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7摩旅第三天,香水镇到另外一个不知名的小地方,全天跑了不到200公里。

顺化,北纬16度左右,几乎在越南南北的正中间,过了顺化,意味着我们的摩旅进入了下半程,也意味着越南第三大城市—-岘港就在眼前了。
岘港有一个地方让我特别关注,那就是海云关。一个光凭名字就足以引起人美妙想象的地方,一个被某西方著名旅游书籍列入50个人生必去的地方。
早晨的天不像前两天那么阴了,但是云仍然覆蓋了大半天空,留给蓝天的位置并不多。阳光透过厚薄不一的云层照下来,光芒四射的样子。

一个海湾突然出现在左侧,我们真的是离大海越来越近了。

远处也有了高山,看来要进入山区了,离开河内两天来还没走过山路。

路边有卖椰子的了,更让我们相信大海就在我们身边。

一大片毯子似的稻田绿的很养眼,我们停下来观看

田边树立著一副宣传画。一路走来,看见不少胡志明的像,曾几何时咱们国内给领袖立像之风比之尤甚,但时过境迁现在早已随风而去了。


经过一个小镇,路口有一个卖法棍的,又买了几个带在路上吃。法棍小巧便携,里面夹有菜和肉,可以独立当做一顿饭菜,堪称大众版汉堡。味道我们可以接受 、价格又便宜,是我们路上最好的干粮。这个法棍只要6000盾一个,合人民币两块多,是我们遇到过的最便宜的。我们本来买了3个,到前面吃完后,觉得很实惠,就又拐回来买了5个。不过,后面几个爱妻说做的不那么认真了,唉,做生意竟然这样,让人无语了。

里面有菜有肉

买完法棍,就在不远处找了个饭店,吃点热饭。

在越南吃米粉,总要搭配一盘生的青菜。这盘刚洗过水还未干的青菜溼漉漉绿油油的,一副原生态无污染绿色环保的样子,很增加我的食欲,这种饮食方式我很推崇。
吃完米粉再拐回来买法棍,可惜做的有点敷衍了。

买完法棍,继续前进。一路上边骑边吃,好不惬意。

御风而行,天地遨游,这正是摩旅独有魅力之所在。

一个隧道,好像是经过的第一个隧道。

又下起雨来。骑摩托的人有的停下来避雨

有的在换雨衣,也有的冒雨前行。

这几天我们总能在路上碰到点小雨,我们没有雨衣总是抗著前进或找地方避雨,不过这次渐渐下大我再抗不住了,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避雨的地方,我边冒雨前行边四处踅摸卖雨衣的地方,终于发现路对面有家小店门口树上挂著雨衣,急忙掉头过来停下。

买了两件雨衣3万盾,本想继续前进,可雨势不减,反而越来愈大了。

这样大的雨单靠这两件小雨衣骑行是不行的,溼身是肯定的,无可奈何只能等待了。看见这户人家门口有桌椅,我们决定坐下边休息边等待。

坐下后,不知要点什么,这不是一家专门的饭店或商店,但是不消费点啥也不好意思坐着。想起越南咖啡比较有名,如果有的话趁次机会品尝一下也不错,虽然这不是喝咖啡的地方,但其他也没想要的东西,就试探著问了一下,还真有,于是我们就要了咖啡。
我们还从没有如此近距离的和普通越南人家接触过,趁主人准备的间隙,我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一家越南人的生活。

很普通的庭院,似乎乏善可陈。院子前半部地面没有硬化,下雨天走起来可不太方便。

屋内一个小伙子,一个年轻女子,还有几个小孩子在看电视。小伙子看见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也朝外张望着。家里本来还站着一位中年男子,在我拍这张照片时,他不知哪里去了。这是个有着近十口人的大家庭。

不一会,女子和小孩子走了,只剩下小伙子一人。热带地区的人喜欢席地而卧,我觉得是因为地上凉快的原因。很想进屋去看看他们真实生活的样子,可惜不可能那样做。我留意到墙上有一张军人的正照,随即突然涌上一个意识,这应该是这个大家庭的男主人,小伙子的父亲,此时正在遥远的边疆或海岛保家卫国。我突然觉得有点尴尬,军人家庭对我们这两个中国游客的看法应该是复杂和微妙的。

房外的一侧是一个简易的大棚,似乎是他们的厨房,三位主妇正在里面忙碌,其中黑衣女子正张罗我们的咖啡。

黑衣女子给我们端上来咖啡。她应该是这家人中比较能干的一个,全程都是她在用英语和我们交流。我们的英语很差,她说的比我们流利些,我们靠说、猜、比划,勉强可以沟通。她端上来的咖啡是一个空的玻璃杯上面架著一个金属壶,我们不会用,她端起金属壶示范给我们看。她一手端壶,一手拿把勺子在壶底来回刮著,不一会壶底开始渗出咖啡,把金属壶座在玻璃杯上后,咖啡就滴滴答答地一点点滴在杯子里。

这位女士好像是黑衣女子的母亲,她在我们对面坐下,对我们示以微笑,我想和她聊聊,可惜不知如何开口。

主人还端来一些小点心,拿来香菸火机放在我面前。我不吸菸,点心就著咖啡品尝了一些。咖啡味道还不错,我这个平时很少喝咖啡的人也说不上更多的感受,不过好歹尝到了正宗越南人家的咖啡,也算一种收获。

雨渐渐停了,我们也在这里逗留了半个多小时,喝完咖啡,又该上路了,主人收了我们5万盾,就此别过。
雨过天晴,但云依然很多。

渐渐的,看见的海越来越多了

山也越来越近

钻过了一个高架公路,我们终于来到了海云关。

回望高架公路,地势已上升不少,视野更开阔,海云关的美景开始呈现在眼前。

海云关,指的是岘港市北部紧邻市区的一处高山上的道路隘口,笼统指穿过这道隘口,盘旋翻越南北两坡的一段景观路。这里,一座高山拔出海面耸立,山脚万顷海水相依,一面草木葱郁,一面天水相接,站在高处极目远望,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视线投向高架公路的另一个方向,一幅更加令人惊艳的画面瞬间让我们热血沸腾。

海风拂来,晴日半遮,碧蓝的海水从海面深处涌来,靠近岸时翻卷起道道白浪,一波波轻柔地冲刷著没有脚印的沙滩,目睹此景让人经不住一遍遍幻想,外婆的澎湖湾亦不过如此吧。
简直是为了给这里锦上添花再点缀一道风景,在我们停留的地方,一条老旧的窄轨铁路贴著陡峭的山坡经过,这种似乎电影里才有的场景,立刻给这里增添了一种文艺怀旧范。

让我们觉得幸运到想哭的是真有一趟火车开来,我们掏出手机一通狂拍。要是是一台喷着白烟,吭哧吭哧外表乌黑的蒸汽机车,这里绝对能成为时尚文青、前沿摄影家们打卡拍照的圣地。

车窗里,一张年轻的面孔也在注视眼前的美景。

火车远去。原谅我们这两个不懂摄影的人糟蹋了这绝好的素材,只能给大家呈现这样索然无味的照片。

一路盘旋而上,美景不断,心情舒畅。

又一趟火车从山脚经过。海水变幻成蓝绿两色,也许是云彩的影子在作怪。

在一拐弯处休息时,一个中年男子骑摩托经过,他停在我旁边,友好地冲我笑了一下,然后快速跑到对面的一个小佛龛处,点了根菸,敬给佛龛里的神,然后快步跑回来,骑车继续赶路。

男子走后,我专门跑过去仔细看看这个佛龛。佛龛里并没有佛像,香炉里最长的那根菸应该就是男子刚敬上的。我和爱妻猜佛龛建在路边,供奉的应该是个保佑平安的神,男子经过这里,匆匆敬香,随即离去,应该是祈求一路平安。越南人对神佛的虔诚,或说迷信,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后来到芽庄,在市区里还曾近距离看见一家沿街药店,门口建有大小类似的佛龛,一位年轻的女店员出来上香跪拜,默默祷告一番再进店去。咱们国人信神佛的也不少,但是我还没见过哪家商店门口建个佛龛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可能有吧。

路上不少摩托往来,既有越南人,也有结队的西方游客。

有两辆摩托停在路边,我们经过时发现一个女孩似乎受伤了,被同伴搀扶著,脸上表情痛苦,爱妻说看见女孩脸上有血迹,看来这里刚发生一场小事故。女孩看起来伤的不严重,希望她一切安好。


在另一个视野开阔的转弯处,聚集了不少停下来的摩托车,人们纷纷赏景拍照。不时还有骑着拉轰摩托的少年快速经过,他们并不在意身边风景,只是享受压弯的快感和飚快车的刺激,同时也不忘向路边的人炫炫车技。我很担心他们的安全,希望他们好运。

我们也停下来,加入拍照大军。

路边一个路碑,显示著距胡志明还有990公里,我们的任务还很艰钜。

又一处美景。公路盘旋而上,总能看到美景。

继续往上爬,来到一处人突然变多的地方,还有好多房子,停了好多汽车,我突然意识到这里应该是公路的最高点了,就像去拉萨的山路上的垭口,再往前就是下坡路了。

我们不知道这里有什么看的,既然有这么多人,我们也停下游览。公路靠海一侧的山坡上稀疏分布著几座阴暗的奇怪建筑,人们在这些建筑周围四处走动,像寻宝一样。

看到这个,吓我一跳,原来是个碉堡啊。渐渐的,我明白了这里是一处军事要塞遗蹟。狭窄深邃的射击孔,实际是一张能吞噬生命的血盆大口,看一眼就让我不寒而栗。

碉堡里不少垃圾秽物,让我望而止步。

追溯历史,这些东西应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方胡志明领导的越共和南方美国扶持的南越政权血雨腥风时期的产物。越共军队由敌后根据地打游击起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进而逐渐占据北方,最终由北向南,席卷整个越南,结束了分裂局面。这里应该是南越政权建立的一处防守据点。

这座碉堡位置不错,近处的ah1和远处的美景尽收眼底。

我也更明白了海云关“关”字的含义,这里才是那个“关”,岘港市北部这个天然屏障大山上的关口,建立起一座军事关隘,扼守着ah1这条咽喉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岁月流逝,物换天移,当年发生在这里的事早已烟消云散,这些斑驳残存的遗蹟,总有一天也会消失在这万古不变的青山绿水之中,由历史变为笑谈再到湮灭。

过了关口,一路下坡感觉轻松不少。景色依然迷人,游客也比北坡多些。

两个西方人骑着自行车很吃力的向上蹬著。

山脚下的一座奇特建筑,有种到了西藏的感觉。

快要进入市区,一条铁路挡住我们。越南这种平交的铁路公路路口很多,在国内我多年没见过了。

经过一条优美的滨海大道,大海近在咫尺,我们停下来向海边走去。

大海啊,我们终于来到你的身边。

偌大的海滩竟然空无一人,美景无人欣赏真是暴殄天物。我们无需顾忌他人眼光,瞬间返老还童。

一位辛勤的老渔夫忙碌了很久,终于捕获一只巨大的海鲜,不禁激动的老泪纵横。

家里已经揭不开锅好几天了,老渔夫迫切地想吞掉这只绝对新鲜的生猛海鲜。

相较于河内、胡志明这些城市匆匆走过就算是游过了,岘港这个传说中的小马尔代夫是值得停下来休假的地方。与国内组团热门城市人头攒动的芽庄相比,这里人少景美。面对清美的大海不禁想起了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面朝大海的画面。当然他喊出的那句“努力奋斗”不符合我此时的心境,但眼前的这片海展现出的辽阔和包容感让人不舍得离开,它用舒缓的有节奏感的海浪声在与我轻轻对话,像催眠师一样让我放松,将心中那些无关痛痒的生活琐事慢慢融化掉。此刻,不用日月之行与星汉灿烂的衬托,在这片大海面前,有什么错误是不能被原谅的呢!
离开海滩,我们按照旅游攻略的介绍来到韩市场,一个卖越南特产的市场。

市场不算大,上下两层,商品满满的比较拥挤。商场里有不少韩国人,感觉本地人不多,估计主要是针对外国游客。我们对这些不感兴趣,匆匆转一圈什么也没买就离开了。

离韩市场不远,就是另一个网红打卡地,岘港大教堂。参观大教堂的人不少,又有很多韩国人,看来韩国人比较喜欢岘港。教堂没开门,不能进去参观,单就外表来说,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在越南见过比它好的还有很多,搞不懂它为什么就成了网红

岘港,除了海滨风光外,其实并没有更多的旅游资源。看完大教堂,我们觉得没什么可看的了,就决定离开岘港,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市区里的一座跨海大桥比较有特色,悬挂拉索的桥梁做成金龙状,龙身起起伏伏,像在海里遨游一样。

在桥上看两侧风景,海边上挺立著好些大楼,看上去有种大城市的感觉,不愧是越南第三大城市。

过了桥,看见了龙头的真容。神龙见头不见尾,这条龙首尾我们都看到了。

岘港以南约50公里,有一座会安古城,也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初入会安城,莽莽撞撞一头扎进来,不知从哪个方向而来,也不知身处古城哪里,还不知该往哪里去,虽茫茫然但我们还是立嗅到一点与顺化古城不同的气息。与顺化古城威威严的城墙包著一个中规中矩的小城市突出的是“皇”城不同,会安没有城墙的压抑,似乎只是一个百姓聚居的小城,市井生活显得更舒缓安逸,民居显得也不那么越南,两堵山墙夹着两面坡的瓦顶,起脊出簷,若不是还刷著越南人民喜爱的黄色,我真以为是徽式建筑了,这让我们立刻有点喜欢上这里。

有“古”的地方,必有汉文化的痕迹。

会安似乎不太欢迎我们,刚到这里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车又扎带了。剧情相似的是我们同样很幸运,还没让我好好体会下推车的赶脚,很快就又找到修车的地方。

修好车我们误打误撞来到古城大门口。这里不让摩托进入,一度让我产生需要买票进入的错觉,所以我们没有进去,只是围绕着这一带继续沿街道骑行。

经过了一座小桥,桥上视野比较开阔,从这里远望,看到了景区内古城的一点端倪。

过了桥,又来到一个大门口模样的地方,凭感觉这里是古城景区的西南门,同样是不允许摩托进入,在我们前面两个欧美女孩骑着一辆摩托试图进入被挡了回来。

我们拐入西南门旁边的一条胡同,景区外围的街道,更贴近现代生活。

一个小学门口,挤满接孩子的家长,想想好笑,在国内我们也是这支大军中的一员。

杀出人群,继续前进,没走多远到了胡同的尽头,还没等我决定左拐还是右拐,一位女士迎面走来,又把我们挡住,原来前方也不让摩托通行。

四面碰壁,我们决定弃车到里面步行。往景区方向走,又来到河边。隔河而望古城,样子更清晰了,更有古城韵味。

这两人挺会找地方的

通过这座小桥,可以到达对岸古城核心部分。

桥头有个亭子,里面坐着看守人员。起初以为是售票亭,但她迟迟不招呼我们,我才确定进入古城不需要买票。

站在桥上看古城,是不是有种江南水乡的感觉。

古城里人潮熙熙,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外国游客很多,也有越南国内游客和当地人。

顺着小桥来的路一直往里走,迎面是一座广肇会馆,不知是否是广东肇庆之意,看来当年古城里华侨比较多。

会馆是一座明清风格的深宅大院,因为是华人会馆,汉文化元素随处可见。

最后一进院落是个花园,在前院主屋后墙上画有一副巨大的“三顾茅庐”。三国文化可能是中国民间最为百姓津津乐道,也是海外流传最广的中国文化了。

出了会馆,我们在街道上四处游荡。感觉这里既有丽江古城的精致与商业化,也有平遥古城的厚重和历史感,中法越三种文化的影子在这里交汇融合,催生出会安独特的魅力。

又一处华人会馆,不过这里是卖票的,我们没有进去。

出了古城核心街区,又见到越南百姓的市井生活了。

又一座很特别的建筑,乍一看,像老式火车站的候车室。

屋内一半是拥挤的小吃摊,一半是卖货的货摊。

还沉沁在刚才的古城浪漫风情中,猛的一下回到现实生活,落差有点强烈让我一时有点不适应。

转了一圈,仿佛穿越了一条环形时光隧道,我们又回到来时的河边,来时的起点。此时天已有点暗淡了,被落日余晖染成金色的云还发著最后一点光亮。

夜晚的古城,必定又是另一种喧嚣的世界。河水在面前静静流淌,我的内心也突然平静下来。古城的喧嚣就要与我们无关了,我们只是匆匆过客,世上好多事不都是如此吗,也许短暂拥有,但实际并不属于你,但有知心爱人在你的世界里陪伴就是最大幸事。

趁著天还微亮,我们离开了古城继续我们的行程。我们仍然坚持着路上不在景区或大城市住宿,日落而息的习惯继续赶路,直到天完全黑透遇到一家家庭hotel才住下。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