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起源于之前看到的一段文字:“和果子的一大功能就是做茶食,就著苦口的浓郁抹茶,用甜压住那苦,双方在口腔调情。春天的盐渍樱花,点缀在和果子上面,细小的一点,显得那么挣扎;夏天的柑橘,黄色全部被摘取出来,做成大块糖食。日本的和果子系统,是他们程式化的浮世绘,点缀生命的空洞。”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给了我去樱花国的理由。喊上小伙伴,签证,订机票和民宿,初夏的一个午后,我们出发了。

东 京

东京是行程的第一站,年过古稀的志愿者,干净得不可思议的车子,极少交谈的安静的乘客,构成这个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在西新宿一家当地人开的民宿安顿后,附近的一家餐厅解决了我们的晚餐加夜宵。跟年轻的店员用英语连比带猜简单的沟通后,发现点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开胃的沙拉,中规中矩的蟹籽蛋包饭,惊为天人的天妇罗、厚实的鱼脯,腥味浓烈的炸鱼鳍,醇厚的黑糖豆花,妥妥地慰劳了我们我们仨的肚子。饭后一杯梅酒,聊著聊著不由得就笑了,开心得如同孩童一般。已经忘了有什么事情那么开心,就是没有缘由地傻笑。

东京的第一站看的是17世纪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的画展。画展所在地上野公园位于东京的台东区,汇集了东京国立博物馆本馆,国立西洋美术馆以及东京文化会馆等几家博物馆。一大早从从城东跑到城北,购票入场,工作人员举牌提示排队的时间约为40分钟,排队的基本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们,穿着精致,举止从容,再一看提示牌,大学生以及65岁以上的人群享受“无料”的待遇,即免费的意思。

混在老年人的队伍中慢悠悠地看画展,感受着克里姆特刻画的人物眼神从空洞到越来越有内容,画作的情节感越来越强,篇幅越来越宏大。一边欣赏著金灿灿一片的画作,一边感慨著画傢俬生活的混乱,如同下午茶时分闲聊八卦一般有趣。日本的画展除了展示画作,在结尾处还设定了画作的衍生品售卖,明信片,文具,配饰等,贴心又讨巧。

午后在上野公园附近享用的鳗鱼饭套餐,是我们按照大众点评的推介寻得的,炭烤的鳗鱼有点过火,没有惊喜,不由得开始怀疑大众点评打分是否都为游客,按图索骥找到的能是地道的美食吗?

下午到银座闲逛,见识东京华丽的一面。一路上不停领教小伙伴神奇的本领,美卓手握着地图软件,在街上不停地打转,直到导航的路线跟自己呈90度角时停下来,说是这样往前走就没错了。于是我们默默看着她先转后停,随后放心地跟着她,还真的不会出错。红姑开启“换乘案内”APP,一边念念叨叨一边规划我们出行的最佳路线,这个软件真心好用,只要输入起点和终点,它就会自动帮你设计好换乘的路线,出门旅行之必备良品也。


在银座附近享受一餐不过不失的牛舌料理后,带着从无印良品购得的草莓和抹茶蛋糕,晃晃悠悠回到民宿,意外地收到民宿主人送的香蕉蛋糕,配着单枞结束完美的一天。

出门前的攻略密密麻麻地列出每天要达到的几个地方,临行前大伙觉得能完成60%就不错了,一点都不贪心。所以当小伙伴的膝盖出了状况,一方面希望她能尽快康复,一方面也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将行程一再做减法,东京的第二天在附近的公园散了步,便收拾行李准备出发京都。

京 都

三个钟头的高铁,从都市一脚跨进古城,二战期间梁思成拿着图纸再三叮嘱美军不能轰炸的这座城市,樱花国曾经的首都让人心心念念。

出了高铁站,感觉时光在这里被按下了暂停键。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灯红酒绿,一栋栋日式房子在车窗外整齐地划过,类似“朱雀门大街”这样的站点不由得让人想起这个城市和大唐曾经的渊源。


晃晃悠悠的公共汽车将我们送抵民宿——爱彼迎上评分5.0的一套房子。一进门小伙伴们不停地发出尖叫声,对比强烈的颜色,手作,榻榻米,木屐,和服,日式园林,宛如一头扎进日剧一般。我一度猜想这个屋子的主人是不是设计师,否则怎么可以将房子设计得如此有品味。


一楼为会客厅,茶室,厨房以及浴室,二楼是卧室和休闲间。每间房都有各自的风格,却又互相呼应,彼此衬托。屋子是老的,电器却是最新的,带有加热功能的电动马桶,洗衣机,烤炉以及电磁炉一应俱全,极度舒适。转角处的植物,散发著淡淡香味的床单,橱柜里的刀叉,细节处让你感受到主人的用心。

我们仨就像磁铁一般,被牢牢地吸在这里,哪也不想去了,静静地待在铺着木地板的茶室,望着院子里的景致,冲上一杯工夫茶,多慌乱的心儿都会不知不觉地安然于当下。

阳光洒满一院子,石米上铺陈的双盖蕨,瘦瘦长长的棕竹,挨挨挤挤的八角金盘,暖洋洋地一起领受这只有几坪大的阳光。乌鸦的叫声时不时自蓝天远远飘落下来,成为这个城市自带的背景声。

隔天要去的是大德寺,公元1325年建立,后经战乱被焚。著名的一休大师经过几十年的漂泊布教后,以80岁的高龄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寺内还有不同的更小的寺院散布其中,需要单独购票。我们选择了黄梅院以及其他两座小寺院,此趟行程让人最为惊艳的地方。

进门之后除去鞋子,穿着袜子一路踩着木地板参观,刹那间仿佛回到千年以前。处处都很安静,偶尔可见修剪植物的花匠,跪在地上默默地干活。植物修整得那么整齐划一,无论是建筑还是景观都富含禅意,待久了颇有“一日看尽长安花”之感。在这里悠闲地放空,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另外一个国家得到这么好的传承,甚至在细节处做得如此极致,心情有些许复杂。

寺院外的豆腐宴清爽怡人,简单的午餐后,乘着小火车到达龙安寺,站台到龙安寺几百米的距离,“小森林”的即视感,漫步其中,连步伐也变得非常轻快。

偌大的龙安寺,像是我们的公园一般,整片整片都是放大版的枯山水,走走停停聊聊,秋日来应该很美,视野所及都是枫叶。

京都的第三天安排的是锦市场和祗园。京都的锦市场和大阪的黑门市场有几分相似,卖花的,卖吃的,卖小玩意的,干干净净,熙熙攘攘,热热热闹。每家店都有布告牌提醒顾客,要在店里吃完才能离开。在日本的街头,很少看到有人边走边吃,或许是街道都没有设定垃圾桶,担心食物随处乱扔;或许是当地人觉得当街吃东西不够礼貌,于是我们也乖乖地逛一家,吃一家。我和小伙伴兵分两路,她们喜欢吃各种刺身,我喜欢吃熟的料理。海胆,生蠔,鲍鱼等等进了她们的肚子,八爪鱼,和果子,烤牛肉等等让我惊艳不已。再次集合后,宇治抹茶雪糕和拉面成为我们的共同选单。比起在汕头吃日料,少了运输的成本,价格要低许多。唯一昂贵的就是水果了,草莓还好,一盒折合人民币6、70元,葡萄就只能远远欣赏了,一串就要几百元人民币。

从锦市场前往祗园,中间经过一条惊为天人的河流,鸭川。鸭川是代表京都一条长 31 公里的一级河川,河流的水十分清澈,流穿过京都中央。河流两旁有步行径及自行车径,鸭川不大,水也不深,挽起裤脚就能趟过去,可它却是京都的生命河。再往前行进,是日本最古老著名的花街花间小路,穿行于街头小巷,时不时能偶遇穿着和服的女子,妆容精致的女子穿着木屐,小碎步地前往附近表演。

晚上观看的日本艺能表演,满心期待却又失望而归,日本社会老龄化确实严重,不仅在机场见到的志愿者是年近古稀的老人,连表演茶艺的都是60岁左右的奶奶辈,一场表演看下来,大致对能剧、茶道等有一点肤浅的印象而已。

大 阪

最后一站的大阪,一下高铁还真有点不习惯,嘈闹而繁华。

吃货必达的黑门市场位于地铁口附近,两三家彩妆店混杂于几十家美食店铺当中,购物加美食一次搞定。螃蟹饭,烤蠔,阿拉斯加蟹腿等等,亲民的价格加上醇美的滋味让你的味蕾不会受到任何委屈。途中还偶遇一位在香港待了许久,说起粤语来相当流畅的日本店主,balabala说一大通它的烤蠔有多美味,嗯,确实是肥美多汁。

蜜们小宇宙爆发,提前完成各种任务,无端端多出一天的空闲时间,决定到奈良探访小鹿。和大阪浓烈的商业气息不同,奈良的温和幽静让人颇感“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公园里的小鹿非常温顺,习惯了游人的拍照和喂食,得有好吃的才会一路跟着你,要不简单地点个头它就转身离开了。

从公园出来不远处就是奈良博物馆,似乎全世界的博物馆都约好一样,周一通通闭馆,只好匆匆路过。再走上几百米,一家没有出现在大众点评网上面,但看上去很有味道的餐厅出现了,看着进进出出的都是当地人,没错,就选这一家。疏朗幽静的用餐环境,脱鞋之后跪坐于小木桌前用餐,望出去是天井处的小园林,精致而舒服。每个人约2200日元的套餐,店员呈上紫菜片,寿司米,各式刺身,芝麻,紫苏等食材,还有各种精巧的工具,让客人自己动手包寿司。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吃刺身,配着寿司米,紫苏等硬著头皮咽下去,吃得出东西非常新鲜,但还是接受不了食材生的味道。

大阪是这次旅程的最后一站,当初为了买到便宜又nice的全日空的机票,我们选择了东京往返中国。从大阪搭新干线再次回到东京,在帅气的房东家的民宿住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的飞机将我们准点送回国内,难得几个平常连地图都看得磕磕碰碰的人儿居然不会把自己弄丢了,还全程开发各种线路,第一趟的日本之行终于圆满结束,下一次又会去哪里呢?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