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而来

又是一年岁末,对于即将过去的一年,在我的旅行记录上却谈不到有多么丰富,值得开心的是我的足迹终于到过了痴迷已久的耶路撒冷,郁闷的地方在于似乎也仅限于此了。旅行永远是我最喜欢的减压方式,而到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的香港来减压,其实是我不曾想到的。

香港在我的个人旅行目的地列表中,其实并不在前列,对于这里我从未有过那种非来不可的冲动,坐在飞机上的我竟然有种不知此行为何的莫名感觉,这在以往的旅程中还是从未有过的。或许如此的漫无目的感倒是能为这次出游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交通:地铁以及渡轮

落地后,即可在机场办理八达通卡,如果你在香港的几日打算乘坐地铁、公共汽车这类交通工具的话,还是非常有必要办一张的。第一次办卡的话,押金50港币,需充值100港币。之后可以在各个地铁站点、711便利店充值,充值的话只收现金,不少于50港币。八达通在有余额的情况下,可透支使用一次,额度不超过35港币。

从机场到市区的话,可以选择机场快线或者乘坐巴士A21。机场快线相对贵一些,A21相比起来就便宜不少,只需33港币/人。

香港的地铁站里面都是不同的颜色,搭配两种字型标注著站名,这种较为不同的地铁文化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需要过海的话,可以乘坐地铁,也可以在中环码头乘坐渡船,体验一下老香港人摆渡的感觉。中环码头中七号码头是一直人气很高的天星小轮,连通中环与尖沙咀。渡船的价格非常便宜,印象中2.6港币/人。

黄家驹墓

张小姐是黄家驹的骨灰粉,这次入港就是想来悼念一下她的偶像。黄家驹墓位于将军澳华人永久墓地十五段六台二十五号位。为了便于分别出来,他的粉丝们已经将墓碑背后的墙壁粉刷成蓝色,很醒目。墓碑后面有粉丝团准备好的香烛用来祭拜。

献上一听他最喜欢喝的可乐,为他点上一支他常抽的万宝路,我和张小姐就这样听着他的歌在这里坐了许久。

在这段时间里又有几位分别来自不同地方的歌迷前来祭奠,直至下山之时,还看到有人手捧著鲜花,甚至揹著吉它往这里走来。在如此寻常的一天,依然能有这么多人想起他,来看望他,轻轻地哼着他的歌,陪他坐一坐,目睹著这些,不得不说我的心被感染了。一个人死后能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这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自己永远也不会知道的。

“生命不在乎得到什么,只在乎做过什么;摇摆精神,永垂不朽”,这两句墓志铭对于他来说确实是恰如其分。生命虽然短暂,却是如此的多彩,在最绚烂的时候凋谢,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局。最心爱的吉他伴他离去,而那些大多脱离了小情小爱,有那么一种大气磅礴隐藏在其中的歌,却永远的留了下来。

太平山顶

太平山顶是俯瞰整个香港的最佳地点,尤其是夜景更为美妙,但我没有计划要在这里等待夜幕的降临,看看白天的景色对于我来说就足够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些钢筋水泥的城市景色总是提不起太浓厚的兴趣。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倒是愿意化身为这只石狮,目睹著岁月的变迁,来看看香港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变为如今的模样的。

大屿山

昂坪360缆车是大屿山景区的一大特色,在缆车里可以浏览风景,选择底部是钢化玻璃的水晶缆车趣味性更强一些。可以看到沿途的自然风景,远眺大佛。坐上缆车的时候,工作人员会为你拍照,下车时可以选择留下照片作为纪念,当然这是要付费的,虽然如此,这里的服务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下了缆车就是一个小市集,由于时间上临近圣诞节,这边的圣诞气氛已经非常浓厚了。

宝莲禅寺历史也近百年,是香港著名的寺庙。前不久过世的金庸先生便是在此火化的。

这尊青铜所制的释迦摩尼佛像就是著名的天坛大佛,这是大屿山的标志性建筑,之所以叫做天坛大佛,是因为大佛的底座设计参考了北京天坛的样子。大佛中空设计,内分三层,内有一枚佛陀真身舍利供奉。

这尊大佛庄严法相,面目慈悲,佛陀右手示“施无畏印”,使众生内心安宁,无所畏怖;佛陀左手示“与愿印”,使众生祈求之愿得以实现。这两种手势皆属于释迦五印之内,通常都结合使用。

宝莲禅寺的香火十分旺盛,来朝拜大佛人也是源源不断。关于信仰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有一些终究是好的,能够指导着你如何来看待这个世界,虽说达到超然物外这种境界很难做得到吧,但多少能向积极的方向影响着人们。而如何做到这些,或者说尽量接近做到,更多的在乎于内心,与表面上的形式则无甚关联。

时近中午时分,索性就在宝莲寺斋堂吃一餐素斋。简简单单的四菜一汤,虽然清淡但味道却甚是不错。

饭后突然间下起了小雨,山间本来就容易烟云缭绕,不大一会儿功夫,大佛已经隐于云雾之中,不能得见。本意就此返程,直到了昂坪市集才突然想起,此间还有一处心经简林还未曾看过,又急匆匆的返转回来。

心经简林,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刻于花梨木之上,每根木柱材质为花梨木,高约八至十米,总共三十八根木柱,按照∞字形势安放。《心经》虽只有二百六十字,这看似的简单却远没有表面那样好理解。

完成了大屿山的游玩,坐上返程的缆车,才想起让我们的小熊出镜,大雾弥漫之下,只留下你俩被主人遗忘的无奈表情。

维多利亚港

维多利亚港的夜景经常出现在影片、杂志、明信片之上,算是全世界数得上的夜景了。暮色降临之后,这里聚满了游人,拍照、合影、自拍,很是繁忙。吹着海风,看着这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景色如此的近在眼前,一时间有些恍惚了。香港,这个代表着繁荣进步的地方,我曾经觉得它距离我非常遥远,而今近到身在其中,却又有些说不出的茫然之感。

这艘红色的三帆中式帆船便是大名鼎鼎的鸭灵号,是目前全世界极少数还有执行能力的的古董帆船。因为船型似鸭子,而当时的船主又希望赋予他的船只以灵魂,所以这才命名为鸭灵号。

香港迪士尼乐园

香港迪士尼乐园是有专列地铁的,从欣奥站到迪士尼乐园站。专列地铁的车厢内部有很多迪士尼元素,包括列车车窗都是设计成米奇头的造型,一坐上就感受到迪士尼的气息。

香港的迪士尼乐园是全世界第五家、亚洲第二家、中国第一家迪士尼乐园,虽然是占地面积最小的,但是趣味性并没有因此而减弱。里面分为美国小镇大街、探险世界、幻想世界、明日世界、灰熊山谷、反斗奇兵大本营和迷离山庄这几个部分,进门可以免费拿上游园地图来指导如何游玩。

香港迪士尼乐园分为一日票和两日票可以来选择,根据自己安排提前网上买好票到园内换取纸质票。如果一早到,安排紧密的话,一天也是可以玩下来的,要是想宽松一些还是两日更加方便些。

目前香港迪士尼乐园里只有星战极速穿梭和小熊维尼历险之旅可以换取快通票,用纸制票在游艺专案门口扫描二维码即可换取。使用快通票可以免去排长队的苦恼,但是要自己规划好时间,同一专案换取快通票后一小时之内是不能再次换取的。

刚一进园,就有服务人员传送迪士尼乐园主题的明信片,填写后就可以在园内投递。

整个迪士尼乐园里不同时段有各种迪士尼卡通人物和游客们合影,他们每个角色都很热情活泼,与游人互动合影,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但是哪个时段有哪个人物在何处出现,就的自己提前做一些攻略了。

铁甲奇侠飞行之旅是钢铁侠主题的游艺专案,先是浏览了钢铁侠人物相关的发展历程,各项简单介绍,最后环节是一个钢铁侠4D电影。效果做的非常逼真,视觉冲击、水雾效果都很是到位。

星战极速穿梭是一个室内过山车游艺专案,太空环境的模拟更加增添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又是一次声光电结合的感受。

灰熊山谷是香港迪士尼乐园独有的一个特色板块,其中的灰熊山极速矿车非常的有特点,也是人气爆棚的专案,尤其是中途停止向后行驶的创意令人措手不及。

反斗奇兵大本营是以玩具总动员为主题的游乐分割槽,玩具兵团跳降伞是类似跳楼价速降的专案。

迷离庄园也同样是香港迪士尼乐园独有的,在迷离大宅这栋别墅里,这只叫阿奇的小猴子频繁搞笑出镜,带你完成一段奇幻旅程。

泰山是我很喜欢的迪士尼人物之一,坐着木筏就能抵达他的树屋,可以在里面参观一下。

小熊维尼历险之旅,是可以使用快通票的地方,坐在维尼熊的蜂蜜罐里,来遇见维尼熊的朋友们以及了解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是场温馨指数很高的浏览。

旋转木马无疑是迪士尼乐园里面最浪漫也是最温情的地方了,在这里可以见证著情侣们的欢笑和家庭的幸福。

除去这些游艺专案之外,迪士尼乐园还有很多庆典类的活动,狮子王庆典是重中之重。在几个演出时段,剧场里都是满座,这出历时半小时左右的歌舞剧将狮子王的故事重新演绎了一遍,很受大家欢迎。

迪士尼乐园里面每个主题区域都有一个餐厅,口味上各不相同,可以根据自身的口味需求和时间安排来选择在哪里就餐。餐饮造型上处处凸显著迪士尼元素。

夜幕降临,迪士尼乐园里的欢庆活动却还没有结束,有很多灯光秀逐次上演,由于时间上临近圣诞,圣诞气氛异常浓厚。在大街的尽头,圣诞树不停地变换著颜色,直至人气明星米奇的登场,引爆了全场观众的热情。

在美国小镇大街,晚八点的时候会有当日最后一场巡游,大街的周围早早就聚满了人们,等待着夜间的花车巡游。

八点整的时候,各种迪士尼卡通形象的花车从远方驶来,翘首以待的人们释放着他们最后的热情。

一天的欢庆终于落下帷幕,退场的人潮涌向了地铁站。虽然有些许疲惫,可是内心还是很满足的,迪士尼乐园是小朋友的天堂,也同样是成年人找回童趣的地方。一把年纪的自己依然具有找回童真的能力,在某一天仍旧可以快乐的像一个孩子,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尤其是在自己生日的这一天。

书店

香港的书店分的种类很多,店面大大小小也有不少。香港的诚品书店是诚品在台湾之外开辟的第一家书店;库布里克书店是专营与电影相关内容的书店;辰冲书店主营的英文原版书与工具书;除此之外,那些代表着香港文化的二楼书店也是引人关注的好去处。

二楼书店是香港独有的文化产物,在物欲横流的年代,香港人不甘于在文化上沉沦,就在临街商铺的二层楼开设了很多书店。这些二楼书店曾经是香港的文化地标,现在大部分难以为继已经倒闭,诸如青文书店,随着店主罗志华死于书堆,也只能关门歇业。不论如何,这些小小的书店,曾经如此艰难的存在过,犹如沙漠中的一眼泉水,滋润着人们枯竭的灵魂,寄托着人们对于文学的喜爱,对于生活的渴望。

美食与酒

每次旅行,所到之处,美食与酒总是占据了行程安排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

一、池记茶餐厅(尖沙咀店)

池记是典型的港式茶餐厅,尖沙咀店正在装修外延,内部进去就是在影视剧里非常熟悉的茶餐厅模样。池记茶餐厅又是美食家蔡澜推荐的一家店,每每去到蔡澜推荐的店,总觉得他也会有些许无奈,本来这只是自己食谱上的心头好,却变成了大众游客的打卡之地。

净手剥海虾云吞是这里的推荐菜品,每只云吞里面都有只完整的大虾,汤头甚佳。牛腩面也是地道的港味儿,牛腩处理的很好嚼,港式细面也劲道。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比起内地感觉香港本地的茶餐厅味道上要更好一些。

二、甘牌烧鹅

香港有不少米其林星级餐厅,其中很多米其林一星餐厅的价位并不贵,甘牌烧鹅便是其中的一家。这是我人生中尝试的第二家米其林星级餐厅,为此我付出了两个小时的等待时间。

甘牌烧鹅位于香港轩尼诗道上,临近中午时分到达的,店门口已经排起了几十人的长队,只好拿完号码牌依次等待。等候的队伍正好跨过轩尼诗道官立小学,小学的外墙展出了多幅小学生们的画作。这位小朋友的《大叫》着实反映出了我等待时候的心情。

虽然现在米其林星级餐厅的数量越来越多,大众对于餐厅品评的标准也是褒贬不一,但是能够连续四年被选为一星餐厅,也是实属不易的事情了。

烧鹅有上庄与下庄之分,所谓上庄包含的是翅膀的部分,下庄包含的是大腿的那部分,味道上各有千秋,看个人喜好来选择了。烧鹅的皮很酥脆,肉质口感非常不错,并不算太油腻,就是口味上偏咸了一些。

三、蛇王二

在南方历来就有食用蛇肉的习惯,香港也是如此,在香港有几家颇有名气吃蛇羹的小店,通常规模并不大,但慕名而来的人却是不少,除去特地寻味而来的人之外,本地食客也很多,这才说明是真正的好味道。

蛇王二店面的面积很小,基本都是拼桌,看得出有不少都是这里的常客,和店家很熟络。这碗菊花会五蛇羹是这里的招牌,闻着就透著蛇肉的鲜美,味道比我想象的要好喝。勇敢的尝了一杯蛇胆酒,店家很自豪的为我倒满了一小杯,并不是很苦,滋味还挺浓郁。临结账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老牌香港明星潘志文,穿着一身运动装,和普通人一样享受着美味。

四、喜记蟹将军(铜锣湾店)

香港有几家人气很旺的炒辣蟹店,喜记蟹将军就是其中之一。微辣的口感,吃起来刚刚好。大钳会有服务人员帮助砸开,不用自己动手了。旁边的一桌目测是男生带着女朋友来见家长,暗自揣测了一番,男孩的羞涩和女孩的拘谨都很是有趣,心中暗自为他们恭喜。又是吃完了,才想起让小熊和大螃蟹合影,希望它不会怪罪我。

五、The Old Man
每到一个地方,就去寻找一下当地有特色的酒吧,已经慢慢地成为了自己的一个旅行习惯。The Old Man是近些年香港迅速窜红的一家酒吧,目前在最新的2018世界50佳酒吧排名中名列第十位。

The Old Man过于低调的风格,使得我寻找起来有些困难。本来就是半地下位置,已然不很明显,低调到连招牌都没有,弄的我面对着这扇黑门误以为是住户,根本没有考虑就走过去了。直至再三确认地址,认为没有别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才拉开了这扇门。终于找到了的喜悦令我的心豁然开朗,准备享受这难得的夜晚空闲。

这里的酒都是以海明威著作的名字来命名的,这让我感觉很是期待。酒的口味上要如何吻合书的名字与内涵,这样的创意想法真是一项有意思的尝试。

Winner take nothing,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读过,但这个名字却是我异常喜爱的。

The sun also rises,由于灯光的照射颜色有些变化,实际效果是更加透绿一些。味道上一种说不上来的口感,喝起来有些米的味道,还挺喜欢的。

关于海明威,他的书我读过其中的一部分,他的小说经常在高潮处戛然而止,如此的收尾却不会让读者感到不适,因为在此之前已然有了长久的铺垫,如此设计确实让人回味。说起海明威,就不能不说菲茨杰拉德,说起他俩又必然绕不开那个天才的编辑铂金斯,正是由于铂金斯在背后默默地付出才能成就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在文学方面的地位。

在这家酒吧的这个夜晚我很放松,也非常的舒适,饮酒的感觉刚刚好。以后如果有机会,我想我还会再来这里坐一坐的。在走出酒吧大门走上半地下台阶的时候,又有两个外国游人询问The old man在哪里,我指了指那扇门,带着自己的愉悦踏上了回酒店的路。

六、翠华餐厅

翠华餐厅也是典型的港式茶餐厅,在香港有很多分店,通常都是爆满。咖哩牛腩饭可以体验一下,咖哩的味道做的不错。此外翠华餐厅的奶茶是那种港式奶茶的感觉。在这家店用餐的时候,发现了港剧里面的大绿叶配角黄德斌,果然在香港很容易就遇到影视演员。

七、第三代肥仔小食店

米其林推荐的香港街头小吃店,晚上散步闲来无事就走过来了。招牌的黄牌套餐29港币,三种食物,大墨鱼、大生肠和火鸡肾各一串,都很有嚼劲儿,配合上芥末酱一系列的调味酱,味道上还不错。

八、莲香楼
莲香楼原本是清末年间广州的一家老店,以做糕饼为主,由于历史上的一些原因,目前香港的这家莲香楼和广州的莲香楼只能算是同源异枝了。

香港的莲香楼是一家真正的老港式茶楼,一进去就发现早年间港剧里面茶楼的感觉。真的是早上十点就坐在茶楼里面,沏上一壶热茶,开启当天的报纸,邻里老友之间打着招呼,聊著昨晚今朝的闲闻趣事,或许这才是更真实的香港,更真实的香港人的生活。

找了座位坐定之后,老板问好了需要喝什么茶水之后,自己想吃什么就等著阿姨推着手推车过来,自己来拿就行了。肠粉、虾饺、烧卖、猪肚等等港式风格的小吃一应俱全。一边吃一边和周围的人互相打量著,我所想体验到的东西,他们肯定会明了的。

九、Open Oyster
这是一家地处红磡的生蠔馆,店面略显低调,其中的内容却是真材实料的。有各种型别的生蠔可供选择。

根据自己提前计划的选择了几种口味的生蠔,店主又热心的推荐品尝了一款隐藏在选单之外的生蠔。

对于生蠔,我对于它的口感是极具包容性的,偏咸的、略酸的、甜口的,甚至贝隆生蠔的铜锈味道我都是可以接受的。不得不说,除去这些味道,最基本的鲜才是我喜欢食用它们的原因。

配合上一瓶产自智利的白葡萄酒,这一餐甚是完美。

十、珍妮曲奇聪明小熊(尖沙咀店)
珍妮曲奇聪明小熊饼干是香港的网红,很多人都会选择小熊饼干作为伴手礼。满大街的都是卖小熊饼干的,一定要自己辨清真伪。这次正好赶上圣诞节特别礼盒,很是应景。

十一、富豪雪糕流动车

这种富豪雪糕流动车已经成为了众多游客打卡的地方,就在里面制作雪糕,方便快捷,味道嘛,感觉也都差不多。

尾声

印象中香港一直是个远远走在前列的地方,而如今我们在逐渐缩小与它的距离,在这个靠近的过程中,曾经的惊讶变成了平常的感觉。对于这座城市,我总是有那么一种直觉,它是外冷内热的,只不过自己与它只是擦肩而过,并不曾真正的走入进去,在这段旅途中我似乎从始至终也没有摸到它的脉搏,这是略显遗憾的地方。

归来两周后才匆匆完成的这篇游记,相比之前在风格上也尝试了一些改变,谈不上成功与失败,只是发现到最后,还是脱离不了自己固有的写作习惯。如果一定要说与以往有什么不同的话,那这是我第一次在旅途中只字未写。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