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4 :抽象灵魂

以抽象和世界对话,这种世界语言恰似生命深处的灵魂呼唤,既缥缈又捉摸不住。它打破了绘画以精准表现物件为尺规的视觉禁锢,同时为现代人的感官、思想提供了新的阶梯。艺术作品的抽象语言运用,是艺术家从所渴望表达的事物的本质属性中抽离出其非本质属性的形式和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葡萄牙艺术家作品频繁地于澳展出,因此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进入澳门,1985年,路易士•迪美第一次回澳举办大型回顾展,为澳门画坛投下一颗重磅震撼弹。同年,缪鹏飞作品展为澳门现代艺术揭开了序幕。期间多位来自中国内地及葡萄牙的画家先后定居澳门,与本地华人、土生葡人艺术家一起发掘创作灵感,在澳门中葡文化并存融合的环境中汲取养份,互相启发,进一步丰富了澳门抒情抽象画。

无题

梅内斯(1926~1995)
孔版-丝网版 56×66 cm 1980年

无题

罗吉利奥(1930~)
孔版-丝网版 38.2×48 cm 1978年

无题

缪鹏飞(1936~)
混合媒材 200×230 cm 1992年

无题

阿杜·布奥(1926~1999)
混合媒材 200×230 cm 1992年

无题

梁慕洁(1968~)
混合媒材 54×59 cm 2009年

无题

梁慕洁(1968~)
混合媒材 53×59 cm 2009年

无题

白坚利(1940~)
孔版-丝网版 58.7×48.4 cm 1970年

无题

白坚利(1940~)
孔版-丝网版 62.3×47 cm 1970年

恋人们

纪若瑟(1939~)
孔版-丝网版 47.2×70 cm 1981年

马戏团

纪若瑟(1939~)
孔版-丝网版 50.5×37.2 cm 1980年

无题

罗卓英(1965~)
混合媒材 139.8×120.3 cm 2000年

秋季

苏沛权(1959~)
混合媒材 125.3×124.5 cm 1995年

无题

李振富(1963~)
混合媒材 121.5×121.5 cm 1989年

构图

阿尔巴·西门斯(1955~)
布本丙烯 80×100 cm 2003年

无题

李振富(1963~)
混合媒材 121.5×121.5 cm 1989年

亲笔的

贝礼道(1941~2009)
孔版-丝网版 35×41.6 cm 1976年

无题

贝礼道(1941~2009)
孔版-丝网版 39.2×49.2 cm 1980年

无题

鲁奴·圣地牙哥(1955~)
混合媒材 53×87 cm 1998年

无题

鲁奴·圣地牙哥(1955~)
混合媒材 82×55 cm 1998年

水晶镜

晴兰(1945~)
混合媒材 146×110 cm 2003年

裁缝琐记

晴兰(1945~)
混合媒材 110×146 cm 2003年

秋天

王祯宝(1945~)
布本丙烯 130×400 cm 2001年

凌谷

凌谷,澳门诗人、专栏作家。200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大学期间创立如一社,任社长,出版合集《如一》。先后任职澳门日报、澳门艺术博物馆、文化产业基金、文化局。出版诗集《新悦集》(澳门日报社,2007年)、《无边集》(作家出版社,2014年),译作有《世界和平饮食》。

《市政厅》凌谷

坐在绿色排椅上
感受
一个海洋帝国
走向衰落所需的勇气

时光忠诚不渝
我确信无疑
你的目光沿石卵花纹
刻画
我心中忧与喜的波动

四百年来
地球依然符合
地球仪的想像
恋人依然
依恋让一切旋转
最终让依恋翻覆的
时光

这里是
我们相遇相爱的城市的
起点

这里有你
离去后的虚无
在这个虚无的海洋中
我一直探索
让一切翻覆的
波动

黄文辉

黄文辉,澳门诗人、专栏作家、文学评论家、摄影师。出版诗集、散文集及文学评论集,包括《历史对话》《伪风月谈》《穆旦诗学论》等。摄影作品获日本“第十一届理光摄影大赛”一等奖(2011年)。举办“死亡的姿态 — 诗•相•黄文辉”摄影展(澳门艺术博物馆,2014年)。摄影作品获澳门艺术博物馆收藏。

《在里斯本贾梅士广场》 黄文辉
在标着你名字的广场
我点燃了一支迷你雪茄
跟一个敞开胸口衣服的
汉子和他的狗一齐
晒里斯本的太阳,旁边还有络绎不绝的
言语走过

我们始终是资本奴隶
随货币的波涛飘浮于
大洋东
大洋西
可惜语言的金币无法
等价交换,于是
我只认识一座公园,在澳门
你成为一个广场,在旅游指南

你我的灵魂
只能在缪斯神殿对话
隔着经济全球化的汇率

单元 5:大师涟漪

艺术是一场无止境的追求,艺术像是信仰,大师们倾尽一生要去寻求艺术的真谛,更像是一场心灵之旅。葡萄牙艺术家亲身经历了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创新和实验精神,如新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几何抽象派和感性抽象派等等。艺术作品是一场对话,首先是和创作者自己的对话,然后是作品和观者的对话,而大师作品也在展场互相对话和碰撞,涟漪不断,激发着人们的思维。在展厅里,观者也透过作品,犹如近距离和心中仰慕的艺术大师交流、对话,期望感受大师们的细腻或狂野,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八十英里以外

勃度罗(1931~2008)
凹版-蚀刻法、照相蚀刻 44×54.7 cm 1979年

风景人物

勃度罗(1931~2008)
凹版-蚀刻法、细点腐蚀法 39.5×41 cm 2000年

中国戏曲

马若龙(1957~)
布本丙烯 124×400 cm 1993年

无题

宝祖礼(1926~2018)
孔版-丝网版 76×56 cm 1974年

珠江

路易士·迪美(1928~2014)
布本丙烯 54×37 cm 1985年

水底之城

路易士·迪美(1928~2014)
布本丙烯 97.3×130.5 cm 1985年

海岛日记之一

郭恒(1940~2003)
装置/环保废料 150x120x15 cm 1998年

黄文辉

《在里斯本街头遇见佩索亚》黄文辉

你像东方的孙猴子一样
有七十二个变身,不过
“你是谁?”
只是历史决定论的玄学
在喧嚣游客伸出长长的自拍杆
面前,你是里斯本街头露天茶座的一尊工具
足以在社交网站上获得几个赞
你姓甚名谁,自拍镜头不会在乎

当世界发神经的时候
分裂,是诗与诗人的
本份,恰似你的七十二个变身
是历史街头的映象

地中海

维艾拉·达·席尔瓦(1908~1992)
孔版-丝网版 64.7×49.5 cm 1970年

无题

维艾拉·达·席尔瓦(1908~1992)
孔版-丝网版 64.8×49.8 cm 1970年

古代婚礼

缪鹏飞(1936~)
混合媒材 200×135 cm x 3 1998年

贾加尼路(1927~)
孔版-丝网版 24×18.3 cm 1980年

无题

贾加尼路(1927~)
孔版-丝网版 18.4×13.1 cm 1979年

袁绍珊

《无题》袁绍珊

凌空折下一根宇宙的枝桠,
沉默是最安然无恙的对话。

闪电软柔,人们在光中劈柴喂马。
以山岳为师,对井的阴翳一无所知。

去当自由的粒子,做幸福的无名氏。

大海飘着逼真的冰块,
生活是一连串混沌的无解。

时刻凝视深渊的漆黑,
生之圆满,在于巨大地留白。

善意无形无色,
宇宙某个深处的水龙头又掉下水滴。

唯独恶意不可能是抽象的。

单元 6:旅途中

众多葡萄牙艺术家千里迢迢从大西洋彼岸来到称为“天主圣名之城”的远东小城 — 澳门。人在旅途中,艺术家仿佛已勾画出想像中的澳门轮廓:客轮即将靠岸,眺望风平浪静的海湾,最美的海岸线尽入眼帘;晨光下的中式帆船在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岸边的海鸥正在展翅飞翔,一幅幅美丽而宁静的画面浮现在艺术家的脑海中,充满诗情画意。感受诗意,是旅澳艺术家创作和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元文化相容幷蓄的澳门成为艺术家们重要的感情寄托,而他们也成为了这座不断变迁的城市美学面貌的见证者。

时间之二者

乔治·马丁斯(1940~)
布本油画 140×140 cm x 2 1998年

女武神

海利·库亚(1948~)
木板油画 46.4×34.9 cm 1987年

海边市场

泽先度·路懿思(1945~)
布本丙烯 130×97 cm 1990年

旧日的复起(恢复)

龚嘉恩(1919~1999)
布本油画 50×60 cm 1976年

渔港风情

郭士(1919~1999)
布本油画 15.7×20.8 cm 1964年

旅程

龚嘉恩(1919~1999)
布本油画 60×50 cm 1972年

主教山晨曦

郭士(1919~1999)
布本油画 14×29 cm 1964年

中国帆船(渔港风情)

甘长龄(1911~1991)
纸本水彩 37×55 cm 1977年

澳门西湾海景

甘长龄(1911~1991)
纸本水彩 27.5×76 cm 1970年

中葡合体船“澳门号”1988年7月首航日本

赵绍之(1934~)
布本油画 52.1×76.3 cm 1988年

环球旅行者与作者的对话

《一九七三年六月在慕尼黑工作室中环球旅行者与作者的对话》
白高德(1932~2015)
孔版-丝网版 65.8×46.8 cm 1974年

宇宙层中的环球旅行者与我

白高德(1932~2015)
孔版-丝网版 49.5×67.8 cm 1976年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