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一场关于京都、关于樱花的梦

有人说,想看盛唐吗?去京都和奈良吧,我们没储存下来的,人家都留着呢!
而梁思成在二战期间对于京都和奈良保护的故事,让我更加迫切的想去看看这些他所珍视的瑰宝。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川端康成的《古都》和那些京都百年老店的故事,都让我对京都这个城市感到魂牵梦绕,暗暗为自己和它订下了一个约定,我必须早早晚晚去看看它。
加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朋友晒出的日本赏樱照,那暗雅古朴的古建筑旁层叠的、如海的、梦幻的樱粉色对我产生了一种致命的吸引。
于是我内心的约定又具体成——去京都赏樱花!
只是我一直考虑孩子的年龄、假期等问题,不知道这个梦想何时能够成真。

准备工作——万事开头难

近年来,我这个离家几千公里的独女为了能好好陪日渐老去的父母,每个春天都和他们来一次旅行,或近或远。今年正好父母来厦过年,春节刚过,我就萌生了今年的旅行目的地就定在日本的念头。然而,时间已是二月,而我作为一个出入境受国家管制的公务员,手续又格外的复杂,所以,对于今年樱花季是否能够成行,我是忐忑的。

不过,一旦动了心、起了念,那种迫切就如潮水奔涌,不受控制了。于是我立即起身去办理单位内部的出入境申请审批表(这个虽说是单位内部审批,但涉及到上级部门和领导,时间并不可控)。然后我开始大量的阅读攻略、查机票。2月13日忽然想到有一个同事最近刚刚去过关西地区,我咨询了她后,受到启发马上到厦航官网查机票,发现直飞的机票并不是很贵,在确定还没护照的儿子也可以先订机票后,我一激动,没办签证的情况下就下单了4月1日——9日的往返机票往返2480,再加税900多。然后我开始查樱花的开花情报,发现预报2019京都的樱花3月23日就开了,1号就满开,我记得听人说过,樱花的花期很短,如果这样,我1号去岂不是要看吹雪了吗?不行不行,我再查机票,发现3月26日去4日回来机票价格是一样的,斟酌了一下,觉得这个时间应该可以看到从开花到满开到吹雪的过程,于是又急匆匆的改了航班,但事实证明,我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不过这是后话了。

有了航班日期这个锚点,后续工作就有谱了。10天时间,扣掉来回1.5天路上时间,8.5天,我开始制作我的行程表。通过同期的攻略阅读,我确定了京都、神户、奈良、大阪的大致行程。并迅速根据行程分别在booking和airbnb上订了酒店。

最后由于老人孩子的身体情况和体力问题缩减了一部分计划计划,实际行程如下:

为了做攻略,我参考了马蜂窝、十六番、图书馆里那些关于关西旅游介绍的书,认真学习了“小气少年部落格”里面各种细致的介绍(严重推荐)!
下载了关于日本旅行的APP,最后发现我用到的只有有道翻译和google map。
除了机酒,提前还预定的有:
1、岚山小火车票,(飞猪):其实我们去的日期是可以现场买到车票的,没必要花冤枉钱。
2、日本电话卡、移动wifi,我们一共3个大人一个孩子,买了两张卡、一个WiFi,确保每个人都不失联。
3、网上办理签证,一周内出签,半年银行流水和3万余额即可。说是如果不是福建户籍还更简单些。
4、预定了神户牛肉:wakkoqu,网上很多选择,这个可以官网中文预定。
5、ICOCA & HARUKA 关西空港到京都套票
tips:西芳寺(苔寺)的预约必须提前很久才有机会,因为每天只接待30人,如果你有兴趣一定提早约。

京都:闲闲花半开,陌陌城依旧

关西机场落地伊始,我的神经开始紧绷,一个人带着六十多岁的父母和四岁的孩子在异国他乡我必须打起精神来。
虽然前期我做了无数的功课来了解日本的交通,但还是一头雾水。关于在哪里买从关西机场去京都的JR票和ICOCA卡,我就看了好几遍的介绍……可经过了漫长的排队、取了行李出来后,看着偌大的关西机场,我还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蒙了。不怕,我拿出了事先打印好的ICOCA & HARUKA套票预定单冲到了问询台,问询台的小姐姐都会英文,告诉我上二楼。
拉着行李到二楼放眼望去,还是不得要领。继续找问询台,告知outside。出了大门,走过一个桥,绿色的JR标识很清晰呈现在眼前。跑过去顺利取了票(只收现金哦),在售票大叔的指点下很快找到坐车的入口,上车有很多空位,75分钟到京都,一路上第一次体会日本车厢里的安静。

到了京都站,发现京都站比关西空港更让人晕头转向。被汹涌的人流推出车站,开始了google map保命的旅程。
其实我提前仔细观看了2遍酒店发的如何从京都站到酒店的实景拍摄视讯。可是夜幕下,我完全不辨西东……google map 引领着我们一路摸索找到酒店,本来说18点下班的前台美眉22点多了还在等我们,实在过意不去。非常nice的会中文的波兰妹妹和这家舒适的酒店给了我们很美好的回忆。

京都第一日:清水寺及周边

其实,一切行程敲定后我就一直关注关西地区樱花预报,看着时间慢慢从23日改成24、25、26……我就欲哭无泪了,但箭在弦上了,只能发了。

到了之后我就四处逡巡,寻找樱花的影子,在去往清水寺的巴士上,远远的看到河边粉色一片,我的心稍安了一下,既来之则安之吧,旅行中的不期而遇才是最有魅力的嘛!

于是,在清水寺,我们看到的樱花是这样的!
唯一开的像样的就是这一株垂枝樱,引得游客若蜂蝶萦绕。

对于宗教我其实一直敬而远之,更不用提日本的宗教,所以一路走来,我一直抱着寻找中国古建筑、古文化的影子以及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这些寺庙跟神社。

日本干净早有耳闻,切身体会则更令人震撼。
每一次进殿参观都必须脱掉鞋子,清水寺的殿内虔诚的人们排著队等著祈祷并敲一个巨大的钵。

著名的清水舞台还在整修,也许我给它的缘分还未到吧!
望着满山的花苞,我的心在流泪,脑补著如果盛放时节又该是怎样的风景



不过,樱未盛放,人亦不满,这是让人欣慰之处了吧!
由于带着四岁多的孩子,17公斤,推车已经差不多装不下他了,为了防止他走不动耍赖,不远万里的我扛了平衡车到日本,一路走来,若是没有这车,我估计还要再累上一倍吧。不过,这个车也被一些人不理解,即使我们把它当推车来用,也会有人觉得有安全隐患,所以,基本上在景区里我们都是揹著、拎着。好在车轻,也并不算累赘。

很佩服那些攻略里对各个庙宇来历如数家珍的蜂蜂,虽然我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功课,但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需要时日,游走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太多需要继续探知的问题。
比如下面这种小佛像,到处可见,都带着这种可爱的粉红肚兜,为什么呢?

虽然樱花没有盛放,但春日的气息也早托了其他的繁花传递到了京都。
半山有一株盛放的木兰,花开正当时,日本的木兰花朵仿佛更大些,花瓣更轻薄,不若我常见的木兰坚挺,却也更轻盈。

往清水寺走的路上,一栋栋小巧精致的二层小楼每一间都打理的干净整洁,门前无论空间大小都有精心侍弄的花草点缀的缤纷锦绣,走过每一间,都让人憧憬,要是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该多好啊!

带着对美食的美好期待来日本,之前我做的做的美食攻略也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纸,其中就有以下就有下面这个抹茶味的蛋糕,很多地方有卖,很好识别,稍甜,味道不错。看到很多人提到多爱抹茶,尤其是抹茶味的冰淇淋,但在京都吃的抹茶冰淇淋并没有给我惊艳的感觉,倒是后来在大阪蟹道乐餐后的抹茶冰淇淋让我念念不忘了。

午餐选了这个被很多人提到的顺正豆腐,店在小巷里,问了好几次才找到。没有预定,幸而我们11点多就到店,等了一会就吃上了。等我们出来时门口就排了很长的队了。

按图索骥点了三个不同的套餐,吃下来唯有对清水煮豆腐的味道感觉很好,有豆腐的醇香,像小时候家乡豆腐的味道。
下图这个豆腐上面不知道抹的什么酱,咸的要死。

三个套餐370多人民币。

顺正豆腐出来拐个弯就到了三年阪二年阪,这里就算得上是人潮汹涌了。路旁这株满开的樱花在百年町屋的背景下静默、素雅,古意犹存。

路旁无数小店,琳琅满目,可陪着父母和孩子我实在无暇光顾。

不经意间便会遇见一个精致的日式庭院,这种不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都精致、完美的庭院俯仰皆是,悦目怡人。

你看,连星巴克入门前这门个几平米见方的小空间都布置成这样,所以说,除了樱花,日本也给了我很多很多视觉上美的享受。

在这里我们唯一光顾的店就是这家龙猫主题的店。因为前一段刚刚带儿子看过,所以在这里买点小东西缓解一下逛了半日已经开始疲惫闹人的儿子。

路上看到这样一人一狗,揹著一样的短刀,只顾著偷偷拍照没注意看到他背上写着什么,我想大概是合影收费的那种吧。

其实,父母和儿子的体力基本上逛了半天就消耗殆尽了,是我想去的地方实在太多,实在不甘心逛半天就回酒店歇著,又拖着他们往圆山公园和高台寺走一圈,只因朋友帮我查到,两处樱花已开。

高台寺是丰臣秀吉的妻子在他死后修行的地方,愈发显得清心寡欲、俭朴凝素。唯有海海白沙上那株盛开的粉樱,昭示著秀吉夫人少时的颜色。

很多人坐在木质走廊上,对着这株满开的樱花,和白沙如海的枯山水,或默默 的拍照,或安静的凝视。午后若有似无的阳光下,这种单纯的、投入的观赏美的瞬间让我着迷。后来发现很多寺庙有着这样对着绝美景色的长廊,都安静地坐着慢慢欣赏的人,是啊,我们该给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足够的时间,吐纳呼吸和这些景色同一时空的气息,而不只是拍照。我永远会记得那些静谧的赏物的时光。


也许是资源的限制或者审美的偏好,枯山水这种极尽“经济”的园林设计模式成为日本庭园的标志。枯山水常被认为是日本僧侣用于冥想的辅助工具,身临其境体会一下,果然有令人宁静之功效。

円山公园的樱花开了几树,大多含苞待放,人却不少,花树下一席席赏花人兴致盎然,还有一群暮年老者盘坐花下,野餐垫正中插著一枝初绽的樱花🌸。一路走来发现这就是日本人观樱的方式,清风徐来,花自盛开,吾亦自在!

虽然円山公园的花开无几,但意外发现一群鸽子,儿子掏出自己还没来得及吃的面包,整个都喂了鸽子。在他心里,静立无言的花哪及活生生的鸽子有趣。想当年我们一岁半在台湾清境农场的小瑞士花园,整整喂了一上午鸽子,那些记忆应该在他的潜意识里,所以一直以来,他对喂鸽子这件事乐此不疲。

円山公园出来,要去打卡只园白川,路过八阪神社,难得见到一树开的七八分的樱花,配上神社亮眼的橘红色,煞是好看!人们围着这珍贵如大熊猫一般的开了花的樱树争相拍照,他们该和我一样,用这一幕来弥补早到的神伤。

往只园白川走的一路,经过了恐怕是京都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段路程,担心父母儿子的体力值,我也就硬生生的舍去一直想去打卡的信三郎帆布包店,算了,物欲总难平,还是先保障我的团队吃好玩好身体好为上。

祗园白川附近是浓浓的古城味道,和式町屋整洁精致,看不出岁月痕迹,却饱含古都风韵。小河很清澈,河上横斜的枝干上已着花几多,但远不是我要的那种枝上累累,河上汤汤的样子啊!只好站在小桥头脑补。其实,我想要的那些图景早已在我脑中定格很久很久,身虽未动,神已远矣!其实,旅行真的是很有意趣的事,就像佛有前生来世一样,行前准备时,我们已经在脑海中把要去的地方,要做的事情,要吃的东西预演了很多遍。归来后,我们又通过一次次的整理,回忆,描述不断的重现我们的旅途,所以,人生因旅行变得无比丰盈不是吗?起码在时间上,一次出镜的小长途旅行,前前后后要在我的生活里盘踞小半年的时间,冬日动念,春日出行,等我写完这篇记录,该是炎夏了。

偶然间碰上两个艺妓打扮的女子,其中一位还甚是年幼,不知这是真的艺妓还是只是来拍照的。白白的脸上没有表情,与我想象中以艺娱人的女子相去甚远

非常喜欢白川附近,我这里就是我想象中的京都,可惜来去匆匆,如果再有机会来,我会选择住在这边,悠悠闲闲看古都的晨昏!

第一日的行程至此落幕,回到住处,轮流在经典的日式小浴缸里泡去一天的疲惫,有一种身心通泰的满足。十天的旅行下来,彻底爱上日式的卫浴设施,小巧精致,好用到令人发指!一直琢磨怎么能在家落实一下,不得其法!
日式冲洗坐便自不必说,这个迷你的浴缸真的令人惊艳。初见时,我想,这也就能泡脚吧,结果老爸第一个体验下来赞不绝口,想他一百八十多斤的身材竟然说泡著比我们家甚至有这两倍大的浴缸舒服,我有些难以置信。亲身体验后,方知妙处。既省水,又能深泡,干溼分离的浴室里还又非常良好的通风,干燥能力,分分钟把我们那种比这不知道大多少的卫生间秒成渣渣。

京都第二日——金阁寺、龙安寺、二条城

晨起出门时发现酒店旁的梅小路公园的梅花已经满开,颜色极浓郁,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连续两日购买了京都市巴士一日卡,金阁寺一行继续市巴士。
所到之处一直感慨,日本的垃圾处理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即使是放在门前等待垃圾车来收的垃圾也是这样用网规矩的罩起来,周围的地面真的是用手蹭也不会脏,京都5天下来,鞋底都是干净的。

金阁寺

金阁寺又称鹿苑寺,是位于日本京都市北区的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其中,内外都贴满了金箔的三层楼阁建筑(舍利殿)也被称为金阁,包括舍利殿在内的寺院整体也被称为金阁寺。该寺为相国寺的山外塔头寺院。
鹿苑寺寺名源自于寺院的创立者即室町幕府3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法号·鹿苑院殿。山号为北山。寺纹为五七桐。该寺院是在义满死后,将他原来的北山山庄改成的寺院。舍利殿本是室町时代前期北山文化的代表建筑,但是于昭和25年(1950年)的金阁寺放火事件中被完全烧毁,并于昭和30年(1955年)重建。
平成6年(1994年)12月,鹿苑寺全境作为“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历史建筑。

我知道金阁寺是前些年听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讲述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一个男人因为金阁寺的美而烧了它这个妖冶的充满日式悲情的故事引发了我巨大的好奇,到底,金阁寺美成什么样呢?
虽然我们到访的那天阴云满布,但它金光闪闪的风采还是令我折服了。配上精心设计的园林,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金阁寺都是那么的精致、华美。
游客进门即被引导到左侧隔湖眺望金阁寺,拍照,然后绕湖大半圈,全方位欣赏它的美。

我被这张雪中的金阁寺惊艳到了。隆冬万物萧杀中,唯我光芒万丈!

很遗憾没有机会目睹内部的陈设,看介绍也都是国宝级的。

右侧临水小亭据说是垂钓用的,水中锦鲤悠游,想象一下坐在此处垂钓,非常具有仪式感。

日本的每一处寺庙基本都有这种投币抽签的机器,小朋友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很热心,还好,他抽了一个大吉,我们开开心心带回来了。

从金阁寺出来,公交车两站即到龙安寺,走路也不远。其实父母孩子对于这些大同小异的庙宇并没有多大的兴致,而我由于做了太多功课,对于每个地点最值得观赏的是什么了然于胸了,而本身确实对日本的园林和文化有一定的兴趣,所以硬是拉着他们走了很多个在他们看来都长得差不多的寺院庙宇。

龙安寺

龙安寺是由室町时代应仁之乱东军大将细川胜元于宝德二年(公元1450年)建立的禅宗古寺。龙安寺位于日本的京都,龙安寺庭园是日本庭园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5组长著青苔的岩石,建寺时是日本视觉艺术发生重大革新的时期,龙安寺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安寺庭园是日本庭园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5组长著青苔的岩石,此外别无一物,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这龙安寺我就是为了这片石山水而来,据说这15块石头神奇的是无论你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只能看到14块,有一块被遮蔽隐藏起来,其中大有禅意。我们在木质的回廊上坐了很久,静静的看着这片枯山水,努力感受它传递给我的讯息,时间仿停止了流动……

有趣的是他们还在旁边放了一个沙盘让你可以更宏观的俯视这个枯山水的布局,体会它的精妙。

龙安寺出来已近正午,Google了附近有一家松屋,坐了一站公共汽车,穿过一片居民区就到了。其实若有时间和体力在居民区里穿行才是真正了解异域文化的最直接方式。

看看他们每一户都如此精致、整洁的小楼门前有紧凑的车位、家家户户有鲜花盈门,我真的是艳羡不已。
这一户竟然还有船……

和煦的正午,走在这样一尘不染的小巷里,醺然欲睡。在松屋饱餐一顿后,发现平野神社近在咫尺,于是抱着已然昏昏欲睡的儿子又逛了进去。
一进门就被这株巨大的如雪般的樱树吸引住,早已下自成蹊。

转进去看到一片樱树林,很遗憾都还是初绽的状态,唯有这株鸟居旁的喧闹的开着。

可以想象,过几日,这里繁花似锦时该有多美。

二条城夜樱

修整了大半个下午,本着不能浪费时间的原则,我又拉了他们出来去二条城看夜樱。
通往车站的路上又是可以观察日本人生活细节的好时机,京都很多人骑自行车,但是我基本没有看见那种像我们这动辄好几千的变速自行车,他们的车大多是基本款。而存放自行车的地方是这样的,旁边还有一个垃圾桶,看看地面有多干净。
说起自行车,我还有一个困惑,在京都站前有一个自动存车的装置,把自行车推进去后,它自动存放到地下的停车场。可我观察了存车的过程,发现骑车人只要直接把车推进去就可以走了,并没有其他任何动作。我想是不是车上有某种资讯可以直接被读取,然后取车人用某种可以系结这个资讯的东西就可以直接取出了呢,感觉非常高效。

京都初春的夜晚还真是寒气逼人,但二条城的游人也不少。

确切地说我是在京都看了这个光影秀的广告后才决定来这里看夜樱的。

还不错,比白天看这种桃山时代的门绚丽了太多,就是时间太短。

其实这里的灯光布置与我们国内某些主打夜游的地方俭朴了太多,应该也是民族审美的问题吧,他们可能不希望把夜晚搞得亮如白昼,所以用光都挺隐忍的。
护城河的波光映在城墙上,轻盈灵动,河中飘动的红色锦鲤更显得艳逸、诡谲,夜游的味道立刻呈现。

二条城的樱花也是刚刚开到三五分,好歹有一腔粉色以飨游客。

这两株宝贝般的樱花被单独辟院陈设,奈何有些距离,拍不十分真切,现场看,那种华美娇贵还是很感人的。

京都第三日——醍醐寺

在京都的日子我每天都要查询开花时讯,醍醐寺是显示花开的最好的地方,我满怀着期待出发了。
在京都站对面坐了无法使用京都市巴士券的井阪巴士,排了巨长的队,车上挤得一塌糊涂,有种秒回中国的感觉。到了目的地,还没开始玩就累了。如果坐地铁应该可以更轻松些,只是地铁站离醍醐寺有一段路程要走。
醍醐寺位于日本京都市伏见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醍醐派的总寺,相传是日本真言宗开宗祖师空海的徒孙圣宝于公元874年建立。该寺于1994年作为“古都京都的文物”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寺中的金堂、五重塔等许多建筑物也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

醍醐寺的门票包括了三个部分,三宝院、五重塔、灵宝馆,1500円的票价。

醍醐寺的樱花果然开的繁茂,终于有种春意融融的感觉了。

这里真的水和石子铺成的水纹相应和,远山和石头堆成的山的意向相呼应,天上流云、水中游鱼,近处的苔绿和隔墙的樱粉构成了一幅意趣丰满的图景。静静坐在长廊边慢慢的看,忽然间,一队衣着整肃、看上去就像高僧的队伍走过长廊,一旁工作人员立刻站在一边鞠躬。

转到三宝院的后院,一片怒放的樱花围着一片草地已经被围做茶席,来一碗抹茶配一个果子就可以近距离在花下欣赏。

说实话,这样品尝抹茶我还是有点受不了它的苦味,唯有抹茶和各种甜品的调和才让我喜欢。这枚小小的果子的甜度还是不足够中和掉抹茶的苦。

一只在花间啁啾、跳跃的鸟令这片花海鲜活起来。

这种杜娟科的花,叫马醉木,有粉色也有白色的,开花时蓬勃如瀑,煞是好看!

这叫做唐门,端庄大气,果然有盛唐气象。

有人说看樱花啊为啥一定要去日本呢,国内也有很多啊!我认为单纯樱花的美是一个层次,这种美我们只要在有樱花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而樱花与周边景物的结合的美是第二个层次,这就不是有樱花之处就能获得的了。
我最爱的是这种樱花和古建筑的结合之美,能让人忘却尘嚣、思接千载!

五重塔,一路来我看到了三座五重塔,醍醐寺、东寺和奈良兴福寺,形制基本一样,古老的木制建筑艺术风雨招摇了千余年屹立不倒,让人感慨。醍醐寺的灵宝馆里有五重塔的模型,分解出每个结构的图示,介绍之详细足见他们对这个塔的尊重和珍视。

我觉得这个角度看金堂最美!

灵宝馆周围遍植樱花树,很多树上有铭牌,是种植人以及为何事种植的说明。很多樱树长得非常恣意,形态并不优美,然而却展现了饱含旺盛生命力的自然之美。

这株灵宝堂外的大樱树伸展疏阔,仪态万方,灵宝堂内专设一室,在落地大玻璃窗前置十几张座位,只为了欣赏这树花。

这就是从室内望出去的样子。室内唯有衣物摩擦的窸窣声和呼吸声,静观其美。

通往地铁站的路上,天桥下路旁都是大朵大朵刚过盛花期的白色木兰。

这种可以渗透雨水的座椅非常人性化。

蹴上倾斜铁道

这里本是赏樱名所,奈何还是早啊,呜呜呜!
这里距离醍醐寺坐地铁只需要几分钟,所以虽然网上显示这里还只是花苞的状态我们也还是来看看。

看这一路过去其实都是樱花树。

花苞还是这样的状态。

虽然没有铺天盖地的粉色,但那种隐隐透出的、全面爆发前的生命力在涌动,你看到了吗?
好吧,这是为了让我看到樱花所有状态,花苞的美在于给了人无限的希冀和期待,是蓄势待发的、积蓄力量的、更加生机勃勃的生命状态。

蹴上倾斜铁道的尽头就是琵琶湖疏水纪念馆,周边其实也是遍植樱花,且有游船可以水上赏樱。水面上各种水禽游弋,生态很好。

路边的樱花树开出的花是白色的。

经过了京都动物园,还好小朋友没有叫着要去玩,估计也是因为累了,上车不久他就沉沉睡去了。

坐在车上路过京都国立博物馆和三十三间堂,我感觉很伤感,因为实在安排不出时间了,我只好把他们从我的list上划掉。

京都站下车来尝尝这著名的拉面小路,吃了博多拉面,里面大概是味增的味道吧,我们都吃不习惯,不敢苟同啦。

在京都站顶楼俯瞰京都。

京都塔

因为我们住在梅小路公园边上,紧邻火车博物馆和京都水族馆,从京都站开始就一路有火车形状的小路标,非常可爱。

在梅小路公园里竟然发现了红色的结香。这种我两年前到井冈山认识的花,没想到竟然又在这里发现了红色的,所以行万里路的意义就在于,不经意间,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识。

这海龟就是京都水族馆的路标,头朝向路的方向。

风雨中的岚山

岚山小火车龟岗站,放眼望去一片乡村景色,早春时节,满山满野都是萧瑟,小火车站旁的几株樱花是唯一的亮色。

说实话,没有樱花和枫叶的岚山小火车路线平淡无奇,只能坐在车里用力的搜寻山上星星点点的粉色。

转头间忽然看见带着类似傩戏面具的人走过来,有些心惊。他一路走一路热情的说著什么,在我们座位边上时停下来说了半天,完全不懂日语的我从他的肢体语言里感觉到他好像在说,我们对面没人,非常好,一会可以换过去坐,一会那边风景比较好。

中间停车时,他下车了,还站在车展上对着我们喊著什么,挥手、鞠躬。对于他的来由我实在一头雾水,但是他的热情感染了我,如果这是他的职业,我感动于他的投入。如果这是他的爱好,我感动于他的赤诚!

随着远山那一片粉色的出现,小火车到了岚山站,该下车了。

从月台走上车站的路上,淡粉的樱花和粉红的山茶开的荼蘼。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