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本走向真实-《雪国》
——日本5日游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自由行,不过核心的目的是来滑雪,也还感觉时间算是比较充裕,因为需要行走的城市并不多。昆明到现在也没有直飞东京的航班,一周只有一次大阪,所以我们选择从上海往返东京。12月8日,昆明到上海,一群小伙伴高高兴兴的去红盔甲小龙虾,各种味道应有尽有,上海永远不缺少全国甚至全球的味道。住在机场附近不远的会展中心,还在整体未完全完工,感觉出租车都不是很熟路。

12月9日,上海到东京,下了飞机以后,本来联络好的司机来接我们,司机是东北来日本很多年的,东北话最大的魅力是可以一个人带歪一群人。中午饭尽然实在去逛超市的时候发现了无限多的好吃的买的即食品,和国内7—11的品质完全不同,很好吃,吃好之后,我们就去了表参道。表参道是日本的地名,离涩谷不太远的地方。表参道、原宿、涩谷、代官山是东京的四个主要特色街头时装店的聚集地,日本国际观光振兴机构介绍,表参道OMOTESANDO:云集欧洲、日本等顶级设计师的作品,流行元素含量很高,橱窗内的衣饰摆放非常有创意,适合有品位有经济能力的人士,作为时下东京最著名的购物胜地,它的魅力在于有些著名的世界品牌或大型服饰广场只设在这里,世界著名品牌的诸多旗舰店也设定在此处。表参道广场为日本著名设计师安藤忠雄设计。可以说表参道是世界品牌的亚洲展览中心。表参道Hills在于打造无形的、特有的表情时间的流动。利用声音、照明、影像等最尖端的科技和日本国内最高水平的技术,表现无形的、空气感和空间的魅力。的精神。指Walk=迈步在这条街上就能感到幸福、Watch=观察这条街道就能丰富自己的感性、Wake=感觉到这条街道就能发现自我、Way=在这条街上就能追求新的生活方式。请以新生的表参道为舞台寻找各种。自原宿站前沿伸到青山通交会口全长约1公里的街道,两旁种植直挺而美丽的榉木,美丽的林荫在四季都展现不同的“林之物语”,享有“东方的香榭丽舍大道”美称。是一个时尚的街区。对于艺术以及时装等资讯高度敏感的人都汇聚在这里。冬天寒落叶尽,只留下直挺多枝的纤细树干,呈现另一种萧瑟孤寂之美。隐藏在树丛间别致的石笼街灯,也是另一特点。沿街上既可享受林荫步道的舒适风情,又可尽情在街上各式的高阶流行商店流连,若商品价格太高超出预算,来个东京香榭丽舍Window Shopping也是另一种购物的视觉享受。逛累了,沿街就有许多欧式风情的咖啡馆、甜点可享用,坐在咖啡馆的落地窗前,则可用另外一种角度与心情,观察、欣赏属于东京香榭丽舍大道上的时尚表情与浪漫风情。表参道最初只是明治神宫正面参拜的道路,后来扩充套件到周边区域并成为时尚的发祥地。主要道路是从神宫前十字路口延伸至青山路口(表参道地铁站)的一段,集中了Louis Vuitton、Prada、Dior、GUCCI等众多大牌店,还有些风格独特的设计师店。店内规模很大,有几层,而且款式非常新,跪式服务的最后体现地,特别是有小哥哥的,这微笑加温柔加跪式,都是满载而归。12月了,满街的装饰灯光让夜晚显得尤为闪亮和梦幻。逛完之后,站在路边,看到满街的美女,不由的想起之前那个说法,如何分别亚洲面孔属于哪个国家的,冬季丝袜大多是韩国人和日本人,确实是这样,12月的东京,大衣满街都是,但是从老到少,所有的女人都是透明丝袜,浅口鞋子,一丝不苟的发型,12月的东京比昆明冷,我们由于从小的习惯,真的不可以丝袜过冬。站在大街上看着闪烁的灯光,看人来人往,喝着各种味道的气泡水。

12月10日,一群人去逛街了,我们两个人选择了迪士尼,日本迪士尼乐园(Japan’s Disneyland)是玩过的除了香港以外的第二家迪士尼,位于日本千叶县,从1983年开始营业,有七个主题区乐园和娱乐表演。离东京有10公里,我们是做地铁去的,非常方便,日文很多字和中文相同,我们两个不认识日文的,竟然自己在售卖机上成功的买了迪士尼的票。日本迪士尼乐园于1983年4月开幕,其宗旨是集历史知识、童话故事、自然风光和现代科学之大成,寓知识于娱乐,力求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能在此找到乐趣。东京迪士尼度假区包括东京迪士尼乐园及东京迪士尼海洋两大游乐园,前者有七个主题区乐园和多彩多姿的娱乐表演,后者是充满冒险与创想的大海,也是迪士尼之首度以海为主题的主题乐园。全世界以迪士尼乐园为名的主题乐园,皆以睡美人城堡为象征,仅有佛罗里达的神奇王国和东京迪士尼乐园是以灰姑娘城堡为象征。东京迪士尼乐园建设时,由于迪士尼公司提供的游乐设施设计图、与美国现有的游乐设计图存在许多差异,为了更加忠实呈现乐园设施,日本的工作人员多次前往美国实地测量,完成了新的设计图。整个迪士尼执行的风格还是和香港很像,也有花车表演,只是表演主要以日本人为主,排队还是一样长,人还是一样的多,看多很多化妆的男士,很多姊妹装的小女孩,化著精致的妆容,穿着一样衣服,日本应该是我去过的国家,穿一模一样服装最多的,不光是情侣装,姐妹装比比皆是,这个可能和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晚上我们去了银座的正泰苑,传说中好吃的牛肉,终于可以吃到了,味道真的太赞了,牛肉的品质非常好,各种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吃法不同的蘸料,每一盘都有不同的口味,非常好吃,好多品种都要了好多盘。日本和香港一样,很多服务行业,特别是小店经营的都是老员工,而这种餐厅有很多成本较高的年轻员工,同时还有讲中文的,在日本可乐不加冰,就是半杯,加冰就是满杯,也是我见到这么多国家中最计较的一个。银座(ぎんざ)是日本东京中央区的一个主要商业区,号称亚洲最昂贵的地方,象征著日本的繁荣,以高阶购物商店闻名。这里汇聚著世界各地的名牌商品,街道两旁巨型商场林立,时尚、个性的服饰随处可见,算得上是一个购物者的天堂。街道附近汇聚有意大利、法国、阿拉伯等地的餐厅,人们在这一条街上,能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味。银座分为银座一丁目(类似于汉语里街至银座八丁目,银座四丁目与银座五丁目之间被晴海街所分隔,全部8个丁目由中央大道贯通。17 世纪初叶这里开设了第一家店,随后在在新桥与京桥两桥间,形成了繁盛的商业区,成为东京其中一个代表性地区,同时也是日本有代表性的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象征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的第五大道并列为世界三大繁华中心。银座两旁人行道宽阔,每逢周末,车辆禁止通行,变成人潮拥挤的步行商业街。古代,相传银座一带在是一片汪洋。400年前,德川家康填海造田,后经几个世纪的演变发展。银座的名称原自江户时代初期,1612年,银币铸造所由骏府(今日静冈市)迁至江户(今日东京)现银座之地,因此被名为银座。江户幕府直辖的银币铸造发行所。幕初设定于伏见、骏府,不久移往京都、江户,又在大阪、长崎增设而为四座。宽政十二年(1800年)因不正事件,四座同废,后仅江户一处的银座再兴。银币的钤印、包装等职由大黑常是家世袭。1870年,明治三年定名为银座。后来,外国人开始通过银座大量涌入日本,他们在银座定居,带来了西方文明和文化,霎时,咖啡馆、西式酒吧、蒸汽浴、基督教会、画廊,纷纷在银座涌现,日本人第一次在银座吃到了冰激凌,第一次看见了电灯,也是从银座,日本人接触到了西方的学术,从此银座成了日本通向世界的门户。到明治时代,1872年银座一带发生火灾,灾后建成了不少两至三层高,由英国建筑师汤马士•华达士(Thomas Waters)设计,以砖建成的建筑物,并设定煤气路灯,成为当时日本文明开化的象征街道。1877年,道路两旁开始种植柳树。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发生,经灾后重建,银座变成繁华地区。1966年,银座西面原江户城外堀(城墙),南面的汐留川与北端的京桥川被填平以兴建东京高速道路高架桥。高速道路下层建成商店街,由于行政区划未被确定,被俗称为银座9丁目。虽然夜幕已经降临,但是银座依旧灯火通明且繁华。

晚上我们来了著名的歌舞伎町一番街,位于日本东京新宿东口。由西武新宿线车站经新宿区役所至花园神社间的范围内,集中了大小无数的餐馆、酒吧、俱乐部、歌厅、影院、剧院以及风俗营业场所。有着;日本第一欢乐街之称。入夜,歌舞伎町灯火通明,喧闹异常,据说有不少店营业至天明。酒吧等娱乐场所门口张贴著各种男女人像海报,貌似都是当红人事,吸引著大批人驻足,还看到有小男生不停的给女士道歉,我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场面,和芭提雅那种还很不同,有些文化真的不是我们懂的,合法与非法活动混集为歌舞伎町的独特气氛,可说是东洋第一的欢乐街(红灯区)。战后的日本几乎成了废墟,由于新宿的艺能文化兴盛,战后的复兴计划便以发展传统艺能和电影文化为目标,根据都市规划“建设歌舞伎的表演场地,建成以娱乐为中心的大面积商业地区”这一复兴方案成立,这个新建的町被命名为“歌舞伎町”。 但是,由于财政方面的原因,歌舞伎演艺场没有建成,歌舞伎町的名称却这样留存下来了,这就是歌舞伎町名称的由来。而另一方面,歌舞伎町以性产业闻名,黑道、非法居留的外国人也很猖獗,曾经是治安的死角。2000年之后东京都政府加强巡逻、取缔,非法的风俗店、黑道以及非法居留者已大幅减少。歌舞伎町有一丁目和二丁目之分。大家熟悉的红色霓虹灯的门形招牌“歌舞伎町1番街”,是代表歌舞伎町的一条街道之一,一丁目的内街中饮食店和性风俗店、成人商店等密集地排列著,有许多饮食店,有一家炸鸡翅非常好吃就在这里。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东京也吸收著各种各样的多元文化,其中同志聚集区新宿二丁目也是亚洲最大的同志聚集区之一。灯红酒绿的生活我们只是参观,并未体验,牛头之后又是一顿鸡翅夜宵,每次出国都需要多长几个胃才够用,又是一家药妆店,我用过的日本的东西不多,基本上是小伙伴们买什么,我就在自己的购物车里面放一个,拿回来之后,有的还是很好用的。
接着去了最出名的东京铁塔,东京塔(日语:东京タワー)是东京地标性建筑物,位于东京都港区芝公园,高332.6米。东京塔除主要用于传送电视、广播等各种无线电波外、还在大地震发生时传送JR列车停止讯号,兼有航标、风向风速测量、温度测量等功能。东京塔以巴黎埃菲尔铁塔为范本而建造,1958年10月14日竣工,此后一直为东京第一高建筑物,直至2012年2月29日东京晴空塔(634米)建成而退居第二位。东京塔的颜色为红白相间,是因为航空交通管制规定以利辨识。近年来大众的景观要求提升,铁塔不再有颜色限制,但原有的颜色就这样保留下来。灯光照明则由世界著名照明设计师石井干子设计主持,照明时间为日落到午夜0点之间。灯光颜色随季节变化,夏季为白色,春、秋、冬季为橙色。东京塔在150米处设有大瞭望台,249.9米处设有特别瞭望台,可一览东京都内景色,晴朗之日可远眺富士山。铁塔正下方建有四层的东京铁塔楼,除设定了通往展望台的出入口外,还设有东京铁塔水族馆和各种纪念品的小卖铺。由于日本的类比电视播送于2011年7月24日终止,由数字电视取而代之,为改善收讯品质,从2013年起改由位于东京墨田区、标高634米的东京晴空塔取代东京塔承担的电视讯号发射功能。站在塔底下,看到闪烁的灯光,有人唱起了“在东京铁塔 第一次眺望看灯火模仿 坠落的星光……”感觉很应景!
12月11日,今天还是分两路,一路继续逛银座,我们选择了去东京市内游。早上从酒店望出去,突然发现东京的安详。

第一站皇宫,日本皇宫是天皇的起居之地,是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由德川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修筑。这一处占地23000平方米的日本传统建筑,有绿色的瓦顶、白色的墙壁和茶褐色的铜柱。日本皇宫位于东京的中心地区,也称皇居,它占地约17公顷,是日本天皇及其家庭成员居住的宫殿。整个皇宫被护城河环绕。皇宫分为皇居、外苑、东苑以及北之丸公园等几个区域。皇宫的大部分(包括宫殿本身),隐蔽在厚厚的石墙、古老的树木和江户时期的护城河内,一般不对外开放。皇宫正殿是宫殿的中心部位,皇室的主要活动和外交礼仪活动都在正殿的松之阁举行。东苑及北之丸公园则经常向公众开放。旅客可以经大手门、平川门和北羽桥门进入。在皇居东御苑的内部是防御工事的遗址–幕府城堡,还是最初的城堡观望台。外苑位于是宫殿东南方的一座花园,有大片的绿地,还有经过精心雕琢的柏树。皇宫南面为皇宫广场。皇宫广场铺满砾石,并有大片草坪与树木。据史书记载,日本的第一代天皇于公元前660年登基。据传说,天皇家族是天照大神之后。第一代日本天皇是神武天皇,他拥有神奇的力量并可以与众神交谈。事实上,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把3~4世纪看成是日本天皇王朝形成的较准确的时间,此时正是天皇的政权从九州扩张至吴东各地的时候。日本皇室的始祖是天照大神,而现今的明仁天皇的祖先都是她的后裔。所有去世的天皇都被视为真神,生活在自己特有的、绝不与普通日本人相混的世界里。日本皇室不仅有皇宫高耸的围墙,还有兢兢业业的工作人员护卫著,确保其成员不受外界的好奇心和品头论足的打扰。日本的1947年宪法保留了皇室:天皇成为了国家的象征,现今他是传统正派的日本人的典范–诚实、勤奋、恪尽家庭成员的义务、关心周围的人,而且生活非常朴素。近些年来,几乎所有的欧洲皇室都受到了很多丑闻的玷污。与此相反的是,日本皇室却严格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并最大限度地接近了人们理想中的皇室行为的标准。走进东京市中心区,远远便看到一片四面环水的绿岛,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中颇为显眼,绿岛深处便是日本的皇宫。环绕四周的护城河;把皇宫与喧嚣繁华的现代城市隔离开来。皇宫与其说像世外桃源,不如说是座孤岛上的孤城。即使在很多日本人心目中,这座宫殿也是神祕莫测的。皇宫里的路寂静而冷清,偶尔有个别警察的身影。走在路上,不禁想到生活在这里的人。皇宫虽已收归国有,但天皇仍是主人,其宪法地位是日本国民的象征。

二重桥就在皇宫边上,是通向皇宫的特别通道。在新年和天皇生日时,公众可通过二重桥进入皇宫并接受天皇的问候。二重桥后面是伏见矢仓,它是原江户城堡的一个观望角楼。坐落在日本东京皇居,位于皇居正门前,前方为正门石桥,又称眼镜桥,是东京都内最佳的拍照地点。里面的铁桥在江户城的西丸下乘桥的位置,早年曾因护城河水深,旧桥较低,所以在桥上再搭一座桥,为上下两层,所以叫做’二重桥’。铁桥是明治21年(1888年)替换上去的,所以桥身不是两层的。前面的石桥在江户城的西丸大手桥的位置,石桥是明治20年(1887年)建造的。由于构造为2个石拱形造型,所以再三地被误认为’二重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外面的石桥和里面的铁桥都建造在同一个壕沟上,所以叫二重桥’,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正门有皇宫警察的皇宫护卫官仪仗队驻守,通常一般人是不能通过二重桥的。另外,新年、天皇诞生日时,皇居开放参观庆贺时,正门开放,那时就可以走一下二重桥啦。
下一站是浅草寺。浅草寺是日本东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东京都内历史最悠久的寺庙浅草寺曾遭数次火灾,屡次被毁,多次重建,直至江户初期,德川家康重建浅草寺,使其成为一座大群寺院,并成为附近江户市民的游乐之地。日本东京浅草寺院内有雷门、宝藏门、本堂、五重塔、二午门等著名景点,每年都有许多游客、香客到此或参观或祭拜。东京观光财团的资料显示,如果把观光者的人数也算在内的话,一年到浅草寺的人次共计3000-4000万人;按照寺院、神社的参拜、观光人数排行,这里是日本第一。 浅草寺建立于628年,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院。江户时代将军德川家康把这里指定为幕府的祈愿所,是平安文化的中心地。其中有本殿的天顶画、院内耸立的五重塔等景点。入口处挂著的红灯笼,是这里的象征,也是浅草寺的总门。写着“雷门”字样的巨大灯笼,直径3.4米、高4米、重67公斤。这里的大门曾多次遭到火灾的毁坏,现在大门是1960年重建的。八脚门处安放著风神和雷神。仲见世通是穿过雷门的大红灯笼、一直延伸到宝藏门的浅草寺参拜道的大街。约300米的路上,挤满了100多家店铺。有东京名点雷米花糖、偶人烧、炸糕、煎饼、丸子、江户玩具、和服、和式浴衣、不倒翁、扇子等土产礼品店。每年5月中旬举行江户三大祭典之一的“三社祭”,7月9日、10日有灯笼花节,9月有桑巴舞狂欢节,12月下旬是毽球板节。浅草寺位于东京台东区,是日本现存的具有“江户风格”的民众游乐之地。相传,在推古天皇三十六年,有两个渔民在宫户川捕鱼,捞起了一座高5.5厘米的金观音像,附近人家就集资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尊佛像,这就是浅草寺。其后该寺屡遭豳火之灾,数次被毁。到江户初期,德川家康重建浅草寺,使它变成一座大寺院,并成为附近江户市民的游乐之地。门内有长约140米的铺石参拜神道通向供著观音像的正殿。寺西南角有一座五重塔,仅次于京都东寺的五重塔,为曰本第二高塔。寺东北有浅草神社,造型典雅,雕刻优美。据说在浅草寺抽签,如果是不好的,就留在浅草寺,所以我也试了试并留在了寺里面。冬天早上的浅草寺还是给人一份粉色的感觉,进入寺门口两边的很多小店也挺有特色,来的时候还赶上寺里面搞活动,举行仪式,很多人穿着传统服饰,由于时间有限,没能完整看到全部仪式。

中午的这一餐是在筑地市场吃刺身和寿司,筑地市场是位于东京都中央区筑地的公营批发市场,亦是日本最大的鱼市场。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 东京都内11间东京都中央批发市场之一,其规模之大与知名度之广,不只是东京,更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批发市场。从江户时代起一直肩负起东京食品流通重任的原是日本桥鱼河岸为首的市场群,但已于1923年(大正12年)9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中遭到摧毁。同年12月,借来原本在外国人居留地(筑地居留地)的海军省属地作为临时的东京市设鱼市场的地点,也就在此开始建设新的鲜鱼市场:筑地市场。筑地市场所在地是东京都中央区筑地五丁目2番1号。筑地市场的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由其中的8个批发商和大约1000(其中经营海产约820)个中间商进行拍卖。2005年的资料显示,处理所有种类货品合计约916,866公顿(每日处理海鲜2,167公顿,蔬果1,170公顿),金额约为5,657亿日圆(每日处理海鲜17.68亿日圆,蔬果3.2亿日圆)。现时于筑地市场处理的货品种类除了海鲜(处理量日本最大)外,还有蔬果(蔬菜和水果,虽然几乎没人知道,在东京是仅次大田市场的第二位)、鸡肉、鸡蛋、醃菜和各种加工食品(豆腐、豆芽、急冻食品等)。附近是市场范围内的;鱼类普及中心资料馆、筑地市场福利会馆,还有市场范围外的胜閧桥和收集该区资料并对外公开的胜哄桥资料馆、隔着晴海通的Nichirei总公司。筑地市场的周围亦有很多作为采购者共事的店铺,形成被叫做场外的商店街。相对于这边,筑地市场则被叫做场内。场外比起场内较多普通客和旅游客。正如字面上说亦有别称的地名一样,这附近一带都是填海地区。虽然早在德川家康的时代,万治元年(1658年)时就从筑地本愿寺开始填海造地,但接连不断因大浪而使工程进展困难。但是自从把在海中发现的五谷神像当神来供奉之后,风浪就平静下来工程亦顺利完成。这就是波除的来源,而且亦一直信仰著消灾和航海安全的神。从筑地市场邻接着的地方可看到,有海老冢(虾的坟);鮨冢(生鱼坟)、玉子冢(鸡蛋坟)等供奉与海鲜或食品有关连的亡魂的坟墓。由于筑地市场有很多新鲜食品和食店,食家频频透过大众传播做宣传拍摄,影响筑地市场营业额减少,因而解除对业者以外的入场限制而开始招揽旅游客,越来越多的普通的参观客和购买客到访。并且,筑地市场别称为场内市场,而毗邻筑地市场的商店街则称为场外市场;市场范围内主要是以东京都管辖的批发商、中间商和相关业者这些向业界销售为前提的店,而场外市场与普通的商店街一样较多以普通客和旅游客为物件的店,游客通常会在新大桥通和晴海通的十字路口起至市场为止的地区游览。这里也成为日本的旅游点之一。店里面环境一般,但是食材非常新鲜,而且师傅是现场手工制作,边吃边点,也不会有浪费。还有一些可以路边吃的,也很不错,刺身和寿司,这里应该算是物美价廉的地方。

接着我们去了著名的秋叶原(Akihabara,あきはばら),俗称为AKIBA,位于日本东京都台东区西南部,属下谷地域。东至昭和通、北至藏前桥通、西接千代田区外神田四丁目、南邻千代田区神田练塀町与神田松永町。是与时代尖端产业同步的电器大街。目前,秋叶原中的店铺也达到上千家。秋叶原就在老东京的东城门外,在二战之后这里形成了售卖稀罕的高品质电子产品的黑市。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里的商店先是大量供应电视、冰箱,随后是录影机和游戏机。如今,电子产品店、模型玩具店、动漫产品店和主题咖啡馆在这里并肩共存,新的办公及零售卖场综合大楼也渐次拔地而起,以期创造更多的商业利润。此外,模型爱好者们也能够满载而归。田宫等模型大厂都有产品上柜,甚至可以找到国内小号手模型的外销版本。高达等机器人模型也很多,甚至连黑客帝国人物的模型也新鲜上市。此外的各式美国战士和卡通人物手办非常多,有的甚至商店挂了整整一面墙。在很多大卖场的地下一层,漫画专卖店、游戏机店和音像店比比皆是。个人觉得最有特色的是两个,一是动漫,各种动漫主人公小杂货、玩具、手办以及模型的商店非常多,我不是二元次少女,所以很多都叫不上名字,但是是我见过出售动漫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店铺,据说在秋叶原的唐吉轲德卖场8楼有专用的AKB48剧场。以;可以见面的偶像为特点的AKB48几乎每天都会在此进行公演。剧场可容纳250名观众(椅子座位是170席,站位80席),由于场地结构问题,在舞台的前方有两根大柱子,这两根柱子既是剧场的缺点同时也是剧场的特色。由于剧场规模较小但观众数量众多,所以每场公演的门票都需要事先在网上报名、排队和抽签才可购得。动漫文化能够形成产业和文化,日本应该是主力军。二是离这里非常近的成人用品店,第一次进去,太新奇了,各种不知道功能的产品在公开出售,心里不但有好奇的我们,还有很多本地男人在闲逛购买,岛国文化果然不一般。

下午我们统一乘坐新干线去雪国。新干线(Shinkansen)是贯通日本全国(除四国地方)的高速铁路系统,由十河信二创造,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铁路系统之一。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会前夕新干线开始通车营运,第一条路线是连结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这条路线也是全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高速铁路系统。每年约有2亿人次乘坐 运输量占日本铁路30% 营业收入占45%目前日本境内有8条新干线路线,均为纯客运服务,其中包含两条路线等级较低的迷你新干线。2016年年3月26日北海道新干线开通,日本的新干线网由此几乎覆蓋北海道至南部九州岛的整个日本列岛。乘坐体验感,很像是我们国家的高铁,速度还是很快,价格不低,日本的交通成本还是很高,我们包车的停车费都需要单另自费。

我们新干线的目的地是日本滑雪胜地-新潟汤泽町:“穿越黑黑的隧道,就是雪国。”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描写的就是新潟县的越后汤泽町,从东京乘坐新干线,几十分钟的时间,感觉穿越,天气变化非常大,汤泽不愧是雪国,完全是白色的世界,我们入住酒店以后,先去雪具店里试好了用品,晚上会送来酒店,明天就可以直接坐车上雪山了,虽然以前在新疆南山国际滑雪场、哈尔滨亚布力滑雪场都滑过雪,但是都是双板,这次挑战的是单板,感觉还是有点期待,特别是有点小伙伴都是自带单板的发烧友,我们没有划过单板的人,还被请了教练,这可是第一次在运动的时候请教练,想想明天,有些激动。晚上还在城市里面转了转,屋外一直下雪,天气并不是很冷,只是雪很大,整个城市不大,有很多古风犹存的传统建筑,和风建筑的旅馆就是其中代表之一,保留了传统习俗、继承了古老的生活方式。有很多滑雪用品的小店,还有手工艺人直接手工打造滑雪板,突然发现这种滑雪文化和国内确实不太一样。越后也是温泉乡,晚上我们还感受下了温泉,酒店的温泉就在户外,好好的感受了下在雪地里面泡温泉,温泉水、呼吸都在雪天里面行成雾,感觉很奇妙,作为标准的北方人,温泉都是冬天泡的,这个季节泡温泉肯定没有障碍,只是这么大的雪还在泡温泉,确实第一次感受,在云南泡温泉一直感受不是很特别,就是因为没有这种冷,就没有温泉的感觉。
12月12日,早上酒店早餐之后,我们换上衣服,有专门的滑雪场车来接送,到了滑雪场,还要换乘上车的索道,下来以后就是真正雪场的进口,教练在等我们,给我们做了基础的讲解,我们现在旁边进行了静止练习,之后,我们做了缆车上了初级道,真的很初级,如果我是双板,估计都嫌普通。但是单板确实感受完全不同,而且教练跟着的时候,不能让你滑的太远,我们不是一对一的,所以他还要照顾其他人,个人觉得这种反而不好,会让你养成滑一下停一下的心理感受,所以这种方式真的不适合我,以至于我在今后都会滑个距离,就想停下来,双板的时候都是一次到底。单板还有个特别不适合我的地方,就是必须从坐下以后穿上雪板,在起身,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来拉我,我根本无法起身,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自己不会蹲,感觉也没有太大的生活影响,这次发现会直接影响到滑雪前起,最后只能倒著起,背朝雪道开始滑。我们滑雪这一天一直在下雪,雪很松软,摔在地下并不是很疼,特别适合滑雪,新疆的雪场的雪会比较硬,而且相比这个雪场的规模,真是非常小了,其实很好的资源只是没有配套的来经营,新疆也有很多温泉,而且至少有4个月的雪季,真的可以好好利用资源,打造全球出名的雪场。中午,我们在雪场内吃饭,感觉异常的温暖,这一天感觉好短,很快就到了最后一班的缆车,我们恋恋不舍的回酒店,酒店吃的也很好,基本是淮食的标准吃法,从头到尾按照当天的餐单来一遍,食材新鲜是日餐的最大特点。

12月13日,坐新干线越后汤泽,到东京飞上海,再飞昆明。我们专门早一点来到机场,机场是按照时间来更换登机牌的,我们进去之后,发现其实并没有我想象中可以逛的地方多,比起香港机场,实在是小的太多。回来的时候,虽然都是在虹桥机场,发现T1和T2的距离非常远,机场外面排队等车的人很多,所以我们滴滴打到了机场里面在停车场的车,终于赶上了回昆明的飞机,上海机场只能允许一个揹包和一个箱子上飞机,其余的东西只能托运。日本五日游就这么结束了!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19200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