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信教会于2007年由史提夫和莎敏牧师建立. 从一开始旨在帮助人们在耶稣里找到新生命… 充满目的, 信心和被爱的家庭包围. 教会于史提夫和莎敏的家里开始, 然后搬迁到九龙的不同地点. 于2017年神带领教会搬迁到将军澳. 家信教会已成为不同家庭和各界人士的”充满爱的家”.
牧养团队由主任牧师带领. 这团队监督教会各部门和日常运作. 这些牧养职员服务会众并负责发展教会的属灵生命.
地点: 保良局罗氏基金中学, 将军澳陶乐路8号. 宝林地铁站C出口

有三个教室是可以安排小朋友上课,了解圣经故事。

活动在礼堂举办。每周日上午有两场,前一场是英文,后一场是粤语。
家信教会主任牧师Sharmin首先会带领大家一起吟唱赞歌。

主任牧师Steven向大家介绍教会的核心价值。

助理牧师Naiah 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精力和故事。

每周都有不同的小组,信徒可以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小组。和小团队信徒定期分享。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23780809.html
安藤忠雄 - 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只是從建築角度的別稱,真正的名字是茨木春日丘教會。遊客想要拜訪都必須提前預約,官網會提早1-2個月公佈具體的公眾開放時間(全都是下午1:30-4:00),懂日文的請看://www.asahi-net.or.jp/~nv3n-krkm/schedule/schedule2012_jp.html 英文頁面是://www.asahi-net.or.jp/~nv3n-krkm/schedule/schedule2012_en.html 確定自己行程與教會開放時間能夠合上後,給kasugaoka@osaka.email.ne.jp 寫封email,告知姓名和希望拜訪的時間(日文英文皆可),隔天大石研一牧師便會回信告知結果。 光之教堂最便捷的路線是從大阪站坐東海道山陽本線到茨木站(即使各站都停也只要17分鐘,210日元),從茨木站改札口出來後右轉走到底後再右轉,往下看可以看到一個挺大的近鐵巴士站,在2號乘車口下天橋坐春日丘公園方向的近鐵巴士(可用KTP三日券,不能用ICOCA,投幣210日元)坐到春日丘公園站。下車後記得在站牌上看眼回去發車的時間,省的出來後等很久。沿著車子駛來的方式逆行回剛才的路口,左轉走幾步,右手邊有個上去的小岔路,找到枝蔓掩映中的日本kirisuto教團茨木春日丘教會就代表目的地達成! 光之教堂頗有LOFT感的鋼筋水泥土外牆面的確很有點視覺衝擊感。若早到了十分鐘可以沿著外牆面走一圈,順便觀賞周邊住民栽種的花草,園藝水平委實不低~或是在下車的春日丘公園站多徘徊一會,春日八幡宮也是很清新迷人的小神社,再覺得無聊的話,乾脆在侯站的亭子裡小坐好了,帶本文庫本與不認識的鄰座同享午後讀書時光、順帶聽公園裡孩童嬉鬧聲,彷彿自己也是春日丘住民的一員。 安藤忠雄曾說世人都不懂光之教堂“很多人都說那十字形光很漂亮”“我很在意人人平等,在,教堂是高高在上的,牧師站的比觀眾高,而我希望光之教堂中牧師與觀眾人人平 等,在光之教堂中,臺階是往下走的,這樣牧師站的與坐著的觀眾一樣高,這樣就消除了不平等的心理。 這才是光之教堂的精華” 親身到光之教堂後我默默站在了誤解著安藤的世人那一邊,漂亮的十字形光完全佔據了整個視線與心靈,根本沒有餘力思考位置平等與否的問題。 到了見學時間,整座教堂只有牧師、我和另一位見學者三人。大石牧師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下教堂的構造,左手邊的hall和右手邊的光之教堂主殿是可以任意參觀的部分,後面的木製建築是他與家人居住的地方。 進入主殿,眼前的景象讓我瞬間窒息了。巨大的光十字在黝深教堂的盡頭,帶著炫目至極的光亮,那種光亮並不是從天國來的一色純白,而是有青草的綠、土地的黃、遠處民宅的灰銀,在風裡微微交織顫抖,讓光十字看起來彷彿有著生命:一座活的教堂!我們不禁在尾排坐下來,屏息注視著它,感受自然——這位全知全能的上帝借用安藤之手奉獻給我們的神蹟。 牧師辦公用的HALL裡還有另一座原木色的教堂,相比於主殿的視覺衝擊感,它顯得溫和平靜。光從左邊的大懸窗襲入,從入口看過去,牧師永遠站在空間最明亮的地帶,木製的十字架在他身後,昭示著一種最原始樸素的生命力。 最末的最末,大石牧師特別領我去看教堂裡的墓地,已經有近二十位春日丘的教民長眠於此。 作者:安德利凱莉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7900050.html
香港教堂第六篇 基督教五旬節堂
1906年,美國加州洛杉磯一場聚會中經歷聖靈的特別臨在,掀起奮興(復興)熱潮,又稱:亞蘇撒街復興 (Azusa Street Revival),其後影響幾乎全美國,形成「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 Movement) 。1907 年首先進入中國的五旬宗宣教士,應為五旬節聖潔會差派,來自南卡羅來納州 (South Carolina) 的麥金託(Rev. T. J. Mclntosh),他先抵澳門,然後進入香港。 1907年美國牧師嘉活力(A.G.GARR)夫婦受聖靈引導,也於該年十月受數名已到香港的宣教士邀請,經印度轉來香港傳道。嘉牧師邀請了莫禮智擔任嘉活力的傳譯員後,接觸了五旬節運動,同年10 月領受「聖靈的洗」,他能說漢語、客家話和非洲方言。在嘉牧師、莫禮智先生及宋鼎文牧師努力策劃下,在香港島半山區成立了「使徒信心會」, 1910年改名為「港九五旬節會香港堂」,並強調為一間全華人負責,專注宣揚完全福音的獨立教會,是香港最早的五旬宗教會。 地址 | 香港衛城道十一號 電話 | +852 2548-6949 網址 | //www.pentecostal-mission.org/ 交通 | 地鐵 上環站A2出口 途經樓梯街 步行13分鐘 港九五旬節會香港堂擁有幾項特色。雖然香港有不少教堂都是建造於道路交加點的三角形位置,但是街道的形勢像港九五旬節會香港堂般狹窄而陡斜險要的,幾乎絕無僅有。 其次,在這座教堂的大禮堂裡面有一座管風琴,是華人教會中罕見。一般管風琴的構造相當龐大和複雜;從外型看,堂內的管風琴的風管設計特別,長短排列不一的風管可以構成一個觸目的巨型十字架,高高的位於大禮堂的正前面的講壇後壁;它的形象及琴音絕對扣人心絃。 聖經〈使徒行傳〉中記載五旬節事件之中,使徒都在說「別國的語言」,而人群都在聽到「各自本地的話」。而港九五旬節會香港堂就正正承接五旬節事件中的「母語宣講」原則。港九五旬節會香港堂為了對應操粵語信眾及慕道者的母語,很早就採用「廣東話聖經」譯本,作為堂用聖經,並且一直持守著這項傳統至今。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23793424.html
曉行夜宿美加遊(1)整裝待發
終於、終於要去美國了!!! 在信耶穌之前,本人算是個“精美”——精神美國人,讀的是美國的書,看得是美國電影,用的是美國產品,驚歎於美國的強大,對美國文化、制度神往不已,甚至可以說是言必稱美國,這幾乎也是我們那一代人共同的精神圖騰(暴露年齡了,嘻嘻),如果不是那時候去美國不易,可能早就去朝拜一番了…… 後來信主了,初信之時,美國的主角光環不減反增,上百年的時間裡,美國教會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教會,出了許多屬靈巨人,傳教的事工遍及世界各地,中國人得著福音的恩澤,中國教會的建立,美國教會有很大的功勞,至今中國各教會,都與美國教會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美國的神學、教會實踐依然深度影響著中國教會,我們還得言必稱美國。 所以,當我後來瞭解到美國的另一面,極其黑暗的一面時,心裡是極其震驚的!就好像一座建造在心裡的,極其華麗高大的大廈轟然崩塌一樣,我得了美國PSDT綜合症,對美國的觀感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由此更想去美國看看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嘛! 同時,隨著中國的崛起,在去美國以前,也走過了不少國家,無論到哪裡,美國的巨大影響力都隨處可見,尤其是那些西方世界的國家,如澳大利亞,簡直就是美國的翻版,所以到最後,到西方世界發展的頂端,資本主義世界的大本營一遊,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且每一次旅行,都與我個人的信仰狀況密切相關,在忠心服侍神和教會十餘年以後,我已經身心俱疲、傷痕累累,幾乎超過極限,信仰已經走到了一個盡頭,迫切需要神為我開一條新路。於是神出手了,在隱祕處祂大能的手為我和我一家人撥動了命運的開關,清除了所有的障礙,做好了暗中的預備,我們不僅可以去美國,還可以繼續遊玩加拿大。 當然神會為我做祂的工作,我也要配合祂做我的工作,首要之事就是好好做一個行程規劃。這可是我們有“史”以來時間最長(五週),行程最為複雜一次自由行,一著不慎可能就會帶來很大的麻煩。但好在我們活在一個網際網路時代,遊記、攻略、地圖、網站、APP有著海量的資訊,於是我一頭扎進去,足足做了一個月的行程規劃。 看了許多攻略遊記以後,我把這次旅遊的路線設計成“三大圈”,分別以北京、紐約、洛杉磯為起點和終點,把美東、加東、美西的重點城市和景點還有溫哥華囊括進來。 三個點分別是北京、紐約和洛杉磯,這是第一個大圈 第二個大圈以紐約為中心,以公共交通為主 第三個大圈則以洛杉磯為中心,以自駕為主 基本路線決定以後,我本著中國人“勤儉節約”和“艱苦旅遊”的精神,往這條路線裡“塞”入儘可能多的遊玩專案(當然後來後悔了)。好在像美國和加拿大這樣的發達國家,網際網路發達,事情的“可預見”性也很高,隨著行程規劃的進行,機票、火車票、賓館、汽車、門票等等也一並可以訂好,非常方便。 通常來說,我們這樣的自由行實際上旅行了三次,各有各的美:第一次是在做規劃的時候,看著別人的遊記攻略,你也會不由自主地神遊一番,為你帶來旅遊的盼望和激動;第二次是實際的旅遊,像我們的日常生活一樣,有艱難、有感動、有睏倦、有思考……;第三次則是整理照片寫遊記的時候,細細品味走過的地方,經過的事情,又別有一番滋味。 行程做好以後,在等待的期間,那種盼望與日俱增,但另外一種心境也在不斷滋長,那就是擔憂、害怕和不安。此時正是中美貿易戰火正旺的時候,壞訊息一個接一個,再加上什麼大規模槍擊案、洪水和颶風等等,還有語言的障礙、對美國開車的適應、天氣,凡此種種,如火上澆油,讓我開始害怕這麼緊密的行程能否完成了….. 這也就是人性的軟弱吧!亞伯拉罕那麼偉大的信心巨人,也曾為得著應許之子憂心忡忡,更何況我呢?但在內心深處,我能感到神以一種微弱的聲音說:“不要怕,只要信!” 於是,就在擔憂、害怕、盼望和一絲絲的信心中,我們踏上了去往紐約的飛機…… 請關注微訊號“禧年號角”(xnhj777) 探尋信仰世界 閱讀更多遊記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911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