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最好的风景,
正如我要去遇见的你,
都会是最璀璨又温柔的瘾
……

6月7日,这一天是高考,也是中国今年的端午节。
作为一个需要节日仪式感的人,我匆忙吃了两口粽子,便踏上了独自赴日的旅途。
尽管我为这次出行已准备了一个多月,但面对前方等待我的未知的一切,还是极具有闯关性的。
有历史情怀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质问我,为什么要去日本?我也曾想过用很多语言来形容日本,但在执笔的时候,却生生令我感到词穷。
对于日本,中国人的内心总是有着复杂的情感,无法忘却的历史和不得不肯定的如今,都使得我们分外纠结。
但尽管如此,霓虹国终是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它一方面承继着我们的过去,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我们的未来。

在青岛排队等候转机,突然被身后一名男子拍了拍肩膀。我转过头去,他用英语加肢体比划著。
噢!这是个日本人。
我大致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在问我手里拿的中转牌是在哪里领取的。我向他指了指前方站立的空乘人员,他竟低头微微鞠躬向我表示感谢。
这是我第一次与日本人的亲密接触,面对他的“大礼”,我有点不好意思。

一整天的转机,终是于当地时间22:30落地。
日本交通的错综复杂,虽在出行前做攻略时已打“预防针”,但实际到达后看着站台进进出出的人流时还是不免手忙脚乱,我也终是因进错站在站台周旋了半个小时才坐上了通往酒店方向的地下铁。
总算可以坐下来休息会儿了,但还是得高度紧绷著神经注意看到站牌的提示,以免坐过站。
日本的电车内是不允许接打电话和大声喧譁的,大家各自或倚靠着座椅睡觉,或低头玩弄着手中的电子装置,显得格外安静。
我东张西望的好奇著身边陌生的一切,开始默默佩服自己的勇气。
这是我的日本初体验,那种出了站会犹如泡进大海里的感觉,都会让我不自觉的爱上这里。

“能够走路是世界上最美的事,不只为从甲地赶往乙地,更为了在途中”。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都喜欢穿梭于它的大街小巷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大阪雨后的清晨,伴随着一丝凉意,显得出奇的安静。
在中国,很多人会因嫌麻烦而对垃圾桶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这样简单的分类视而不见,而日本将垃圾分类从厨房到生活、从可燃到回收再利用等等等尽做到了极致。
我多次因为不知如何扔垃圾而感到苦恼,所以,日本的街道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有意思的是,日本人的穿衣也有明显的分类特点,所以走在大街上很容易可以区分出哪些是学生,哪些是职员,哪些又是刚入社会的小青年。

在大阪的三天四晚,我走了那几天最长的路。
看路面飞驰而过的车,巷子里灯笼高挂的居酒屋,灯火阑珊的街头……在不主流的巷子里随便进一家面馆吃碗当地的拉面,再选一家店铺血拼一晚上感受买买买的快乐。
日本就是这样无处不充斥着细节,一个国家除了历史外,一定还有其他文化与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我,便是抱着感受的态度去亲自认知这个国家,从人文生活中总结自己的“日本印象”。

大阪的周边,可以一日游的地方是奈良市。
奈良,是一座充满神韵和宁静的小城,到处都是古木参天,仿佛森林般存在。
它用一种独特的古老而优雅的风格,让人在记忆中难以忘怀。古朴的建筑,路上随处可见的驯鹿,美丽的风景……
在这里,你的心脏仿佛可以放慢速度,整个人都可以投入到大自然中放松。
早就听说奈良的鹿是有脾气的,不给吃的会生气,嗅到你口袋里或包包里藏着的鹿饼会缠着你,追着不放。
虽然也会担心被它们误伤咬到,但还是忍不住想摸摸它们的头与它们近距离亲密接触。
所以,奈良的鹿,或许就是集万般宠爱于一生的小公主,多是被人类惯出来的暴脾气, 谁让在奈良,它们是近似乎神灵般的存在呢!

未知就是特别的。
日本的每一个地方对我来说都是别样的,我不愿错过的,正是我用相机感受记录下的闪闪碎片。
坐上大阪到京都的火车,就开始期待在京都的三天生活。
可以住独栋的日式民宿,体验榻榻米,体验和服;可以拿着相机游走一条又一条小巷,任时光匆匆而过。每一处的风景说它相似,可却又不同,有的时候一转眼,便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京都的慢节奏生活,是可以让人有午休时间的,伏见稻荷大社是我在京都最期待的目的地。
民宿离稻荷大社很近,我们一行旅友四人,撑著伞步行前往,虽少了些许方便,但却多了几分诗意,就在这不紧不慢的行走也能成为美妙的记忆。
伏见稻荷大社是供奉稻荷大神的地方,而狐狸是稻荷大神的使者,所以在这里总能看到各种狐狸的雕像。
雨中的稻荷大社虽没有蓝天白云牵挂,但被雨水浸溼了的千鸟居如被冲洗了粉尘般显得格外烈焰。
太喜欢这种线条规律排成的空间,像穿梭在时空隧道,一探鸟居的尽头。

第二天穿着和服穿梭于京都的古城小巷,因为时间有限,所以这天是作为“纯游客”的一日游经历。
我们匆匆去了清水寺,路过二年阪三年阪、花间小路、祇园、八阪神社等这些游客必走的线路。
脚下穿着木屐不得不一步一个脚印的踩稳以及和服一层一层包裹的厚重感,确实让我有些心情焦躁,所以这一天的体验感,其实不是特别的愉悦。
但是当夜幕降临后,当和小路坐在四条的鸭川边吹着微风,闻着河边溼润并伴随着阵阵泥土味的空气时,仿佛连疲惫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对了,要隆重介绍下小路,他是我在日本认识的大一留学生,可能是离家早的原因,小路的言谈举止让我丝毫没有觉得他是个小孩子,和他站在一起好像也不会有任何违和感。恩,喜欢小路。

京都的岚山以春天的樱花和秋天的枫叶而闻名,因来的时间正直夏季,漫山遍野只有绿,大片如云南、四川一样的风光在国内看的实在是多,所以并没有惊艳到我。
但是在天然氧吧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想必也是极好的。
成片的竹林可能被阳光照射的时间太久彷佛缺失了水分,少了一分生气,所以我们走走停停歇息了许久,找了湖边的一家面馆吃了午饭后,就返程开启了午休模式。

美好的四人之行要暂告一段落了,我孤身前往东京。
在驶往东京的新干线上,可能是因为票价实在过高连日本人自己都很少坐。
日本人的交通网真的是没得挑剔的,让去哪儿都能变得高效方便且快捷。特意坐了靠左的一排,因为做攻略时了解到靠左可以看到富士山。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富士山,看着眼前这座被云层遮挡了半个山头的“圣山”,我尽感叹它为何会生得如此“规矩”。

东京和很多大都市一样节奏很快,但快捷便利总能在忙乱的生活中带给人舒心和温暖,比如它发达的地铁线,比如每走一百米都会看到的饮料自动贩卖机。
在彻夜霓虹灯海的东京很少能感受到什么叫寂静,但它时尚繁华却不失古朴传统。
人们的神色里有一种叫做“东京”的干净气质,行色匆匆中也自带一种与世无争的恬淡。

赴镰仓看海。
作为一个随性得旅行者,选择目的地,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因为一本书、一部电视剧或电影、一幕动漫场景……镰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陪伴我童年成长的日漫《灌篮高手》的取景地就在这。
长谷寺中一团团的紫阳花开得甚好,魁梧的镰仓大佛安静得坐落在高德院守望着他的子民,高校站前的经典摆拍动作,还有江之岛美丽的日落,都能让人感受到,镰仓无疑是青春的代言人,因为大海在这里永远是主角,无论你怎么走,都可以与之不期而遇。

河口湖是我此次日本行的最后一程,是可以近距离看富士山的地方。
记忆中一向多是在色彩渲染的已失去真实面目的明信片上能见到富士山的影子,真真将它映入眼帘的那一刻还是会让我流连忘返。
都说看富士山的全貌是需要缘分的,虽见到的富士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但我仍在河口湖町前留下惊鸿一瞥,圆满的结束了此次日本之行。

风景如画,但终究是要回归的。
走过的路,可能会像看过的电影一样,在很久以后也会变得模糊,本以为什么也留不下,但一个契机各种片段还是会从脑子里跳出来。
日本真的是个需要细细揣摩的地方,就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日本就是一个小清新与重口味,随性与严谨和谐并存的国度。
我想所有人都会对某座城市、某个国家拥有特别的情愫。它可以是对某种美食的向往,对某部电视剧的向往,对某支球队、某个偶像的向往,它由来已久,它或许只活在每个人自己的期待里。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