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

2018年的仲夏,网络上的一则讯息,彻底吸引了我目光,2019年东京国立博物馆(简称东博)要展出颜真卿的《祭姪文稿》,这篇拥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美誉的草稿,是台北故宫近70万件藏品之一,也是70件限展书画之一。

回忆起我的泡博物馆生涯,《祭姪文稿》始终与它擦肩而过,看过天下第三行书的我,对于天下二行书,一直有着十分的景仰,心里也期待着能看到天下第一行书的三个墨迹摹本。而东博将此展定名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这就让我十分好奇,超越,要怎么个超越王羲之法呢?

颜真卿特展的讯息,随着时间的逼近而越来越清晰,首先台北故宫借了展品,除了馆藏颜真卿的《祭姪文稿》与怀素的《自叙帖》之外,还有兰千山馆寄存褚遂良摹的《黄绢本兰亭》与怀素《小草千字文》共四件文物。看到这清单,去东京看展的草已经默默的种下去了。

年底时,特展清单正式公布,一共展出177件/组展品,在40天的展期中,会换展三次。除了东博与台北故宫之外,还跟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东京书道馆、大阪美术馆、九州博物馆等多个机构与私人借展。除了王羲之两件摹本之外,最让艺术工作者期待的展品是李公麟的《五马图》。民国时流出清宫,最后辗转流入日本,据说在二战时毁于战火。这次《五马图》横空出世,加上台北故宫借展的4件国宝,以及弥补我“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之憾,所以我决定“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飞往东京,一睹前人之智慧结晶。

我参观的日期是2019/1/18,上午8:30就到东博,在入口有两个排队区,有票的排在正门,没票的排在正门广场。由于已经提早购票,所以我的排队顺序是第四个,而对面未购票的人群,已经有不少了。基本上有提早购票的几乎都是日本人,而我是在官网上购买电子票,付款方式只支援VISA、Mastercard、JCB信用卡。付款完毕之后,电子票很快就收到。

正门广场售票处

整个二楼都是颜真卿特展的展厅,使用两个会场,分成六个章节,把汉字的演化,一次道个明白;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一网打尽。而颜真卿,正是把这个史诗般的故事带出来的灵魂人物,《祭姪文稿》则是关键之所在。

这次特展网络上疯传,可以随意拍照,日方安保松散等等言论,在亲身体验之后,彻底推翻,整个展厅禁止拍照,除了这一件唐玄宗写的《纪泰山铭》巨幅拓本。高13公尺的作品,是唯一没有放在玻璃橱窗内的展品,而这件展品,有一位工作人员随时紧盯参观者的一举一动。另外在展柜旁不能使用电子产品,只要工作人员看到,就会请到旁边去,因为怕微弱的光源,影响到这些艺术瑰宝,如果要在纸上书写些什么,只准用铅笔,其他的一概不行。这样的管控品质,我觉得世界上没有几个博物馆可以做到。

主角正式登场


进入第3章,主角颜真卿正式登场,27件跟他有关的作品,从34岁的《王琳墓志》开始,一直到72岁《自书告身》。这些作品可以体现出颜真卿刚劲、雄浑的书风。

第一会场的最后,一个偌大的空间,就只展出一件书法作品,一件历经千年而奇蹟般储存下来的真迹,它就是颜真卿的《祭姪文稿》。

在还没看到展品清单之前,我也非常的纳闷,为什么台北故宫要借四件唐代的墨迹出去,上一次《祭姪文稿》展出是2011年的“精采100 国宝总动员”,连同怀素的《自叙帖》一同亮相。而这四件墨迹连袂展出,要回溯到2008年“晋唐法书名迹”特展。

等到展品清单出来时,我觉得,台北故宫借展是正确的。等我站在《祭姪文稿》的独立展厅时,我深深的觉得,日方完全对得起台北故宫,对得起这四件国宝。不管舆论怎么抨击,网红怎样奚落。真正爱文化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展值得一看,它不是只在谈颜真卿这个人,而是在讲整个中国书法史。讲中国书法,就必须要够份量的作品来当镇展之宝,中国传世十大书法作品,七件在台北故宫,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的苏东坡《寒食帖》在2014年已经赴日展出过,而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已不存世,颜真卿的《祭姪文稿》堪称存世之行书天下第一。

我真的很佩服日本人的策展规划,整个《祭姪文稿》的展厅气氛渲染得非常棒,挑高的空间,挂上红色为底,印有《祭姪文稿》内文并裁切成一条一条的布帘,在还没看到作品之前,就已经可以感受到颜真卿在书写时的悲痛情绪。

后面与左右两侧,有大尺寸的解说牌,一幅在讲颜真卿的生平,并用图形化的方式,把颜真卿一生的足迹给体现出来。左右两幅出现国立故宫博物院的Logo,告诉大家,这幅作品,藏在台北故宫。这两幅解说牌,清楚的告诉大家颜真卿书写《祭姪文稿》时情绪的起伏以及历代收藏家的题跋。

展厅深处长长的展柜里,《祭姪文稿》就静静的躺在哪里,笑看千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因为它知道,国宝有灵,会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地方颐养天年。展柜右侧的解说牌上,用正体中文、简体中文、日文、韩文、英文介绍作品的由来,这是整个特展里,唯四的正体中文解说牌。展柜的上方,放大版《祭姪文稿》全卷图片,让大家可以看得清楚字里行间的细节。

当在排队等待欣赏真迹时,头上的布条随风飘荡,一旁的电视播放著《祭姪文稿》书写的动画,墙上的大型解说图卡,一句一句带着参观者进入颜真卿书写《祭姪文稿》时的情绪世界里,一种伤感的气息,油然而生。

排队的人潮众多,馆方也贴心的立起告示牌,告诉参观者,一睹真迹所需的等待时间。在欣赏《祭姪文稿》时,也不准停留,工作人员会一直请参观者移动步伐。欣赏完让人激动不已的正文后,记得在拖尾的部分寻找鲜于枢的跋,上面记载着这为元朝的大书法家,收藏《祭姪文稿》收藏的由来与骄傲的心情。

看完《祭姪文稿》也就等于浏览完整个第一会场,在第二会场里,最让我期待的两件作品分别是怀素的《自叙帖》与李公麟的《五马图》。颜真卿的27件作品里,只有8件在第一会场,剩余的都在第二会场展出。

写在最后

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我就只贴出和颜真卿有关的部分,想要了解更为详细的的其他展品,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一直在台北。

2.23日我会再次去到东博二刷颜真卿特展,有需要的朋友也可以联络我。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