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DC,位于东部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相邻处、波托马克河和阿那考斯蒂河交汇处的北岸高地上,面积 53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平方公里。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1780年选定该地建都,并以总统华盛顿的姓氏命名。1791年聘请法国军事工程师P.C.朗方对城市进行规划,朗方根据华盛顿地区的地形地貌、风向、方位朝向等条件,选择了这个地势较高和取用水方便的地区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并选定琴金斯山高地(高出波托马克河约30米)布置国会大厦。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置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共建筑物,并结合“独立”、“宪法”两条林荫大道及大片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的道路系统。 这个选择和莫斯科一样,处于两条河的交汇处,这里是波托马克河航段顶端,在波托马克河与其支流阿纳亚河交汇处, 其城市中心也有一系列起伏微缓的小山岗,其“依山傍水” 与莫斯科城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次来华盛顿,主要就是参观以白宫为轴心建立的华盛顿国家广场。

抵达入住

从费城乘坐火车,2小时左右抵达华盛顿DC,120刀/人。入住是希尔顿酒店,便乘坐地铁前往,很方便,到站后步行十分钟就到。



火车站



地铁站
华盛顿的地铁站比其他城市好很多,虽然也不新,但保留着建设时的时尚,站台蛮酷炫的,我们抵达的出入口,更是直上直下近百米,让人炫晕。


站台



上行口



下行口



酒店及附近的街、周末市场



酒店附近的街区
很整洁,有很多饭店,意式、泰式、日式、中式都有,吃来吃去还是泰式的又合口又新鲜,中式的实在吃着觉得食材冰得有些日子了。



周末小街上有了临时市场,很热闹。

白宫

白宫(The White House),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室,1902年被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为“白宫”。参观者只能在围栏外远观。

白宫附近的雕像和建筑

一群踏着“风火轮”的参观者

华盛顿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

这次在华盛顿时间3晚近4天,但到达和出发的安排不够好,只是在第二、三天集中两天去了华盛顿国家广场。好在国家广场让人惊艳,也让我对华盛顿念念不忘:
广场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一处开放型国家公园。该广场由数片绿地组成,东西直线长达3公里,一直从林肯纪念堂延伸到国会大厦,这里美国国家庆典和仪式的首选,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重大示威游行、民权演说的重要场地。


我们采取的路线是:


第一天,游览广场西部分。从白宫经广场大片运动绿地到方尖碑——华盛顿纪念碑,然后向西一路观览了二战纪念碑、倒影池、林肯纪念堂、往北走过越、韩战纪念碑,进入一片枫树林,接着回到林肯纪念堂后面吃了汉堡当午餐(只有此处有吃的,还不错),再往南沿着波托马克河散步走到潮汐湖,透过湖欣赏方尖碑和杰弗逊纪念堂,然后参观纪念堂,穿过草地来到广场北的美国国立非洲艺术博物馆。来来回回一天行走了十余里了,看了广场的一半。


第二天,游览广场东部分。从另一地铁口出来,直接来到方尖碑,从北面开始,参观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雕刻园、 美国国家美术馆西楼、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楼;然后看国会山——美国国会大厦,接着向南继续参观了美国国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赫尚博物馆和雕塑园、 弗利尔艺术馆等。又是一整天,很多馆根本没有时间去看了。
所有博物馆均免费向游客开放。国会山进入则需提前预约。
其他还有美国植物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艺术与工业大楼、 史密斯松宁城堡、 赛克勒艺术馆等未能前往。在广场周围实际还有:国会大厦东侧的国会图书馆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楼、美国国家档案与档案局、华盛顿老邮局大楼、福特剧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纪念雕塑、美国国家邮政博物馆、华盛顿联邦火车站、罗斯福纪念馆等。



广场西部分

广场绿地

从白宫往南走一段,来到华盛顿国家广场。广场由多块绿地组成,很是宽阔,没有围墙和栏杆这类的,全开放,市民们在此休闲运动。

方尖碑——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纪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首都的地标,为纪念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石碑建筑物的内部中空,是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筑,以古埃及的方尖碑比例设计主塔。
1833年美国国会通过建案,建费用由全民乐捐,每人捐款上限为一美元,蓝图由米尔斯(Robert Mills)设计。其间因南北战争爆发,停摆了22年,1876年又重新复工,由美国陆军负责,经费由政府负担。整个工程于1884年12月6日竣工,并四年后开放观光。石碑是以白色大理石建成方尖型,高度是169.3米,东面是国会大厦,西部是林肯纪念堂,北面是白宫,南面是杰佛逊纪念馆,内墙镶嵌著188块由全球各地捐赠的纪念石。登上169米高的华盛顿纪念碑,可俯瞰波托马克盆地全貌。美国国会于1899年投票后决定:“华盛顿特区任何新建建筑的高度不可以超过华盛顿纪念碑”。
两天时间里,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


第一天早晨:



第二天早晨



从倒影池看过去



从林肯纪念堂前看过去




从潮汐湖看过去

二战纪念碑National World War II Memorial

美国国家二战纪念碑坐落在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是为纪念在二战期间服役的1600万美国军人而建的。​整个纪念馆呈一个下沉的椭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是一个圆形的湖,左右两旁56根花岗岩柱子,每一根代表着在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个州或者一个海外领土。
199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决定建造二战纪念碑。当年5月,时任总统的克林顿签署法令,授权美国战争纪念碑委员会在华盛顿建造全国首座二战纪念碑。纪念碑于2001年9月动工兴建,于2004年5月正式举行了竣工典礼。从国会通过法案,到纪念碑最终建成,历经11年,耗资一点七五亿美元,占地七英亩。
沿草地台阶拾阶而下可以抵达纪念馆的中心,纪念馆的两个方向都有一个拱形塔楼,塔楼里面各有三只巨大的铜质美国雄鹰举起了象征胜利的花冠。在弯曲的”自由墙”上刻有4000颗金星,每一颗星都代表着在二战中牺牲的100位美国人

倒影池

在林肯纪念堂前东望,倒影池正好倒映出华盛顿纪念碑长长的碑身,看起来更加顶天立地。从华盛顿纪念碑下西望,同样可以发现洁白的林肯纪念堂倒影在水中,神圣庄严。平日里,倒影池是野鸭、海鸥群集的地方。由于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阿甘正传”在此取景,更让此地家喻户晓。

林肯纪念堂

林肯纪念堂(Lincoln Memorial),它被视为美国永恒的塑像及华盛顿市标志,为纪念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而建。纪念堂位于华盛顿的国家大草坪西端、波托马克河东岸上,与东端的国会大厦遥遥相望,成为广场的东西两端的。
纪念堂于1914年破土动工,完成于1922年。是一座用通体洁白的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的古希腊神殿式建筑,整座建筑呈长方形,长约58米,古典建筑。36根白色的大理石圆形廊柱环绕着纪念堂,象征林肯任总统时所拥有的36个州。纪念堂顶部护墙上有48朵下垂的花饰,代表纪念堂落成时美国的48个州。廊柱上端护栏上刻着48个州的名字。

进入纪念堂,迎面正中是一座大理石制林肯坐像,像高5.8米
林肯纪念堂大理石雕像
林肯纪念堂大理石雕像
,由雕塑家丹尼尔?彻斯特?法兰屈(DanialChesterFrench)设计雕刻。林肯汉白玉雕像后的墙壁上方铭刻着4行大字:In this temple as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for whom he saved the Union the memory of Abraham Lincoln is enshrined forever 。展堂南北两边石壁上铭刻着林肯的两篇著名演说,南墙上的是《自由的新生──葛底斯堡演说》全文,纪念堂北墙上则是林肯1865年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词。

参观纪念堂堂后,人们纷纷停留在台阶前休息观赏倒影池和方尖碑

潮汐湖和杰弗逊纪念堂

杰斐逊纪念堂(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坐落于美国华盛顿,是为纪念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而建的纪念堂,1938年在罗斯福主持下开工,至1943年落成。这座纪念堂,按杰弗逊喜爱的罗马神殿式圆顶建筑风格设计,是一座高96英尺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大厅中央耸立著高近6米的杰弗逊总统立身铜像。身后的石壁上,镌刻着杰弗逊生前的话:“我已经在上帝圣坛前发过誓,永远反对笼罩着人类心灵的任何形式的暴政。”
在1934年6月26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拨款300万美元,在潮汐湖边建造杰弗逊纪念堂,并为此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著名建筑师波普(John Russell Pope)被选为设计师。在纪念堂建造过程中,建筑师波普逝世,他的合作者奥托·埃格斯(Otto R. Eggers)和丹尼尔·希金斯(Daniel P. Hohhins)继续了波普的使命。1943年4月13日在杰弗逊诞生200周年,纪念堂落成并向公众开放。

波托马克河Potomac River

波托马克河(Potomac River)是美国中东部最重要的河流,注入大西洋,长590公里,是全美第21大河流。
华盛顿在河的东北岸。波托马克河和阿那考斯蒂河静静地流经市区一直向南注入大西洋,两河交汇处有波托马克公园,波托马克公园座落于首都华盛顿西南部,而潮汐湖又把她分割为东,西两个波多马克公园。所以国家广场和公园是连线重叠的。
由于波托马克河在林肯纪念堂西南方形成一个潮湾(TidalBasin),且这一带地势平缓,故而,此处安排了宪法公园、西波托马克公园和罗斯福纪念公园等一系列的公园和绿地,其间点缀著各种纪念雕塑和建筑精品,例如著名的越战纪念碑和朝鲜战争纪念碑。这种人工与自然的结合,构成了华盛顿中心区独特动人的城市景观。
东波托马克公园是休闲运动的乐园,公园内有高尔夫球场、自行车径、行人专用道、泳池、网球场等。
西波托马克公园其实更为游客熟悉,因为其间容纳了杰弗逊、林肯纪念堂等代表性建筑,成为必游之地,只是人们常常”身在此山中”,却不知道这个地区的真正名称。倒影池也算是西波多马克公园的。

广场景观

从林肯纪念堂往北,越战纪念碑及枫树林

一片枫树,在深秋里绽放出绚丽多彩


从林肯纪念堂往南,韩战纪念碑及绿化景观
两排树营造出不凡的绿荫长廊效果

国会山United States Capitol

美国国会大厦,别称国会山庄,是美国国会所在地,位于华盛顿25米高的国会山上,坐落在国家广场东端。是广场东西轴线的起点。
国会大厦1793年9月18日由华盛顿总统亲自奠基,1800年投入使用。1814年第二次美英战争期间被英国人焚烧,部分建筑被毁。战后重建,最终形成了今日的格局。全长233米共3层,以白色大理石为主料,中央顶楼上建有出镜率极高的3层大圆顶,圆顶之上立有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铜雕像。大圆顶两侧的南北翼楼,分别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办公地。大厦为罗马复兴的典型例子,它仿照巴黎万神庙,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是古典复兴风格建筑的代表作。
进入参观需提前网上预约,只好隔着倒景池远观了。很静谧,很难想象这是个国家机构所在。

国家广场两旁的博物馆建筑群

从国会大厦台阶到华盛顿纪念碑,长1.8km,其中间是大片绿地,两旁分布了各个博物馆,全免费向公众开放。花一天时间仅能看大部分馆,无法全部馆都去到。

美国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唯一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半官方性质的博物馆机构。由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遗赠捐款,根据美国国会法令于1846年建立于首都华盛顿,并在华盛顿特区建造了一座以史密森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庞大博物馆群。其中九所博物馆和美术馆坐落在华盛顿纪念碑与国会山之间的国家广场(
National
Mall)上。这些全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包括: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艺术工业大楼(Art and Industries Building)、赫希洪博物馆 (Hirshhorn Museum)(著名的当代艺术博物馆), 国立美国艺术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Art)、国立非洲艺术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rt)、国立航空航天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Air and Sp
ace
)、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等。
史密森尼博物院主楼 (The Castle)
行政总部,内设办公室、史密森尼资讯中心和一个题为史密森尼博物院:美国宝藏的展览

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开馆于1910年,展品多达一亿二千万件,从恐龙化石到各种储存完好的珍贵动物标本、珍稀矿石等。这里还是著名电影《博物馆惊魂夜》的拍摄地。
重要特色:恐龙;非洲历史和文化;地质;宝石和矿物质; “希望 (Hope)” 钻石;哺乳动物厅;探索厅(Discovery Room)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国家艺术馆(
National
Gallery of Art),是一座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艺术博物馆,常缩写为NGA,隶属于美国政府,由史密森尼学会管理。建筑物本身分为东西两栋,有靠地下通道相通。
国家艺术馆由美国国会建立于1937年,一开始是为了管理安德鲁·威廉·美隆(Andrew W. Mellon)和山缪·卡瑞斯两人捐献出的收藏(主要是意大利艺术)。1941年3月17日国家艺术馆的西栋建筑正式开放给民众参观,西栋建筑由建筑师约 翰·卢梭·派普(John Russell Pope)所设计,东栋建筑由建筑师贝聿铭所设计,于1978年开放。此外,国家艺术馆在1999年增设了一个雕塑公园。
一九七八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络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白宫。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颇难处理的不规则四边形。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78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动馆的开放,标志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这座建筑得到了评论界的高度赞赏,也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贝聿铭的初衷是想设计一个大家都愿意光顾的场所。他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西馆

连线西、东馆的地下通道

东馆

美国国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

国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位于2004年开馆,是一个专门介绍美洲印第安人生活、语言、文学、历史以及艺术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外形像是黄色的大岩石,让人想起夕阳下的西部绝壁,分为五层,展览面积23000平方米,收藏品可达80万件,此外,还有12.5万张图片。馆内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我们的宇宙:我们世界中的传统知识形态”、“我们的人民:表达我们的历史”以及“我们的生命:当代生活和身份”,从中不但可以看到羽毛头饰、战斧、枪支、挂珠项链、编织篮、毛毯和陶罐等熟悉的印第安人传统 服饰和生活用品,也有他们当代的民族发展和生活状况。

华盛顿赫希洪博物馆

华盛顿赫希洪博物馆是美国唯一以环形投影建筑设计的博物馆,360度投影萤幕将照亮建筑外观,不断变化的影象和声音,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体验。11个高清晰度视讯投影仪,影像将无缝交融在一起。
重要特色:馆内外和雕塑园中藏有罗丹、穆尔、穆尼奥斯和列肯斯坦的大型雕塑作品;室内陈列德·库宁、沃霍尔、里希特的画作;考尔德的活动雕塑作品;胶片系列。

赛克勒艺术馆

街景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