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扒一扒美利坚系列》陆续介绍了死亡谷、世界十大鬼镇之一的流岩纹鬼镇、旧金山、恶魔岛,这一篇要来硬货了,这就是大家都非常向往的一号公路。而且是“两条”!

西海岸加州一号公路的游记与攻略非常多,我就不囉嗦了,感兴趣的朋友马蜂窝搜寻一号公路。但我这次会告诉大家一段加州一号公路没有人去的自驾路线。连蚂蜂窝上搜寻都找不到呦,没有介绍,没有照片,没有游记,没有攻略,这应该是第一篇,要不要亲自去试一下?

另外一条一号公路与加州一号公路相隔十万八千里,如果想像我们一样,一次体验两条迥异的一号公路,请往下看。

PS.:
想看《扒一扒美利坚(一)斗胆闯鬼镇与死亡谷的梦魇经历》可以点选以下连结呦: //www.mafengwo.cn/i/11425450.html
想看《扒一扒美利坚(二)彩虹街区与恶魔岛传奇》可以点选以下连结呦: //www.mafengwo.cn/i/11717998.html

本系列持续连载中……欢迎关注我呦

————————————————


自驾绝对是开启美国最好的方式,不仅可以自定义起点、终点、歇脚点,还可以不为路程设限,亲自体会自由的定义。我们这次的自驾路线比较极端,因为两条路线中间几乎隔着整整一个美国!

(下图请手机横屏观看)


我开着车使出停车楼,小心翼翼的拐上旧金山的街道,穿过联合广场(Union Square),沿着导航一路向南。这一天没有什么阳光,但天空却是晴朗的。什么brief、策略、创意方案、PPM早已被我甩进身后的太平洋。一个月的自驾之旅,从沿着Pacifica的指示牌拐上加州一号公路的一刹那,正式开始了。

一半是山,一半是海,我们穿梭在中间,沿着蜿蜒的道路左摆右摆,逐渐形成了惯性运动。

太平洋的海风拂面问候,海水不知疲倦的拍打着一片一片的沙滩。

左摆右摆。

海鸟成群的在海面上空掠过,不慌也不忙,扇动着翅膀,仿佛慢动作一般。

左摆右摆。

没有沙滩的地段被一些植被覆蓋,墨绿色中掺杂着褐色,有一些大块的礁石从海里探出头,倔强的挺著僵直的身躯。

左摆右摆。

白云一片一片在蓝天中游荡,边缘好像经过动感模糊的处理,温柔又害羞。

左摆右摆,真是幸福。


当肚子咕咕叫的时候,车已经停在一号公路旁的一个小镇。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歇脚,只因为它有一个太迷人的名字——半月湾(half moon bay)。

半月湾是一个距离旧金山很近的小海湾,是北加州人喜欢的周末度假地。这里不仅有美丽的沙滩、新鲜的海鲜、独具风情的小镇,还有每年秋天热闹的南瓜节。

我最喜欢的,是小镇里有些房子的颜色。淡淡的黄色,淡淡的蓝色,或是淡淡的粉色,和一些有意思的装饰物混搭在一起,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半月湾的名字恰如其分的吻合。在商店里选上一个独特的Meatball Sandwich(肉丸三明治),发一会呆,继续上路。因为不远处,正有一个期待已久的灯塔等着我呢。


这个灯塔叫鸽子角灯塔(Pigeon Point lighthouse),是全美国最高的几座灯塔之一,已经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每年只有一天,灯塔会用五盏煤油灯和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点亮,如一百多年前一样。灯塔旁边有个一个小小的展厅和一个小小的纪念品商店,选一张明信片,盖上一枚独一无二的印章,是在这个天涯海角处最好的留念。

左摆右摆,左摆右摆。

傍晚到达蒙特雷(Monterey),小镇不大,墙上图画出的英文字型透露著历史的痕迹,月亮爬上枝头时,人烟更是稀少。镇上有正宗的川菜,老板来自成都,热情开朗。一碗米饭配上水煮牛肉、麻辣大虾,真是美到不行。

那一晚的月亮又大又圆,悬在蒙特雷情人角(Lovers point)对面的海平面上。我们和它隔海对望,相互沉默,任凭海浪在中间努力作响,好像生怕人只顾仰望,忽视了它才是这海湾的主角。


我们不喜欢赶路,反正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挥霍。沿着加州一号公路向南走走停停,住几个晚上,再走走停停。

左摆右摆。

我们在处处如画的17里湾(17 Mile)流连忘返。每一片海水、每一丛植被、每一只被眺望的海鸟都像置身画中,引人驻足。这一段自驾被我们评选为此次一号公路最难忘的精华,没有之一。


左摆右摆。

我们在一个有点闷热的午后赶到海滨文艺小镇卡梅尔(Carmel)。虽然小镇抗拒现代化,但如织的游客还是难免让小镇陷入不可避免的商业,让人略感失望。还好这里有洁白的沙滩和热情有趣的居民,偶遇两位抬着巨大中国屏风的美国大叔,听说我们是中国人,马上眉飞色舞的指著“梅、兰、竹、菊”四个大字让我们解释,又满怀期待的让我们断代估价。


左摆右摆。

我们在大瑟尔(Big Sur)最美地段的路边餐厅停下来,面朝大海而坐,来一杯冰爽的饮料和一份炸鱼薯条,看着眼前这山、这海、这随手一拍便是明信片一般的风景,感慨生活如若静止于此,也便心甘情愿。


左摆右摆。

我们在童话一般的丹麦小镇索尔万(Solvang)住上两晚,逛逛最接地气的有机市集,在安徒生博物馆寻找童年的回忆,在大风车旁的蛋糕房选一枚whipping cream puff,在镇上唯一的中餐厅和台湾老板聊一聊他30年前来到此地的勇敢决定和独具特色的小镇餐厅生意经。


左摆右摆。

我们在圣巴巴拉(Santa Babara)法院的庭院里漫步,这个被称为全美国最美政府大楼的建筑群于160多年前由西班牙移民建造,至今仍魅力非凡。然后溜达到海边,把时间调慢,看海鸟歇脚、帆船进港。再邂逅一场落日余晖,直至天色渐暗,星光微闪。


左摆右摆,左摆右摆,左摆右摆。

本以为加州一号公路就将以这样的节奏结束,没想到一次偶然的停车,却换来意想不到的经历。这里既不是一号公路沿途有名的景点,也很难在中文攻略或是游记中找到任何蛛丝马迹,但这条没人发现的自驾路线反而成了加州一号公路最难忘的回忆。

那一天我们原本计划沿着一号公路一直开到洛杉矶,中间却鬼使神差的停到了Ventura(文图拉县)的一个服务区。在这里喝杯咖啡吃一份三明治稍作休整准备离开时,一个牌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Navy Base(海军基地)”!


我和J小姐突然好奇心大发,神祕小镇?人烟罕迹?祕密军事基地?这么刺激,还等什么,走,看看去!

我们开车驶离一号公路,进入文图拉。沿着道路向前,两边是一些低矮的房子与棕榈树。再向前,右转,我们看到了铁网围起的一大块空地,里面有一些平层建筑和军用汽车,看起来面积不小,就是这里了,海军基地!

我们紧张的掠过铁网封闭的大门,沿着围墙好奇的向前。里面并没有想象中成群的军舰,更没有蓄势待发的军队和重型导弹,反而显得有一点冷清。我们微微失落的情绪刚刚显露,突然,道路另外一侧就给了我们一个大大惊喜。

只见路边渐渐呈现出一些小海湾,每隔数十米就是一片,每一片都停著大大小小几十甚至上百艘帆船。从看起来略显粗旷的小镇服务区,到空旷的海军基地,再到被无数洁白帆船填满的海湾,区区十几分钟的路程,中间毫无过渡,仿佛度假天堂一般的美景一下子扑面而来,毫无防备。

“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太舒服了!”J小姐看着窗外连连惊呼。

我沿着路继续向前,右侧的一片片海湾被一条河道串联,河道一路向前,我们也一路向前。河道一个猝不及防的右转,我们也马上右转,穿过并不宽阔的路,突然,眼前豁然开朗,一条长长的浅色沙滩和看不到尽头的大海映入眼帘,河道在这里汇入海。

我们停好车,走上沙滩,海风迎面而来,舒服极了。一排两三层的度假屋就建在沙滩上,正对着大海。沙滩上的人不多,安静祥和。这里并没有游客,来度假的都是当地人,躺在沙滩上,晒著太阳。

这里叫Channel Islands Harbor(海峡群岛港口),是帆船停靠的海港湾。大海与河道相连处是由巨大礁石堆砌而成的两排长长的堤坝,帆船就在这两排堤坝之间驶入停泊港湾。我们站在巨大的礁石上,左边是平静的大海,右边是曲折的入港河道。天空蔚蓝,几只海鸟压低身体,将翅膀高高抬起,沿着水面悠哉悠哉的滑行。


这个隐藏在海湾里的沙滩真是意外的发现,远远比人头攒动的著名海滩惬意得多。但令我们没想到的是,惊喜才刚刚开始。

我们启动车辆,驶离海滩,再次路过无人的海军基地时,地图上一个叫做Port Hueneme Historical Society Museum(怀尼米港历史社会博物馆)的地方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对这片海湾、船港、军事基地的好奇牵引我来到这个小小的博物馆,与其说是参观,不如说是寻找答案。

这个博物馆真的非常小,小到很难说它是一个博物馆,更像一个展厅。洁白的一栋房子,门口有一个巨大的锚。我们走进展厅,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展品。墙上有很多老照片和历史文献剪报,展柜里是各种展品,型别十分丰富,铁器、石器、服饰、照片……让人目不暇接。


正当我们左顾右盼,上望下看时,三个老人在展厅中间回过头,看到我们露出惊异的目光。我猜这里一年到头应该也不会有游客跑过来参观。其中一位老人站起来和我们打招呼,他带着棒球帽,眼袋低垂,但面板红润,精神看起来不错。
“嗨,你们从哪里来?”
“中国。”我回答道。
“啊,欢迎,我们这里很少有人来参观,但我有很多中国学生。”老人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
“您是老师?”
“是的,我在这里的高中教网球,我们学校有几个中国学生。”
“是吗?他们为什么在这里上高中?”
“他们的父母在这里工作。”
我看着笑容可掬的老人点点头。
“你们是否有时间?如果你们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我给你们看一样东西。非常值得一看!”老人投来的期待的目光。
“当然,当然愿意。”我自然希望一探究竟。
“来,跟我来。”
老人挪动着微胖的身体向里面走去,绕过展品进了一个小门,我们跟在后面,有一点点紧张。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房间,大概五六平米的样子。墙上挂满了一些军人的照片,桌子上是一些头盔、燃料桶、火枪,也有一些海军制服和老报纸。

“请坐,别紧张,我想请你们看一段影像。”老人露出了一些自豪的语调,转身拿起一张光盘,插进DVD机器里,小小的电视萤幕开始播放起黑白影片。

我们饶有兴趣,坐在小沙发上,盯着一闪一闪的萤幕。这是一段关于这个海港的历史。这个于1874年就被命名为Hueneme(怀尼米)的地方直到1940年才逐渐发展起来,被人工建设为深水港口。1942年,联邦政府在这里设立了美国海军建设营(U.S. Naval Construction Battalion Center)。今天,这里依然有超过1600英亩的海军基地,依然继续执行任务,为世界各地的许多港口提供训练、行政和后勤支援。怀尼米港是美国海军在圣地亚哥和华盛顿之间唯一的深水港。


看完这段视讯,我们理解了老人小小自豪的微笑,这个他出生、长大、衰老的地方,承载着无数辉煌的过去和依然值得骄傲的今天。走出博物馆,老人正在门外和几个朋友告别,看到我们,他再次走过来和我们握手,感谢我们来到这个地方,更感谢我们有兴趣了解他们的历史。我们受宠若惊,和老人一起合影留念并就此作别。

故乡,总是会让有一些人终其一生去守候,即使这个世界上有再多的地方繁华似锦,终究抵不过故乡那质朴的土地与幽蓝的港湾。那是出生时血液里流淌的基因,是长大后骨髓里倔强的骄傲。

我们沿着路边向前走了一小段,便来到Hueneme Beach Park(怀尼米海滩公园)。木桩搭起的长长栈桥伸进海里,大海闪着白色的光点,沙滩上孤单的立著两个秋千。人很少,只有海浪的声音一波一波的占领整个沙滩。


又往前走了一两百米,一个坐落在沙滩上的“大雕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我们驻足在手机上查询,没想到在地图上,这里显示的是竟然是一座陵园。

2000年1月31日下午4:22分,一架从墨西哥Puerto vallarta(巴亚尔塔港)飞往旧金山的阿拉斯加航空261号航班在距离这里八英里的Anacapa Island(安娜卡帕岛)附近遇到空难。人们在这里修建了这座纪念碑,缅怀和悼念在这次空难中失去生命的八十八位乘客与机组人员。每一位遇难者的名字都镌刻在圆形的基座上,纪念碑是一幅巨大的时钟表盘,时间永远的停留在了4:22分。

我们沿着沙滩边的小路往回走,高高的棕榈树把海浪的声音切成一段一段。这是完全没有规划的行程,也是完全没有料到的一天。美丽的帆船港湾、当地人才知道的祕密海滩、萧条的海军基地、迷你的博物馆、热情的老人、伤感的沙滩,这段计划外的路线却成为了我们加州一号公路自驾最难忘的一段。冥冥之中,好像有一股力量牵引着我们一路向前,了解这里前世今生的故事,一点点解开这里隐藏的答案。


沿着加州一号路,我们到达洛杉矶,之后向东进入沙漠来到拉斯维加斯,再穿过死亡谷与优山美地回到旧金山,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小三角,完成了美国西海岸小环线自驾。但这次旅行才刚刚渐入佳境,因为还有另外一条一号公路等着我们去征服。这就是美国一号公路,在巨大美国地图的最最东南角。

是的,美国确实有两条一号公路。除了著名的加州一号公路,另外一条叫美国一号公路,1926年美国高速公路系统正式建立时就诞生了,从美国东北角的新英格兰地区一直向下延伸到美国的最南端。

不过今天这条公路的大部分已经消失,只留下弗罗里达半岛最经典的一段。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从迈阿密出发,需要跨越32个小岛和42个跨海大桥,最终到达美国最南端的小岛Key West(基韦斯特)。整条公路从美国大陆延伸至大海中间,从地图上看,被串联起来的曲折路线俨然是一把探进海洋的钥匙。


为了同时完成两条一号公路的计划,我们从旧金山乘坐飞机,从美国地图的左上角来到右下角——Miami(迈阿密)。

一下飞机,热浪袭来,真是个泡在沙滩慵懒度假的好天气。原本预定了非常美国的Camaro(大黄蜂跑车),不过因为两个巨大的行李箱实在放不进去,只能临时换成了Jeep牧马人Sahara。红色的车身,甚是拉风。

第二天起的很早,从阳台上望出去,大海被渐渐露出头的太阳染成红色。今天,是我的生日。


开着红色牧马人,行驶在湛蓝的天空下,白色的云朵大块大块的悬挂在天上,像被拆散的棉花糖。小岛并不是想象中惊艳的度假天堂,而是比较原生态的未开发状态。岛上有居民,也有供人停靠垂钓的地方。

最有意思的当然是在连线每个小岛的桥上自驾狂奔。有的桥会有向上斜坡,看上去好像冲上九霄,然后越过中间的最高点,视野一下子豁然开朗,看到海里矗立的风车和下一个小岛。有的桥很小很短,好像根本就没有桥,只是沿着公路往前开,不知不觉就到了另一个小岛。


所有42座跨海大桥中,最著名的就是其中最长的七英里桥。

七英里桥是《真实的谎言》、《007系列之杀人执照》等众多好莱坞大片的拍摄地。我们行驶在长长的桥上,感觉好像驾着快艇在海里穿行。两边一望无尽的大海,心情与视野一样开阔。旁边平行的,是一座荒废的大桥,修建于上个世纪初,由于时间与飓风的侵袭不堪重负。于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又修起新桥,今天已经被我们踩在脚下。左看看右瞧瞧,七英里的长桥过的很快。


终于到达终点Key West(基韦斯特),这里离古巴的距离甚至小于美国大陆。

海明威故居是这个岛上名气最大的建筑,白色的木屋,静谧的花园,随处可见的猫。海明威是一个骨子里流淌著永不服输的倔强血液的美国传奇作家,他一生都在战斗,却偏爱这个仿佛被丢弃的安静小岛。


海明威故居对面就是基韦斯特灯塔,传言当年海明威半醉著从酒吧离开时,灯塔不仅指引著海上的船,也指引著海明威回家的路。而如今,更多的人坚信,海明威就是这座灯塔,象征著独一无二的美国精神,指引著依然在海面上寻找港湾的人们。


回来的路上,依然要穿过32个小岛和42个跨海大桥。J小姐在沿途的星巴克买了一个小小的蛋糕,对我说“生日快乐”!浪迹天涯的感觉,真不错!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