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开启我的缅甸之行。福州-香港-仰光-香港-福州。

中午时分抵达香港。在飞机上巧遇同事出差前往香港,有人接待,于是搭便车前往香港市区,一起吃饭,小事休息。在同事所住的酒店俯瞰维多利亚港湾。

钢筋混凝土的丛林……

香港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过了760万,大部分地区是受保护不能开发的,真正能开发的面积可能也就400多平方公里。密密麻麻的大楼和密集的人群已经成为香港的特色。人口快速增长和土地有限促使了香港高楼大厦的发展。在这样资源有限的城市中,城市只能向高空发展,最终让香港成为世界高楼最多最密集的城市。

据统计,全香港40层以上高楼超过3500多幢,可以说是世界高楼最多的城市,大比分领先于纽约、新加坡、芝加哥等世界一流城市。

香港保留了一些老建筑,这是海员俱乐部。

海员俱乐部。

社群居民在里面做手工。

弹丸之地但依然保留了很多的绿地和运动场。

香港街头。

香港街头。

香港街头。

香港街头。

香港街头。

顺利抵达仰光。住的旅店离大金塔不远。

吃完早餐出去转转,修整一天。

仰光圣三一大教堂(Holy Trinity Cathedral)位于昂山市场西侧,是缅甸最主要的天主教堂,始建于1886年,历经8年建成,是仰光历史文物建筑名册内的建筑之一。

教堂是英殖民时代修建,是仰光两大教堂之一(另一个教堂为圣玛丽大教堂,属于天主教教堂)。教堂采用红色的砖墙,白色的尖塔,远远看去,端庄大气。

信徒们正在做礼拜。

一个正在教堂玩耍的小姑娘。

从教堂里出来,有人盛情邀请留下来吃饭。英语水平有限,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宗教含义。好吧,既来之则安之。

教堂边上就是昂山市场。昂山市场始建于1926年,英国殖民统治晚期,位于仰光市中心,是仰光最大最热闹的集市。

昂山市场原名斯哥特市场(Scott’s Market),是为纪念英国殖民时代一位叫詹姆斯约翰斯哥特(James George Scott)的公务员而命名的,约翰斯各特最先在缅甸引入足球这项运动。1948年缅甸独立,根据昂山将军(General Aung San)的名字,将斯哥特市场改名昂山市场。

市场以其殖民时期的建筑结构和内部用石头铺成的步行街而闻名于世,市场内既有面向国外游客出售的各种古董、缅甸手工艺品、珠宝、艺术品以及服装等,也有针对当地居民消费的药店、食品店、国外商品店等。

昂山市场一层有许多古董店出售旧钱币、纪念邮票和奖章之类的东西;市场中部则是珠宝店,店里各种珠宝首饰琳琅满目,最重要的是在这些珠宝店游客还可以买到著名的缅甸天然翡翠、缅甸红宝石和其他一些珍贵的玉石,每天都有许多国外游客到此或参观或购买,热闹非凡。

市场的珠宝店是中国游客最常光顾的商店。店名也大都有中国特色。商店很多是中国人或者华人开的,店员也几乎都会流利的汉语。很多商店的雇员本身就是中国人,华人或者华裔。但是里面的珠宝价格偏高,不比国内便宜。所以看看即可。

昂山市场步行街的另一头则是一些艺廊、手工艺品店、饭庄、服装店等。现在,昂山市场的建筑结构已被列为仰光市遗产名录。

路过仰光中华寺。

途径大金塔前往乔达基卧佛寺。

乔达基卧佛寺供奉著缅甸最大的卧佛像,始建于1907年,原本是尊露天的坐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军炸毁,1958年由一位善信修复为全卧式的白色的大卧佛。卧佛神态安详,眼睛由玻璃镶嵌而成,特别美丽。卧佛右手轻轻托著头部,眼睛慈悲注视芸芸众生。卧佛长20米,高5.4米。

卧佛奇大无比的一双脚板上雕满了108个佛足的图案,隔出五十九个人的世界、二十一个动物世界和二十八个神的世界,象征天地万物尽在其脚下,代表佛远远超脱这三层、在众神之上;亦代表人有一百零八次轮回。代表了108次轮回。

一个正在椰子树上作业的工人。

附近的缅甸民居。

乔达基卧佛寺南边是纳达基坐佛寺,以五层楼高的坐佛闻名。

纳达基坐佛寺。

日落时分再次经过大金塔,回到酒店。晚上坐大巴前往蒲甘。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