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高原,是美国西部风光的最佳展现。没有尽头的旷野,连绵到地平线另一边的公路,仿佛开几天几夜都不会有人类的踪影。荒原之上,植被稀疏生长,巨型红色砂岩肆意排布,夏季泛滥的洪水切割出幽深峡谷,带着像外星球一般的诡祕气质。这片区域聚集了无数的地质奇观,在漫长的岁月里只属于与红石大地共生共存的原住民,还有挑战着自然极限的冒险家。

在起地名方面,美国人的文学素养可谓是极度匮乏,而到了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这能力就更显捉襟见肘,面对震撼到难以言状的地质奇观,思来想去,只剩下一个“大”字了。于是瀑布叫大瀑布、峡谷叫大峡谷,而大环线(The Grand Circle)无疑是这套命名体系的经典作品。

世上环线何其多,但只有这条是The Only and The Grand Circle。大环线的荒原上,藏着西部世界最深刻震撼的祕密。

【游记之外的故事,加州生活的星群残片,记录于公众号/Matters: 吉米在云游】

何谓大环线

所谓大环线,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圈:


这个区域横跨亚利桑那、科罗拉多、内华达、新墨西哥、犹他五州,包括华丽丽的9个国家公园,N个国家纪念地、国家森林、国家休憩区,还有一大块纳瓦霍(Navajo)保留地,可以说集合了美国西部最精华的自然奇观。

在这个大圈之外,拉斯维加斯、凤凰城、丹佛、盐湖城四座大城市分列四角,作为行程开始点接驳飞机、租车和补给,从任一地点出发都能设计出不绕路的行程,也让这条路线变得如此的热门。以这个大环线为基础,还可以向西往死亡谷和南加州、西北往优胜美地和湾区、向北经盐湖城往黄石和大提顿、向东往落基山脉,行程组合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丰俭由人。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大环线以科罗拉多高原为主体,囊括了从落基山脉往加州西海岸山脉逐渐过渡的广阔区域。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贯穿其中,在岩石上切割冲蚀出深邃的峡谷和精巧的拱门。可以说是水的力量塑造了大环线。

西北部拱门、峡谷地国家公园以及纳瓦霍保留地已经接近落基山区,根据海拔的不同,地貌景观的主角是不同地层的砂岩,因矿物质而呈现各种颜色。从布莱斯峡谷到大峡谷的区域则不出意外地,被毫无美感地称作“大阶梯”(Grand Staircase),海拔在台地-断崖的循环中不断下降,不同时期的沉积层依次暴露在地表,完好无损地展现了几亿年的地质历史。

正因为这独特的自然风光,无论是地质学家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大环线找到不同的惊喜。再加上NPS的专业管理,大环线是非常适合重访的目的地,去好多次玩法都不会重样。美国人也深知大环线的好玩,甚至还弄出了一个叫Grand Circle Association的NGO,专门的目标就是推广大环线旅游 (//www.grandcircle.org/),话说他们搞各种NGO真是有一套啊……

行程安排

大环线幅员辽阔,再加上值得去的地方实在太多,要想玩好,必须要有所取舍。这一次我们选择的是最经典的走法,从拉斯维加斯开始,用7个整天覆蓋了大环线在亚利桑那和犹他的精华部分,全程约1250英里。走下来感觉每天开车的时间适中,每个国家公园都能选择1-2条难度中等的步道。要想再轻松一点的话,这条走线用7-9天都是比较合适的,赶路的话6天也可,但必然要开夜车了。我们暴走完后大环线后在赌城躺平一日,行程总共是8天。

以下是我很希望做,但实在排不进这个行程里的事情,每一项各需要额外的1-2天:
1. 深入任一国家公园的隐祕角落(这可太多了,如大峡谷北缘、峡谷地Needles区、锡安的The Narrows溯溪等等等等);
2. 去纳瓦霍保留地看原住民聚落遗址;
3. 绕进科罗拉多的落基山区。
当然,这些硬核体验很多都在夏天才能进行,春假3月的时间算是帮我杜绝选择困难症了。

并且,以上的线路更适合像我们一样第一次玩大环线,而又抽不出十天半个月的公路旅行新手。如果你有大神的自信和实力,大环线还有着多到数不清的进阶玩法:

在亚利桑那段,两州交界的小镇卡纳布(Kanab)是附近各个严格限流祕境的抽签基地,最著名的当属一天抽20人,中奖率奇低的波浪谷(The Wave/Coyote Buttes North)。而在大峡谷流域,还有红石小镇塞多纳(Sedona),小科罗拉多河上的巧克力色大瀑布,以及国家公园西边印第安人保留地里的各种要露营才能走到的瀑布和怪石……

犹他段的大环线就更是卧虎藏龙,峡谷地国家公园的The Needles和The Maze区(听这名字就知道有多难去)、圆顶礁国家公园的Cathedral Valley里的巨石、大阶梯-埃斯卡兰特(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M)的狭缝峡谷,还有鲍威尔湖两岸的各种地貌,都是专属于车(船)技高超、体能充沛、越野经验丰富的高手的目的地。

就更不必说这次没有去成的四州交界区域,以及更往东走的大环线新墨西哥和科罗拉多州部分了。纳瓦霍保留地的谢伊峡谷(Canyon de Chelly NM)和梅萨维德(Mesa Verde NP)是西部大地上的原住民文明遗址,洛基山区则让人从荒漠瞬间切换到森林,光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不得不去。所以说,大环线绝对是一个会让人不断再来的目的地。


至于季节,大环线四季皆宜,夏天的好处自然是全部地方都会完全开放,但同时也要面对国家公园面对旺季人潮的各种限流措施以及动辄40度的高温;冬天出行白昼时间短、道路封闭多,徒步最为不便,但胜在人少清静,红石配白雪更是俘获无数明信片的经典风景。至于春秋两季,自然是运气好时各取所长,运气坏时两害叠加……因此出行前一定要仔细看各国家公园的开放安排。

我们这次是逆时针走大环线,先去大峡谷,如果希望顺时针先去锡安,只需把手机倒过来看即可(误)。大环线的路线组合千变万化,诸位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喜好增减换补。

我非地质学专业,对大环线地质学上的了解都来自于游玩国家公园时看到的一知半解,另外在写游记时参考了Morris et al., Geology Unfolded: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Geology of Utah’s National Parks, 2010. 如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各位大神包涵指正。

开始公路旅行!

早上天还没亮就从湾区出发,飞出湾区的城市群和加州中央山脉之后,内华达州大片的沙漠山地便展现在眼前。拉斯维加斯像是单调的大地上摊出的一片皱褶,是整片荒凉中最突兀的存在,隐喻着人类对自然的又一次征服。

到达赌城, 首先的冲击来自于机场里面的老虎机。机场不大, 但不少在别的地方是餐厅、商铺或休息区的地方,都摆上了五彩绚烂的机器,直接放纸币进去就能开始拼搏。这是要把游客从踏进这里的第一刻榨干到最后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麦卡伦参议员的种族歧视历史,拉斯维加斯机场在今年刚刚由麦卡伦机场(McCarran Airport) 改名为哈里·瑞德机场(Harry Reid Airport),但机场里的很多指示牌都还没来得及换。

拿到车,首要任务是给爱车拍个照,七天之后它就是黄色的了……

由于大环线回来还有一整天,今天就没有在赌城做过多停留,在Target买了一圈补给之后就直接开始公路之旅!从拉斯维加斯往大峡谷方向出发,半小时之后可以下高速进入胡佛大坝。作为经济学学生,这里简直是让教科书照进生活的打卡点哇!在美利坚曾经的黄金时代,它也曾是“基建狂魔”,这座水坝不仅造就了拉斯维加斯的繁荣,更在大萧条时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可谓是“水出不去,就业上得来,美国发大财”。

水坝截断科罗拉多河,形成米德湖国家休憩区(Mead Lake NRA),是内华达居民水上活动的好去处。水坝有进入内部的导览,不参加的话远眺即可。在大环线上,这显然只是道开胃菜。

以内华达的干旱程度,这个巨大的泄洪洞也许几十年来都没有用过几次。

今年大旱,米德湖的水位也相当低,裸露出一大片岩石。我们回来没多久,就看到了由于水位降低,湖底发现不少人类尸骸的新闻,想必湖水里隐匿了几十年来许多的邪恶往事。不知道赖米德湖湖水以生存的拉斯维加斯居民,心里的阴影面积有多大……


重新上高速,跨过科罗拉多河后就进入亚利桑那州,经典的66号公路就在眼前。在这条曾经寄托了美国梦,如今落寞的公路上,金曼(Kingman)是经过的第一个小镇,从南加州出发的朋友也将会在穿越约书亚树NP后从这里进入大环线。再往前走还有塞利格曼(Seligman)和威廉姆斯(Williams)两座小镇。这些小镇已失去交通枢纽的功能,但在衰败中显得更具西部的旷野气质。

在延绵到地平线尽头的荒原上,只有一条孤零零的铁轨,这是美铁的西南酋长号(Southwest Chief),曾经在美国铁路的繁荣时期,大批有钱有闲的游客坐火车能直接到达大峡谷边上。如今随着沿线城镇的衰败和国家公园从开发到保育的理念转变,几乎只剩货运业务了。

晚上就在塞利格曼小镇吃饭,这里的一切都是66号公路主题的,布满了美式公路旅行粗犷、野性的装潢。食物也是美式的粗犷做派。


晚上我们住宿在Williams,第二天在进大峡谷之前可以在小镇里逛一逛。这是66号公路上最大的镇子,各种公路主题的餐厅、商店、旅馆都挺酷的。

大峡谷飞雪

早上直接进入大峡谷国家公园南缘(Grand Canyon NP South Rim) 。这是科罗拉多河水系切出的最后一个国家公园,也是最负盛名的一个。汹涌的科罗拉多河昼夜奔流,切割出1500米深的峡谷,将深埋于地底的各色岩层暴露在空气中,成了两岸高耸而极具层次感的峭壁。顺着岩壁往下望,就好像在以亿年计的地质史中穿行,地球的壮阔和力量一览无余。

南缘的玩法很简单。AZ-64号公路横贯崖顶的台地,路边延伸出一连串观景台,俯瞰峡谷景观。如果只是停车观景的话,大峡谷其实是大环线国家公园中最容易审美疲劳的地方,没有之一。毕竟同样的一个峡谷,虽说壮观,但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大同小异。

但徒步起来可就不一样了。在大峡谷,几条著名的步道从观景台出发,顺着悬崖曲折向下,一路下降到底部的河谷。走到河边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并在谷底露营。在谷底可以继续前进,到达开车要绕四个小时路才能到达的大峡谷北缘,也就是许多徒步爱好者心心念唸的Rim to Rim徒步。不过由于海拔更高,北缘一般要到五月份才会开放。

这显然不是我们这次能做到的。尽管不可能走到谷底,我们还是选择沿Bright Angel Trail往下一小段,感受大峡谷的磅礴能量。在不断接近峡谷底部的过程里,海拔逐渐下降,能清晰地感受到视角、岩层、植株的变化,人走在其中,仿佛就是经年累月切割出大峡谷的一滴水珠,和岩壁对抗著、碰撞著。一滴水珠在苍茫大地中似乎微不足道,但当你停下来回望,会突然意识到整条壮阔的峡谷都是被这样创造。这种体验感不是照片可以传达的。

在Bright Angel观景点拍下了大峡谷的第一组官方照,就开始往下走,没想到步道竟然相当难走。背阴面的地方积雪未融,步道十分溼滑,对于往下走的人来说,简直是开启了滑雪体验卡,每走一步都好像要不受控制地滑出去。而旁边又是近乎垂直的悬崖,于是人人都紧紧贴在步道内侧,尽量靠着岩石,半蹲著缓慢下行。我们硬著头皮往前走,几乎是每经过一次背阴面,就会碰到受不了要折返的人。

在步道上行走,可以身临其境地观察到各地层之间的分界。从这个角度,更能感受到大峡谷的磅礴壮观:河水要拥有怎样的地质力量,才可以将坚硬至此的岩石切割出深壑?

虽然Bright Angel Viewpoint就在我们的正上方,但随着海拔的下降,我们对同一段峡谷观看的角度已经完全不同,感受也完全不一样。

对于有钱有闲的游客来说,坐骡子也是深入峡谷底部的一种方式,省体力之余,而且体验想必也十分特别。不过骡子坐起来舒不舒服尚不清楚,跟在后面的人可是受苦了,骡子走过的步道被踏得松软泥泞,似乎每走一步就得废一双鞋子,更重要的是要小心躲避它们留下的新鲜重磅“礼物”。而且它们还走得不快,碰到了一次,基本就要跟上一路了……

走走停停拍拍,一个半小时走了2mile左右,已经有身在峡谷中的感觉了。在这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天色已经稍显不对劲(但我们没想到会这么夸张)。眼看时间也差不多,再加上担心下雨路不好走,我们决定开始折返。

我们这个折返的决策无比正确及时。因为虽然雨是没有下起来,但是开始下雪了!一片乌云飘来,体感温度就开始断崖式下滑,接着是狂风大作,接着看到大家都急匆匆地往上走,雪就从树的缝隙间落下来了。

终于明白为什么进园区的时候告示牌还写着建议带雪链了……因为三月底的大峡谷,确实是还会飘雪的,而且一开始是飘,后来就变得重重砸下来了(后来在俄勒冈火山口湖见证了真·六月飞霜,这是后话了)。刚才一路看着的壮阔大峡谷,突然就隐没在一片雪雾里了。

但也很难说是我们准备不足,因为路上碰到的人,也全都没有料想到,裹着外套和帽子,也没有防风防水的衣服,就慌忙上撤。雪一会儿就把人的头发、衣服、鞋子都打溼,再加上能见度差,气温低,路又更加溼滑,还没办法赏景了,走上去的路是更加艰难。

好不容易回到顶部的观景点,刚到的大妈们却都不解地看着我们这群狼狈样:顶上一路都还是阳光普照!除了云层好像挡了点光,这里完全没有步道里雪下得要死要活的感觉。我们也只能一边让谷顶的风吹干衣服,一边感叹大峡谷的“一日之内,一谷之间,而气候不齐”,原住民们世代与这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打交道,自然会想象出一些绚丽迤逦的神话故事。

但其实也很如我们所料:刚刚只是时候未到,把我们弄得狼狈不堪的乌云,很快就飘到峡谷顶上来了。从峡谷村开去游客中心的路上,雪就又下起来了。

于是,游客中心旁最著名的,诞生不少大峡谷官方照的,旅行团必去的Mather Point,被我们看到的是这个状态……大雪纷飞,没有雨具的话,连走进游客中心都很困难(那当然是没有雨具啊,说好的今年大旱啊!)。

原本还是想在车上稍微等一下的,但雪越下越大,我们的车子没有带雪链,万一道路开始积雪,那就相当麻烦了。于是当即决定放弃看Mather Point的打算,往东开,看能不能离开这飘雪之地。

结果开了20分钟,到达峡谷村和desert view中途的Moran Point,雪就彻底停了。海拔稍微降低一些,地上彻底是干的,路边的积雪也都消失了。这个角度看到的大峡谷更加沟壑纵深,左边的一大片被阴影覆蓋的位置,就是刚才让我们逃出来的积雪云。

不会被困雪山,我们心情就轻松很多。慢慢开到desert view,这里虽然天空中云量也不少,但不用徒步,再怎么样也总能跑回车里。在不发洪水的季节,desert view是南缘看科罗拉多河最经典的角度(自从上下游分别修了格兰峡谷大坝和胡佛大坝,也很少发洪水了)。这里也是大峡谷东部的一个小集散点,有个小型的纪念品和补给商店。

从瞭望台往下望,碧绿的科罗拉多河从地平线的尽头出现,安静流淌在峡谷底部,映得两旁的悬崖更显鲜红。很难想象这条看似温婉的河流,在漫长的地质岁月里曾经有着极其磅礴的力量,连这一整片深邃的峡谷都是她的杰作。

Desert view有一个瞭望塔,里面有印第安原住民艺术的小型展览,也有更开阔的观景角度,但由于疫情暂时没有开放。

从desert view一出来,就离开了大峡谷国家公园的范围,离佩吉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开出大峡谷所在的台地之后回望,地平线似乎一马平川,但其实就在不远处,大地被切出了一条深缝,世界上最壮观的地质奇观之一就藏身于其中。在大峡谷俯瞰到的那些岩石,如今深埋在我们脚下几十乃至几百米深处。

从大峡谷前往佩吉的路上,两旁的地貌也在不断的变化。山体上的红色纳瓦霍砂岩越来越明显,路边经过的小山峰都有“火焰山”的感觉了。

羚羊谷光影

佩吉(Page)小镇处在大环线的正中心,是南下大峡谷和北上纪念碑谷的必经之地,时间紧张的话还可在这里直接西去锡安,走一条小环线。小镇本身也是大环线的重要落脚点,附近的羚羊谷(Antelope Canyon)和马蹄湾(Horseshoe Bend)都不可错过。

羚羊谷属于狭缝型峡谷(Slot Canyon),季节性洪水侵蚀出深而窄的峡道,并在岩壁上雕刻出细腻的纹路。阳光从狭缝中洒落,形成奇异变幻的光影。类似的峡谷在佩吉附近远不止上下羚羊谷两个,但都属于纳瓦霍人保留地,不受NPS管辖,门票一个比一个贵,还常要找黄牛才买得到……

在纳瓦霍人的几个家族垄断下,上、下羚羊谷都只能跟随他们的导览团进入,价钱已经分别涨到了$90和$60左右。我们这次选择下羚羊谷Ken’s Tour的行程,一是价效比更高一些,二来早上九点多的时间也是下羚羊谷的光线比较合适。1小时10分钟的行程,需要顺着梯子爬进峡谷里,沿路的上下也比较多,不太适合老人小孩。在取票后等待出发的时候,可以看到这个纳瓦霍家族祖先的肖像画。


从售票处走往下羚羊谷,出入口都藏匿在一道狭窄的地缝里,人从里面出来,就好像西游记的土地公公从地里钻出来一样。要不是有向导带着,恐怕自己是会完全忽略这个祕境的。这样上窄下宽的地势,洪水来时也会相当危险,只要上游天气不好,羚羊谷的导览团就必须要暂停。

在国家公园批发卖的大环线,羚羊谷的风景也绝对是独一无二。雨季的水、水中的沙、沙摩擦的石、石的软硬,每一步的力学计算都要无比精巧,千万年来从不算出一点纰漏,才能创造这连绵的柔软的流畅的曲线。在光影的变幻下,这里的石头变得不像石头,反倒像丝绸上绢写的画,一笔一划,一针一线,是大自然造物最精细的用心。

我们进入峡谷的时间是早上九点多,一开始阳光还没有照进来,谷底有些阴沉。但随着太阳慢慢升高,岩壁也自上而下逐渐被照亮,从土黄变得鲜红,然后又在红与橙的深浅变化中跳动,点线层面,斑斓复叠,明明是坚硬的砂岩,却有了音乐的动感。这石头的交响跃动何止是照相机,就算是人眼也完全应接不暇,看到这边的光线美得让人感叹,回头一看又似乎角度还更好,就这样失神地四处转着,完全是被向导半推著往前走的。

但与此同时,羚羊谷也是个高度流水线化的地方。纳瓦霍向导熟知每一个“打卡点”、每一步出片的角度、甚至每一种型号的相机手机该设定的引数。在里面完全用不着找角度(导游甚至会嫌你烦),导游就会帮你把机器摆好,指引着你复制贴上出一张张惊艳朋友圈的大片。人像照就更是如此,由ta担当摄影师,品控质量十分保障。并不是不尊重纳瓦霍人的传统,但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这种组织方式的,总感觉让这自然的奇蹟多了人为的修饰,少了本真的味道。

也许他们也不全是为了小费,只是在这样绝世的美景中工作了几十年,乃至是几代人之后,再怎样的惊艳和震撼,也都像羚羊谷的岩壁一样,被磨得光滑圆润了吧?守着这个旷世的奇观,对他们而言,也不过是一份工作,和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带着些许重复和沉闷的日子罢了。

羚羊谷的导览团每半个小时就会有四五趟,里面道路狭窄,基本上就是这个状态……景色壮观不错,但游玩体验也是在大环线中稍为靠后的。

羚羊谷的精华在地下,但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惊喜:像这块恐龙脚印化石,不知何时被洪水冲刷得裸露了出来。

在马蹄湾的边缘试探

从羚羊谷出来,时间也快到中午,正好适合前往邻近的马蹄湾。马蹄湾本身是由NPS(国家公园管理局)管辖,确切地说是格兰峡谷国家休憩区(Glen Canyon NRA),承认国家公园年卡。不过由于停车场是佩吉市政府在管理,因此停车要收10刀。

马蹄湾是科罗拉多河拐出的一个180度转弯,容易到达,风景非常上镜,因此也是佩吉的必去之地。热门到什么程度呢,拉斯维加斯竟然有旅行团当天往返羚羊谷和马蹄湾(单程车程6小时,不是对羚羊谷爱得深沉的话还是自驾吧……)。马蹄湾的观景台坐东面西,因此最佳的时间要么是上午到中午看被顺光照亮的河谷,要么是傍晚来看晚霞。

从停车场出发,走15分钟的平坦土路,就能到达观景点。奔流在深谷中的科罗拉多河,在这里走出了一个宏伟的大回转,深邃的河水配上红色的断崖,再加上无垠的荒野作背景板,实在是让人震撼于自然的雄奇险峻。

如今马蹄湾的中央观景台位置已经建起了护栏,但因为这里的视野有点遮挡,大家都还是喜欢往两边的悬崖上找角度,拍一些非常在危险的边缘试探的照片。砂岩虽坚固,但上面常常会有细沙,如果想靠近一点的话,建议一定要穿抓地效能好的登山鞋,毕竟从这里掉下去的话,是一定能上Deaths in National Parks的经典案例的……

马蹄湾还有一种深度玩法,是从上游格兰峡谷大坝处坐船,顺流而下,从底部仰视峡湾。大神的行程还会再到下游一些只通水路的峡谷徒步,想必会有很特别的视角。

常常被人忽略的是附近唯一能用国家公园年票的格兰峡谷国家休憩区(Glen Canyon NRA)。区域以格兰峡谷大坝和其拦出的鲍威尔湖(Lake Powell)为主体,包含了一大片相当荒无人烟的区域,可坐船前往鲍威尔湖深处的峡湾、岩石和拱门。如世界最大的天然拱门彩虹桥(Rainbow Bridge NM)就只能在水库水位高时坐船到达。

时间充足的话,很推荐在佩吉多留一两天,探索一下附近的祕境。如果像我们一样当天前往纪念碑谷,需要预留两小时的车程。而且这段路风景绝佳,建议再留出很多停车拍照的时间。

纪念碑谷的晨昏

处在亚利桑那和犹他两州交界的纪念碑谷纳瓦霍部落公园(Monument Valley Navajo Tribal Park),也许是大环线里最具有西部气质的地方。无垠的荒原和笔直的公路,旷野的风又卷起阵阵沙尘。在地平线的中央,几座棕红色的孤峰拔地而起,以庄严的姿态俯瞰大地。当原住民流浪跋涉著迁徙到此处,又怎么会不把这些石峰奉作神蹟?

由于是原住民保留地,公园不受NPS管辖,里面徒步只有唯一一条步道Wildcat Trail,每辆车进入17英里长的景观环线则得缴费25美元,而想进入更大片的仍有原住民居住的区域则必须参加导览团。

纪念碑谷附近荒无人烟,只有一间景观酒店和一些营地。景观酒店全部房间都面向纪念碑谷,体验相当不错,详情可参阅后文的酒店攻略。我们抢到一间酒店房间,大约下午五点多从佩吉抵达入住后,就决定先去走一下这条步道。步道从酒店/游客中心出发,环绕West Mitten Butte,亦即纪念碑谷官方照中左边的这座手套状孤峰一圈,环线全长4mile。

步道从一片流沙缓坡开始,地势不断降低,慢慢地,停车场、游客中心和酒店便都看不见了,在这荒原中央,自己仿佛就成了方圆百里唯一的人类。要不是一路有着步道的指引,目之所及,便没有任何人类文明的痕迹,旷野的草木,旷野的沙石,旷野的孤峰,人走在里头,就好像一篇西部小说,在辽阔的大自然里,浪漫地孤寂地找著方向。远处也许有个牧场,也许有牛群,也许有等待着主人公归途的女子,但此时此刻,是荒原主宰著大地。

只有身临其境地走在其中,才能感受到纪念碑谷这几座孤峰的体量。纪念碑谷已经处于砂岩侵蚀地貌的末期,原本的高原在亿万年的侵蚀中化为脚下的沙土,只剩下这些孤峰如拔地而起般矗立著,洪水又在上面切割出纵深沟壑。随着日色西沉,他们也逐渐隐没在黑影当中,每走几步回望,景象就又好像不同了。这里天黑之后,就更加不是属于人类的领域,暑热散去,什么蛇呀狼呀都会出来活动,因此我们还没走到一半的环线,安全起见还是决定原路折返了。


回到酒店,最后的晚霞恰好染上天边。在这荒野之中,酒店餐厅自然作了垄断生意,虽然出品实在是不敢恭维,但冲著这个景色,也难怪它有恃无恐了。暮霭西沉,荒野的大地渐次沉寂于黑暗之中。

在这丝毫没有光污染的荒野之中,存在着绝对超乎想象的夜空,我在这里才明白“银河”这个词原来如此写实。可惜忘带三脚架出门,只能把房间里的椅子搬出来,在阳台上勉强取景。我们房间在一楼,拍著拍著胆子大了,竟扛着相机和椅子就翻过护栏,靠着头灯在彻底的漆黑中走了几步路,找了个草丛取景,出来的成片果然效果好多了。

那一条成串的光点,既不是飞机的光,一闪一闪的亦非流星,恐怕是马斯克的星链吧?好想明白为什么天文学家都对它恨之入骨了……

住在景观酒店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让我这样的起床困难户也有幸目睹日出。房间阳台坐西面东,前一晚看好日出时间,架好相机,第二天提早五分钟起床,穿好厚衣服,走上五步就能看到最佳角度的日出。哪怕天公不作美也无所谓,回去倒头就睡便是。

早上五点多,天空逐渐泛白,我刚刚从床上爬起来,正好赶上太阳从Merrick Butte孤峰的背后升起。在太阳跳跃出来的一瞬间,整片纳瓦霍人的大地突然明亮,孤峰失去了夜晚狰狞的巨兽模样,在迎接日光倾落的时刻,突然就变幻回了白天肃穆的守护神。应该说,这场日出是神性的,在这原本便庄严孤傲的大地上,日出也似乎是神的光芒。

看完日出,在震撼回味中睡个回笼觉,就准备出发去走17英里的景观环线。由于疫情限流,目前同一时间只能有25台车在区域里,在入口处要排好一会儿的队。环线全程土路,但非SUV开慢一点也能走。如果说景观酒店和步道是欣赏标志性的三座孤峰,景观环线则是穿到这纪念碑谷门面的背后,深入这片区域的内部看不同的地貌型别。这片区域直到如今都还有纳瓦霍原住民居住,不过想进入聚居区则必须参加带向导的行程。

在这片区域可以找到砂岩侵蚀的三个阶段:台地(Mesa);孤峰(Butte)和尖塔(Spire),岩石在侵蚀下变得越来越狭窄、孤立,最后只剩下最坚硬的基座能承受上方的砂岩,其他的则都坍塌风化。

平心而论,这条景观环线的风景在大环线上比较典型,但它的出彩之处是荒野飙车的自由感。开启车窗,感受车轮摩擦地面的颠簸和外面混杂着泥土的风,四寂无人,周围的石阵都好像要坍塌。辽阔而孤独,现代西部牛仔或许就是如此吧。

纪念碑谷的另一处经典角度,是从酒店出来后往犹他方向走约20分钟的公路中央。这里是个小山坡,笔直的公路一直延绵到地平线的尽头,红褐色的旷野,而尽头是数座震撼庄严的孤峰,仿佛诸神在大地上遗落的路标。由于《阿甘正传》的带动作用(其实我没看过……),这个角度成了纪念碑谷,乃至美国西部的代表。

如今Google Map早已将这个点称作Forrest Gump Point,路肩永远停满了车,路中央也不时会有站着坐着跳着的人拍照,走过路过都不用担心错过。不过这段路其实车流量挺大,还有很多大货车,拍照务必要注意安全。

拱门与Mighty 5

从纪念碑谷要开2.5个小时到达莫阿布(Moab)。正式进入犹他州地界,大环线便绕不开犹他引以为豪的“Mighty 5”——5个国家公园了。首先镇守在小镇莫阿布两侧的,就是通过名字就能知道要看什么的的拱门(Arches NP)和峡谷地(Canyonlands NP)两个国家公园。

拱门国家公园是天然石拱门密度极大的一片区域,塑造羚羊谷的纳瓦霍砂岩,在这里已经深埋在地下成了拱门的基石,在其之上,地质运动中被扭曲的Entranda砂岩,裂缝被流水经年累月地侵蚀,大部分轰然碎裂成乱石,极小部分恰好被下方更坚硬的岩石层支撑住,上方结构处在了一个脆弱的平衡点,是为拱门。

公园只有一条主路,地图非常清晰,到了一个地方,就下车找拱门去吧!虽然之前做攻略就已经看过各个拱门的照片,但当真正走到它们脚下的时候,这些拱门的实际尺寸比照片里看起来的也要大得多了吧……看起来精致秀气的拱门,实际上可能有十几个人高,在翻过好几个山头后,亲眼见到它们时的震撼难以用语言描述。

到达莫阿布大概两点多,其实这段路上,已经能看到很多拱门、平衡石等地质构造了,这里的岩层和纪念碑谷相比又有了变化,是褐色的,不知道是不是因此才会形成拱门这种更受侵蚀、更脆弱的结构。进入拱门国家公园的第一个观景点是这块就在路边的平衡石(Balanced Rock),我们就在车上看了下,但也有人走到它的脚下。以照片里那几个人只有小点般的大小,就能感受到平衡石实际的体量。中间那个由更浅色的岩石形成的支点,似乎摇摇欲坠,确实看得人心惊胆战。

从平衡石这里转入岔路,能进入双窗拱门(The Windows)的区域,我们担心时间不够,就决定先直奔公园尽头的恶魔花园(Devil’s Garden)。这里为啥恶魔呢?也许是因为这是世界天然石拱门密度最大的区域中天然石拱门密度最大的区域吧……在这大概5mile的环线里,聚集了数十个或大或小,或宏伟或秀气的拱门,不过大多数人都只会走1mile到达著名的景观拱门(Landscape Arch),余下的部分是未经维护的步道(即没路,自己越野),终点是双圆拱门(Double O Arch),难度很大,需量力而行。

走进步道,不一会就能看见一个拱门,这是进了拱门窝了。


终于到达景观拱门,也是国家公园里最大的一个拱门。由于90年代的一次坍塌,拱门的右边变成了今天这样极度精细脆弱的状态,也因为那次坍塌时下面还有游客,落石虽万幸未伤人,但也把NPS吓出一身冷汗,从此便不再允许人靠近这座拱门了。

景观拱门将近100米长,最细的地方宽度却不达2米,从下面远观,已是长桥飞渡左右,险之又险地悬在半空,也不知还能撑多久。拱门是极度脆弱的地质结构,现在公园内的全部拱门,最多也只能继续存在几千年,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出现坍塌,几乎是必然事件。来看拱门必须趁早啊!

另外,下午来的话这座拱门会大背光……

当然,有覆灭就有新生。不知道这些尚算完整的石阵里,哪些会被精巧地切割出拱门呢?

拱门国家公园之所以成为国家公园,就是因为需要无数个巧合才能形成的拱门,地质学的奇蹟——在这是打包卖的。开车在路上就能看到一个。

开车到达精致拱门(Delicate Arch)的步道开始点,这座光荣登上犹他州车牌,在整个国家公园系统里都算标志级的拱门,当然是必去景点。不过去看它可不轻易,要走1.5mile的路(往返就3mile了),全程没有阴凉处,几处还得手脚并用爬石头。为了行动不便的人,公园也设定了一个路边的观景点,不过就是得用望远镜级别的远观了。

在开始这趟不轻松的远足之前,可以先顺路看一下早期摩门教徒的木房子和原住民的壁画,这也是犹他州最有故事的两大人文主题了。

走去拱门的路上风景不多,大概就是这个状态……这一大片的石头走起来倒是不滑,就是实在是晒啊……

但这条步道的最精彩之处在于:在转过几个弯,攀上几个坡之后,在你想象不到竟会出现一个拱门的地方,精致拱门就会猝不及防地出现在眼前——像马拉松终点的彩带似的,立在一个空无一物的悬崖边,提醒著跋涉的人终于抵达了终点。在它的背后,是连绵的群山,继续呼唤著下一次的征程。全部走得疲倦了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赞叹。

在网上和游客中心能找到的照片,都是这座拱门精巧轻盈地站在那儿,好像一件工艺品似的。但缺乏参照物,会让人完全低估了它的体量,实际上这拱门高14米,宽5米,是可以打竖塞进一辆大巴车的大小。真正站在底下的时候,唯有震撼可言。

它能叫做“精致”拱门,造型的几何美感自然是十分能打。明明是自然侵蚀的力量,但流水和风沙的力学计算就是如此恰到好处,造出了一条流畅优雅的曲线,似乎人工的建筑师也只能做到如此。

再次直观地感受一下这个拱门的尺寸……想跟拱门合影的不少,大家要耐心排队。

精致拱门的周围是一圈剧场状的半圆斜坡,不太好站立,在临近日落的热门时段,所有能比较舒服靠着的地方都会挤满了人,建议尽早去占位置。另外在这休息的时候,一定要拿好镜头盖、水壶等物品,我是看着一个小哥好不容易爬下去把东西捡上来,回到半路它又掉了……

随着夕阳西下,拱门会被逐渐染成金黄色,配上背后的雪山和天空,是绝对让人惊叹的美景。在这等了许久的各路神通们,这时也都把装置架起来了,快门声此起彼伏。到了这个时候,就没有人站到底下拍照了,毕竟边上的人未必会进构图里,就算进了也只要基础修图就能抹掉,可要站到拱门底下,那真是断了无数台机子的出片路。

今天西边的云量有点大,夕阳大概到这个程度之后就躲到云层里了,于是人群也都纷纷散去。

在回程的时候,我们靠着万能的Instagram发现了一个巧妙的机位。在到达精致拱门前的最后一个转弯,手脚并用爬3米左右,透过崖壁上的一个小型拱门,可以拍到拱门套拱门的奇景。说来人的从众心理实在好玩,我们爬上去拍照之前,大家都无视了这个地方,可等到我们拍完下来,下面已经排出了一条想要一探究竟的队……

回程的时候是下坡,不用回头就能看到整个国家公园的全景。远处的山头,看起来不是在形成拱门的路上,就是拱门已经坍塌成了石峰。

与去精致拱门的步道相比,公园里这个真正叫做Panorama Point的地方反而是平平无奇了——不是全景看拱门,而是远观四周的雪山。不过就在公路边,经过也不妨停下来看一眼。

回到莫阿布,我们尝试了这家Yelp上排名第一的泰国菜(晚上九点居然要排队!),实在是好吃……彻底抚慰了这几天被大环线上各个小镇的麦当劳Subway以及同等水准的美国菜所伤到的胃。

勇敢者的峡谷地

与旁边的拱门相比,峡谷地国家公园(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显得低调许多。但实际上,峡谷地是一个专为硬核玩家设计的国家公园。科罗拉多河和格林河(听起来好高阶,其实就是“绿色的河”…)切割出的蜿蜒峡谷里,隐藏了无数越野车专属的,在大环线乃至全美国都属偏僻的祕境。两条河流将国家公园分割成三块不相连的部分:天空之岛(Island in the sky)、针尖区(The Needles)和迷宫区(The Maze)。除了稍微有人气一点的天空之岛外,其他两片都是大块不通公路的无人区,从高处的观景台也能感受峡谷地的壮阔,但也许只有亲身穿越这一大片区域,才能感受到它的全部能量。

而对于没有越野车的我们来说,峡谷地的主要玩法就是在天空之岛的各观景台俯瞰荒野大地了。 将这块高出周围峡谷地的台地唤作Island in the sky,实在是美国人起地名的神来之笔,用烂了什么panorama、inspiration的他们居然在峡谷地交出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可见这片土地的壮丽,居然把美国人的文艺细胞都唤醒了。

就在这天空之岛上,散落分布著从不同角度俯瞰峡谷地的观景台。比较容易到的是Grand View PointOverlook和Green River Overlook,分别看峡谷地的科罗拉多河一侧和格林河一侧。从这两个点往下仔细地看,都能依稀辨别出一条蜿蜒的土路,龟裂的大地上有时还会有几个黑点在移动。那是著名的越野路线White Rim Road,需要走上整整两天一夜,探索峡谷地底部最罕为人知的祕境。在那样真正与世隔绝的环境里,直面的是人最深刻的自由与孤独,一定会有许多感触的吧?

以下是Green River Overlook所拍到的角度,不同另一边完全看不到科罗拉多河,这边还能远观奔流的格林河。干旱、烈日、温差,这是一片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土地,只容得下小型动物和苔藓类植物。剩下的一大片空间,便独属于荒野本身。


有趣的是,除了这些观景点,峡谷地名气最大的景观其实是一个拱门——梅萨拱门(Mesa Arch)……虽然被冠上峡谷地叛徒的名号,但梅萨拱门和隔壁的拱门还是有区别的。梅萨拱门位于悬崖上,仿佛一个取景器般,框住了背后的景象。近处的峡谷地貌,纵横的河谷深沟,再到远处科罗拉多的雪山,都在这个拱门内尽收眼底。这里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日出机位,我们当然也是挣扎过的,最后自然是因为懒放弃了……


峡谷地已经是这次大环线之旅所到达的科罗拉多河水系的最上游,如果再往东走,就要离开干旱荒原,进入孕育大河的落基山区了。我们在这里折向西,远离了科罗拉多河干流。从莫阿布往圆顶礁走的这段路,横穿犹他州腹地,是大环线上最深入美国内陆的地区。这里的小镇和沿海州份的气质截然不同:压倒性的白人人口、稍显破落的街道和装饰、似乎和整个镇子都认识的路边披萨店……这是不为人熟知,也常被媒体忽略的另一面美国。

圆顶礁地理课体验

圆顶礁(Capitol Reef National Park)可以说是大环线中最冷门的国家公园了,很多人赶路的时候会直接跳过。这是个杂糅名字,Capitol指的是像国会大厦圆顶一样的山峰,Reef则是形似海中暗礁的单斜结构,所以实际断句算是“圆顶、礁国家公园”。美国人起地名真的是……

公园保护的是水袋褶皱(Waterpocket Fold)地貌,科罗拉多高原的隆起和倾斜形成了一道道崎岖的屏障。但公园独特的水袋状侵蚀岩拍起照来就真像个臭水潭,而其他的地质构造要么在四驱车才能到的隐藏关卡,要么要航拍才能感受到体量(可是国家公园都不允许飞无人机)。以公路UT-24能到达的地方来说,视觉冲击力确实比不上其他公园。

但我必须要为它正名啊!虽然出大片的机率低一些,但圆顶礁的步道人少清静,在无人的深谷中穿行,看两边岩壁上的原住民壁画和蜂窝状光滑的洞,能完全投入的感受大自然的深邃神祕。

圆顶礁国家公园所在的河谷气候条件好,曾经是逐水而居的原住民的聚落,他们在这也留下了很多记录生活、祭祀的壁画。美洲土著史于我实在是未知的领域,常常只能以“印第安人”一概而论,但其实他们也有着不同时期、不同文化,有完整的文明交流演变的脉络。只不过因为缺乏文字记载,再加上在殖民时期人口骤减,让今天的研究和保育变得相当艰难。

圆顶礁游客公园所在的Fruita曾经是一个摩门教徒的聚居地,保留下来的果园由NPS管理,种了不少苹果、桃什么的,水果成熟的时候游客可以进去随便摘,在遍地荒芜的犹他国家公园里算是别具一格了。

游客中心往南走有一条景观公路,本来每车收费20美元,用以支援果园的种植,但我们到的时候他们已经下班,入口也没看到缴费的箱子,所以就直接进去了……所谓的“礁”是一连串贯穿南北的高耸山体,而景观公路就是沿着其中的一道褶皱的山脚修了条断头路,让人欣赏完这道山体折返。一路前行,这条完整的单斜结构一会像火焰山,一会是碎石峰林,一会又成了道不透风的高墙。都是断层抬升和流水侵蚀的造物。

景观公路在尽头变成一小段土路,顺着一个狭窄的山谷斗折蛇行,到达Capitol Gorge的步道的起点。

在这连片的礁岩中,这个山谷是难得的孔道,因而成了人员货物往来的必经之路,就像条犹他版的“蜀道”一样。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故事,更何况此处的岩石较软,岩壁两边从原住民画的牲畜,到早期探险家的签名,刻得满满当当。不过现在作为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山谷里已经装了监控,大家就不必尝试去刻到此一游了。

继续往前走,两边的崖壁已经开始出现了侵蚀的痕迹,“水袋”是圆顶礁一带松软的砂岩层被水侵蚀时形成的小凹陷,降雨后便会积水,因为是专属于这里的地质现象,干脆就拿来代指整片褶皱结构了。

圆顶礁的地势比拱门要低一些,地表的岩层又主要是纳瓦霍砂岩了,不过由于含铁量和羚羊谷相比差不少,这里的山体呈现白色。特别的是,Capitol Gorge一带的地上有一层黑色的坚硬玄武岩,这是古老火山活动的遗蹟。

顺着步道离开峡谷,往上爬大约十分钟,就能看到一个水袋状侵蚀。大多数的水袋都集中在公园南边人迹罕至的区域,这一个是唯一让人能轻松抵达的了。它的特别确实更多体现在地质学层面,光看照片只能感受到是一滩积水……

明明这些石头都挺像国会大厦的(话说这不比大提顿的雪山更像那个啥嘛!),可是按照游客中心的说法,摩门教徒们指代的国会大厦岩其实只有一座。天色渐晚,我们也离开步道,到公园外面的小镇托雷(Torrey)去住宿。


第二天早上,不死心的我们又从托雷折返圆顶礁,去找地图上清清楚楚标著的国会岩到底在哪。这一次,总算是找到了一个河边的观景台。溪水清凉,在旁边走走还是挺舒服的,至于这块“国会岩”,只能说形不差,但还没到神似的地步,也许对于当时的摩门教徒来说,在这避世的角落生活,只好把对遥远首都的记忆寄托在了周围的景观中吧。

走过UT-12

离开圆顶礁,走上犹他12号公路(UT-12),这条被称作全美最美的景观公路,开始时是雪山,然后是苍翠的针叶林,到炎热荒芜的石漠,再到绿意盎然的峡谷和溪流……一路公路旅行,就好像在上一场实景的地理课,转一个弯,新的风景就像翻教科书一样出现了。赶时间的话一定要和司机定好限制停车的次数,不然一天可能都走不完。

具体来说,UT-12先穿越迪克西国家森林(Dixie National Forest),然后是大阶梯-埃斯卡兰特国家纪念区(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ational Monument),走到终点就是布莱斯峡谷,我们到得比较早,直接进了峡谷参观。

在中途的

穿行布莱斯石林

随着UT-12走到终点,地势已经在盘旋中下降了不少。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的名字平平无奇,要说成是“石林”就清楚得多了,这个国家公园展现的是一大片红色石灰岩石柱,被原住民称为Hoodoos。但凡这种造型奇特的石头,大都会被取上一些牵强附会的名字,布莱斯峡谷也有着从“华尔街”、“女王头”到“雷神之锤”的世界之窗景观大赏。各个观景台的景色都大同小异,但要是走步道到峡谷里,就能换一个角度,切身体会到这片石阵的高大壮观。

从公路转进游客中心之后,马上就能到达布莱斯峡谷的核心区域:一片被称作布莱斯剧场(Bryce Amphitheater)的石林区。站在边缘观景台上的人们就像剧场里的观众,欣赏著中间hoodoo们的表演。在这半圆形的区域里,几个观景点提供了不同的俯瞰视角,步道则是身临其境地往下探索。我们决定去游客中心最推荐的Queen’s Garden Trail和Navajo Loop的组合,步道从Sunrise Point开始,在石林里绕一圈回到Sunset Point(就说你们美国人起名字还能再随意点吗……),但只有Sunset Point有停车场。

停好车,就能先在Sunset Point感受一下这片神奇石林。布莱斯峡谷是“大阶梯”的顶端,海拔2000多米,三月份积雪还没有完全消融,也让我们能抓住最经典的红石配白雪景观的尾巴。红色的石林在积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层层叠叠,动感明亮,像一片红石铺成的海洋。就是这个向东的角度,怎么看都不像能看日落的样子啊……


两个观景点之间的路非常平坦,走到Sunrise Point,景观又有了一些变化。

开始进入Queen’s Garden Trail,往下走到巨石阵的中间,刚才看全景时觉得精致秀气的石林,突然就变得高大起来。实际上这些hoodoo动辄五六十米高,仰望起来是蔚为壮观的。这里被称作“女王的花园,是说这些尖峰形态各异,像女王和她的侍卫们在御花园里游玩一样,其中自然有一个是”女王头“,不过我们硬是没有找到是哪一个……可见美国人牵强附会的能力还是不强的。

想不到这个谷底原来凉风阵阵,树林丰茂,融雪还汇成了一条小溪,淙淙流水,很是舒服,完全不像从观景点看下来一片荒芜红石的样子。

和大环线上的各处地质奇观类似,布莱斯峡谷原本是一大片的石灰岩台地,在自然风化以及冰和水的侵蚀作用下,逐渐碎裂瓦解成一根根孤立的石柱。至于那些地质作用还没有完成的部分,同样也会有天然桥、石墙、石窗等的结构。

在谷底转了一圈,就可以开始往上走。这里有Wall Street和Two Bridges两条路线,由于积雪未融,冬春季节只能走后者。这是一段”之“字型的陡峭山路,在两侧高耸的石墙中迂回爬升。这段路坡度很大,是真的很难爬,好在总路程不长,爬一段休息一阵,总还是能到的。游客中心建议全部人单向走这条环线,只从这边上山,因为用这样的坡度下山确实有一定危险。

想想刚才就是从这些石峰的缝隙里钻出来的,就觉得十分有趣……


回到主路上,我们再往前开了一小段路到达Inspiration Point(又一个毫无新意的名字)。这边感觉颜值没有前几个观景点高,不过胜在居高临下,视野更开阔,可以看到整个布莱斯剧场区域的全景,视野一路延绵向远方的群山。

天使降临锡安

离开布莱斯峡谷,在路上休息一晚,第二天就可以进入大环线之行的最后一个国家公园——锡安国家公园(Zion National Park)。名字都敢碰瓷耶路撒冷,这里的景色自然非常能打,维尔京河(Virgin River)切割出锡安峡谷,山崖险峻,谷深幽长,标志性的红岩更让峡谷显得色彩绚烂。锡安的徒步体验异常丰富,从手握铁链攀山到脚蹬水鞋溯溪,也因此深受爱作死的老美的喜爱,去年接待的游客数可是超越了黄石和大峡谷。面对如此汹涌的客流,NPS把从接驳巴士到旺季预约到步道抽签的招数都用上了,也是大环线上难得有国内名山大川旅游体验的地方……

从锡安的东门进入,首先经过的景点是一条挂壁公路。工程师在悬崖上硬生凿出一个隧道,十分狭窄,大车通过时必须将对面来车拦在隧道外。过了隧道之后,很快就进入核心的锡安山谷,我们也要在这里停车换乘接驳巴士了。

接驳巴士一路会停靠几个站,但我们直奔第六站The Grotto,这里也是通往Angel‘s Landing的East Rim Trail的起点。一下车,就能看到Angel’s landing的险峻山峰在呼唤了。想想待会要爬到这最高处,就实在觉得刺激。

这条被渲染得是全美国家公园危险系数前十的步道,单程只有2.5mile(4km)长,却有500米的爬升,全程在险峻的山脊上前进,人们必须一个接着一个,靠着铁链保持平衡,寻找崖壁上几乎是唯一的落脚点。作为回报,登顶的人们将从仿佛天使降临的角度俯瞰整个锡安山谷。当然,要是途中一旦畏高不慎跌落,也逃不掉变成天使的命运。

East Rim Trail一开始沿着维尔京河走一段平坦的路,随后便开始爬升,不知不觉间,就已经爬到很高了。

在一处山间谷地,步道分成两个方向,往右边走就要开始真正的Angel’s Landing了。

原本做好了万全的心理建设,没想到真正爬起来,爬铁链本身没那么惊险,反倒是步道人流量太大,有时不得不在悬崖边上停下来等对面的人先过,铁链也得让出来,这时余光扫到一步之遥的深谷,那几秒的震慑力还是很足……好在我们三月底去,四月份Angel’s Landing就即将启用permit系统,也许人流控制能带来更安全的爬山体验。

爬到一半往下看,接驳巴士已经成了一个小点。锡安山谷是维尔京河冲积变缓之处,再往上游走河岸变得狭窄,就是锡安另一个热门的溯溪步道The Narrows的开始点了。

继续是一路的走走停停,总共大概用了两个小时,其中爬铁链段就花了40分钟,终于是成功到达Angel’s Landing的顶端。顶峰的无限风光,不是文字的照片可以简单描述的。站在这河谷中的最高处,四周都在自己的脚下,群山似乎都变得渺小,河水成了画布上的一条线,弯弯曲曲的,一路描到远望的尽头。在这里坐一坐,放空一会儿,感觉实在是如天使降临。

不知道松鼠爬上来需不需要拄著铁链呢?

赌城一日

从锡安出来,就走完了大环线上的六座国家公园,可以直奔拉斯维加斯了。在大环线的荒野上飞驰了一周的我们,也终于在内华达遇上了第一次堵车,甚至还有些不适应。拉斯维加斯的自助餐和大酒店都是休养生息的神器;而如果还有精力的,这里也有另外一场拼搏在等著诸位啊!可惜我们在Angel’s Landing爬得太久(好像其实是因为在纪念品店买太久……),再加上堵车,在拉斯维加斯吃完日式火锅自助已是深夜,就没有赶上看秀了。

第二天,自然是要体验一下赌城的纸醉金迷生活。拉斯维加斯大道上一字排开全是赌场度假酒店,随便选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我对纯看运气的老虎机等没啥兴趣,靠技术的德扑又没有胆量,因此只是不能免俗地把10美元输掉后,就开始干我觉得更有趣的事——做一个观察者,看看这是非场里的人物,谁快乐,谁伤悲,谁的紧张沮丧从容,都映在闪烁的霓虹灯里。

逛了一圈草草离开赌场区,到了卢克索酒店的大堂,浓浓的塑料古埃及风情。拉斯维加斯大道上的度假酒店都大同小异,繁复奢华风的大堂,配套赌场、商场和看秀的剧院,喜欢的人自然可以找到每一份感官刺激。我们在大环线上艰苦了一周,觉得这样太吵闹,所以住的是郊区,同时没有赌场的Hyatt。

走到街上看一看,依旧是每一处的繁荣、奢华、刺激。逛了一圈后,我们就转战机场附近的奥莱买东西去了,穿越大环线之旅, 也即将划上句号。

尾声

8天,1500英里,一共走过3个州、6个国家公园、1片纳瓦霍保留地、和数不清楚的沿路美景。在大环线上,美到震撼的风景,也许就在你要攀过的下一个山峰那等候着。这是荒芜的土地,也是属于冒险者的土地,因为只有懂得冒险的人,才能在荒芜里淘洗出美好。

更没有想到的是,在大环线的经历好像成了一个开端,开启了之后几个月里对美西更勇敢更热烈的探索。现在回看,大环线之旅竟然成为了我在美西最循规蹈矩的一次旅行,那么其他更疯狂的故事,就留待下次再说了……

【关于交通】

出于路程以及在赌城把旅费赚回来(误)的考虑,拉斯维加斯是大环线旅游最热门的集散地,从盐湖城或凤凰城出发车程都会多出3h左右。疫情过后,如果从国内出发,国际航班通常只有洛杉矶和旧金山两个选择。从这两个地方出发去大环线路程都不短,不过好在从南加州出发沿路有约书亚树国家公园和棕榈泉奥莱,从湾区出发更是顺路经过优胜美地和死亡谷,都可以排出一条更丰富的环线。

还有一种常见的走法是以盐湖城为中心,先往南走大环线,再往北去黄石/大提顿,但这完全不能算是顺路,只是把两个行程打包合在一起而已……这样走下来至少要两周时间。

各国家公园大多幅员辽阔,又远离大城市,自驾是最方便的选择。公共交通也可到达一些最热门的公园,但请对美帝的公交体系抱有最充分的耐心和体谅。跟团的话,拉斯维加斯有不少到大峡谷/羚羊谷一线的团,但建议选择徒步/露营等主题的硬核tour,能体验到国家公园体系的精髓,参加一般游客团务必仔细辨别,去的到底是不是国家公园都说不准(点名所谓“大峡谷西缘天空步道”,待会好好打假)。

【关于租车】

租车之前,需要留意各州对境外驾照/国际驾照持有人开车的规定不尽相同,以加州为例,非美国驾照只能上路半年,超过这个期限的,就要去考个美国驾照了。美国租车行业发达,通常是从机场出来就有一栋租车中心,在里面办手续提车就能直接上路。各租车公司价钱、服务、车型都各有差异,这里就不做一一推荐了。需要留意的是很多航空公司、酒店集团、学校等都和租车公司有协议,不但价钱诱人,还有各类保险和附加费的优惠,这羊毛是不能不薅。

租车的时候,通常会收到一张极度复杂的账单(各家公司的叫法有差异,这里列举的是Hertz的情况):

【基本价】
有按天和按周两个价钱,租车一周的话会拿到比较大的折扣。210一周是使用学校协议的骨折价,原价是这个的两三倍都有可能……

【保险】:
1. CDW(Collision Damage Waiver):保障事故或者意外造成的车辆受损,大约是20多美金一天。使用美国发行的Visa信用卡或某些American Express卡租车,可以自带这个保障(租车公司和信用卡公司的CDW是互斥的,买了租车公司的信用卡公司的就会失效,因此没有必要多重保险);
关于visa持卡人的CDW保障可以参考:
//usa.visa.com/support/consumer/card-benefits/consumer-auto-rental-collision-damage-waiver.html
2. LIS(Liability Insurance Supplement):如果你是事故中的责任方,这份保险保障对方的医药费、财产等损失,大约15-20美金一天。如果本身在美国没有车险,这份保险是必须配置;就算有美国车险,也建议购买以防止之后保费上涨;
3. PAI/PEC(Personal accident insurance, Personal effects coverage):分别保障事故中司机及乘客的医药费和财产损失,大概是10美金一天。这项保险建议检查自己本身的旅游保险是否已经有所保障,当然如果想要有多重保险也可以购买
4. RA(Roadside Assistance):保障紧急道路救援如换胎、拖车等的费用,大约5-10美金一天。如果自己的信用卡或旅游保险有保障就无需购买。

【附加费及税】
1. 低龄附加费(Underage surcharge):各公司对25岁以下的驾驶人征收每天20美元左右的费用,AAA会员,学校协议等可以免除;
2. 额外驾驶人附加费(Additional driver surcharge):每增加一名驾驶人,需要加收每天15美元左右的费用,这实际上是将保险的覆蓋范围扩大一个人的费用。有些公司可以免除伴侣做额外驾驶人的附加费。
3. 机场附加费(Airport concession fee):各黑心的租车公司会向消费者转嫁它们租用机场租车中心的费用,从机场取车会额外收5%左右的附加费;
4. 其他各类花样繁多的附加费,但通常金额不会很高;
5. 税就是按照各州标准征收了。

【关于酒店】

除了拉斯维加斯的纸醉金迷之外,大环线上没有什么大城市,住宿条件也不能要求太高:经济的选择是各种汽车旅馆,保险的选择是各大连锁品牌的酒店,这些我们在旅途里都有住过,也不用再多介绍。其中有两晚住的酒店比较特别,而且都是荒郊野外没什么替代品的,在这稍作分享:

– 纪念碑谷景观酒店The View Hotel

作为纪念碑谷里的垄断生意,这家酒店常年订满,官网也极度使用者不友好。但就冲着它的位置,也很建议大家心甘情愿给了这个钱。200左右的房价对于房间的设施和服务来说,并没有太严重的景区溢价(强烈敲打黄石的坑爹酒店啊……),网络出人意料的好。全部房间都建在靠纪念碑谷的一侧,且都有阳台。最大问题是餐厅的出品非常一般,晚餐都是速冻肉菜翻炒,早餐就是预包装的面包打发人,也许位置实在太偏僻吧。可以考虑路上买些干粮。

酒店官网订房://monumentvalleyview.com/

酒店大概就处在这样的一个位置……

(房间图源网络)

– 锡安山牧场Zion Mountain Ranch

如果是顺时针走大环线的话,大多数人会选择住在锡安门外的斯普林戴尔(Springdale)小镇,但如果像我们一样逆时针走,又想尽早入园的话,路上的镇子就不多了。

这个牧场可真是个牧场(仿佛一句废话),放养著各种动物,大家入夜后在草地上烤棉花糖吃,羊群马群四处游荡,旁边的鸡圈则担忧著成为晚餐的命运。晚上,牧羊犬还会跑到我们的小木屋外看我们拍星星。如果是待多几天度假的话,牧场还提供各种骑马路线。小木屋里面也很温馨舒适,就是餐厅价格偏贵,总体来说200多块的体验感还是不错。

【关于国家公园】

大环线上的重头戏自然是国家公园(们),
大部分国家公园,以及一些国家纪念地/休憩区是收门票的,每台小车20-35美元不等,无论上面坐了多少人。另外在公园里露营,或是进入需要许可证的区域要另外交一笔行政费用。如果要去多个国家公园,最划算的是每车80美元的国家公园年票,能写两个持有人,一年内只要有持有人在车上,63个国家公园和几百个NPS管理地随便进。

– 大峡谷国家公园


东西向的科罗拉多河切割出大峡谷,自然也就形成了南北两侧的台地,被分别称作大峡谷南缘和北缘。两边的风景差别不大,南缘的交通更方便,开放时间更长,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而北缘人少清静,还有不少靠着四驱车的隐藏关卡,是不少户外大神钟爱之地。

由于大峡谷名声在外,游客数量众多,南缘几乎全年执行接驳巴士系统,很多观景点都不向私家车开放。公园中心的大峡谷村(Grand Canyon Village)有酒店、餐厅和露营地,游客到达后把车停在此处,转乘红、黄两条路线前往各观景点。而蓝、紫两条路线则负责大峡谷村内部和与图萨扬小镇之间的接驳。AZ-64本身是开放自驾的,春夏秋三季可以从东侧的Desert View出园,前往佩吉。


至于网上常做推广的所谓的“大峡谷西缘”,那不是国家公园!虽然它俯瞰的那一段峡谷确实还算是国家公园范围,但景色根本不出彩,那样的峡谷在大环线路边是一抓一大把。况且观景台所在的位置已经是私有土地,这也是为什么管理方可以不顾保育,为所欲为(那段峡谷也没什么要保育的价值就是了)。实际上,修一条人造的玻璃桥去欣赏自然风光,正正是对国家公园理念的彻底背离。再加上十分坑爹的票价,唯一的优点就是离拉斯维加斯近了。但如果实在没时间到真正的大峡谷,那大可下次再来,不必遂了李鬼的心愿。

– 拱门国家公园

拱门由于停车位不够,常年旺季都会有严重的拥堵,因此管理局在今年4月到10月首次启用了预约系统。游客在进园前要提前到官网上取得预约票,按时间入园。公园只有一个入口,一条主路走到底,路况也很好,只要能抢到票进去,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

– 锡安国家公园

锡安离大城市近,玩法丰富,是老美的休闲圣地,去年的游客访问量甚至力压黄石和大峡谷,在63个国家公园中高列第二,仅输东岸的蓝岭公路/大雾山。因此在锡安,尤其是周末假日出行,游玩体验是媲美国内的名山大川的。

对于核心的锡安山谷(Zion Valley)来说,几乎全年都只允许接驳巴士和订到了园内旅馆的私家车进入的。巴士大概10分钟一班,一共9个站点分别通往不同的步道。夏季人多,就连游客中心都可能没位置,因此有另外一条路线的班次接驳往返游客中心和园区外的Springdale小镇。,

另外之前也提到,Angel’s Landing自今年开始是提前申请许可证才能进入了,有兴趣挑战的话需要提前关注余票状况。

– 其他国家公园


至于峡谷地、圆顶礁、布莱斯峡谷三个公园,相对没有那么热门。布莱斯峡谷在旺季也有接驳巴士往返各观景点,但并非强制。至于圆顶礁和峡谷地,更是可以称得上人迹罕至了……开上心爱的小车,才是体验这些国家公园的最佳方式。当然,一些具体的步道还是会要求先到先得申请许可证的,另外也需要关注公园管理方临时的人流管控。

【出行安全】

国家公园不是用来散步的花园,感兴趣的可以买本Deaths in National Parks的书来看,印象中黄石的游客中心有售。除了一些热门的观景点之外,各国家公园的配套设施相当爱护环境,铺了层砂石的步道就可以称作野奢级别,更多时候所谓的“路”仅指一片除过草的半米宽区域。维护人员会用叠起来的石头堆标示步道的方向,但风险依然存在,包括但不限于迷路、落石、突发极端天气、偶遇野生动物等。无论是不是大神,在感觉可能遇到危险时都应该尽快回到车里或游客中心,更不能贸然进入关闭的区域(去年Angel’s Landing摔死三个人呢)。在出行之前,也应该注意各方面的资讯:

【公园网站】NPS管理场所的网站都做得非常完善,从公园的基本情况、交通安排、游玩路线,到近期各景点/步道的开放情况和危险警示,看完基本就知道前方有啥迎接着你了。另外从网站上还可以预约露营地,或是在旺季的时候报名ranger组织的导览。在一些极度看天吃饭的公园里,还会有天气预测和实时摄像头,准备出门的时候看到天气不似预期,可以转头回酒店睡觉。

【游客中心】游客中心里的ranger都是神人。无论是第一次来的游客想知道去哪个观景点看日落,还是准备徒步穿越的大佬询问几十英里外土路的当前路况,他们都能给出解答。要是不知道今天做什么,去问他们就完事了。中心还有地质景观的展览和纪录片,很适合在开始游览之前对公园的地理知识作更深入的了解。这附近通常也聚集了公园里唯一的商业设施:纪念品商店、餐厅、以及有水的厕所。开始自虐旅程之前,可以先在这做好心理建设。

【关于时区】

内华达州使用太平洋时间(GMT-8),亚利桑那、犹他、新墨西哥和科罗拉多州则是山地时间(GMT-7)。三月到十月份,内华达和犹他使用夏令时,时间调快一小时,分别变成GMT-7和GMT-6。亚利桑那没有夏令时,但州界内的纳瓦霍保留地使用夏令时(纪念碑谷附近区域)。羚羊谷虽然属于纳瓦霍保留地,但为了和附近佩吉的时间保持一致,也不使用夏令时。

怎么样,是不是很混乱……在佩吉附近区域,手机会比人更混乱。解决方案要么是带块手表,要么是设定手机锁死显示亚利桑那的时间。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