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用一年的时间,穿过日本的寒冬与盛夏。东京、大阪、神户、京都、高松、宇野、直岛。读一本书,因为感动,然后出发。再带上一本书,因为有关,更让旅行变得层次丰富。

旅行与读书,原本就是一对好搭档。天生如此,只是有时浑然未知。

日本
也许/镜头无意挡住了什么/又有意隐瞒了什么/每个人/都有一段心事/也许/岛上有微光。

(一)东京不日和

东京-我会带一本《东京日和》与《我的爱情生活》。

荒木阳子在《东京日和》里描绘的东京温暖和煦,慵懒的午后与先生(荒木经惟)前往梦之岛热带植物园,又从月岛走到胜斗。在她的笔下,就是这样普通的一个周末,也因为两个人变得惬意难忘。

那是1989年。

阳子撰文,荒木配上照片,连载于《思想科学》杂志,呢喃自语般平淡的文字记录著东京日和下的二人生活。但仅仅连载三期后,阳子因癌症入院。1990年1月,阳子病逝。

阳子在最后一篇文字里写道:

“出院以来已经三个礼拜了,外面寒风萧萧,我和老公围在桌前热热闹闹,快快乐乐的。

‘今晚我们吃牡蛎锅喽’”


一个城市可能因为一本书定格成一个样子,在我心里,东京的样子就应该是,在暖暖的阳光下感受到细致入微的日常。

不过年初的东京之行丝毫没有日和的影子。

二月,阴冷。入住代代木附近的民宿,夜晚躺在榻榻米上冻得难以入睡,窗户已经关的很紧了,但还是有一股一股的凉风偷偷的钻进屋里。

第二天满怀期待的开启窗户,心想,这下子该出太阳了吧。

“哎,竟然下雪了!”


七月,约上三五好友,再次来到东京,却又赶上酷暑,白天闷热难耐,傍晚常常斜雨飞洒。看来,想感受几天日和的东京还真是不容易呢。

阳子过世后,荒木经惟陷入了巨大的悲痛,虽然他还是独自完成了书的后半部分,但从他的日记中可以感受到那无边的思念。

有时候又觉得,他根本写的不是日记,而是给妻子的信。

当他再次拿起莱卡,带上35mm镜头,装上柯尼卡彩色胶卷,准备出去走走的时候,却竟然不知去哪儿。只能想,假如是阳子,会去哪呢?

终于,照片洗出来了。

东京还是那个东京,日和却不是那个日和了。

(二)见鬼了

为吃喝玩乐来东京-我会带一本《你说,老挝到底有什么》(注:此书并不是写东京的)与《东京一年》。

我的第三次东京之行有点特殊,是为了“见鬼”而去,心中难免忐忑不安。

首先,在真正“见鬼”之前先做个准备,睡醒直奔一家名为“鬼金棒”的面馆。鬼金棒是日本古代战争中使用的冷兵器,用于破甲,可见其雄霸的气势。作为面馆中的鬼金棒,威力自然也不小。

因为之前来过,所以早已熟络了流程,门口排队,在机器上选好品种和辣度。在这家曾创下月卖27000碗纪录的著名拉面店,当然要点上一碗招牌的“辣鬼杀”,挑战一下世界上最辣的特立尼达毒蝎布奇T椒(Trinidad Scorpion Butch T pepper)。

走进小店,首先会被气氛镇住,太鼓的背景音乐,有一种上战场的感觉。黑色为主的墙壁上有很多鬼面具,在它们的注视下吃面还真是有点紧张呢。

不一会,面来了。最辣的一碗呈现出鲜红色的汤底,一块巨大的叉烧肉泛著油脂。J小姐开始挑战了,先来上一口被汤汁包裹的面,不仅惊叹:“嗯!还真是够辣呢!”紧接着咬一口用汤底熬制又用特制酱料醃制过的叉烧肉,肥瘦相间,酱汁沁入得恰到好处,不禁再次惊叹:“嗯!太香了!”之后,随着一口面一口肉的节奏渐入佳境,特制的辣椒也开始发挥威力,汗珠一颗一颗的从额头上流下。背景音乐的鼓声也尤为应景,好像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中奋力厮杀,无论如何也要拼出一条血路。最后,一碗面下肚,已经辣得麻木,又香得过瘾。

走出“鬼金棒”,好像刚刚结束一场大决战。J小姐吐著被辣得发烫的舌头,再次惊叹:“好吃,这辣椒,真是见鬼了”!

热身完毕,正式的“见鬼行动”开始了。我们搭乘JR线,在大月换乘,来到了一座被称为全世界最大最恐怖的鬼屋——慈急综合病院。

传说这里原本就是一座真实的医院,但后来黑心的院长取走病人新鲜的内脏出售,把尸体装在泡满化学品的大木桶里。后来这些冤死的灵魂便在医院里出现,整座医院也荒废了。

今天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鬼屋迷宫的游乐专案,里面的“鬼”当然都是工作人员扮演的。不过听说他们及其敬业,扮演得惟妙惟肖,有不少成年人都被吓尿,门口还有卖成人纸尿裤的呢。也有人说,这里有些地方真的有鬼,不是扮演的。总之,传来传去,也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只能亲自来体验一下了。

走进医院以前,音效已经把恐怖的氛围渲染到极致,我们五人同行,多亏有胆子大的冲在前面,而最想来的J小姐,已经被吓的不敢抬头了。

进入医院,幽闭的空间、吓人的环境、惊悚的音乐,真是让人寸步难行。向前不敢,向后已晚,这可真是自己找罪受。缓慢的踱步,不时微闭双眼,生怕哪里突然冲出一只“鬼”吓人。

里面的空间真是不小,一会上楼一会下楼,院长室、停尸房、实验室……每个地方都暗藏杀机,让人不寒而栗。

也不知是我们走的太慢了,还是后面一波游客走的太急了,不一会,两三波游客都汇集在一块了。人多胆子大,十几个人干脆步步紧跟,形成了一条长龙。突然前面又出现了一只“鬼”,只见它穿着白袍,满脸是血,跌跌撞撞的走过来,看到我们十几个人排成一行,愣住了,应该心里暗想:这么多人!什么情况?是我吓人呢,还是人吓我呢?

为了“见鬼”,特意来了一趟东京,吃吃“鬼金棒”,闯闯“猛鬼屋”,最后“鬼”被我们吓到了,这样的经历,也真是奇葩又难忘。

(三)大阪人的气魄

大阪-我会带一本《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坐在从东京开往大阪的新干线上,不自顾的东张西望。

半路看到一座白色的巨大雕塑悬挂在一栋建筑外墙上,她手捧花束,裙角飞扬。恰巧她身后升起一架高高的机械吊臂,原本和她并无关系,但又有一种自由即将被操控的悲哀。

大阪是一座富有自由气息的城市。这是我很喜欢的日本建筑家安藤忠雄的看法。

安藤忠雄出生在大阪、成长在大阪,一生以作为大阪人为骄傲。他曾经提到,在那个大阪能够与东京形成商业对抗的年代,外祖母教导他要在合理精神和自立的基础上,养成一种“大阪人的气魄”。

这种气魄让他永远怀揣挑战的精神,或者说,是一种自由与野性。

住吉的长屋是他早期住宅专案的代表作。他想挑战现代人为了居住的便利而牺牲个性和与自然连线的习惯,于是他用中间三分之一的面积设计了一个露天中庭,风吹雨打毫无遮蔽。于是产生了以下的对话。

业主:“安藤先生,天气冷的时候怎么办呢?”
安藤忠雄:“多穿一件衬衫如何?”
业主:“如果更冷了呢?”
安藤忠雄:“那就再多加一件吧。”
业主:“如果变得非常非常冷呢?”
安藤忠雄:“那就请忍着点吧。”
业主:“嗯,我会努力的。”
结果,业主在这座房子里一住就是四十年!

真是有趣。

大阪人幽默、热情、不拘泥于传统。让这个城市相比于东京,更有人情味。

但偏偏有人情味的大阪人安藤忠雄一生偏爱清水混凝土。他绝大部分的建筑都离不开这种看似呆板没有人情味的材料。但他又总有办法让这种材料营造出令人惊叹的光影与结构。

没有朴素,哪有高光;没有舍弃,哪有得到;没有规矩,哪有自由。

真是个有气魄的大阪人!

(四)牛肉与地震

神户-我会带一本《海边的卡夫卡》。

来到神户并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有什么期待。主要是作为从东京去往高松途中的歇脚点。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也是一个串联东京和高松的奇妙故事,所以在中途看,最合适不过了。再加上神户本来就是一个沿海港口城市,似乎也与书名配合得颇有默契。

到神户,就不能不提到牛肉。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牛肉,神户牛肉和其他牛肉,我想,在亲自品尝之前,我大抵不敢苟同。

吃牛肉有很多种方法,但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品尝牛肉,可能全世界只有神户做得到。我们坐下来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当我们看到老板专注的表情时,心情顿时紧张起来。


牛肉被分成不同的部位一道一道的呈现,顺序考究,间隔谨慎,这一切都在老板的掌控之中。

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使对于上等牛肉并不了解,但每次上来一份,我们都像观看莫奈的绘画一般,赞叹一片片牛肉上均匀分布的花色,好像是一件微缩的艺术画作。然后小心的夹起一片,平整的铺到炽火上,听着它发出吱吱的美妙声音,看着它一点一点的升华成熟,最后放到嘴里,享受这巅峰的一刻,赞叹不已,意犹未尽。

到这时,对于世界上只有两种牛肉的说法,我开始表示认同了。

酒足饭饱,溜达着返回住处。一路穿过小巷与海港,惊叹于神户惊人的毅力,阪神大地震后短短数年,就从元气大伤的废墟变成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居所是一栋三层木质小楼,在最顶层的榻榻米上一边和朋友聊天,一边观看阪神大地震的纪录片。1995年1月17日的地震影响深远,直接引起了日本在地震科学、都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防范等各方面的重视与发展。

“地震了!”朋友在旁边的房间喊起来。
“别闹。”我回应着。
“真的地震了!你没感觉到吗?”朋友再次喊起来。
我抬眼看看吊灯,纹丝不动。
“灯都没晃,哪里来的地震。”我一脸嫌弃的说。

突然,我感觉到房间横向的左右晃动起来,频率非常快,短短两三秒的时间。这次炸锅了,几个朋友纷纷惊醒。真的地震了!!!

“要不要先逃出去呀?”有人背上包喊起来。
我反倒很冷静,早就听说过日本这种结构的房子是可以防范小型地震的。我努力的感受着,好像只是晃了两三秒,就没有再晃动的迹象了。又趴在窗户上看看夜晚的街道,一个人也没有,依然静悄悄的。

上网检视,惊叹的发现,由于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每年大大小小的地震超过一千次,简直比吃饭还频繁。于是心里便踏实下来,估计对于这种小小的晃动,神户人早就见怪不怪了。

“关灯,睡觉!”

(五)内海之力

直岛-我会带一本《直岛诞生》与《乡土再造之力》。

有时候,“巧合”是推动旅行发生的原动力。

年初从日本回来后,对于日本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不仅买了很多这方面的书,还把之前家里所有有关的书也翻出来重读一遍。偶然翻阅到几年前购入的《乡土再造之力》,看到策展人通过艺术展览等手段,拯救人口稀疏化、老龄化,农田逐渐衰退的越后妻有地区,并逐渐形成世界知名的三年大地艺术节。

然后在网络上查阅资料,发现和大地艺术节齐名的还有一个濑户内海三年艺术祭。在神奇的内海上遍布著三千多个岛屿,其中比较被人熟知的有直岛、丰岛、小豆岛、男木岛、女木岛等。这个三年一次的海上艺术节,就分布在这些岛上,坐船跳岛观赏,想想就兴奋。

再一看时间,就在今年!真想去看看呀。

犹犹豫豫的,不知不觉夏天就来了。在一个酷热的中午,我走进一家小小的书店,一进门,左手边高高的书架正中间摆着一本书:《直岛诞生》。详细记录了这个濑户内海艺术祭中最闪亮的一颗明星是怎样从一个污染严重、村民敌视的荒岛变成绿树环绕、岛民参与、现代艺术散落的宜游宜居之地。

这本书太小众,摆放位置又太显眼,好像就在那里等着我,对我说,还犹豫什么,出发吧!于是一连串的巧合,就促成了这次直岛之行。

从宇野港出发,乘船二十分钟,就登上了直岛。租一辆自行车,在乡间小路悠哉悠哉的骑行,不时停下来看看岛上的现代艺术作品,真是让人心情愉悦。

这是一座只有三千人的小岛。一九八八年,福武书店(现倍乐生集团)的福武总一郎邀请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登上了这座受到工厂排放亚硫酸气体影响严重,枯木林立的小岛,并信誓旦旦的说:“我想把这里打造成一座文化之岛”。眼前的景象让安藤忠雄半信半疑。没想到三十年的努力,这里已经变成了景色秀美,每年数十万人慕名前来,满布草间弥生、宫刀达男、大竹申朗、安藤忠雄等杰出艺术家的“现代艺术圣地”。

我确实像很多人一样,好奇、惊叹这三十年间,在这个被海包围、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究竟都发生了什么。《直岛诞生》的作者秋元雄史作为亲力亲为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在书中详细记录了最初的十五年。从模模糊糊的计划,到一步一步的实施,从当年一次偶然的展览到今天经典的草间弥生《南瓜》,从财团购入莫奈的《睡莲》到地中美术馆的打造,从村民旧屋的荒废到绝妙有趣的《家Project》,从直岛到周边的数岛复制,艺术实验让小岛再生。

这不禁让我想到目前我国很多乡村面临的同样问题,年轻人离乡涌入大城市,老龄化严重,留守儿童缺乏关爱,耕地逐步退化,未来何去何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换一个思路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重新梳理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可再生的前提下寻求持续发展的方式,拯救死气沉沉的乡村。

走在直岛上,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来自一种秩序。游客与艺术品之间、艺术家与村民之间、建筑与自然之间,作品与生活之间,都有一种互相尊重的避让,又有一份相互促进的影响。

傍晚站在岸边,海面平静的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着天空的变幻莫测。又像一张包容的臂膀,把周围的小岛拢在怀里,悄悄进入黑夜,等待第二天的黎明。

(六)结语

一本好书加上一段旅行,我想没有比这更美妙的体验了。书,带着思维飘飘荡荡,用想象填满目的地的形状;旅行,又带着身体来来往往,用视角捕捉世间的美好。用一年的时间,读书、旅行,和这个岛国有关的人、故事、设计、风景、美味,连成线,串联起一条独特的旅程,闪闪发光。

[假装是干货]分界线

最后分享一些不算纯干货的干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东京住宿。
不论你是选高阶还是实惠的酒店,只有一个建议,就是一定一定找离地铁近的!非常重要!东京打车比较贵,地铁是最好的交通方式,离地铁近的酒店会让你轻松很多,不然你的脚就有苦头了。我们夏天去的时候,因为是7个朋友一起,不想住酒店,希望体验一下住在一起的民俗,所以就挑了一个有四个房间的小别墅。没想到离地铁比较远,盛夏酷暑,每次走到地铁已经汗流浃背了。几天下来,脚俨然变成了猪蹄儿。

2.东京逛街。
这个攻略太多了,我就不捣乱了。也是分享一个小建议,就是除了那些著名的景点、购物街,可以选一个安静的小街道逛一逛,感受一些地道的日本人生活气息。比如你酒店附近的小街道,走一走,可能会有惊喜。总之,乱逛有乱逛的好处。

3.如果东京逛烦了。
大家去东京经常就是买买买,如果在大都市逛烦了,可以去镰仓走走,有不一样的体验。《灌篮高手》打卡地国人众多,不推荐,想了解的马蜂窝搜寻镰仓攻略一大把。我还是比较建议随心而走。可以先看一部是枝裕和的电影《海街日记》,领略春、梅雨、秋、冬的镰仓四季。海边风物的种种气味才是颇具生活气息的镰仓曲。我们是当天往返,时间有点紧张,如果能小住一两天应该更好。

4.关于慈急综合病院到底害怕不害怕。
这个问题大家很关心,毕竟是被称为全世界最恐怖的鬼屋。好吧,凭良心说,医院里的环境做的非常好,氛围相当恐怖。但是,NPC并没有很恐怖的故意吓你,点到为止。而且我们去的时候(2019年夏天)已经不像很多介绍里面说的是个迷宫,里面的路线已经被严格规定好,不会迷路,沿着指示走,一条路径,上上下下,就出来了。NPC也不是很多。整体来说,比传说中的好很多,票价便宜,可以试试。

5.从东京市内如何到达慈急综合病院。
两种方式,大巴或是JR。我们是乘坐JR中央本线到大月,再做富士急行线直接到达富士急乐园门口。慈急综合病院就在富士急乐园的最里面。

6.捉弄一下你的同伴。
东京地铁有一站叫“我孙子”。是的,你没听错,就叫“我孙子”。如果你想捉弄一下你的同伴,可以去这站,让Ta走在前面,然后偷偷拍一张照片,效果如下:

7.关于大阪。
相对于东京,我个人是更喜欢大阪的。吃的喝的、玩的逛的更集中,城市也更有人情味。通天阁建议晚上去,灯光亮起来比较奇幻,白天没什么感觉。如果去道顿堀除了中间人巨多的主要商业街,可以往两边小巷子里走,有很多小店更有意思。另外道顿堀的堂吉柯德有个摩天轮,如果去堂吉柯德买乱七八糟的东西,可以顺便做个摩天轮,远眺一下大阪。

8.日本的井盖。
日本的很多城市都有漂亮的、独一无二的井盖。这些井盖会通过设计展现出这个城镇著名的景点、历史故事、和特色。据说全日本有超过6000种不同的井盖设计,可以一路走,一路收集井盖。

9.关于神户。
正像前面正文里说的,去之前对这个城市没什么期待,但去了之后感觉很舒服。背山面海,空气清新。可以去海边,可以去山间,还有上好的牛肉。住起来、逛起来都很惬意,甚至让J小姐产生了要在神户买房的冲动!怪不得神户2007年入选福布斯杂志评出的“世界最清洁的25座城市”,2012年又被评为世界宜居都市排名第五位,是唯一入选前10位的日本都市。

10.神户不可错过的美景。
乘坐缆车到达摩耶山,在掬星台俯瞰神户全城是不可错过的美景,被称为价值千万美金的夜景(因为整个夜景的电费大概有1000万美元之说)。傍晚去是最佳时间段,看着天色渐暗,华灯初上,璀璨一片港湾,吹着风,喝一杯啤酒,美了。

11.关于神户牛肉。
到底哪家好吃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难回答,毕竟味觉体验也是仁者见仁的。我们试过某某点评里面排名第一的,也试过街角偶遇的没有名气的,甚至试过简陋的路边小店,我的感受就是“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排名第一的好像也没有高超到哪里,价格不菲,小店也没有差到哪里,价格合理,全是当地人,自有一番味道。所以大家还是不要迷信什么排名了,况且这些平台的排名本来就是……你懂的。

12.关于直岛。
最好不要时间太紧张,有条件的话,还是住在岛上或者宇野,如果当天从大阪或神户往返时间太赶,体验不好。岛上很安静,如果不想坐巴士,可以租一辆自行车(码头附近就有),不过有些地方上坡很陡,要做好心理准备。我是租了自行车的,好处是比较自由,走走停停。

13.关于地中美术馆和莫奈的画。
虽然盖这座美术馆最初的动机主要就是为了摆放莫奈的画,同时配合了两位艺术家Walter de Maria和James Turrell的作品。但,我觉得其实这里最大、最惊艳的作品就是这座美术馆本身,来自安藤忠雄,上面的正文里有提到。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地中美术馆是比较出色的一个。结构与空间都力求与自然实现平衡共生,整个建筑掩埋于地下,却巧妙利用自然光,结构迂回,营造出参观的仪式感。至于莫奈嘛,我觉得还是去法国看比较好。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19278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