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海岸边的小城

说起镰仓,你会想起什么呢?许多爱看动漫的年青人对镰仓的最初了解,应该来自于《灌篮高手》中的那经典一幕:海边的镰仓高校前站。对于陶醉在《镰仓物语》那文艺至极的日式日常的电影爱好者来说,镰仓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沉淀和浓郁人文气息又与时代接轨的美丽小城。而如果只用一个词去概括镰仓,历史爱好者一定会选择代表他们本身的词语——“历史”。

青灰色的水泥地上,通勤者们的脚步声开始渐趋满溢。晨光挖开地面,与粗粝的铁轨与沙砾一并将月台两侧拦截开来。由下通出的楼梯,人们仰首朝光而上行,即被随影引向各自边沿候望来车。且于此间,随心现出了一张张各自木讷悠然坚毅,乃至青春活泼的面容。流动着的,是众生各色的异域景象。而却在此中无意地将画面冲破,一路来回穿梭、思索观察著月台资讯的,就是我们两位了,接下来就请跟着我们一起欣赏文艺而又古朴的镰仓吧。

在青年旅舍的早起

昨天我们就已经入住了伊马诺东京旅舍,虽然这是我们入住青年旅馆的第一天,但确没有任何不适应感。虽说由于我们昨晚较晚回来,睡觉时旁边时不时会传来呼噜声,但并不影响我们入睡。今天也是起得比较早的一天,由于是在青旅,所以我一听到6点的闹钟就爬起来关了,怕吵到隔壁床铺。不过我们起来的时候发现房间的灯没关,我们猜测应该是有住客早上离开忘关灯了,我们静悄悄的溜出去公共洗漱间洗漱,然后收拾收拾就准备出发了。

行 | JR前往北镰仓

从新宿去镰仓其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坐我们第二天看到过的【小田急电铁】,另一种就是坐【JR】。两种方式进入镰仓的地方不同,所以玩起来也有不同,可以在下图看到,如果坐小田急,要么从藤泽下车,要么从片濑江之岛下车,然后沿着图中的站自西往东一路玩过去;如果是JR的话,则从北镰仓下车,自东向西玩。

两种选择对应不同的玩法,这个看个人选择即可。我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把两种方式给融合了,我们希望能看到【北镰仓的寺庙】和【江之岛的日落】,如果从西往东玩,那么走到北镰仓附近的时候,已经差不多黄昏了,那附近的寺庙也都该关了,此时看日落还得回去江之岛。但如果从北镰仓进去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顺路一路玩下来,早上逛寺庙,傍晚去到江之岛,然后也就能顺路坐着小田急回来,所以最后我们选择了JR去镰仓,小田急回来。

不过如果有了解过价格的,会发现JR去是需要920JPY,而小田急周游券只用620JPY,为什么我们还愿意这么走呢。看过第一天的游记的小伙伴应该还记得【JRpass】这个神器。从这天开始这个工具就可以使用了,所以从这天起往后算的7天内,我们坐JR都是直接出示JRpass就可以入闸了,完全不需要刷西瓜卡。而JR跟日本地下铁一样也是个日常交通工具,地下铁能去到的地方,JR也能去到。所以我们只需要把出行从地下铁换成JR,就完全回本了(而且811RMB的JRpass还能在七天内任意坐新干线,这也是为啥明天我们能单天往返日光)

前几天我们都只是路过了新宿站,并没有进去,今天这算是第一次进站乘车。可以看到新宿站不愧是个大站,这感觉就跟个火车站差不多,而且这还是建在新宿市区的。我们是6点半左右进的站,比较巧合的是时间表上恰好有一趟6点35前往镰仓的JR,于是我们就顺利的开始了镰仓的旅途。

一般来说JR湘南新宿线是能直接到到北镰仓站的,不过日本铁路班车随时会有变化,我们这次坐的并不能直接到,所以要在JR横滨站换JR横须贺线继续往下走。不过日本铁路很方便,这种换乘属于【直通换乘】,意思就是我们不需要出站,直接在站内换个站台等车就完事了。

不堵车的情况下,日本的列车自然也非常的准时,7点35我们准时到达了北镰仓站。不过在接近镰仓的时候我一路观察了一下,这条线路不愧是穿过了山,这感觉自从接近镰仓后都走在了山里面,看到下图的北镰仓站,再对比一下新宿站,差别还真是大啊。不过我们还是挺喜欢北镰仓站附近的风景的,我们下车的时候也看到有很多学生在这里下车了,他们应该是走去学校上课的。

看 | 圆觉寺

北镰仓离寺庙群非常近,在站内就有一个标标识牌,可以从这里看到走去寺庙需要的时间,然后我们就近选择了先参观圆觉寺。

走的路上路过了一个踏切口,就趁著现在没车就顺便拍了一波轨道(没错我是铁道迷)

不一会我们就走到了圆觉寺总门,我们了解到的是寺庙一般都是8点开门,我们看了看时间,现在是8点过一分钟,想着寺庙应该开了吧,结果走到上面发现还没能进去。看来工作人员也没想到会有人这么准时准点的到达寺庙,都还在扫地中。

我们等了十分钟左右就可以进去了,圆觉寺是需要门票的,不过不贵,300元一人,而且只需要买一张就可以看完里面所有东西了。

圆觉寺寺名来自于大乘经《圆觉经》,是镰仓五大名刹之一,13世纪末就建成了,启建者是当时北条家的执政者北条时宗。走进总门,我们就在右边看到了桂昌庵,这是一个较小的建筑。

寺庙是依山而建的,所以在里面走的时候会需要爬爬山,不过清晨的时候山里空气不错,所以挺舒服的。走上楼梯后我们就到了圆觉寺山门。圆觉寺是典型中国佛寺院型式,我们可以看到有我们熟悉的感觉,同时也有本土化的一些自带的特性。

通过山门就可以看到円覚寺仏殿,此时寺庙基本没人,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几个来的早的当地人。站在仏殿往回看可以拍到整个山门。

我们继续往里走,还看到了円覚寺方丈前唐门,书院,大方丈。不过此时太阳也升起来了,拍出来的东西有点亮,而且没有树的地方有点点热,再加上这是山里面,溼度比较大,所以感觉有点粘乎乎的。

一路上都没什么人,不过来的太早还是有坏处的,有些地方就还没开,估计是没有打扫完毕。

看 | 明月院

逛完圆觉寺之后,我们就沿着铁路往下走,准备去找明月院,此时路上依旧没什么人,我们也就看到零星几个可能是去上班的人。明月院也不难找,沿着铁路往下走就能看到标识牌了,只不过明月院比圆觉寺更加的融入自然,是一座山中小寺,我们走进了分岔路之后感觉直接回归大自然了。

根据资料看,明月院属于临济宗建长寺派,它应该是由北条时宗所兴建的,原本是禅兴寺的一部分,也是唯一一座在明治元年的废佛毁释运动中没被毁弃的禅兴寺建筑。明月院也是需要门票的,500元一位,不算贵。我们走到明月院的门口时,感觉这都不像一个寺庙的门口,反倒像是一个私人的庭院。走进去之后,瞬间感觉眼前一亮,这是给人享受人生的地方吧,如果我小时候给我一个这样的地方我绝对满山跑hhh。

不过明月院也的确算是一个私人庭院,我们进来后找到了北条时赖的墓地。在入口处逛了一会后,我们继续沿着主通道走,说是主通道,其实是在山林里面的一条石台阶,走在里面真的感觉很享受,我们也不禁放慢了脚步,仔细感受自然与人文结合在一起的美。

里面的路不复杂,穿过山门再走一会就看到明月院了,我们就走进去观光了一波。除了明月院外,这附近还有竹林庭园和枯山水庭园,下图就是枯山水庭园。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日式人造山水,在一片沙地上,有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同时还有观赏用的植物,然后沙地上绕着石头画出一些纹理,这在很多日剧和动漫都能见到。不过此时阳光实在太大了,沙地白的根本拍不出纹理。

明月院距今已经有700年的建寺历史了,寺内的日式人造山水以及茂密的竹林、盛开的鲜花陪衬著古老的建筑,到处都显得幽雅宁静,摆脱了都市喧嚣。而且七月份是紫阳花盛开的季节,明月院因为种植有许多紫阳花,也被称为紫阳花寺。我们走在参道上,两边时不时都能看到大片的紫阳花,还能在一些记载着历史故事的牌子上看到挂著紫阳花。

我们在明月院逛了好一会,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建筑,然后我们继续往开山堂的方向走,看到了这口瓶之井,不过我们不太记得它的典故了。

继续往里走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花也出现了,我们路边还看到了一些雕塑,虽然这是人造物体,但感觉与自然完美融合了,毫无违和感。

开山堂就是我们走到的最内部的地方,感觉这里就是建在了山的凹陷处,返璞归真的感觉更加明显了

里面的后庭院也逛了一下,不过就没有留照片。最后我们回到进来的地方,看到了这个明月院総门前の兎と亀。

除了紫阳花,寺内还广泛种植了许多山茶花、梅花、玉兰花、胡枝子以及花菖蒲等各种花卉,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卉开花,我本来想试着拍摄一些花朵的照片回来,不过阳光实在太大,没能调好光线,几乎都过曝了。

其实在进门的地方就能看到这个宣传牌,明月院四季都上演着不同的色彩,院内的花朵以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姿态装点着明月院。所以总的来说明月院至少值得来四次,单单是夏天这个季节的风景就足以让我们沉浸在优雅的美景中,久久不愿离去,下次我们就会选秋天或者春天来欣赏她了。

看 | 建长寺

大概9点20左右我们离开了明月院,继续往建长寺的方向走。建长寺也不难找,不过往下走的时候会走到一个岔路口,这个时候就不是沿着铁路走了,而是走另一边。不得不说北镰仓这附近的佛教文化气息是真的浓厚,我们只是走在居民区的马路上,都能在路边找到这种比较硬核的东西,这是曹洞宗高祖的功德碑。

大概九点半左右我们就到了建长寺,建长寺的外门就在路边的,门口前有个很显眼的石碑。根据资料看,建长寺兴建于1253年,初代住持是从南宋而来的高僧兰溪道隆,即大觉禅师,当时的日本崇尚佛学和中国文化之风盛行,而在兰溪道隆主持建长寺的年代,整座寺院里应该都回响着学习汉语的气氛。

建长寺也是需要门票的,跟明月院一样也是500元一人

建长寺曾经有7堂49院,然而几乎都在14世纪与15世纪的大火中烧毁了,不过,后来在17、18世纪重建了,如今仍能感受到他的辉煌。下面是建长寺的三门,在花期的时候会很好看。

沿着三门对出去的路直走就能走到仏殿了,而来的这条路两侧是种有刺柏林,据说是由建造者从中国带回来的种子种植的,如今已经有了700多年树龄。

再往里走就能看到法堂和龙王殿,这里跟圆觉寺一样,也有个唐门,唐门后面就是建长寺方丈

我们接着沿着唐门旁边的那条路一直往山上走,本来想着看看能不能走到头的,结果越走越往山里去了,完全没有尽头的感觉。在往里走了好一段路程,往上爬了几段楼梯之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更陡峭的楼梯,我们感觉再爬上去怕不够时间下来了,就在这里调头了。不过我们也就差这一段楼梯,最上面应该是建长寺半僧坊,那上面还有镰仓二十四地蔵霊场,就留着下次来爬山吧。

看 | 鹤冈八幡宫

接着我们回到原来的那条马路继续往下走,就到了鹤冈八幡宫,不过由于方向问题,这个方向是在鹤冈八幡宫的后面。我们走的时候,在路边发现了这个小鸟居,虽然有鹤冈八幡宫的石碑,但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不过我们看方向没错,就从这里进去了。

从那个小楼梯走上来后,就能看到本宫拝殿的外部建筑,可以看到整个建筑风格跟之前看到的寺庙就不一样了。不过入口不在这边,跟着路绕到正面去就能看得到了。

绕到正面后我们就能在本宫外面看到鹤冈八幡宫宝物殿,进鹤冈八幡宫里面参观是免费的,不过宝物殿需要门票,200圆一位,挺便宜的,而且鹤冈八幡宫里面有很多文物,这个价格是非常值得的,不过宝物殿不允许摄影。(下图为门票,可以留着当书签)

我们逛完宝物殿之后,就在外面先看了看八幡宫。可以说鹤冈八幡宫是镰仓的象征了,它建于建于1063年,镰仓幕府的初代将军源赖朝曾在这里兴师,举兵打倒敌对的平氏。整个建筑都是熟悉的朱红色,这种配色在日本是非常常见的,不过据我朋友说,之所以会是朱红色,好像是曾经日本向中国学习的时候想学中国皇宫的那种庄严的暗红色,但是由于本土这边颜料工艺还不够成熟,没法还原,就只能做出朱红色替代了。我个人觉得嘛,暗红色更显庄严,朱红色则带有一丝活泼的气息,两者各有优点。

本宫内部不大,而且本宫内不适合拍照,我们就用眼睛观赏了里面的建筑和文物。出来后我们下了本宫前面那个大石段楼梯,准备往正面的表参道走。在本宫前的舞殿是表演舞蹈的场所,每年4月举办的镰仓祭上表演的“静之舞”会在这里举行,不过我们来的时间自然也是看不到的。

沿着参道一直往外走,就能走到最前面的太鼓桥和三の鸟居。鹤冈八幡宫也是以自然美景闻名世界的,春天的樱花和藤花,夏天的莲花,秋天的红叶都美不胜收,如果在花期,这条太鼓桥附近会非常的漂亮。

最后准备出去前,我们回头拍了一下八幡宫,想把票上的景色拍下来,不过八幡宫过于出名,这里游人也很多,没法像前几日那样独享了。而且今天往北边看,都是多云天,整片天白茫茫的,我们想这可能是因为关西的台风开始往这边走,对这边的天气有点影响,但我们也并没有担心镰仓会下雨,为什么呢,看后面那张参道的图就懂了。

我们出来后沿着这条参道继续走,可以看到,面向南边的天空是蓝色的,台风天造就了今天镰仓的两种非常神奇的视角,只要往北看,一定是多云天,但只需要转个头往南方的海边看,就能从阴天变成晴天。我想可能是因为台风在往东偏北一点的方向移动的吧,所以对镰仓的影响暂时没那么大。

食 | Rojiura Curry SAMURAI. (镰仓店)

我们走到JR镰仓站附近的时候大概11点半,我们看时间跟计划中差不多,就准备在这附近找吃的。我朋友说想找一家咖哩饭店,于是就跟着他走了,我们穿过了小町通,走到了一片有点西式的洋楼区。

说实话一般人是在镰仓站附近的小町通找吃的,顺便逛一逛街,但我们看小町通过于多人,所以一开始就没考虑在里面找,最后我们就找到了这家离小町通不远但人并不多的店。这家店离镰仓站只有5分钟路程,但就是隐藏的有点深,他们主打汤咖哩, 咖哩饭, 蔬菜料理,而且对蔬菜菜式有点讲究。
tabelog://tabelog.com/cn/kanagawa/A1404/A140402/14065345/

餐厅周一到周日都会营业,没有定休,所以可以放心来吃,可以看到这其实是一间挺有格调的小店,来这家店的人基本都是外国游客,但是又不至于太过多人。

不过虽然这家店看着有点高档,但是价格是很实惠的,可以看到人均一般也才1000到2000,这个价格在游客多的区域是不多见的。选单主要是这样,可以自己选择搭配,然后选单的背面会告诉你要跟服务员怎样进行说明。我们虽然想试试咖哩能有多辣,但是又怕吃太辣影响下午行程,所以我选择了中辣,我朋友则尝试了+50。

我点的是炸鸡加蔬菜配合咖哩,可以看到他们的确用了特殊的方法做蔬菜,蔬菜有点像天妇罗,但是蔬菜本身的汁水确能保持得住,外层的也不会炸的很干,吃起来其实并不会觉得油腻,反而会觉得很配。

我朋友试了试汤咖哩,把咖哩做成汤之后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辣油,而且我朋友点的还是更辣的,吃起来就很有感觉了。不过虽然辣,但是不会让人觉得难受,配合著汤里面的蔬菜还可以顺带缓和一下。

行 | 江之电

相信熟悉灌篮高手的小伙伴们都记得op里有一个镜头:樱木花道站在一个踏切口等一列绿色的电车通过,然后跟对面的赤木晴子打招呼。这个镜头中的绿色的电车就是镰仓的江之岛电铁,简称江之电,这也是我们整个下午的出行工具。

乘坐江之电的话我们选择的方式是购买了[ 镰仓/江之岛周游券 ],我们在11点半到达镰仓站的时候,顺便在那里找到了售票机购买,不算贵,700日元就可以了,而且这个票是多用的,可以乘坐镰仓境内的JR、江之电和湘南单轨,当天无限次使用。当然如果觉得并不需要好像也是可以刷西瓜卡的,只不过江之电沿路经过站的都有可参观的地点,所以我们觉得周游票会方便一点。而且如果是单独购买江之电一日券,也需要600日元了,那还不如直接上700元的。(下图背景就是售票机,不用担心看不懂)

而如果是走小田急来镰仓的话,一般是在新宿西口小田急百货一楼的外国人服务中心以及旁边的自助贩卖机买[小田急镰仓周游券],但是这个券除了坐小田急外,好像只包含当天无限次乘坐藤泽到镰仓站这一段的江之电费用,并没法使用它坐JR去北镰仓。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游览区间来进行判断使用哪种。

看 | 镰仓大佛

江之电的时刻表在站内可以看到,1点半左右我们从镰仓站坐上江之电,就准备前往镰仓大佛。江之电列车其实属于电车,而且他的路线是穿插在镰仓城区中的,所以开的并不会很快,而且沿路都一直能听到踏切口的叮当铃声。不过镰仓本身也并不算太大,不一会我们就到了长谷站。

从长谷站走去镰仓大佛其实有一点距离的,至少得走个十几二十分钟,但我们看这种距离应该是小意思,就直接走了。但是由于镰仓大佛并不在海边,而是比较靠近内部,所以在街道上海风吹不进来,结果我们就被正午的太阳热傻了。其中我还不小心走错了个岔路口,不过还好及时发现了。大佛算是国宝级文物,参观镰仓大佛也是需要门票的,300元一人。我们走进了门口之后就看到了这个大佛,佛像左侧,有一双大草鞋,这好像是茨城县的孩子们编织献给大佛的供物。

不过怎么说呢,由于我曾经去看过乐山大佛,所以难免一开头会感觉这个佛像其实不算大。但我并不想先入为主的评价,所以我跟朋友先看了看入口处的简介,发现并不简单。大佛其实宝贵在历史,作为日本三大佛像之一的镰仓大佛和镰仓的命运一般,多遭劫难。曾经的大佛是木制的,但在被台风刮倒后就改为铜像了,而供奉的大佛殿也历经多次台风,火灾破坏,又一次一次地进行重修,但最终还是完全毁坏了,佛像变成了露天供奉了。[ 火焚而不毁,雨淋而不朽,镰仓露天大佛,或许是永恒的佛 ],这就是日本文学家正冈子归对祂的赞美。

大佛其实总高也就11.5米,内部是空心的,可以从后面进去,据说里面能看到多次维修的痕迹,不过我们觉得这种天气进去估计会被烤熟,就没有进去了。我们在周围逛了一下,然后就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着。可能是因为这里有一片空地,所以风能吹的进来,我们想着反正这个时间不三不四的,就干脆在这里先休息一下恢复体力,等会在出发。

看 | 镰仓高校前踏切口

大约3点左右,我们就继续出发了,其实在镰仓是有很多东西看的,但是一次肯定走不完,所以有些地方不顺路我们就暂时没去,接下来我们准备前往著名的镰仓高校前站。江之电开到一半左右就会接近七里滨海岸边,此时我们可以从电车中看到广袤的太平洋。我来是想尝试拍出千与千寻里面海上列车的感觉,但是江之电离海还是有点距离,而且江之电走的这条路其实比海滩要高出一截,所以没法还原。不过据说北海道有从札幌开往小樽的海边列车,非常地还原,在这先种个草。

这里就是镰仓高校前站了,很明显到了这个站人就多了起来了,一堆拿着手机和单反的游客都在这里,还有专门穿学生服来拍照的女孩。我们其实在进站前就路过了那个踏切口,我们往外看了一下,人是真的多,所以想独享的可以省省了-_-|||

可以看到铁路真的是穿插在城市中的,跟旁边的车道没什么不同。我们出站后就看到大波大波的人往踏切口走,只能说这地方是真的受游客欢迎,而且这里也是我们前五天中听到中文最多的地方了。

我们特意挑三点半左右来到这里,考虑的问题是阳光,此时的风景色调相对来说是最和谐的。前排提示,这里想独享风景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不是晚上,永远一堆人会在这里。而且这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踏切口,会不断的有车进进出出,所以如果想拍出下面这样的基本没车又没人的照片,等吧。

自然既然来到了,那肯定要等到op那个名场景,只不过这里的人流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进出的车辆也很频繁,我们站在这里站了半个小时,只要有时机就一直连拍,最终也才找到一张相对干净的照片。不过这里提醒一下,等待时请靠边站,不要在路中间等,这样会妨碍当地人的日常出行的。镰仓政府也知道出禁令是不可能断绝游人,所以这里也只是安排了一个交警负责在需要过车辆的时候指导通行,顶多会提醒你要让开过道,不会真的赶你走,但希望大家还是尽量不要阻碍道路,真要等,就回到路边去等。

看 | 七里滨海岸

看的差不多后,我们就穿过了踏切口,准备下海滩走一波

就像之前提到的,镰仓的海滩是要再往下走的。我们可以在地图发现,镰仓的海岸线非常的笔直,一开始我们还很好奇为啥,等我们走到海边那个楼梯就有感觉了。海风大的飞起,还没等我们靠近栏杆就吃了一堆沙子,我自己的眼镜上还打满了细小的盐粒,我们再看了看下面的大浪,就明白这海岸线估计是直接被太平洋的风浪削平的。

不过虽然堤岸顶上风很大,但是走下去沙滩后,风就变小了,可能是因为后面的堤坝把风给阻挡了一下,所以都往上吹了。因此两个选择,要么不看海,要么就走下去看海,不要傻乎乎的站在上面吃沙子。我们走在七里滨海岸上,感觉还是非常舒服的,此时4点半左右的太阳虽然还很猛烈,但是已经没有中午的时候那么热了,外加下面的风比较凉爽,所以并不会觉得晒得很不舒服。

相信熟悉电影的小伙伴应该听说过《镰仓物语》,这是一部很文艺的日常电影,故事背景就是镰仓。我和朋友在海边闲逛的时候,恰巧看见了远处的几个游客,我看了看眼前的构图,湛蓝的天,翻腾的海水,岸边注视远方的旅客,给了我一种很强烈的故事感,然后我就站在了稍远一点的地方,静悄悄的抓拍了下面这张很有日式风格的日常照片。这张照片其实我并没有加太多的后期修饰,顶多只是把过曝的地方压了一下,然后稍微调整色彩饱和度,最后加了一个暗淡的滤镜,就成这样了。其实不加最后的滤镜也很漂亮,日本其实很多风景本身就能直接拍出我们在日剧里看到的样子。

当然最后我们也想装装样子拍一张和大海的合照,嗯……果然远看文艺近看沙雕,海边的风虽然没上面大,但是也不是没有,结果我穿着的宽松的衬衫被吹了起来,感觉就跟有个肚腩一样-_-|||

至于我旁边这货……大妈你谁啊hhh,虽说我朋友的太阳帽并不是我想吐槽的地方,毕竟还算正常,只不过你这紧身花纹短袖真的很出戏啊,关键是还真的挺像来海边度假的大妈。

玩 | 湘南单轨

就像之前提到的,[镰仓/江之岛周游券]不但能坐江之电,还能坐JR和湘南单轨。JR倒是正常的东西,至于这个湘南单轨嘛,就有点意思了。相信大家在电视上见过吊著开的电车,没错,湘南单轨不但是单轨,而且就是吊著开的。我们来之前查谷歌时看到了这样的评价“急转弯,上下起伏,紧张刺激”,当然我们知道这是夸张的描述,但我们想着既然都有周游券了,那就去坐一会吧。

起点站不难找,根据周游券上给的图示,湘南单轨的起点湘南江之岛站离江之电的江之岛站就几步路的距离,于是我们坐车坐到江之岛,就下车走过去。走了不久之后,就能看到这一栋楼,没错,这栋楼就是起点站,我们要坐电梯上楼去坐单轨

可以看到这车的确是吊著进站的,不过我倒是在站内找到了些神奇的东西,说实话要不是对面那几个角色牌子提醒了我,我都差点没记起来镰仓原来也是《青春野郎》这部动漫的取景地。

单轨线的另一个终点站是大船,坐到那有点远,所以我们大概就坐了两三个站左右就准备往回走了。单轨其实开的不快,不过虽然是吊著的,但是我们不会有不安全感,而且因为单轨线路直接穿过了镰仓,所以其实吊著的话能从一个比较新奇的角度看到镰仓市。

看 | 江之岛日落

我们回到江之岛大桥附近的时候大概5点40左右,此时已经接近黄昏,前往江之岛的人也开始变多了起来。我站在桥中间往回看,一排过去全是在等夕阳的。

大约6点左右就可以开始拍摄了,不过看样子是台风越来越靠东了,按理来说从江之岛大桥往西边看,能见度好的情况下是能看得到富士山的,但现在那边地平线附近全是云。我觉得今天应该拍不到完全落下太阳就会被遮住,所以就直接开拍。

可以看到地平线那边的云是很厚的,我换了个长焦镜头后,太阳就躲到云里面去了,实在没办法,我只能拍周围被夕阳映红的云了。不过这张照片恰好有一只鸟在上面飞过,所以产生了一种我是在飞机上拍云海的错觉。其实我还是在桥上的,只不过长焦镜头造成的景深问题让画面给人带来了一点点错觉。

拍完云之后太阳就完全被遮住了,我等了一会,发现它有在云层中露脸的迹象,于是压低了角度继续拍。不过云也是越来越厚了,太阳也只能在云层间隙之间出现,但由于云层间隙和太阳光之间形成了散射,这张照片勉强拍出了一点点日晕的感觉。外加上产生了轻微的耶稣光效应,和厚重的乌云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差别。

最后我看太阳高度下的差不多了,如果再次入云估计就不会露脸了,所以我们往岛上走,在快上岛之前最后拍了一张照片。江之岛是我们最后一个景点,但是并不代表镰仓逛完了,镰仓虽小,但历史悠久,日本幕府政权时代的第一个幕府——镰仓幕府,也是因此得名。镰仓市内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蹟建筑,等待着我们下次的到来。

食 | とびっちょ 本店

我们最后一个地点安排在江之岛,自然晚餐也就在上面找了。然后我们边散步边搜寻,最后找到了这家餐厅。不过这家店位置有点不太明显,因为他是在一家卖海鲜的当铺的二楼,我们跟着导航走到这里的时候以为走错了。不过可能就是因为靠近海鲜市场,这家店的特色是海鲜丼。
tobiccho://tobiccho.com/shops/tobiccho
tabelog://tabelog.com/kanagawa/A1404/A140403/14000795/

这家店也不定休,而且价格也挺实惠,虽然是做海鲜的,但是我们两个人也才用了3866JPY。我看着选单,然后依着我的好奇心,选了个看起来海鲜种类最多的一个套餐,端上来看的时候感觉还挺好看的。旁边那个生鸡蛋是给来伴着饭吃的,我也是第一次吃生鸡蛋,不过配合起来意外的好吃,而且生鸡蛋也没有很明显的腥味。日本的套餐日常管饱,这一顿下去之后也就够了。

行 | 小田急电铁的糊涂事蹟

注:由于我们的“惨痛”经历,所以我先把小田急官网放在最开头,如果有打算乘坐小田急的,请仔细阅读官网的所有指南(//www.odakyu.jp/sc/)

我在安排镰仓的行程的时候其实苦恼过,因为网上通常是两种方式,小田急走法,或者JR走法。我其实一直到来到日本也没定下来到底怎么走,不过到了第三天我突发奇想,为什么来个混合走法呢,JR来小田急回,反正JR来价格920,小田急单程回去620,而且这么走法刚好不用走回头路。于是就有了今晚我们乘坐小田急回新宿的故事了。我来之前其实是两种方法都有了解过,我根据时间表看,最终把班次范围选择了20:09,20:20,20:30,20:50,21:20这五班。

为什么选这五班呢,因为小田急电铁的终点站未必是新宿,所以我们结合回程的大概时间区间,选择了五班能回到新宿的车。但怎么说呢,就算我提前了解了,也注意到了终点站问题,甚至还有了时间表,但我还是犯了一个比较蠢的错误,由于第二天其实我们在参宫桥见到过小田急,但是见到的是普通型列车,长得跟JR差不多,所以我也误认为这里提到的【各站停车,准急,急行,快速急行】跟JR和地铁的概念一样,只是停站不同,但我们可以随便选择哪班车。

在我们选择的五班车里面,可以看到时刻表的标记,三趟快速两趟特急。问题就这么来了,一般所说的小田急周游券620元,其实是指坐【小田急快速快车】从新宿来片濑江之岛。而所谓的特急,即指【小田急“浪漫”特快】,是另一种车型,而如果上的是【特急】,不是【快速】,是要在周游券原来的价格上,另外支付特急的票价的,即[周游券]630+[特急票]640=1270元。(看下图官网的资讯)

那如果像我们这种,如果事先没有买周游券,但是希望坐小田急回新宿的人实际又是怎么计价的呢。官网其实写的也很清楚,但是由于我最后的计划只是考虑坐小田急回去,并没留意到小田急的特急与普通列车之间有这样的区别,自然也就没留意到官网上关于特急票价的说明(如下图)

由于我们吃完饭的时间比较微妙,在我们选出来的五趟车中,离我们较近的发车时间是20:20那趟特急。我们其实是留意到了这趟是特急车,但我们由于不知道区别,所以没有感觉不对劲,甚至还互相调侃说我们能尝试一波小田急的特急了。所以我们到了站,在自动售票机买到的票就长下面那样的,就是上图左边的特快票。但由于我们并不知道这样子买票,进站其实是应该刷IC卡(西瓜卡)来过闸机的,所以我们就傻乎乎的把这个票投入了闸机,但是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闸机门还真开了。

其实我们走过闸机的时候闸机响了一下,但由于并没有工作人员在入口,所以我们也没有在意,进站后我们就看到了下图左边蓝色的小田急“浪漫”特急,然而此时我们还没察觉到忽视了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妥。

不得不说小田急“浪漫”特急的确是对得起票价的,如果是普通列车,其实跟地铁没什么不同,但下面这个就比较舒服了。列车也是准点发车了,途中有乘务员检票,我们看着外面的风景开始回程。

不过舒服完,问题也就来了,回到新宿站,我们下车后打算以同样的方式把票投进闸机然后出站。但这次怎么投,闸机的门就是不开,我们还换了好几个闸机试了都不行。我们此时很懵逼,因为按理来说票不是假的,我们也进得了站,为什么出不去呢?然后我们就跟服务站的人问了一下,不过可能第一次问的时候我有点急躁没表述清楚,他以为我们没有买票想混进去,所以重复告诉了我们没票不能进。但这下我们更懵逼了,我们并没有逃票。

不过也就在这时,我们忽然想起昨天去川越,我们坐的也是特殊的急行列车,买完票后是给了两张的,一张用于过闸机,一张用于车上乘务员检票。我们此时才反应过来可能小田急的急行列车也属于这一类,但我们在江之岛也只出了一张票,我们支付完还等了一会的。所以此时我们推测,可能当初进闸机其实应该刷西瓜卡的,只是不知何种玄学原因那个闸机认了这张票然后放了我们进来……我们就想着能不能在新宿站直接刷西瓜卡出去,试过后发现不行,因为我们并没有进站记录……

最后我再回到那个服务台,此时换了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工作人员,我先缓和了一下慌张的心情,然后慢慢的说清楚了“我们买了票,由于不明原因我们进了站,现在出不去”这个事实,然后问该怎么处理。可能这个工作人员经验更多一点理解了我们什么情况,然后就说是我们操作失误,现在只需要给他西瓜卡让他扣个票费就可以出去了。最后折腾了一波我们终于回到了酒店-_-|||

青旅中的公共洗漱间

我们回去的路上想到,由于明天要上比较早的新干线,所以必须提前把明天的早餐给买了,所以我们在青旅附近的便利店买了几个饭团,然后顺便买了昨天没有准备的牙膏和洗发水之类的东西。青旅的洗漱间是公共的,由于不敢在这些地方乱拍照,所以就放booking上面的图,正常见到的就是这样的,除了灯没这么亮之外,其他都长得一样,干净程度也是这样子,非常的舒适。

我们收拾了一下就拿着衣服去准备洗澡了,我发现虽然洗澡隔间就在公共洗手台附近,但是这里的设计很巧妙,除了每个隔间都有推拉门之外,在最外面还有一扇门把沐浴区和公共洗手台区域给分隔开来了,这样子就减少了很多尴尬情况。

由于我们回来的比较晚,最后出来的时候公共区域都没什么人了,我们洗完衣服也就回房间睡觉休息,为明天的日光行程恢复体力。

想 | 关于轨道交通的二三事

关于出行我想在这里提前说一下,可以看到,前几天我一直都是使用“轨道交通”或者“日本铁道”来称呼我们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日本的轨道交通发展的很成熟而且很庞大,初次来接受肯定会觉得有点陌生,对很多概念容易搞混淆。我和我好友平时都喜欢了解这方面的东西,所以在来之前就知道了[ 快慢车,急行列车,区间快车,直通线路,直通换乘 ]等一些基本概念,自然入手起来也就不会那么迷糊,所以前几天并没有看到我们因为轨道交通而迷路。

这里解释几个比较常见的名词,【时刻表】是指列车的发车时间或者到站时间,日本轨道交通是严格按照时刻表走的,正常情况下不会早也不会玩,所以实际上几点到达目的地是能预测出来的;【快慢车】就是指正常停站和选择性停站,如果实在不懂,广州地铁14号线就是参考了这个概念;【直通线路】则是指不同的线路的轨道是能相互通行的,可以想象成广州地铁2号线跑到嘉禾望岗之后能不用换车,直接坐着当前的车继续开到14号线的轨道上,但要做到这点则要求所有的轨道标尺一致;【区间快车】则是指这辆车就只在某几个站区间范围内跑,不会开出这个区间;【急行列车】一般来说则是指一些比较特殊的线路,比如小田急的浪漫特急、川越的特急、以及后面去高野山的黑潮号特急列车、去关西国际机场的南海特急列车,但某些地铁线路或者JR线路有时也会说明本趟列车是急行,这种情况则是归类于快车。

首先说明以下,类似快慢车,急行列车,区间快车,直通线路,直通换乘这些概念,其实对所有的车型种类都使用,无论是地铁还是JR,都有快慢车,区间快车,直通线路这种东西,哪怕新干线也是分各站停和区间停站,所以不要使用这些通用概念来区分不同的轨道交通。

而今天镰仓的游记,我频繁提到的JR,其实并不是指单只某一种车型或者前往某些特定地区的车,JR其实是日本铁路公司的简称,所以我所说的【JR列车】实际上是指【JR公司】管理运营的轨道系统中的所有列车。这就类似于【东京地铁】其实是指【东京地铁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运营的轨道系统,包括东京地下铁和都营地铁2个地铁系统的全部线路。而我们后期在名古屋见到的【名古屋近铁】也是类似的,这是属于【日本近铁集团公司】管理的轨道系统。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一点,不要被“地铁”这个词迷惑了,日本的轨道交通成熟程度比大部分人想象的要高,且更加的系统化。在日本,叫地铁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走在地下的,同样的,JR虽然叫做日本铁路公司,但是上面跑着的也并不是全是火车,他也可以发挥日常通勤的作用。我们国内经常把地铁,轻轨,高铁,普通火车分为四个部分系统来单独谈论,两个地点之间除了火车和高铁可能能重合外,基本都是单一选择。所以很多人一开始去到日本,发现日本轨道交通能夹杂着这么多个系统且有序不乱的运作,会有点惊讶,而且同时发现自己瞬间多了很多种选择,地铁去不到就换JR,JR赶不上则换近铁,哪怕是去远一点的地方,特急行不通还能换JR,这让很多人一下子适应不来。

当然日本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也并不是说国内把列车系统分开来谈就不好,本身两国从国土面积到国情再到国家文化都有不同,自然不能直接生搬硬套来比出个孰高孰低。我在这里提这个是想指出不要只是因为自己的一时不适应,就认为别国存在的东西是不合理的。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