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19年)春节刚过,我和晓明去中南半岛(过去叫印度支那)的越南、老挝旅游。

我知道越南游记颇不好写,因为国人对这个昔日“同志加兄弟”又翻脸成仇的国家太熟悉了,想写出新意很难,试试看吧。

越南地形南北狭长,约1640公里。一般对越南地理都形象比喻为“一条扁担挑着两个箩筐”。扁担就是指中部狭长地带,最窄处只有48公里。两个“箩筐”,一个是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平原,一个是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平原,这两个三角洲平原都是土地肥沃的丰腴之地,养育著整个越南,而中国诺长的海岸线也只有两个三角洲平原(长江和珠江)。

从公元前214年(秦朝)开始,越南一直受中国管辖,后来中国历朝都设郡县进行管理,使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完成由原始社会末期向封建社会历史的跨越。在公元938年(五代十国时期),越南趁中国内乱独立出去,在此前这一千多年,越南历史学家称之为“北属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大量输入,对于越南封建化和地区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后越南仍然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1802年,阮朝遣使到宗主国大清王朝,请求改国号为“南越”,嘉庆皇帝不准,最终下赐国号“越南”,并册封阮朝国君为“越南国王”。这种宗藩关系一直到越南成了法国殖民地为止(1885年)。1945年,胡志明领导的越共宣布越南彻底独立。同年9月,法国再次入侵越南,越南又进行了历时9年的抗法战争和12年的抗美战争,1976年7月,越南南北统一,国号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弹独絃琴的女孩
独絃琴是越南独特的民族乐器

身穿“奥黛”的姑娘们
民族服装“奥黛”,很像带袖子的中国旗袍,白色,两侧开叉很高,里面再配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喇叭裤

艺术摄影

仍然爱俏的中年妇女

恋爱中的男女青年

在河内下了飞机,当地导游接上我们,直接就去了下龙湾。越南旅游,没什么奇特的自然风光,下龙湾大概是唯一能称奇的景观。
 下龙湾位于越南东北部广宁省北部湾区,距河内近二百公里,有新建的高速公路直达。下龙湾面积有1500平方公里,包括三千多个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岛屿,因其景色酷似桂林山水,亦被中国游客称为“海上桂林”。我是在观看007系列电影的《明日帝国》中第一次看到下龙湾的景色。
下龙湾游船码头游客很多,游船也很多。游船大小相差不大,底层有桌椅,去的途中吃午餐,二层是平台,可以观光照相。游船按不同观光路线,分4小时行程和6小时行程。
我们运气差极了,在码头就黑云压头,到了海上开始飘雨。由于光线弱,远处的岛屿呈深灰色,在水天一色的大海中,能看到这么多桂林那种特有的,无角无峰的馒头山漂浮在海上,总是感觉空间错位的不真实。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二层平台观景照相,迎海风,冒小雨,相当辛苦。事实是,第二天,我和晓明就感冒发烧了。
海上的岛屿有许多喀斯特岩洞,我们途中登上木头岛游览了天宫洞。天宫洞总面积为三千平方米,由三个子洞组成。经数百万年自然造化形成的多彩多样的巨型石乳,真像天上宫殿辉煌美丽。
据科学工作者考证,这里是原来欧亚大陆的一部分,后沉入海中。开船司机告诉我,整个下龙湾水很浅,平均深度只有10米。应该是中国贵州、云南、广西喀斯特地貌向南方的大陆延伸。
导游讲,这样的海上喀斯特地貌奇观,全世界仅此一处,2000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自然遗产,2011年又被评为“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之一。

站在游客码头,就可以看到海上喀斯特地貌的岛屿

阴天照相,画面含蓄,有山水画的效果

游船载着游客,向岛丛中驶去

香炉石
位于木头岛的东南端,有着纤小的底部,像一只鼎足香炉摆在海上。对一般越南人和当地渔民的信仰来说,香炉烧香表示希望能够同天地、祖先心灵相通,因此,香炉形象在当地人民的心目中是很亲切的

斗鸡石
位于木头岛的南面。两块约12米高的小石山,好像一对展翅的大鸡对峙争斗。斗鸡石形象独特,于2000年被选为越南旅游业的标志

在海上,可以换乘这种手划小船,近距离接触奇景

天宫洞
数百万年自然造化形成的多彩多样的巨型石乳,在灯光衬托下,反射著金刚石似的光彩,很像天上宫殿的辉煌美丽

 第二天,我们从下龙湾开车回到了河内。
 河内位于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在古代为中国故地。越南脱离中原王朝后,曾是李、陈、黎各封建王朝的都城。在法国殖民地时期,是“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督府所在地,1945年越南共产党宣布国家独立,是北越的首都,1975年全国统一后,成为越南现在的首都。
越南人口近一个亿,河内有756万人,全国第二大城市,其水、陆、空交通都较为发达便利。
河内古时曾叫大罗城。传说,李朝太祖乘船抵达城墙脚下,突见一条黄龙腾空飞起,认为这是吉兆和天意,便将大罗城改称为“升龙”(导游说对应下龙湾的“下龙”)。越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在越南中部顺化建都,这里就成为陪都了。1831年,阮朝的明命帝见城市环抱于红河大堤之内,遂改称为“河内”,一直沿用到今天。
城市因临近海洋,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些年,越南搞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发展较快,有不少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街道宽阔,绿树成荫,有种欣欣向荣的感觉。因法国人在这近百年,很多地方仍流露着淡淡的欧陆风情。
城市中心的还剑湖,被称为河内第一景区,南北长700米,东西宽200米,湖水清澈如镜,游鱼可见。湖中有一小岛,上有玉山寺和龟塔,一座朱红色木结构的“旭桥”将此寺与岸边相连通。湖岸周围树木青翠,花团似锦。岸边有很多人,老人散步,孩子玩耍,青年谈情,是个休闲所在。市内几条大道都是从环湖路向四周辐射,附近也有许多可游览的景点。
巴亭广场位于还剑湖西北(巴亭是越南第一次反法起义的地方,为纪念取其名)。广场长320米,宽近百米,可容纳一二十万人,是举行集会和节日庆祝活动的重要场所,作用类似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宽24米的雄王大道把广场分为两部分,东侧是草坪,西侧是宏伟的胡志明陵墓。我看这次特朗普和金正恩这爷俩在河内大街的视讯,就是在巴亭广场徒步走了半圈。
巴亭广场是城市的政治中心,胡志明旧居、胡志明博物馆、府、越共中央机关办公驻地以及许多政府部门都在广场周围。

还剑湖
原叫水军湖,相传黎朝太祖称王之前曾在湖中捞得一把宝剑,上刻“顺天”二字,10年后,已称王的黎利乘船再游湖时,见一金龟浮出水面,便拔剑斩去,金龟咬住宝剑潜入水底,王遂命人排水寻剑,但剑、龟全无,人们说这是金龟要回了宝剑,湖名从此被改为还剑湖

还剑湖的玉山寺、龟塔

巴亭广场
举行集会和节日活动的重要场所,类似咱们的天安门广场
高大的建筑是胡志明陵墓


虽然叫府,当年胡志明只是在这办公,并不住在这里。现在是接见外国友人的地方

胡志明故居
就在府旁边,是一栋由德国人建的法式别墅,外部豪华,里边陈设简单。一层有一间从外面可以直接进入的屋子,十几平米大小,门口有一张单人床,另外屋里只有一个柜子和一张桌子,我以为是警卫人员用房,导游介绍,是胡志明的卧室。
这样的领导人值得我尊敬

胡志明故居旁有一个清水湖

胡志明纪念馆

河内街景

船型屋
过去曾是河内地标性建筑

越南历史博物馆
原先是法国人于1926年建的远东博物院

 河内曾是三朝古都,古时效仿北京布局,皇城围着紫禁城,御苑秀丽,楼台遍地,后因战事频发,近千年古建筑屡遭破坏,宫殿已荡然无存,只储存了一点点城垣和城门。
 我们晚上在河内升龙剧场看了一场水上木偶戏,是具有越南传统特色的民间舞台戏,大概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木偶表演方式了。舞台是一个二十多平米的方形水池子,水池正上方挂著幕布,把水池隔成前台和后台,木偶在前台水面上,表演者站在在后台水里,靠一根竹竿和控绳从水下连线木偶,控制木偶表演各种动作。这对长时间浸泡在水里的表演者要求较高,既要有强劲的臂力,也要有娴熟的控绳技巧,让玩偶生灵活现的演出各项传说故事。
越南货币叫“盾”,目前与人民币的比值为RMB1元=VND3300盾左右。看着刚换回来的越南盾那后面一长串的“0”,立刻觉得自己像个富翁,说话声高底气足,按东北人的话讲,“老有钱了”。

河内大教堂
又名圣约瑟夫大教堂,是河内最古老的教堂,1886年仿巴黎圣母院而建

独柱寺
因建在灵沼池中一根大石柱上而得名。据传1049年的李朝李太宗梦见观音菩萨手托婴儿,立于水池莲花台上。不久李太宗老年得子,乃下令仿出水莲花建寺

西湖镇国寺
西湖是河内最大的湖泊,位于城市西北部

升龙木偶剧院
我们在这看的水上木偶剧

街头卖服装的商店写着“越南制造”,要说明什么

当年的皇宫,只剩下这个城门了

玉山祠

还有几天,特朗普和金正恩要在河内第二次会面,街头灯杆上已挂上了两国国旗

朝鲜先遣官员已到,韩国记者等在酒店外

导游换给我的越南盾

 就像欧洲游看教堂,国内游要看庙一样,旅行社给我们在越南每一地都安排了游览当地的寺庙。
越南宗教信众最多的是佛教,有二千多万人。越南佛教因为我在上面讲过的历史原因,分为南北二宗。公元一世纪从泰、柬传入越南南部的的上座部小乘佛教,称为“南宗”,在东汉末年(三世纪初)从中国传入越南北部的大乘佛教,称为“北宗”。相比之下,北宗要强势些。
在越南,虽然北宗佛教同中国同宗同源,但从我们参观的几个寺庙仍能看出与国内有很大不同。首先,寺庙建筑大都矮小,茅草屋顶,没有山门、珈蓝殿,大雄宝殿,只有一个主殿,一点也不气派。另外,国内寺庙里敬的就是佛、菩萨和罗汉,主从有序,整洁干净,而在越南寺庙,佛台上密密麻麻摆着好多大小近似的塑像,也不知道都是谁,问过才明白,有的是历届寺庙主持,有的是国王和当地名人,感觉他们认为只要是有德行和有灵性的人都可以往上摆,以佛教为主,佛、儒、道合一,与汉传佛教相比,味道变了许多。
造成这样的原因,应该是越南独立后(968年),和中土内地的佛教交流就停止了。中国佛教在北宋(960年)开始,从弥陀信仰的结社唸佛的寺院教化,出现与禅、净、教、戒融和的现象,真正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之中。而越南佛教不再受中土影响,走上了本土化的道路。
越南第二大宗教是基督教。法国传教士从十六世纪就来越传教,并不成功,大概越南国王和中国皇帝一样,对那套“君权神授”的说法不感兴趣。到了十九世纪,越南成了法国殖民地,才大盖教堂,广招教徒。现在有天主教徒三百多万,也有不多的新教教徒。

河内镇国寺的奉祖堂

岘港的灵应寺

河内圆觉寺山门

顺化天姥寺的大雄宝殿

寺庙里佛台上面

寺庙里佛台上面

永长寺
距胡志明市不远,是当地著名的佛教寺庙,十九世纪末建,建筑整体沿袭了印度教寺庙的风格

永长寺的佛塔与卧佛

 去之前就知道,越南有一个很有名的本土宗教_高台教,在我的要求下,去顺化和胡志明市各参观了一个高台教教堂。
 高台教是在1925年圣诞节那天,由法属殖民政府两名公务员在西贡市创立的,并一直在越南南方发展。高台教的全称是“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这是因为该教认为人类的历史分为三个天启阶段。在大地混沌之初,高台神这位惟一崇高的造物者透过佛、道、儒启示人类,其后,神又以耶稣为神人沟通的桥梁,但由于两次的天启未能达至完美,故高台教自视为世界最后一个接受天启的中介。高台教将越南盛行的各种宗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一锅煮在一起,主张万教大同,诸神共处。
1945年日本战败后,高台教开始投身政治活动,并拥有一支二万多人的军队,成为越南南方的一股重要军事与政治势力。越南统一时期,曾经帮助过越共。在1975年统一后的越南国会选举中,它获得了4个席位。但现在只是一个纯粹宗教组织了,并受到政府的严密监管。
现在越南高台教有信众约三百万,在欧洲和北美也有少量教徒,但大都是越南人后裔。

高台教教堂
前面有两个仿天主教教堂的塔楼,区域性却是带有东方文化的装饰

高台教教堂内做法事
(源自网上)

高台教信奉的神
在八卦台上所供的神台,分为四级,由上而下,第一级中间为释迦牟尼,左右分别是老子和孔子;第二级中间是李白,左右分别是观音和关羽;第三级是耶稣;第四级是姜子牙

高台教“三圣”:孙中山、雨果(法国近代作家)、阮秉谦(越南古代诗人)

法国人在越南殖民统治近百年,留下许多文化痕迹,如今已经变成社会民俗。根据导游介绍,我和晓明总结如下。
引进咖啡。越南以前没有咖啡,法国人发现越南自然条件很适合种咖啡,便从巴西引进。现在越南城市大街小巷里咖啡馆随处可见,里面喝咖啡的基本都是当地人。在会安,导游请我们喝了越南特有的漏杯滴滤的咖啡,不加牛奶和糖,而是加炼乳,味道不错,我们临走买了一些,回国送亲戚朋友。
建造铁路。越南的铁路,一直沿用1936年法国殖民时期修建的铁路,独立后,只是在这个基础上修修补补,没建什么高等级的铁路。法国人建的是窄轨铁路,两轨之间为一千毫米,也叫米轨,越南铁路总里程2700公里,有2200公里是窄轨,且全是干线,导游戏称这是“苗条铁路”。越南政府很头疼,火车速度慢,运力低,下不了决心是废了重建,还是保留。我问导游,金正恩这次坐火车来河内会见特朗普,中越铁路不接轨怎么办。导游说,从河内到广西凭祥修了一段三轨铁路(就是在中国标准两铁轨之间再加铺一个符合窄轨的轨道),另外,2014年中国又建了云南昆明到河内的第二条中越国际铁路线,这样,金正恩走哪条线,都可以从平壤横穿中国直到河内了(中朝铁轨宽度是一致的)。
建立现在的文字。越南早先是部落文化,没有文字,从秦朝归属中土后,汉字随中原文化进入越南,并且深深影响其一千多年。938年独立后,越南开始创造自己的文字,把不同语音的汉字打乱重新拼凑起来,形成了所谓的“喃”字,意即“南国之字”。因为喃字的构造与汉字完全相同,本质上是对汉字的补充。尴尬的是,学习喃字必须先会汉字,而且喃字更加难读、难写、难记,普及很慢,因此汉字与喃字始终并存。十七世纪,来越南的基督教传教士为了教化当地人能读懂《圣经》,在当时拉丁字母(法国是拉丁语国家)的基础上,按照越南人的语言发音,又建立几个新的元音字母和注记标号,形成现在越南专有的拼音文字。十九世纪被法国殖民后,强制推行这种文字,废除了汉字和喃字。鉴于民间仍然大量使用汉字(如史书、族谱、寺庙),1955年,越南政府曾考虑恢复汉字(那时是中越蜜月期)。但是汉字确实难学,而拼音文字只要学会字母及发音,能说就会写,三年全国减少文盲20%。最终决定,法国人发明的拼音文字为越南官方统一文字,称为“国语字”,用了不到六十年的时间,就取代了使用两千年的汉字。不过,现在与历史有关的场所(遗址、寺庙),仍能看到大量的汉字。
传播基督教。前面已说过,不再重复。
第五个痕迹就是法式面包了。越南不产小麦,食物基本以米粉类为主,面粉做的食物就是法式面包了,平时逛街,路边食品店都可见到。我夫人爱吃法棍儿面包,而且很挑剔,我问味道如何,她说很地道。
我问导游,越南现在还有法裔后代或带有法国人血统的混血吗,导游回答很干脆,一个都没留下,包括抗美时期美国人的血种。

寺庙墙上的“喃”字,看着好像都认识,再仔细看,哪个都不认识

第五天,我们乘坐越南国内航班,离开河内飞到岘港。
岘港是越南中部的一座海港城市,历史上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1858年8月法国军队从这里登陆占领越南,1965年3月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是从这里登陆入侵越南的,53年后(2018年3月),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仍然停靠在这的海军基地访问越南。
岘港受到多次古代皇朝战争和现代战争,却没受什么影响。但正是基础差,束缚就小,岘港成了越南改革开放发展最快的城市,尤其近6、7年,依靠旅游,大力开发建设,已成为一座美丽的旅游海滨城市。
我们沿着海滨大道先去山茶半岛,参观由越南华人捐资建造的灵应寺。灵应寺绝对是我在越南见到的最雄伟的佛教寺庙了,供奉有68米高的东南亚最高的白玉观世音菩萨像,佛塔、佛殿都是高高大大,只是新建的,缺少文化内涵,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回程在美溪海滩停下休息。海滩号称是越南三千多公里海岸线的1№,绵延十公里的海岸,碧海白沙映照着蓝天白云,有的中国游客说这个海滩被《福布斯》评为世界最美的6个海滩之一,我觉得一般般,在网上也没查到任何根据。从岘港至顺化一带,却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出的“人生必去的50个地方”之一,要知道,诺大的中国也只有一个长城上榜。
美国人的评价应该是综合的。从岘港北上顺化,东边大海、椰林、沙滩,西边岗峦起伏,林木繁茂,有许多珍稀动物,另外还有三个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古蹟可供游览。

岘港龙桥

岘港海滨

美溪海滩

在海云岭观海
一列火车正好在半山腰从远处驶来

渔村

灵应寺的大雄宝殿
近处黑的是孙悟空石雕像

灵应寺68米高的白玉观世音菩萨像

在灵应寺望岘港

在迦南岛乘簸箕船穿越水椰林
簸箕船是过去渔民近海捕鱼的圆形小船,已不用,现在改为游客娱乐专案

渔民表演撒网

下榻在岘港皇冠假日酒店

 会安古城位于岘港市郊秋盆河北岸,会安江入海口的附近,16世纪曾是著名的东方大港和东南亚最重要的贸易交流中心,到了18世纪,因受战争影响几乎废弃,上个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对会安港进行了大观模的整修,成了东南亚储存完好的传统贸易港。
 古时,中国、日本、南洋,甚至欧洲的商船经常出入会安港,现今会安仍储存许多古建筑、古街道,体现了中国、日本和当地文化与建筑风格的融合。在这里既能欣赏到古老的文化传统,又能感受到浓郁的地域气息。但是与国内知名古镇一样,商业开发过度,街道游客如潮,两侧都是卖越南丝绸、木雕、面具和土特产的小店,河边摩肩接踵的酒吧里更是坐满了肤色各异的外国人,让老居民们眼花缭乱。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会安往日的宁静慢慢消失了。

会安古镇的日本廊桥
桥上有一个很小的日本神庙,为日本人1593年(猴年)所建,完工于1595年(狗年),所以,桥的东西两边各有两尊精美的猴子和狗的雕像

春到古镇

春到古镇

广东肇庆人建的广肇会馆
按照中国来此经商不同地区,有福建帮、广东帮、潮州帮、海南帮和客家帮,分别建起各自会馆和作为五帮会馆的中华会馆。每个会馆建筑雄伟壮丽,金碧辉惶,供奉著妈祖、关公、伏波将军等,终年香菸缭绕

 从岘港开车向北,百公里左右就到了顺化。
 顺化古代曾为中国故地,为汉朝交州(交阯)日南郡辖下的卢容县。2世纪末占婆兴起,成为占婆国的乌州,以后不再为中国所有。十五世纪被越南侵占,后成为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的都城。
在越南,全国都陷入在全民经商的躁动下,顺化实在是一座秀美宁静的城市。小城不大,二十几万人,整洁干净,蜿蜒清澈的香江穿城而过,将城市分为北南两区。北区就是旧都城,仿照老北京的格局,外城是护城河和环绕城墙的皇城,方圆8公里,设有若干炮台、旗台、城门。内城为紫禁城,方圆2.4公里,是一个缩小版的北京故宫。正门为午门,过了午门为上大朝的太和殿,后面是上小朝的勤政殿,再往后是后宫和花园,两侧为太庙。紫禁城南门之外,设有国子监、钦天监、枢密院、都察院、六部部衙以及都统府。总的看,这个紫禁城还算壮观,宫殿雕梁画栋,立柱朱漆盘龙,虽然战争时期难免遭受破坏,可能因离岘港的美军基地不远,大部分储存完好,是越南现存最大最完整、也最值得越南人骄傲的古建筑群,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第三个世界文化遗产专案美山圣地,是占婆国印度教寺庙的遗址,因为方向不对,时间紧,这次没去。

穿越顺化城的香江

顺化皇城的旗台

紫禁城的午门

接见文武百官的太和殿

太和殿门内

后宫两侧的宫廊

步行在廊内

墙上挂的红底金篆

宫殿屋脊和垂脊的饰龙

紧傍香江的天姥寺

天姥寺山门

黄昏
下榻在顺化市维达娜潟湖边的温泉度假酒店

 顺化有6座皇陵,我们游览了明命陵,是越南阮朝第二代君主的陵墓,也是顺化皇陵最完整最漂亮的一座。陵墓的布局仿中国明清帝王陵墓格局,中轴对称,有路两旁站立石人、石马的神道,有功德碑、明楼和墓丘,但在具体设计上,有些道家色彩,不刻意去更改风水,而是因景而建,顺从自然。总之,这个皇陵少了中国帝王陵园的威严、肃穆,多了几分温馨、安宁,整个皇陵景色特异别致,更像个花园。

明命王陵墓

显德门

明楼

花园似的陵园

花园似的陵园

后面是陵丘

 胡志明市是我们在越南停留的最后一站。
 胡志明市位于湄公河三角洲东北部,靠海,是越南第一大城市、经济贸易中心,同时也是越南的中央直辖市,与我国上海、广州、沈阳都结为友好城市。
在越南统一前,胡志明市叫西贡,是南越政府的首府,统一后,为了纪念越南,1976年改名为胡志明市。现在的西贡特指胡志明市第一区,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叫胡志明市为“西贡”。
殖民时期,法国人在这里用心经营,把浓郁的西方文化烙在了胡志明市的街头巷尾,教堂、欧式建筑、街心雕塑和花园,人们习惯称它为“东方巴黎”。
到胡志明市的第二天,我们到胡志明市西南70公里的美托,乘游艇观光湄公河。湄公河是中南半岛最大的一条河,其源头在我国青海,国内叫澜沧江,从云南流出境外,就改叫湄公河了。湄公河曲曲弯弯,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最后从越南南部地区变为九条河流入海,当地人称之为“九龙入海”。
湄公河因为辗转近五千公里,沿途汇聚了多条河水,流到美托这里,河面已有六、七百米宽,水流湍急。河中前后两排有龙、凤、龟、麟四个大岛。我们包了一个游艇,先去龙岛吃饭。
我们要的米粉、炒鲜蔬和一条湄公河烤鱼。
越南主食主要是米饭和米粉。米粉滑滑的,各地做法大同小异,不同的是风味各异的辣酱和鱼露(一种类似咱们虾酱的调味品)。饭后又登椰子岛,参观当地民俗表演,看了手工制作椰子糖,又边吃着人参果、牛奶果、大树菠萝等国内不常见的水果大拼盘,边听两个女孩咿咿呀呀唱当地的俚曲小调,最后乘船孃手摇的小船,沿岛内的一条小河回到了我们的游艇。
都知道越南摩托车多,在河内、岘港感觉还不太强烈,在胡志明市我们领教了什么叫蜂拥而至。从美托回市里已是傍晚,正是下班高峰,密密麻麻的摩托车争先恐后地占满了整个道路,我们的汽车像一艘小船在摩托车的海洋里慢慢地向前飘荡。尤其道路口的红灯变绿灯时,聚集已不耐的黑压压上千辆摩托车,一起发出雷鸣般的引擎声,咆哮著向前窜出,如过江之鲫,绝对会让密集恐惧症患者的小心脏受不了。我问导游胡志明市有多少摩托车,他说有六百多万辆,而我知道,胡志明市有960万人。

胡志明市的西贡圣母大教堂
因其使用红砖建造,又称红教堂

中央邮局
法国殖民时期建的第一座邮政局,是胡志明市的地标性建筑

邮局内部,胡志明像挂在中央

胡志明市的夜景

在美托,宽阔的湄公河

我们包了一条船游河

在龙岛上吃湄公河烤鱼

椰子岛内河等待游客的船工

我们在岛上内河游览

摩托大军

以下是按照我们要求安排去农村游览照的照片。

按我们的要求,参观了一个农村
这是离河内60多公里的堂林古村的村口

类似中国南方的老房子

江文明祠堂
其祖上考取过探花

潘姓祠堂

另一个祠堂

把祠堂内,中文和越文混杂,过去与现代同处

越共比中共成立晚十年,咱们1950年开始搞经济建设,三十年建立起国家工业体系和军事工业体系。越共却命运多舛,赶走日本人,又接着在中国支援下忙着抗法、抗美,直到1976年全国统一,才真正搞建设。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越南紧随其后,1986年也改革开放,包产到户、以效计酬、招商引资、结构调整,中国每一次改革,越南滞后七、八年,刚好能看到实际效果,连建“试验区”都免了,一步学到位。所以,中国改革是“摸著石头过河”,越南是“跟着中国过河”。

结束在胡志明市的游览,我们又飞回河内,换乘国际航班开始老挝的行程。

抗美战争时期,越南政治局会议室,顶头的位置坐的是当时黎笋

河内的越南共产党“人民日报”报社

河内的无名烈士纪念碑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