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这次趁著端午节放假,再在节前节后各请一天假,和老婆去日本好好休息一下。因为这次是我第一次到日本旅游,行程是老婆提前一手计划好的。出发前我对日本并没有多大的热情,连行李都是出发当天的早晨才随便一收拾。

90后这代人对日本的了解或是来自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或是上一代人充满激情的讲述和各种抗战神剧,除此之外我对日本有关社会人文的认识主要是来自于前几年很火的一本名为《菊与刀》的书。一个从未去过日本的美国作者在书中是这样描述日本的:好战而祥和,黩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礼,呆板而善变,驯服而倔强,忠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虽然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也从未到达过日本,我比作者幸运的是这次旅游给了我“检验真理”的机会。不过5天太短太急,不可能将作者提到的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都感受的淋漓尽致,此行对日本人最直接的感受是“礼貌而冷漠”以及“谨慎且随和”。

先讲下行程:
Day 1:上海浦东——大阪关西机场——京都
Day 2:京都
Day 3:京都——伊豆
Day 4:伊豆——东京
Day 5:东京成田机场——上海浦东

这篇游记是以我第一次到日本旅游为角度来写的,可能会细节比较多,有点繁琐。正是因为这是我近几年来觉得最值得的一次旅游,写游记的时候才会觉得有的放矢。图片未标明出处或带有水印的均为自己拍摄。

日本的交通

这里我认为有必要先和大家讲下我们在日本的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这真的是一个复杂、神奇又有趣的事情,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弄明白。因为如果你看到了一个类似国内地铁的车厢,那么它可能是JR,可能是地铁,可能是特急什么的,用iphone自带的表情来看就是这样子的










最简单的方法是下载一个Google Map和Japantransit,输入你的目的地看上面给你的是哪种交通方式和费用,按照上面的来就好。乘车和买票时只需要分清楚是地铁/电车还是火车(包括快的慢的和新干线)。电车/地铁是很小的一张票,大小是身份证的四分之一,火车票是一张蓝色的身份证大小的票。一般乘火车的话可以到人工那边买票,他们的英语还可以,但是地铁之类的市内轨道交通只能在购票机上各凭本事了。

给大家一个关于火车自由席和指定席的温馨提示。自由席可以理解为在火车的某些车厢,如果你上车的时候有座位就可以直接坐下,先到先得。指定席与自由席的车厢不同,指定席对号入座,价格也贵。买票前可以根据网上提供的资讯,查一下自己的出行时间是否是火车的peak hour来选择自由席或者指定席,氪金驴友可以无脑指定席。下面是行前我在谷歌查到新干线的人流量资讯。

有些车型带有大型行李架,有些则没有。这样就需要放在自己身边方便的位置,好在座位空间比较大,放一个箱子在腿部也不至于太难受。
日本的出租车相对来说很贵,但是并没有其他游记或者某种草狂魔APP中说的那么夸张(行前看攻略有人说坐了10分钟就要快要上千人民币)。就这次旅游来说,京都的出租车起步价大概是500多日元(RMB32),东京的大约450日元(RMB30),后面的计费方式各个城市应该是不同的。10公里的路,正常的交通情况下的费用是3200-3600日元(RMB200-250)。过了晚上11点以后是要加收费用,据百度说法是加收20%,我们这趟行程没有涉及,仅供大家参考。
由于这次行程基本属于度假形式,没有去任何景点,我们所涉及到的交通都是从酒店到餐厅或者商场,因此没有乘坐当地的公共汽车,没有买一卡通、一日通之类的车票。

消费和支付方式

有少量的小店只接受现金,像路边摊、小吃店之类,总体来说人均在2000日元以下的都容易出现只收现金的情况。出租车、火车、地铁等都可以刷卡(VISA/MASTER/JBL)。东京的部分出租车可以微信或支付宝支付。
在商场或者店铺购物,携带本人护照就可以免税购买,这里有几个前提:一是要达到一定金额以上,各个商场和店铺要求可能不一样(有3k、5k等);二是要携带本人护照,一定要是本人的;三是如果以刷卡支付,尽量用卡片上有自己名字的卡,大的商场和店铺是接受银联支付的,并且人、护照和卡要保持一致。但是我们没有用国内的无持卡人姓名的银联借记卡支付过,因为之前在美国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最终店员不允许我们用这类卡支付。保险起见,推荐大家商场消费时随身带好自己的护照和印有姓名的银行卡,以免错过自己心仪已久又巨难买的东西。

语言

在日本会看到汉字、英文和假名(累死比划),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和别人交流的话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是在餐厅可以问他们要英文选单,或者用翻译软件拍照翻译。当地人的英语很差,基本处在无法交流的状态,特别是打车时候。但这里边有个交流的小技巧,当你想说这个词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可以查下他的英文。例如新干线在日语中写作“しんかんせん”或者“新干线”,英语叫做Shinkansen,可以按照拼音的发音习惯去读英文,当地人就可以听得懂。我们在东京住在安达仕酒店,地址是在一个叫做Toranomon Hills的大楼里,打车的时候就直接把英语讲的生硬一点,司机大叔就听得懂。

下面终于进入正题了~~~

DAY 1:大阪关西直达京都站



我们选择的是一早的航班,从上海浦东直飞大阪关西机场(国航CA921)。


酒店是虹夕诺雅京都(Hoshinoya Kyoto / 星のや 京都)
我们在大阪没有停留,在T1直接坐火车去京都。因为带了行李箱,就买了指定席的车票,到了站台以后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列火车。

日本真的很有这种走进漫画的感觉,至少在我到了日本之后,总有一种在动画片或者是日剧里的错觉。我们购买的是指定席的车票,正好在第一节车厢,座位布置为1+2布局,单走廊,在车厢尾部有和国内高铁类似的大行李架。

一路很顺畅,用了大约2个小时的时间到了京都站。到站以后我像一个第一次进城的傻孩子一样好奇,我还被diss了没见过世面。其实我惊讶的是日本人把一切东西都做的很方便、精致,然后又很舒服、干净。

京都站可以直接转乘地铁到嵯峨岚山站,出站后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酒店专用的驿站。但我们趁著刚刚落地的新鲜劲,摸了摸自己一分钱没有拿出过的钱包,果断选择了打车。打车排队的队伍有时候会设定正常队伍和外国人队伍,有简单的英语沟通能力的司机大叔会来接外国人,虽然没有任何附加费用,但通常很久才会有一辆。如果手中有地址的话可以直接排正常的队伍,给司机看地址就好了。

西装白手套的木下大叔先给我一个鞠躬,然后帮我把行李抬上车,再给我开门,真的特别有礼貌。

车程十几分钟,费用是3500+日元,路上就是普通的日本街景。因为酒店是在山林里,自行是到达不了的,所以酒店在附近设定了驿站。在这边办理一个简单的入住,有茶歇可以休息下。

从驿站出发有水路和陆路可供选择。我想第一次到这里的人,只要不是脑子瓦特了,都选择了水路,后来我才知道陆路也很有特点。船开走后负责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会鞠躬后朝我们挥手送别直至看不到我们。

开船的小哥很酷,背影看起来很悠闲。因为船上就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又是挪凳子又是开窗户,跑这跑那拍照一直闲不下来。小哥就一直是这样的背影这样的姿势,丝毫不好奇我们在后面闹腾什么,果然是一个严谨的日本人。

迎面来的酒店的船,都会和我们打招呼。酒店的船在桂川河上也很吸睛,相遇的游客也会对着我们拍照。

大约有十几分钟就到达了酒店的小码头,已经有专门的管家在这边等候,还有其他工作人员提供的标准的有礼貌的日式服务,鞠躬问候一样不少,不再赘述。下船以后要沿着石头台阶穿过一小片山林,然后才是他们的酒店区,看似没什么空间的山上居然藏着25间客房,颇有陶渊明先生“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惊叹。(下图源自网络)

听管家介绍,几百年前日本的一位富商为了在闹市中求得一番清净,耗费人力财力在这里修建了自己的书院,进入现代以后虽然先是被改为了温泉酒店,后来又被其他集团收购,但还是保持着原本的一草一木,只进行修缮并不大肆改造。依照日本人的性格,无论商业环境怎么变化,这片家业从古至今应该是一直由富商的后人打理。

在演奏的小姐姐。

院子里的这棵树已经有五百年了,到了秋天会变成红枫叶,整个院子都是另一种感觉,应该蛮酷的,努力赚钱争取再来!树下的公共区域每天早晨会有拉伸的活动,住客可以参加。

介绍完整个酒店的公共区域后,管家带我们去了房间。即使是类似“套间”的布局,古板的日本人依然是按照日式的布局风格进行设计,丝毫没有受到现代奢华酒店风格的影响。初进房间只感觉在玄关换鞋后,里面并没有很大的空间,丝毫没有其他品牌酒店的开阔的感觉。但其实在环绕走道尽头的三扇门后别有洞天。整个房间的布局很难用语言去形容,但并不妨碍它本身的韵味和精致。我们没有拍很多酒店房间的照片,简单地画了个平面图供了解,略有出入,但大致布局相同。管家向我们确认了第二天的午餐,并给我们安利了酒店的晚餐和早餐。因为已经奔波一天,也不想再去外面,第一晚就选择了在酒店的餐厅吃。

酒店的公共区域可以歇歇脚,有免费的饮料和点心,他们管这个public area叫做library。这个区域的外面有小露台,上下两层的,可以坐下喝茶,对面就是桂川河,还可以看到对面山上的岚山观光小火车。

酒店有一个salon是每天提供免费的起泡酒和简单的点心,餐前的时间我们在这边坐了一会儿,桌子上有一盘日本棋。

晚餐是固定选单的,不含酒水。

餐厅使用的器皿在酒店都可以购买,这个锡制的酒器传说中可以做到储茶色味不变,盛酒冬暖夏凉、淳厚清冽。

从味道上来说,每一道菜都没有用刺激的香味诱惑食客,但可以品尝到食物本身的鲜香,且食材季节性很强。从视觉来讲,日本菜极工盛器,造型考究,每一道菜都像是一个严格的自命题,精致却按部就班,不容随意改变。

DAY 2:悠悠岚山

早晨按照我们预定的时间,酒店送来了早餐,我们选择的是“hotpot”,就叫它日式火锅吧。

因为上午没什么事情,外面又在下雨,吃完早饭就躺在了卧室的飘窗看雨,对面的山上偶尔会有小火车路过。窗外的绿树青山和鸟鸣,给了最大的惬意。

终于瘫到了中午,收拾完之后出发去提前预定的餐厅。餐厅名叫吉兆,是一家米其林三星京怀石料理。餐厅的地址就在桂川河畔,与酒店的驿站隔河相望。我们提前和酒店约好了时间,工作人员会开车送我们到餐厅。去餐厅的路是沿着河走的,很窄的一条路,只容得下酒店的小车通过,一面紧贴山石,另一面就贴著路边,看起来很危险,但架不住小哥车技好哇。这条路上我想到了动画片《悬崖上的人鱼姬》。

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到了餐厅,大门很素雅,因为下雨的原因并没有拍照,有些遗憾。餐厅是和式的布置,进去之后要脱鞋。行前酒店特意提醒我们这边的着装要求:不可以穿牛仔裤,以及一定要穿袜子。换好鞋之后我们就直接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中。

餐具器皿一贯精致。

可以发现菜式与之前的晚餐大致上是一样的,吉兆作为一家米其林三星,在取材和烹饪方法上更加考究。每道菜看起来虽然分量不大,吃到最后基本上要躺着出去了,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

午餐结束以后已经接近下午三点钟,我们没有安排其他的活动,老婆之前来过这边,我们对景点也不感兴趣。岚山离京都中心还有段距离,我本着来都来了的想法,决定去市中心转一转。餐厅的服务生帮忙叫了出租车到BAL,是一个综合性商场。很好逛,尤其是家居部分,有很好看又精致的餐具。
走出中心的商圈和办公区之后,基本就是各家各户的自建的小屋,都很有特点,有传统日本的味道。

因为手上拿的东西有点多不太方便,中间我们乘轻轨(或叫地铁或叫电车)又回到岚山,从嵯峨岚山站下车后沿着小街道一直走到酒店的驿站,还碰到了日剧感很强的铁道口(照片跑焦就不放了)。
时间已经到了傍晚,桂川河畔的行人还是不少,也有很多当地的人在这边散步。

天色慢慢暗下来,远处的渡月桥显得格外安静。

把购物袋交给酒店驿站的工作人员以后,我们便打车到市中心吃饭。有意思的是,我们碰到的司机是日本的大叔,他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之后,用生硬的中文说“我太太是中国人”。随后又拨通了他太太的电话,让我们在电话里聊天,并给我们推荐了几家好吃的店,真的非常好心。寒暄之后,就到了目的地。
我们提前在某点评上看好了一家餐厅,但是到了地方之后真的很很很很很很很难找,当天又在下雨,索性我们就随便找了一家店就进去排队了。好在味道还不错,是一家铁板烧,终于不再是一道一道的日式料理。

未完待续~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