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這次趁著端午節放假,再在節前節後各請一天假,和老婆去日本好好休息一下。因為這次是我第一次到日本旅遊,行程是老婆提前一手計劃好的。出發前我對日本並沒有多大的熱情,連行李都是出發當天的早晨才隨便一收拾。

90後這代人對日本的瞭解或是來自於義務教育階段的歷史課,或是上一代人充滿激情的講述和各種抗戰神劇,除此之外我對日本有關社會人文的認識主要是來自於前幾年很火的一本名為《菊與刀》的書。一個從未去過日本的美國作者在書中是這樣描述日本的:好戰而祥和,黷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禮,呆板而善變,馴服而倔強,忠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雖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也從未到達過日本,我比作者幸運的是這次旅遊給了我“檢驗真理”的機會。不過5天太短太急,不可能將作者提到的這些看似矛盾的特質都感受的淋漓盡致,此行對日本人最直接的感受是“禮貌而冷漠”以及“謹慎且隨和”。

先講下行程:
Day 1:上海浦東——大阪關西機場——京都
Day 2:京都
Day 3:京都——伊豆
Day 4:伊豆——東京
Day 5:東京成田機場——上海浦東

這篇遊記是以我第一次到日本旅遊為角度來寫的,可能會細節比較多,有點繁瑣。正是因為這是我近幾年來覺得最值得的一次旅遊,寫遊記的時候才會覺得有的放矢。圖片未標明出處或帶有水印的均為自己拍攝。

日本的交通

這裡我認為有必要先和大家講下我們在日本的交通,特別是軌道交通,這真的是一個複雜、神奇又有趣的事情,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弄明白。因為如果你看到了一個類似國內地鐵的車廂,那麼它可能是JR,可能是地鐵,可能是特急什麼的,用iphone自帶的表情來看就是這樣子的










最簡單的方法是下載一個Google Map和Japantransit,輸入你的目的地看上面給你的是哪種交通方式和費用,按照上面的來就好。乘車和買票時只需要分清楚是地鐵/電車還是火車(包括快的慢的和新幹線)。電車/地鐵是很小的一張票,大小是身份證的四分之一,火車票是一張藍色的身份證大小的票。一般乘火車的話可以到人工那邊買票,他們的英語還可以,但是地鐵之類的市內軌道交通只能在購票機上各憑本事了。

給大家一個關於火車自由席和指定席的溫馨提示。自由席可以理解為在火車的某些車廂,如果你上車的時候有座位就可以直接坐下,先到先得。指定席與自由席的車廂不同,指定席對號入座,價格也貴。買票前可以根據網上提供的資訊,查一下自己的出行時間是否是火車的peak hour來選擇自由席或者指定席,氪金驢友可以無腦指定席。下面是行前我在谷歌查到新幹線的人流量資訊。

有些車型帶有大型行李架,有些則沒有。這樣就需要放在自己身邊方便的位置,好在座位空間比較大,放一個箱子在腿部也不至於太難受。
日本的計程車相對來說很貴,但是並沒有其他遊記或者某種草狂魔APP中說的那麼誇張(行前看攻略有人說坐了10分鐘就要快要上千人民幣)。就這次旅遊來說,京都的計程車起步價大概是500多日元(RMB32),東京的大約450日元(RMB30),後面的計費方式各個城市應該是不同的。10公里的路,正常的交通情況下的費用是3200-3600日元(RMB200-250)。過了晚上11點以後是要加收費用,據百度說法是加收20%,我們這趟行程沒有涉及,僅供大家參考。
由於這次行程基本屬於度假形式,沒有去任何景點,我們所涉及到的交通都是從酒店到餐廳或者商場,因此沒有乘坐當地的公共汽車,沒有買一卡通、一日通之類的車票。

消費和支付方式

有少量的小店只接受現金,像路邊攤、小吃店之類,總體來說人均在2000日元以下的都容易出現只收現金的情況。計程車、火車、地鐵等都可以刷卡(VISA/MASTER/JBL)。東京的部分計程車可以微信或支付寶支付。
在商場或者店鋪購物,攜帶本人護照就可以免稅購買,這裡有幾個前提:一是要達到一定金額以上,各個商場和店鋪要求可能不一樣(有3k、5k等);二是要攜帶本人護照,一定要是本人的;三是如果以刷卡支付,儘量用卡片上有自己名字的卡,大的商場和店鋪是接受銀聯支付的,並且人、護照和卡要保持一致。但是我們沒有用國內的無持卡人姓名的銀聯借記卡支付過,因為之前在美國就遇到過這種情況,最終店員不允許我們用這類卡支付。保險起見,推薦大家商場消費時隨身帶好自己的護照和印有姓名的銀行卡,以免錯過自己心儀已久又巨難買的東西。

語言

在日本會看到漢字、英文和假名(累死比劃),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和別人交流的話是沒什麼問題的。如果是在餐廳可以問他們要英文選單,或者用翻譯軟體拍照翻譯。當地人的英語很差,基本處在無法交流的狀態,特別是打車時候。但這裡邊有個交流的小技巧,當你想說這個詞又不知道怎麼說的時候,可以查下他的英文。例如新幹線在日語中寫作“しんかんせん”或者“新幹線”,英語叫做Shinkansen,可以按照拼音的發音習慣去讀英文,當地人就可以聽得懂。我們在東京住在安達仕酒店,地址是在一個叫做Toranomon Hills的大樓裡,打車的時候就直接把英語講的生硬一點,司機大叔就聽得懂。

下面終於進入正題了~~~

DAY 1:大阪關西直達京都站



我們選擇的是一早的航班,從上海浦東直飛大阪關西機場(國航CA921)。


酒店是虹夕諾雅京都(Hoshinoya Kyoto / 星のや 京都)
我們在大阪沒有停留,在T1直接坐火車去京都。因為帶了行李箱,就買了指定席的車票,到了站臺以後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列火車。

日本真的很有這種走進漫畫的感覺,至少在我到了日本之後,總有一種在動畫片或者是日劇裡的錯覺。我們購買的是指定席的車票,正好在第一節車廂,座位佈置為1+2佈局,單走廊,在車廂尾部有和國內高鐵類似的大行李架。

一路很順暢,用了大約2個小時的時間到了京都站。到站以後我像一個第一次進城的傻孩子一樣好奇,我還被diss了沒見過世面。其實我驚訝的是日本人把一切東西都做的很方便、精緻,然後又很舒服、乾淨。

京都站可以直接轉乘地鐵到嵯峨嵐山站,出站後步行10分鐘就可以到酒店專用的驛站。但我們趁著剛剛落地的新鮮勁,摸了摸自己一分錢沒有拿出過的錢包,果斷選擇了打車。打車排隊的隊伍有時候會設定正常隊伍和外國人隊伍,有簡單的英語溝通能力的司機大叔會來接外國人,雖然沒有任何附加費用,但通常很久才會有一輛。如果手中有地址的話可以直接排正常的隊伍,給司機看地址就好了。

西裝白手套的木下大叔先給我一個鞠躬,然後幫我把行李抬上車,再給我開門,真的特別有禮貌。

車程十幾分鍾,費用是3500+日元,路上就是普通的日本街景。因為酒店是在山林裡,自行是到達不了的,所以酒店在附近設定了驛站。在這邊辦理一個簡單的入住,有茶歇可以休息下。

從驛站出發有水路和陸路可供選擇。我想第一次到這裡的人,只要不是腦子瓦特了,都選擇了水路,後來我才知道陸路也很有特點。船開走後負責接待我們的工作人員會鞠躬後朝我們揮手送別直至看不到我們。

開船的小哥很酷,背影看起來很悠閒。因為船上就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們又是挪凳子又是開窗戶,跑這跑那拍照一直閒不下來。小哥就一直是這樣的背影這樣的姿勢,絲毫不好奇我們在後面鬧騰什麼,果然是一個嚴謹的日本人。

迎面來的酒店的船,都會和我們打招呼。酒店的船在桂川河上也很吸睛,相遇的遊客也會對著我們拍照。

大約有十幾分鍾就到達了酒店的小碼頭,已經有專門的管家在這邊等候,還有其他工作人員提供的標準的有禮貌的日式服務,鞠躬問候一樣不少,不再贅述。下船以後要沿著石頭臺階穿過一小片山林,然後才是他們的酒店區,看似沒什麼空間的山上居然藏著25間客房,頗有陶淵明先生“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驚歎。(下圖源自網路)

聽管家介紹,幾百年前日本的一位富商為了在鬧市中求得一番清淨,耗費人力財力在這裡修建了自己的書院,進入現代以後雖然先是被改為了溫泉酒店,後來又被其他集團收購,但還是保持著原本的一草一木,只進行修繕並不大肆改造。依照日本人的性格,無論商業環境怎麼變化,這片家業從古至今應該是一直由富商的後人打理。

在演奏的小姐姐。

院子裡的這棵樹已經有五百年了,到了秋天會變成紅楓葉,整個院子都是另一種感覺,應該蠻酷的,努力賺錢爭取再來!樹下的公共區域每天早晨會有拉伸的活動,住客可以參加。

介紹完整個酒店的公共區域後,管家帶我們去了房間。即使是類似“套間”的佈局,古板的日本人依然是按照日式的佈局風格進行設計,絲毫沒有受到現代奢華酒店風格的影響。初進房間只感覺在玄關換鞋後,裡面並沒有很大的空間,絲毫沒有其他品牌酒店的開闊的感覺。但其實在環繞走道盡頭的三扇門後別有洞天。整個房間的佈局很難用語言去形容,但並不妨礙它本身的韻味和精緻。我們沒有拍很多酒店房間的照片,簡單地畫了個平面圖供瞭解,略有出入,但大致佈局相同。管家向我們確認了第二天的午餐,並給我們安利了酒店的晚餐和早餐。因為已經奔波一天,也不想再去外面,第一晚就選擇了在酒店的餐廳吃。

酒店的公共區域可以歇歇腳,有免費的飲料和點心,他們管這個public area叫做library。這個區域的外面有小露臺,上下兩層的,可以坐下喝茶,對面就是桂川河,還可以看到對面山上的嵐山觀光小火車。

酒店有一個salon是每天提供免費的起泡酒和簡單的點心,餐前的時間我們在這邊坐了一會兒,桌子上有一盤日本棋。

晚餐是固定選單的,不含酒水。

餐廳使用的器皿在酒店都可以購買,這個錫制的酒器傳說中可以做到儲茶色味不變,盛酒冬暖夏涼、淳厚清冽。

從味道上來說,每一道菜都沒有用刺激的香味誘惑食客,但可以品嚐到食物本身的鮮香,且食材季節性很強。從視覺來講,日本菜極工盛器,造型考究,每一道菜都像是一個嚴格的自命題,精緻卻按部就班,不容隨意改變。

DAY 2:悠悠嵐山

早晨按照我們預定的時間,酒店送來了早餐,我們選擇的是“hotpot”,就叫它日式火鍋吧。

因為上午沒什麼事情,外面又在下雨,吃完早飯就躺在了臥室的飄窗看雨,對面的山上偶爾會有小火車路過。窗外的綠樹青山和鳥鳴,給了最大的愜意。

終於癱到了中午,收拾完之後出發去提前預定的餐廳。餐廳名叫吉兆,是一家米其林三星京懷石料理。餐廳的地址就在桂川河畔,與酒店的驛站隔河相望。我們提前和酒店約好了時間,工作人員會開車送我們到餐廳。去餐廳的路是沿著河走的,很窄的一條路,只容得下酒店的小車通過,一面緊貼山石,另一面就貼著路邊,看起來很危險,但架不住小哥車技好哇。這條路上我想到了動畫片《懸崖上的人魚姬》。

用了不到10分鐘的時間就到了餐廳,大門很素雅,因為下雨的原因並沒有拍照,有些遺憾。餐廳是和式的佈置,進去之後要脫鞋。行前酒店特意提醒我們這邊的著裝要求:不可以穿牛仔褲,以及一定要穿襪子。換好鞋之後我們就直接被帶到了一個小房間中。

餐具器皿一貫精緻。

可以發現菜式與之前的晚餐大致上是一樣的,吉兆作為一家米其林三星,在取材和烹飪方法上更加考究。每道菜看起來雖然分量不大,吃到最後基本上要躺著出去了,不用擔心吃不飽的問題。

午餐結束以後已經接近下午三點鐘,我們沒有安排其他的活動,老婆之前來過這邊,我們對景點也不感興趣。嵐山離京都中心還有段距離,我本著來都來了的想法,決定去市中心轉一轉。餐廳的服務生幫忙叫了計程車到BAL,是一個綜合性商場。很好逛,尤其是家居部分,有很好看又精緻的餐具。
走出中心的商圈和辦公區之後,基本就是各家各戶的自建的小屋,都很有特點,有傳統日本的味道。

因為手上拿的東西有點多不太方便,中間我們乘輕軌(或叫地鐵或叫電車)又回到嵐山,從嵯峨嵐山站下車後沿著小街道一直走到酒店的驛站,還碰到了日劇感很強的鐵道口(照片跑焦就不放了)。
時間已經到了傍晚,桂川河畔的行人還是不少,也有很多當地的人在這邊散步。

天色慢慢暗下來,遠處的渡月橋顯得格外安靜。

把購物袋交給酒店驛站的工作人員以後,我們便打車到市中心吃飯。有意思的是,我們碰到的司機是日本的大叔,他知道我們是中國人之後,用生硬的中文說“我太太是中國人”。隨後又撥通了他太太的電話,讓我們在電話裡聊天,並給我們推薦了幾家好吃的店,真的非常好心。寒暄之後,就到了目的地。
我們提前在某點評上看好了一家餐廳,但是到了地方之後真的很很很很很很很難找,當天又在下雨,索性我們就隨便找了一家店就進去排隊了。好在味道還不錯,是一家鐵板燒,終於不再是一道一道的日式料理。

未完待續~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