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保町的大名早就聽說過,但是一直拖延症上身,遲遲不去。
前兩天看到有人在網路上發訊息,說是專門賣外語書的大島書店要歇業,所有書都折價出售,於是興沖沖地去了。
從神保町站a7口出來右拐,馬上就是書店一條街。
第一家看到的是大雲書店。
這裡有個小tips:一般像這種擺在門品小箱裡的,都會比較便宜,100元一本或300元3本之類的。另外還有不少書店會賣浮世繪等很有日本風情的復刻畫,也只要幾百日元。


除了書店,還有很多雜貨店啊文具店等等,比書店還要好逛。
比如說位於這條街上的三省堂書店,雖然是隻賣新書,但是經常會在8樓會場舉辦中古書專場,而樓下更是不得了,很多雜貨商品在售。

莫名覺得這個青蛙很招財。

有點可愛又有點惡搞的手賬。


還有網紅茶葉,這個草莓紅茶的罐子也太可愛了吧!

不過最熱門的白桃烏龍已經沒有了,於是買了白桃茶。


此外還有很小清新的花花草草。

途中還發現了在留學生中大名鼎鼎的蘭州拉麵。

去的那天是星期天,用google地圖搜了一下大島書店,發現週日人家定休。然後還發現這裡的很多家書店都是週日定休。
所以請大家一定要牢記:去神保町最好是挑週日之外的日子。請注意我這一堆高亮的表情
不過幸運的是,因為馬上要停業,所以那天大島也有好好的在開店!


到了一看,果然是很便宜,全部商品標價之外再打五折!
我挑了五本擺在外面箱裡的奇幻小說,原價500日元,打折後只要250日元,也就相當於15塊人民幣,一本書3塊錢!白撿有沒有?!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1687110.html
日本遊記(二)——有關中古行業
上次寫了日本的出行旅遊準備大全,這篇瞭解一下在日本看到的一個“中古行業” 中古店(二手店) 日本古著店超級多~遇到中古店都會進去看一下賣的什麼~ 我想應該是日本人非常愛乾淨,所以造就了中古行業的普及。我看到最多都的有:二手奢侈品店(珠寶、表、包、服裝)、二手書店、二手遊戲機和卡帶、二手手辦、二手DVD/CD、二手的平價衣褲鞋子。在日本淘中古貨,和逛超市一樣。而且都可以退稅(一般都是滿5K消費額退稅)。 一、二手奢侈品 *在日本售賣假貨是犯法的,正規中古店(注意紅色倆字),必須在公安局備案才能開店。大多數中古店都有專業的品牌鑑定師,被群眾舉報不僅要處高額罰金還有可能被刑事拘留,營業執照也會弔銷。由此可見日本的中古店體系是比較成熟的,且為正品。 據說,中古市場的買家是為了兩類:1.便宜二手大牌貨(日本人抵制假貨,經濟水平有限的群體加上精緻乾淨的生活習慣 可能造就了這個行業);2.八九十年代的vintage包,Vintage復古風格的追求,以及一些保值並且升值的二手經典款包包。買手全球蒐集限量款\定製款或名人合作款(有的保值增值)高價出售也是一個很大的贏利點。 愛馬仕,香奈兒,路易威登,在日本的中古市場保有量很高。霓虹人民夠細心,中古店維護產品的工作人員也夠專業。 (1)綜合類 大黑屋~日本最大規模的奢侈品二手店。大黑屋珠寶、表、包、服裝皆有,主要還是包和手錶。大黑屋也開進了國內。 Brand Off~是大黑屋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日本本地店鋪數量眾多,海外香港、臺灣也有。名古屋的在大虛商業街。名古屋的中古店基本都在大虛商業街上(大黑屋、BRANG OFF、Komehyo都有),而且不少。東京去了銀座三愛大廈B1(香奈兒)B2(愛馬仕)和6(LV)7層(衣服等)~ (名古屋大虛商業街) Komehyo/米賓~優勢是:珠寶和表多,包包衣服都有,環境好,遊客少。而且產品陳列得很有格調。在國內不如大黑屋、Brand Off那麼知名,也是日本最大的連鎖中古店之一。名古屋的在大虛商業街的Komehyo是名古屋最大的中古店,名古屋有4家。 (名古屋大虛商業街) Rag Tag 因為裝修高檔所以在網上很受歡迎~rt GINZA是日本很有名的古著店Rag Tag的高階線.rt GINZA相對於Komehyo的不同之處在於,選的貨要時髦不少。Rag Tag原宿店主打小眾品牌和潮牌,也許這個風格更對男人胃口一些。 除了銀座的RT GINZA,在表參道、澀谷、新宿都有~ Rodeo Drive Japan前身為一間押店(當鋪),在橫濱赫赫有名的當鋪「KADOYA有限公司」,後開始銷售中古包。售賣國際名牌鐘錶,手袋和珠寶首飾,更設有回收服務。RODEO DRIVE 認為日本和香港都是一個售賣名牌貨品的集中據點,這造就了RODEO DRIVE JAPAN進駐香港。 唐吉柯德有賣二手奢侈品. (2)珠寶類 “銀藏”-主要手錶:在東京新宿地區開有3家店面,新產品+高質量二手商品,高階手錶,珠寶等。全店皆可免稅,可以使用信用卡。銷售品牌包括Rolex、Omega、Louis Vuitton、Heremes、Chanel、Cartier等。(貨量雖不算多,但其買手很強,總能找到其他店內沒有的限量款。) Favourite Stone-像珠寶精品店:高品質的中古珠寶,這裡的貨品基本上都附帶有日本權威鑑定機構「中央寶石鑑定所」的證書... Yukizaki:銀座珠寶+腕錶專門店,1986年初創。 Mitsuko:更像是一家古董珠寶店,常能在其中淘到17~19世紀的老珠寶. 日本的二手店可以放心購買奢侈品,因為品質肯定有保障,幾成新,有什麼瑕疵都會很名白的告訴你~~香港旺角、尖沙咀滿大街的米蘭站、巴黎站這些的二手店,在日本就是中古店。日本,中古文化比香港更甚,國內也不會生產超A...收來的單品每件都經過店家的清潔、修復處理,所以在店裡看到的中古二手品牌也是件件都是品相很新、很乾淨。 “中古貨”這3個字確實來源於日本,意為舊貨,使用過的物品。“中古店”英文上定義為“second hand shop”,並非“vintage boutique”。vintage:有至少20年曆史\有時代風格or出自設計師品牌的單品。 (3)腕錶類 勞力士佔據了日本70%的二手腕錶市場份額,也是價格最堅挺的。 龜吉,jackroad,My…
港式[文]與[藝]---行走的日夜,探索香港文藝聖地和書店[#舞遍世界#香港站]
小小香港裡的大大世界 如果只能去一次香港,你最想去香港的什麼地方?這個城市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每次去一個地方前,我都會問自己類似這樣的問題。 這個自我發問會幫助我從眼花繚亂的攻略和遊記中順利抽身出來,理清思路,最終做出一個自己真正想要的旅行計劃。 提到香港,每個人都能說出一些個詞彙來描述對香港的印象,譬如TVB、茶餐廳、代購、迪士尼、金庸、亦舒、港女、中環、維港、麥理浩徑……不一而足,香港的文化是多元的,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香港。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帶著自己對香港不同的理解和期盼展開了屬於自己的香港旅行。 香港是一個特別豐滿、特別有層次感的城市,我時常感嘆香港這方小小的土地怎麼裝下了這麼一個大大的世界。它既有一座國際化都市的冷峻氣質,也有異常市井熱鬧的煙火氣,同時摻雜著濃濃的文藝氣息,這些相融在一起,竟一點也不違和。 對我而言,香港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香港大大小小的展覽、書店、文化創意地,它們集中展現了港式的[文]與[藝]。展覽和書店吸引我是因為稀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都市有許多內地還沒有的國際展覽和豐富書籍,而文化創意地的對我的吸引力來自於對比——在探索過北京和廣州的文化創意地後,我想要看看港式文藝和內地南方、北方的文藝風格有哪些不同。 香港街頭也是讓我流連的地方。怎麼說呢,香港街頭有著最濃厚的“港味”,那形色匆匆的人群,黃色的斑馬線,閃爍的紅綠燈,那些路邊的建築和燈牌……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讓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就是香港”。 當然,香港最經典的吸引力來自於不管去多少次都永遠不會煩膩的香港美食和香港夜景。 這次去香港其實是計劃外的一場旅行,我從馬來西亞檳城回國在香港轉機,剛好趕上香港迴歸20年這種歷史時刻,而之後緊接著就是熱熱鬧鬧的香港書展,所以我就提前幾日計劃好了這次香港文藝之旅。 這次,我會帶大家探索香港的書店、香港網紅打卡地荷李活道、PMQ元創方,也會和大家分享我眼中的香港街頭和香港夜景,還有去香港都會去吃的香港茶餐廳。 除此之外,這次香港探索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我在維港的碼頭和遊船上分別跳了一次舞蹈,用作紀念這次旅行。 我很喜歡跳舞,也很喜歡旅行,所以一直有個願望,就是能在所有去過的旅行目的地跳一直舞蹈,一支符合當時心情或者當地文化的舞蹈,也可以學習當地的特色舞蹈。 所以這次在香港轉機,我也臨時準備了一支舞蹈——1M舞室編舞的good time作為我的#舞遍世界#香港站的舞蹈。舞蹈的視訊放在了頭圖的視訊上,歡迎觀看~~ 那跟著我的遊記開始一場香港文藝之旅吧~ 香港荷李活道:網紅文藝打卡地 荷李活道是是香港開埠後興建的第一條街道,有許多有趣的小巷,裡面都是些文藝的小店、咖啡廳,門口或坐或立著各個國家的人,還有一些小巷滿是塗鴉,是旅行者中著名的網紅文藝打卡地。 從中環地鐵站下車後,一路順著畢打街、雲鹹街,路過大名鼎鼎的蘭桂坊,就可以最終到達荷李活道,一路走下去還能走到PMQ元創方,是一條不錯的文藝行走路線。 這堵塗鴉牆可謂是荷李活道最火的網紅打卡地了,來這裡的小青年們都會和這堵塗鴉牆合影,我其實只是想照一張乾乾淨淨的塗鴉牆,但是排隊照相的小夥伴們太多了,永遠等不到一面沒有人的牆……但是發現這樣照一排人也挺好玩的,有一種從眾行為下的統一秩序感~ 在這裡留影的妹子,普遍穿得都挺文藝的~ 我走到這面塗鴉牆的時候,剛好碰到了一個從深圳來香港拍照的攝影小弟弟,他提議我們下午的行走路線可以結伴而行,這樣他可以有模特來拍照,我也剛好可以有些留影。 這面塗鴉牆區別於其他塗鴉牆的特點是,這個塗鴉裸眼看起來就有3D的效果。 一面純紅色的牆,雖然沒有塗鴉,但是很適合拍照~懸浮系列~ 懸浮系列~ 從中環地鐵站往荷李活道走的時候會路過大名鼎鼎的蘭桂坊,即使是下午,蘭桂坊的有些酒吧已經熱鬧非凡了。 一路上的酒吧,很多酒吧下午就已經人很多了,有點出乎意料! 路過一幢挺好看的房子,設計和老舊感在周圍的建築中顯得十分特別,隨手拍了下來。 這是同行的攝影師小弟弟拍的塗鴉牆~他說希望我能把他的照片也發出來分享給大家,哈哈哈,非常熱情和熱愛分享的一個人。 同樣是攝影師小弟弟拍的照片,記錄街頭的人物~ 攝影師小弟弟的街頭人物系列~ 牆上塗鴉的人物戴的眼鏡盒路過的外國女孩戴的眼鏡剛好相互呼應~ PMQ:文青必逛,嘈雜香港中的一方淨地 香港PMQ元創方是由舊警察宿舍改建的創意品牌區,樓裡都是獨立設計和創意品牌小店,很多是香港本土設計,有些店鋪還標註100%香港製造。這裡也是文藝青年必來探索的香港新銳熱門打卡地。 香港的街道從來都是人來人往行色匆匆,PMQ雖然位於中環核心地段,卻與外面的擁擠和匆忙形成鮮明對比,在這裡的人慢悠悠一點也不著急,慢慢地逛,滿滿地喝咖啡,而且遊客很少,彷彿這個園子的四周有一個無形的屏障,把它保護起來形成了鬧市中的一方淨土。 PMQ元創方的樓,兩座相對的樓,中間有空中走廊連線。 進來之後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這個樓梯了。 樓裡都是這樣一個一個的文藝小店~ 又是一面適合拍照的牆,在元創方的大樓裡面,顏色和我衣服剛好特別配。 Let's play!這個特別適合我目前的心境。 這個樓裡角角落落都有一些小心思,去逛的人要細心一點,一層一層慢慢逛,不要錯過這些很容易忽略的小設計~ Enjoy the moment,這也是我一直信奉的一句話~這些小椅子都很可愛,好怕把它們坐壞…… 有一個店裡是一些有年代感的老物,想起我小時候家裡也有一臺縫紉機,奶奶經常用這個縫紉機縫縫補補,做一些小玩意,還教我怎麼用縫紉機~ 香港書展預熱:香港書店打卡 這次香港之行,很重要的一個計劃就是帶大家打卡香港比較有名的書店,為此還提前發了預告,徵集大家想要探索的書店有哪些,從中挑出一到兩家列入計劃幫大家去打卡。 被選中的兩家分別是“宇宙船書店”和“page one”,但是很遺憾的是去到之後發現,香港的這兩家書店都關門了……所以按照之前在網上已經查好的打卡書店,一家一家找過去,這些書店分別是尖沙咀附近的誠品書店,時代廣場的人民公社,旺角西洋菜南街的那些“樓上書店”——田園書屋、序言書店和樂文書店。…
港式文藝漫步地圖,想對你說一萬遍“我可以”(書店、美食、景觀大搜羅)
【5家書店】:誠品書店、北角森記、見山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 【7處景觀】:大館、長洲島、深水埗、西營盤、天星小輪、菜市場、香港街頭 【8家餐廳】:米其林推薦【英記面家】、當地人推薦【蘭芳園】【南記粉面】等 三天半,撥開香港的浮華表面,用相機呈現我眼中的港式文藝。 計劃之外的【誠品書店】 這是這次出行的第一站,先從誠品書店講起吧。 起了個早,樓下跟朋友吃完早飯,翻看之前在地圖上標記的書店位置,盤算著該先去哪裡,在googlemap搜尋路線的時候發現要去的那幾個書店最早11點開門,晚的要下午一兩點,會一直營業到深夜。而今天要去的大館也是11點才可以開始參觀。 看了看錶才9點多,離書店開門還有1個多小時,去哪呢?想起在某書app上看到銅鑼灣信和廣場有賣遊戲和卡通手辦的鋪子,於是走起去地鐵站,向銅鑼灣出發。 開始下雨了,上坡,下坡,空氣裡有一種潮溼的味道,我恍惚了一下,這是在哪裡?像是首爾,有上上下下的小路,也像曼谷,街道有東南亞的潮溼氣息。 出了銅鑼灣地鐵站,沿著地圖找信和廣場都費了很多時間,地圖上的箭頭並不像熟悉的百度地圖一樣精確,往往走一段要停一下等很久,等地圖上的指標歸位到正確的點之後再開始出發,不然走的就都是錯路。 目的地在信和廣場M層,然而進到信和廣場之後並沒有找到M層,再翻某書,看到有人說要從2層轉到M層,上到2層之後也沒有去M層的路,所以……是我走錯地方了還是M層根本不存在? 在找地方的途中上了一個過街天橋,因為看很多遊記都提到在天橋上看香港街道會更有感覺,感覺是有了,不過是噁心的感覺,因為天橋上躺著一個流浪漢,看到我來就在地上做高難度又極具視覺衝擊力的頂跨動作,嚇得我趕緊頭也不回的原路返回。 店也沒找到,還下著雨,又遇到了頂跨流浪漢,我計劃裡和諧平靜的上午顯得有些狼狽。 喪喪的我走在喪喪的路上,旁邊的時代廣場在週五的上午並沒有很多人,像極了工作日白天的巴黎春天,既然都走到這裡了,秉著來都來了的旅遊思想我決定去附近的誠品書店瞧瞧。 當然,這個鬼地圖還是帶著我走了很多錯路,於是我去問了停車場旁邊的工作人員,一口流利的粵語讓我在原地琢磨了半天,嗯…..他好像是跟我說要右拐進商場裡面,我試試。 是的,我找到了,商場8-10層都是誠品書店的天下,電梯扶手直達,果然不虧是三家誠品中最大的一家,在寸土寸金的銅鑼灣可以說是非常豪氣了。 左翻頁繁體書在國內店裡也有看過,但是這裡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書籍,沉浸在這樣的氛圍裡還是有一種奇妙的感覺。 【北角森記】坐擁幾十只貓與上萬本書 炮臺山地鐵站出來,向右直走,經過了之前看地圖的迷茫,這次我立馬開竅了,不看定位箭頭,直接看路的名字,把手機app當成紙質地圖,迴歸原始的找路方式很快就到了地方。 大名鼎鼎的北角森記在一座大樓的地下,夾雜在美容美髮的店鋪中,樓梯下去就看到了兩隻貓在書店門口,瘦瘦的,橘貓也沒有對的起它的品種,跟“大橘為重”掛不上勾,過去摸摸它們,這小東西就躺下露出了肚皮,看來來的人都很友好吧,可以讓你這樣放下防備。 來之前在網上看到關於這件書店的故事,搬過來給大家看看 “1978年,現在的老闆陳琁初來香港,應聘到開業不久的森記圖書公司工作。在內地時,陳家住在廈門,父母都是集美航海學院的教師,,母親則被派到圖書館做管理員。小陳琁於是有機會在圖書館裡度過童年,因禍得福,發現了閱讀的快樂。 在書店工作的她,雖然收入不高,但是樂在其中。1980年代初期,森記的老闆準備移民海外。有一天,他把陳琁叫到跟前說:以後這家店就由你來做老闆吧。 陳琁說:我是很想做老闆,可是我不夠錢盤下來。 老闆拿出一張存摺,對陳琁說:不用你現在給錢,從今往後賺了錢,就存到這張存摺裡,慢慢把錢給我。 陳旋就這樣成為了老闆。 大概是因為這個承諾,這些年來儘管業主租金加倍,但她仍說:我一直有個信念,從來沒想過有一日會不做,再辛苦也會挨下去。雖然經營困難,但我好想告訴別人讀書好重要,不可以一日無書。 就這樣,她堅持了三十多年。” 書店的女主人不在,看店的是一個年輕小夥子,我問他店裡可以拍照嗎,他愣了一下說可以。 店裡有很多貓,多到我走路的時候都要留意腳下會不會有貓突然過來往下一躺,但是這裡沒有讓人坐下擼貓的座位,店裡貼著提示:不要打擾貓咪休息。 這裡不是貓咖,這裡真的只是貓貓們的家。 如果沒有想好買哪一本,而是看看能不能找到寶貝,那來這兒真的是找對了地方。這裡並不豪華,甚至有點寒酸,書店只有兩間房,但藏書很多,它們並不整齊的高高堆著,走在裡面,一面牆一面牆的看著翻著,充滿著找尋的樂趣。 一整排的二手漫畫全集,旁邊的置物架上擺著好多物件,自然少不了貓貓的身影。 小夥子鏡頭感不錯啊 兄弟,你睡在馬路中間有點過分了啊 【見山書店】被書環抱的閱讀世界 禪語裡,“見山是山”與“見山不是山”是關於人生境界的討論,而在見山書店,見山非山是希望人們來到,所看到的不單是一間書店,而是背後無盡的閱讀世界。 書店在上環東街,一條巷子的盡頭,是在香港不多見的街旁兩層書店,外面看來樸素簡約,一塊刻有“見山”字樣的招牌掛在店鋪側邊。 據說店主經營書店的宗旨並不在賺錢而是希望有人真心願意坐下來閱讀,所以店外會擺放很多座椅供人坐下讀書,可惜我去的時候下雨,座椅都被收起來立在牆邊了。 店內狹小安靜,有人上下樓梯時店主模樣的女性會放下手中的書提醒客人小心碰頭。 這裡是被精心佈置和裝點過的,書和坐著閱讀的人幾乎佔滿了整個空間,書的種類大多是文學藝術類,也有發現不少二手書籍,舊舊的,顯然被翻過很多次。 好想在這裡坐下對著窗子看一本心儀的書,和著細細的雨,度過一個潮溼的下午。 見山書店旁邊的一個叫Inbetween的復古二手店也很好逛。 一路走來遇到的上上下下的坡路,走起來真的很累。 【田園書屋】霓虹燈裡的二樓舊書店 西洋菜南街人頭湧動,各種霓虹燈亮起,香港的夜開始了,早就聽說這裡是二樓書店一條街,香港寸土寸金所以書店都遷到二樓租金相對便宜的地方。因為目標明確,所以並沒有很費勁就在招牌堆裡發現了白字綠底的田園書屋。 香港樓道比內地要窄不少,上樓去書店的路讓我聯想到了武俠小說的逼仄峽谷又讓我想起西遊記裡的控住唐僧的妖怪府邸,進了書店則又是另一方天地,一扇門就把熱鬧的現實世界隔絕起來。 這是一家經營了40多年的老書店了,文史哲、藝術、社會、勵志、旅遊類書籍在這裡都能找到,晚上8點多了店裡還有很多來看書買書的人。 香港的紙質書動輒七八十港幣,田園書店會有打折的活動,雖然比起我們這兒某些網站打折的時候滿100減50來的力度來說有點小,但是相對香港大書店來說已經便宜不少了。 這條街上還有其他的書店,像是樂文書店與尚書房,感興趣的化可以去看看,因為時間緊迫我和朋友就沒有一家一家的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