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的生活中一直充斥着香港的气息,无论是火极一时的TVB还是所谓的购物天堂,澳门在香港的光环下,显得有点点弱势。
偶然的看到过介绍澳门的旅游节目,看到了浪漫的糖果色教堂、奢华的赌场和喷泉以及大街小巷的米其林推荐美食,让刚来广州定居的我心动不已,酱,澳门就是我期待了很久的行程目的地,我与澳门现在只是一张高铁票的距离。
关于珠海,作为要去澳门旅行的必经之地,我们选择的是在珠海拱北过关。预留了一天去横琴长隆耍一耍~

在老城区暴走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呀!

从拱北口岸出来,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连空气都是不一样的,甚至有一点迷茫。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行走始终是不方便的,先去酒店放行李吧!
虽然也去过两次香港,但是出行工具都是地铁,没有坐过公交车。第一次坐上右驾的公交车,行驶在与国内相反的道路上,心里竟然有点点紧张的感觉……有些些不习惯,这也直接导致,我们从酒店放好行李后出来,准备乘坐公交去大三巴的时候坐反了公交车。。。。
走在路上,感觉路上的行人比HK少多了,也清净多了。好喜欢这个过街天桥,白色的很有现代感。

乘坐公交车,到达白鸽巢公园站,距大三巴牌坊还有一小段距离,下车后沿石仔路走在小巷子里,貌似是因为时间比较早,店家还没有开门做生意,小巷子里显得很安静,整齐排列的摩托车,楼上窗上晾晒著的衣服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还没有从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巷子里反应过来,误打误撞的居然碰到了恋爱巷。
澳门民间传说,但凡走过恋爱巷,不久就会遇上恋爱。在这里,是情侣们定情的爱情圣地,可以让你们重拾初恋的感觉。之所以会这样讲,大概是因为粉色和黄色会让人感觉暖暖的吧,心情也会莫名的好起来,自然两个人越看越对眼,越来越喜欢啦!~
这条有着浪漫名字的小巷子全长也不过50米,从粉色的和黄色楼中间的缝隙就可以看到著名的大三巴牌坊。

男朋友要值得注意了,这个时候女朋友会要你拍拍。单身狗切忌不要走这里,否则会受到一万点暴击。
作为一个充满少女心的中年少女,满心欢喜的站在粉墙绿窗下要求拍皁片!实践证明,黄色的墙面更显肤色!!!

一直在感叹,一座好好的教堂遗址,居然要叫做“三巴”,作为好奇宝宝的我,问了度娘,度娘说:澳门大三巴牌坊为圣保禄教堂遗址,“三巴”即“圣保禄”的粤语音译。好吧,原来是粤语音译过来的。。
这是一座命运坎坷的教堂啊!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直至1835年,最后一场大火将其烧得只剩下了教堂正门前壁,而这座前壁因类似中国传统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还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的血泪屈辱史。传说鸦片最早就是从大三巴下的港口,由葡萄牙人输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追随列强,以武力占领整个澳门半岛,开始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
来个合影吧,证明我来过。

登上大炮台时,可以看到360度的澳门。高楼大厦之下的小楼,显得有点破败,大概是南方潮溼的天气,搞得这些小楼看起来有点黑黢黢的,但是在这寸土寸金的弹丸之地,能有一栋小楼也是一件很牛的事情啦!

澳门博物馆坐落在澳门著名的历史遗蹟大炮台之上。
博物馆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展示数百年来澳门的历史变迁,介绍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十六世纪葡萄牙人到达澳门之前各自的发展历程、澳门的早期历史、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贸易、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触,以及在此之后的数百年间逐渐形成的澳门文化。

其实大三巴附近还有好多类似恋爱巷那种清新的小巷子,想拍到没有人的小巷子就不要拘泥于恋爱巷,多去找寻,总有一条是你喜欢的清静之地。

澳门这个地方给广场取名字感觉也是好糊弄的,议事亭前地是指议事亭厅前面的这块小广场,议事亭就是如今民政总署。议事亭前地为处澳门中心区域,历来上任的澳门总督,都会此举行仪式,检阅驻澳门的海陆军队。

除了这白色荷花,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这黑白相间的街道地面了。看起来是相当立体,很有现代感,又和周围欧式的建筑感觉很融合。
老建筑里面现在都开了商店,略略有点破坏了建筑的美感。各种颜色的老房子混在一起,看起来很有味道。
其实真的有点搞不懂,就像之前去过越南的大叻一样,为什么欧洲人在殖民地建的建筑都是马卡龙色的呢?欧洲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沉稳庄重的。。。

走过繁华的街市,这街市大概是一个城市最中心的地段了,它只能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最光辉的一面,但若真想体验这个城市,感受他的魅力,商业区是绝对不够的,一定要去它的“血管”里面转一转,才能真正的了解它。
澳门本身面积就不大,商业区更是小,走着走着进了小巷子,一下子就安静了,狭窄的街道,错落的楼房,阳台上的花花草草和正在晾晒的衣服,一街之隔,却完全和外面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路边上见得最多的就是摩托车。有些地方可以整整齐齐的从街头一直停到街尾。马路虽窄,但是因为车辆摆放整齐,也丝毫不影响通行。

街边还有些小店,有间动漫周边店,面积不小,卖的种类也很多,兔兔作为一个高达爱好者,我作为一个粉色控,在自己喜欢的东西面前都露出了傻兮兮的孩童般的笑容。。。

圣若瑟修院和圣堂是两个地方哦,圣诺瑟修院就在何东图书馆旁边,绿色的外墙,好小清新,但是它不对外开放,只能看看外观。因为这里是耶稣会(IHS)留给葡萄牙人和华人的修行圣地,意义是非同一般的。往前走,没多远,就是圣若瑟修院圣堂,圣堂是对外开放的。圣堂和其他教堂一样,通体黄白。

提起澳门,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印象大概就是——“小”,甚至觉得澳门游一天足够了,其实小小澳门里面竟然隐藏了好多好多处世界遗产!同时这座城市也拥有许多“中国第一”,岗顶剧院就是其中的一个“中国之一”。
在1860年兴建的岗顶剧院,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并且令中国的土地上从此有放映电影场。曾经它也是澳门葡萄牙人的大会堂和土生葡人聚会之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剧院还曾为难民庇护所。
这个剧院已经建成150年了,还曾因白蚁蛀蚀问题而关闭近20年,但是年代的久远丝毫没有影响当代的审美,如今看来仍旧是富丽堂皇,沉稳大气。

刚看过岗顶剧院,没走多远就来到了一座受阿拉伯色彩的砖石建筑旁,好像澳门这里好多有名的建筑都是淡黄色的,所以看到这个颜色,我就觉得这个楼来路不凡!
果不其然,看到了一个牌牌,上面写的“港务局大楼”,本来这里网上写的是办公地点不对外开放的,但是我们再经过的时候,门口有位穿着制服的大叔,非常热情的跟我打招呼,还在讲著粤语,我和兔兔面面相觑,我们没听懂他在讲什么。。直到他做出了一个邀请的动作,我们才知道他是在邀请我们进去参观啊。。。当时有点赶时间,谢绝了他的邀请,现在想来有点后悔,本是不对外开放的啊!!为什么我们有这个机会没有进去!!!为什么我要拒绝他!!!为什么!!!???

其实这些马卡龙色的建筑旁就是普普通通的居民楼了。
在这澳门半岛的旧城里,房屋都很老旧,路旁房屋的墙壁已经都是斑驳不堪。而老旧的楼房下面夹着这些又弯又区,跌宕起伏的小路,所以这里基本上都是单行道。
这里虽然楼房都不高,基本上只有六七层,但是由于间距很近,所以站在狭窄的街道上向上仰望天空时,除了蛛网般的电线外,看到的就只是那么一条窄窄的天。

虽然房屋看起很老旧,但是街道上还是非常的干净,没有什么垃圾。不时两三只小猫从房屋的某个角落里窜出来,一瞬间又消失在街对面的某个墙壁夹缝里。

这里也有外卖小哥急速行驶的身影,更专业的套上了防晒袖套。

拍了这所诊所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这里有个和我名字相同的字,哈哈。

澳门除了世界遗产多,更被人熟知的就是这里还被称作“东方拉斯维加斯”,在这里被称为“罪恶行业”的博彩业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业人员近万人。据说它开辟了澳门财政收入一半以上的来源。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政府是鼓励健康博彩的,所以街上市场可以看到如下海报——有关博彩的讲座、活动等。只要处理好博彩业给当地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博彩业就能够带来可观的收入,减少失业的数量,还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澳门总督府,澳门总督相当于澳门的政治权力核心,亦是澳葡政府的最高长官。这么位高权重的领导,居然办公楼是粉色的。哈哈。
不同于上午的阳光灿烂,几乎是突然之间,狂风大作,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我好像和我钟爱的粉色的建筑一直都没什么缘分,上一次在胡志明时去粉色教堂的时候,也是阴天下雨。
真的是狂风大作!!前面一个靓仔的伞被这大风无情的掀翻了。我们急急忙忙跑进就近的大厦里躲雨,短短数十米,我的裙子已经溼了大半,等雨停之际,来把农药吧!

要说这农药真是打发时间,一把农药的时间,雨就差不多停了,粗发郑家大屋,这里大概算是澳门的大宅门。真心话,在澳门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还能见到这样的大屋是很不容易的,更最难得的是,这里居然还不要门票!满满的中国风,深宅大院的感觉扑面而来。
这里是郑观应的祖屋,他是中国近代以为很有思想的人,可以算是一位理论家了,同时也是实业家、 教育家、文学家、 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作为时代变迁的见证者,其思想门风,从建筑中也可管中窥豹的。

来到这间屋子,发现大屋里的天,真的是四四方方,很有禁锢之感。

雨后的郑家大屋,还散发著股股溼气,显得整个院子更加端庄沉重。

从郑家大屋出来往妈祖阁方向走,会有一排缩小版的澳门景点,虽没有实物那么大气,但看着也是呆萌可爱。

再走不久就到了妈祖阁,这里香火旺盛的很,一串串的盘香挂在庙宇里面,善男信女都来拜神祈愿。
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抵达澳门,在庙前对面之海岬登陆,询问居民当地名称及历史,居民误认为葡萄牙人问的是指这座庙宇,故此答称“妈阁”,从而音译而成“MACAU”,这就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妈阁庙的香火是非常旺盛的,一串串的盘香散发着它的香气。
海外华人也都信奉妈祖,因为妈祖是人,也是护航海神。

妈祖阁出来有位卖冰糕的老爷爷,上面摆着他和游客的照片,刚好天气闷热,来个冰淇淋正正好,我也来个合影吧,这位爷爷还很会摆POSE呢。

其实这个冰淇淋的味道虽然还可以,但真是不便宜,时隔太久,我居然忘了他具体的价格。。。只记得它不便宜了。

去澳门塔上转一圈

出发前在网上团购了澳门塔旋360度转餐厅的下午茶,在澳门塔的60层观光主层,限定时间是15:30-17:00,价格138元/人。
乘坐塔里的“子弹升降机”,到达60层的360°旋转餐厅。
下午茶的味道真的都不能用太一般来形容了,说它不好吃也是可以的……但是架不住它可以360°观全景的视觉享受,每隔一段时间让你置身在下一个风景。

远远看澳门塔确实不高,甚至感觉一点都不怕。但是到了塔底,向上一望,就知道怕了。澳门塔上在蹦极跳或等待蹦极跳的勇敢者一个接着一个,在那纵身一跃的瞬间,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坐在餐厅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跳下的前一刻他们的样子,大多数都是踌躇不前,甚至是需要工作人员临门一脚给踹下去,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干干脆脆的蹦下去。。。
我之前其实蛮怕他们一不小心会不会撞到澳门塔塔身,然后一命呜呼?不过后来发现两边是有绳索固定住他们的位置的啦,所以我的担心还是多余啦~~

俯观澳门,也是一个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不知是阴天的缘故,还是澳门塔的玻璃自带的颜色,整座城市看起来竟然有些昏暗与陈旧。

旋转餐厅一直在慢慢的不停的旋转这,不知不觉,眼下缓缓移动,已是另一番景象。

镜头拉近一点,交错的小楼重叠著,望着这番景象不得不感慨这个城市发展太迅速,也许还是这些小楼才更能见证以前澳门的岁月。

夜幕下的澳门——威尼斯人和官也街

澳门塔上转了一圈以后,回酒店换身衣服,因为刚刚在总督府的时候被浇溼了。。。。
赌场令这座城市充满传奇色彩,在这里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倾家荡产。典当行通常是与赌场共同存在的,据说葡京大酒店边的典当业十分兴旺,赌徒输光了想再赌博,可以到这里典当首饰、衣物等贵重物品。结果越陷越深,最后倾家荡产,有的人最后走投无路,以自杀了之。

我要去看看,真有这么吸引人么?当时甚至都想好了,赌个千八百块,万一赢了呢!但是到了之后发现,我一个都不会玩!一个都不会啊!
好吧,既然不会赌那就看看帅哥美女吧!可是!赌桌上的荷官们也不是电视里演的那种大胸大屁屁蛇精腰的大美女,更不是帅到流鼻血的俊俏小生,而是油腻大妈和谢顶大叔。。真是略感失望。但是这个赌场的装修还是可圈可点的,富丽堂皇到让人感到有些浮夸。。。

即使看过那么多关于赌王的电影,也想在赌桌上一展身手,但事实证明,赌场并不适合我,所以我的脚不由自主的走向了商场。。。
这个商场也算是别具一格了,整个商场被一幅天幕覆蓋,天幕可配合灯光效果,营造出日出日落的云彩和天色,再加上特色的街道和运河,令人们仿如置身威尼斯的街道。不过我没去过威尼斯,不知道真正的威尼斯是不是这个样子。
贡多拉上的船伕正在昂首高歌,而我,正坐在大名鼎鼎的安德鲁蛋挞店里吃蛋挞。“蛋挞口感松软香酥,内馅丰厚,奶味蛋香也很浓郁,虽然味道一层又一层,却甜而不腻。”这是网上对蛋挞的评价,但是,味觉并不敏感的我,却没有吃出除了味道比肯德基更浓郁外还有什么区别。安德鲁先生请原谅我,我真的没有那么敏感的味蕾。。。

正是因为威尼斯人商场里的天幕的颜色一直是蓝天,逛著逛著居然忘记了时间,出了商场发现天已经黑了。晚上还没有吃饭呢,也不知道现在官也街的店铺还都开不开门。不过,以夜生活出名的广东,这里现在虽不属广东管辖,但是三百多年前应该也属于广东吧,文化应该差不多吧。。。不管怎样先去看看。
晚上略显幽静的小径,没有了白天的喧闹,没有几个行人,没有着急赶路,都安安静静的站在自动人行道上,默默的看着夜晚的澳门。

我们真的是图样图森破了,所有店铺都关了,看来晚上只有吃方便面了。

返回酒店的路上,看到了这栋大楼,这栋楼里大概容纳了几千人吧。。。当我仰头看整座大楼的时候,我作为一个无房的人突然感觉想要拥有一套的房子好难啊。。。算了算了,不去想这些了。

在回酒店的路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块宣传广告,看着这姑娘好有喜感,模仿一下,刚想问兔兔我可不可爱,他就给拍下来了,就差两个小辫子了。哈哈。

寻找十月初五日街,体验传统澳门风情

我们来之前就知道澳门有一条很漂亮的马路叫十月初五日街,到处都是小清新的小楼。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导航到了这条马路。这是一条在老城区内的满是破破烂烂的老建筑的小街。为了照美美的相片,我们到的时间比较早,路上行人也不多,但是走了好久,也没看到色彩缤纷的小楼呀!兔兔就劝我说,往前走走看,说不定随手就会碰到呢!

走了半天,随手没有碰到小楼,但是肚子确是饥肠辘辘。先解决吃的吧!好在路旁就能看到名列美食榜的出名小店。先来个李禧记撞奶~这家店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味道还是不错的,推荐大家尝尝!

再往前走,又是一家知名的美食店,大龙凤茶楼。这也是一家老字号,已经开了七十多年了,装修什么都是保持了原样,还留有戏台。据说每天下午都有粤曲茶座时段。不少老年人还是喜欢点一壶茶,一边品茗,一边听曲。要想品味这样的生活,肯定要下午来咯,不过我们是早上来的,第一次到澳门肯定也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品味这儿的慢生活,我们还是品尝美食吧~顺带说一句,点选单是不能带走的哦,只能拍下来了。

茶足饭饱,走出门没多久,就听到不远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兔兔是个爱凑热闹的人,而且好像小时候在家经历过类似的场景。一听到这动静,立马拽着我的手,跟着声音的方向就飞奔过去。啊,是舞狮!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他们,不少游客跟着他们一路走,还有警察跟着他们。开始我们以为是什么节日,后来发现他们每家店门口都呆一小会,有的店面发现他们快要来了,还故意把门关上。兔兔一看就对我说,这个舞狮的肯定是挨家挨户要钱的,有的不愿意给就把门关着。我开始还不信,后来兔兔也闲来没事,找了一家店铺买了点小食品,顺便打听下这事。这事貌似也略微敏感,店老板支支吾吾的,大体上也是兔兔的说法。

走到道路的尽头了,小清新的房子一个也没看到,让我很烦躁,感觉一早上的时间全浪费了。兔兔让我再搜一搜网上,看看这些房子在哪。搜了一会发现,还有个地方叫十月初五马路……在澳门最南边,好吧,走错了景点……不过这趟十月初五街也并没有白来,只不过是因为本想着看小清新景色的我却看到了最为普遍的人间烟火,当时略感失望,但回味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打卡科学馆的网红爱心树

经历了走错的景点的小不爽后,我们决定去官也街吃午餐。因为时间还来得及,我们打算沿途再去几个景点。
首先就是澳门科学馆了,我喜欢的心形树!这棵树一不小心就成了网红树,修剪得很漂亮哦!来科学馆的孩子们特别多,但是有了这棵树,就多了我这种为了合影而来科学馆的人了。

看着这张照片,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被晒成两种颜色了。为自己的肤色默哀三分钟。

科技馆远处就是跨海大桥——友谊大桥。不远处就是澳门国际机场,每隔几分钟就能看到飞机起飞,和跨海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构成了一幅很美的画面。

狂风暴雨又要来啦,乌云压顶!果不其然,豆大的雨点就这样砸了下来,还是去科学馆躲躲雨吧。好在南方的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并没有因为这场雨而耽误太多时间。

走!去官也街吃中午饭!

下一站是来澳门的打卡景点之一——金莲花广场。莲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花,这个广场跟香港的金紫荆广场很类似。雕塑的名字叫“盛世莲花”,莲花盛开,寓意澳门永远繁荣昌盛。不能错过哦。

走了一上午,又到了吃饭的时候。澳门最出名的还是小吃啦,官也街走起!
中午的官也街人不少。周末出行的好处是,就算人不少,但也不会太多。小吃街上也无非就是那些小吃,最多的莫过于榴莲雪糕了,味道确实不错呢~

我们选择了一家比较知名的葡式餐厅——小飞象,味道还是不错哈,推荐大家也来尝尝。
来这家的外国人比较多,我们吃饭的时候,周边又是日本人,又是韩国人,还有欧美人,应该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夫妻两人来玩吃饭的时候其实不是特别划算,想多尝几个菜,但是点多了又吃不了,所以只能挑比较知名的两三个菜咯。

逛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看老式住宅

又是一座教堂,这座教堂叫做嘉模圣母堂,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这里地势较高,过去人们甚至可以在此眺望澳门南湾一带的风光,可惜时至今日,已被凼仔的幢幢新厦阻挡了视线。

官也街旁边有个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是在湖边的五栋单体小别墅。外形和内部都是表现葡萄牙占领期间的生活情景,配合Tiffany蓝的颜色外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和照婚纱照的情侣。
“龙环”是澳门 氹仔岛的旧称,而“葡韵”则是形容仔岛 葡萄牙建筑的风格韵味,亦泛指仔海边马路一带的景观。

去路环岛寻找一家偏远却闻名当地的咖啡馆

在来澳门前,同事就推荐我说:“澳门有一家咖啡店特别好喝,但是门面很破,位置很偏远。具体怎么走也忘了,反正是要穿过一片小村庄,还得打车过去,很多当地人都愿意带外地人去……”这一描述,强烈的吸引了兔兔的注意力。所以在澳门的这两天,他天天用大众点评看附件的咖啡店。。。后来,他发现了一家咖啡店,符合上述描述——位置偏远,评分较高。并且,离我们要去的景点也不算远。我俩打算试试!
按照导航,我们先坐到了恩尼斯花园。然后朝着汉记咖啡馆走去。

路环这个地方应该算是是澳门中的异类了吧。因为整个路环地界里都没有一个赌场。对比起本岛、氹仔的繁嚣,这里闲适、静谧,青山绿水下的小房子们还带着些许文艺,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按照导航走向传说中的咖啡店,路上经过的是农村小路,有一段荒无人烟,左边是废弃已久的船厂,右边是山。
荔枝碗村是澳门当年最大的造船厂所在地,现在随着造船业的没落已经没什么人了,游客也很少,数十家的船厂废墟和沿山而建的五颜六色的铁皮屋,还是能看出当年这些船厂兴盛的模样也见证了澳门渔业的的繁盛。

继续走下去,偶尔能看见彩色铁皮房子里还住这人家,还有在路边游荡的狗狗。

再走过一些,迷迷糊糊就到了路环的另一个地标圣方济各堂。
当年清末澳门半岛正在烦著被割让殖民的事儿时,相对偏僻的路环这边却还在为海盗的滋扰而头痛。而圣方济各堂前的这个纪念碑,正是纪念葡萄牙人于1910年成功击退海盗的一役。

岸的那边就是横琴,远远望去还能看见长隆的彩色房子。前天在长隆玩耍的时候,我一定没有想到原来那时澳门就在这里。

又走了许久,终于找到了。
符合所有的描述:位置偏远,门面破旧,人气爆棚(事后确定,真是他家)。
我要了一杯奶茶,兔兔要了他喜欢的咖啡。这家店还有小吃,但是我俩留着肚子吃安德鲁蛋挞,就没买。在我们坐下来的二十多分钟时间内,座位基本就没空过,不少人开车或者打车过来,就是为了尝尝他家的咖啡。我俩换著尝了尝,都觉得,他家咖啡真一般,奶茶值得推荐!你们要是有时间,也可以过来尝尝哦!

心心念想的十月初五马路,我们来啦

喝完咖啡和奶茶,就在这澳门的乡村来逛逛吧!五颜六色的房子,像到了童话世界里呢!

走着走着,就到了路环图书馆一带。这里最初是路环公局市立学校,八十年代时改作图书馆,不知不觉这座单层葡式建筑居然已经矗立在此处一个世纪了。

这让人头痛的“十月初五马路”和“十月初五街”,虽然中间出了点小插曲,但是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来到这里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分清街与马路,才能不走冤枉路哦~~

在十月初五街的街尾,有一处谭公庙,传说谭公十二岁得道,拥有呼风唤雨和治病救人的神力,经常治疗患病的乡民,又帮助附近的渔民预测天气,深受敬仰,村民便设庙供奉这位渔民的保护神,谭公也成为了广东一带著名的“海神”。

品尝正宗的葡式蛋挞

葡式蛋挞发源地就是澳门。最早的葡式蛋挞来自英国人Andrew Stow,他在葡萄牙吃到里斯本附近城市Belem的传统点心Pasteis de Nata后,1989年在澳门路环岛开设安德鲁饼店,创作出葡式蛋挞。虽然安德鲁发明了葡式蛋挞,但是真正将葡式蛋挞发场光大的是安德鲁的前妻玛嘉烈。他俩对葡式蛋挞的配方一直有不一样的看法,离婚后玛嘉烈不仅自立门户开了一家蛋挞店,而且将祕方卖给了肯德基。随着肯德基店铺开到世界各地,葡式蛋挞也随之蜚声世界。
到了澳门,自然要品尝正宗的葡式蛋挞了。安德鲁饼店在澳门有好多家分店,我们还是决定要去总店,虽然比较偏僻,但是离我们要去的十月初五马路、咖啡店很近。整栋建筑不大,可坐的位置也不多。我们打包了一点坐在岸边,吹着海风,慢慢品尝。味道不错!

两天的澳门之行不算特别尽兴,三天应该更合适一些吧,作为不算吃货的我们,一个精致的小城市,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住在广州,出行也很方便,我们下次还会继续来这个葡式小城,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当卓sir对着巨大的鱼缸倾诉内心苦闷的时候

珠海站出来右手边就有出发去横琴长隆的车,很方便的,一到海洋王国,就被高饱和度的大门吸引住了,配上一尘不染的蓝天,心情也是越来越美丽~一只大大的鳐鱼,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我们。

这个就是卓sir发愁时面对的大鱼缸了,它就在珠海长隆~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