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本馆让我实现了“日本祕汤を守る会”debut。
“祕汤”这个词,来源于朝日旅行会(朝日旅行的前身)创办者岩木一二三先生。
一二三,不念“いちにさん”而是读成“ひふみ”,岛国甚至还有这个姓。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位中日双语作家 新井一二三 日语的念法也是 あたらい ひふ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她的《我这一代东京人》,看完肯定会对银座有全新的认识。
岩木一二三热爱温泉,他发现许多处地相对偏僻、公交不通、与旅行社也没有合作关系的小温泉旅馆明明有别致的景观、风物与体验,却日渐萧条。于是设立了日本祕汤を守る会,将这些小旅馆结成联盟,以“祕汤”为共同的卖点,并通过发行guide book等手段进行推广与宣传。
当时这些小旅馆中,有需要翻山越岭徒步行走数小时才能到达的、有尚未接入主力电网靠自家发电来维持运营的,没有固定电话、没有电视机更是常态。
几十年过去,这些听起来颇“原生态”的温泉宿固然不可能一成不变,继续与现代电气文明保持相当的距离,但交通上的确没有太大的突破。这次住的汤本馆,需要从修善寺站前坐半小时左右的巴士,也算祕汤守护会里交通比较便利的一家了。

日本祕汤を守る会总体来说属于非常松散的组织,祕汤的认定没有严格衡量标准,退出机制亦万分自由,所有现役会员旅馆会在玄关口挂一灯笼,上书“日本祕汤を守る会”,标明会员身份。成员在经营理念上也偏佛系,预定途径基本就电话/官网(还不一定有)/日本祕汤を守る会官网/るるぶ四种,国外OTA网站全面据否,旅行杂志基本绝迹。作为结盟组织的日本祕汤を守る会,唯一的会员促销计划也就是集stamp,住一家戳个印,集满10个印,送一晚住宿…… 0202年了都,望天。
天城温泉乡位于伊豆半岛的天城山之中,北接修善寺,南邻下田,石川さゆり的名曲《天城越え》,里面的天城指的就是天城山。
翻过天城山的山道称为“天城路”,天城路沿途山色溪光绝佳,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探访。除了川端康成,松本清张与梶井基次郎都写过以天城路为背景的小说。
据说川端康城第一次来天城路的时候还是20岁的大学生(大正7年),那次旅行中他与一位年轻的伊豆舞女相逢。在汤本馆住了一晚后,第二天又在天城峠的茶屋与这位舞女再遇,然后就一起一路往南旅行直至下田。1924年川端康成长居汤本馆,在5号房间写出了传世名作《伊豆的舞女》,估计与他年轻时这段故事有着莫大的渊源。

赞美之前先吐槽下汤本馆的官网,那水平就是21世纪初中国大学方方开始电脑普及教育时大学生Dreamweaver初级教程结束后的作业level,不能再高了!以至于我三番四次纠结要不要换家温泉旅馆住宿。
不过也要感谢官网的朴实刚健,让整个旅行充满了意外与惊喜。

汤本馆最令人惊喜的就是它的露天温泉。
与大多数开了一面、头顶无完全遮盖、有点眺望景观就号称“露天温泉”不同,汤本馆的“露天度”满点。就是山间溪谷之中用石块砌出来的一方小池,天地为幕,立于其中时,能感觉山风从四面八方涌来。当然,稍远处有一竹篱墙,以精妙地角度遮挡可能来自远方建筑的视线。
出生以来,还是头一回如此赤条条地拥抱自然,各中滋味,难以言喻。
房间在主建筑一楼川侧,房型为和室8畳踏み込みの间4畳,三人同眠并不觉得侷促。尤其爱靠窗座椅上的葛优瘫时刻,纵是深夜,也有流水声潺潺,时刻提醒你身在桃源。

川端的书房按原样保留着,题字各有故事,主人家很耐心地陪坐良久,一一解释。
建筑虽经检修,可布局依然维持了旧时代的原貌,川端在楼梯上托颚沉思的照片就挂在楼梯尽头的走廊墙上,无聊如我们,兴致盎然地开展了川端三三的cosplay大赛,收获槽点满载的照片一堆。主人家含笑路过,一副见怪不怪样子,想来在我们之前,已经有岛民发过同样的神经。

相比于在长野、山形住过的2W+/人的温泉旅馆,餐食不算特别丰盛,但鲇の塩焼き、黒毛和牛の陶板焼也算cover了海の幸、山の恵み,一整套下来说扶墙出夸张了点,即使男士的食量饱食也毫无问题。

作者:安德利凯莉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18389848.html