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對日本動漫感興趣的人,從小受到日本文化的輸出:相撲、忍者、泡湯、抹茶、藝伎…。
看過《菊與刀》,作者用菊花和刀來表現日本文化的雙重性,以及書中所講述的“恥感文化”這些都讓我感到好奇。在半年前終於下定決心出發去日本了,是否日本人真的如此矛盾?是否日本的街道看不見垃圾?這些都讓我期待不已,日本,我來了!

出發前的準備

此行為自由行,由於考慮到母親大人的感受,我們決定減少購物的開支,並只走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日本地標,所以這場旅行早早地就定性為了“窮遊”;
行程為:大阪—奈良—京都—富士山—箱根(最後沒有去)—鎌倉—東京
許好了願望,去日本最想幹的事,我要看一場花火大會以及日本的神社建築,媽媽想吃鰻魚飯、想看看東京的夜景和城市裡普通的街道。

出發前一個月買好了往返的飛機票,換好了9萬塊的日幣(大概有5000多人民幣,對於不購物的人來說比較充裕了),在愛彼迎上定好的所有要去地點的民宿,網上訂好了京都去富士山那晚上的夜行巴士的票,當然赴日的簽證也必須是準備好的。

出發!

到達日本關西機場的時間為20:30,由於沒有出過國,推薦大家在飛機上先找空姐要好入境單以及攜帶貨物清單,可以在入關時省下很多的時間。
日本給我們的第一感受就是“大”,第一次看到有城市燈火的時候我以為那就是大阪了,嗯,不是,對嘛日本第二大城市怎麼可能這麼小。

第二次看到沿著海岸線連綿不絕的燈火時我確信這就是大阪了,然而,在見到大阪府的真容時我內心的澎湃難以言表,同中國的城市群不同,日本的城市佈局依照古老的“井”字佈局,由於海嘯颱風的影響房屋不會建的太高(東京除外),即使是臉貼在飛機窗上我也無法將整個大阪府收入眼簾,那種規規矩矩的燈火排布以及無邊無際的黃色暖燈著著實實的給了我在日本的第一次震撼。日本不是島國嗎,它的城市是怎麼大到這種程度的?(震撼到忘了拍照



到達關西機場,看到平日裡日文的註釋現在變成了主體反而是中文變成了標註,內心有一種奇妙又親切的感覺。

Mario!是你!
到了日本第一件事是什麼?肯定是要感受一下日本的廁所啊!

日本馬桶自帶恆溫,可以衝臀部,水流大小可以調節,有“音姬”會發出水流聲,起身時馬桶會自動沖水,而且在接下來的7天行程我發現日本的廁所真的就是沒有臭味的。
接下來是入海關了,差不多花費了1小時。
出海關第一件事是買Icoca,一張既能購物也能刷車票的卡,但是看到買卡的地方人山人海我們就放棄了,先用這些大鈔來買車票(PS:不要將Icoca拼成英文的“I”)
買好了從關西機場到新今宮的票

和“複雜”的鐵路線合了影(和東京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
鐵路的閱讀方法:鐵路分為:普通、急行和特急,顏色為灰色、橙色和紅色。有一些鐵路的紅色特急是需要加錢買票的,如照片的最上側,在坐地鐵的時候也是隨處都能看見。以及標有“Green line”的車廂是不能進的,來自被趕出來的人的建議。
日本的鐵路不像中國的地鐵那樣平穩,相反,鐵路十分顛簸,甚至讓人感覺車廂與地面只隔了薄薄的一層紙,而且鐵路的速度很快,給人一種隨時車就可能衝出軌道的心情。

大阪——日本初印象

8點之後,大阪的街頭基本上就沒什麼人了,只有那一盞盞像燈籠一樣的暖燈亮著,溫暖了才到這個陌生城市遊客的心

路旁仍在營業的店鋪還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卡拉OK和居酒屋店,居酒屋店門面很小,通常只有能剛好側著身過一個人的通道和一排座椅,座位很近讓人感覺轉身都能打翻鄰座的酒,至今也想不通習慣與周圍的人保持距離,謹慎生活的日本人,卻又如何能夠蜷縮於如此狹窄的空間開懷暢飲呢。沿途的居酒屋有的甚至沒有座椅,路邊的大叔點了一杯生啤靠在櫃檯上,漲紅了臉,熟絡的同店主大聲聊著即將開始的黨派選舉,顯出一副同周圍寂靜的街道不同的氛圍。

夜晚的大阪新今宮給我一種不安全的感覺,很多小巷沒有燈,有燈也不太亮,街上也沒人影,再加上我們的民宿又處在深深的巷子裡,真的是路上把包捂得緊緊的。


幾街道幾丁目是真的不太符合國人的閱讀習慣,理所應當的,我們迷路了,好不容易“逮”住一個本地人,直接一句すみません(對不起)扔了上去,讓我驚訝的是回答是はい(是),好像是對我們的打擾的一種默許,接著說明緣由之後她竟然直接放下手中的事帶著我們開始一戶一戶的找,讓我們有點彷徨不知所措的感覺。接下來的幾天所有被我們問路的日本人都會帶著我們找路,即使是手中有工作也會放下,給人一種十分熱情地感覺。
晚上11點20到達住宿,房間雖小卻是什麼都擺放的整整齊齊,洗手間只有1.5平米卻能容納下浴缸和馬桶,浴缸很小,小到人要盤腿才能躺進去。

第二天我們早早出發了,在周圍一家小型的便利店買了飯糰,也就是早飯了,訂好了大阪難波車站我們踏上了行程。
大阪的街道,小而乾淨,可是與之不符的是頭頂密密麻麻像蜘蛛網一樣未入地的電線。

路上偶遇一隻跟我劈叉的貓
日本的便民健身設施我是沒有看見的,有小孩子玩耍的地方,通常是十分的簡潔,一片沙石地,幾個簡單的攀爬設施

兒童設施在鐵路下,時刻就能聽見震耳欲聾的鐵軌聲。兒童設施旁50m是大阪窮人聚集區,烏壓壓的黑色棚房以及隨處可見無家可歸的人(日本的乞丐即使落魄,“家當”竟然也是收拾的整整齊齊的,礦泉水瓶,被子,報紙規矩的碼在那裡,不知道是不是強迫症)這種街道排布總給我一種奇妙的感覺,在遊園地裡玩耍的小孩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啊。

繼續朝著難波/心齋橋前行,整個城市街上是沒有垃圾桶的,什麼日子扔什麼垃圾,亂扔垃圾是犯罪,甚至一些好一點的住宅有私人的扔垃圾的地方,平日裡都會上鎖。整個國家能不用分類就扔垃圾的地方只有便利店以及一些酒店,把規矩執行到了一種嚴苛得不近人情的地步。

路過大阪通天閣,鋼筋建築以及密密麻麻的電線網,可是卻並不讓人覺得雜亂無章。

大阪的心齋橋,是一條商業街,這是著名的格力高,奔跑的人。心齋橋下是一條河,並不很乾淨,一旁的大螢幕上不間斷的播放著嘈雜的廣告。
看到心齋橋著名的地標大螃蟹,但是我嫌太貴並沒有嘗試一下,到現在我媽媽都還覺得很後悔。

匆匆忙忙的路過了大阪,接下來乘坐近鐵,向著奈良出發了!

奈良——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奈良的鐵路,綠色和紅色的碰撞給人以詫異,卻又不失和諧之感

近鐵奈良

奈良的鹿是野生的,古時候鹿在奈良的地位比人還要高。到現在也能看見鹿子悠閒地過馬路,整條街的車輛都給它們讓路的奇觀。
在難波乘坐近鐵到了奈良近鐵站,到達時大概是正午,大太陽頂頭,一出站臺能看見一尊以唐朝時期中國僧人東渡日本為原型修建的銅像,奈良有許多保留下來的古蹟,其中蘊藏著古代唐朝的風韻。二戰時美軍轟炸日本,在樑思成竭力提議留下這些中國風的日本古蹟的情況下,唐招提寺等一眾古建築才得以儲存。
可惜的是由於時間所限這次的行程並沒有去到唐招提寺。
首先來到了奈良公園,這裡大部分的都是遊客的身影,街邊有專門賣鹿餅的小攤,賣的都是同一種鹿餅,鹿餅是真的很香,100日元能購買到5塊鹿餅,是鹿子最愛吃的食物。
但是!這公園門口的鹿子大概都是成精了,在買鹿餅的小攤旁等著,也不去搶,一旦有遊人買了鹿餅,立刻就陷入了鹿群的包圍圈,它們會啃你的包,你手裡的塑料袋,步步緊逼直到你交出鹿餅。

我們的包沒能倖免被啃了一口。

在你喂鹿餅時鹿子會不停地給你點頭,看上去很是有趣,但是要注意這是鹿子在提醒你快把食物給它,如果頻繁點頭很可能是發動攻擊的前兆,這些注意事項在公園的周圍也會有提示牌。
奈良公園的鹿子都吃的太飽了,對我手中的鹿餅甚至提不起興趣,於是我們轉移了陣地,往春日大社的方向出發。
說來奇怪,一進入通往春日大社的路遊人就基本上寥寥無幾了,這時我們發現了一隻有點膽怯的鹿子。

面對我們的投食它顯得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試探性的靠近我,相比於奈良公園的鹿子等待著遊人手中的食物,這隻鹿顯得更有靈性。

往往在林中某個不起眼的位置你就能發現一隻低頭啃草的小鹿。

在這條路上逗留了一陣就出發去找住所了。
奈良的住所不同於大阪,奈良多以獨棟小宅院為主,不經意一扭頭就能看見玄關前的小花園,小擺件等。仔細尋找能夠在日本發現許多生活中的小確幸,讓整個旅途充滿了快樂。

再一次艱難的找到了住宿,在門口大力推門推了20分鐘最後發現是滑動門。
這次奈良的住宿是此次日本行程裡住的最好的一間,但不是最貴,是一個躍層的單間空間比較寬敞,並且裡面也配備有衛生間,超級滿足!
在這個房間磨蹭了一陣我們朝著若草山出發了。首先來到了春日大社,從後門一個原始森林往裡走,一路上基本上沒有遊人,天色逐漸變暗我們加快了腳步。

春日大社,我到達的第一個日本神社,遊人也不少

在石燈籠群裡突然竄出一隻鹿子,好像知道待在這個位置遊人會給它食物。

春日大社

幕落之時的鹿子和石燈籠,總是給人以神祕之感。

時不時可以看見等待著撿食鹿子落下的鹿餅的烏鴉,這種在中國被視為不吉利象徵的鳥在日本卻是神明。
來到春日大社,驚訝的發現繪馬區的繪馬形狀是小鹿形狀的

想著為同學求一個御守,本以為過程會十分複雜,沒想到就在入口處的旁邊就有擺開的御守供遊人挑選,明碼標價給錢就能拿走,原來神社也是世俗氣息濃厚啊…
從春日大社出來繼續往若草山前行,陸陸續續能發現路旁休息的鹿子。
到達了若草山,驚訝的發現5點關門!現在是6點已經無法進入了。

若草山是一個山包,上面星星點點的分佈著鹿群。
感到遺憾且無奈,走到出口處發現有一個像員工一樣的人擅自板動閘機進去了。我用我那蹩腳的日—英語問道是否還能進,沒想到回答竟是可以隨便進的!聽說日本人是出了名的死守規矩,看來還是有例外的。

這裡的鹿子不常有遊人來喂,因為山不太好爬。當時正趕上日落,山上的鹿群又在悠閒地吃著草。

快門捕捉到了一隻看著夕陽西下的小鹿,它毫不畏懼在它身後拍照的我,時不時低下頭嚐嚐若草山的草,它是在感慨著自己的鹿生嗎,自己曾是這個山頭的鹿王…

若草山

在山上喂完了我所有的鹿餅,鹿子總在催我繼續餵給它,我裝作看不懂也給它回禮鞠躬,看到一隻鹿角碩大的公鹿趕了過來嚇得我丟掉了鹿餅。

若草山上充滿了快活的氣息。

天色不早了我們開始下山,路上發現了一隻小鹿!小鹿相比年長的鹿子更加溫順可愛。

在下山的路上路過的藥師寺。

汽車排著隊等待著鹿群過馬路。

我們下山時鹿群也從奈良公園出來了,來到了他們的乘涼地點,那裡聚滿了可能奈良公園所有的鹿,鹿群上前討食時,一旁歇息的路人也並不慌張,只是兩手一攤,表示自己沒吃的了,像是在哄小孩一樣。

在原路折返時發現經過的一個小神社的燈亮了,木質燈架裡多了一隻大橘,同樣也是不怕人,用一種輕蔑的眼神靜靜看著我。
路上有競選黨派廣播著自己的競選宣言,看見我們拍照也是看見老熟人一樣開心的揮手;電線杆上的烏鴉“嘎嘎”的叫著向另一個杆頭的烏鴉宣示著自己的領土;紅綠燈“布—谷,布—谷”的不停叫著,一切和諧卻又溫馨。
明天就要離開你了,奈良。

晚安!奈良!

京都——紅與黑の古韻

京都是此行我最期待的城市,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穿著和服的藝伎,參拜神社的儀式等,都讓我為之著迷。
一早在奈良近鐵站一人花費620日元乘坐鐵路來到了京都站。京都的大部分景點都是需要乘坐京都的巴士的,在網上瞭解到京都公交是到站按鍵下車並給司機錢或是出示一日券,一想到需要進行找零和詢問價錢等的事項心裡就有點擔心交流不暢。但首先,我們在站臺就迷失了方向。京都的巴士站分佈的很散,一個站臺可能只有2路公交,站臺又分佈在火車站的四周,Google地圖也無法讓我找到正確的方向,只能去資訊中心詢問。
費了很大力氣上了巴士,發現其實司機都還是很耐心的,如果向司機問路以及價格的話後面排隊的人也不會急著催促你。每個座位旁都設有紅色按鈕,到站司機也會語音播報,最最人性化的是巴士的輪胎可以通過調整氣壓來左右傾斜方便上下客!(坐巴士時5000和10000日元是不收的,如果實在嫌麻煩可以在遊客中心購買一日券)
在祗園站下車後立刻就感受到了濃郁的旅遊氛圍,遊客量比起奈良和大阪有所增多,並且國內的旅行團也是隨處可見了。
不巧的是,今天是一個陰天,到了下午還下起了暴雨…於是印象中暖陽照在紅色鳥居上的照片夢是不能實現了。
到達祗園後先去了最近的八阪神社,是日本關西地區最古老的神社。

映入眼簾的是一隻石獅子,雖然是陰天光線不好,可是卻給了它一種肅穆之感,彷彿腳下這塊祗園之地都是它在守護。
繼續往裡走是更多的神社建築,遊人也熙熙攘攘的變多了。

三勾玉,看到它總想著火影忍者裡的寫輪眼

八阪神社的燈籠群。
突如其來的暴雨讓我們躲進了一旁的淨手池。雖然在以前有仔細看過淨手的教程,說是右手舀水傾倒在左手上然後….後面的想不起來我就直接把水喝掉了。
嗯,是自來水的味道。
旁邊的外國人看見我喝也嘗試了一下味道,嗯,真好喝。

日本的雨來的快去得也快,幾分鐘就變小了,我們接著前往二年阪。
Windows上有一張三年阪櫻花開放小道的屏保讓我夢牽魂繞,以及那條二年阪小道盡頭的五重塔,總是那麼肅穆端莊。
路上偶然聽見遊客發出的鄉音“好想吃火鍋啊好想吃辣的”猛地想起自己也很久沒有沾辣味了,很是懷念重慶的火鍋,日本除了芥末是辣的其他真的就是味道平平,不太合我的胃口。

到達二年阪,映入眼簾的是一大批穿浴衣的遊客(多半是遊客,本地人只在重要節日時才穿和服)女性和服的背後腰上會加一塊類似於布包的東西,讓背能挺直,我開著玩笑這玩意穿久了能得上腰間盤突出。不可否認的是和服的確是漂亮的,穿上很有氣質。但是過窄的裙襬讓人每一步都只能邁得很小,木屐並不合腳,穿久了腳上會氣泡的,可能嘗試過的妹子都有感受吧

我們正好碰上了在拍結婚照的情侶,女生的和服上面是一隻硃紅色展翅飛翔的鳳凰,正好承託著心中美好的憧憬,那麼絢麗卻又不讓人覺得刺眼,周圍遊客的和服一下都黯然失色了。

可是真正到達三年阪的拍攝地點確是烏壓壓的人群充斥了我的鏡頭,不斷有人走到跟前搶奪“最佳拍攝位置”。沒辦法只能匆匆閃一下快門,落荒而逃。

離開三年阪往清水寺進發,一路上游客數量成指數型增長,在到達清水寺時到達了頂峰。

清水寺聽說是有音羽泉的,可是礙於人多我就沒去,在寺廟門口買了一個御守,價格以及少數種類是和春日大社一樣的,看來是全國統一零售價的



在清水寺下面找到了一家抹茶點心點,一直想嚐嚐抹茶和丸子的味道,也終於如願以償。

抹茶店旁有穿和服的女生正和紫陽花合影。

不經意看見了抹茶店旁的掛飾,生活中的小美好總是這麼突然地出現在眼前。
離開清水寺接下來朝著伏見稻荷大社的方向前行。

遊客們不疾不徐,沒有人急著趕路,大家都慢悠悠的走著欣賞著路邊的美食,和式的建築,街道上洋溢著一種閒適的氣息。

看來還是有急匆匆的人的,京都的人力車伕,讓我想起電影裡的黃包車司機,看著有人拍照他大步地跑了起來,展現出與這座古城不一樣的活力。


不知道是不是在淨水池處亂喝水的緣故得罪了水神,當我們在下午急匆匆的趕到伏見稻荷神社時,天空下起了暴雨。
心心念唸的千本鳥居前半段全是人,差不多走了20分鐘爬到了半山腰才找到好一點的拍攝位置,只不過也是不斷利用視角差用柱子擋住後面的遊人。仔細一看雕刻在千本鳥居後面的字其實都是一些公司的名字,伏見稻荷所供奉的是一隻口裡含著稻穀的狐狸

象徵著豐收,許多公司也來祈求業績蒸蒸日上,就會建造一塊鳥居,久而久之就有了成千上萬的紅色鳥居。

狹窄而密集的千本鳥居,如果不知道柱子上是現代公司的名字而誤以為是古代的符文就會有一種神祕之感。
走出伏見稻荷大社時雨下得更大了,難道是稻荷大神在歡送我?

提前訂的前往富士山的夜行巴士,走了一天的路我們疲憊不堪。來到八條口站,幾天的和食今天終於動了洋快餐的念頭來到一家麥當勞,母上大人說想吃新奧爾良雞腿堡,我驚訝的發現自己並不知道新奧爾良雞腿堡怎麼說,無論是英語還是日語,在那一刻感到了自己知識的貧乏與無助…
由於夜行巴士在23點35才發車現在8點我決定去看了一場電影,這也是此行最奢侈的開銷之一,一張電影票需要1400日元。看到明天日本首映的天氣之子我暗暗咬了咬牙,為什麼不晚到一天。

在7月18日23點15分我們踏上了夜行巴士。
再見京都,你紅色的鳥居與黑色的高塔碰撞出古老的回聲,縈繞在我腦海,久久不能消散。

河口湖——戴帽子的富士山

第一次嘗試夜行巴士,乘車處有英文不錯的工作人員在指揮,所以不難找。
車內的空間不大,車子發動時司機開始介紹一些注意事項,包括有將手機調成靜音等一大堆我聽不懂的話,本來以為就幾句話的事情,沒想到滔滔不絕的講了有15分鐘。車內的燈熄滅了大家也陸陸續續的進入了夢鄉。

車子顛簸不停,司機中途還會不停報站名,這是我在日本睡得最差的一晚。

迷迷糊糊地醒來時已經到達了富士吉田市,下一站就是我們要去的富士山河口湖站了。
到達河口湖站,吃掉了昨天買好的飯糰才算有點精神,環顧一下四周,很多穿著登山裝備的人,大部分是洋人。以前認為富士山很好爬,在做了攻略之後發現爬這座山難度還是很大的。
人們說的富士山多指的是河口湖,忍野八海以及五合目,五合目是登山者去的地方,此行去的是路線較為大眾化的河口湖。路線分為ABC三條,A線目的地為河口湖,B線是到忍野八海的,在規劃完路線後我們選擇了A線並且由於現金較多並且也沒有在公交線路上走走停停的打算,所以就沒有買富士山周遊券(如果是打算在富士山附近多個景點遊覽的話周遊券還是不錯的選擇)。

當天天氣很不好,烏雲密佈,以至於當富士山第一次出現時我並沒有反應過來。被雲霧裡三層外三層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富士山只露出了山頂,讓人難以察覺。
當時間逐漸靠近正午溫度升高,圍繞富士山的霧氣才開始慢慢的散去。富士山是日本的國山,精神的象徵,第一次對它有印象應該是浮世繪《神奈川衝浪裡》,即使是海嘯一般的大浪富士山仍是屹立不倒,代表著頑強的精神。
在終點站下車之後是一片薰衣草海,面前是與我們相隔了一片湖的富士山。我們慢慢往前走,想找尋遊客少一點的地方。

終於,天空放晴了,太陽高光猛烈的照射下來,富士山終於大大方方的展現出真正的容顏。

在富士山前種田總讓我想起陶淵明的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裡應該是“種田東籬下,悠然見富士”。

藍天和河口湖相映成趣,眼前的風景給人以風淡雲輕的感覺,相信在沒風的日子富士山能夠被完整的倒映出來。
在湖邊逗留了許久,由於肚子的抗議我們不得不啟程到一旁的便利店覓食。幾個飯糰匆匆下肚後我們折返回終點站準備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中途路過花園,日式花園一草一葉都是經過精心佈置的,像是富士山前的小庭院

山梨縣的繡球花開的正豔,此時神奈川縣的繡球花卻已陸陸續續凋零了。

從河口湖站返程前往新倉山淺間公園。

隨處可見的富士山標識。
在河口湖乘坐電車到達了吉田寺,這是一個鄉間的小站,平時遊客量不會太大,連自動檢票機都沒有設定,安安靜靜的坐落於此地,室內掛滿了和富士山有關的裝飾。

前往淺間公園的路上,開得正豔的繡球花。

鄉間的鐵路

在“長途跋涉”之後到達了淺間公園,幾天的徒步感覺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不知道是不是夏遊,進入大門時一群學生衝了下來,全都是興高采烈的飛奔。

此時是夏季可有些紅葉十分“早熟”,提前紅了,和鳥居的紅色相得益彰。

淺間公園修建在山上,平日裡多半也是市民們健身的好去處,山還是有一定高度的,向上爬逐漸出現在眼前的是吉田市。

整座城市出現在眼前,由於地震頻發日本多為平房,且為井字形鋪開,鱗次櫛比。富士山像極了一把扇子,山頂是扇把兒。

此處為一個不大的展望臺,上面站滿了人,許多關於富士山的照片裡都會有這個角度。富士山這把扇子在這個角度完全展開了。富士山頂仍然是雲霧繚繞,像是戴了一頂帽子。
這個機位拍出來的照片變化不大,大家拍出來都一個樣。
這座山還比較高,展望臺在山腰,我還想著往山頂進發但是發現到了後半段沒了路,都是原始森林的土路,只得折返,準備回到河口湖前往箱根。

電車上很有趣的一幕,這兩個學生模樣的日本人從進入車廂就徑直縮到了角落裡,一邊一個。從頭到尾視線都沒離開過手機,周圍有人上下就稍微挪一挪,仍然是死死地盯著螢幕,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這邊一對好奇的目光正在打量他們。當時車廂很暗,車窗外的風景不斷地變化,光打在兩個人的側臉上,左右臉一明一暗,不知怎的我感覺到了冷漠。

回到河口湖,Google地圖提示要坐公交,60個站後換乘,我覺得可能是系統出錯了,公交車怎麼會有60個站?事實證明我錯了,雖然是巴士感覺我們做了一個長途,站與站之間的距離大概是10分鐘一個。這個司機有一個實時翻譯機,說日文能夠翻譯成其他語言說出來。
車上大部分是中國人,一路上走走停停,有一箇中國小孩,中途鬧著玩按了兩次座位旁的下車按鈕。第一次按鍵之後司機顯得有些生氣,日語說著“誰按的,沒有需要請不要亂按”。在到站時(是按鍵停車,不按的話不會停的)他還是禮貌的問了一下“沒人下吧,沒問題我就開走了”。第二次司機在通過麥克風提醒有需要再按下車鍵不要按著玩時小孩再一次按動了下車鍵。司機發現了,因為提前知道時中國父母此時他直接通過實時翻譯機翻譯成中文通麥克風全車廣播
“有需求再按,亂按的話會給全車其他的人造成困擾的”他的語速很急促,聲音聽得出來比較生氣,翻譯出來的中文語音平緩且沒有感情。
他用最嚴重的語氣說的卻是禮貌用語,你造成的是全車人的困擾。
這時這個母親也只是而輕微的告訴孩子不要亂按,並沒有告訴他造成的不便。
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路上的行人在給司機讓路時,司機會點頭示意,在司機給行人讓路時,路上的行人也都會匆匆地15度鞠躬致謝,一種奇妙且溫暖的習慣。

前方出了車禍,是一起小汽車燃燒案件,懷疑是有人故意縱火,警方也介入了其中。公交車一動不動地待了半個小時。日本的公交或是電車都以其準點著稱,在後面上車的人司機都加了一段長長的解釋,大致的意思是前面出了車禍,沒能準時到達,給您造成的不便請你諒解。
後面的40多個站只要有人上車他都會自發地加上這一句,讓人感覺他真的是用心在服務,造成時間上的延誤真的是心裡有愧。
到站時我們一個人花費了1025日元,此行最貴的交通費。

我們到的地方叫御殿場,比較偏僻,此時是19點30分,在尋找下一班換乘的巴士時我發現,收車了。
可是除了巴士再沒有其他的交通方式能前往箱根了,打計程車又怕傾家蕩產。急匆匆的用英語詢問售票處的工作人員,這時太慌已經顧不得日語了,他告訴我們沒有車了;打電話給旅館的老闆希望能退房或是能派車來接我們,可是在去哪兒上訂的房間並沒有房主的網路聯絡方式,電話也是空號。
晚上8點,御殿場站已經很少有巴士了,天色漸暗街上的行人也急速減少,商店大部分都關門了,此時的肚子又開始抗議還沒下肚的晚飯了。
在異國他鄉第一次感受到了無助。

後來只得在車站周邊定了一家酒店,在街邊用一碗鰻魚飯解決了溫飽問題。
這個酒店房間很小价格卻奇高花費了1000人民幣,只不過還好酒店裡面有泡湯的地方,終於嘗試了一次不太高階的日式溫泉。

希望有計劃去箱根的旅友在出發前做好詳細攻略,JR線路不到箱根,只有巴士,多半是幾十個站才能換乘,而且在17點左右就都收車了,不要再踩我的坑。
御殿場一行讓我對箱根心灰意冷,不方便的交通,高昂的巴士交通費讓我明天只得改行鎌倉。

再見富士山,富士山很大,大到周圍的山和它一比都像小土堆;富士山很美,美到像一把扇子上面鑲滿了櫻花的圖案;富士山也很小,小到你在許多日本藝術品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再見箱根。

鎌倉——海濱小鎮、江之電

在御殿場乘坐JR線到達藤澤再轉江之電前往鎌倉。

江之電是前往鎌倉的唯一線路,路線裡涵蓋了大部分的鎌倉景點。不得不說江之電是很有特色的,不僅是車廂還是站臺都是以綠色為主,像是以前使用的綠皮火車。
江之電在起始站藤澤就裝滿了人,電車慢慢開動了,車廂裡有期待著海濱風景的遊人,也有拉著家常瑣事互相寒暄的本地人,雖然擁擠但並不嘈雜。

江之電的軌道在市區內竟然也有鋪設,在電車路過時黃黑色的路障就會放下,路旁總是站有遊人舉著相機、手機希望記錄下這一幕電車路過的場景;也有駐車等待的本地人,多半是穿著便裝,自行車籃子裡裝著才買的菜。在習慣了日本的統一西裝著裝後,這種閒適的氛圍也感染者周圍的人。


一個轉彎,電車像是進了一個巷子,車廂離周圍的民房很近,大概只有2米的距離,能夠看到窗臺上種植的多肉植物。樹葉從綠色車廂拂過,又是一個轉彎,視野卻豁然開朗,右側是大海,海上有舉著衝浪板與海浪搏鬥的人。江之電就是這麼奇妙,好像是特意設定了一條線路,擷取了鎌倉美麗的風景,讓你好奇下一個轉彎前方有什麼在等待。
值得一提的是,一路上游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是:鎌倉高校前

此處有許多遊客,有的遊人在路障抬起來的瞬間就跑到鐵路前只為抓拍一張合影,嚴重妨礙了本地的交通。然而鎌倉有很多類似的風景都要比此處更好看,有時候情懷這個東西真是讓人搞不懂。
在路過這個站時車廂裡有日本人在議論“這裡怎麼這麼多人啊”“可能我們不是他們那個年代的人不懂吧”

我們住宿的地方在和田冢,是一個很小的站,令我驚訝的是此處沒有驗票的機器,光明正大的逃了一次票。出站之後,只需要一個拐彎就進了一條清幽的小巷子。四周都是日式庭院,裡面栽有松樹,以及隨處可見的小裝飾

佈局以及裝飾其實都十分簡單,但是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都是精心佈置過的,像是傳達著一種生活的哲學。

除了清幽鎌倉也有活力的一面,隨處可見的衝浪板,大褲衩;騎著猿把兒哈雷摩托飆車的人公路上遍地都是,飆車的人噪音實在太大,有時候深夜都發出巨大的噪音,實在搞不懂兢兢業業遵守規矩的日本人為什麼會做出如此不顧及周圍人感受的事。

隨處可見的騎手。

向一個正在負責從大卡車裡提貨的日本人問路時他竟然立刻放下了手裡的工作,從辦公室裡拿出了一本厚厚的鎌倉地圖冊,帶著我們找到了旅館。這樣的行為真的讓我覺得有點難為情,這算是一種熱情嗎,還是一種對恥感文化透徹的執行,我其實也不太清楚,但總覺得一句ありがとう是不足以表示我的感謝之情的。

我們的民宿房主是一位臺灣人,非常的熱情,給我們介紹了周圍能租自行車以及衝浪板的地方,還有周圍的景點示意圖等。我從她的口中得知在週末時鎌倉是旺季,許多的人會從東京趕過來放一個小小的假,讓大海洗滌自己的心靈。這幾天神奈川縣都基本上在下雨,所以我們與晴天是無緣了。

第二天早晨民宿是提供早餐的,一個略微靦腆且黝黑的日本小哥領我們吃了飯,日語混雜著日式英語確實理解起來是有些困難的,當時我在想或許他說日語我還好理解些。

一早我們就向著長谷寺出發了,長谷寺以繡球花聞名,紫陽花小徑基本上成了打卡必去的地方,繡球花也是鎌倉的標誌,不巧的是,我們到的時候這裡的繡球花已經基本上凋謝了。

長谷寺是標準的日式庭院,一花一葉一磚一瓦都是經過佈置的,在進入庭院時有工人正在整理石頭上的苔蘚:用鑷子一叢一叢地把破壞景觀的多餘苔蘚夾起來,他著著青布衣褲,腳上穿的是日式的兩指襪,像是從日式的畫裡走出來的一樣。腰上還彆著一爐檀香,煙霧嫋嫋升起,寺廟裡瀰漫著淡淡的清香。路過時他對我們點頭微笑,讓我覺得他對自己的工作十分滿意。
突然想起國內的園林工人,統一的大剪刀剪掉多餘的樹葉,有時連粗壯的樹枝也一併裁去,只留下光禿禿的主樹。

庭園裡面真的是一步一景。

這是長谷寺的良緣地藏,三個為一組,一共有三組。藏在寺院的角落裡,全部找齊的話聽說就能獲得良緣哦!
在繡球花開的時候良緣地藏周圍會放上繡球花,在淨手池裡也會撒上花瓣。看起來像是偶然間掉落的,其實是被園林工人細心地放上去的。

即使是這些苔蘚也是被人精心佈置過的。

幾百座石身菩薩,齊刷刷的凝視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
繼續往上走來到了一片觀景臺,這裡面能夠遠眺鎌倉的全景。
繼續往上爬,能夠找到更高的視角觀看鎌倉的景色。

一轉眼發現了另外一組良緣地藏。

他們好像佇立於此就是為了等待著被人發現。好的,離良緣又進了一步。
這裡已經是能夠參觀的盡頭了,我們開始折返準備去看鎌倉大佛。

長谷寺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景點,如果想體會一下日式庭院的風景或者是鳥瞰鎌倉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

可惜當天的天氣並不好,大海也不藍,沒有《灌籃高手》裡的碧海,但是衝浪的人依然是絡繹不絕。

鎌倉的海灘並不是細沙,而是其中摻雜有一些黑色的泥土,不知道是不是火山泥。

海濱公園裡的一條小徑,此時的紫陽花已經快謝了,不同於之前在富士山看到的大朵的白色繡球,接近凋零的繡球已經萎縮,卻給人一種殘缺的美。

在鎌倉的許多地方都有這樣的路口,在電車靠近時紅燈開始閃爍,一旁的警笛發出規則的“滴,滴”聲,接著路障放下,電車飛馳而過。車尾一過,警笛聲就戛然而止,路障又慢慢抬起,好像剛才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然而在鐵路邊凹造型的人已經被車上的遊客映入腦海作為鎌倉旅遊的珍貴回憶之一。

鎌倉大佛是要收門票的,然而比起長谷寺裡豐富的內容,鎌倉大佛觀光的地點就只有鎌倉大佛一尊佛。
鎌倉大佛看上去還是十分的慈祥的

比起鎌倉大佛我媽的神態更像一尊佛。

在晚上吃過了當地的回轉壽司之後,2天的鎌倉之行就算告一段落了。
兩天我們都用腳步在丈量著這座海濱小鎮,慢悠悠的走也不趕時間。在那些庭院外一轉眼能發現裡面的松樹上有松鼠在打量你,轉角處的小海鮮市場能夠看見和老闆互相問好的老主顧,一旁的電車即將通過,路障不疾不徐的放了下來…鎌倉真的很適合度假,這裡有許多面朝大海的高檔酒店,也有廉價出租的衝浪板以及自行車。當你走在這裡時你就能清晰地感受到鎌倉的慢節奏…
街邊遊人的嬉鬧聲打斷了我的思緒,他們躋著人字拖,手裡拿著沙灘排球,有人頭上頂著衝浪板有說有笑的走過;一旁又是幾輛可能是“排氣管壞了”的摩托飛馳而過,這種景象在其他日本城市是很難尋見的。

雖然這幾天鎌倉的天總是陰沉沉的,但是我的心裡卻是一片晴朗。
再見!鎌倉!

東京——快節奏的都市生活

一早就搭乘新幹線從鎌倉出發前往新宿,正好是上班的高峰時間。眼前是奇特的一幕:

上班族們穿著統一的黑白西裝工作服,眼睛一直注視著手機,頭也不抬大步地往前走,速度確實驚人的快。像是一堆人前仆後繼地奔赴戰場。
在電車上這種感受更為強烈了,雖然擁擠可是車廂裡卻安靜得出奇。手機需要設定為靜音,車廂內人多時不能大聲說話,就連電視裡的廣告都是靜音的。鐵軌“哐當—哐當”地發出響聲,列車裡的上班族們拉著把手,看著手機面部表情的跟著車廂“上下浮動”。列車一個急轉彎,“哐”,所有人踩著拍子向前傾30度像是在跳邁克爾傑克遜的舞蹈,整齊劃一。我像是在看一場啞劇,不管是車內還是站臺上都是一模一樣著裝,一模一樣沒有表情的人,像是末日片裡的殭屍,只等著列車門一開就往裡湧。
我感到難以置信的壓抑,甚至開始懷念國內嘈雜的車廂,我在那一刻或許理解了日本較高的自殺率的原因,為什麼偏偏選擇臥軌,在看到周圍千篇一律冷漠的臉時,無論是誰都會對人生的意義產生懷疑。
40分鐘內電車內不斷地上下課,唯一聽到的一句話是我媽媽從睡夢中醒來響徹車廂的一句“啊?到站了嗎”,這才有了活在這世上的感覺。

到達新宿,首先要去的地方竟然是《你的名字》打卡地


。一出新宿站就是大都市的感覺,周圍的鋼筋水泥將我們團團包圍,往目的地走的時候卻在城市中看見了一大片樹林,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們或許可以逃到這裡來緩緩氣。

這個取景地就在須賀神社旁邊,須賀神社是一座不大的神社,多半是本地人來參拜。
拍這條臺階也是我此行第一次排隊等待拍照了


臺階上圍了三三兩兩的遊人,一聽語音竟然都是同胞啊。

拍完照繼續沿著這條路走,我期待著能夠找尋到一些有特色的住宅景觀。
前面那條路是一個很不錯的拍攝點,路上有著斑點狀的條紋,這時候有人騎著自行車從坡上下來了。拿出單反抓拍了幾張,感覺效果還不錯。
可就在這時一個老頭走過來,用日語對我說了幾句話,大概意思是讓我把剛才在這裡拍的所有照片都刪了。一開始想用語言不通裝作聽不懂來搪塞過去,沒想到他語氣越來越強烈還用手指我並且做出觸碰相機的舉動。當時我就有點生氣,說到“不要碰”,沒有用敬語。想著出國在外還是息事寧人為主不要挑事,我還是當著他面把照片都刪了,不讓我拍,這個地方我還不拍了!

沒想到的是在一個轉角又是一處不錯的景在等著我。

從小巷子裡鑽了出來,接下次啟程前往此行最重要的地點:東京塔

從這個門往裡走,能夠看見東京塔

在前往東京鐵塔路上看見的小石人。

當真正到達東京塔下卻發現能拍出來的東京塔很有限

觀賞東京塔最好的地點還是在六本木。六本木是東京的一個區,以高消費著稱,六本木的展望塔能夠俯瞰看東京塔。

路上看見像口紅一樣的建築。

一路上天色漸暗,廣告牌亮起了燈。廣告牌是東京的一大特色,許多攝影師為之著迷,日本廣告牌小巧且內容簡介,許多的廣告牌拼湊起來有一種擁擠的美感。

到達六本木展望臺,本想買一張頂樓的票不虛此行,可是當天是陰天,非常不適合拍照。售票員卻告訴我們現在上去全是霧什麼都看不見,只能去室內的展望臺了。
可是上到室內展望臺卻發現,,,位置都被佔完了。

新宿的街逐漸亮起了燈。

東京塔的亮燈時間較晚,在周圍的建築都亮燈之後它才緩緩亮起。
東京塔越夜越美。

六本木Hills

用手機拍攝了東京夜景的延時。
在室內展望臺碰見一個用腳架拍攝夜景的人,一交流發現是中國同胞。我記得六本木展望臺上面應該是不能架腳架拍攝的,果然借了他的腳架正準備拍攝時就有工作人員來制止我了。
後面就直接用揹包當做腳架了。

展望臺一旁的森之美術館還是很有看頭的

雖然說我看不懂藝術但是這裡出片的效果很不錯。


離開六本木,匆匆忙忙的趕往我們在兩國區的住宿。
明天23號是我們在日本的最後一天,東京葛飾區有我一場一直期盼的花火大會。但是一想到東京的夜景沒有怎麼拍攝還是覺得有一點可惜,於是就臨時起意決定明晚去新宿拍攝夜景,並且稍微購一下物,畢竟聽說日本的東西要比國內的便宜一些。

第二天我們先去的是位於神保町的舊書市場,這一條街上多半是書店,買舊書,古書的居多。我們去了那條街上最著名的一誠古書店,在經過詢問,找到中國的古書之後我發現自己並沒有拿起它的慾望,書都是很厚的大部頭,並且內容都是我平時不會觸碰的歷史地理等。並且古書店多半與平常的商店不同,沒有人招呼你,門也是緊閉著的,有一種閒人免進的感覺。即使是鼓足勇氣推開門也會發現在書架的最盡頭有一雙眼睛(或許是書店老闆)死死地把你盯著,也許知道遊客只會參觀並不買書。並且書店內是不允許拍照的,很遺憾,看來這一次的偽文青我裝的很失敗。

接著前往新宿準備開始此行的購物

路上在地鐵站看見的一張非常有趣的海報,原型是三不猴“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這裡改成了面對犯罪行為要“看聽說”,勇於制止犯罪行為的發生。

在新宿購物發現,導購有許多的中國人,多半是我用日語問了兩句對方就說“誒?是中國人嗎”,我都好奇他是怎麼聽出來的。而且周圍買東西的也都是中國人,更有甚者直接日語詢問導購“是中國人嗎”然後開始用中文交流,令人啼笑皆非的操作。
其實說實話日本的服裝款式真沒有中國的這麼多(不包括澀谷),日本人的穿著平時也都是工作裝為主,即使是穿的休閒裝也是很普通的純色系,不會追求大牌子、大logo。相反的如果在東京看見有打扮得時尚的人,一聽口音都是中國人。

新宿

襲擊新宿的哥斯拉

新宿的街頭,夜晚來臨。

新宿十字路口的人群。

新宿

我們瘋狂的走著,希望在這最後一天記錄下新宿最美的夜景。

著名的歌舞伎一條街,裡面有成人消費的內容,大部分是不對遊客開放的。

東京的夜晚,讓人覺得墮落與危險。
新宿的夜晚,像一場狂歡,會一直持續到很晚。

離開新宿前往我們在成田機場附近的住宿,明天就要乘坐飛機離開日本了。
路上經過葛飾區,看見了許多穿著和服的年輕人,是參觀完了花火大會準備坐電車回去吧。

在東京,每個人都能找到讓自己滿意的生活方式,或許是約著兩三個好友去新宿的居酒屋坐坐;或許是姐妹們約著去澀谷血拼一把;或許是在六本木的高檔餐廳吃著西餐欣賞著東京的夜;又或許只是一個人晚上沿著江戶川散心。

穿著西裝看著漫畫,嘴角微微上揚,在日本的每一班列車裡都能找到這樣違和卻又可愛的場景。

晚上到達成田區時是晚上10點了,街上沒人了,就像是第一天到達大阪時的情景,不過這一次,位於成田區的民宿位置偏僻竟然連燈都沒有,由於找不到路我們只能打著手電筒挨家挨戶的檢視門牌號。好不容易街上有路人走過來向他問路,他雖然也不知道但是願意帶著我們找。不好意思這麼晚還麻煩他,我們拒絕了他的好意。
夜,黑的有些滲人。
向房東問路,他指明瞭大致的方向,可是過了5分鐘再次向他詢問時就“杳無音信”了,給他打電話也是提示無人接聽。一看時間是11點了,在愛彼迎的房屋告示上確實寫著11點之後請不要打擾。日本人對規矩的執行度真的是到了刻板的程度。
最後是通過照片比對才找到了住所。

這間民宿是和室,濃濃的日式風格。
雖然浴缸上貼著告示不要放水,我還是放滿了水,泡了個澡,在浴缸中回憶此次日本的行程…

小小的總結一下

在這幾座城市裡我最滿意的是奈良和鎌倉,奈良對待鹿子的態度讓我覺得新鮮並且能與野生動物如此和諧的共處十分愜意,鎌倉的海濱,悠閒地生活讓我流連忘返。比較失望的是京都,一是那天的天氣不太好,二是遊客太多了,並且商業化嚴重。最震撼的是東京的夜景,但是展望臺遊客的佔位行為還是有待改善。
回想起此次旅程中所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恪盡職守的巴士司機,也有告訴我們即使關門了,不交門票也可以進去的奈良市民;有電車裡從頭到尾一言不發的上班族,也有大阪街頭卡拉OK裡忘情歌唱的上班族;有穿著一樣,戴著藍帽子穿著黃衣服的幼兒園小朋友,就像是《工作細胞》裡的血小板,也有穿著一樣,黑西服黑西褲的上班族(在日本穿西服搭配大的雙肩揹包或者是運動鞋是很正常的搭配,一切以實用為主);有紅綠燈路口提示過馬路“布—谷”聲,也有走出餐廳門時跟上我們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ます拖得十分長;有細心帶著我們找旅館的陌生路人,也有嫌我們速度太慢還沒完全下車就直接關門的京都巴士司機…
還有許多許多我無法完全列舉。
真正的日本人接觸起來和書上或者網上所介紹的是不同的,服務態度以及待人接物方面比起中國許多城市確實是很完美的,但是熱情是否是發自內心,這方面我是存疑的。在路上碰見閒聊的日本女性,她們的腔調出奇的一致,都會有這樣一句“えっ、本當(啊?真的嗎)”即使不驚訝也會這麼說來表示她們在傾聽。他們的笑容十分真誠感覺是發自內心的,但是往往在一個神情或者是一句話的語氣,總讓人覺得他們其實還是在按照著所制定的規矩來做事,這種體會只有真正與日本人接觸之後才能感受到。他們並不會覺得自己所居住的國家小,物資匱乏,也並不覺得水果太貴有什麼。富有的人吃著生肉,享受著純天然的滋味,節儉的人吃著便利店統一切好的蔬菜條(就像水果沙拉里的生菜,但是很大一盤),用味增湯裡發酵的豆子來提供每日所需的維生素,每個人都習以為常。
日本人是怕麻煩的,一切以簡單小巧,便利為主。從日本的各種設施可以看出來,馬桶的頂部還安裝有水龍頭能夠洗手,在起身之後自動就會出水;便利店能夠買到日常飲食所需的所有的東西還能提供垃圾分類的服務直接交給他就可以了。

日本社會是冷漠的。是的,我會對他們的熱情產生懷疑也有這一點的原因。冷漠體現在方方面面,日本人是牴觸與人交流的,甚至說是日常生活中能不接觸就不接觸,像書裡所講的恥感文化,怕別人來麻煩自己也不想去麻煩別人。許多日常便宜一點的飲食店都設有自動出券的機器,進門先在機器上把餐點了直接將票給前臺就能吃到飯了,全程不需要一句交流。大部分的便利設施也都是純機器操作,自動販賣機隨處可見;電車上安靜的出奇,並不是素質高,而是大家都不想麻煩別人,發出噪音的人只會被當做異類;日本的街上很乾淨,但並不是大家都素質高,而是亂扔垃圾的人會被罰款,被鄰居當做是異類。
被當做異類意味著周圍的人都會覺得你是個怪人並且拒絕與你接觸。

但是我知道自己也會懷念那種推開一處緊閉著的門時,櫃檯前一張不知是否發自內心的熱情的笑臉,一句いらっしゃいませ傳入耳朵裡的感覺。

再見,日本。

飲食篇

我們此次的行程在飲食方面可謂是十分的隨便,所以我就只挑選了具有特色的食物放在下面。

正宗的日式拉麵,選項上面有是否需要背脂,背脂就是豬油,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喜歡吃這種東西,並且很大一碗,都是瀰漫著日式醬油的味道,非常的不習慣。

在鎌倉吃的回轉壽司,在日本壽司並不會被當做主食,而是會作為宴請嘉賓時稍微昂貴一點的飲食。只不過味道是很不錯的,回轉壽司轉一圈需要7分鐘,傳送帶中間圍著一塊空地,會有幾個廚師給你做點菜。

這次出行吃了很多天的鰻魚飯,鰻魚飯價格並不便宜普遍一碗都要2000日元以上。
這是在藤澤吃的鰻魚飯,沒想到竟然找到了一家百年老店,裡面多為年歲較高的顧客,鰻魚飯基本上是入口即化,非常的軟糯。

在東京吃的近江牛,牛肉帶著血,只是用噴火器稍微的處理了一下。右下角像蒸蛋一樣的東西其實是蛋白,牛肉旁的生菜作為維生素的來源在許多主菜裡都會有出現。這一頓花費了5000多日元,非常昂貴的一頓了。

念念不忘的章魚小丸子,裡面有一小塊章魚肉,那個塑料盒裡裝的是醃製甜榨菜,整體吃起來特別鹹。

在京都吃的抹茶和丸子,上面的黃色茶水是日本茶。抹茶特別的苦,是把綠茶磨成粉以後衝制而成,丸子卻又特別的甜,需要搭配著吃。

日版的刨冰,用機器把冰打成薄片,口感十分的細膩,上面淋的是抹茶醬。

在鎌倉吃的夏威夷漢堡,分量特別的足,日本對於夏威夷有一種特別的喜愛。

在東京吃的大阪燒。大阪燒店裡能吃到東京燒和大阪燒。大阪燒也是很多年輕人聚會會選擇的飲食,因為環境比較輕鬆。東京燒是用鐵鏟不斷地剁麵糊,而大阪燒不同。我學著旁桌東京燒的作法剁來剁去,服務員看不下去了過來制止了我並演示了正確的大阪燒做法。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