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香港应该已经与我18年夏天去的香港不一样了吧。
原因我不说大家也懂。
所以回头匆忙记下三年多以前的香港行,因为我心里的香港,是一个真实的香港。

选择直飞往返,因为听说从深圳通关很麻烦。但也少了一种“麻烦”却广泛适用的体验。
大多数人去香港是安排的各种商场扫货、各种知名地段打卡。我因为穷,且清高。执意避开了过多的购物行程。如今回头,想找个靠谱港代都难,所以,emm…当时做个捡大牌便宜的真香女孩也不错啊!

成都到香港,飞了两个多小时,没有提前准备除港澳通行证以外的东西,在机场临时换的港币、买的八达通。八达通是个好东西,推荐如我一样习惯了电子支付的人拥有,离港可退。

一、香港本港
坐一趟从机场出发到油麻地的地铁花掉人均110港币的地铁费,让八达通只充值100块还妄想能花个两三天的我,略微尴尬。

地铁途中、找吃的途中、旅程步行途中沿路可见的都是屋村。对,就是陈奕迅唱的“屋村你住哪一座”里面的屋村。甚至在地铁荔景站附近,我亲眼目睹了坟景房屋村。要问我屋村住哪一座?肯定不太敢住这一座。

到香港那天已是傍晚,好在贫民区油麻地霓虹闪烁,热闹非凡。站在街边,各种五颜六色的小店美得就像画报里的剪影。恍惚间,你觉得你是《刑事侦缉档案》里的高婕,你是《珠光宝气》里的康雅彤,你是《溏心风暴》里的常在心。
选了客满为患的平价之王添好运茶餐厅吃晚饭,还是从油麻地步行到深水埠去吃的。路上遇见很多香港人民锻炼,是真金白银的跑步不是遛弯儿。同时经考察,香港广场舞普及率为零(2018年5月资料)。
晚饭后坐公交在去逛了维港,美则美矣,可惜没等到烟花。吹着海风听着轮船鸣笛,很难不再一次港剧女主上身。香港就是香港,身临其境,便是剧情。
第二天早上有模有样的学港人在路边茶餐厅吃了一顿市井早茶,香港的食物大多非常清淡,印象深刻的是醇香的奶茶,真是让人非常想吨吨吨吨。
然后循着封面的万能地铁图来到了大学站,东问西问寻到了马料水码头(有了封面图我几乎连手机导航都不用,全靠这图和一张嘴)。第二天的行程是去(当时)非常小众的塔门岛。考虑到塔门现在有网红的趋势,建议要去打卡早买票为宜。

二、塔门,香港的b面。
这是一个香港东北面的离岛,岛很小,我花了大半天时间就走完全岛了。全程有种幻觉,我在哪里?
它和繁华毫不沾边,准确点来说,它几乎和现代化都搭不上界。塔门像极了我们每个人的老家,有低矮的旧房子,有海边的小饭馆,有社群,有集资修建的篮球场,有坟墓,还有若隐若现的中国移动的讯号。
我掰了一个海菠萝,无管理人员来制止我不准破坏绿植的感觉真不错。坐在海边看渔民现捞海胆上岸卖钱,眼见岸上的牛悠闲的吃草,我一时兴起脱下鞋子蹚水捉螃蟹贝壳。沿着岛上唯一的景观道徒步,走了很久都不累,因为终点好像就是外婆家的炊烟袅袅,我和路人们都要各回各家吃饭。
不知现在的塔门是否还如当日一样宁静祥和,节假日的内地很少有这么放松,无需人挤人的地方。当地居民很原生态的生活着,开餐馆的老板讲起普通话来十分费劲,总是默认为我们能听懂三倍语速的粤语。老板的妈更是费了老大劲跟我们唸叨,岛上居民越来越少,年轻人都出去了。笑,这是不是每一个熟悉的乡土中国?
离开塔门的时候,我们居然没能找到来时坐的大船,而是坐快艇去了黄石,再从黄石坐港味双层公交回到市区。双层bus上几乎只有我和胖两个人,坐在第二层的第一排座位,车在西贡蜿蜒的山路上前行,我们看着树枝划过车窗,听着粤语报站,真是非常港剧了。

三、香港中文大学,精神大法好
学校整体建在一座山上,可以坐校园bus轻松上山,当时我并不知道,于是爬山爬得怀疑人生。
学校有非常多的富豪捐赠楼,都是用富豪的名字命名,没找见每一个大学都应该有的明德楼、求知楼,倒是看见了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的逸夫楼。
为什么要去香港中文大?不是因为学渣的向往。是因为我被种草许久的天人合一。喏,就是下图。

(没怀孕,就是胖,以及摆拍姿势不正确)
当我以半中暑状态,爬了两个多小时上山路,到山顶的天人合一时,才发现这是一道摄影技术题。以至于同行的队友感觉被我忽悠了,拒绝和我合照。
但回想起来却觉得无比值得,至今都记得那个下午从眼前发黑到山顶突然清醒的反差萌。我觉得天人合一不是炒作噱头,这是一个大学在精神层次应有的担当和追求。它生而不是景点,设在山顶、倒影清晰、隔海可望对岸飘渺这些小动作无一不在巧妙的透露了这个学校的一点中心思想。做学问也好,做人也好,终极追求是天人合一,这个理念非常讨喜。
下山也是纯步行,两个人在香港中文大学里一路盲目的探索,绕到各种教学楼里抄近路,都不妨碍我们看到高知们开着各路豪车在港中文大里,遛娃。
原来天下家长都一样,笑。

四、把sasa当作两元店消费
最后大半天没有安排行程,就在油麻地附近闲逛。看到路边中介贴出惊人的蓝领工资(高)和惊人的房价(更高),悟得无论生活在哪里,众生皆不易。
离开前给自己和好朋友买了很多护肤品和香水的小样,最喜欢的是sasa店里的各种大牌小样。我真是个怪人,总价算下来买正装绰绰有余,可就是喜欢盘一麻袋小样回去的富足感。
这大概是一个俗人最本能的快乐?

你要问我喜欢香港吗?
我不知道。
来到这里并不像旅行,它是如此的真实,有烟火市井,有光鲜亮丽,有精神升华。
我只希望她能回到三年前我去的时候那样。那么我们带着娃,带着父母,还可以二刷、三刷。
耳边响起的究竟是序曲或完结篇?
答案是: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