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5年的夏天,和女儿的毕业旅行之约,是一段记忆难忘的日子,四十天的环美旅程,自驾1.2万公里,从东岸费城横穿到中部水牛城、芝加哥;从旧金山到南端洛杉矶惊险美丽的1号公路;在最北端的阿拉斯加州,穿越北极圈北上道尔顿“死亡公路”,征服陆地的尽头抵达北冰洋普拉德霍湾,在南部基奈峡湾冰川公园,徒步山路8小时为了一望无际的哈丁冰原,四十天的日子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至今留在深刻记忆中的依然是西部黄石绝美的自然风光、北部阿拉斯加壮美的雪山冰川。
当然旅途中也遇到了各种惊险囧境:走错了路口误闯加拿大国境时的崩溃、风雪肆掠翻越一座座高山时的恐惧,赶往陆地的尽头亡马镇时差点找不到住宿时的无助。。。不过最后都是化险为夷。一路上的舟车劳顿都化作了收获,更多的是欢乐和惊喜,太多太多的故事,想要记录下来。
基于旅行时间长,我想还是分段来分享合理一些,东部纽约、华盛顿、费城;中部水牛城(尼亚拉加大瀑布)、芝加哥;西部盐湖城(黄石国家公园)、旧金山;南部洛杉矶);北部阿拉斯加。
一拨美景先赏

猛犸泉

行前准备

旅行路线:
上海-纽约-华盛顿-费城-水牛城-芝加哥-盐湖城-黄石公园-盐湖城-旧金山-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大峡谷大圈-拉斯维加斯-洛杉矶-阿拉斯加-洛杉矶-回国

签证办理:
美国使馆官网办理,网上申请填写DS-160表,逐项按要求据实填写,打印出来手写签名,中信银行缴费,网上预约面签时间,带上所需资料到上海美国使馆面签,我和老公签的比较顺利,问了3个问题就OK了,一周的时间就收到了护照。

机票资讯:
国际机票携程网上购买,去程是暑期之间,因此价格很高阶


8q+/人 (上海-纽约MU587)
返程的时间避开了暑期,价格很亲民, 4q+/人(洛杉矶-广州CZ328-南京CZ3513 )
美国国内机票:4程机票,女儿在美国Priceline.com网站购买
芝加哥-盐湖城盐湖城-旧金山洛杉矶—安克雷奇(往返)

租车资讯:
全程5次租车,女儿下的订单,美国Priceline.com旅游网站
费城-芝加哥(8.6-8.7)
盐湖城-黄石公园(8.10-8.16)
旧金山-洛杉矶 (8.19-8.20)
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大峡谷(8.21-8.27)
阿拉斯加 (8.29-9.6)
洛杉矶(9.8-9.10)

住宿资讯:
全程住宿一部分在Booking上预定,一部分在Priceline.com上预定,还有几天住亲戚家里的,还有一晚是到目的地临时找的,这个是我们这次旅途当中就不确定因素而做决定的,实际上是不太好的做法,特别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是尽量先联络好住宿,会靠谱一些。

其他资讯(自驾需用):
1、国内驾照需提供驾驶证翻译件,在某宝办理即可。
2、美国西部国家公园无网络讯号,某宝采购佳明GPS一部。

开始旅行

Day1:(7.30)7.30号的下午,上海浦东机场启航,经过15小时飞行终于到了纽约的肯尼迪机场。跟随着大部队人流来到入关处,入境大厅已经挤满了进关的人群,外国人视窗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人,而一边的本国人视窗则是寥寥无几,而我们虽然排在最后却很幸运,被现场一位机智的服务小哥引导到美国本地人视窗办理入境,从排队到盖章入境又是近2小时,轮到我和老公,是在一个非裔女士的视窗,只问了一个问题,“要待多长时间”,答案同签证时间一样,就盖章走人,不过这个效率也是服了


只是让前来接我们的女儿担心了半天,还好安全进关,和女儿顺利会师



机场距离纽约市区二十多公里,女儿说这个时间点还不是高峰期,就选择了出租车,一路畅通的到了预订好的酒店。
处于闹市中的万豪酒店,与新世贸大楼为邻。一楼大厅的风格极具金属时尚质感,浓妆的前台接待美媚笑意盈盈,热情为我们办好了住宿手续。劲头不减的老赵小赵同志,坚定要出门逛街觅食,而体力不支的我只能与床作伴,为明天的博物馆之旅养精蓄锐。

Day2:(7.31)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代广场,百老汇剧场观看音乐剧。

从酒店到大都会不远,女儿建议地铁出行,逛博物馆是一件很费体力的事儿。步行几分钟就到地铁站口,走入光线暗淡的地下通道,斑驳的建筑设施、闷热不流动的空气、随着轰隆隆的巨大噪声由远而近,宽大的银色车箱缓缓地停在了站台边,车厢里人不多,也有空的位子,只不过看着这些陈旧的座椅、栏杆扶手,还有地铁行驶发出的噪音。。。总感觉这超逾百年的地铁颜值与这个世界级现代化大都市实在是不甚相配啊。

出了地铁,走在阳光明艳的大街上,心情顿时敞亮了起来,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纽约的地标建筑帝国大厦,在蓝天下显得更加的耀眼出众,经典的艺术装饰风格,石灰岩和花岗岩的立面,上小下大的塔状外形,高耸的天线剑指苍穹。

科普一下: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并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初建于1872年,后又多次扩建,主体为哥特式建筑,藏有埃及、巴比伦、亚述、远东和近东、希腊和罗马 、欧洲、非洲、美洲前哥伦布时期和新几内亚等各地艺术珍品330余万件。包括古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素描、版画、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纺织品、金属制品、家俱、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乐器。

步行到大都会的正门,一座高台阶、大廊柱的欧式建筑映入眼帘,非常的气派。进入一楼的大厅,非常多的游客,女儿去服务台咨询了一下,有中文版的导览图,可以租的语音导览,相机、揹包都需要寄存。
首先看到在一楼大厅的右侧,一座黑色的埃及法老坐着的雕像,他是公元前19世纪的阿蒙涅姆赫特二世,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的第三任国王,这尊雕塑体量巨大,气势威严。

跟着指示走到了雕塑馆,各种石雕和塑像都是无与伦比的精致,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展品来自于西方文明最深、最远、最精华的地方,陈列着人们对于古典艺术的各种幻想,洁白的大理石雕像,精美的造型和栩栩如生的故事,似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沙漏,把一种隽永之美凝结在空中;同时还带着历史的痕迹、时间的着色,在娓娓地向人们讲述著一段段来自地中海和其周边地区的文明传说。

走入欧洲中世纪铠甲武士馆,这里藏有英国亨利八世、法国亨利二世和德国费迪南一世的装甲,展厅中央是一组骑马巡逻的士兵,人马都披挂着格林威治盔甲,天花板悬挂著骑士旗帜。这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皇家工坊制作的。

兵器盔甲展区,主要展示从15到19世纪的兵器和盔甲,银器雕刻的皇冠手柄的佩剑,与其说是兵器,不如说是艺术品。

二楼的欧洲绘画馆最受游客的驻足青睐,这里挤满了耳熟能详大师们的经典作品,来到大都会,只要你感兴趣的艺术内容都能一饱眼福,莫奈的《睡莲》系列百看不厌;考特的姊妹作品《春光》、《暴风雨》惟妙惟肖;伦勃朗、梵高的自画像一睹大师的真实容颜。

西方的精神信仰,宗教题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众多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展现了以圣经题材为蓝本,反映各种圣经宗教故事。画面上圣洁圣母圣子天使,都带着神圣的光环。

亚洲艺术厅,藏有古今四千年的中国、日本、南亚和东南亚的各类艺术品。

这幅来自中国的广胜寺壁画,创作于元代,中间的是如来佛祖,左右是普贤和文殊菩萨,旁边是文殊菩萨的弟子善财童子向高僧求教的画面。壁画历经七百多年,颜色依然鲜艳。

而这幅图片在中国园林展区附近的服装展示馆拍下的,设计师用中国伟人的头像设计在服装上,也是很有创意。
大都会收藏了大量的埃及石像和木乃伊,各种石刻木雕随葬品,数不胜数。最著名的是两座完整的巨大石头建筑,分别是墓室和神庙两大展区。

丹铎神庙是大都会的镇馆之宝,高耸的玻璃展厅是特意为容纳这座神庙而建的,穿行其间,恍然置身埃及。这是美国当年帮助埃及人修建阿斯旺大坝时,搬迁文物成为了埃及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也许是埃及这种文物实在是太多了,干脆就把这座本来可能会淹没在水库之中的神庙直接做为礼物送给了美国。这么一来,美国人赶紧将整座神庙解剖装在640个集装箱中运回家重新拼装起来,由此构成了博物馆的一个奇蹟。

美国艺术展区主要汇聚了近代美国艺术品,庭院中央的小金人是狩猎女神戴安娜雕像,为早先在麦迪逊广场公园塔尖上的雕像的复制品,人物姿势优雅,线条简洁,比例细长优美,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好看。

从古希腊时期残缺的雕塑,到19世纪末印象派的油画;从埃及法老的木乃伊,到20世纪90年代的现代艺术展品。。。大都会博物馆聚集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域文化的艺术风貌藏品,不禁感叹历史长河的蜿蜒曲折,人类文明的创意和伟大。
面对这么丰富的展品,好像不是一天半天就能看完的,我们只能有选择性的看了一些经典,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大都会博物馆。

走出了大都会,来到了被称为“梦之街”的曼哈顿第五大道,这里是人们最爱逛的街区,商店的橱窗设计创意十足,汇集了全世界的各种顶级名牌儿,从为人熟知的爱马仕、香奈儿、蒂凡尼、LV到一些低调的百年家族品牌,你可以想到的名店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虽然不是人人买得起,就是看看也能让人赏心悦目。进了一家TOD’S鞋店,店员是个温雅的大叔,他告诉我们这里的潮品是中国boy的最爱,向我们推荐了一圈,面对这么热情的服务,不买点也怪不好意思的,况且这个牌子也是我们老赵的最爱啊

电子产品商店也是必逛之地,现代时尚的购物环境,设计感十足的各种科技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已经迫不及待下手了

置身于纽约的繁华街头、汇入拥挤的人群,忍不住的剁手欲,吃上一顿简单的中餐,感受世界大都市快节奏的时尚感。

夜色渐暗,霓虹闪烁,热闹的时代广场人流密集,百老汇大道在此交汇,两边聚集著众多的歌剧院,这里每天都会上映着经典歌剧《歌剧魅影》、《狮子王》、《坏女巫》等。
来到这里,看一场百老汇歌剧是不错的选择,女儿为我们提前订了《悲惨世界》的门票,只可惜我和老赵并没有听取女儿的建议,提前预看该剧,以为是以唱为主的音乐剧,结果有太多的英文独白。看来语言不通是个硬伤啊。。。

Day3:(8.1) 世贸大厦遗址、自由女神像、华尔街
新建的世贸大楼,就在我们住的酒店旁边,是围绕着原世贸中心遗蹟建造而成,发人幽思的世贸遗址,有两个大的凹陷的方形水池,水从池边倾泻而下,流入一个看似无底的广场,这也是北美最大的人造瀑布,水池周围是铜板,上面刻着所有袭击中丧生的人的名字,池子的四周全都是白橡树,走在这里会感受到一种平静而又庄重的氛围。

因为要赶着坐船去自由女神像的岛上,就放弃了911博物馆的参观浏览。
矗立在哈德逊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一直被视为美国的精神象征。想要和女神打招呼,必须乘指定渡轮登岛,我们一直往南走,穿过炮台公园来到购票点,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据说旺季要提前1个月订票,还不错我们还是幸运地登上了小岛。

科普一下:自由女神像是法国送给美国的礼物,它建于188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像之一,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25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手握火炬、向空中高高举起,目视前方,姿态优美,所戴头冠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
做上游船,满眼水天一色的蓝,回头望去,纽约的摩天大楼、渐渐离我们远去。前方的由女神像隐隐约约地出现在视野里,直到相机手机“咔咔咔”的声音彼此起伏,那就是到了下船登岛的时候了。
登岛上了岸,先是沿着女神像绕岛一圈,在不同的角度和女神像合影打卡。站在岛边眺望远方,河面上来往的游轮在高耸的楼宇间穿行,整个曼哈顿的天际线尽收眼底。
女神像基座的下面是一个移民博物馆,因为时间有限,未进入参观就匆匆离岛了。

离开自由女神岛来到了华尔街上,首先看到了高楼林立的建筑中间矗立著一座尖尖的教堂,这就是著名的三一教堂。

科普一下:三一大教堂,是一座历史超过300年的英国国教(圣公会)纽约教区的古老教堂,于1976年被列入美国国家史蹟名录。
走进三一教堂,内部装饰典型的哥特复兴式风格,高高的穹顶,精美的雕刻很是庄严。无论你是不是一位基督徒,到这么肃穆庄严的教堂参观,也会感到内心非常的宁静。

“华尔街铜牛”雕塑是旅行者必到之处,我们也免不了俗来看一眼铜牛,都说摸一下铜牛会有好运气。由于人太多,铜牛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我们只能望牛兴叹



还好我们住的酒店离铜牛很近,晚饭后散步又走到了华尔街,此时的铜牛身边已经没有了白天簇拥人群的包围,可以肆意地和铜牛各种拥抱。可惜拍不出白天的效果,只好网上度了一张图片。

这座经常在新闻电视出现的建筑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旁边是国家联邦纪念堂,门前有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的雕像,众多的游客在这里打卡拍照。

这座建筑是美国海关大楼,近似巴洛克式风格,雄浑、雍容、华贵。现在是属于美国印第安人国家博物馆的乔治·古斯塔夫·海伊中心所在地。

Day4:(8.2)华盛顿特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到华盛顿,我们选择的是火车,虽然票价比大巴贵不少,但胜在人比较舒适。女儿提前网上购买。在纽约的宾夕法尼亚火车站乘车,火车上的人很少,车厢又特别的宽敞,不知不觉的3小时15分就到了华盛顿联合车站。

首都华盛顿被美国人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心脏”,它位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交界处,在繁华的首都出行游玩,首选当然是地铁,就连住宿地,女儿也是订了交通便利的基桥万豪酒店,距离DC地铁只有500米。还有下午半天的时间,在宾馆稍事休息了一会儿,就马不停蹄地出门了。

还是地铁出行,DC的地铁,非常的华丽。

直接去了最热门的“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个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一年开放364天,也是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科普一下:该博物馆于1910年落成,占地约12万3千平方米,光是建成的展厅面积就有3万3千平方米。该馆以“地球”为主题,藏品全面反映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面貌和演化,主要展品总量超过1.26亿件。博物馆共分三层,一层主要包含了动物和植物标本、恐龙化石厅、海洋等展厅;二层共有近10类藏品, 其中的宝石和矿物展览单元的“希望蓝钻石”更是闻名于世;地下层有华盛顿特区本地鸟类展馆、商店以及存衣室、餐厅等服务性设施。

果不其然,撞上了游客暴多的日子,在一层存好了包和相机,就直接上了二层的宝石展厅,亲眼目睹世界上最大的一颗蓝色钻石“希望之星”。而希望之星的传世经历也极具传奇色彩,据说,它发散出的蓝色不仅美得让人无法自住,而且似乎带有一股不祥之气。自1642年发现之初,“希望之星”几经转手,但总是给它的主人带来难以抗拒的厄运。直至二十世纪60年代末被一位美国珠宝商捐给国家。
这里科普一下:这颗产自印度的重达112又3/16克拉重克拉的蓝钻石,现在已经切割做成了45.52克拉的蓝钻石,不过迄今仍占据世界第一大的地位。曾经“被诅咒的钻石”在世界各地辗转了近300年,如今它却给博物馆带来了超过一亿的游客来参观。除希望之星还有许多珍贵的宝石、名贵的首饰展出,简直是让人啧啧叹奇,流连忘返。

千姿百态又极其珍贵的动物模型及标本,布置更是用心到连动物生活栖息地的场景都进行了还原,力图营造一个最逼真的生物链环境,展品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全面,从恐龙化石、海洋及哺乳动物类到各种矿物,乃至人类起源等等,可谓包罗永珍。而一楼大厅正中央的非洲野象标本,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最大的非洲野象。这个标本十分形象地还原了它在非洲草原上的原貌,被视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志。

出了博物馆已是傍晚时分,回酒店的路上,落日的余晖照得博物馆的建筑甚是耀眼,驻足基桥边,荡悠悠的小船划破了波托马克河平静的河面。走在黄昏的乔治城街上,两边有不少的十八、十九世纪的红色建筑,古朴典雅。逛了两条街依然没看到中餐馆,实在想吃米饭,女儿帮我们找了家墨西哥餐馆,点了一款米饭和蔬菜拌在一起的美食,尝了才知道,美食还是我大中华无人能敌。

Day5:(8.3) 华盛顿(五角大楼、国家美术馆、白宫、国会山、国家历史博物馆)

今天的行程还是比较紧,要看的景点多,先乘地铁到五角大楼。

五角大楼位于华盛顿的波托马克河畔,紧邻阿灵顿国家公墓,从空中俯瞰,该建筑呈正五边形,故名五角大楼。
到了参观入口处才知道,要在网上预约才能进去参观,很遗憾。女儿说可以去参观一下911事件遇难者纪念园。
纪念园在大楼的西边,为每个遇难者建了“纪念凳”以志纪念。纪念凳为一长方形不锈钢板上贴着花岗岩,从地面向上扬起形如条凳;顶部刻有姓名;下方的长方形小池内建灯光。纪念凳悬空端有朝着不同的方向,对着大楼西边的为飞机上的乘客遇难者,朝着南方阿灵顿公墓方向的为大楼内的遇难工作人员。
看完这些无辜遇难者,禁不住伤感叹息,希望世界太平,民众安乐

离开了纪念园,继续下一站的美国国家美术馆。
科普一下:美国国家美术博物馆包含东、西馆两个部分,两座风格迥然不同。 西馆是有着古希腊风格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东馆是现代主义的几何建筑, 两馆共收藏由自中世纪至今的艺术品4万多件, 独特的建筑和丰富的珍贵馆藏使其拥有其他美术馆无法比拟的独特风情。
美术馆常年免费向游客开放。该馆的建立初衷是为了储存两位艺术家梅隆和山缪·卡瑞斯捐赠的意大利艺术收藏,由美国国会管理,并于1941年3月17日创立。 收藏的绘画、绘画、版画、照片、雕塑、奖章和装饰艺术,追溯了西方艺术从中世纪到现在的发展历程。

我们从南门进入一个古罗马式的圆形大厅,高耸的穹顶,典雅的墨绿色石柱,中间是一个大理石的水景坛,清澈的水漫过坛顶缓缓洒落到下层的池中,坛中上方一个快乐的男孩铜像,一足着地,另一足腾空,扬起右手食指指向天空,传说他是墨丘利,古希腊诸神中为众神传递资讯并掌管商业、门路的神。

博物馆二层,一层是雕塑馆,二层绘画馆,分为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印象时期、美国当代时期。因为时间有限,我们直接上了二层绘画馆,选择性的看了一些大师的画作。


在文艺复兴馆中,文艺复兴之父乔托的《圣母像》,画中圣母与圣子的头顶分别绘有金色圣环,圣母面庞圆润丰满,手指修长,身披深蓝色圣袍,温暖慈爱;怀中年幼的耶稣裹着白色长纱,面板白皙,神态祥和。

意大利画家菲利普.利比,《东方三博士的朝拜》,根据圣经故事耶稣诞生记所作。

馆藏之宝是达芬奇的油画《吉内夫拉·德本奇像》,画中的吉内夫拉·德本奇表情淡然忧伤,眼神若有所思。。。仔细观赏,纤细的发丝、优雅的卷发、细腻的肤色,光泽的变化和色调的过度是那样的自然柔和,简直可以和照片媲美,完全不露出绘画的痕迹,令人叹为观止,不愧为古典主义大师的经典之作。

排在达芬奇之后,馆内最有价值的作品当属拉斐尔的圣母画了。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年轻、美丽、丰润、健康、眉宇间洋溢着母亲的慈爱和幸福,耶稣也被画成天真活泼的孩子,画面既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又能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这幅《照镜的维纳斯》,是威尼斯画派“油画之父”提香艺术顶峰时期的作品,画中的维纳斯健康丰满,宛如贵妇一般。

下图是“巴洛克”画派鲁本斯的《但以理在狮穴》,题材的故事来自旧约圣经,以色列人的先知但以理被陷害扔进狮穴喂狮子,待了一天却安然无恙的被大流士国王放了出来,最终让以色列人重返巴勒斯坦。

欧洲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是19世纪末印象派和20世纪初立体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的《穿红背心的男孩》

塞尚的《胡椒瓶子》

人们喜欢把塞尚作品说成“平面化的深度空间”,就是你的目光顺着画面感觉可以走出好几公里远,而看到后来又猛然发现,最远的与最近的原来处于同一个平面。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观赏技巧吧,作为小白的我们,能够近距离的亲自看一眼殿堂级大师的画作,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荷兰画家伦勃朗的风景油画《风车》,傍晚的乡村,最高处的风车被阳光折射的金光耀眼,一幅很恬静安逸生活的乡村之风貌。

《怀俄明绿河山崖》是美国风景画家和插画家托马斯·莫兰的作品,表现了壮美无比的西部自然风光。

《热带清晨》是美国画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所作的风景画,是哈得逊河派风景画第二代核心人物。

丘奇的风景画《尼亚加拉瀑布》  
 

一层的雕塑馆,有各种材色,形态各异,工艺精湛的雕塑作品,因为时间关系匆匆的一掠而过。

从西馆到东馆要走过一条叫“光雕塑”地下隧道,非常的闪耀,由41,000 个电脑程式可控LED节点组成。
东馆的建筑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杰作,其特点是现代几何的造型,三角形建筑的中央大厅上方悬挂著红黑色翼状装饰物,光线从透明的天棚上倾泻而来,使整个大厅显得气韵生动。东馆布展的多是现代抽象派作品。也许我们对现代展品不是甚懂,没多作停留,就走出了东馆的大门。

从东馆出来,对面就是美国国会的办公大楼-国会山,从远处望去,国会大厦是一座巨柱环立的建筑物,中间是皇冠形的圆顶式大楼,中心顶部竖有一座青铜“自由雕像”,为华盛顿最引人注目的标志,很遗憾正在维修当中,没能进去参观,只在外围驻足远望拍了一些照片。

美国国会山、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呈东西走向。纪念碑在中间的位置。

先走到东边的林肯纪念堂,是一座仿古希腊巴特农神庙式的古典建筑,为纪念美国总统林肯而设立,纪念堂正中是一座林肯坐像,塑像的左首墙壁上镌刻着林肯在第二次就任总统时的演说辞。

华盛顿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的,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纪念碑内有50层铁梯,游人可乘坐70秒到顶端的高速电梯,登顶后眺望华盛顿全城风景。

科普一下:白宫也称为白屋,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室,是一幢白色的新古典风格砂岩建筑物,有着浓厚的英国建筑风格,又在随后的时间长河中一层层融入了美国建筑的风格。朴素、典雅,构成白宫建筑风格的基调。

走到白宫附近,就听见里面乐队声声,女儿问了一下,说是里面在搞活动,不能进入参观。实际上参观白宫是需要预约的,经过使馆审批手续,不过等待的时间要两个月。
其实在电视新闻里出现的白宫镜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画面:白色的房子前,绿树成荫,草坪错落有致、花坛中宝塔状的喷泉,被红色的花儿包围着。。。

离开白宫继续走走逛逛,到了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门前,进去一看还没到闭馆时间,又是免费,我们就直接进了。
科普一下: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一座五层白色大理石建筑,是美国最大的国家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收藏了美国各个行业的历史文物,真实反映美国的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传统以及美国国体的演变,大部分展品充满细节且极具生活化,有第一台电动机、第一台联合收割机、第一台缝纫机以及电话机的原型等。

展馆共三层,按专题陈列。一层展现美国科技发展,小到打字机,大到海军事业。二层展现文化变迁,从第一夫人服饰,到星条旗变化。三层展现战争历史,以独立战争的历史遗蹟为主。因为都是近代的东西,我们以最快的的速度浏览结束,结果就是没有拍下一张拍照,只有出来时拍了一张博物馆大门的照片留作纪念。

Day6:(8.4)费城
从华盛顿到费城,我们还是选择了火车,也是女儿提前网上订票。两个小时就到了费城的第30街火车站。费城的第30街车站,号称美国第二繁忙的车站,室内装修极具艺术风格。

费城的住宿,是女儿订的费城老城区的The Dwight D, a City House Hotel 民宿。复古红的跃层老式房子,布置得舒适而又温馨,装饰家居古朴混搭现代时尚感。

费城也是女儿读研的城市,在这里容我赘述一下,女儿就读于宾大的法硕,6月份也是她的毕业典礼,我和老公没能前来祝贺,也是很遗憾的。主要原因源于她在7月底有一个纽约州律师资格的考试,怕对她的复习有影响,旅行计划就往后延了。也就是她考完的当天就是我们到纽约的那天,绝对是完美的无缝对接。
所以到了费城,女儿就比较熟了,中午吃饭的餐厅也是女儿上学时和老师同学来吃过的,说是很纯正的法式味道。帮我们两个点的套餐,确实很好吃

费城是“友爱之城”,曾经是美国的首都,因此在美国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走在费城的大街上,整个城市很安静,即使有一波波的行人走在马路上,也没有一丝喧嚣嘈杂声,觉得这里特别适合生活和居住。

建于1901年的市政厅,曾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古色古香、巍峨大气,顶部矗立著“费城之父”威廉•佩恩的铜像。在蓝天白云之下,高耸塔尖直插云霄。

傍晚的时候,来到女儿读研的学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常春藤学校之一,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园里有街区,街区旁还是校园,跟着驾轻就熟的女儿,浏览著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建筑,欧洲复古红,哥特古堡绿。。。这些精美的建筑若隐若现地坐落在绿色树木草坪之中,真是太美了,听着女儿给我们逐一的讲解,更增添了这所著名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无穷魅力。
走着看着,天渐渐的黑了,才发现已经走出了校园,回到住处才想起和女儿的校园合影忘了拍


深深的自责啊,错过了女儿的毕业典礼,又错过这次。。。所以这次游记中,我找出了女儿在校园里的几张照片,来释怀心中对女儿的愧疚感吧。

晚餐是在一家记不得名字的四川风味的中餐馆,女儿还邀请了她的台湾女同学,一位非常开朗大方,有着标志台湾嗲音的女同学。名字不记得,还要去德国继续深造的学霸女孩儿


两个都是外向型的姑娘,再聚时高兴的眉飞色舞,聊到开心的事儿大笑、不开心的事就吐槽。。。说实话还真是挺羡慕这一代年轻人,他们年轻有活力,他们好学有智慧,他们有能力敢闯世界,特别为她们自豪为她们骄傲。
谈笑间,一道道熟悉的美味,色香味绝对的川味调配料。。。终于闻到家的味道,吃的大快朵颐,喝的畅快淋漓。。。太有满足感的一天了

Day7:(8.5)费城(富兰克林大桥、独立宫)
上午的天气依旧是天高云淡,先是陪女儿去了银行销卡,离校了得把学校办理的银行卡登出掉,免后顾之忧。

办完了银行的事儿,继续朝着目的地方向,一路上,精致的建筑配上蓝天白云,随手一拍就很美。
边走边看,很快就到了特拉华河畔,远远地望去,蓝色的富兰克林大桥,横跨在特拉华河上,天空蓝蓝的,河水蓝蓝的,洁白的云朵飘浮在空中,一幅迷人的画面感。
这是一座百年历史的悬索桥,桥的上层是车辆通行,下层火车通过,在下层桥的两侧,还有自行车道。宽阔的河面上桥身足有一千多米,想想在一百多年前就能建成这样一座壮观的大桥,确实很了不起的。

看完了富兰克林大桥,女儿又带着我们走进了美丽的艾尔弗兰斯巷-Elfreth’s Alley,这是一条古董小巷,百米的巷子,很少的游人,淡白色的屋簷线条,红砖砌成的墙面,卵石铺就的小道,路边伫立著昏黄的老式街灯,这是美国现存连续居住最久的街道,小巷内33座房屋中的大部分都建于1728至1836年间,除了两座用为博物馆外,其余都有人住,整条街被列为“全国历史性古蹟”。
斑驳的红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每一户门窗诉说著不同的故事,在这短短的百米巷子里,究竟装着多少的故事?行色匆匆的我们却无法知晓。

出了小巷,来到了国家独立历史公园,这里不需要门票,主要是看一下独立宫和自由钟。
独立宫是一座两层的旧式红砖楼,乳白色门窗、尖塔,塔上镶嵌著一座大时钟,塔顶就是当年悬挂自由钟的地方,整座建筑朴实无华,庄严肃穆。一楼的会议室,是《独立宣言》和宪法的签署地。室内有当年华盛顿将军、富兰克林、杰斐逊、各州代表坐过的桌子、椅子,签名的鹅毛笔和墨水。二楼是一间长方形的公共活动室,长条餐桌上摆放的是当年建国领袖们用过的餐具,有200多年历史。活动室边上还有两个简易的图书室和餐厅,室内保留着当年的家俱装饰。

自由钟是美国独立战争最主要的标志,也象征著自由和公正。该钟原放置在独立宫建筑的钟楼上,后因钟体开裂,被陈列于独立大厅草坪外的纪念馆中。

匆匆地结束了独立宫的游览,还要留点时间购物去,当然这也是我们旅行中的保留节目之一。因为老公心心念念要买相机,在市区也留意看了就是没有,就剩最后一点点时间了,我们就地打了车,让司机带我们去了郊外的一个电器电子城,还别说,对于购物狂的我们还真是不虚此行,除了相机没有,什么JBL音箱、电子书、飞利浦电动牙刷。。。真心不能错过的意外之喜啊,收获了满满的战利品,完成了费城的打卡之旅。

至此,美国的东部城市之旅已经圆满结束。接下来开启自驾之旅—中部城市篇待续。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