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有過這樣恣意的跨越,從熱烈的菲律賓到寒冷的日本;也從未想過要特立獨行,其實只是聽從內心所想。拖著裝有羽絨和潛水裝備的幾個大行李箱,出發吧!

第一站 菲律賓

LIAN

隊友不小心訂錯酒店,才來到這個地方。



隨遇而安,其實這裡也挺好!

早晨,天接水的一片蔚藍

潮退後,海灘邊浮現很多可愛的小生物

小娃們探索得很歡樂

女兒日記寫到:“早晨,我來到沙灘上,撥開淺淺的沙子一看,哇,下面有好多貝殼。一個螺旋的貝殼,裡面擠著一隻螃蟹;一個扇形貝殼,裡面住了一隻蚌;一個方形貝殼,裡面居然藏了一隻蝦。我嘖嘖稱奇!但轉念一想,這些貝殼那麼小,裡面的動物那麼大,住得舒服嗎?”

租了一隻蜘蛛船出海浮潛。

在海灘上瘋玩

在酒店泡熱水池

豐盛的午餐

下午,在海邊看書、畫畫、寫日記。

愉快而輕鬆的一天!

Alinao

轉戰深潛地Bauan Divers Sanctuary

這是一個專業的潛水酒店,需要乘坐酒店自己的小船才能抵達。

遠離塵囂,非常舒適愜意。

菲律賓也有冬天

帶了一箱的夏裝,沒派上用場;

面對碧藍的池水,望而卻步;

摩拳擦掌要深潛過癮,一下水卻冷得呼爹喊娘,才明白為何我們的嚮導潛水服穿了一件又一件。

原來菲律賓也有冬天!!

第一天一件潛水服不夠暖,第二天我和小娃都穿了兩件。

出海深潛

giant stride

寒冷的海水,對小娃是巨大的考驗,她在水中的忍耐力明顯較夏天縮短,每次潛水的時間大約在30-40分鐘。不過這隻平時貪嘴,也不時鍛鍊的小娃,自帶體脂保暖層,兩天內沒有落下任何一次潛水,讓人讚歎。

水溫低,似乎也影響了娃們對耳壓調整的適應力。

第5次深潛時,兩個小娃都要重返水面調整耳壓。

這次潛水,因小娃潛水深度和耐冷的限制,不能一直跟女兒同潛。才發現她潛水鏡中好奇靈動的眼神、她那東指西指的小肉手、那頑皮撥弄珊瑚和小魚的小笨腿,對於在水下寂靜世界的我來說,是那麼的重要和美好。

在冷水中潛水,同伴的耗氧量大幅增加,有一次竟然在嚮導還剩160,我還剩120氧氣時,隊友只剩下驚人的20!!嚮導緊急將隊友逮回船上。嚮導說,20的氧氣量只能維持兩分鐘的水底呼吸了,驚險!

還有一次,嚮導示意我要返程,然後嚮導抓住同伴的氣瓶,使勁往回遊。一看就知道同伴的氧氣量應該又進入緊急狀態。我使勁在後追趕。在離水面還有3-4米時,嚮導突然懸在水中,一個勁的示意我下降。我連忙急剎,放氣,抬頭一看,幾隻快船從頭上呼嘯而過,危險!威武的嚮導一手提著低頭的同伴,穩穩的懸在我上方,那場面很有喜感。返回船上,同伴的氣量僅剩30。

我在冷水中潛水,只要不遊動,就會冷。特別是飯後潛水,更是因為用於消化的血液被調動用於保暖,不時覺得胃中的食物往嘴裡湧。這時我就會鼓勵一下自己:“冷潛消耗熱量大,好減肥!”

兩天5潛

5次潛水所見的精華,看娃的圖文就清楚了



1. Check dive

2. Breeding the fish

女兒的日記:

“我用麵包餵魚,我撕下一小塊泡軟的麵包,攪開,麵包屑像飛雪一樣飄散在水中,魚兒們飛速游來,紅的、黃的、彩的、黑的,在我身邊旋轉,我像一個演員,被魚兒簇擁著。

前遊的路上,我正觀賞著七彩的珊瑚,突然水變得渾濁,原來前方海中有一個大裂谷,深不見底,一群魚遊了進去,很快便無影無蹤。此時,一陣恐懼襲來,是一種生怕被吸入可怕的裂谷,沉入無限黑暗的恐懼。渾濁的水一路蔓延,加上陽光不足,原來彩色的珊瑚蒙上了一層紗,再有許多死珊瑚,一時間覺得來到了廢墟。哎,說不定幾千年前,這裡的珊瑚玲瓏剔透,玉樹瓊枝,現在的變化是時間的原因還是汙染的原因呢?

回到船上,暗藍深海中氣泡的聲音還在耳邊迴響,如一個憂鬱無限的夢……”


3. Thundering clap and pink coral

4. Coral garden :大坡上軟體珊瑚密佈,色彩繽紛,形狀各異。

5. Shore dive

嚮導帶我們在海底探索,遇到一個海葵,思思學著嚮導的做法,伸手碰海葵,被粘住了,手上起了泡。

嚮導在水底幫思思清理手指。

為了安撫思思,嚮導裝著用小棒打小魚狀,還把小魚們驅趕到海葵內,用海葵包裹起來。思思說那是“荷包魚”。

嚮導還帶著我們找到了屏風珊瑚下的魚群,屁股開花的大海蔘和膽小的水中花,海底的世界真有趣。

日落時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冬天的菲律賓,6點日落。潛水回來,小憩一會兒,剛好就是看日落的時間。

一半是輕描淡彩的筆觸,
一半是凝重深沉的墨線;

一半是深邃翻騰的波浪,
一半是飄逸蔓延的霞煙;

一半是燦若流金的海水,
一半是紅如烈焰的暮天;

一半是夕陽無限的讚美,
一半是終將歸去的離言。

美之為美,相斥相融。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順便搞點藝術創作



蹉跎歲月,暮色年華,有點頹廢之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日落後的晚霞更絢麗迷人

除夕大餐

酒店廚師為我們精心準備的除夕大餐!

酒店知道是中國新年,還準備了烤豬蹄,發財就手啊!

親愛的隊友,去年除夕我們在冰天雪地的奧地利吃煙火排骨,今年我們在熱情奔放的菲律賓吃海鮮。大家都要好好的,我們還要一起走更遠的路!

告別我們的菲律賓隊友!

第二站 日本

從熱帶到寒帶——大阪

晚上8點多到達關西機場,坐高速列車去大阪。

前兩次來日本的經驗,讓小娃知道日本人的車廂是何等安靜有序。所以我們飢腸轆轆,想在車上吃點餅乾時,小娃開始不同意。後來我們認真看了車廂內的標示,沒發現禁食的標誌後,小娃才小心翼翼的吃起來,而且每次吃的時候都捂著嘴巴,生怕發出聲響吵到別人。

人的素質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整體素質的影響。這個平時大大咧咧的姑娘,一下子就變得規規矩矩,生怕自己的行為與別人不同。

晚上10點多,許多食肆都關門了,我們在日本的第一頓飯,就從日式速食麵開始吧!

第二天,坐地鐵。日本地鐵的人性化指示和服務讓人讚歎。

扶手有高低設定;到站提示除了常見的資訊外,還有出站步級及電梯位置提示。

因第二次造訪大阪,所以此行在大阪的唯一目的地是黑門市場。

迎接我們的是可愛的小柴犬寶寶!

黑門市場真是一個吸引眼球,刺激味蕾,挑戰腸胃的地方!

看著琳琅滿目的美食,腦袋根本不會思考,要不要吃?是不是吃飯時候?只會想著吃什麼?吃幾份?

長腳蟹都是冰凍保鮮的。

炙烤的方法,讓食物快速回溫,又不流失水分。

長腳蟹的蟹肉可絲絲剝落,鮮甜爽嫩,美味啊!

好厚實的烤鰻魚!

最蕩氣迴腸,直搗味蕾深處的還是那幾口頂級神戶牛肉!
市場內牛肉店鋪很多,但有神戶牛肉協會認證卻不多。我們看中了一家認證商戶。

我們選擇了3000日元(匯率為16)一串的A5頂級霜降牛肉,說是使用日本神戶牛肉最好吃的部位製作的,可見霜降均勻有致,細嫩。還選了2000日元一串的“珍貴稀少”部位製作的和牛肉串做對比。

頂級霜降和牛肉

A5頂級霜降神戶牛肉入口,竟然感覺到牛肉的肉質就像西瓜、荔枝等水果的細胞壁那樣薄,輕輕一咬,汁液迸發,甘香的肉汁和細嫩的肉纖維,溶合在一起,激盪著口腔中的每一個味蕾。真不愧是牛肉中的“勞斯萊斯”!

2000日元一串的珍品和牛肉也十分美味,嫩滑多汁,但與A5級的神戶牛肉入口即溶的感覺相比,的確有距離。

哎呀,吃了A5的頂級神戶牛肉,再吃其他牛肉都沒有味道了!這是喜是悲呢?



黑門市場中有一檔吃河豚的專門店。攤前擺放著許多放了血的河豚🐡,觀察了一下,店家在它們頭部後方開一口子,然後放入大水桶中不斷用清水沖洗,把全部有毒的血液沖走。那是不是在吃之前再去內臟呢?吃河豚還是有風險吧?!

我和先生躍躍欲試要吃河豚,女兒很擔心,狠狠的要求我們不要吃。

告訴她日本人長期吃河豚,而且這是一家經營河豚多年的店,處理河豚經驗豐富。她還是很不樂意我們吃。我們堅持之下,女兒說:“那你們吃,我不吃!你們有什麼事,我可以幫你們!”這寶貝真暖心!

店家有幾種吃法:刺身、燒烤、天婦羅、魚片湯,我們不敢吃刺身,於是選了魚片湯。

據說這位老師傅有很豐富的烹飪河豚經驗。以蘿蔔豆腐味增湯為湯底,河豚肉切片後在湯裡煮大約30來秒即成。河豚肉很結實,但並不嫩,也不甜,口感有點像中山脆肉皖,一般般吧。人家說“拼死吃河豚”,這一口之後,我會說,我不拼。



這種叫“金時”番薯,很香甜,恰到好處的粉軟(不會很粉,讓你覺得吃起來口乾;也不會很軟,讓你覺得沒嚼頭)。我這個番薯迷覺得非常好吃!真想帶上幾箱回家啊!

白草莓!白嫩嫩的身體上,點綴著一粒粒淡紅的種子,輕輕的擠出了玲瓏有致的身體線條,配上一頂翠綠的小帽子,這白草莓是多麼的性感!

這盒小白草莓價格是680日元,平均每個人民幣3元左右。小草莓拿在手上,立即就往嘴裡送,哇,果肉香甜細膩,還帶有奶油香,好吃!一盒小果根本不夠嵌牙縫,我們又入手了一盒大的和一盒小的。

大白草莓捧在手上,是穩穩的幸福感啊!
這種大白草莓約人民幣30元一個。

親吻白嫩嫩的大美人,然後大大咬上一口,爽啊!




大美人果然比小美人更甜香,奶油味更濃郁,大口的果肉香味在充滿了整個口腔!大美人,我一輩子忘不了你的!

女兒日記中關於吃白草莓的描述好有詩意,摘錄如下:
“咬一口,淡淡的奶香飄來,冰冷而柔和的甜果肉滑入口中,如一塊軟軟的玉石撒上了安房直子所說的玫瑰花村裡的奶粉。”
小娃的想象力真好,向小娃學習!

我們還看到1600日元一個的頂級白草莓!哎,慾壑難填!還是多想想我肚子裡的大美人好了!

2000日元一個的頂級紅草莓!

日本的農產品一直以來讓人驚歎!玉米、青瓜、豆製品、豆漿、牛奶、土豆、番薯、草莓、蘋果,各種蔬菜,水果,都給人高品質的感受。我的媽媽對於幾年前在日本吃的一個玉米,那種甜到入心的記憶,一直津津樂道,她到直到還認為那是她一輩子吃過最好的玉米了。其實對我而言,也是一樣的。

市場裡有很多售賣這種草莓甜品“大福”的店鋪。

還有賣鯨魚肉的店鋪

這鍋煮熟的鯨魚肉,看起來不新鮮,所以就沒有嘗試了。

原來wasabi是長這個樣子的!

拔蘿蔔好可愛

濃稠醇香的豆漿,很好喝,國內的豆漿、維他奶什麼的,真的無法比擬!

這個北海道的豆漿也是濃稠香醇,恨不得空運一批迴家。

紅茶雪糕,香濃!

有馬泡溫泉

我們入住的溫泉酒店——鴻龍館。

這次的入住經歷,讓我明白了“好酒店”的理解,就是“此心安處是吾鄉”。也就是說,好的酒店必須給你安心的感覺,像回到家一樣,你可以放心的使用酒店的設施和物品,你可以毫無難度的適應甚至喜歡上這個新家,你願意留在酒店裡做一些在家裡做的事情,而不是老想著往外跑。這次入住的酒店就給我這樣的感覺。

這是一個溫泉酒店,坐落在山溝裡,四周環境幽靜,據說秋天時滿山紅葉。

房間簡單、清雅,更重要的是非常乾淨。

為客人準備了兩套日式服裝,一套外出服,一套家居服,還配了日式襪子。我們一入住就換上了,穿著寬鬆乾淨的衣服,還有日式襪子在房間行走,整個人一下子輕鬆了下來。

洗手間、浴室和化妝間是分隔開來,各式用品擺放到位、齊全,還不失檔次,自己的洗刷包和化妝包幾乎都不需要了。浴室連線著乾爽的化妝間,坐下舒舒服服的打理自己,真有在家裡的感覺。

酒店內溫泉

跟女兒在酒店裡泡溫泉,以下是她寫的文字。

爸爸說:“有馬溫泉是日本關西地區最古老的溫泉。” 我懷著興奮的心情去泡溫泉。

(1)銀波之湯。這個“銀波”是透明的水,看上去像開水一樣,但一聞,像礦泉水那樣清甜。大冷天,我在溫泉熱湯中泡著,感覺自己如魚兒一般,溶入了這高貴的水中,滑過池中每一塊石頭。

(2)金之湯——我的月光紅葉湯。金之湯是金紅色的,因為它湧出的是鐵礦水,介紹說鹹度是海水的三倍,真厲害!泡在金紅的溫泉裡,沐浴著月光清冷的光輝,樹上還不時飄下幾片紅葉,在水面旋轉著。又見一朵山茶花盛放於頭上,淡淡的芬芳與月光溶在一起,讓我想起某作家所說的“午夜,月光變得清涼,山茶樹最頂的一枝粉茶花,溶入那水一般的月色後,變成一位白衣姑娘……”哈哈哈,那位作家就是我啦!

懷石料理

酒店沒有餐廳,提供房間預約送餐服務。我們穿著日式服裝,在房間裡舒適而放鬆的享用精緻的懷石料理,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平和而深刻的滿足。

查了一些關於懷石料理的資料:

懷石料理來自於禪道,為了在長久聽禪中抵制飢餓,肚子抱石一塊,稱為“懷石”;後來就有了給聽禪僧人的茶點,再後發展成懷石料理。由此可見,懷石料理的起源就蘊含這忍隱節制之禪意。因此,懷石料理一套下來,大約七八分飽,不會太飽,那是遵循飢餓中聽禪的初衷吧。

懷石料理選單根據一年四季應季的食材而調整,重視季節感的同時,最大限度利用食材的色澤、香味和味道,所以懷石料理“不以香氣誘人,更以神思為境”,更加體現了日本料理的美輪美奐。

懷石料理追求由食器、座席、庭園、掛軸畫、花瓶所塑造的空間美,因此在飲食環境和氣氛上都非常講究。我們入住的酒店在房間佈置和窗外景色上都在貼近懷石料理的要求。

懷石料理的每一道菜都是在客人點餐後,才開始現製作的,所以客人在點餐後一般需要等上一段時間,而且每道菜的上菜都有一定時間間隔。因此,客人在等餐時需要保持平靜的心態,勿以煩躁之心進食而敗壞了懷石料理的神思之境。由於懷石料理沿襲禪宗思想發展而成,也因此得來“淨心料理”之美謂。

我們的懷石料理選單。

這個在家裡吃飯總被我們提醒注意坐姿的貪嘴小娃,優雅的吃了一次懷石料理。

先付——冷盤1

八寸——冷盤2

造裡——刺身

煮物碗——壺湯

焜爐——鐵板燒

蓋物——碗湯

揚物——天婦羅

留碗、御飯——鹹菜、味增湯和飯

幸之物、水果——甜品和水果

這次懷石料理,一道道依次上菜,全程約1.5小時,由於吃得很慢,所以菜上一半,我們就覺得飽了。服務員是一位身穿和服的日本女孩,非常客氣和細心,每次上完菜都施跪拜禮才離開,雖然知道這是日本的習俗和待客之道,但如此禮待,我們還是覺得很不習慣,幾次下來,我們都忍不住回敬跪拜禮了,到後來每次她敲門,我們都緊張兮兮的!



第二天的早餐,也是豐富而精緻。

看著都捨不得吃了。

賞心悅目的日式早餐!

溫泉♨️

有馬是溫泉勝地,街上隨處可見公共溫泉設施。

有馬閒逛

老城就是商業街

很多歷史久遠的店鋪

還有各種吃吃吃

豆乳雪糕,豆味濃郁,好評!

tripadviser上的網紅小吃,牛肉土豆派,差評!咬了兩口,丟掉。

等車,小娃街頭不忘看書,真是好寶貝!

京都

晚上到達京都,吃了一頓貴而不飽串燒,又轉到來大名鼎鼎的拉麵小路。

晚上8點多,每一家拉麵店的門口依然要排隊等位。好在有燒烤墊肚,否則我一定掉頭就走。

試了富山麵店,點了三碗麵,其實味道就那樣了。人多應該是因為便宜。

我的京都,不穿和服

我們入住的酒店

京都站,每天往返的交通要道。

先生告訴我很多遊客在京都都會租和服在各景點擺拍,問我要不要試試。我不假思索的說:“不租!”

在我看來,沒有深曉日本人的儀態舉止、行為習慣,穿個和服在大街上搔首弄姿的擺拍一天,一眼就被人識破是個假日本,囧!而且穿和服逛街,滿腦子的念頭就是找各種適合拍照的背景,何以靜心感受和體會各種文化細節和美好呢?算了,我還是穿回我們的黑色大衣,做個低調卻用心的遊客好了。

瓷器之旅

清水寺附近有許多瓷器商店,有京都陶瓷協會的官方展廳,有本地知名老鋪,更有陶瓷藝人的家庭作坊。流連於各陶瓷店鋪,仿如看了一場清水燒瓷器精品展。

來自陶都佛山的我,平時也常看佛山的柴燒,在京都看清水燒,心裡一直縈繞的問題是,為什麼清水燒的價格比柴燒貴那麼多?我們的差距在哪裡?日本是17世紀從中國學習燒陶的,500年間,日本的陶瓷是否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眼睛不斷的看,不斷的比較,心裡著急著要找出答案。

清水燒瓷具拿在手上,第一感覺是輕,比佛山的柴燒要輕薄,釉料著色與胚體緊密,均勻,色彩多變;更重要的是,好的清水燒瓷具的畫工或雕工都十分精細,匠人的用心顯而易見。不追求批量,追求完美,或者就是品質和價格差異的原因所在。

另外,日本茶道、花道、懷石料理文化的深入人心,以及對禪意和精緻生活的極致追求,也推動了其載體茶具、花瓶、餐具等瓷具的創意、文化內涵和精進發展。

看著各式各樣精美的清水燒,無數次產生了入手的衝動,但是心裡舍卻不了對家鄉陶瓷的情結,哎,與其花費不菲去購買日本清水燒,還是把錢花給自己家鄉的陶瓷匠人吧。

失傳的薩摩燒,精美絕倫,巧奪天工!

暖心的小店

經過一間店鋪,門口很小,掛著日式門簾,櫥窗陳列著幾款精美的瓷具。但吸引我們走入店鋪的並不是這些瓷具,而是透過櫥窗看到的裡面精巧的日式小庭院。小庭院感覺就10平方米,但潤綠草皮上的古樸青石階,典雅燈龕旁的虯勁松枝,無不體現著主人的志趣和用心。小庭院連線著客廳,是日式房屋的設計,地板高出地面40-50釐米,用於展示瓷具。老闆娘穿著和服,見到我們就行彎腰禮,然後體貼的讓會說英語的老闆出來招呼我們。

老闆50歲左右,非常溫和友善,告訴我們,陳列的都是自己家的產品;他們家族是從爺爺輩開始燒製陶瓷的,至今剛好100年。我們不約而同的讚歎!老闆連忙謙虛的說,相比這裡的其他店鋪,100年的作坊是很短時間的了。這種謙卑和遜,不為生意而顯山露水的心態,真讓人敬佩。

先生一直抬頭細看掛在客廳大梁上的一個寫著“六勿銘”的漢字牌匾,琢磨著“六勿”的文字和含義。老闆注意到我們對牌匾感興趣,走進裡屋取出了一張稿紙,展示給我們看。原來那是一份日文的牌匾釋義文稿,他耐心的逐一向我們解釋“六勿”的含義。原來 “六勿銘”是日本非常著名的漢詩人石川丈山所寫,其手跡仍存於京都的詩仙堂,老闆以此作為自己的家訓,要求家人早起、粗食、勤奮和清潔。早起不滋生懶惰,不浪費時光;粗食能均衡營養,強壯體魄;勤奮能營生、立業、齊家;清潔能讓人端莊、自愛。質樸無華的家訓,卻能成就踏實、自律、優秀的人生。

我們參觀完,沒有買瓷具,準備離開。這時,老闆向我們遞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詩仙堂,石川丈山”,說如果我們對“六勿銘”感興趣,可以去詩仙堂參觀。我們心裡充滿感動,鞠躬向他道謝。

很欣喜遇到這家暖心的小店,很欣喜遇到一位如此謙卑、平和、淡泊的老闆。

偶遇大師

在一家人頭湧動的瓷器商鋪的二樓,有一個靜靜的展覽。一位老先生,戴著圓眼鏡,留著稀疏斑白的長髮,獨自安靜的坐著。除了我們,沒有觀眾。每一件展品,顯示作者都是“和泉良法”。即時百度,和泉良法是日本天目釉色瓷器的國寶級大師,而坐著的這位老者,正是和泉良法!!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逐一細細品味大師的作品。他的天目盞,黑色盞體,光滑潤澤,手感特好;盞內的黃白色油滴斑紋流暢而靈動,像宇宙爆發,又像絢爛星空;釉料控制精準,盞底沒有多餘的沉澱,呈現出不規則的黑色底部,就像通向宇宙深處的天眼。真是一盞一乾坤!

糾結了很久要不要買一件和泉良法的作品,但心裡一直在回憶、思考家鄉究竟有無與和泉良法類似的作品?錢包捏了一下,心裡退縮了一點,僥倖心理一浮現,當時就決定先不買了。回到家,迫不及待的直奔佛山的公仔街,不斷的比對,發現真的找不到與和泉良法相當的產品!所有的幻想和僥倖破滅了,心裡湧起各種後悔!

衹園花街

祇園是現代日本著名的藝伎的“花街”,據說最初江戶幕府允許茶屋在這裡營業是在1665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繁華的十九世紀初,祇園的藝伎多達三千多人。祇園的藝伎館、茶屋現今還保留了許多當時的建築,在1999年被日本政府指定為歷史景觀保護地區。

京都祇園的彌榮會館,有個日本文化表演,每晚兩場,每場45分鐘,收費3000日元一位,節目包括茶藝表演、花藝表演、日本琴、雅樂、狂言、舞妓、木偶等。

不過這個表演,誠意不足:茶藝、花藝,演示了一套流程,但沒有解釋說明,無法理解每一步驟所含的“禪意”;日本琴僅作為茶藝、花藝表演的和聲,單調沉悶。

狂言表演,就是中國的小品

舞妓表演有云“衣服華貴,優雅多姿”,但其實表演者面無表情,動作刻板,真沒搞懂如何傳情達意。

一場表演下來,如水過鴨背,膚淺而無所得。差評!

那些景點

清水寺、千伏稻荷神社、千鳥居、嵐山,
不能免俗的走了這些景點和UNESCO的文化遺產,但很遺憾,中國新年大量的遊客將這裡活生生的變成了人頭湧湧的中國景區。

清水寺

伏見稻荷神社

狐狸神,提倡的是奉獻。

祈願的紙鶴

祈願籤

求姻緣、求子的清水寺,求財富、求學業的千伏稻荷神社,都香火鼎盛,求願祈福,燒香還神的香客絡繹不絕,在這點上,日本人和中國人還真有點像,無論何方神聖,只要能助力得償所願的就是好神。

千鳥居到處人頭湧湧,避開主道,轉入小路,覓得一幽靜地。

明治天皇還在此留下手跡

嵐山也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鏡頭還是寄情於牆角數枝梅好了。

宇治——物哀之路

來宇治的遊客,都湧到那幾家著名的茶店,買買買,吃吃吃。當然,我們也未能免俗。但其實,還是那句話,“也就是那樣”。

我們趕緊從人頭湧湧的茶店出來,趁著夕陽,在這寧靜的小城市裡隨處走走。

宇治是《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的家鄉。宇治河邊,就是紫式部的雕像。

這個出身顯貴,受過漢詩和音樂的良好家庭教育的奇女子,因家道中落,婚姻不稱意的嫁了個年長如父親的老男人,過幾年還死了,紫式部成了寡婦。後因其才華,紫式部被召入宮中侍奉,隨後開始創作《源氏物語》。該書原是寫給皇侯顯貴消遣的讀物,那些縱慾、亂倫的情節,聽起來真狗血,據說靈感竟然來源於《長恨歌》和《史記》。看來日本對外來事物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輸出的能力,早在《源氏物語》的年代就形成了。

不過《源氏物語》對日本人影響深遠,是因為它所表達的“物哀”思想,即人生無常,短暫易逝,平常物中均隱藏著巨大的悲憫,並會自然而然引發起內心幽深玄靜的情感。“物哀”的思想成為日本延續至今的審美意趣。

宇治橋邊的車伕

宇治橋日落

河裡有很多鸕鶿,小娃抓拍

我們走過宇治橋,隨意轉入一條街道,沒幾步,一道高高的石階,竟然帶我們步入一座寧靜的的寺廟。

女兒的日記說:“傍晚時分,走入一個小寺院,裡面有很多飄香和不飄香的花。白色的梅花,落了一地,看上去像地毯一樣柔軟。我撿了兩朵山茶花,一朵是紅中帶白,一朵是白中帶紅,放在手掌上靜靜細看,它們像絹花一樣柔美而燦爛。寺院裡的大樹上,掛著金黃的大橘子,落日餘暉照射到它們身上,金光閃閃,反射開來把寺院的牆面都照亮了。”

石階頂端的寺廟,就像遠離塵囂的淨土,我們都緩下腳步,感受著這份安詳而靜謐的美好。

離開寺廟,我們沿著安靜整潔的街區徐步。許多日式民宅都非常古風,老松竹籬,山石房舍,紅杏出牆,古樸而精緻。

轉幾個彎,竟然來到一座小山前。沒有人,我們毫不猶豫就上山了。

走在山路上,就我們仨,寂靜無人,放鬆自在,這才是旅行的意義。路旁有很多山茶花,落了一地,“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上下這幾張山茶,都是小娃的作品。

女兒跑過去,撿起一朵朵落花,細細的看,“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女兒不禁念出了王維的詩句,正合此間意象!我們在一旁看著這個小人兒,心中充滿了欣喜。

行至山頂落日亭,夕陽將天空染成金橙,落霞漫卷西風,暮靄籠蓋四野,寒鴉點點,斜陽歸去。

在紫式部的故鄉,安詳靜謐的寺廟,自開自落的山茶, 暮色斜陽下的宇治城,似乎這一切都本生的帶著《源氏物語》的物哀之美。

再見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