景又成為了泡影?
~Newfound Gaps
不過,大煙山的這股仙氣豈是我等凡人能夠捉摸的透的?等車開到Newfound Gaps,周邊的霧氣早已消散殆盡,陽光變的分外刺眼。而你站在高處再回首來時路,發現它依然籠罩在一團白霧之中,偶然透出的間隙裡,還依稀可見晶瑩的霧凇。大煙山,真是山如其名啊。
這裡還是田納西和北卡的交界,草地上專門豎著一塊牌子以作邊界。
~Clingmans Dome
薑還是老的辣,昨天遊客中心的老爺爺說今天中午天晴,真的就是中午天晴。我們到達大霧山最棒的景點—克凌曼觀景臺的時候,晴空萬里,可見度極高。
當我們從停車場下車,打算往山頂那個360度觀景臺攀爬的時候,瞬間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眼前一片重巒疊嶂,在陽光和雲朵的雙重作用下,山川不再是綠色,而是一片蔚藍。仔細數一數,十層也是不止的。
克凌曼圓頂海拔2000米,它不僅是大煙山國家公園的最高點,也是整個田納西州的最高點,在晴朗的日子,在這裡能看到160公里開外的景色。
山路並不崎嶇,坡度卻很大,大家奮力的向上攀登,就想一覽空中美景。
因為雲霧和降水,這裡的溫度比周圍的低地要低10 -20華氏度,連植被都從冷杉森林變成了針葉林。
登上觀景臺,便真的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了。東南西北的景色各有不同,有的方向一片蒼翠,有的則雲遮霧罩。在這裡,能看到成百上千的枯木,這種冷杉只生長在阿巴拉契亞山脈南部,曾最高海拔地區的主要樹種,然而因為外來害蟲的入侵,這些樹木慢慢死去,只留枯枝一片。
大煙山氣候多變,所以景觀也變幻莫測。克凌曼觀景點以北森林五彩繽紛,以南卻是一片凋零。
~Mingus Mill
我們在公園的最後一站是Mingus Mill,一座1886年的水磨坊,它幫助當地的社群居民把玉米和小麥磨成粉。我們進去參觀時,這座古老的屋子還在冒著煙,莫非依然有人居住?外面的小溪旁,一個婦女跪在地上,用手把溪水灑向脖頸,唸唸有詞,這該是當地原住民在祈禱吧?
南門的Oconaluftee Visitor Center旁有一片大草地,數百隻駝鹿在悠閒的進行著晚餐活動。負責維持秩序的警察小哥說它們最近很愛在此活動。夕陽灑在它們身後的森林上,映出一片粉紅,一輪皎潔的圓月也升了起來。大家看著,聊著,許久不捨得離開。
~Cherokee原住民保護區
出了大門,就來到了原住民小鎮Cherokee indian reservation,切諾基印第安保護區。沒錯,大名鼎鼎的大切,就是以它命名的。牆上那些看不懂的字母組合,就是當地人的語言了。小鎮的秋日傍晚寧靜無聲,我們也不忍擾了這份安寧,略略逛過就驅車離去。
Day10 佐治亞州—亞特蘭大
~So Kong Dong Tofu&BBQ美味韓料
愛上亞特蘭大,從一頓美味的韓國料理開始。亞特蘭大的美食很多,而韓國菜更是其中翹楚。連夜趕路,到達時已經飢腸轆轆,便來到當地留學生帖子裡推薦的餐廳So Kong Dong Tofu&BBQ一探究竟。我雖很喜歡吃韓國菜,卻著實不喜歡韓國大媽。在美國開餐廳的韓國大媽們,十個有九個都把斤斤計較這個詞發揮到了極致。然而這家店的大媽們卻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和藹可親,還笑眯眯的站在一旁悄悄討論著我的大相機。我的索尼廣角確實太大了些,一路上都頗引人注目,特別是在餐廳裡,經常招來或欽羨或好奇的目光。
它家是我在美國吃的最棒的韓國料理之一,小菜就很美味,一人還送一條油炸小黃魚。
我們點了一份牛肉石鍋拌飯和牛仔骨,贈送豆腐湯一份。拌飯和牛仔骨都是甜口,是我喜歡的風格,肉也做的很嫩,人均20刀。一頓飯下肚,疲憊幾乎一掃而空。
~雷迪森鄉村套房酒店
我們在亞特蘭大住的是機場附近的Country Inn & Suites by Radisson, Atlanta Airport South, GA,房間不錯,還算寬敞,就是洗澡水不太熱,有免費早餐提供。它家價格比較便宜,所以很多黑人入住,早餐時候和我們熱情的打招呼。
特蘭大機場是七八架飛機同時在空中,幾乎十幾秒就有一架飛機起飛,怪不得說它是全世界旅客轉乘量最大、最繁忙的機場。
今天沒有什麼特殊的安排,打算隨便在市區逛一逛,再去中國城美餐一頓。我們把主要專案都留在了明天是有原因的,畢竟週日的停車免費呀!真是兩個精打細算的小小夥伴。亞特蘭大的西裔很多,很多路牌都是雙語的。大城市交通繁忙,堵車也是家常便飯。注意高速上的express lane,平時和週末的價格不同。
最為發源地,隨處可見可口可樂廣告。
佐治亞律師會。
~吉米·卡特總統博物館
我們先開到Jimmy Carter Museum & Library看一看。Jimmy Carter是美國第39任總統,出生於佐治亞州,曾任佐治亞州州長。他是一個風評不錯的總統,任期與中國建交,1981年卸任後到訪中國,博物館門票10刀,我們沒有進去,只在他漂亮的花園走了走。
~蘭州拉麵美味大盤雞
中午開到蘭州拉麵餐廳去吃大盤雞。亞特蘭大真的是美食天堂,中國各地的美味應有盡有。它家的裝修風格比較潮,一看就是近些年開的,一般這種店口味都不會太差。店裡華人和老外各佔一半,大家都在吃麵,並沒看到誰在吃雞。
我們點了一份拍黃瓜,一份大盤雞,鮮嫩的雞腿肉,配上裹滿了醬汁的寬面,這就是幸福的味道。
南方城市的餐廳用料都比較實在,大盤雞的盤子大過臉盆,四面八方的食客立刻被吸引,目光齊刷刷的聚焦在盤子上,一定想的是下次也要來一盆。
吃完中晚飯,我們依舊不捨得離開,在中國城左搖右晃,最後晃進了meet fresh鮮芋仙。點了一份雙芋招牌,一個芋泥球,一個冰淇淋球,外加仙草和芋圓,全部澆在沙冰上。味道是不錯,不過一份9刀還是略貴了些。
Day11 亞特蘭大
在亞特蘭大的第二天早晨,市區大暴走模式開啟。今日停車免費,想玩多久玩多久。亞特蘭大市區有奧林匹克紀念公園,可口可樂總部以及CNN總部,今天會一一逛過去。
~奧林匹克公園
亞特蘭大曾在1996年舉辦宮夏季奧運會,當時恰逢奧林匹克的百年盛典,所以這個公園被命名為Centennial Olympic Park。96年的我正在上小學,所以印象倒並不深刻了。得益於贊助協議以及轉播權,亞特蘭大奧運會實現了盈利。然而,因為過度商業化,它也招致了不少批評。在奧運會進行期間,還有人在這個公園實施了爆炸案,造成了111人受傷。今日的公園裡一片祥和,奧運五環在一片金色的秋葉中,更顯得鮮豔多彩。
奧運廣場的盡頭,就是College Football Hall of Fame,美國的大城市很愛搞名人堂,納什維爾是鄉村音樂名人堂,亞特蘭大這個則是大學美式足球名人堂。從這裡望向市區,最起眼的建築就是那個直筒狀的威斯汀酒店了。
~CNN總部
CNN,大家都不陌生,因為經常發表不友好言論,被中國網友贈予名句“做人不能太CNN”。CNN的全稱是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1980年成立,是美國首個24小時播報的新聞頻道,也是首個全新聞頻道。
CNN的總部在亞特蘭大,分支有不少,主要分佈在紐約、洛杉磯和華盛頓特區。我們今天參觀的,就是它的總部大樓了。基於做人不能太CNN,我們不打算貢獻任何tour的費用,自己看看就行了。
CNN的大樓是一個巨大的綜合體,曾經用作過室內主題樂園和劇院。內部佈置很複雜,中央是一個巨大的天井,掛著一面美國國旗和若干CNN的logo,四周則是CNN各個頻道的新聞編輯室和演播室。參加導覽的遊客就是從一個懸梯走進藍色的小地球中,開始他們的旅程。
禮品商店裡有賣萌萌的熊貓。
美劇《六人行》裡主演們坐過的那張橙色沙發,也被搬到大廳裡展覽。
亞特蘭大的特色,在這張塗鴉中展露無遺。從左往右依次是:NBA球隊亞特蘭大老鷹隊,城市電車,可口可樂總部,馬丁路德金紀念館,佐治亞水族館,奧林匹克公園,以及橄欖球隊亞特蘭大獵鷹隊。
~可口可樂總部
從CNN出來,就進入了今天的重頭戲,參觀可口可樂的總部。票價17刀,一圈逛下來發現的確物有所值。美國的大公司品牌故事都相當傳奇,可口可樂必然是其中一例。
大家在兩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巨型可樂瓶旁排隊集合,等待著嚮導把我們領進展示室。前臺正在發放免費可樂,我拿了一瓶迷你聽裝可樂,綠色包裝,口味是real sugar,以前並無見過。
第一站,先進入一個密閉房間,嚮導在這裡做著聲情並茂的介紹。一踏進去,可口可樂的紅色logo就撲面而來了。原來,這裡保留了可口可樂百餘年間在全球各地的門面招牌、宣傳海報、廣告貼畫,充滿了我喜歡的復古懷舊氣息。
這個漢語的廣告:大枝莊,又多又經濟?該是大隻裝吧?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以為可口可樂是90年左右進入的中國,畢竟我是那個時候才喝到到。那時候,碳酸飲料還是寶貝的東西,每當週末和兄弟姐妹們聚會,我才有機會抱上那麼一聽,慢慢品嚐。再後來,飲料開始普及,大家夏天做客時候常常買一箱可樂或者雪碧作為禮物,我家門後面永遠堆著高高的小山。直到我看了諜戰片《風箏》,才發現早在抗戰時期,軍人的酒會上就已經出現了這玩意。
第二站,進入劇場,看創意短片。在同一時間點,世界的各個角落,卻在發生著截然不同的故事,有人在努力攀登雪峰,有人在精心籌劃生日會,有人在運動場上奮力拼搏,當他們都得償所願的時候,有一樣東西隨著他們的笑容一起綻放,那就是。。。不用說啦。
第三站,就是我最喜歡的密室了。可口可樂的祕方,被鎖在厚重的保險箱中,即使你略略探一探腦袋,尖銳的報警鈴就會響起。磨砂玻璃櫃裡的瓶瓶罐罐,顏色花哨,每一瓶液體都散發著神祕的氣息,然而你頭微微一偏,標籤便一片模糊,再難看清。
真的還想探究它的祕方?那自己在模擬實驗室試一試吧,想要多甜,tart還是sweet?想要多脆,crisp還是rich? 想要多稠,sharp還是silky?都由你一手掌控。調配完畢,電腦會告訴你,你的配方離保險櫃裡那個差距有多大。我的調製結果嘛,good but not perfect。好吧好吧,其實作為一個化學家,應該做的更好才對啦。
可口可樂的發家史很有意思。它是由一位藥師約翰·彭伯頓發明的,這位藥師兼化學家,用他手頭的藥材和化學器具調著調著,就調出了流行至今的可樂糖漿。其實,我自從在美國喝了風油精味的汽水,在祕魯喝了咳嗽糖漿味的汽水,我就知道碳酸飲料,特別是可樂的配方,和中草藥脫不開干係,否則,這飲料中怎麼會出現遙遠的相似性呢?
最初,這位藥師把自制的可樂作為藥物售賣。事實上,Coca指的是古柯,成分是,在不少國家屬於違禁藥物,而Cola指的是可可果,成分是咖啡因,早年的可樂,這兩種藥物成分皆而有之,現在才有所改變。不過很可惜,這位藥師雖然發明了可樂糖漿,但他並不是賺的最多的人。因為在1889年,可樂的配方以及所有權以2300美金的價格被賣給了實業家阿薩·坎德勒,1892年,可口可樂公司正式在亞特蘭大成立。到了1919年,可口可樂公司被再次出售,此時,售價已達2500萬美金。30年時間,從2300到2500萬,這個對比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你應該去學商,而不是像約翰·彭伯頓或者我一樣,學習tmd化學。
當年盜版層出不窮,就像我們犄角旮旯小賣部裡售賣的“六億核桃”,“營養直線”一樣,各種奇怪的可樂也層出不窮,所以公司費盡心思,專門在瓶身上設計了各種防偽標誌。
展館裡有幾個花花綠綠的版面十分有趣,裡面全部都是關於可樂的謠言,而最多的,就是它究竟起源於哪裡。這款飲料大火之後,發明者從世界各地冒出來,都聲稱自己是第一個發現配方的人。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可樂糖漿只運到專門的汽水店soda fountain,然後再進行售賣,隨著灌裝理念和技術的出現,瓶裝可樂才走進了千家萬戶。
可口可樂的祕方就藏在這個保險櫃裡,祕鑰歸兩個人所有。一旦有人伸手,會立刻報警。
展區的最後,便是各國的宣傳畫,看著我們大上海30年代的旗袍美女手拿可樂,還真是衝擊的美感。
中國風的玻璃瓶
最激動人心的環節,當然是免費品嚐可口可樂公司在五大洲的近百種產品。大廳里人聲鼎沸,大家都捧著個小杯子跑來跑去,喝到美味的讚不絕口,喝到不合口味的則口吐白沫。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非洲區的Bibo,濃濃的菠蘿香氣,空氣裡都是甜蜜蜜的味道。嚐了幾十種,小夥伴還意猶未盡,考慮到碳酸飲料喝多了實在沒有好處,我趕快拉著她出去了。
中國的酸梅湯口味對老外而言無疑是災難,他們對此的評價是“Taste like BBQ”,我仔細品了品,確實有點菸薰味的意思。
~Miss Gogi美味韓國烤肉
又到了大餐時間,今天中午吃的是亞特蘭大大名鼎鼎的韓國烤肉Miss Gogi Doraville GA,它家實在是美味,現在想起來還口水直流。
省去點菜的麻煩,我們點了兩人份套餐,65美金,含牛仔骨一份,牛排一份,牛肉片一份,五花肉一份,雞肉一份,蒸雞蛋一份,芝士炒飯一份。飢腸轆轆,我們先瘋狂的吃沙拉,它家沙拉是糖醋口味,開胃又爽口。好容易等到大肉上了桌,我們有點傻眼了,滿滿一大盆,看起來有好幾磅,這也太多了吧。點都點了,開吃。
先用菠蘿、洋蔥、香腸、豆芽、泡菜翻炒預熱,然後各式肉類悉數登場。它家的肉質量實在是好,色澤鮮豔,新鮮度滿分。不知不覺,我們居然把所有肉肉一掃而空,旁邊的小哥看的有點呆,可能很少見到這麼能吃的女生。沒吃完的配菜最後全部炒成了芝士炒飯,打包帶走,作為明天的早飯。
~《行屍走肉》拍攝地
晚上去亞特蘭大的網紅拍照點Jackson bridge拍夜景。對於美劇《行屍走肉》的愛好者,例如我來說,這座橋更是不能錯過。你還記得劇集的經典海報嗎?陰沉的天空下,Rick騎著高頭大馬往城市走去,車道上空無一人,而隔離帶的另一側,則是車水馬龍,大家都在紛紛逃離這座被喪屍佔領的殭屍城。這幅讓人不寒而慄的海報,取景地就是這座水泥橋。
這裡能拍出拔地而起的大廈,流光溢彩的車流,星芒閃爍的路燈。橋頭有停車位,不過有限。第一天來的時候是晚上七點,天已經全黑。橋上車來車往,抖動很大,對於沒有腳架的手殘黨來說,想要拍出清晰的照片十分困難。第二天學聰明瞭,五點就來到橋上,藉助著最後一絲日光拍攝,就清晰多了。這裡也是亞特蘭大的網紅必爭之地。濃妝豔抹、前凸後翹的模特,亦或是專門租了法拉利作為道具,放蕩不羈的說唱歌手,都在橋上大顯身手,看的我們津津有味。
事實上,因為稅收政策十分優惠,亞特蘭大繼加州和紐約州之後,成為了美國第三大的電影產地,被稱作“南方好萊塢”,一共拍過700+電影和30+電視劇,《蟻人》,《飢餓遊戲》,《蜘蛛俠》電影等均在此拍攝。如果你是電影狂人的話,可以參加這裡的取景地打卡tour。
Day12 亞特蘭大
~馬丁·路德·金歷史公園
亞特蘭大是黑人平權運動中的一個重要城市,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也誕生於此。亞特蘭大的馬丁·路德·金歷史公園,紀念了這位鬥士短暫卻偉大的一生。
前一天下午,我們先去遊客中心參觀,在這裡可以預約免費的tour,參觀馬丁·路德·金的舊居。沒想到這裡的人氣非常火爆,預約空位已經排到了第二天下午的四點。歷史公園有好幾棟建築,包括紀念池,金曾經工作過的教堂,以及他的出生地。
因為臨近關門,來不及去往別處,我們就詳細看了遊客中心內的史料。這是一個令人記憶深刻的大廳。裡面隔出了若干小展廳,用古老的視訊和圖片資料,詳細講述了金的成長過程,包括他的童年,它的學業,他的崛起,最後,他的逝世。而伴隨其中,便是黑人的悲慘遭遇。儘管南北戰爭結束於1865年,儘管林肯總統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隸獲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但百年之後,在20世紀5、 60年代,美國南方城市的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依然無處不在,這在當今社會實在難以想象。
黑人的命運,從最早的被奴隸主像牲口一樣販賣,隨意的處以私刑,到後來的公交車上被迫讓座,不能和白人在同一家餐廳吃飯,如果說18年奧斯卡電影《綠皮書》,描繪的筆觸還算詼諧輕鬆的話,那實際上黑人所受遭遇,比電影裡沉重黑暗百倍。來之前看到別人寫過,看完展廳的人,無不男默女淚,我當時不以為然。畢竟是別人的苦難,豈能人人感同身受。可是,當我看完最後一個視訊,當無數人走上街頭,護送他的靈柩時,我的淚水也禁不住流下來了。一方面,我在為黑人的遭遇動容,但凡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便覺得悲從中來,而另一方面,我又為金不屈不撓的精神動容。
金的父親是一位牧師,他自己也修讀神學學位一直到博士。個人覺得,他自己並非是底層階級,卻用盡一生力氣反對壓迫和歧視,為窮人和弱者發聲,直至生命的盡頭。金非常崇尚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所以他的理念也以和平抗爭為主。例如,在佐治亞州隔壁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金髮起了罷乘公車運動,以抗議一個黑人因為不給白人讓座而被捕入獄的不公正遭遇,抵制運動持續了385天。儘管金的抗議儘量在避免流血犧牲,極端的種族主義者卻依然對他恨之入骨。1968年,他來到孟菲斯,支援當地清潔工的罷工運動,在一家簡陋的汽車旅館中,他遇刺身亡,享年39歲。
令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演講。金真是一個天生的演說家,他的演講慷慨激昂,張弛有度,很難不令人產生共鳴。除了最有名的那篇《我有一個夢想》,他在遇刺前的演說《我已到達頂峰》 (I’ve Been to the Mountaintop)也同樣振聾發聵,他似乎已經預測到了自己的命運,卻依舊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我們去他工作過的埃比尼澤教堂坐了坐,一對黑人夫婦正在祈禱。
金的陵墓坐落在漂亮的紀念水池邊,無論黑人或者白人經過,都會駐足瞻仰。一個黑人女孩掏出手機與他的墓碑合影。金激昂的聲音,仍在風中飄揚,不知她的心中,此刻作何感想?
他的故居旁邊,一眾遊客等待著參觀。
我們本想進佐治亞州議會大廈參觀,無奈今日關門。
於是就在附近的阿媽家吃了一頓臺灣菜。鹽酥雞和滷肉飯都算可口,學生氣的白人服務員小哥也相當可愛。
~《亂世佳人》誕生地
之前說過,亞特蘭大是美國南北戰爭中的重要城市,那麼有一本享譽中外的書籍就不得不提,它的名字叫做《Gone With the Wind》,書名譯作《飄》,電影譯作《亂世佳人》。它的作者是瑪格麗特·米切爾,她就出生並生活在亞特蘭大,她一生只寫過一部作品,卻享譽了世界。
現在她的故居已經變成了Margaret Mitchell House & Museum,喜歡的話可以買票參觀。電影《亂世佳人》於1939年12月15日在亞特蘭大舉行首映,大獲成功,我們在亞特蘭大的這幾天,每天晚上都在看這部史詩一般的電影,為女主斯嘉麗的命運所深深觸動。雖然生活於百年之前,但她的所作所為,真是一個新時代的偉大女性無疑了。
故居旁的街區很有風味。
晚上又去中國城饕餮,先吃回轉壽司Kura,它家在全美都有連鎖,評價不錯,然而我們嘗過之後覺得非常一般,一人吃了兩小盤就走人了。
心有不甘,又來到隔壁新開的米線店。雖然已經肚子飽飽,還是一人點了一碗,無論是番茄牛腩還是酸菜魚米線都量大質優,無奈胃容量有限,只能打包做明天中飯。
Day13 阿拉巴馬州—伯明翰
在亞特蘭大呆了三天,晚上終於來到一個新的城市—位於阿拉巴馬的伯明翰。阿拉巴馬沒有什麼巨型城市,與英國工業城市同名的伯明翰,就是本州的最大城市了。入住伯明翰假日快捷酒店。
~kelly Ingram民權之旅
第二天早晨的天氣非常陰冷,颼颼的寒風讓人很難有勇氣走出車門。市區的人很少,我們先在kelly Ingram Park逛了逛。這裡也是伯明翰民權之旅的一部分,矗立著馬丁·路德·金的雕像。
園內有很多藝術雕像,表現了黑人平權時的種種磨難。
公園對面就是16th Street Baptist Church,在1963年,這個教堂遭受了種族襲擊,四個女孩在此喪生。
~Sloss Furnaces老鋼廠
伯明翰一個比較有趣的景點是一個老熔爐—Sloss Furnaces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景點免費,因為早上天氣實在不佳,所以並沒有什麼遊客。
工作人員卻沒有因為只有我們兩個人而有絲毫怠慢,把我們迎進一個大房間裡,開始播放介紹短片。宣傳片跟這個老廠房一樣,看起來有些年頭了。廠名中的Sloss,指的是詹姆斯·斯洛斯上校(James Sloss)。他是伯明翰的創始人之一,不僅推動了阿拉巴馬州的鐵路發展,也參與了城市的首個工廠—普拉特焦炭和煤炭公司(Pratt Coke and Coal Company)的建造。
1881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就是這個鍋爐廠,從1882年到1971年,這裡用來製造生鐵。後來,這個鍋爐廠被售出,並與時俱進的進行了裝置更新和改造,在1960年左右,因為空氣汙染等原因,廠房關閉,成為了歷史遺蹟,現在用來舉行大型集合,當然,還有鬧鬼之旅。廠房邊有個小型博物館,詳細的述說了這裡的歷史。工人們還在搬運著各種生鐵藝術作品,供欣賞和售賣。
這個工業園是拍照好去處,磚紅的腳手架,通天的管道,都充滿了復古氣息。如果拿著手冊自助遊覽,可以看好一陣子,但是天實在太冷了,我們隨便轉了轉就撤了。
完~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