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開啟我的緬甸之行。福州-香港-仰光-香港-福州。

中午時分抵達香港。在飛機上巧遇同事出差前往香港,有人接待,於是搭便車前往香港市區,一起吃飯,小事休息。在同事所住的酒店俯瞰維多利亞港灣。

鋼筋混凝土的叢林……

香港面積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過了760萬,大部分地區是受保護不能開發的,真正能開發的面積可能也就400多平方公里。密密麻麻的大樓和密集的人群已經成為香港的特色。人口快速增長和土地有限促使了香港高樓大廈的發展。在這樣資源有限的城市中,城市只能向高空發展,最終讓香港成為世界高樓最多最密集的城市。

據統計,全香港40層以上高樓超過3500多幢,可以說是世界高樓最多的城市,大比分領先於紐約、新加坡、芝加哥等世界一流城市。

香港保留了一些老建築,這是海員俱樂部。

海員俱樂部。

社群居民在裡面做手工。

彈丸之地但依然保留了很多的綠地和運動場。

香港街頭。

香港街頭。

香港街頭。

香港街頭。

香港街頭。

順利抵達仰光。住的旅店離大金塔不遠。

吃完早餐出去轉轉,修整一天。

仰光聖三一大教堂(Holy Trinity Cathedral)位於昂山市場西側,是緬甸最主要的天主教堂,始建於1886年,歷經8年建成,是仰光歷史文物建築名冊內的建築之一。

教堂是英殖民時代修建,是仰光兩大教堂之一(另一個教堂為聖瑪麗大教堂,屬於天主教教堂)。教堂採用紅色的磚牆,白色的尖塔,遠遠看去,端莊大氣。

信徒們正在做禮拜。

一個正在教堂玩耍的小姑娘。

從教堂裡出來,有人盛情邀請留下來吃飯。英語水平有限,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宗教含義。好吧,既來之則安之。

教堂邊上就是昂山市場。昂山市場始建於1926年,英國殖民統治晚期,位於仰光市中心,是仰光最大最熱鬧的集市。

昂山市場原名斯哥特市場(Scott’s Market),是為紀念英國殖民時代一位叫詹姆斯約翰斯哥特(James George Scott)的公務員而命名的,約翰斯各特最先在緬甸引入足球這項運動。1948年緬甸獨立,根據昂山將軍(General Aung San)的名字,將斯哥特市場改名昂山市場。

市場以其殖民時期的建築結構和內部用石頭鋪成的步行街而聞名於世,市場內既有面向國外遊客出售的各種古董、緬甸手工藝品、珠寶、藝術品以及服裝等,也有針對當地居民消費的藥店、食品店、國外商品店等。

昂山市場一層有許多古董店出售舊錢幣、紀念郵票和獎章之類的東西;市場中部則是珠寶店,店裡各種珠寶首飾琳琅滿目,最重要的是在這些珠寶店遊客還可以買到著名的緬甸天然翡翠、緬甸紅寶石和其他一些珍貴的玉石,每天都有許多國外遊客到此或參觀或購買,熱鬧非凡。

市場的珠寶店是中國遊客最常光顧的商店。店名也大都有中國特色。商店很多是中國人或者華人開的,店員也幾乎都會流利的漢語。很多商店的僱員本身就是中國人,華人或者華裔。但是裡面的珠寶價格偏高,不比國內便宜。所以看看即可。

昂山市場步行街的另一頭則是一些藝廊、手工藝品店、飯莊、服裝店等。現在,昂山市場的建築結構已被列為仰光市遺產名錄。

路過仰光中華寺。

途徑大金塔前往喬達基臥佛寺。

喬達基臥佛寺供奉著緬甸最大的臥佛像,始建於1907年,原本是尊露天的坐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軍炸燬,1958年由一位善信修復為全臥式的白色的大臥佛。臥佛神態安詳,眼睛由玻璃鑲嵌而成,特別美麗。臥佛右手輕輕託著頭部,眼睛慈悲注視芸芸眾生。臥佛長20米,高5.4米。

臥佛奇大無比的一雙腳板上雕滿了108個佛足的圖案,隔出五十九個人的世界、二十一個動物世界和二十八個神的世界,象徵天地萬物盡在其腳下,代表佛遠遠超脫這三層、在眾神之上;亦代表人有一百零八次輪迴。代表了108次輪迴。

一個正在椰子樹上作業的工人。

附近的緬甸民居。

喬達基臥佛寺南邊是納達基坐佛寺,以五層樓高的坐佛聞名。

納達基坐佛寺。

日落時分再次經過大金塔,回到酒店。晚上坐大巴前往蒲甘。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