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早上我们在酒店用过早餐,8点正准时出发,游览名古屋市的景点,也是我们日本行程的最后一天,明天上午去机场回国了。

热田神宫位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的中心地带,是日本三大神社之一,为日本皇室庄严神圣之文物。面积为19万平米,采用神明建筑风格建造,屋脊用铜板覆蓋。
热田神宫主祭神为热田大神(天丛云剑),相殿祭祀天照大神、素盏明尊、日本武尊等。
热田神宫相传是在3世纪时由日本武尊倭建的妃子宫箦媛所建,用以供奉倭建使用的草雉剑,即日本三大神器之一的天业云剑。也有说法认为草雉剑已经在坛之浦之战遗失沉入海底。

热田神宫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相传自公元2世纪由景行天皇所建,至今已有1900年的历史。热田神宫大殿供奉武尊和宫箦媛、以及天照大神、素盏鸣尊、见稻种命5位神明,在日本历代都极受重视,在民间更是有着极高的威严。日本历代的当权者都以各种形式表达对热田神宫的尊敬,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亦有大修神社之举。近年日本天皇和皇后还曾到此参拜。 因存放著日本三大神器之一的草薙剑(仿制品)而闻名于世,地位仅次于伊势神宫,是日本三大神社之一。

从大门口进去,整个地势结构是呈现L形状的,里面郁郁葱葱全是参天古树,这里的古树都是老古董了,很多都有千年之久,整个景区笼罩着宁静庄严的气氛。而且这片森林有很多鸽子和乌鸦,它们基本都不怕人,很任性地停在路边,到了日本这种情景可是屡见不鲜。

热田神宫在日本是最古老和地位最高的神宫之一,就景色和建筑来说一般,主要是来感受下它在当地人心中神圣的地位。
到达热田神宫的西门,进去后先是遇到了一条长长的美食街,继而转弯依次穿过第二鸟居和第三鸟居抵达正宫。
如果是来参拜的日本人都是从南门先穿过第一鸟居进入的,我们所见到的当地人都非常恭敬,在经过每一个鸟居前都会弯腰鞠躬。

热田神宫里面其实有很多商铺,可能是人少的原因基本都没有开。热田神宫是不能直接进去的,必须得先洗手,里面有一个非常古朴的洗手池,要用竹筒打出来洗,而且这洗手池也非常古老,周边布满了苔藓,周边都变成了红色。
参拜之前要洗手,正确的顺序是:1. 右手拿起竹勺洗左手;2. 将竹勺交换到左手,再舀水洗右手;3. 最后舀水,将竹勺头冲上、柄冲下,清洗竹勺本身。

热田神宫大殿供奉武尊和宫箦媛、以及天照大神、素盏鸣尊、见稻种命5位神明,在日本历代都极受重视,在民间更是有着极高的威严。

在主神宫外,我们还遇到了一颗千年的老树。看着上面粗壮的绳结,感觉在当地人的心中热田神宫的树木也享受了同等隆重的待遇,承载了百姓美好的祝福和祈愿。树若有灵,大概就是这样了吧。

宫内的“信长屏”,就是织田信长所献的一面墙壁。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亦有大修神社之举。近年日本天皇和皇后还曾到此参拜。

代表皇家的菊花灯笼,只有在皇家寺院里,才被允许挂有菊花图案的饰物。

神宫被许多市民亲切地称为“热田祥宫”。这个神宫早在公元七世纪编纂的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里就有记载,是历史久远的大社,是用于奉祀历代天皇承传的、象征皇位继承的三件大宝、三神器之一的草薙神剑的地方。

热田神宫一年70回左右的神宫庆典中最大的活动。刺使奉送供品举行仪式。展开具代表性的‘献灯会’活动,以及神宫公园的烟火晚会,各种武道,技艺表演等。

1955年经历了重建,热田神宫的古穆气息依旧不减,有二十五丁桥、佐久间灯笼等古蹟,每年到此参拜的民众络绎不绝。

宝物馆,传说中的三神器是天照大神传给子孙日本天皇的宝物。因为是在皇位继承时传承给新任天皇的,所以除皇族之外,几乎没有人见到过这三件神器(真品在源平合战的最后一战坛之浦海战中掉进濑户内海深处,后来的“真品”都是仿制的)。

参拜神社步骤:
至于神前参拜的具体做法,按照热田神宫官方宣传的方法,就是“两鞠躬、两拍手、一鞠躬”
1、站定,弯身鞠躬两次
2、双手于胸前击掌两次
3、双手合十于胸前,内心祈愿
4、放下双手,弯身鞠躬一次
很多参拜者只是来拜见神明,并没有很多祈愿需要倾诉,有的时候第三步也可以省略。

这是日本各个企业捐赠的灯笼,主要是为自己的企业祈福,保佑企业发展越来越好等等。

抽签、挑选御守、写绘马:
日本神社、御守相关 这些基本都可以在一个区域完成,需要注意的是,神社都只能日币现金结算,不提供小票不刷卡。写绘马的话,神社会提供笔。如果御守买的多,神社会提供对应数量的小纸袋包装,但不会逐一包好。

这是神宫用画板形象生动的讲解日本热田神宫的历史,让参观的人们一目了然,热田神宫的发展过程。

这也是此次日本之行中,我穿越过的最后一个鸟居(虽然神域与凡世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对于我们凡人来说,却难以跨越),回归凡尘,不带走一丝与我无关的东西,安然如故,做个知足常乐之人。

结束热田神宫的行程,我们去了下一站,参观名古屋电视塔。

名古屋电视塔是位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中区久屋大通公园的一座电视塔,是日本最早完工的一座集约电波塔。其建设开工于1953年9月19日。在昼夜赶工之下,于1954年6月19日竣工,次日起正式开始传送节目讯号。名古屋电视塔高180米,设计者是内藤多仲,是名古屋市中心的地标之一。

高180米,从离地上100米的展望台看去,游客便可饱览名古屋市内的景色。是名古屋市中心的地标之一。

于1954年6月19日竣工电波塔,次日起正式开始传送电波讯号。
NHK名古屋放送局(NHK综合频道、NHK教育频道)、中部日本放送(CBC)、东海电视台(THK)、名古屋电视台(NBN)等4家VHF地面电视台均曾在此发射类比电视电波。
随着位于濑户市的濑户数位塔的完工,加上本身塔龄较老,发射电波的天线强度不足,名古屋电视塔在2011年结束了其广播电塔的使命。

电视塔从高达90米的空中旋转楼阁内可以欣赏到360度名古屋夜景,这里是名古屋一座炫丽的地标进筑,充分展现环保的概念,整个建筑综合了城市绿地,观光设施,购物,餐饮及交通枢纽。最上层是"水之宇宙船",全由玻璃制造,是个承接雨水的大水池,水深7cm,雨水可以用于下层其他设施,充分展现自然能源循环使用的环保概念。玻璃宇宙船上还设定了观光环行道,这里是遥望电视台的最佳位置。可是现在电视塔正在维修,已不开放了,有些遗憾。

这是毗邻名古屋电视塔的久屋大通地铁站,独特的设计造型非常漂亮,唯美,与电视塔互相呼应,非常合协,我一定要为设计师点赞。

在路边可以见到许多银杏树,非常漂亮。

中午,我们在名古屋的中餐馆用餐,酒店是中式风格,给人亲切的感觉,餐食也是很中国的,有炒绿豆芽,麻婆豆腐,熘肉段,鸡翅炖土豆,外加一个甩袖汤。能在这里吃到比较正宗的家乡菜,真的让人很感动,谢谢导游精心的安排。

吃过午餐后,我们乖车来到了在日本的最后一个旅游景点一一名古屋城。
名古屋城是位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的城堡,江户时代是尾张藩藩主居城,别称“金城”、“金龇城”。其与大阪城,熊本城被合称为“日本三大名城”。

日本的“城”为领主及其武士所居之地,是其实力的显示,几座规模和建筑都较为出众的“城”,现已成为日本的重要古蹟,名古屋城就是其中之一,同时名古屋城也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

庆长五年(1600)关原大战后,原尾张清须城(清州町)城主福岛正则转封,德川家康四子松平忠吉成为清须城新任城主。七年后(1607),忠吉病故,家康年幼的九子松平义直继任。因清须城规模太小,不能承担军备的重任,因此在家康的授意并亲自监察下,义直于1609年开始在尾张那古野城的原址上着手修建居城。加藤清正、福岛正则、黑田长政等20余位大名收到了协助筑城的命令,作为对德川家的尽忠表现,各大名异常的出力。只两年时间,就建成天守、1614年全部完成城体建设。从此,尾张的中心从信长时期的清州城移到了名古屋城。直到“明治维新”,此城一直是德川御三家的世袭居城。

其天守阁是德川家世代居住之地,由正门右侧的大道即可到达,这是一座五层飞簷建筑,屋顶脊梁两端以一雄一雌的金色兽头鱼身铸像装饰。天守阁的内部经过整修,其木质结构已无保留,并增设了电梯。天守阁内所设的博物馆,展示有隔扇门绘、兵器盔甲等文物。
本丸西北为深井丸区,同样植被密布,西北角楼和茶寮都位于此。本丸西南和南部为西之丸区,一进大门首先到达的就是这里,其内有梅林,花开时节十分美丽。本丸东部为二之丸区,占地广阔,区内二之丸广场和二之丸庭园都是当地市民常到的散步之地,中心的茶亭有曲径相通,为休息之佳处。

结束了名古屋城的游览,导游把我们送回到宾馆。由于时间还早,团里的几个人约好,准备结伴去商场买些特产带回家。

我们去机场乘坐城市快线,去离此一站地的常滑永旺购物中心。

这是日本的城市快线,它一条线分6个不同的车次:普通、准快、特快、快线加急、急速和一站到达,所以一定要问清楚,因为有些车次的车,常滑站点不停。我们是初次来不熟悉,就询问一个等车的先生,他可能是刚下飞机,身边带有行李,他可能也没坐过这个线路的车,不太知道,就拖着行李帮我们询问,然后再耐心的告诉我们,看到这一目,我们心中满满的都是感动,也真心的谢谢他热心帮助。

这是快线车的车厢内,人还比较多。

这就是常滑永旺购物中心,坐落在名古屋中部国际机场附近,规模特别大,就餐,购物应有尽有。

在这里购物,是可以有免税退税服务,至于具体的免税退税事宜,您可以和店员沟通确认。

这里的商品还算比较全,可以买到很多具有日本特色的糖果、糕点等等。

日本常滑市是招财猫的故乡,所以在商场里随处可见不同形态的招财猫,憨态可掬,超萌超可爱。其中,还有一个我见过的最大的室内招财猫。

这个购物中心有许多餐厅,供人们在此食用,而且都是一些非常有特色,网络上和大众点评好的餐厅,我们有口福了,可以品尝一下。

每个餐厅的装修风格各异,都是根据自己的菜肴和所要表达的理念而布置的,让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开。

晚餐我们就在这家日式茶餐厅解决,吃一些特色,也算是为此次日本之行,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晚上,回到酒店,开始整理行李,为明天回国准备着,虽然短短的八天时间,没能走过更多的地方,但对日本的风土人情有个大概的了解;对此次旅行虽然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满满的感动,对于他们的友好和热心,我由衷的感谢。再见了,这里的一切美好!再见了,日本!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