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篇游记2018年就完成在美篇上了,前两天无意中翻到,疫情呆在家里无聊,就不厌其烦地搬到马蜂这里来。

2018年夏小朋友高中毕业,好久没有出去旅行,商量规划一下,开始了美国的自驾游。
我们6月30号从多伦多出发,一路向西,终点是黄石公园,折返回家,一共8000公里,12天。

D1.入境 安娜堡

35度的酷暑,我们从加拿大的温莎市入境美国。美国现在安检特别严,过关先检查护照,不停问问题,住哪,去哪,干嘛,几人,有没带蔬菜水果,带了多少现金……
然后被请到一个楼下,遭一波子美国警察围攻,开后备箱,无条件必须被检查……接着上楼,又被问三问四,盖章放行……整个过程约1小时……以前过境也就 10分钟……然后我想说的是,上车后发现准备付过路费的10美元不见了……警察也收小费吗?

为了到黄石有充裕的时间,我们第一站绕过了底特律,到达美国Michigan州Ann Arbor。这个城市最著名的是1817年建校Michigan大学安娜堡分校。百年老楼随处可见,硕士多如狗,博士满地走……听说有两三具木乃伊的博物馆规模能与中国省级博物馆相抗衡,并且都是私人赞助,可惜周末不对外开放。

校如花园~

随处可见的小东西已经无畏无惧😂

安娜堡小镇不大,这条便是主街了,和加拿大雷同。

虽然充满了文艺气息,但实在没有心情细细品味,因为实在太热了……不知道为什么,到哪里我都特别喜欢这类的涂鸦墙,不但小情小调,还特别彰显个性~

必须到此一游~

路边的教堂⛪

橱窗里的小商品。

D2.苏瀑


第二天,安娜堡出发1300公里,13小时到达苏瀑(Sioux Falls)
苏瀑市是由东往西进入南达卡他州的第一个城市,从地理位置上讲,该市被誉为“美国的心脏”,15万人口,也是该州最大的城市。苏瀑市就是因历史上苏族聚居在大苏河瀑布边而得名。(此段荡来的)
到达时已经当地晚上9点,与多伦多时差1小时。天还没完全黑,凉爽的23度。小城市没那么喧嚣,酒店附近按了几张,得赶紧吃晚饭了。

美国每个城市建筑风格都不一样,所以特别适合我这种喜欢随手拍的女子。

夜晚的小镇很宁静,治安似乎也不错。

晚餐很丰富,不过讲真,美国的餐比加拿大贵多了,比中国更不是事了……

D3.苏瀑 总统山 魔鬼塔

第三天一早,去了代表景点瀑布群。
总体讲规模并不大,很短的流经中分多层泻下,形成多层次的瀑布群,虽然落差小,但也甚为壮观。

苏瀑市是个适合走走停停的地儿。

路边各式各样的雕塑成了一道风景。

接着,580公里,Mt.Rushmore,为了来看他们一眼。那些五颜六色的应该是美国各州的州旗。(看到这里我想笑,各位总统大人,知道最近两位老爷子打的头破血流了吗?)

这张应该在电影里都见过吧。

总统山大不,却依旧吸引了无数游客。

长腿小哥哥到此一游~

继续驱车200公里~怀俄明州东北角的克鲁克县,一片几乎平坦的土地上,矗立一块巨石。印地安人的圣地,美国第一个国家纪念地──魔鬼塔。到达的时候已是晚上8点多,天一点没黑,独好的光线。……

虽说是著名景点,但一般团队是不会带到这里,所以看不到游客,这就是自驾的好处,于是斗胆马路中间poss。

小朋友也狠狠施展他的技术。

晚餐选择了酒店边上的墨西哥餐厅,无比香艳的装饰,也算有点异国情调……

一个盘子比两张脸都大,味道嘛,soso……庆幸自己不是墨西哥人😂

D4.黄石国家公园

第四天,基本上一天都在路上,800公里,晚上7点到达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黄石国家公园,1872年3月1日它被正式命名为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公园,于197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国家公园。)时间关系当晚只游览了一个景点Fountain Paint Pots。

暮色刚刚好,将地热温泉与光影完美融合……

除了空气中弥漫着臭鸡蛋的味道,其他都很完美。

D5.黄石国家公园

第五天主力队员小朋友突然发烧,只去了三个景点……Norris Geyser Basin位于黄石公园西侧,是黄石公园里最热最活跃也是最不稳定的一系列间歇泉,世界上最大的间歇泉 Steamboat Geyser 也位于此区,它长期蛰伏,很久才喷发一次,上次喷发为2008年。这里的热泉都是在不断变化,有新的热泉出现,也有老的热泉枯竭,一次小小的地震都会改变热泉区。水中不同的颜色可以显示出水温的不同。(除了第一句,后面文字全是荡来的……)

没P图,全是原色。

远处随处可见喷发的温泉。

Mammoth Hot Spring猛犸热泉位于黄石公园西北部,是世界上已探明的最大的碳酸盐沉积温泉,景观以石灰石台阶为主,也称热台阶区,可分为上台地(UpperTerraces)和下台地(Lower Terraces)。下台地和四川的黄龙很像,不同的是黄龙是冷泉,而猛犸是热泉。猛犸热泉原有多个热泉从山坡上一节一节地流下来,滋生了大量细菌,成为了一个色彩丰富的阶梯,但是在2002年的一次地壳运动后,大部分热泉停止了活动,导致大量微生物死亡,使猛犸象热泉失去了颜色,死掉的细菌也变为了灰白色的粉末,残留在干枯了的大台阶上。(荡来的)

感叹大自然留下的。

到此一游。

有蓝天白云,拍什么都好看。

黄石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位于黄石公园东侧,虽然不如科罗拉多大峡谷看起来那么壮观,但在以地热闻名的黄石公园内也是比较独特的景观。黄石大峡谷有两个瀑布,Upper Fall上瀑布和Lower Fall下瀑布,下瀑布的落差更大,也更壮观,Artist Point是拍摄下瀑布的最佳位置。
长23英里的黄石大峡谷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因此峡谷的北沿和南沿总是挤满观看上瀑布和下瀑布的游客。(度来的)

我想说,这辈子还是第一次亲自看峡谷……有种宁人窒息的震撼感。

D6.黄石国家公园

忘记说了,我们住的是黄石西门的Motel,Crosswinds。很干净,因为旺季,所以也很贵,每天约人民币2000多。听说公园里的酒店要提前1-2个月订,好在一辆车的门票才30美元,可以七天内无限次进出,还是非常方便的。

忘记拍床照了,沙发看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的房间。

小朋友恢复了点生机。去了画报杂志上有的景点。
看地图能知道这里有4个pool,都是活温泉。

在上图中Your are here.这就是那条河。

小朋友重新举起了相机。

这是其中的一个小pool。

这个温泉就是一煮开锅的游泳池,好想跳下去😂

池与池之间都是栈桥连结,听说掉下去就歇菜……基本上都是这个颜色,脑中只有腐蚀二字……可是超美有没有,特别是和蓝蓝的池水在一起。

这种干涸的泉眼也很多。

清澈见底。

著名的来了。大棱镜泉位于黄石国家公园内西段,是美国最大、世界第三大温泉,1871年被地质学家发现,并因其醒目的色彩而被命名为大棱镜。
温泉的水温高达86℃,生物理化作用使之水色变化多彩,各种颜色由中心往外扩散,池畔形成渐层纹理。
池面直径有115公尺之巨,要想整体感受温泉的多彩壮观,可由Fairy Fall Trail去往温泉西南方的小山丘上观赏。

因为栈桥离的太近,所以无法拍全景。(马蜂这里好像无法放视讯,否则就能感受有多美)

小哥哥还没缓过劲来😂

为了拍全景给你们看,徒步往返一小时上了对面的山丘……

路上很多这种有纹路但是死了的树干,不知道它们经历了什么。

下一站,老忠泉。我们住在黄石西门,早上退房,往南门出公园,不走回头路。

暴晒40分钟,为了拜会老忠泉……Old Faithful Geyser。
间歇喷泉,平均每隔60分钟喷发一次,每次4-5分钟。能喷出约5升热水,高达50-60米。正因为它每次如期而至,因此亲暱地称之为“老忠泉”……

我的左边右边。

40分钟,中间忽大忽小的冒热气,让你觉得每一次都有可能喷发,于是一直举着手机……终于……其实喷射的非常高,都让我拍视讯了。

路过黄石湖 ,这里是一个营地,很多房车在这里安营扎寨。非常安静,心旷神怡。

离开黄石公园,下一站大提顿主峰。

结束了3天的黄石公园之行,我们基本上是按这个路线走的,因为小伙子身体原因,有一两个点没去。留点遗憾可以下次再来。

公园里基本上是这样的路,没什么堵车(除非遇到动物)。

出了黄石,当晚住在提顿村的The Alpenhof酒店。

提顿村,真的是个村。在山脚下全是大大小小的酒店。一个晚上RMB3000多,贵有贵的道理。

日出日落都能看到雪山的美景。

房间很西部有没有。对了,再囉嗦一句,北美的标间床都很大,差不多国内1.5米-1.8米,一家四口住完全没有问题。所以到哪里我们订的都是一间。因为怕行程不确定,于是都是提前一天在网上订。

暮色下的大提顿雪山和村子的停车场。

正好遇到音乐节。

全是爷爷奶奶,因为演出的都是5-60年代的爵士乐,不过真蛮好听的。

晚餐的生蠔,三个小小的16美刀,在南京烧烤店里可以给我来一打……

D7.杰克逊小镇 大提顿国家公园

第七天,一早出发。路过杰克逊小镇,是一个处处展现西部牛仔文化的地方。小镇位于怀俄明州,依落基山而建,以牛仔文化闻名于世。

dt的房屋大多是咖色的,迎街的门面都是木质的走廊,防晒防雨。

全美最大的麋鹿角拱门,完完全全的西部味道。如果不是因为赶路,这地儿够我逛一天,真心喜欢……

这张图片是不是很眼熟,美片的开头……

大提顿国家公园(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位于美国怀俄明州西北部壮观的冰川山区,1929 年建立,占地126 平方千米。公园内最高的山峰是大提顿峰,海拔4198 米,有存留至今的冰川。分布在该地的冰湖以珍尼湖为最著名。斯内克河上用水坝拦堵形成的杰克森湖为当地最大的水域。高耸入云的山巅,覆蓋著千年的冰河,山连山,峰连峰,宛如进入人间仙境。(度)

听去过的朋友说团队会拉他们去踩个点,五分钟拍照,结束。我们开车围着转了一圈,看了个通透😂

有小屋。

有小河。

有草原。

接着我们来到了火星上……

D8.恶地公园


第八天,从大提顿到恶地,大约900公里,中途在Rapid City 休息一晚,到达的时候是最热的正午,38度……有蓝天没白云,还有呼呼的大风……这里最佳的拍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而我顶着大太阳……直射真的很恐怖,晒残了……

恶地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南达科他州西南部,占地242756英亩,由大面积的侵蚀石灰岩、尖峰和草原组成(度)

小朋友在思考人生😂😂😂

网红照来一张。

一路辛苦的小白,心疼你5秒钟。

D9.芝加哥

第九天,挺进芝加哥……去程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横穿芝加哥,直接到达苏瀑。回程时在芝加哥停留两天,为了有充裕的时间shopping😂

从恶地到芝加哥,一共约700公里,我们选择了市中心的Double Tree酒店。因为不熟悉路线,所以车子停在酒店里,去的地儿都靠两条腿。那么有人问了,为什么不乘地铁?可是更喜欢走走拍拍吃吃喝喝呀😂这篇没有自然风光,我也爱大城市。

晚上去芝加哥360观夜景。一路夜色中的摩天大楼,夹杂着古老的建筑。

芝加哥360(360 CHICAGO)坐落在1,030英尺高的汉考克大厦94层……来到这里能够将芝加哥的城市夜景一览无余。

欣赏到城市的另一面,神祕而辉煌。

小朋友尝试tilt,八组落地窗,缓慢向建筑物外倾斜到30°只喊晕😂😂😂我有恐高,不敢不敢……

美美的橱窗。

大城市的夜晚和小镇相比,多出的就是气魄。可能是因为才从乡下进城的反差,当我在连连惊呼时,边上有人说,你还能别这样,好歹咱们也是一线城市出来的😂

D10.芝加哥

第十天,白天芝加哥的街景。这三个圆,看到就没烦恼了,老外的幽默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在边边角角都能体现。

好喜欢这个阳台,其实这张照片下面还有一对走路的情侣,被我拍走样了😂

网红火烈鸟墙~浓重的色彩和画面给这块毫无生机的区域带来无穷趣味。

必须留影呀。

白金汉喷泉(Buckingham Fountain)也是一个芝加哥地标,位于格兰特公园中心。它建于192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喷泉之一。它采用洛可可婚礼蛋糕样式,灵感来自凡尔赛宫的勒托喷泉,象征密歇根湖。
白金汉喷泉被认为是芝加哥的前门,因为它位于该市的前院格兰特公园,靠近 Columbus Drive and Congress Parkway哥伦布驱动器和国会大路交会处。喷泉本身代表着密歇根湖,每个海马分别代表滨湖的伊利诺伊州、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和印第安纳州。(这段是度来的,因为比较有用)

云门是必去之处,俗称大豆子😂它的神奇在于在这个角度你可以和闹市区的整个全景合影,虽然是扭曲的。

芝加哥美术馆建立于1891年,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术展览馆之一,也是当今美国三大美术馆之一。

镇馆的画几乎都拍到了……《巴黎街道雨天》作者:居斯塔夫·卡耶博特

《麦草垛》作者:莫奈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作者:乔治·修拉

《阳台上的两姐妹》作者:雷诺阿

《睡莲》作者:莫奈

《老吉他手》作者:毕加索

《红色手扶椅》作者:毕加索

《卧室》作者:文森特·梵高

最看不懂的是《带抽屉的断臂维纳斯》,也是镇馆之宝……朋友学美术的女儿说这是达利的作品,超现实主义,所以咱们常人看不懂……

馆内藏品最精美的必须属于徐展堂先生的收藏,这里是他的第三间中国艺术馆……

唐三彩

网红抖舞,唐朝就有了……Gucci Gucci Prada Prada……😂😂😂

欧美的宝贝也是精美。

馆里的展品多到真的可以呆一整天……

接下来是小朋友们喜欢的自然博物馆,此处省略 50张😂

同样是小朋友喜欢的海洋公园,估计跟世界各地的差不多,就也省略了……

D11.芝加哥 底特律

第十一天,上午的重点在购物,下午离开芝加哥,500公里,晚上抵达底特律……对面就是🇨🇦了。

餐厅都关门了,找到一个酒吧,还挺热闹。

D12.底特律

第十二天,在市中心溜达。底特律位于美国东北部,属于密歇根靠南的城市。

曲线和直线的完美融合,柔中带刚。

类似UFO的造型。

GM大楼临河,通用在大楼前临河一排修建了一个river walk,可以远眺对岸的加拿大温莎市。密歇根河隔开了两国。

底特律的地标性建筑,饿死的🐫比🐴大,依旧能看出没落帝国当年的繁华……我这个车盲这次才知道GMC,别克,雪福来,卡迪拉克是一家的……

大楼内部。

底特律市中心不大,也很热闹,正好是午饭时间,中心公园大大小小的餐厅和露天座位坐满了用餐的正装白领……这个城市黑人真特么多,不是我种族歧视,是真多……不知道犯罪率高是啥原因……

骑马的警察蜀黍。

街心花园有小小的沙池,供小朋友们在这里嬉戏玩耍。

在市中心溜达完,穿过河底通道,只是出示了PR卡,没有任何检查,分分钟入加拿大境内,驱车400公里,回到温暖的家。

两年后的今天,事过境迁,疫情肆虐,啥时才能再次出行呢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