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 9月28日 第4天

今天要去东京附近的两个著名景点:西湖合掌根村和富士山。
从静冈县西部的浜名湖出发,到富士山下的西湖合掌根村,有几个小时的行程。
日本高速公路两侧没有广告牌,但安装有很高的挡墙。

请教导游,他说:“不设广告牌是为了行车安全,让驾驶员集中注意力开车”。有网友说这种挡墙的材料非常坚固,可以用来做飞机翅膀,不知真假。日本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高速路两侧安装坚固的挡墙,用途是很明显的:第一. 台风来临时,可以减小风力对汽车的威胁,保证行车安全;第二. 在低洼或者海岸附近,可以减小海啸的危害;第三. 防噪音。据说日本人利用奈米技术制造出一种二氧化钛,可以降解汽车尾气,然后把这种二氧化钛涂在高速公路隧洞和两侧的挡板上,汽车尾气扩散到催化板上,二氧化钛就可以把它催化,变成另外一种无毒的物质,真的是一举几得。
隔着大巴的玻璃窗看见高速公路旁不时会出现一个红三角标志牌,导游解释说这是紧急逃生标志。每个红三角下面或者旁边都有一张像下图这样可以开启的门,遇到紧急情况,找到醒目的红三角,就可以找到逃生处。

这样的逃生标志红三角,日本高层建筑的窗户玻璃上也有。

所住旅馆的窗户上就贴有红三角。

日本建筑物密集,街道也很窄,防震防火攸关生命。建房时在每层楼的统一位置设定一个全开窗,从室内和户外都可以开启,一般设在每层楼的最边上,贴上红色倒三角形。一旦地震或者火灾来临,消防队员会首选贴著“红三角”的窗户进入楼房,而楼内无法逃生人员会前往贴有“红三角”的窗户处集合,等待救援。
日本还有下图这这种逃生设施,我以前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次在日本亲眼见识过了:阳台上正方形框内的逃生设施遇到紧急情况就可以开启,里面放下一个梯子,逃生人员能很快到达下一层。导游还特别提到:日本楼房两家阳台之间的隔板是并不结实的三合板,情况紧急时很容易打破隔板到达隔壁。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强烈的防范意识和周到的举措。

在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卫生间外面墙上挂著下面这样的一个显示屏,实时显示卫生间里哪一间可以使用,一目了然,而且女卫生间全带有婴儿座椅,想得够周到。

终于到达西湖根合掌村。座落在富士山脚下岐阜县白川乡山麓的西湖根合掌村,自古以来就是日本居民聚居的地方,是传统的日本村子。村民以茅草盖顶建成的房屋,不用一根钉子。屋顶建成60度的斜面防积雪,形状有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合掌村,曾被誉为日本最漂亮的茅草村落。1966年该村落因强台风毁坏,加上城市急速发展,居民迁去市区,逐渐土地撂荒,村庄荒废。
后来开发商看到了商机,在原址仿照当年村子的原始风景,建成23座茅草屋,现在这个村子被誉为“日本的故乡”,199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来旅游的人很多,居民大多以旅游服务为业。

正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山上郁郁葱葱,山下繁华似锦。

这里是眺望富士山的绝佳地点。

富士山位于日本本州中南部的静冈县与山梨市边界,距离东京约80千米。富士山海拔3776米,高耸入云,一峰独秀,是日本第一高峰。山体呈圆锥状,山巅白雪皑皑时,似一把悬空倒挂的玉扇,日本诗人曾用“玉扇倒悬东海天” 、“富士白雪映朝阳”等诗句赞美它。富士山是日本民族的象征,被日本人誉为“圣岳”。
下图是网友在合掌村拍的雪景富士山,确实美极了,我这里借用一次。

富士山是60多万年以前逐渐形成的年轻火山,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记载以来,富士山共喷发过18次,最后一次喷发是1707年,此后变成休眠火山。
富士山从山脚到山顶,被划分为10个阶段,日语把每个阶段叫一个“合目”,由山脚出发到半山腰一共五个“合目”,由五合目再往上,便是六合目、七合目,直至山顶的十合目。每个合目都设有供游人休息的地方,巴士最高可上到2305米的“五合目”。五合目是一个位于半山腰的、来往游客聚散的地方,这里有停车场、观景平台、餐厅、旅游纪念品商店、神社等等。我们乘坐的大巴直接开到“五合目”,偌大的停车场停满了大巴,很多大巴只能在马路边排成“长龙”,游客熙熙攘攘,几乎全是中国人。
以前看到的资料形容富士山地区春季樱花盛开,夏季山风习习,秋季红叶满山,冬季白雪皑皑,风景极为秀丽。现在是秋季,没有满山红叶,从山脚至五合目,我们只见到无边的森林。从五合目以上至山顶,山坡上逐渐不再有植被,只有火山熔岩、火山砂,灰扑扑的,并没有那么诗情画意。
下图为站在五合目眺望富士山。

站在五合目的观景台往山下眺望,一览众山小。

如果天气晴朗,富士山山顶会有像斗笠的云朵覆蓋,俗称斗笠云,日语称为笠云。低气压接近高海拔山顶时,因为温暖、潮溼的空气上升,斗笠云出现的概率最高,每年秋冬之际在世界各地都能够见到斗笠云。我们离开富士山一段距离以后,导游提醒大家富士山顶出现斗笠云了,于是大家抓拍。

下图是网友拍到的富士山多层斗笠云,这个景观我无缘见到,这种高水平的照片我也拍不出来,这里借用给各位欣赏,不是故意剽窃。有资料显示,富士山出现两层斗笠云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四、五层以上相当罕见。

去山梨市旅馆住宿的途中,参观一个地震体验馆。下图为二十世纪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记录,没有一次发生在我国境内。

但是二十世纪以来,死亡和失踪人数最多的地震,我国却占了四次。

晚上入住位于山梨市的日式旅馆。

在酒店吃日式晚餐:一张小方桌上摆放著每个人的9种食物,木盖子下面的是米饭。饭菜好清淡,营养均衡是真的,有年轻人说难以下咽,到街上另找餐馆。吃川菜长大的人,吃这么清淡的饭菜肯定不适应。

日本的治安不错,导游说:这里没有小偷,不说夜不闭户,但路不拾遗是真的。导游是中国人,大学毕业后当英语老师,跟教日语的日本人结了婚,随妻子到日本生活已经五年,他说的这话应该是可信的。于是我们仗着人多,晚上在酒店附近街区散步。不是闹市区,街上人很少,车也不多,灯光也不是非常明亮。
女儿想看日本人的“居酒屋”,果然在离酒店500米左右的地方就有一间。“居酒屋”其实就是类似酒馆的地方,备有特色小菜等,据说日本男人工作压力大,下班后喜欢去“居酒屋”喝酒解闷,喝醉了还可以躺下休息,是日本人的一种文化。我们走近“居酒屋”观察,门关着,从窗户看见里面灯光柔和,静悄悄的,有一个男人躺在里面,估计喝醉了。没有看见老板,我们也不敢贸然走进去。这些年国内一些城市也能见到类似“居酒屋”或者“酒吧”的场所,但服务物件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酒店房间是日式的榻榻米,很干净宽敞,虽然不符合我们的习惯,但尝试一下也很好。

东京9月29日 第五天

早餐后离开酒店,乘旅游大巴到达东京市区。

先游览增上寺。历史悠久的增上寺,是东京的一座净土宗寺院。

寺院内建筑很精致,清一色中国风。

增上寺也是曾经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家康家族的灵庙,德川家康本人及其家族部分人离世后葬于此。增上寺因为德川家康家族而曾经辉煌不已,也因为德川家康家族而遭遇过没顶之灾,加上二战末期的大轰炸,里面的主要建筑是重建的。
增上寺后面就是东京塔。

东京塔是东京的地标性建筑物,高332.6米,以巴黎埃菲尔铁塔为范本建造,1958年10月14日竣工,此后一直为东京第一高建筑物,直至2012年2月29日东京晴空塔(634米)建成而退居第二位。东京塔除主要用于传送电视、广播等各种无线电波外、还在大地震发生时传送JR列车停止讯号,兼有航标、风向风速测量、温度测量等功能。东京塔为了便于航空交通识别而涂装为红白相间的颜色,在150米处设有大瞭望台,249.9米处设有特别瞭望台,可一览东京景色,晴朗之日可远眺富士山。
接着去银座。银座是东京中央区的一个主要商业区,号称“亚洲最昂贵的地方”,这里汇聚著世界各地的名牌商品,街道两旁巨型商场林立,时尚、个性的服饰随处可见,号称“购物者的天堂”。象征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的第五大道并列为世界三大繁华中心。但是我感觉跟上海陆家嘴比起来,这里并不见得有多少过人之处。

经过东京湾,这里确实发达繁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气势恢宏的彩虹跨海大桥,现代化港口,蓝天碧海,可以说:东京湾是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的象征。

今天最后一个景点是位于东京湾东南部的台场,日本人说的台场,就是以前的炮台。经过改建和扩充套件,现在这里拥有一系列人气很旺的景观以及购物中心,吃喝玩乐各种专案齐全,不仅深受本地人的青睐,更是热门旅游地。

台场最受欢迎的是巨型高达机器人!据悉这个巨型机器人全高19.7米,总重量约49吨,自带发光和变形的技能!全身发光部位50个,而头部的角、脸部、肩膀、腰、膝盖等等都能变形,这个巨大的“变形金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许多国内外游客纷纷驻足观赏拍照。一到固定时间,这个机器人会跟着音乐进行各种变形表演,每天几次,我们没有赶上。

天色暗下来以后,机器人各部位的灯光亮起来了。

晚上入住千叶县九十九里町九十九里太阳里酒店。下面是酒店位置地图。

日本东海岸 9月30日 第六天

今天全天自由活动。
上午,我们一行五人去几百米开外的海边。
村民的房子很有特色。

路边的标识显示:这个叫长生村的村子海拔只有1.6米!

正在收花生的老人。他不懂英语,我们不懂日语,虽然没有办法用语言交流,但手势和表情是可以互相看懂的。

开着小型拖拉机在耕作的当地人。

村子里也有小小的神社,看来日本人信奉神道教就像我国民间信奉观世音、妈祖等菩萨一样虔诚。

走上几百米就到了海边。这里是日本濒临太平洋的东海岸,前面就是浩瀚无垠、波涛汹涌的太平洋。

岸边有好多海鸥,在奔腾而来的海浪面前,居然气定神闲,若无其事。

这里的沙滩是黑的。见过不少海滩,第一次见识黑色的沙滩。日本附近的太平洋多海底火山,大概因为海底火山爆发太频繁的缘故,火山岩被海水撞碎,成就了黑灰色沙滩?沙滩究竟有多黑呢,女儿把她的黑挎包放在沙滩上,看看就明白。

海岸上只有一些几米高的沙丘,沙丘后面不远处就是民居,民居海拔跟海平面高不了多少,难怪2011年3.11大海啸时,海水轻而易举就越过海岸横扫大片居民区。

不远处有挖掘机在挖沙,把沙堆起来以增高海岸沙丘的高度。

远远看见一个伸向海中的堤坝上有人在钓鱼。

堤坝上立著一块这样的牌子,内容是不是不准进入堤坝站立?但那个日本人在上面钓鱼呢。

走近,他仍然专心致志、自顾自地钓鱼。在这么大的海浪中钓鱼,大概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吧。”

令我们好奇的是,2011年3月11日大海啸造成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世人“谈核色变”,而这里离福岛充其量500公里,据说在东京湾海底20多厘米深的泥沙中也检测出了放射性铯,日本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放射性铯都是福岛核电站核事故中泄漏出来的。而当地人居然在这里钓鱼?!
几天来坐大巴从大阪一路北上,经过不少日本农村,风景优美、干净整洁的乡村风景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农村建设经过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积累,政府财政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专案的建设,从消灭城乡差距,到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活水准,营造农村景观,经过了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我们所住的是靠近海边的度假酒店,离东京可能百多公里,位置偏僻,今天下午我们要去酒店西面的另一个村子,近距离实地观看这种远离都市的农村境况。
没有多远就到了村口,马路上竖有一个牌坊样的标示牌。

走进村子,看见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条互相垂直的主干道公路,干道两边是许多支路组成的田字格,每个田字格里都有几栋村民的房子,前面有院子,房子后面或者旁边有菜园。用水和污水都通过地下管道,看得出来这是曾经统一规划过的。不见垃圾,房子结构非常漂亮,特色明显。

但是有一半以上的房子空置,无人居住,院子荒芜。

我们在村子里转了几个小时,除了正面碰到一个老妇人往村外走,很少见到人,没有见到一个年轻人,更不见小孩子。快傍晚时,有轿车回村里,估计是在外地上班的人回来了。

日本人均寿命全球第一,65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老龄化严重。不仅如此,日本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个都市圈,而日本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所以这种位置偏僻的村子彻底荒废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不可逆转。
傍晚6:00,村子里响起广播,看来尽管人烟稀少,但基层政权仍在正常运转,从村容村貌仍然整洁有序也可看出来。
村口有个“7 eleven”便利店,里面出售冷藏的盒装饭菜,店里还设有几张小餐桌,有一对白人老夫妇正在用餐。我们各人按照自己的口味买了这种盒饭,店员把每盒饭放在在微波炉里热3分钟,一份可口的饭菜就“OK”了,有荤有素,味道还不错。
吃完饭顺便把一次性饭盒餐具丢进垃圾桶,走出便利店。偶然回头,隔着玻璃看见店员在我们离开后,把我们丢进垃圾桶的饭盒餐具全部检出来,分门别类重新放进不同的垃圾桶。
日本从1980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小孩子从小就受到垃圾分类的训练,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为日本民众的一种自觉行为,即使没人监督也会严格执行,乱丢垃圾会被人鄙视。下图是7个垃圾桶,说明要分成7种不同的垃圾投放,但不同地区对垃圾分类的要求也不同。有资料说:垃圾分类的规矩多如牛毛,对居民近乎苛刻,例如一个矿泉水瓶子,盖子、瓶身和瓶身上的商标纸,必须分开投进三个不同的垃圾桶。

但是这样的垃圾桶只在便利店或者机场、车站才有,我们在街上走,根本看不到垃圾桶。行前,在日本生活过的侄女就提醒我们日本对于随便丢垃圾是立法严禁的,所以一定要随身带上塑料袋装垃圾,否则不仅要被罚款,还可能是违法的行为。导游也一再提醒大家要用塑料袋装好垃圾,带回酒店丢弃到房间的垃圾桶,房间服务员会仔细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
下面是街上看到的警察局对于乱丢垃圾行为的警示。

看到施工现场用这样的设施隔音,防止噪音扰民。

用下面这样的设施封闭施工场地,既防止安全事故,也防止施工垃圾外泄。

所以,日本人对再生资源的利用,对环境的爱护,令人佩服。

归途 第七天 10月1日

日本不是单一民族国家,但民族构成简单,98%是大和族,另有琉球人、阿伊努族、日籍朝鲜族、日籍汉族。还有合法居住在日本的200万外国人,其中50万中国人。我们住的这个酒店是中国人开的,老板是个中年女士,很干练,她说年轻时就来日本,已经在这里30多年。我们这几天在日本旅游,发现在这里就业的中国人很多,如我们吃过饭的餐馆老板,各种旅游商店的推销人员,导游,凡跟中国游客有关的行业,都有大量中国人就业。
但是这里见不到我们在国内城市随处可碰到的黑人,据说日本移民机构对非洲裔入境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上午10:00大巴载着全团人员离开酒店,将我们送往成田机场。其实我们的航班要下午5:25才起飞,提前好几个小时,是为了方便游客有时间在机场免税店购物。
刚上车坐好,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就开始了,大巴上,我们和团友都在通过手机看视讯。这几天70周年国庆将近,不时有团友在大巴上放《我和我的祖国》,还有团友会跟着一起唱。到达成田机场后,托执行李,到出境大厅办出境手续,排队等候时,有中国游客跟我一样在用手机看阅兵式直播。给我办出境手续的日本海关人员是个50多岁的男子,笑容可掬,我关了手机,快步走过去,递上护照,一分钟就通过。之后,女儿女婿到机场免税店购物,我则和先生坐在宽敞安静的候机厅坚持看阅兵,一直到结束。这是世界上最吸引我们的阅兵式,回味无穷。

女儿事先从网上得知,成田机场有一专做日本“刺身”的店家,信誉很好,得到很多网友的推荐,她和女婿一定要让我们去尝尝。我和先生不感兴趣,女儿说这是地道的日本本土的刺身啊,不能错过。

日本刺身就是生食鱼片,将新鲜的鱼、贝等原料,依照适当的刀法加工,蘸上用酱油与其他香料调制出来的酱料生吃。据说,以前日本北海道渔民在出售生鱼片时,由于去皮后的鱼片不易辨清种类,所以经常会取一些鱼皮,再用竹签刺在鱼片上,以方便大家识别。这种刺在鱼片上的竹签和鱼皮,当初被称作“刺身”,后来虽然不用这种方法了,“刺身”的叫法却被保留下来。
“刺身”以其新鲜的原料、柔嫩鲜美的口感以及带有刺激性的调味料,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但是我和先生难以克服对这种生吃“刺身” 的心理障碍,为了不辜负女儿女婿的深情厚意,壮著胆子吃了几口,其实味道非常鲜美。
我们仍然乘坐全日空的航班。飞机在日本时间17:25准时起飞,此时天已经擦黑。日本不愧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万米高空看日本诸岛,一片灯火辉煌。我几次拿起手机想记录这种场景,无奈手机分辨率低,照不出来,此行没有带相机,很可惜。
晚上10点到达成都。

正在写作这篇游记期间,2019年10月22日,日本第126代天皇德仁登基即位。日本有195个邦交国,仅叙利亚未获邀请,中国国家副王岐山出席登基仪式。
古今中外,哪个国家的政权更迭不是“走马灯”?但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并写入宪法,几千年来都由一个家族的人当天皇,现在的德仁天皇是第126代,据说最初的36代天皇无法考证,即算去掉36代,90代天皇出自一家人,也令人惊奇。
日本天皇宣扬自己为创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后裔子孙,所以天皇是“神”而不是人,这样的观念深植于日本人头脑中,成为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虽然1185年至1867年的三个幕府时代,天皇权力被架空六百八十二年之久,但出于对天神的敬畏,任何想质疑、伤害、取代天皇的言行都被视为“忤逆不道”,没有任何其他家族敢于取代。“天皇是神”,这就是天皇家族“万世一系”最大的保护伞,更何况日本天皇只是国家象征,并不掌握实权,这也是天皇家族的护身符。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逐渐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而天皇一旦掌握政府实权,就给自己和人民带来没顶之灾,昭和天皇就指挥、策划并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导致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给亚洲、也给自己的人民带来巨大深重的灾难。
二战后期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国政府计划废除日本的天皇制度,惩罚昭和天皇,结果遭到了日本全国上下的反对。美国只得迫使昭和天皇发表“人间宣言”:承认天皇是人不是神,天皇家族并不是什么“天照大神”的后代,这样,天皇作为象征性保留下来。
日本天皇家族为了保证皇族血统的纯正,一直实行皇族内部近亲通婚,致使遗传病的发病率特别高,几代天皇都驼背,就是最明显的遗传疾病。最近的两代天皇明仁和德仁父子俩都打破惯例与平民女子结婚,被视为日本宫廷民主化的标志,这也许是日本皇室为避免近亲结婚而采取的措施吧。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没有姓氏,后来天皇给他身边部落以及地方上的贵族分别赐予姓氏。明治维新之后,天皇颁布法令,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自此,日本人才有了姓。天皇自认为是天神的后代,不能有凡人的姓氏,所以日本天皇只有名字,没有姓氏。



日本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地震、火山、台风和海啸等灾难多发的国家,所以日本政府和民众灾难意识非常强烈。日本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小松左京的畅销书《日本沉没》,掀起“日本一直在向马里亚纳海沟移动,最终将沉入海沟”的舆论热潮,日本政府倾全力支援电影《日本沉没》的拍摄,出动防卫厅、陆、海、空自卫队、东京消防厅等,甚至还邀请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担任顾问,使影片中出现的气象、地壳变化等镜头更加真实。政府一点也不担心这个电影会引起民众的恐慌,反而乐见民众被激发起强烈的灾难意识。
日本3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却有1亿3千万人口,人口密度仅次于欧洲摩纳哥,达到每平方公里348.3人,位居世界第二。人多地少,灾难频发,而且资源极度匮乏,这些都决定了日本这个国家一定会不断地寻求扩张,历史早已做出了充分证明。
二战惨败终止了日本的领土扩张,但没有多长时间,日本就开始进行经济扩张,据说现在日本每年在国外的生产总值达到10万亿美元,是日本国内GDP的两倍以上,日本在非洲购买的矿山面积,已经超过本土面积……
面对这样的邻居,我们能掉以轻心吗?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