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十一去日本爬山?
因為秋意濃濃人又少啊。
即使是在日本有“熱鬧如東京銀座一般“之稱的北阿爾卑斯稜線縱走,在當地的工作日,也是半天都遇不到一個人的狀態。又因在國內不像富士山那麼有名的緣故,避開了十一的大批人潮。對於社恐的戶外愛好者來說,是非常好的選擇。
另外,因為人少,工作日的山小屋基本不存在需要提前預訂的情況,背上帳篷睡袋,線路選擇可以非常靈活。比如這回,由於臨行前幾天颱風米娜的形成,目的地的天氣預報幾乎是一小時一變。從一開始預測的直擊大阪,到後來撞沖繩,最後居然繞道去了韓國。但因為此次並沒有做什麼預訂,所以颱風怎麼變都有應對的辦法,無非就是推後上山、中間多住一天小屋或者提前下撤。而且由於縱走路線在山脈的東側,受的影響要比沿海城市小很多,像米娜這種普通颱風,基本不會成為取消登山行程的原因(超級大臺風還是退機票吧)。
另外,山脊、山腳分佈的眾多山小屋也是亮點,如表銀座槍嶽段就分佈著12個山小屋,這些坐落在關鍵點上的小屋在無雪季節一般都能提供食宿等服務,是登山者在天氣多變的稜線上的溫暖後盾。三年前就曾經被北阿爾卑斯山小屋的一碗熱湯麵撫慰過心靈,但當時積雪還很多,需要較高段位和裝備才能好好玩耍。於是也就計劃著什麼時候再回到北阿爾卑斯,來一次暢快淋漓的多天縱走。除了山小屋,詳細全面的山嶽資料也是一個保障。除了標註清晰的地圖和準時準點的交通,還有很多登山相關的App可以使用,在對山和自己都瞭如指掌之後,完全可以自助走起長線。
關於此行程的亮點,照例先看圖說話:
漫步在北阿爾卑斯的溫柔稜線
清晨遠眺150公里外的富士山
一路把北阿爾卑斯的明星們看個夠
盡情享受山小屋提供的奢侈物資
露營山脊小屋旁又便宜又美麗
在山上偶遇今年的第一縷秋色
依舊還是先以不大量劇透的方式介紹旅程,而攻略資訊在最後,可以跳轉檢視。
【Day1】松本→中房溫泉→燕山莊
中房溫泉(1470m)→燕山莊(2712m)
睡眼朦朧的我們告別睡眼朦朧的松本
對自己重灌爬升速度和錢包沒有自信的我倆,做攻略後期掐指一算,迅速放棄了“啊,還是在酒店吃個早餐,趕8點那個小巴,趕不上就打的唄”的幻想,早上5點45準時出現在了松本站前。
今天早上的行程是,在松本坐電車到穗高站(HOTAKA),出穗高站換乘南安出租公司6點40開往中房溫泉口的小巴,爭取在8點之前開始登山,這樣也許才不會錯過中午半途合戰小屋的午飯。
今天是週一,但時間太早了,只有兩個老太太和幾個零零散散的學生在中途上了電車,車很空,速度也很悠閒,大家都精準地保持著最大的人際距離。日出時間都快過去一個小時了,對面窗戶外的北阿爾卑斯群山頂仍被濃厚的雲層緊裹,陽光也不見清爽明亮,總之所有的事物都像是沒睡醒似的,而我是唯一一個強打精神怕坐過站的人。
小巴站就在穗高車站前左側,發車班次不用說肯定都是就著電車的時間來的。這換乘的十分鐘是你吃掉便利店三明治喝掉罐裝咖啡的最好時機,別像我們一樣一背就是三天。小巴1300円的車費已經可以使用paypay支付,但因為用的人不多,司機對迅速跳過的匯率轉換有點懵。沒辦法,留給山上的現金越多心裡越放心呀。
爬升爬升,目標是合戰小屋的烏冬面
在穗高站發車時,算上我們車上乘客一共就5人,但因為有大包擱在座位上,後面溫泉公園又上了幾個人後車裡空間已經不太富裕了,如果是週末,這一個小時的車程應該不太好受。
早上坐這班車的人都是去爬山的,下午則都是去泡山腳下溫泉的。到站之後,寫個登山計劃書,上個廁所伸個懶腰就可以出發了。剛出發就碰見一條小蛇忙著往草叢裡逃竄,生態真不錯,趕忙祭出熊鈴鐺。
從中房到燕山莊這段路號稱是北阿爾卑斯三大急登,短短5公里要上升約1200米,基本上就是一直爬一直爬,對於第一次集體重灌的我們顯然是有些挑戰的(尤其週末的訓練計劃幾乎全部泡湯)。好在今天早上的預報基本確定下午的雨沒有了,官方四個半小時我們就算五個半,怎麼著也能在下午兩點左右紮營了。而眼前的目標是12點之前到合戰小屋吃午飯。
這段上升道路上隔一段就有一個休息點,因為就是一堆木長凳所以就叫Bench(ベンチ),大概比較官方的有第一、二、三長凳,走著走著你就會發現,這些休息點就像遊戲裡的血瓶,一般是前面有boss或精英怪才會給你放一個。有時候走到一個休息點,看有陽光的地方都被佔了,而且也不是很累,乾脆就繼續往前走吧,結果沒走兩步就被秒了……不是強驢還是定時休息比較科學。貌似只有最近的第一長凳有水源(記得帶杯子舀水)。
登山的妙處之一就是讓所有食物變好吃
說實話,多年吊車尾的我們這次好像爬升速度並不異於常人,開始磨蹭半天沒想到還有人比我們晚出發,側身讓人先走接收一波謝意,結果過了一個Bench又追上了,來回來去的大家都有些尷尬的禮貌疲勞。
通常來說,在我們隊,你能通過隊友問“還有多遠啊”的頻率來判斷她的體力消耗程度。我也不能老騙她,好在指示牌也非常懂我們的適時出現了。
到達合戰小屋意味著已經爬升了900米,大魔王終於喜聞樂見地紅血了。合戰小屋廣受歡迎不是因為其合力除妖的傳說,而是它利用恰好的位置,提供了恰好的服務:夏天一大片西瓜、秋天一碗小豆年糕湯。真是讓人心甘情願地掏錢。年糕湯先不說,西瓜這個名物在山上可是不多見,合戰小屋能夠提供這種奢侈品也是因為它有便捷的運貨纜車,而不用直升機和步荷吧。
不過眼看這就12點了,我們肯定是來吃飯的,二話不說要了兩碗烏冬。說實話,真鹹但是真好吃,把最後一點湯扒拉乾淨後,感覺剛才析出的鹽分都吃回來了。在寫遊記的這會兒我還能回憶起嗓子眼那股巨集大的鹹,炸蔬菜餅的溫度,還有牙間切入烏冬面時受到的那一點阻力。而在松本吃的高階蕎麥麵就不能被回憶到這種高度,嘖嘖。
轉角遇見山上的濃濃秋意
早上在我們前後出發的人基本都在這裡歇腳,吃飽喝足後大家又陸續出發了。稍走一會兒就可以感到周圍植被變得色彩鮮豔起來,腳下也從樹根盤結的土地變成了花崗岩。剛到山腳下時看到滿山滿眼的綠,還以為這次失算了。
尤其是最後一個休息長凳的平臺位置,好看的讓人走不動道。確實如此,有三四個隊伍就堵在了這裡,互相拍照,交口稱讚。雖然其中不乏竹子和松樹這樣的勁翠,但也有黃彤彤的楓葉作為火紅的過渡,不得不說大自然的編排還是很精妙的。
之前的一個觀景位置已經能看到該區域最明顯的獨立山峰——槍嶽了,可一個瞬間又被雲層所覆蓋。
紮營,乾杯
紅葉走廊和低雲造成的蔭涼,稍稍緩解了些沉重的行李造成的各種身心不適,但最後的100米總感覺有1000米那麼長,努力燃燒那碗烏冬面後終於到達了今晚的營地,燕山莊旁的露營地。
燕山莊的露營地有點像一個迷你梯田,每一個小平臺都能搭建1-3頂帳篷。開始把包卸在了靠登山道的東側,後因隊友好奇“那邊可以紮營嗎?”“紮在對面唄”,悶悶不樂的把剛拿出的帳篷塞回去,背上大包來到西北一側。一抬頭,哇!原來燕嶽就在這邊,從露營地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真是短短十幾米路房價得差出好幾倍。
低雲快速地流動,太陽偶爾出來一兩下,一方面把山峰弄得比任何照片都好看,一方面又晒的人口乾舌燥。便拜託去燕山莊交錢領牌的隊友,順便帶個好水兒回來。露營地的土地混合了岩石,地釘基本踩不進去,得用登山杖帽套上然後用大塊花崗岩敲進去或者捆在石頭上,著實弄了好一會兒。剛搭好,沒想到一大玻璃杯扎啤擺在了眼前,不愧是五星山莊。乾杯!
拜見平易近人的白衣女王
紮營後望著燕嶽小憩一會兒,實在受不了那浮雲流轉、近在眼前山峰的誘惑,走!
結果瞬間被拽了回來,因為雖然能從營地廁所的方向望見燕嶽,但要登頂還是得往回往上走到燕山莊再沿稜線過去,這也使營地小路不會有太頻繁的交通。這時大概是下午3點半不到,如果不打算在燕嶽頂看日落,差不多也是接近最後的出發時間了。
因為颱風的緣故,登山前windy一小時一變的天氣預報算是把我折磨得夠嗆,但,現在我們朝燕嶽輕鬆前行的這會兒,是妥妥的A級天氣:能見度爆表但天上又有流雲裝飾,令人感動。登頂燕嶽的這條路確如諸多攻略所說,沒有什麼難度和危險,忽略高原上強烈的紫外線和偶爾裸露的萬丈懸崖的話,有點像在個大公園散步的感覺。腳下是沙灘一般的風化花崗岩,紅葉換成了一水兒的蒼松翠柏,配合山脊上聳出的一塊塊圓角怪石,你別說相比對面的那些“怪獸”,燕嶽還真有許多女王氣質。
要小心了,海豚巖、眼鏡巖、佛光體質、立山展望、更少人染指的燕嶽北側……一來一回這麼多好玩的可以輕易耗去兩個小時的生命。
熱門露營地不比睡大通鋪
秋日的北阿爾卑斯太陽5點多就收工了,這也是很多小屋要求四點之前到著的原因之一。草草地看完日落,趕緊回帳篷吃晚飯:方便麵+大片叉燒+滷蛋+生菜,也是很奢華了,真好吃。因為懶得清理,兩人直接用大鍋吃的,還能記得盼望對方多給留點的焦急心情。
當天大概有8頂左右的帳篷,單人得佔一半,看燕嶽得這一側大家離得比較接近。露營區基本天一黑就聽不見什麼動靜了,這頗有些尷尬,因為拉個拉鎖都顯得格外響亮。我們本是比較安靜的人,但日本人營造的這種氣氛還是讓人有些壓抑。只能話少說、小聲說,但充氣墊摩擦、收鍋換衣服的聲音還是避免不了。後來,下面回來一對神經不那麼敏感的東南亞姐妹,我才覺得舒適自然了一些。
之前看planit說這幾天看銀河還是不錯的,而且天一黑基本就是豎直狀態,便腆著臉換了鏡頭出去拍拍拍。但實際拍了才知道,這一帶的光汙染還是有些重的,入夜後可以清楚地看見東側閃耀的安雲野等市。洗洗睡吧。
【Day2】燕山莊→大天莊
燕山莊(2712m)→大天莊(2875m)
早起來觀景臺欣賞無聲的巨集大交響樂
最終睡下大概是不到8點……所以早上5點起真是毫無壓力,帳篷的各位也基本是這個點就開始有所動作了。隊友照例貪戀被窩起不來,我替她去吧。剛走出不遠我就不由自主地數次發出無聲的Woc! Woc! Woc! 並連滾帶爬的趕緊往高處走。
不好意思,這似乎是我親眼見過最壯觀的雲海了。
山莊吃早飯的人們也都伸著懶腰陸續出來了,突然有人興奮的指著東南方向喊“Fujisan!”順著她指的方向,啊真的可以看見一個規則的山頭浮於雲海之上。隔著150公里看山真是頭一回,平時在市區能看到西山就覺得很神奇了……
最後太陽稍有些踉蹌但毫無懸念的又起床了,迴應了人們的期待,也照亮了後面的槍嶽。拿24mm一直拍到觀景臺上的人散去,好像也不能拍到啥,不過遇到這樣交響樂般的早晨已經是很幸運了。
說燕山莊在日本女性登山者中人氣超高,親眼所見確實如此(因為是工作日所以大媽居多)。怎麼說呢,燕嶽這邊雖說有點挑戰(合戰尾根的爬升),但總體還是安全、溫柔、體驗多樣的,燕山莊據說也是五星級別的山小屋,是美美登山的終極保障。
莫著急,悠閒行山有鳥看
與還沒睡醒的隊友會合自拍後,回帳篷做早飯,發現1/3的帳篷已經消失或者裝包待發了。早飯完畢抹抹嘴兒出來一看周圍人幾乎走空了,而我還要享受下朝陽的廁所。
之所以這麼悠閒,是因為今天也沒有死任務,最次走到大天井就可以歇了,看介紹說只要兩個半小時就可以到了,再到常念小屋也只需要兩個半鍾,感覺走早了都吃不上午飯是不是?再加上,天氣好的給人一種要放慢腳步欣賞這溫柔稜線的錯覺。
剛走出燕山莊不久,就碰到個老爺子在不遠處的岩石下方佇立不動。見我們過來,示意趕緊來看“らいちょう”,啊,那不就是著名生物雷鳥嗎?
在不斷注目下,雷鳥一隻一隻的顯形,一共有四隻。其中一位就如模特般站在花崗上,但若不是老爺子指點,完全就錯過了啊。雖說已經是已經在諸多遊記攻略中被嚴重劇透的生物,實際觀察還是對它們大雕般氣勢的腳毛印象頗深。又查了一下發現,這種因環境變化越來越瀕危的動物,原來高階形態就是英雄無敵三裡據點的五級生物,厲害厲害。
可以騎自行車的表銀座稜線
前面說過從燕山莊到大天莊是公認的一段Easy稜線段,還有地圖示記這裡是“自転車道”(自行車道)。難度不高風景美是事實沒錯,但這段怎麼沒有想象中那麼快能走完呢?
尤其我們中間還超了提前出發的那對東南亞姐妹,落了她們得有一個山頭。終於,隨著越來越大的直升機聲響,似乎瞥見了今天的目標,常念山脈的最高峰:大天井嶽。可,這傢伙還有這麼一大段爬升麼?照虐例,爬升之前還得先下去,此行唯一一個鎖場適時出現了。
這個常常被一筆帶過的簡單鎖鏈下降段,對於平衡感不好又初次背大包的人來說還是有點小挑戰的,要小心。完後經過一個岔路口,向左,就是常常被一筆帶過的最終爬升段。爬著爬著高原的日頭已經把我們壺裡的水消耗殆盡,頭上還是一架一架哐哐響的直升機,真是有點煩躁,好多也沒吊貨物,你們是來大天莊吃午飯的嗎?
還剩300米時,不行了卸包掏水袋,撕開兩包寶礦力就著羊羹瘋狂補血。這兩個半小時的路我們走了快四個小時,真是服氣。
在大天井當兩個快樂的逃兵
來到大天莊已是12點半,二話不說先吃午飯。山上雖然物資匱乏,但這些山小屋也是費勁心力的搞出一些差異化的名物,讓登山者找個茬來打卡,大天莊的午餐名物很有誠意,是正宗的配饢印度咖哩,還有四種口味可選。
雖說很多線路常將大天莊只作為一個午飯的途徑點,但稍稍攻略就知道,在此停留一晚也完全不虧。與燕山莊同屬一個集團,服務質量自然不用說,位置也相當不錯,10分鐘登頂大天井嶽(2922m):看對面槍嶽及穗高連峰的好地方,願意多走兩步的話,朝槍嶽方向走到大天井小屋北面的牛首觀景臺,更近距離的仰視槍嶽,配合這個季節出現的豎直銀河,應該是能拍出絕好照片的地方。
大天莊紮營的地方風景很棒,可問題是地裡面石頭太多,已有的營位小號居多(適合日本人愛用的交叉杆單人帳),旺季去晚了估計會比較痛苦。這麼早就放棄當日徒步的人可能不太多見,不過按我們當日的速度,肯定四點之前也是到不了常念小屋了,乾脆就徹底休閒放縱看雲彩了(居然連牛首觀景臺也沒去)。不過大天井嶽不登頂就說不過去了。
大天井的日落如預想中一般精彩
又撿一個A級天氣的落日,要知道3天前的預報中這會兒可是大雨。作為浪漫的登山客,當然是吹著小風看完整個日落才開始支鍋做飯,雖然沒有日本人對於槍嶽那種近乎狂熱的喜愛,但這個超級明顯的獨立山峰確實是這個區域最抓人眼球的存在,看著看著就想爬了。
我們包兒那麼大,晚飯當然也比周圍的各位複雜許多,大廚搞了個青椒香腸西蘭花炒麵,然而在大天井的寒風中很快就冷了,熱能攝取不足導致拍攝星空的計劃也早早收工(登什麼頂,帳篷邊兒拍拍得了)
大天井的帳篷區密度沒有那麼高,晚上自然也舒適一些。只有旁邊一位Hilleberg的大哥離得較近,早上他的響了三遍的鬧鈴提醒了我,對啊他們都是習慣帶耳塞的嘛。
【Day3】大天莊→常念小屋
大天莊(2875m)→常念小屋(2450m)
颱風前的日出與收帳時的意外
照例5點起來,雖然颱風已經開始入侵中部山區,但早上天氣依然晴朗。今天沒有云海看,反而倒是變成了無邊無際被慢慢映紅的高積雲。比較稀薄的低雲,讓我們重溫了一遍鹹鴨蛋黃破殼而出的精彩。
照例,做完早飯時人已經走的差不多了,大概分為兩撥,比較虎的走向槍嶽,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下山躲颱風。因為下午天氣百分百要變差,今天只能走到常念小屋了,所以我們依舊保持了悠閒的作風,直到7點半第一架直升飛機出現。
北阿爾卑斯很多小屋的物資都得靠直升機搬運,大天莊也不例外,但問題是直升機物資點離最近的帳篷位只有十幾米遠。開始這麼近的看見直升飛機還興奮的拍視訊,結果幾秒後直接被風沙吹翻。
東西收到半截,外帳捲起一半是抵禦西風的狀態,沒想到直升機帶來了8級左右的持續東北風,要不是這兩天吃得多,就成飛屋環遊記了。撐到這架直爺飛走,收拾速度趕緊二倍速化,不料剛撤了外賬,小屋的工作人員跑來說,直升機馬上來,我幫你們扶扶……
沒錯,如果不早走,大天莊就有一架一架的直升機給你做免費的風洞試驗。當然有可能是因為颱風馬上來+無雪登山季即將結束增加了班次,但以防外一,在大天莊露營還是早些出發或者紮營離山莊遠一些比較穩妥。
再見好天氣,你好常念嶽
前面說過,到現在臺風米娜的走勢和影響已經十分清晰,雖然不會給中部山區帶來太多白天的降雨,但10級左右的西南陣風是難免的。順勢而為,決定不再頂風前行蝶嶽和上高地,轉而明天一早從常念小屋下撤一之澤(一ノ沢)。
繼續走在稜線上,如果不是多個氣象預測實錘,這麼風和日麗之下真的難以想象天氣會突然轉惡。今天到常念小屋依然是“正常人”2.5小時的路程,輕裝的話,多為輕鬆的下降的路段。因為低雲稀少,8點多了還能看到遠方海市蜃樓一般的富士山,真是令人心情愉悅,嘖嘖稱奇。
如果說昨天是雷鳥段,今天就是猴子段。西側豁然展開的山谷呈現出誘人的秋色,也能偶爾瞥見這個季節的大熱門:涸澤,一個好像得借木板紮營的地方。而稜線上則是低矮的松柏,或者偶爾一片倒塌山石形成的巖場。登山道上開始能發現一些動物糞便,起初以為是什麼齧齒類的,在一個轉角山坡上發現了它們的主人:一大家猴子悠閒地晒太陽。對於我們的到來全然沒有引起半點情感漣漪。果然,感覺上還是比在東山動物園被精心關照的那些位幸福許多。
要說危險,也不是沒有。比如稜線上有的巖場比較有暴露感,有時要踩到最外側的大石頭尖上再邁到下一塊石頭上比較順暢。如果想到失腳的後果,大概就是死定了之類的。這樣的可能有糟糕後果的路段在日本山區真不在少數,極端的如劍嶽,大概會持續幾個小時暴露在這種危險之中。不得不承認,相比欄杆和樓梯,我還是比較喜歡這樣自己承擔風險的登山方式,有一種被當作成年人對待的感覺。
今天遇到的人也不多,同向的人就更少了,只有一對老夫婦在我們磨磨蹭蹭的時候超過去,後來在常念小屋聊天時,瞭解到他們當天是從燕嶽過來的……前方的常念嶽(2857m)是這回唯一一個正牌百名山,自然有它強大的道理。除了是松本城的御用背景外,如果要在當天趕到蝶嶽小屋,眼前的這400米陡降+400米陡升是值得給它一跪的。
體能告急天變差,入住常念小屋
雖然下降進樹林後又能感到被濃濃的秋意包裹,但有點滑的路使隊友很快出現了軟體不穩定的特徵,這明天還要下1200+呢。看長野登山大使三步桑的表格,這條線路屬於難度B(A-E)、體力7(1-10),但人家說的是睡兩晚的情況,我們這又多了一天怎麼也能將體能要求降到3了。總之,好不容易走出林子,來到常念小屋。
看時間才11點半,明天下撤,晚上又下雨,今天果斷花10倍價錢睡小屋。一來不想收溼帳篷,二來也是此行體驗小屋泊的最後機會了。雖然是紅葉季,但如預想中一樣,颱風前+工作日+來得早,完全不用預訂。交完錢,工作人員還發了個紀念品,原來今年是常念小屋100週年。不得感嘆,日本的山小屋文化確實有時間基礎。
常念小屋不是想象中的上下層大通鋪或是木質膠囊,而是一個個可以關門的小隔間,工作人員非常nice的把大家分配到了不同的房間,而不是為了方便把大家先集中到一個房間裡(這樣做也可以理解,畢竟付的是通鋪的錢)。
今天剛開始沒走多遠,就惦記著午飯了,常念小屋的名物是什麼?嗯看介紹說是漢堡咖哩和牛丼,都是肉真不錯。但實際一看,漢堡的牌被摘掉了,那就牛丼和雞丼吧。
颱風天氣方顯小屋魅力
飯畢,滾回單間各種躺平。那麼,問題來了,快1點了你們還去不去爬常念嶽?看windy說兩三點開始下雨,果斷放棄不去了,而且按隊友的說法,完全沒有負罪感,因為前兩天天氣太好了,人要知足哈。
小屋的書架上塞滿了登山雜誌和《嶽》、《孤高之人》、《登山者》等諸多戶外向漫畫,看一下午也沒問題。而且還得做一下提前下撤之後去哪兒玩的攻略,時間很快就過去了。5點是小屋的晚飯時間,到點下去一看,原來今天加上我們一共只有7個人入住。超過我們的老夫婦、來爬常唸的母子還有一個落單的荷蘭人。
人少又同桌,自然要聊上兩句,老外完全不會日語,日本人則是一眾英語苦手,我只好充當起翻譯官的角色。這邊問,荷蘭的天氣怎麼樣?冷不冷?那邊說,不怎麼冷,因為氣流影響現在都不怎麼下雪巴拉巴拉,而我靠著自學三個月的日語水平,只能翻譯說“荷蘭,天氣,好!”就這麼著,來回來去地還聊了好一陣。我還因為對什麼過敏鼻子出血,面前的漢堡肉什麼滋味也沒印象,不過這還挺山小屋的不是麼。
【Day4】常念嶽→一之澤→安雲野
常念嶽→一之澤→安雲野
為什麼下撤總是被人一筆帶過?
因為鼻子不得勁,小屋睡得這晚有點口乾舌燥,但我倆都做了很多有深又沉的夢,好似睡了好幾天。早飯時,問了老夫婦他們是不是也是從一之澤下山,要花多長時間,老頭說,三到三個半吧?於是6點跟前臺預定計程車時我在到著時間一欄果斷的填下了“10:30”。
隔天的預報基本不會跑偏,颱風如期而至。一出門就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風力,但剛轉下東坡世界就安靜了,可見下撤的決策還是很正確的。一之澤這條路是來常念最常用的登山道,一路伴隨著轟隆隆的溪水,小屋的水也是取自於此。大部分遊記攻略都選擇對它一筆帶過,但也許是因為一路皆是被雨打落的紅黃樹葉,感覺比來時的中房登山道要更美麗一些。登山開始後,每天照例都要遇見一種動物(蛇、雷鳥、猴),結合腦中溪水旁常出現動物的刻板印象,我們又趕忙祭出熊鈴鐺。
要說危險,除了可能遭遇想象中的大型動物,大概也就是體力不支神志不清腳一滑跌入湍急的溪水裡什麼的,不過要是夏天這裡可真是不錯,水是不缺了。話說那個坑爹的登山時間說這段用時兩個半,我們預留了四個半小時還有些匆忙,幸好最後還是在雙膝尚未盡毀時提前到達了。
爬完山泡溫泉是傳統也是剛需
在常念小屋預定計程車時,跟工作人員說打的終點可能是穗高站,也可能是溫泉。臨了,看時間比較充裕也不下雨,決定還是去溫泉舒坦一把。
相比高山、平湯那邊的山野溫泉,安雲野的穗高溫泉鄉算是不太上檔次的大眾溫泉了,勝在實惠方便,也有百名湯中房溫泉的加持。我們去的這家“安曇野 しゃくなげの湯”自帶大眾食堂、旁邊是一家安雲野各村農場品直銷點“Vif穗高”,泡完逛逛買點特產蘋果再走。
進門有兩張桌子專門放登山大包,存完鞋在室內入口買券,外地人700円。裡面大小池子7、8個(露天兩個),還帶桑拿,比國內的澡堂子可值多了。工作日都是老年人為主,居然還看到了兩個有明顯紋身的哥們在泡露天池,可能因為裡面是全自助所以“黑道友好”了吧哈哈哈。
泡完泡透後在寬敞的大廳灌瓶牛奶發會兒呆,再滾去食堂吃頓又鹹又鹹的簡單料理、買上蘋果大桃兒,計程車到穗高站回松本(週末有公車),這趟北阿爾卑斯登山之旅算是完滿的正式結束了,感謝感謝。
【關於線路】
【怎麼去?】
作為日本最熱門的登山目的地,大阪、名古屋、東京三大都市圈都有去往中部山區的觀光班車。
去表銀座的起點,中房溫泉的話,可以先JR到松本,再坐慢車到穗高,接著乘門口的小巴過去,具體時間表在這://www.nan-an.co.jp/modules/bus/top/nakafusa/
【線路】
以北阿爾卑斯為代表的中部山區線路極為豐富,既有一日往返某個山峰的,也有連續多日的長途縱走。雖然不乏危險路段,但可以通過參考登山攻略提前鎖定風險。
比如長野縣的官方線路表,就對區域內常見的登山路線的體力要求和難度進行了梳理,十分有意義。
但另一方面,有些官方(如xxx)標稱的路段時間實際看來有些短了,並不能算是平均用時。這點yamareco提供的用時感覺更為可靠,還可以看到app按你現在的速度推斷出來的到達時間。
總之,為突發事件、天氣、身體情況多預留一些時間,做一些B計劃總是有益無害的嘛。
我們原先線路是:中房溫泉口→燕嶽→大天井→常念→蝶嶽→德澤→上高地,大概為5天四晚,後因颱風來襲,提前在常念下山。
【軟體】
天氣方面:登山天気和windy。Windy是有多個衛星資料的專業天氣app,雖然漢化得賊傻,但各種圖層和歷史天氣對攻略非常有幫助。登山天気則是專為登山者設計的氣象預報,這次是第一回用,感覺可預測的時間非常短(大概3天),沒法用它判斷一個覆蓋整個登山時間的天氣走勢。當然,對某個山峰明後天的天氣預測還是比較精準的,也有風向風速,可以當作一個輔助天氣軟體來用。
登山方面:Yamareco。非常強大的一款登山計劃記錄軟體。開始只是用它非常詳盡的地圖來做計劃,實際走的時候發現它的記錄功能比六隻腳要豐富,可以按現在的速度預測到達時間,對於某一時間要到達某地來說,相當重要了。
【裝備】
水源:小屋都可以買到水,山上也有季節性的水源,基本不需要背起整天用水。正經水源直飲問題不大,不放心燒開一遍就行,口感、澄清度都是一級棒,不用過濾了。
頭盔:不比對面山脊,燕嶽-常念-蝶嶽一線沒有什麼暴露感特別強、容易長時間處在落石危險之中的地方。所以這邊一般沒什麼人帶頭盔這種玩意。
睡袋:這個季節山頂夜間已經有往零度走的趨勢了,準備一個舒適溫標-5度級別的正經睡袋較有必要,豌豆公主體質的也可像我們一樣再背上個泡沫鋁箔,打造暖和的戶外席夢思。
氣罐:連續幾天都露營的話,自己準備燃料燒些熱水是很有必要的,市裡的戶外店可以買到。氣罐用不完的話可以問問山小屋的工作人員要不要,下山之後不太好處理。高純度酒精不太清楚,應該也能在藥店買到。
帳篷:遇到的幾個稜線營地都屬於碎石+土地的混合地面,以大天井的地面為例,地裡石頭太多,不太好打地丁,對於非自立帳篷不是特別友好。
登山杖:我自己是雙杖的重度依賴患者,可以將登山轉化為全身運動嘛。日本人即使揹著杖也經常不用,大概是看不見這線有啥難度。
正經的登山鞋、防雨裝備這些都自然不用多說。
【費用】
你別說,住幾晚帳篷是將十一飆升的日本平均房價降下來的好方法,以稜線上為例,大多數的山屋按人頭收費,1000円/人,兩個人合算才不到150一晚(你咋不提帳篷睡袋的錢)。
當然,想少背東西也可以,住山小屋也很舒服,三餐都可以管,但價錢一般會飆升10倍,在10000日元左右/人(一晚兩餐)。但不像城市酒店價格漲漲降降,大多數小屋的淡旺季價格一樣。
往返山裡的交通費也是需要考慮的,比如這次從登山口打車回臨近的城市裡,花費大概5000日元。從大城市到達松本等登山大本營一般也要5000日元左右。
【阿爾卑斯在日本?】
第一次聽日本有阿爾卑斯大概都會產生疑惑,這裡乾脆摘錄一段上高地官網的介紹:
“這座山脈的正式名稱是飛驒山脈,但由於目前被日本人稱為北日本阿爾卑斯(或北阿爾卑斯),有時會造成混亂。 19世紀中葉,一名受僱於明治政府的英國勘測員威廉・高蘭首次明確將“日本阿爾卑斯”這個名字用於稱呼飛驒山脈。在此之後,這個名稱漸漸得到普及,也開始被用於木曾山脈與赤石山脈,分別被稱為中央日本阿爾卑斯與南日本阿爾卑斯。為方便起見,我們在此將飛驒山脈稱作北阿爾卑斯或北日本阿爾卑斯。”
【真能看見富士山?】
對,天氣給力的時候確實能看見東南150公里以外的富士山,你說帥不帥。
【阿爾卑斯?】
第一次聽日本有阿爾卑斯大概都會產生疑惑,這裡摘錄上高地官網的介紹:
“這座山脈的正式名稱是飛驒山脈,但由於目前被日本人稱為北日本阿爾卑斯(或北阿爾卑斯),有時會造成混亂。 19世紀中葉,一名受僱於明治政府的英國勘測員威廉・高蘭首次明確將“日本阿爾卑斯”這個名字用於稱呼飛驒山脈。在此之後,這個名稱漸漸得到普及,也開始被用於木曾山脈與赤石山脈,分別被稱為中央日本阿爾卑斯與南日本阿爾卑斯。為方便起見,我們在此將飛驒山脈稱作北阿爾卑斯或北日本阿爾卑斯。”
【常見山小屋問題】
【山小屋可以洗澡嗎?】
稜線上的小屋基本不能洗澡,即使有洗臉池,也會禁止擦拭身體(更別說刷鞋了)。因為山上的水真的很寶貴。反之,到了山腳下,很多小屋都可以洗溫泉哦。但是即使能洗澡,也不能用普通的洗髮沐浴液。
【住帳篷的話可以在小屋吃早晚飯嗎?】
有些小屋是可以在換帳篷牌的時候預訂的,比如非節假日的燕山莊、蝶嶽小屋等,有些則是隻對住客提供早晚餐服務。但一般都會有小賣部,買個杯麵和開水是沒問題的。
【垃圾怎麼處理?】
山小屋只能回收自己賣出的飲料(聽、瓶子),其餘從城市背上來的東西,即使變成垃圾也得背下山回到城市再扔,嗯所以帶上山的食物要好好篩選,也要帶好裝垃圾的密封袋什麼的。
【最晚幾點到山小屋比較好?】
多數山小屋出於人力和安全考慮,都要求下午4點之前必須到達,甚至如果四點之後到的話表示不給你辦入住。
【山小屋有水源嗎?】
因為山頂很少有水源,所以在稜線上的小屋一般使用雨水、從山下引水等方式。買這種水一般是200日元/升,直飲一般是沒問題的,不放心的話燒開喝或者買更貴的瓶裝水。
【山小屋可以幫叫計程車嗎?】
把守著常用下撤道路的山小屋(如常念小屋)都可以提供預約計程車的服務,填妥姓名、到達時間,想打車去哪兒就可以了,收費一般為100日元/次。
【聽說刷牙不能用牙膏?】
對,其實幹刷也挺好的,我們非洲人都用小棍刷牙。
差不多就是這樣,此外還有一些更為細緻的線路和山小屋資訊沒有放上來,如果有其它疑問還請留言,我會盡快更新上來哈。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