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艺术祭概念,在中国文艺青年的心中已经火过头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身边有一些人都在2019年这个年份去了日本,并且去的都是香川县、高松港
去到的这些不算大众知名的地方
就是日本三年一次的艺术聚会

濑户内国际艺术祭ART SETOUCHI

关于日本的旅行

日本早就是个旅行圣地
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用一张地图,快速普及下日本旅行地理的分门别类

日本不大,但是细节式的精神文明过于发达
所以每个地区都有探不尽的宝藏,让人觉得特别舒服

北海道地区
冬天是旺季,看雪滑雪泡温泉住酒店享受宁静生活
夏天是淡季,但可以享受田野花田的不一样乡村
旺季旅行,最便宜的时候是在中国新年后

关东旅行地
因为太知名,随时都旺,尤其是暑假
很多人都是冲著标志景点富士山,日本极致体验的迪士尼游乐园去的
东京是个很棒的城市!适合首次去日本的朋友

关西旅行地
以大阪为中心,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就是樱花季和枫叶季
这个区域有很多知名的古都
保留了日本大量的古蹟和文化历史
所以有种特别的穿越美

基本大部分的人群,都是在这三个区域里完成日本印象旅行的体验
而最近稍微开始火热的
就是濑户内海地区了

濑户内海 设计之旅

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走入日本,这次的主要目的地就是濑户内海
濑户内海是图上这个狭长的内部海峡
它的周围一共有大大小小500多个岛屿
它们被串联组合了起来,加上精神文明的加持,艺术家们开始到这些海边乡村里去搞艺术,政府用旅游经济模式拉动内需外需
让这里形成了远离都市喧嚣的修身养性圣地

十日行程,去看好看的建筑和风景

先把行程规划罗列一下,因为濑户内海的跳岛相对复杂,时间各方面的把握可能不是很清楚
放出这份时间规划,给需要的小伙伴参考
也许这个秋天就能出发了

出行日期:2019年11月 成都-大阪 直飞往返11天
目标:濑户内海艺术+安藤忠雄建筑+赏枫

大阪-高松 大巴车4小时

高松区域及跳岛
高松 1天
直岛 1.5天
丰岛 0.5天
小豆岛 1天
犬岛 0.5天

高松-大阪 高铁3小时

大阪区域赏枫+建筑
淡路岛 1天
姬路 1天
京都 2天

这一次的行程,是以【四个城市+一个大岛】为核心扩散的
简单浏览一下目的地特征

高松 栗林公园庭院

与安藤忠雄有关的 直岛

公路绝美的 丰岛

绝对小清新的 小豆岛

日本恐怖意味浓厚的 犬岛

最不一样的 佛堂

空寂且辽阔的 淡路岛

街头城市的暗涌 大阪

每年限定开放的 琉璃光院

日本古代的城堡童话 姬路

被赏枫之美包裹的 京都

濑户内海的设计旅行如何玩?

首次去濑户内海,一般都是在以上几个岛来来回回
三年一次的艺术祭,肯定就是旺季,下一次的旺季,将是2022年春、夏、秋
其余时候
这里就是没什么人的清风文艺
只有周末本地人上岛
想感受淡季的肆意轻松,其实可以避开艺术祭的开放时间,感受也是非常棒
我把每个岛的大致风格和线路画出来了,每个岛风格都有一些细微差别,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度选择停留的时长

高松,日本四国初体验

选择濑户内海,一般落脚点都是会选在高松
高松,就是属于日本四国的领域,这片地方更加的日本本地,外地的游客已经非常少了
日本本来就是个交通会把人搞昏的地方
没有硬需求的时候,对他们的地理行政区域,更是看得后抓抓青痛

日本四国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完全不知道是个怎样的存在

日本四国,是日本南海道的四国岛
和有名的北海道对立,属于日本的行政区划概念

四国包括
1、德岛县(阿波)
2、香川县(赞岐)
3、爱媛县(伊予)
4、高知县(土佐)

北临濑户内海,南濒太平洋
而我们这次到达的地方,属于香川县的高松

日本的高松,是本地人的休闲之所,周边政府花了很大的气力把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引入,给他们地方施展才华,做各种各样的艺术装置创作,希望吸引本地人造访

以高松为港口,濑户内海领域的各个小岛,就成为了当地农作、自然、艺术、风光的集中展示地
以文化推动经济
这个是国家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走的路

所以我也一直相信,文创的后作力,是无限的
而我现在能做的,就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高松这个城市,能感受的不多
整个城市给人的感受,就是没有人的养老及萧条
一个长年服务商业的人,看了这些城市面貌,就很恐慌
没有生意和交易可做的地方,并不是岁月静好

【米其林三星推荐】的栗林公园

#传说中的江户时代,是兴盛之下的及时行乐
高松本地可以游览的,就是那个号称【米其林三星推荐】的栗林公园

这个日式庭院就诞生于江户时代,距今300多年
江户时代,是日本的鼎盛古代,刚经历过战乱后,大力发展的朝代
对应着中国,就是中国的明末~晚清

历史上的江户
写满了兴盛和开放,充满著及时行乐
日本人在这个时代,探究了中国盛唐的各种文化,又因为交通的发达,和宋代明朝发生著互通有无的文化来往

之前去看广博的历史陈列
就已经感受到了性冷淡风的渊源和出处
如《大明宫词》的朦胧冷清,如晓看天色暮看云的唐伯虎
风流张狂,悽悽冷冷,都是繁华后的一抹定心至情

这个庭院其实相对很完整,可以比对苏州有名的拙政园
分南庭和北庭两条线路
最有名的,一个是掬月亭,一个是日暮亭

园内几乎所有的命名,都是中国古代的历史痕迹
对应着江南的园林之风,只是多了一丝日本人的变态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学习地非常多,以至于他们的输出强劲,让我们很多年轻人以为那都是原产于日本

这个民族在我心中,是有处女座情结以及强迫症治愈的习惯
所以他们对极致的追求,就是把园林搞得非常精致

比如他们的骄傲,是把松这种植物以人为过度干涉的方式,让它们长出日本人想要的形状
虽然我们也有盆景园林的造诣
但更多的会遵循天人合一,就是多少还是要找到自然规则的美

但日本的园林不是
精致得吓人

包括行为趣味方面,也是藏着一些不可描述的细节感
比如:捕鸭子

修一个装置,有观察小孔,有投食诱饵
然后把鸭子引到最窄的河道里
最后集体冲出来,用网捕捞,弄一个瓮中捉鳖

窥视文化,自古就有
可能还是因为地方小了

虽然充满了不可描述
但是也不得不服他们对事情钜细靡遗的追求

古代能修庭院搞园林建造的,都是殷实的富商或者大户之家
和我们理解的有钱人还有所不同
上大学的园林老师告诉我,这群建造者,才是真正的贵族

贵族不仅要有钱
还要有管理和自律
对庭院树木的日日修剪,对一草一木的细微调整,还有自己生活的要求,适应房屋建造的细枝末节

这,大概就成为了日本人心中的,一期一会

这一天浅尝辄止
却没想到遇上了人不多景又美的深秋庭院
日本的枫叶季,大部分都是和京都相关的记忆
但日本的四国里,却还藏着如此窒息的【大名庭】

看过,走过,再相遇
可能就是那句鸡汤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跳岛第一天,脚步丈量直岛

直岛应该是最有看头的一个岛
我是冲著安藤忠雄的建筑而来
直岛简直像是他的一个立体多面的实验地
地中美术馆、李禹焕美术馆、以及本村的空间创想标本,都能让自己受到很多不同的感染

直岛可探索的内容很多,拍照打卡地也密布
最好安排两天上岛

TIPS:第一天 用步行丈量(图上虚线的部分)

从下船开始,步行一直走到黄南瓜处,然后坐公交车回到港口
这样的时间,刚好就是早-晚
怕饿的,一定自己随身带些零食干粮
只有宫浦港附近才有711超市可以买东西
第一天大概能感受到的设计之风

港口附近的艺术装置 免费

沿路走的岛上公路
大概步行到地中美术馆需要半小时左右
我们基本都是靠走的方式去到不同的目的地,其实路上的风景挺好的,如果乘车会有一些错过,也可以在港口附近租自行车

直岛第一站:地中美术馆
票价:2100日元/人
不能拍照,预约时段入馆
非旺季的话可以现场临时去约

这个地中美术馆真的很震撼!后面会单独介绍
从整体布局,到整个设计的核心,完全透露著安藤忠雄的极致精神,个人最爱
最遗憾的,就是不能拍照,不然我可以在里面待一天都不出来

参观内部唯一可以拍照的地方:地中美术馆内咖啡厅
人均消费:100人民币/人
吃个简餐喝杯咖啡,非常适合歇脚

李禹焕美术馆
门票:1050日元/人
馆很小,内部依旧不能拍照,但是有很多细节值得停留

沿路还会遇见的艺术品,以及能步行到的最远处,就是草间弥生最有名的黄南瓜
走到那边,拍拍照体验一下,就可以搭乘班车回到港口了
贴出班车时刻表,一定要算好时间!不然就没车了!

100日元/人,带零钱自动投币
最后一班车是20:06,一定看好自己的船票时间
船票建议购买:下船登岛后,第一步就先把回程的船票买了,船票是按照时间来购买的,我们每次都购买的17:30回程船票,算好时间回到港口登船,还可以抽空拍拍港口旁边的红色南瓜

安藤忠雄,就这样承包了一座直岛

鼓起勇气的用脚步环岛,从晨间到傍晚,23000步,只走了一半
濑户内海的直岛,感觉就是一个被艺术家们承包的集资地
卡卡角角里,都藏着玄机

直岛的构成,一共分成了三个部分

1、美术馆系列:分别是【地中美术馆】【李禹焕美术馆】【Beness House直岛美术馆】
2、Beness House酒店:贝尼斯之家酒店,被世界艺术奉为“一辈子住一次也够了”的地方,房间很少,价格1500-8000人民币不等,非常难预订
3、本村:本地村落,以艺术的【家PROJECT计划】形式建造

直岛上的各类美术馆,都有安藤忠雄的特征标签

直岛上的酒店,也是安藤的设计

直岛上的本地村落:本村,也是被艺术和设计氛围改造

而在这座岛里,藏着不同设计师的作品
建筑、装置、美术、计划……串联起了一座岛最有力的物产

草间弥生
安藤忠雄
李禹焕
克劳德·莫奈
布鲁斯·瑙曼
詹姆斯·特瑞尔
杉本博司
妹岛和世
……

这还是知名的,我连资料都查不过来的,还隐藏在更多地方

这是第三次在日本,为安藤的设计奔走了
要看他的作品,有时候很费心
大部分都是地方偏远,东西庞大,耗时耗力
他作为一个关西土著,基本精华的能量,都献给了自己生长的故土
所以以大阪为据点的周围,都有很多值得奔走的建筑

安藤的建筑风格,这几年早就圈粉无数了
他算作建筑设计里的知名网红,用一堆混凝土,治愈了一大批现代人

空灵+几何,硬肘+柔软
融合的思想,也是他走过世界之后换回来的
我跟着他年轻时的灵感,走了印度,去了西班牙
但是好笑的问题,可能依旧是:

我们只能成为自己,永远不能成为第二个安藤忠雄

#地中美术馆

地中美术馆,是用语言文字表述不清楚的地方
我必须一生推
这辈子不来一次,你可能感受不到艺术对人的直击
可惜的是,里面不能拍照,不然我们肯定可以在里面拍一天都不出来
找了几个网上能看到的图,过过干瘾

内部还有个很有名的莫奈《睡莲》,属于莫奈晚年时候的作品
但是在建筑面前,我依旧觉得美术抵不过钢筋
纯粹个人偏好

#李禹焕美术馆

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陈列著李禹焕的作品
依旧不能拍照,空灵且弧线的内部
是一种非常高阶的艺术表现
看不看得懂不重要,至少空杯理论是适用的

在里面,把自己放空,出来了,再把自己填满

#南瓜!南瓜!
是与神经病有关的文青

直岛最出圈的,还有草间弥生的南瓜,那个以密集恐惧症出名的老太太作品
放置在海边,是社交媒体上文青们的今生打卡地

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串起了直岛的这头和那头

黄色南瓜是小清新文艺风
红色南瓜是神经病趣味风
不管什么风,总是很惹人爱

#爱在直岛
就是在能吃苦的时候放弃安逸

半个直岛走下来,任务只完成了一半
这一路,充满了兴奋和劳累
路上遇见了很多境外老年人
他们有的拄著柺杖在走,有的揹著登山包在走,一路走,一路amazing
与他们相同的是,我们也在走
但似乎,我们显得年轻

不等待,是出发的理由
为自己找点不那么舒服的事情干,好像也成了习惯
比起来,这都算不上什么,因为大家在这条路上,都一样,放弃了坐车,然后一直走
远方的山,近处的路
这一日的结尾,又是一场晚霞的洗礼

来日本濑户内海的人,大部分都很宁静,无论国内的同胞还是境外的友人,大家安安静静的享受艺术和自然的馈赠

这也是我第一次没有见到那些网红式打卡的存在
所有人,都在美学的沉浸里,享受

谁说美学不是生活的一部分呢?
人生嘛,总是要有一些相信
相信【相信的力量】

跳岛第二天,吹着丰岛的风,再去直岛的本村

TIPS:第二天跳岛,我们是将丰岛和直岛连着看的
去丰岛的船票有限,地方过于分散,且配套不是很够,我们用半天时间把丰岛最精华的地方转了一圈,午饭后丰岛刚好有一班船能回直岛,可以去本村看看家计划(直岛图的实线的部分)
一是节约船票和时间
二是每个岛的时间不要做得那么满,给自己留一些探索的空间

实践下来,这样的方式还挺科学的

直岛的另一个设计感,是体现在岛上的村庄:本村
本村有很多联动通票的设计专案
如果每一个都要去逛完,大概也需要一天时间

它和步行的沿海道路是反方向
如果时间紧凑的话,不看所有的艺术品,半天时间也可以走完

我们是把丰岛和直岛连在一起的
这样可以节省一些交通船票
从港口步行到本村,再从本村坐公交车回港口

用一天时间换回几张光影照片,我基本就觉得这一天值了
濑户内海的有趣和精彩,依旧在这些光影建筑的捕捉之间
当然它不仅仅限于安藤忠雄
还有千千万万的设计师艺术家们
在用最简洁的表现形式,传递最有价值的思想

这一天,和黑白有关,和动静有关,和生死有关

丰岛,日本漫画的灵感地

丰岛不算特别大,更加靠近自然态
小街小道的,走起来很有画面感
如果只是打卡的话,参照我的行程,半天就够
如果要细逛,还是得一天

港口停靠是家浦港,岛上公交从这里开始
200日元/人,准备零钱
坐到丰岛美术馆,然后步行到心脏音
最后从唐柜港坐班车回到家浦港等船
如果时间充裕一点,还可以从家浦港步行去丰岛横尾馆,大概走15分钟就到

#丰岛美术馆,纯净的白,和流动的水

如果你经常刷到这张照片
但还在质疑这里是不是一个什么网红打卡地的话
我想告诉你
这里,充满了思考、安静、自我以及冥想,一切的一切,会让那些打卡随风而去

室内依旧不能拍照,但这才是正确的丰岛美术馆
外观看起来很科幻,依旧将整个建筑修在了地表以下

去之前找了很多资料,试图去明白和理解设计师的意图
在这个馆内,不仅仅只是单一的建筑体
它最不同的,来自内部细小气孔产生的水
水珠,在风的自然状态下,在人参与内部空间的震荡下,慢慢的发生位移,流动,汇聚,最后成为不同的形态

我们和小朋友一样,开始驻足在光影分离的分明世界,认真地观察,一滴水,一条水,一滩水……
这种行为的改变,极度神奇

丰岛美术馆
门票:1540日元/人
内部不能拍照噢

我在门口洞察,是一群人的高雅
而当我置身其中,其实想到的是自己的幼稚
大部分境外人在这些水和阳光附近坐下来,享受冥想
瑜伽的朋友告诉我,没练过瑜伽的人,很多时候连呼吸都没有学会,而冥想,对于他们修炼者而言,更是以秒计算的进入状态

心无杂念,连想都不想
你相信吗,这是设计带给人的力量

设计师西泽立卫,和日本的妹岛和世一起获得了建筑学的最高荣誉
普利兹克建筑奖
在日本很有名的,是金泽21世纪美术馆
非常想去,但依旧路途遥远
丰岛美术馆修建于2010年
一个没有展品的美术馆,水成为了最大的展示
浮躁的人可能会停下来想那么一丁点闪念,但在我心中
这些水的意义,只是让你暂时停下来

#丰岛,900人的人烟

这个岛没什么人,全岛只有900人,青壮年都出走了,很像中国的乡村
老年人都在工作,做着些简单体力活,或者力所能及的生意
我们随便找了家小店吃饭,一个佝偻著身子的老婆婆来招呼我们点餐,然后端出简单的面和炒饭

这是不是很多人的梦想生活?
但我看到的,是年老后,依旧不应该静止的生存态度

丰岛的公路很迷人,天色和水色,就是最好看的光线折射
这里比直岛多了份日系滤镜
绝对纯天然
最美的出片地,就在丰岛美术馆门口的那条蜿蜒公路
远方是海,湛蓝

丰岛的其他作品,从丰岛美术馆开始往港湾处步行
也藏匿在那些随时可能会错过的村落尽头
偶尔一辆游人自行车从身边路过
基本就是老日剧的样子

二上直岛,走一走岛上的本村

相比较而言,仍然还是直岛最有趣
艺术家们把整个生活方式及生存商业经济体,都带上了这个岛
岛民的生活,成为了大家上岛学习的实体样板间

二次上岛,走过的是直岛居住的【家】

这个内涵很深的【HOUSE PROJECT计划】,依旧是呈现的日本当代民居生活面

用我们可以理解的方式
就是风来自自然,它要进入房屋做空气循环
水来自大海,它要流入家家户户的管道,供给生活
家计划的复兴,都是现代思想的改造

如果你有机会去到广州的西关区域,也能感受到这样的节奏张力

所以生活是什么
就是随着发展而推动演变的【变化】
变化不仅仅只是外在的物质,不是我们从朴素的包包换成满是LOGO的大牌包包
而是你重新去做一些选择,选择依旧很贵,但再也看不出LOGO的生活方式

这些生活方式,可能是自己持续健身、持续健康饮食、持续做一件你认为很好但无需外在认可的事
获得的,就是源源不断的自我能量

#安藤忠雄的南寺,一生最大的仪式感

安藤南寺
门票:420日元/人
纯黑体验,感受不同

之前查【南寺】的讯息,能得到的有效传递很少
原因很简单,这里的内部,一片漆黑,纯粹体验,更不要说影象视觉化传播了

前几年成都还有点流行【黑暗中的对话】
其实大同小异
都是在黑暗的极致环境里,去感受些什么

我用仅有的文字来描述南寺的奇妙,这大概是我这辈子经历过的最有仪式的仪式感

关掉了身上所有可能产生声响和光亮的物件
摸著墙壁,从有光的地方慢慢进入漆黑的地方,继续摸黑著坐下,然后迎来5分钟的等待

作品本身,依旧来自James Turrell

他和安藤忠雄一起,用这五分钟,让你在漆黑里迎来了一点点微光,一片几何的光幕
所有都很微弱,伴随着日本画外音,再慢慢地离开,去迎接光明

其实这个设计是视觉的适应性罢了
光一直都在,从未熄灭
我们只是在强光进入暗黑的过程里迷失了
让自己再也看不到光

但只要你愿意等待,光,它总会来
像极了生活真相
戳破了大部分人的幻想

这是安藤忠雄,讲得最极致的光之故事,在窒息里,迎来的暗黑高光

想不到它藏在直岛,藏在南寺
会与绝大部分人擦身而过
但也在等有心人与它相遇

#安藤忠雄博物馆 mini的光感

安藤博物馆
门票:520日元/人
很小,不能拍照,但是能看到很多珍贵的结构展示

这里面再造了安藤的思想,把精华的作品用很小的地方呈现出来
如果是忠粉,一定不会放过此处
但如果对安藤的情节不强,其实也可以不付费参观

这一天和光有关
追光的人,追光的事,设计师们没有讲出的话,全都留给了大家去感受

致敬暗黑时刻
远比每日幸福满溢的存在状态好多了
这是不同的选择,但又是必然存在的经历

不经过光明,如何感受得到黑暗的报复
不感受黑暗的痛苦,又如何明白光的光明

跳岛第三天,小豆岛的粉红泡泡

相信很多人熟悉小豆岛,是因为魔女那张漫画打卡照片

整个小豆岛像一个农业富饶的小清新之地
淡季的时候,其实最多游览观光的,是本地的老年人
小豆岛非常大,岛上自驾出行,是最方便的方式
不然坐公交车,从港口到最远的景点,都需要一个小时以上
也正是因为这里很大,所以住宿更方便,喜欢农家乐放空的,倒是可以上岛住上几日

自然风光是小豆岛的精神支撑
艺术品相应也是藏在不同的角落
而在我心中,这个岛最有意思的,是那些当地特产
被包装成好看的样子,彰显著本地强视觉的文化

上图来自网络

小豆岛是濑户内海上3000个岛屿中,第二大的一个岛,景点密布,距离间隔又长,开发力度成熟,这两年出现的频率很高

当我带着未知踏上小豆岛的时候
心中一阵感叹
!这不就是日本人的乡村周边游理想地吗!

#日本农家乐,乡村游的商业价值

如果是以游客模式,想用一天走完这个岛的景点,只能选择包车或者自驾,或者跟个一日团游

小豆岛很大,各个景点之间又距离很长
岛上的公交系统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了,但都是准点准时开,需要动用数学统筹的理科思维,来计算一日游的行程

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看个大概
我就是那个普通人,对度假一般没什么执念

上岛就可以在码头附近的等车点,拿到小豆岛的地图和交通图,从土庄港到二十四瞳电影村,公交车要开一个小时,而官方贴出来的景点,就密布在这一条线路上
小豆岛的旅行业态非常完善成熟,因为面积大,地方分散,坐车就一定要看好时刻表
公交车倒是分成了几条线路,可以去到不同的区域
但是密集严谨的日本交通,就是这么令人绝望

工作人员拿一张时刻表给我,密密麻麻的时刻规划
除了想撕烂,简直没有更多想法

这是个小清新质感的地方
在中国,我们比较喜欢称呼其为周边农家乐
岛上的旅游开发,是围绕着农作物及食品加工业展开的

最大的橄榄公园,半观光半生产,像极了成都的三圣乡
而另外一个支柱性产业丸金酱油工厂,则是有着历史传承的工业化生产,像极了宜宾的五粮液酒厂

橄榄公园里几个小清新大部分人po照片的地方
在我心中,有点像遛娃圣地
租借扫帚的地方在中心那个建筑里,免费,但是需要押金之类的

小豆岛的文化产品也非常的可爱

丸金酱油厂有300多年历史
是一个家族五代人的心血
从手艺传承到工艺制造,和酿酒的思路一脉相承

就是这样一个小豆岛,藏满了物产富饶的一面
虽然和我们的规模比起来,不过就是mini小的存在,但在农产品的商业开发上,他们却领先我们很多
比如这些好看的农产品,在设计包装和内容开发的再创造上,成为了一件件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地方伴手礼

小豆岛上还有个很知名的参观地
二十四瞳映画村
差不多就属于中国的横店影视城

这里是一部电影的拍摄基地,时间很久远,造景和美术布置,就被这样保留了下来
那部电影叫《二十四の瞳》,讲的是一个老师和24名学生的故事
这里的一景一幕,对电影做了1:1的复刻
成为了岛上有名的观光地

惊艳我的,倒是最后这个学校的美术场景
细节和做旧,让人感觉进去了,就是被拉回了时空,实现了穿越
我在那个有毛玻璃的教员室里,等著光一点点变化,也等著海不断翻涌的浪花
那一刻
我想起了小时候想当个老师的梦
虚无,伟大,然而现在回想起来,一阵后怕
我这辈子能把自己教好,就是最大的功德无量了

前几天还在看日本的人口资料
2018年的日本人口,大概是1.3亿,老年人有3500多万,差不多占到了总人口的30%
和新加坡差不多的是,他们的大部分普通老年人,还在持续的工作,寻求生活的体面

国内很多友圈文化,经常用老年恐慌来售卖某些金融产品
有时候我觉得角度可能比较单一
中国不等于日本,虽然我们也面临着新生儿降低,老年人增加的局面,但是基础资料完全不同

我们有14亿人口,这才是中国可以发展和赶超其他地方的最大优势
14亿人里,哪怕有4亿的老年人,我们依旧还有10亿其他的人口组成

要知道,微信的日活,做到今天普及的局面,也就是10亿
人口红利的优势,并没有消失
它正以不同的形式和面貌向我们走来

以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就像日本侵略中国最大的败局一样
我们最后的胜利,依靠的是地方大,人烟广,基数红利存在的形式多样
别人可以侵略一个地方,吞并一个城市
但放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搞侵略的,就顾不到那么周全了

所以细细一想
台湾可以被殖民,被日系发展改造,但中国不会,原因很显然,我们人多,你打趴下了赵钱孙李,那还有周吴郑王等著起来揭竿起义

这是现状,有好有坏,理智面对,是看清未来的科学之路

所以中国会迎来老年社会吗?
我从来是内心悲观危机,但行为乐观积极
没有谁可以预料未来,但资料的客观,和人性的不甘,会破除掉那些无畏的恐慌

我们为什么,总是要寻求一些确定感呢?
大概是前路漫漫,而自己又举步维艰,确定,是希望的稻草,缓缓拉着彼此前行

但依旧,不确定,才是世间的常态
如果你相信生命之态,是历经痛苦的过程的话,那平时的生活,就不要让自己享受太多的舒服

当然,这些只言词组,都是无稽之谈
回到日本农家乐,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我觉得,那是未来中国精耕细作的样本参考,也是农产品大有所为的征途岁月

文化+创造,会撑起中国3亿人的高素质人群
他们走在了人口红利的前沿,他们也会拉动着商业经济的发展
你的支出,或许就是别人的收入
而你的收入,也是源于别人的支出

这取决于你在哪个领域循环
是薅羊毛的拼多多,还是现在正在极力走入一二线城市的拼多多

东西都没有变,看你是主动在选择,还是一直在被选择罢了

跳岛第四天,像恐怖片的犬岛

日本犬岛非常小,这里留下的是工业印记
天气不好的时候,这里充满了禁闭岛的阴郁

岛上最大的看点,就是精炼所美术馆
那种工业风的艺术刺激
带着恐怖意味的探索,其实还是挺特别的

岛上密布的
就是Gallery的艺术家联动设计计划
很多细节,看不看得懂,就看个人了

Gallery计划,包含精炼所美术馆
2050日元/人 岛上参观通票

天气好像也很配合一样,接连几天的好天气后,终于来了一个大阴天
这一天
我们上了犬岛

这是濑户内海的那些小微岛里,唯一还有人居住的小岛
整个岛,就是四公里的跨度
岛上的住户,只有,50人

一路上步行游岛,只遇见了一个家庭咖啡馆店主,一个慈祥地可怕的老爷爷,一个穿白裤子脸上有痦子身边还有一只黑猫的中年人

那个家庭咖啡馆店主开门看见我们,马上就把门关了
那个看起来慈祥的老爷爷,用一双招魂手让我们去看他养的鲤鱼

那个中年人更可怕,和一只黑猫站在某个小坡度路边一动不动,我们侧身经过的时候,那只黑猫目不转睛地注视我们,满眼愤怒,正当我们走远了想回头去拍个照片,突然被发现了,中年人发出了有点不友好的日语声调,吓得我们一直跑

#日本犬岛,让我想起了那部电影

如果看过李奥纳多的《禁闭岛》,内心应该会对这里有个画像
但犬岛依旧让我们不负艰辛,买著最贵的船票,上岛探个究竟
它值得来,因为此生可能根本没有其他机会,遇见破败

这座岛有点像被世界遗弃的样子
之所以叫犬岛,是因为岛上的西北方有一个“犬型”的大石,被奉为神明“犬石明神”,被世代相传而得名

不要看着小,这个小岛的历史有100多年,它曾经有着辉煌的繁荣,但依旧充满了日本式的工业恐怖

#精炼所美术馆,散发著幽暗的气质

这个岛盛产花岗岩,日本很多地方会来这里采集原材料修城墙

一位在日本冈山起家的企业家阪本金弥,因为手上的矿山发生意外,为了要转移自己的能源事业,因此选定了富含花岗岩的犬岛来发展矿业,于此地开设铜精炼厂

最辉煌的时期曾经有 2000 名员工、月达 300 吨的铜精炼产量,岛上因为这项工业发展而引来了无数掘金工作者,也让这么小的一个地方显得无比繁荣

但在1919 年,遇上了铜价格暴跌、加上原料矿石争夺剧烈,犬岛结束了它光辉岁月,整个繁荣时期只有十年

艺术家们,把这里的化工冶炼痕迹,当作遗产文化保留了下来
这座岛上最大的精炼所美术馆,就是以工业和本地的【家计划】为蓝本,呈现的不同解析面
如今上岛的游客,也基本是冲著这些艺术再生而来的

整个岛呈现的,就是一种氛围和气质
如果是在阴天上岛,基本就是一副阴森的质感
艺术品里,都是微光、映象、风声、海浪……令人瑟瑟不适
但这些内容的来源,又都是三岛由纪夫写的文学故事

这个三岛,非常喜欢表现对生的欲求和男性的肉体美
还在保守年代写过一部同性恋作品
他说:“人的生的本能在或生或死的情况下,当然是执著生”
他将生、活力和健康作为自己的美学使命,并通过肉体美表现出来

讲起来,也算是一种阴郁的美

于是我们在一堆破败面前
简单致敬了一下~算是对禁闭风的敬畏之心

这个作品里面的体验,就是无限轮回,感觉自己走不出,越走越迷失,好像有光,但是又感受不到强烈的希望
和安藤忠雄的南寺不一样
大家都是阴暗,但是一个走向生还,一个走向死亡

电影《禁闭岛》讲了一个走不出自我迷雾的人格分裂故事
基本这种艺术风格,就是对生活高度提炼的二次创作

比如,我想到了生活里饱受抑郁症折磨的那些人
以及还有更多的伤痛包裹的那些人
禁闭岛是内心一个伴随式的存在
那些想不通的事,感觉过不去的坎,或者随时随地不被人理解的无奈,都会像镜子折射般,反噬进内心

所以人生往往需要不断地修炼
把这些超级负能量,化作有其他出口的云烟

#日本犬岛,妹岛和世

妹岛和世的一些建筑设计,也在这个岛上
喜欢的,倒是可以来追一追

【家计划】的理解,可能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追求
普通人,就是吃喝拉撒睡,想那么多干嘛
但是设计师,艺术家,会绕到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背后,去思考去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把这些简单的元素提炼出来,变成颜色、图案或者其他存在的形式

这就是艺术的意义吧
它本身也都是来自于生活
看如何去理解创作者背后的动机和意义,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反复想、反复琢磨的问题

这是我们理解的有趣
也是一路过来追寻濑户内海的意义
很难得有那么集中的地方,去目睹伟大的思想者、创作者的灵魂力量

整个跳岛游下来,除了周身劳累,也觉得边界被再一次拓宽
和美学的对话,似乎是个没有止境的存在了

濑户内海内部区域的跳岛差不多结束了,意味着马上就要离开高松
希望下一个艺术祭,我不会再错过吧

跳岛第五天,从大阪来到淡路岛

二登淡路岛,仍然是安藤忠雄的魔力
水御堂的归隐
和淡路梦舞台的希望

到达淡路岛,其实最费神的就是交通
路很多,看从哪里过去
我们是从高松回到了大阪,然后专门用一天的时间去的淡路岛
先坐JR到达舞子站
再转跨海的巴士到达目的地

值得注意的是,提前看好回程车的时间
就在淡路梦舞台希尔顿酒店门口坐车
建议先去水御堂,再去梦舞台
我们是从水御堂走到梦舞台的,全程大概走了50分钟~
不算累,但是需要一点耐心

濑户内海的第一大岛,就是淡路岛
这个岛,已经远离高松,靠近神户,区域位置属于兵库县
两年前就已经为【淡路梦舞台】叹为观止,今年依旧为安藤奔走
这座岛,仍然属于安藤忠雄,属于它的混凝土之梦

安藤忠雄的淡路岛上,存放了足够的希望

第二次上岛的理由,是为了一个佛堂
如果说水泥质感的建筑只能表达现代建筑的话,那就太小看人类的想象力了
所谓的创新,有时候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思路做事情

比如水御堂
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以上图来自网络
其实我们一直想自己拍下这个建筑的轮廓感,无奈又没有带飞机出门,求了半天当地的日本老爷爷,他也没有答应让我们上他家的制高点拍个轮廓
很遗憾,只能网上扒到造型图了

这个佛堂,全名是真言宗本福寺佛堂
供奉的神明大概有一些中国的密宗神明存在

安藤老爷子的风格依旧延续,把自己那种独家配方又用得很彻底
几何解构,修在地下,曲径通幽,以及光
外观的现代感,完全无法揣测内部是个什么存在,外地人不看标志的话,也意识不到这是个寺

而从一个狭长的通道口进入后,则是典型的日本朱红,就像经常见到的鸟居一样
这是日本神明的典型色彩
而有光的时候,光会从这些方格中透出来
比例和尺度关系,是解构里看起来最舒服的东西
最简单的,往往是最耐看的
这种冰冷冷的质地,有时候肃穆,有时候又治愈
禅文化的精髓,基本都被安藤忠雄无限放大了

#淡路梦舞台,请对自然好一点

一个眺望的高台,看见的是海天一色,承载的是园艺博览会的功能,但装起的,是安藤忠雄的“梦舞台”
这里的存在很难释义,体量大到,脚会走断

和上次不同的,是季节
第一次来,是萧条破败的冬天,这一次,是满目色彩的秋天
都说日本的秋天,充满了童话的质感
亲测后,是真的

淡路岛,曾经是建设大阪关西机场的原料采集地
这里采集砂石去填海,一度被开采的面目全非,安藤的寓意,是想唤醒此地的绿色

而1995年,这里也像汶川一样,发生过大地震,称为阪神大地震,7.3级
震中位置就是淡路岛

如同一个受过创伤的老者,整个淡路岛人烟稀少,遥望着天海一色的苍茫,也接纳著自然给予的各种馈赠

由此
淡路梦舞台上,也衍生著一个海之教会,寄托著西方神明的祝福
十字光、以及足够的克制
永远是安藤在建筑里会储存的部分
而这里的整个建设,基本把安藤毕生精华都修在了一起
所以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各种惊叹
第二次来,才变得有点娴熟,但依旧发现了很多第一次根本没有到过的地方

可能是今天受到了佛的指引
明明一天都是阴天,在最后回程的时候,遇上了爆表的晚霞
跨海大桥,叫做【明石海峡大桥】
1998年修建的时候,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座悬索桥
追光,好像成为了今天的不期而遇
第一次觉得,什么语言,都比不上看见的那个时刻,肉眼可见的幸福美

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寻求的意义
在淡路岛,或者回到淡路岛,好像一件冥冥中就会发生的事一样
明明这次的行程里并没有它
但鬼使神差的又来到了这里,遇上了这辈子最好看的城市海景晚霞
这个可能就是儒学的价值观
但求耕耘,不问收获

有些东西,你就慢慢做,有些结果,总会慢慢来
无所求,当然无所欲
当降低了欲求,其实人生增添的是目标

你的目标
总是指引着你,走向一些未见过的地方
也许恐怖,但也许有欢喜

巡迹日本的故乡,豪华版的京都赏枫

去过京都两次,但从来没有在红叶季来过
过去我总以为,那些好看的红叶色彩,是用的电脑后期调色
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京都红叶季的颜色,是日本故土文化里的浓墨重彩

整个11月,我感觉京都都是被魔幻包围
这本就是一座集满了禅寂寺庙的古都,又因为自然的馈赠,让一切都变得格外珍贵

帮大家整理了一份京都赏枫地的大致参考图
这个城市长得很聪明
所有人到达京都JR站,都被推往了城市的中心
那些知名的景点和街道,就被分散在四周

京都的几个分割槽都还比较明显的,而枫叶的美,也是藏匿在那些寺庙之中,透著各自的风格

我们这次主要选择了两个区域看红叶
一个是比叡山区域
一个是哲学之道附近

琉璃光院,算作京都赏枫里的顶配
它的古朴和豪华非常的自洽
也因一年两次的限定开门而接受着四海八荒的摄影法师

琉璃光院的火爆,则是限定人数的进场
本来清幽的地方,却因永不停歇的游客而失了些宁静
但依旧值得到这里看一场最炸眼睛的色彩之旅

我们到达门口的时候,只能买到下午14:30进场的票了
于是在附近穿了一条小路,去逛了逛莲华寺

莲华寺算是躲避人群赏枫的一处祕境
但也因靠近比叡山区域,进去的人也是一波又一波
在日本的赏析体验里,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会体现在行为中

坐在靠窗的地方,静静地欣赏前方的景致
一杯茶,或者一些冥想,就能体验一场美
这种时刻,是匆忙的城市人渴求的,但也是需要把自己放空,留出足够的空间才能体悟和感受得到的

最可爱的,就是地面覆蓋的那些植被
青苔的细腻,和落叶的融合,不同的颜色调整,都是自然释放的美感讯号
等到进入琉璃光院的时间,我们其实已经攒够了期待
一路看到那么美的盛况
我实在是想象不出,琉璃光院还能美成哪种模样?

琉璃光院
门票:2000日元/人 限定时间入场

大家都非常有秩序的排队等候入场
而这样的进场模式,也是赚够了一次赏枫的仪式感

工作人员都会贴心地邀请每一位进场的客人
在门口帮着拍下一张合影
日本人的服务细节,真的就是钻到了你的心底去

进了琉璃光院,你只能用哇~好好看~哇~颜色好浓郁这样直白的形容词了
因为完全会被折服
当然这样的高饱和也因人而异

如果用糖来比喻的话
琉璃光院里的一切,都是让人甜到发齁的窒息感
每一处的色彩和层次,好像都是被精心处理过的

标志取景,就是室内透过的琉璃桌面,拍下的窗外倒影
成一幅镜面对称,让所有人都像得了病一样的,在一张桌子面前疯狂怼照片

这里的原址
是京都望族及政治人物田中源太郎所兴建的别墅
有钱人竭尽财力的打造,留下了一份和其他寺庙不同的精致
后来这里才被宗教加持,改造成了静心休憩的寺院

和中式庭院一样,这里也有每个精致修建的命名
有一个以流动以及庭石组合来表现“飞龙在天”意境
象征能带来好运的“卧龙庭”
与三条实美公有着深厚渊源的茶室“喜鹤亭”
日式蒸汽浴室的原型、著名的“八瀬釜风吕”

而我真实的感受是
进去了,眼睛被颜色炸裂了
甜蜜是糖,甜到忧伤

大概被琉璃光院的腻味搞得思觉失调了
第二天的赏枫,我们选了非常小众的古朴寺庙
位置就在哲学之道附近

巡迹日本的故乡,意境版的京都赏枫

法然寺,禅寂灵休的韵味感,才是寺庙的正确开启方式吧
这一段路人并不多,寺庙不算知名,但适合潜下心来走走看看

在日本的文化里,有个词汇叫做“红叶狩”,源自平安时代的贵族,是一种美学赏析延续下来的精神文明
想起来也是细节式的可怕
就一种欣赏大自然,也可以演变成全民的文化,乃至影响整个世界去日本追红叶

这一段的赏枫质感很复古,没有华丽感,没有网红风
色彩不算浓烈,搭配也不算惊艳
但每一个小寺庙之中,都是历史积淀下来的味道,大概回廊之间,都曾发生了什么感人的故事,等待人去探索

安静的红叶狩,也只能在非热门之地才能享受到
没有人慌张的来去,也没有人为了拍张照片费尽心思
一切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
就是坐下来,好好欣赏

这个可能也是日本古都抓人的吸引点,用心,感受自然

对京都的红叶,浅尝辄止
如果下次有机会,倒是想去看看岚山和三千院的秋

姬路城,属于日本的王子公主国风童话

我觉得姬路这座城市,就是为日本的樱花季而准备的
姬路城古蹟,成为这个城市里最大的亮点,四周围满了樱花的树枝,让我在深秋,想象著粉红四月的一切童话

能到访姬路的境外游客并不算多,虽然【姬路城】已经封为日本的国宝,化身世界遗产,但来的更多是本地人,把姬路城当作周边游的目的地,像逛公园放松心情一样
姬路古城,就像是日本的传统文化,有着至高的地位

在日本人心中,姬路是有第一城的美誉的
典雅之风,木造结构,成为了国民心里的象征性建筑

在这里,有一份历史感强烈的大事记年鉴表
1333年,驻扎军队
1346年,开始建筑城堡
1580年,战国时代末期的武将丰臣秀吉在这里继续兴建城堡
1681年,德川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的女婿池田辉政,又重建城堡并扩大成今日的规模

对应着中国的年份时刻,则是从元朝跨越到明朝的一段日本国历史

姬路古城,是以满足军事要塞的需求而建,不断地被后人新增了艺术文化,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这里有13个家族先后入住,历时530年
在游客心中,可能大阪的天守阁已经是古蹟的全貌,但日本国人会告诉你,天守阁不过是姬路城的一个复制品

站在伟大建筑面前,其实我们很佩服日本人对古蹟的保护态度
它不会有过度商业的修缮,使得一切都有距离感,但也会加入很舒适的现代元素,让它不断地为人服务
其实我们熟悉的很多中国景区遗蹟,也在融合世界先进的保护思想,让文明得到传承
比如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是一个相似的存在

姬路文学馆,绝对小众的安藤建筑

当然,城市古蹟再精彩,吸引我来的,依旧是安藤忠雄的钢筋混凝土
姬路文学馆

安藤忠雄的建筑真的是遍布在关西,只是到达的方式特别崎岖且复杂,不是真正的爱家,很难为他追逐

在这座建筑的顶部,刚好能遥望姬路城
安藤的结构里,讲述的依旧是那些熟悉的框架故事
光影、几何,元素在重复里变化出各种可能,看不腻的东西,往往都是大道至简

这里根本没有人
成为了城市社群的一个配套
里面有着文学类书籍的珍藏,住在附近的居民都可以进来自由借阅

在探寻空间的过程中,就是自己的恶趣味
很像七巧板
反正过去过来,都是那么几个形状
但是换一换角度,就成为了其他样子
捕捉这些现代空间和建筑的时候,基本只能自己和自己玩儿,因为很多人完全不明白我们在看什么

其实两三年前看安藤忠雄,还是看一个新鲜喜爱
没有感受过用简单方式也能创造的状态
因为自己一直都在贪新鲜

而2019年再看安藤忠雄,读懂的就是两年整合拼贴下的自己
在岁月的历练里
把那些贪鲜的多变收一收,而把目光聚焦在深层次的探究

这好像也是自己的一份使命感召
过去是自我,自我到眼中只有自己的一切
现在是无我,看到的都是别人眼中的一切

最大的差别,则是快乐和幸福,无边界了

这是我在姬路城外,感受到的最妙的一刻
停下来观察的乐趣,就是洞察到每个人普通背后的闪光点

很多人嚷嚷着的艰难或不开心
其实早就被各种幸福包裹着,只是他们被什么遮住了

日本的街道,因为那些阳光的清透,而变得特别容易心存幸福
而我也觉得
人生,随时也该备一张抹布
擦一擦日久月累的尘埃

最后,关于濑户内海的一段造作

这是一次想了三年的出发
但依旧没有赶上三年一次的艺术祭时刻
其实内心并没有遗憾
在我看来
不同的状态
总能看到不同状态的美

这几年出门旅行,都会坚持日更
也幸亏日更,才能最终保留下那时那刻的所思所想
我想
如果没有年轻时保留下的热爱
它不会让我一直走到今天

20岁的时候
就想环游世界
而现实的羁绊里
我打破了最难的出发
换了一种方式
让自己一辈子都游走在世界
去感受每个年龄下
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一辈子的出发
200多个目的地
人生这场旅行
就是疯狂造作下的慧眼

怎么可能停歇
又怎么可能轻松

关西的另一种可能
恰是这出发
偶遇的一场姹紫嫣红

旅行干货,复杂的濑户内海赏玩资讯

看过很多关于濑户内海的旅行分享,其实在出门前,都比较懵逼
主要问题,还是因为濑户内海区域的交通问题,飞机、船、大巴之类的交通交错,感觉上无比的复杂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份硬核干货

我的这次旅行规划,是把关西和濑户内海串联起来的
总共10天,成都直飞大阪关西机场,同进同出

TIPS1:
大阪关西机场有直达高松的大巴车,时长大概4小时,中间会到休息站休息,有厕所,也有便利店
如何买票?
到机场一楼的户外,有自助购票机,找到有【高松】的字眼
票价:10500日元/人
特别注意!!!!!
最晚一班是21:00左右,一定看好自己的航班时间

TIPS2:
濑户内海的跳岛简易图

我把穿插到游记内的地图资讯放在一起(图都是原创,要使用的话,请一定私信我告知使用途径和目的噢!!!!!!!)
几个岛里
直岛和小豆岛的船最多最频繁,直接到高松港口看时刻表就好了
丰岛是固定的班次,一早出发,中午回程,有固定班次回直岛,也有固定班次回到高松港,所以一定需要安排好节奏
犬岛最麻烦,要先到丰岛,再从丰岛回到直岛或者高松,所以更需要算自己的时间,基本耗费一天

TIPS3:票价格资讯
高松-直岛 520日元/人/单边(大船)1220日元/人/单边(快速船)
高松-小豆岛 700日元/人/单边
高松-丰岛 1350日元/人/单边
丰岛-犬岛 1250日元/人/单边
小豆岛岛上交通通票 1000日元/人

日本人会把这些讯息标注地特别复杂,但是基本就是那个原则
怎么去,就怎么回
上岛第一件事,先看回程的时刻表,把回程的船票买了
如果岛上有公共交通,也是按照时刻发车,非常准时准点,算好了就行
一定准备好100日元、200日元的硬币!!!!!!!!公交车都要自备零钱,也更有效率!!!!!!!!!!!

TIPS4:跳岛的玩儿法
其实网上现在已经有各种花样百出的玩儿法了
我能为大家普及的,就是一个原则,挑自己喜欢的做足够的深度,其余的就可以简易的观光
每个岛看起来不大,但真正探索的很够,尤其是我们喜欢带装置出门拍摄的人群,更是需要深度体验,节约精力,留给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想拍打卡照,那基础攻略都照顾到了,都非常方便
想不一样的话,最好建议大家把时间留长一点,采取步行、骑车的方式,一定会发现很多宝藏

TIPS5:跳岛住宿
岛上的住宿,最完善的是小豆岛,其他岛都很麻烦,或者很贵
我其实建议大家住高松,选择多,生活配套也方便,每天出门也增加一些新鲜探索感
除非是要在岛上等日出日落这样的诉求,那就提前两个月以上订房,才能保证自己心仪的住宿能订到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在濑户内海,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造作美好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